專利名稱: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顯示裝置,尤其涉及具有組合式氣體吸收器的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在通過電子轟擊熒光面而發(fā)光顯示的顯示裝置中,除了布勞恩管之外,還有配備有電場放射型電子源的顯示裝置,被稱作電場放射型顯示裝置(Field Emission Display)。作為代表該顯示裝置的薄型CRT(Thin Cathode Ray Tube),其容器內部必須保持高度真空,易于電子移動。而且,薄型CRT也稱作平板型顯示裝置。
在這種平板型顯示裝置中,在背面基板與前面基板之間設置有收氣劑。因此,為了避免收氣劑材料飛濺到電子放射單元體上,設置遮蔽板。在現有的顯示裝置中,為使電子放射單元體與收氣劑之間保持間距,圍繞圖像顯示區(qū)域的邊緣占用了很大面積。在現有的顯示裝置中只能減少圖像顯示區(qū)域或擴大設置收氣劑的區(qū)域。當背面基板與前面基板間配置有非蒸發(fā)型收氣劑時,為了有效吸附容器中殘留的氣體必須要保留容積。另外,在使用蒸發(fā)型收氣劑的情況下,為了不使飛散的收氣劑材料覆蓋電子放射單元體,必須使收氣劑與顯示區(qū)域保持足夠的間距。在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平7-140906號(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技術通過將收氣劑材料的被粘附部分粗糙化來確保必要的收氣劑材料的被粘附面積。
發(fā)明內容
在以往的顯示裝置中,氣體吸收器設置在顯示裝置的背面和邊部。因此,為充分提升氣體吸收器吸附殘留氣體的能力,必須擴大顯像的非顯示區(qū)域,這成為滿足所謂畫面邊框狹小化要求的一個阻礙。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可在保證畫面邊框狹小化的同時設置收氣劑。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的課題,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顯示裝置,并沒有擴大包圍圖像顯示區(qū)域的非圖像顯示區(qū)域,而且在背面基板與前面基板之間配置有氣體吸收器。本發(fā)明所述顯示裝置的代表性結構中,具備有外圍器,該外圍器通過具有電子放射區(qū)域的背面基板和具有圖像顯示區(qū)域的前面基板夾持固定其框體(密封框),該顯示裝置將其外圍器內部的氣體排出,框體以被具有電子放射區(qū)域的背面基板和具有圖像顯示區(qū)域的前面基板夾持的方式設置,收納在外圍器內部的收氣劑固定在框體上。本顯示裝置通過上述結構可以解決現有顯示裝置的課題。
本發(fā)明的顯示裝置,在不削減顯示區(qū)域面積和不擴大邊框寬度的同時,可以在活性環(huán)境內(設置電子源的空間)配置收氣劑。在使用非蒸發(fā)型收氣劑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吸附容器中的殘留氣體,而且,當使用蒸發(fā)型收氣劑時,為使飛散的收氣劑不會覆蓋電子放射單元體,在收氣劑收容部的開口處設置有遮蔽板。
圖1是對本發(fā)明顯示裝置的實施方式1進行說明的正面透視2是配置有組合式氣體吸收器的框體拐角的放大圖。
圖3是對配置有組合式氣體吸收器的框體拐角的其它形狀進行說明的放大圖。
圖4是在顯示屏內配置組合式氣體吸收器時的剖面5是組合式氣體吸收器的俯視圖。
圖6是與圖4相同的剖面圖,通過高頻加熱蒸發(fā)型收氣劑,對前面基板內表面蒸發(fā)后狀態(tài)進行說明。
圖7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配置有組合式氣體吸收器的框體的拐角放大圖。
圖8是對配置有組合式氣體吸收器的框體拐角部的其它形狀進行說明的放大圖。
圖9是對本發(fā)明顯示裝置實施方式3進行說明的正面透視圖。
圖10是背面基板的主視圖,對形成于本發(fā)明顯示裝置的背面基板的布線,和搭載在其周邊的驅動電路配置例進行說明。
圖11是示意性剖面圖,對形成于本發(fā)明顯示裝置前面基板的熒光面配置例進行說明。
圖12是對本發(fā)明顯示裝置的整體構成進行說明的示意性剖面圖。
圖13是對本發(fā)明顯示裝置的制造進行說明的工序示意圖。
圖14是說明本發(fā)明顯示裝置實施方式4的從正面觀察的透視圖。
圖15是說明本發(fā)明顯示裝置實施方式5的從正面觀察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將參照基于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對本發(fā)明顯示裝置的實施方式1進行說明的正面透視圖。該顯示裝置通過熔合玻璃6,對背面基板1、前面基板2和框體(密封框)3進行固定,構成外圍器。如無特殊需要,熔合玻璃的圖示在以下圖紙中被省略。前面基板2的外形線由圖中虛線表示。外圍器內部的氣體被排出,使其保持高度真空的狀態(tài)。背面基板1具有電子放射區(qū)域(顯示區(qū)域)4,其在圖中用點線表示。在電子放射區(qū)域4內,形成數個可獨立控制的電子放射單元體。前面基板2具有圖像顯示區(qū)域(與顯示區(qū)域4相對的熒光體形成區(qū)域),在該圖像顯示區(qū)域內形成有黑底層、熒光層和陽極。
在形成背面基板1的電子放射單元體的面與形成前面基板2的熒光體層的面之間,夾持配置有框體3。另外,框體3以包圍電子放射區(qū)域和圖像顯示區(qū)域的方式進行配置,背面基板1和前面基板2通過熔合玻璃6粘接接合。并且,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配置在外圍器內部,并固定在框體3上??蝮w3與顯示裝置外形相近,是具有長邊和短邊的矩形。該框體3的拐角部具有收納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的凹部。該凹部在外圍器的內側形成開口。
圖2是配置有組合式氣體吸收器的框體3的拐角放大圖。圖中與圖1相同的部位,其參照編號也相同??蝮w3在拐角部具有凹部30,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收納在凹部30中。此時,收納收氣劑的收氣劑盒(后述)不與框體3接觸。當通過高頻加熱收氣劑時,收氣劑盒的溫度也會升高。高溫下的收氣劑盒與框體3接觸時,會破壞框體3。通過避免收氣劑盒與框體3相互接觸,從而防止框體受損。
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配置在凹部30內,凹部30形成于框體3相鄰長邊內壁和短邊內壁的延長部分,或是相鄰長邊內壁和短邊內壁的延長面外側(離開電子放射區(qū)域一側)。由于收氣劑與收氣劑電子放射區(qū)域的距離PD較長,在使用蒸發(fā)型收氣劑時,可以抑制收氣劑的蒸發(fā)膜附著在電子放射單元體上。而在使用非蒸發(fā)型收氣劑時,不必特別考慮這一點。另外,在框體3的凹部30的內壁設置有倒角301。通過設置倒角301,使框體3各處角度均在90°以上,從而防止框體3出現裂縫。
圖3是對配置有組合式氣體吸收器的框體3的拐角其它形狀進行說明的放大圖。圖3中所示形狀特別適用于蒸發(fā)型收氣劑的情況,在凹部30的敞開部設置有堤部33,其使開口34變窄。該形狀可抑制蒸發(fā)型收氣劑的蒸發(fā)膜附著在電子放射單元體上。
圖4是組合式氣體吸收器配置在顯示屏內時的剖面圖。另外,圖5是組合式氣體吸收器的俯視圖。在圖4和圖5中,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配置在框體3的凹部30內。另外,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夾持配置在背面基板1和前面基板2之間。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包括收氣劑50、收納收氣劑50的收氣劑盒51、支承收氣劑盒51的支架53、決定組合式氣體吸收器位置的定位棒52。收氣劑盒51是圓筒狀且其一端敞開呈杯狀。
收納于收氣劑盒51的收氣劑50通過收氣劑支架53進行支承。收氣劑支架53具有彈性部54,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被背面基板1與室部件夾持固定。由于收氣劑支架53的兩端具有曲面,通過曲面與背面基板1和前面基板2的接觸,抑制背面基板1和前面基板2的斷裂。另外定位棒52固定在收氣劑盒51上。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通過支架53的彈簧功能使背面基板1與前面基板2重疊并可確定其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而且通過定位棒52還能確定背面基板1和前面基板2在面方向的位置。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通過背面基板1、前面基板2和框體3的定位,可以實現收氣劑盒51的高精度定位控制。另外,由于組合式氣體吸收器的定位棒52直接固定在框體3上,可以防止收氣劑盒與框體3相互接觸。而且,在通過熔合玻璃固定基板和框體的同時,也固定了定位棒52,從而簡化制造工序。
在框體3的凹部30上形成有凹口31。定位棒52的未固定端插入凹口,并通過定位棒52確定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的安裝位置。通過定位棒52與凹口31的組合,使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的定位更容易,也使顯示裝置的制造更容易。
圖4中的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通過彈簧功能進行固定,也可以通過將定位棒固定在框體3上的方式進行固定。另外,凹口31形成在與框體3的背面基板相對的面上。即,收氣劑盒51的敞開端與前面基板2相對。正是由于收氣劑盒51的敞開端與前面基板2相對,對于收氣劑50為蒸發(fā)型的情況,當通過高頻對其進行蒸發(fā)時,可以抑制收氣劑膜附著在顯示區(qū)域4的電子放射單元體上。
圖6是與圖4相同的剖面圖,是通過高頻加熱蒸發(fā)型收氣劑后在前面基板內表面蒸發(fā)后狀態(tài)。蒸發(fā)后的收氣劑膜55具有吸收泵的功能,通過很大的表面積可以有效吸附管內的殘留氣體。而且,對于使用非蒸發(fā)型吸收器50的情況,收氣劑駐留在收氣劑盒51中就可以吸附殘留氣體。
由實施方式1可知,在未削減顯示區(qū)域面積且未擴大邊框寬度的情況下,實現了收氣劑在活性環(huán)境(設置電子源的空間)的配置,可以獲得長壽命高可靠性的顯示裝置。
圖7是用于對本發(fā)明實施例2進行說明的配置有組合式氣體吸收器的框體3拐角放大圖。除拐角外與實施例1相同的結構不進行重復說明。在圖7中,俯視收納有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的框體3的凹部,其呈圓弧狀。在使用蒸發(fā)型收氣劑時,由于凹部32呈圓弧狀,可形成大面積的收氣劑膜。另外,在使用非蒸發(fā)型收氣劑時,也可以順暢地吸附容器內殘留的氣體,任何收氣劑都可以提高其吸附氣體的能力。而且框體PF的角部數量減少能夠抑制PF的缺損。
圖8是對配置有組合式氣體吸收器的框體3的拐角其它形狀進行說明的放大圖。圖8中的形狀特別適用于蒸發(fā)型收氣劑,并且在與圖7相同的圓弧狀凹部32的敞開部上設置有堤部33,其可使開口34變窄。通過該形狀可以抑制收氣劑蒸發(fā)膜附著在電子放射單元體上。
與實施方式1相同,實施方式2也在未削減顯示區(qū)域面積且未擴大邊框寬度的情況下,實現了收氣劑在活性環(huán)境(設置電子源的空間)的配置,可以獲得長壽命高可靠性的顯示裝置。
圖9是對本發(fā)明顯示裝置實施方式3進行說明的正面透視圖。圖9中與圖1相同的位置使用了相同的符號。在實施方式3中,背面基板1和前面基板2通過未圖示的熔合玻璃進行固定,構成外圍器。將氣體從外圍器內部排出,使其保持高度真空狀態(tài)??蝮w3由長邊部件3L、短邊部件3S及拐角部件3C構成。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配置在拐角部件3C上。拐角構件3C具有凹部30,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收納在該凹部30中。如實施方式1所說明的那樣,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雖通過彈性作用進行固定,但也可以如圖4所示,將定位棒52通過粘接劑固定在凹口31處。而且,凹部30可以是與圖2、圖3相同的矩形,也可以是圖7、圖8中所示的圓弧狀。其它結構均與實施方式1、實施方式2相同。
實施方式3與實施方式1相同,也在未削減顯示區(qū)域面積且未擴大邊框寬度的情況下,實現了收氣劑在活性環(huán)境(設置電子源的空間)的配置,可以獲得長壽命高可靠性的顯示裝置。
圖10是背面基板的主視圖,對形成于本發(fā)明顯示裝置背面基板上的布線和搭載在其周邊的驅動電路的配置例進行說明。背面基板優(yōu)選玻璃或陶瓷材料,在其第一平面(主平面)內,有多條并排設置的數據線(或是陰極線)71和掃描線81,其中數據線(或是陰極線)71在第1方向(圖10的上下方向=短邊方向、y方向)上延伸并在與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左右方向=長邊方向、x方向)上并排設置;掃描線81在第2方向(x方向)上延伸分并在第1方向(y方向)上并排設置。在配置成矩陣狀的線路交叉部或交叉部附近形成電子放射源。
掃描線81的一端與掃描線驅動電路8相連接。另一方面,數據線的一端與數據線驅動電路7相連接。虛線表示前面基板2的外形。前面基板2和背面基板1沿其相向區(qū)域的外周粘接框體3(省略圖示),將其內部氣體排出并進行密封。而且,圖10中所示控制線81與數據線71均采用兩側驅動方式,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考慮只對控制線81采用兩側驅動方式,還可以對控制線81與數據線71均采用單側驅動方式,或其它方式。
圖11是對形成于本發(fā)明顯示裝置前面基板的熒光面配置例進行說明的示意性剖面圖。前面基板2上設置有熒光面10,熒光面10的黑底層9將熒光體分割形成有紅色熒光體10R、綠色熒光體10G、藍色熒光體10B。而且,各熒光體覆蓋黑底層9的一部分。來自電子源(電子放射單元體)的電子轟擊熒光體10R、10G、10B使其受激放光,同時金屬背板11使可見光得到有效反射,并放射到前面基板2的外部。
圖12是對本發(fā)明顯示裝置的整體構成進行說明的示意性剖面圖。在背面基板1的一面(主平面=內表面)上具有電子放射單元體,另一面(背面=外表面)上具有用于抽吸真空的排氣管14。圖示中的排氣管14處于抽吸真空后的密封(封離)狀態(tài)。在前面基板2的一面(主平面=內表面)上具有熒光體面10,熒光面10具有圖11中說明的熒光體層、和在其上形成的金屬背板11。這里的金屬背板使用鋁制蒸發(fā)膜。
形成背面基板1的電子放射單元體的面與前面基板2的熒光面10通過間隔框體3相向配置。背面基板1與框體3之間、及前面基板2與框體3之間,分別通過溶敷熔合玻璃6固定而形成外圍器(或容器)。外圍器通過排氣管14排出外圍器內部氣體后,封離排氣管而將其密封。在達到規(guī)定真空狀態(tài)的外圍器內部,配置有隔板12,其用于防止前面基板與背面基板向外圍器內部方向凹陷。在隔板12靠近背面基板1的一側成膜有電阻層121,其通過熔合玻璃122粘接在控制線上,電阻層121具有規(guī)定的電阻值用于防止前面基板與背面基板間發(fā)生放電。而且,隔板12與前面基板2之間也通過熔合玻璃123粘接。
在具有該結構的顯示裝置中,電子從形成于背面基板1的電子放射單元體中放射出來。放射出來的電子向前面基板2上的陽極(金屬背板)方向運動。金屬背板上外加有數KV的陽極電壓,兼具反射功能和陽極功能。從電子放射單元體放射出來的電子轟擊熒光面10,使構成熒光面的3色熒光體發(fā)光形成彩色圖像。觀察者可以通過前面基板2觀察熒光面10的發(fā)光。
圖13是對本發(fā)明顯示裝置的制造概況進行說明的工序圖。圖13中,首先,在室部件的端面涂敷熔合玻璃(熔合玻璃涂敷工序P-1)。然后,將組合式氣體吸收器、收氣劑盒等和背面基板的位置對正,配置在指定位置上(各構件的位置對正配置工序P-2)。接下來,加熱熔合玻璃使各部件通過熔化的熔合玻璃粘結在一起(加熱熔合玻璃熔敷工序P-3)。下一步,加熱排出容器內氣體并密封(加熱·排氣·密封工序P-4)。再其次,加熱收氣劑,吸附殘留氣體(收氣劑吸附工序P-5)。而且,在使用蒸發(fā)型收氣劑的情況下,通過加熱收氣劑使其飛散,可以形成吸附殘留氣體的吸收膜。
顯示裝置中管內氣體排出后密封,剛完成密封的真空容器的真空度約為10-3~10-4Pa,然后通過收氣劑的吸附(或是收氣劑氣化)和老化過程,使真空度提高到10-5~10-6Pa。
此外,在收氣劑吸附工序中,在抽吸真空密封后,從顯示裝置的外部用高頻加熱收氣劑,使收氣劑被激活并吸附殘留氣體,或使收氣劑蒸發(fā)而在收氣劑室(凹部30)的內壁形成吸收膜。從貫通孔13侵入收氣劑室的氣體被吸附在收氣劑室的收氣劑膜上。這樣就能使管內氣體降低到不妨礙圖像顯示的程度。
圖14是說明本發(fā)明顯示裝置實施方式4的從正面觀察的透視圖。圖14中與圖1相同的位置使用了相同的符號。在實施方式4中,框體3四周的壁厚大致相同。由于該實施方式中的框體較薄,故顯示屏較輕。
圖15是說明本發(fā)明顯示裝置實施方式5的從正面觀察的透視圖。圖15中與圖1相同的位置使用了相同的符號。在實施方式5中,框體3四周的壁厚大致相同。由于該實施方式中的框體較薄,故顯示屏較輕。凹部30沿水平方向延伸。該實施方式中的顯示屏縱向長度較短。
權利要求
1.一種顯示裝置,具有外圍器,該外圍器包括具有電子放射區(qū)域的背面基板;具有圖像顯示區(qū)域的前面基板;連接上述背面基板及上述前面基板的框體,上述顯示裝置排出上述外圍器內部的氣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電子發(fā)射區(qū)域內形成有多個可分別被控制的電子發(fā)射單元體;在上述圖像顯示區(qū)域內形成有黑底層、熒光層和陽極;在上述框體以包圍上述背面基板的電子放射區(qū)域和上述前面基板的圖像顯示區(qū)域的方式進行配置;在上述外圍器內部配置有組合式氣體吸收器,上述組合式氣體吸收器固定在上述框體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組合式氣體吸收器包括收納收氣劑材料的收氣劑盒;支承上述收氣劑盒的支架;及對上述組合式氣體吸收器進行定位的定位棒。上述定位棒固定在上述框體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框體的與背面基板相對的面具有可插入定位棒的凹口。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框體是具有長邊和短邊的矩形,上述組合式氣體吸收器配置在上述框體的拐角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組合式氣體吸收器配置在上述框體相鄰的長邊與短邊內壁的延長部分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框體由長邊部件、短邊部件和拐角部件構成,組合式氣體吸收器固定在上述拐角部件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拐角部件具有收納組合式氣體吸收器的凹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所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在具有電子放射區(qū)域的背面基板(1)與具有圖像顯示區(qū)域的前面基板(2)之間夾持固定有框體(3),由此構成外圍器。在框體(3)的拐角部分形成凹部(30),組合式氣體吸收器(5)配置在凹部(30)內,并固定在框體上。在不妨礙邊框狹小化的同時,可以設置充足的收氣劑。
文檔編號H01J31/15GK1797682SQ20051009745
公開日2006年7月5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加藤健二, 小寺喜衛(wèi), 屜本敏雄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顯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