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層疊體、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偏振片及液晶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光學層疊體、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其的偏振片及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在圖像顯示裝置中,LCD、搭載有觸控面板的LCD或EL、電子紙等由于具有節(jié)電、輕 量、薄型等這樣的特征,因此,近年來已替代傳統(tǒng)的CRT顯示器而得到迅速普及。
[0003] 對于在這樣的圖像顯示裝置的表面、內部使用的光學層疊體而言,通常要求賦予 其以不會在操作時發(fā)生損傷的硬度,因此,一般通過在透光性基材上設置硬涂層等來賦予 硬度。例如,對于LCD而言,通常是通過在液晶單元的圖像顯示面?zhèn)扰渲闷裨⒉⒗?在透光性基材上設置有硬涂層的硬涂膜作為偏振片保護膜,從而對圖像顯示面賦予硬度。
[0004] 以往,作為這樣的硬涂膜的透光性基材,使用的是由以三醋酸纖維素為代表的纖 維素酯制成的膜。這是基于纖維素酯具有下述優(yōu)點:由于纖維素酯的透明性、光學各向同性 優(yōu)異,面內基本不具有相位差(延遲值低),因此極少會導致入射直線偏光的振動方向發(fā)生 改變,對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品質的影響少,并且其具有適度的透水性,因此在制造使用光 學層疊體而成的偏振片時,可使殘留于起偏鏡的水分通過光學層疊體而進行干燥等。
[0005] 然而,纖維素酯膜是在成本方面不利的材料,并且存在下述缺點:其耐濕性及耐熱 性不充分,如果將以纖維素酯膜為基材的硬涂膜作為偏振片保護膜而在高溫多濕的環(huán)境中 使用,則會導致偏振功能、色相等偏振片功能降低。
[0006] 從這樣的纖維素酯膜的問題點出發(fā),已提出了使用透明性、耐濕性、耐熱性、機械 強度優(yōu)異、并且與纖維素酯膜相比價格低廉、容易在市場上獲取的以丙烯酸類樹脂為主成 分的透明塑料基材。
[0007] 但是,就在以丙烯酸類樹脂為主成分的基材的一面或兩面形成有硬涂層的光學層 疊體而言,存在會導致丙烯酸類基材與硬涂層之間的密合性變差的問題。另外,還存在會因 在丙烯酸類基材與硬涂層之間發(fā)生折射率差而發(fā)生干涉條紋,由此導致外觀不良這樣的問 題。
[0008] 針對這樣的問題點,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下述內容:通過對基材膜進行電 暈放電處理、氧化處理等物理性處理之外,還進行被稱為錨固劑或底漆的涂料的涂布,然后 形成硬涂層,由此可謀求基材膜與硬涂層之間的密合性的提高。另外,例如在專利文獻2 中,關于干涉條紋的防止,公開了在基材膜與硬涂層之間的界面形成凹凸的方法。
[0009] 然而,在這些方法中,硬涂膜的制造所需要的工序增多,需要進行特別的處理,因 此生產率變差。
[0010]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11] 專利文獻
[0012]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81359號公報
[0013]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8-197670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14]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5]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在此種狀況下提供在丙烯酸類基材上具有樹脂層的光學層疊 體以及有效地制造該光學層疊體的方法,其中,所述光學層疊體抑制干涉條紋的產生,并且 提高丙烯酸類基材與樹脂層之間的密合性。
[0016]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7] 本發(fā)明人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了深入研宄,結果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在含有有機微 粒的丙烯酸類基材的一個面上形成樹脂層、并使丙烯酸類基材中的有機微粒轉移至樹脂層 中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是基于上述見解而完成的。
[0018] 即,本發(fā)明提供以下的方案。
[0019] [1] 一種光學層疊體,其是在含有有機微粒A的丙烯酸類基材的一個面上具有含 有粘合劑樹脂及有機微粒B的樹脂層的光學層疊體,在光學層疊體的厚度方向的剖面,在 與光學層疊體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所取的30ym的基準長度中,以丙烯酸類基材-樹脂 層界面的谷部中從最深的谷底起按照深度順序至第三深度為止的平均深度作為基準深度, 接著,以丙烯酸類基材-樹脂層界面的峰部中從最高的峰頂起按照高度順序至第三高度的 平均高度作為基準高度,該基準高度與基準深度的高低差為150~500nm。
[0020] [2]根據(jù)[1]所述的光學層疊體,其中,上述有機微粒B的平均粒徑Db相對于上述 有機微粒A的平均粒徑Da之比為1. 05~1. 80倍。
[0021] [3]根據(jù)[1]或[2]所述的光學層疊體,其中,上述有機微粒A不形成凝聚物(日 文原文:凝集體),其平均粒徑為10~400nm。
[0022] [4]根據(jù)[1]~[3]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層疊體,其中,在光學層疊體的厚度方向 的剖面中,相對于上述樹脂層內的區(qū)域S中的有機微粒B的個數(shù),從該區(qū)域S的與丙烯酸類 基材側相反一側的表面起,10%的厚度的區(qū)域T中的有機微粒B的個數(shù)為3%以下。
[0023] [5]根據(jù)[1]~[4]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層疊體,其中,上述有機微粒B未露出于 樹脂層的最外表面。
[0024] [6]根據(jù)[1]~[5]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層疊體,其中,上述有機微粒B含有上述 粘合劑樹脂及有機微粒A。
[0025] [7]根據(jù)[1]~[6]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層疊體,其中,上述樹脂層為硬涂層。
[0026] [8]根據(jù)[1]~[7]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層疊體,其中,上述樹脂層還含有功能性 粒子。
[0027] [9]-種偏振片,其是在偏振膜的至少一面層疊[1]~[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層 疊體而成的。
[0028] [10] -種圖像顯示裝置,其具備[1]~[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層疊體和/或[9] 所述的偏振片。
[0029] [11] -種[1]~[8]中任一項所述的光學層疊體的制造方法,其在包含有機微粒 A及含丙烯酸類樹脂的粘合劑的丙烯酸類基材上涂布包含溶劑的樹脂層形成用組合物,使 有機微粒A轉移至該固化性樹脂組合物中,進行干燥,形成樹脂層。
[0030] [12]根據(jù)[11]所述的光學層疊體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溶劑含有甲基異丁基 酮。
[0031] [13]根據(jù)[12]所述的光學層疊體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溶劑還包含醇。
[0032] [14] -種光學層疊體的密合性改良方法,其在包含有機微粒A及含丙烯酸類樹脂 的粘合劑的丙烯酸類基材上涂布包含溶劑的樹脂層形成用組合物,使有機微粒A轉移至樹 脂層組合物中,進行干燥,形狀樹脂層。
[0033] [15]-種光學層疊體的干涉條紋防止方法,其在包含有機微粒A及含丙烯酸類樹 脂的粘合劑的丙烯酸類基材上涂布包含溶劑的樹脂層形成用組合物,使有機微粒A轉移至 樹脂層組合物中,進行干燥,形成樹脂層。
[0034] 發(fā)明效果
[0035] 本發(fā)明的光學層疊體在丙烯酸類基材上具有樹脂層,可以抑制干涉條紋的產生, 并且丙烯酸類基材與樹脂層之間的密合性優(yōu)異。另外,本發(fā)明的光學層疊體的制造方法可 以有效地制造上述光學層疊體。
【附圖說明】
[0036]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光學層疊體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剖面的掃描型透射電子顯微 鏡照片(STEM)。
[0037] 圖2是放大表示本發(fā)明的光學層疊體的一實施方式的剖面中丙烯酸類基材-樹脂 層界面的掃描型透射電子顯微鏡照片(STEM)。
[0038] 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光學層疊體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剖面的示意圖。
[0039] 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光學層疊體的丙烯酸類基材-樹脂層界面的脊線、以及基準 高度與基準深度的高低差的示意圖。
[0040] 圖5是表示說明區(qū)域S的范圍的本發(fā)明的光學層疊體的剖面的示意圖。
[0041] 圖6是表示說明區(qū)域T的范圍的本發(fā)明的光學層疊體的剖面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2] 本發(fā)明的光學層疊體是在含有有機微粒A的丙烯酸類基材的一個面上具有含有 粘合劑樹脂及有機微粒B的樹脂層的光學層疊體,其特征在于,在光學層疊體的厚度方向 的剖面,在光學層疊體的與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所取的30ym的基準長度中,以丙烯酸類 基材-樹脂層界面的谷部中從最深的谷底起按照深度順序至第三深度為止的平均深度作 為基準深度,接著,以丙烯酸類基材-樹脂層界面的峰部中從最高的峰頂起按照高度順 序至第三高度為止的平均高度作為基準高度,該基準高度與基準深度的高低差為150~ 500nm〇
[0043] 使用附圖對在本發(fā)明的光學層疊體中的丙烯酸類基材與樹脂層的界面(以下,有 時簡寫成丙烯酸類基材-樹脂層界面。)形成的凹凸進行詳細地說明。
[0044] 圖1是利用掃描型透射電子顯微鏡(HitachiHigh-Technology制、S4800)以倍 率6, 000倍、加速電壓30kV拍攝本發(fā)明的光學層疊體的剖面得到的照片,圖2是除了將倍 率設為50, 000倍以外同樣地拍攝得到的丙烯酸類基材與樹脂層的界面的照片。
[0045] 圖3是示意性表示本發(fā)明的光學層疊體的丙烯酸類基材與樹脂層之間的界面的 剖視圖。
[0046] 如圖3所示,就本發(fā)明的光學層疊體而言,在光學層疊體的厚度方向的剖面中,丙 烯酸類基材-樹脂層界面4具有凹凸。
[0047](基準高度與基準深度的高低差)
[0048] 另外,就本發(fā)明的光學層疊體而言,在上述光學層疊體的厚度方向的剖面中,在光 學層疊體的與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所取的30ym的基準長度中,以丙烯酸類基材-樹脂層 界面的谷部中從最深的谷底起按照深度順序至第三深度為止的平均深度作為基準深度,接 著,以丙烯酸類基材-樹脂層界面的峰部中從最高的峰頂起按照高度順序至第三高度為止 的平均高度作為基準高度,該基準高度與基準深度的高低差為150~500nm,該高低差更優(yōu) 選為175~450nm,進一步優(yōu)選為200~400nm。若該高低差為500nm以下,則可以抑制霧 的產生、對比度的降低。另外,若上述高低差為150nm以上,則在丙烯酸類基材-樹脂層界 面間產生充分的錨固效果,改善密合性,并且還難以產生干涉條紋。
[0049] 上述基準深度與平均高度的高低差具體按照以下方式來測定。
[0050](基準高度與基準深度的高低差的測定方法)
[0051] 如圖4所示,在上述光學層疊體的厚度方向的剖面,顯示丙烯酸類基材-樹脂層界 面具有峰部及谷部的脊線,在以光學層疊體的厚度方向作為y軸(其中,樹脂層側為正方 向)、以與該y軸垂直的方向為x軸的xy平面中,在該x軸方向上取30ym的基準長度L,從 該基準長度L中脊線所具有的極小點4b中的、y坐標最小的點開始依次選擇3點(4b-l), 并將其平均y坐標設為基準深度5b,另一方面,從該基準長度L中脊線所具有的極大點4a 中的、y坐標最大的點開始依次選擇3點(4a_l),并將其平均y坐標設為基準高度5a,該基 準深度5b與基準高度5a之差(絕對值)即為基準深度5b與基準高度5a的高低差。
[0052] 另外,電子顯微鏡照片的拍攝優(yōu)選使用透射型掃描電子顯微鏡以10, 000~ 60, 000倍左右的倍率進行拍攝。
[0053] 另外,就本發(fā)明的光學層疊體而言,在丙烯酸類基材及樹脂層的厚度方向的剖面 中,顯示丙烯酸類基材-樹脂層界面具有峰部及谷部的脊線,在上述丙烯酸類基材及樹 脂層的與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所取的30ym的基準長度中上述脊線的長度優(yōu)選為31~ 50ym,該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