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增光膜及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復合增光膜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增光膜也稱增亮膜、聚光膜或BEF,其廣泛用于光電產業(yè)用來匯聚光源所發(fā)出的光線,將其組裝在背光源前面,將光源發(fā)出的光向顯示設備使用者方向聚集,可將正面亮度提高。增光膜通常是由許多個棱鏡條按照一個方向排列構成,組成一個棱鏡陣列,棱鏡陣列按照一定規(guī)律單調排列。由于棱鏡陣列僅僅按照單個方向排列,觀察者在可視角度內由于無法進行適當的調整,造成不能滿足不同要求的顯示。同時,由于棱鏡條的單一方向排列,也會造成可利用的匯聚光能量的降低,進而降低增光膜組的實用性。
[0003]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提出了許多方案,如中國專利,專利號201120227562.1,
一種具有復合紋路的增光膜,增光膜由多個紋路區(qū)拼接組成,這類增光膜都是單層UV膠涂布而成,不具有擴散膜功能,而且直接組裝使用仍然存在與液晶玻璃干涉的問題,并且存在很大面積損耗浪費,人工勞動強度大,質量無法保證。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復合增光膜。
[0005]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復合增光膜,包括兩層上下疊設并且通過復合膠粘合在一起的下增光膜與上增光膜,所述的下增光膜的上表面具有多個向上凸起并且相互之間平行的多個下棱鏡條,所述的下增光膜的上表面具有多個向上凸起并且相互之間平行的多個上棱鏡條,所述的上棱鏡條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的下棱鏡條的長度方向之間存在夾角,所述的夾角范圍為大于0°而小于360°。
[0006]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夾角為90°。
[0007]在某些實施方式中,相鄰的兩個所述的上棱鏡條之間的頂間距,以及相鄰的兩個所述的下棱鏡條之間的頂間距分別為8?70微米。
[0008]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上棱鏡條,以及所述的下棱鏡條的高度分別為5?15微米。
[0009]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上增光膜和所述的下增光膜的厚度為25?600微米。
[0010]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復合增光膜還包括用于將光線均勻擴散的上擴散膜,所述的上擴散膜疊設于所述的上增光膜的上方并與其通過復合膠相粘接。
[0011]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復合增光膜還包括用于將光線均勻擴散的下擴散膜,所述的下擴散膜疊設于所述的下增光膜的下方并與其通過復合膠相粘接。
[0012]本發(fā)明解決的又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制作上述任意一種復合增光膜的方法。
[0013]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制作所述的復合增光膜的方法,其將所述的上增光膜與所述的下增光膜上下疊設并且通過復合膠粘合在一起,粘接時的速度為5?10米/min,壓力為0.5?IMPa,溫度為15°C?25°C。
[001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上擴散膜疊設于所述的上增光膜的上方并與其通過復合膠相粘接,所述的下擴散膜疊設于所述的下增光膜的下方并與其通過復合膠相粘接,粘接時的速度為5?10米/min,壓力為0.5?IMPa,溫度為15°C?25°C。
[0015]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復合膠為亞克力復合膠。
[0016]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本發(fā)明的復合增光膜,是由上增光膜的朝下的表平面和下增光膜的向上的下棱鏡條的所在面相對,并上下疊設后通過復合膠粘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形成復合增光膜,產品質量較高,生產制作工藝簡單,大大降低成本,并且制作裁切時可避免大面積的浪費。
【附圖說明】
[0017]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分解圖(實施例一);
圖2為本發(fā)明的剖面圖(實施例二);
其中:1、上增光膜;11、上棱鏡條;2、下增光膜;21、下棱鏡條;3、上擴散膜;4、下擴散膜。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一種復合增光膜,包括上下疊設并且通過復合膠粘合在一起的下增光膜2與上增光膜1、位于上增光膜I上方的上擴散膜3、位于下增光膜2下方的下擴散膜4,四者相互之間都通過復合膠粘合。上增光膜1、下增光膜2分別用來匯聚光源所發(fā)出的光線,上擴散膜3與下擴散膜4分別用于將光線均勻擴散,從而使得光源光線得到有效利用,顯示光線亮且均勻。無需像現有技術中使用裁切拼成,從而可減少大面積浪費,相應降低成本。
[0019]上擴散膜3、上增光膜1、下增光膜2與下擴散膜4依次上下疊設并且用復合膠粘接,即構成即4合I復合膜,復合膠為亞克力復合膠。粘接時的速度為5?10米/min,壓力為0.5?IMPa,溫度為15°C?25°C。
[0020]相鄰的兩個上棱鏡條11之間的頂間距,以及相鄰的兩個下棱鏡條21之間的頂間距分別為8?70微米。上棱鏡條11,以及下棱鏡條21的高度分別為5?15微米。上增光膜I和下增光膜2的厚度為25?600微米。
[0021]上棱鏡條11的長度方向與下棱鏡條21的長度方向之間存在夾角,夾角范圍為大于0°而小于360°。優(yōu)選夾角為90°。上棱鏡條與所述的下棱鏡條之間存在一定的角度,從而可以調整從光源發(fā)射出光線的發(fā)散角度以及匯聚光線亮度。
[0022]實施例二,如圖2所示,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缺少上擴散膜3。只有上增光膜1、下增光膜2與下擴散膜4依次上下疊設并且用復合膠粘接,即構成即3合I復合膜。
[0023]當然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能夠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fā)明主要技術方案的精神實質所做的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復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層上下疊設并且通過復合膠粘合在一起的下增光膜(2)與上增光膜(1),所述的下增光膜(2)的上表面具有多個向上凸起并且相互之間平行的多個下棱鏡條(21),所述的下增光膜(2)的上表面具有多個向上凸起并且相互之間平行的多個上棱鏡條(11),所述的上棱鏡條(11)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的下棱鏡條(21)的長度方向之間存在夾角,所述的夾角范圍為大于0°而小于36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角為9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相鄰的兩個所述的上棱鏡條(11)之間的頂間距,以及相鄰的兩個所述的下棱鏡條(21)之間的頂間距分別為8?70微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棱鏡條(11),以及所述的下棱鏡條(21)的高度分別為5?15微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增光膜(I)和所述的下增光膜(2)的厚度為25?600微米。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合增光膜還包括用于將光線均勻擴散的上擴散膜(3),所述的上擴散膜(3)疊設于所述的上增光膜(I)的上方并與其通過復合膠相粘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合增光膜還包括用于將光線均勻擴散的下擴散膜(4),所述的下擴散膜(4)疊設于所述的下增光膜(2)的下方并與其通過復合膠相粘接。
8.一種用于制作權利要求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復合增光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的上增光膜(I)與所述的下增光膜(2)上下疊設并且通過復合膠粘合在一起,粘接時的速度為5?10米/min,壓力為0.5?IMPa,溫度為15°C?25°C。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擴散膜(3)疊設于所述的上增光膜(I)的上方并與其通過復合膠相粘接,所述的下擴散膜(4)疊設于所述的下增光膜(2)的下方并與其通過復合膠相粘接,粘接時的速度為5?10米/min,壓力為0.5?IMPaJ^度為15°C?25°C。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合膠為亞克力復合膠。
【專利摘要】一種復合增光膜及制作方法,包括兩層上下疊設并且粘合在一起的下增光膜與上增光膜,下增光膜的上表面具有多個向上凸起并且相互之間平行的多個下棱鏡條,下增光膜的上表面具有多個向上凸起并且相互之間平行的多個上棱鏡條,上棱鏡條的長度方向與下棱鏡條的長度方向之間存在夾角,夾角范圍為大于0°而小于360°。通過將上增光膜的朝下的表平面和下增光膜的向上的下棱鏡條的所在面相對,并上下疊設后通過復合膠粘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形成復合增光膜,上棱鏡條與所述的下棱鏡條之間存在一定的角度,從而可以調整從光源發(fā)射出光線的發(fā)散角度以及匯聚光線亮度,產品質量較高,生產制作工藝簡單,并且制作裁切時可減少大面積的浪費,大大降低成本。
【IPC分類】G02B5-04
【公開號】CN104635283
【申請?zhí)枴緾N201510094378
【發(fā)明人】賈凡珠
【申請人】蘇州康樂興電子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