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顯示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的顯示裝置中,傳統(tǒng)的金屬u型前殼固定方式如圖1所示,前殼110采用u型折彎,包在背板120的外側,然后用螺釘130背鎖固定。然而采用此種方案會存在如下問題,前殼后框部與背板的接觸面處出現(xiàn)斷差140無法避免,而且,如果使用不銹鋼的前殼,前殼上無法做沉頭孔來放置螺釘頭,使得螺釘頭浮在前殼表面,突出的手感無法避免。
因此,如何改善現(xiàn)有技術中金屬u型前殼與背板相固定時,前殼與背板接觸面間的斷差問題和螺釘固定處螺頭突兀的問題成為目前技術人員研究的重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改善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申請?zhí)峁┮环N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裝置。
本申請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
固定件;
背板,所述背板包括相互垂直的側壁和支撐壁,所述側壁設有開口,所述支撐壁外表面設有孔;
u型前殼,所述u型前殼的后框部包括第一彎折部、第二彎折部和第三彎折部,所述第一彎折部、第二彎折部與第三彎折部在朝向u型內側的方向上呈階梯狀,其中,第三彎折部設有孔;
進一步地,所述第三彎折部進入到所述開口中,所述固定件鎖固在所述孔中。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彎折部的外表面齊平于所述支撐壁的外表面。
進一步地,所述開口的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彎折部的寬度。
進一步地,所述開口的寬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彎折部的厚度。
進一步地,所述第三彎折部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多個第三彎折部為間隔排布。
進一步地,所述開口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所述開口的數(shù)量與所述第三彎折部的數(shù)量保持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孔的孔徑大小與所述固定件相匹配。
本申請第二方面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背光模組,還包括:
面板,所述u型前殼的前框部設置在所述面板的前側邊沿處;
光學膜片組,所述光學膜片組設置在所述面板下方。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申請所提出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技術效果包括:
通過在背板支撐壁外表面設有孔,將固定件的頭部容置在該孔中,實現(xiàn)了埋藏固定件頭部的效果,使得背面無突兀手感;此外,背板側壁設有開口,u型前殼設有第一彎折部、第二彎折部、第三彎折部,且第一彎折部、第二彎折部、第三彎折部在朝向u型內側的方向上形成階梯狀,第三彎折部進入到背板側壁的開口中,使前殼藏入背板中,改善了現(xiàn)有技術中u型前殼與背板表面的斷差問題,使得背面實現(xiàn)了一體平齊化,滿足了用戶對顯示裝置的外觀需求,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請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申請的原理。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做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來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背光模組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一中所提供的u型前殼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一中所提供的背板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一中所提供的背光模組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二中所提供的顯示裝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10-前殼、120-背板、130-螺釘、140-斷差、2111-第一彎折部、2112-第二彎折部、2113-第三彎折部、2114-孔、212-前框部、221-側壁、2211-開口、222-支撐壁、2221-孔、230-固定件、240-面板、250-光學膜片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旧暾堉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上”、“下”、“內”、“外”、“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關系的術語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方便描述本申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進行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申請的限制。術語“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或者隱含的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技術特征。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固定件、背板和u型前殼。
如圖2所示為本實施例中u型前殼結構示意圖,該u型前殼后框部包括第一彎折部2111、第二彎折部2112和第三彎折部2113,且第一彎折部2111、第二彎折部2112與第三彎折部2113在朝向u型內側的方向上呈階梯狀,具體地,第三彎折部2113上設有孔2114,該孔的孔徑大小與固定件相匹配,此外,第三彎折部2113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多個第三彎折部2113為間隔排布。
如圖3所示為本實施例中背板局部結構示意圖,該背板包括側壁221和支撐壁222,側壁221與支撐壁222相互垂直,其中,側壁221設有開口2211,具體地,所述開口2211的長度大于或等于上述第三彎折部的寬度,所述開口2211的寬度大于或等于上述第三彎折部的厚度,此外,開口2211的數(shù)量為多個,且與u型前殼的第三彎折部數(shù)量保持相同;背板支撐壁222外表面設有孔2221,該孔的孔徑大小與固定件相匹配。
本實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組的截面如圖4所示,u型前殼后框架的第三彎折部2113進入到背板側壁221的開口中,進一步地,第三彎折部2113上孔的軸線與背板支撐壁上孔的軸線相重合,固定件230鎖固在所述孔中。此外,u型前殼后框架的第一彎折部2111的外表面齊平于背板支撐壁222的外表面。
下面結合圖4說明本申請的技術效果,如圖4所示,將用于固定的固定件230鎖固在背板支撐壁222外表面的孔與u型前殼第三彎折部2111上的孔中,實現(xiàn)了埋藏固定件的頭部的效果,使得背光模組背面無突兀手感;此外,背板側壁221設有開口,u型前殼設有第一彎折部2111、第二彎折部2112、第三彎折部2113,且第一彎折部2111、第二彎折部2112、第三彎折部2113在朝向u型內側的方向上形呈階梯狀,第三彎折部2113進入到背板側壁221的開口中,使前殼藏入背板中,改善了現(xiàn)有技術中u型前殼與背板表面的斷差問題,從而使得背面實現(xiàn)了一體平齊化,減薄了模組,滿足了用戶對顯示裝置的外觀需求,實用性強。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如圖5所示,為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該顯示裝置包括實施例一提供的顯示模組,還包括面板240和光學膜片組250。其中,光學膜片組250設置在面板240下方,u型前殼的前框部212設置在面板240的前側邊沿處。
關于本領域背光模組與顯示裝置的其他組成部分已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知,可參考本領域的現(xiàn)有技術,在此不做詳細的說明。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申請匯總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申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的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申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