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面狀照明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26282閱讀:16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面狀照明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應用于液晶顯示裝置等的面狀照明裝置。技術背景液晶顯示裝置中使用從液晶顯示面板的背面?zhèn)日丈涔?,對液晶顯示面板進行照明的背光燈單元。背光燈單元使用使照明用的光源發(fā)出的光散射以照射液晶顯示面板的導光板、使從導光板射出的光均勻的棱鏡薄板及散射薄板等構件而構成。目前,大型液晶電視的背光燈單元是以將導光板配置于照明用的光源正上方的所謂的直下型的方式為主流(例如參照實開平5—4133號公報)。該方式中,將作為光源的多個冷陰極管配置于液晶顯示面板的背面,將內部作為白色的反射面以確保均勻的光量分布及必需的亮度。但是,在正下型的背光燈單元中,為了使光量分布均勻,相對于液晶顯示面板垂直方向的厚度必需為30mm左右。今后背光燈單元期望進一步薄型,但在直下型方面,基于光量不均的觀點,認為難以實現(xiàn)擁有10mm以下的厚度的背光燈單元。于是,作為薄型的背光燈單元,有提案提出了串聯(lián)(tandem)方式(例如參照特開平2—208631號公報、特開平11—288611號公報及特開2001—312916號公報)。專利文獻l:實開平一4133號公報專利文獻2:特開平2—208631號公報專利文獻3:特開平11一288611號公報專利文獻4:特開2001—312916號公報但是,在串聯(lián)(夕yf厶)方式的背光燈單元中,雖然可實現(xiàn)薄型化,但是,由于冷陰極管與反射板的相對尺寸的關系,從而在光利用率方面比直下型差。另外,在使用將冷陰極管收容于在導光板上形成的槽的形狀的導光板時,若要使導光板的厚度變薄,則配置于槽的冷陰極管的正上方的亮度增強,使得光射出面的亮度不均變得明顯。因此,串聯(lián)方式的背光燈單元的薄型化是有限度的。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是鑒于這樣的情況而立項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為薄型的形狀、且可射出均勻且亮度不均少的照明光的面狀照明裝置。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面狀照明裝置,一種面狀照明裝置,其中,具備以規(guī)定間隔離開而配置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配置于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之間的導光板,其中,所述導光板,具有光射出面;與所述第一光源相面對并包含所述光射出面的一邊的第一光入射面;與所述第二光源相面對并包含所述一邊的對邊的第二入射面,從所述第一光入射面和所述第二光入射面向中央,厚度逐漸變厚,包含散射粒子,所述散射粒子使從所述導光板的第一及第二光入射面入射并在內部傳播的光發(fā)生散射,且滿足下述式(1):1.1^(DNpLGKc^8.2(1)其中,設散射粒子的散射截面積為O,設所述導光板的光入射方向的二分之一的長度為Lc,設散射粒子的密度為Np,設校正系數(shù)為Kc,使Kc為0.005以上O.l以下。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面狀照明裝置中,優(yōu)選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的外形為矩形。另外,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面狀照明裝置中,優(yōu)選為,平坦地形成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所述導光板,在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側,具有第一傾斜面和第二傾斜面,所述第一傾斜面和第二傾斜面相對于與所述光射出面的所述一邊平行的所述光射出面的二等分線,相互對稱地傾斜而形成。此外,有選擇地使規(guī)定的偏振成分透過、使此外的偏振成分反射的偏振分離膜,在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上,與所述導光板形成為一體。另外,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面狀照明裝置中,優(yōu)選為,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由相對于與所述光射出面的所述一邊平行的所述光射出面的二等分線相互對稱地傾斜的第一傾斜面和第二傾斜面形成,此外,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側的面,也是由相對于與所述光射出面的所述一邊平行的所述光射出面的二等分線相互對稱地傾斜的第三傾斜面和第四傾斜面形成。另外,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面狀照明裝置中,優(yōu)選為,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由相對于與所述光射出面的所述一邊平行的所述光射出面的二等分線相互對稱地傾斜的第一傾斜面和第二傾斜面形成,并平坦地形成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側的面。另外,優(yōu)選為,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都使用LED陣列和多個透鏡而構成,所述LED陣列是將多個具備紅色發(fā)光二極管、綠色發(fā)光二極管和藍色發(fā)光二極管的RGB—LED在一列上并列配置,所述多個透鏡分別與所述紅色發(fā)光二極管、所述綠色發(fā)光二極管和所述藍色發(fā)光二極管的光射出側相對應而配置。并優(yōu)選為,所述多個透鏡的每一個都是球狀透明的球透鏡。另外,優(yōu)選為,所述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都是LED陣列,所述LED陣列具有多個LED芯片和對排成一列的所述LED芯片進行支撐的支撐部,設所述LED芯片的與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光出射面垂直的方向的長度為a,設所述LED芯片排列方向的長度為b,設所述LED芯片的配置間隔為p時,則滿足p〉b〉a的關系。進而,還優(yōu)選為,所述第一光源及所述第二光源都具有兩個以上所述LED陣列,并具有下述的構成,即采用機械連接方法及化學連接方法中的至少一種方法,使所述LED陣列的所述LED芯片與其他的所述LED陣列的所述LED芯片之間的間隔以規(guī)定間隔離開而層疊。另外,優(yōu)選為,具有兩個以上所述導光板,將包含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的一邊和所述光入射面的一邊的面,與其它所述導光板的包含所述光射出面的一邊和所述入射面的一邊的面相鄰接而配置。在此,優(yōu)選所述導光板在除所述第一光入射面及所述第二光入射面之外的面的至少一個面上,配置有多個擴散反射體。另外,優(yōu)選所述擴散反射體,隨著遠離所述第一光入射面及所述第二光入射面而配置得越密。另外,優(yōu)選所述擴散反射體,配置于所述第一傾斜面及所述第二傾斜面。優(yōu)選為,所述導光板的所述第一光入射面?zhèn)鹊囊徊糠旨八龅诙馊肷涿鎮(zhèn)鹊囊徊糠钟膳c其它部分不同的材料形成,在設所述第一光入射面?zhèn)鹊囊徊糠旨八龅诙馊肷涿鎮(zhèn)鹊囊徊糠值牟牧系恼凵渎蕿镹m、設其它部分的材料的折射率為Ni時,滿足Nm〉Ni的關系。進而,優(yōu)選的是,還具有反射元件,所述反射元件分別配置在所述導光板的所述第一光入射面近旁的所述光射出面、所述第一光入射面近旁的所述第一傾斜面、所述第二光入射面近旁的所述光射出面、以及所述第二光入射面近旁的所述第二傾斜面上。為了解決所述課題,本發(fā)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種面狀照明裝置,其具備按規(guī)定間隔離開而配置的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配置于所述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之間,且使用彼此緊挨著層疊配置的多根塑料光纖而構成的導光構件,所述第一光源與所述塑料光纖的一個端面相面對而配置,所述第二光源與另一個端面相面對而配置,所述塑料光纖,包含使從兩個端面入射并在內部傳播的光發(fā)生散射且滿足下述數(shù)學式(1)的散射粒子,U^O*NP*LG*Kc^8.2(1)其中,設散射粒子的散射截面積為O,設所述塑料光纖的二分之一的長度為LG,設散射粒子的密度為Np,設校正系數(shù)為Kc,使Kc為0.005以上O.l以下。優(yōu)選為,所述導光構件,還具有透明的殼體,在所述殼體內層疊配置有所述多條塑料光纖。另外,優(yōu)選為,所述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都使用LED陣列和多個透鏡而構成,所述LED陣列中將紅色發(fā)光二極管、綠色發(fā)光二極管及藍色發(fā)光二極管以與所述多根塑料光纖的每根相對應的方式而并列配置,所述多個透鏡分別與所述紅色發(fā)光二極管、所述綠色發(fā)光二極管及所述藍色發(fā)光二極管的光射出側相對應而配置。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面狀照明裝置中,在按規(guī)定的間隔分開配置的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之間配置有導光板,該導光板具有外形為矩形的光射出面、與第一光源相面對的第一光入射面、與第二光源相面對的第二入射面,具有隨著自第一光入射面及第二光入射面向中央靠近厚度逐漸變厚的形狀,且包含使在內部傳播的光發(fā)生散射的散射粒子,因此,可實現(xiàn)薄型化,同時,可射出均勻且不均斑較少的面狀的照明光。另外,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的面狀照明裝置中,在按規(guī)定間隔分開設置的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之間使用彼此緊貼而層疊配置的多條塑料光纖,且具備包含使在內部傳播的光發(fā)生散射的散射粒子的導光構件,第一光源與塑料光纖的一個端面相面對而配置,第二光源與另一個端面相面對而配置,因此,可實現(xiàn)薄型化,同時,可射出均勻且不均斑較少的面狀的照明光。圖1A是表示具備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面狀照明裝置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概略的立體圖,圖1B是其概略剖面圖。圖2A是應用于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面狀照明裝置的導光板與光源的概略俯視圖,圖2B是其概略剖面圖。圖3是示意表示使用紅色、綠色及藍色這三種類型的發(fā)光二極管構成的多個RGB—LED的配置情況的圖。圖4是RGB—LED和耦合透鏡的示意圖。圖5是表示測量出的ONpLcKc和光利用率之間的關系的結果的圖。圖6是表示分別測量出的從粒子密度不同的各個導光體發(fā)出的光的照度的結果的圖。圖7是表示光利用率及照度不均與粒子密度的關系的圖。圖8是表示測量出的導光板與光利用率的關系的結果的圖。圖9A圖9D是分別表示其它例導光板的概略剖面圖。圖IOA是表示另一例導光板的概略剖面圖,圖IOB是放大表示如圖IOA所示的導光板的局部的概略示意圖。圖IIA是使用本發(fā)明的面狀照明裝置的導光板與光源的概略俯視圖,圖11B是其概略剖面圖。圖12A是表示應用于本發(fā)明的LED陣列的構成的一實施例的概略立體圖,圖12B是如圖12A所示的LED陣列的LED芯片的概略正視圖,圖12C是使用圖12A的LED陣列的多層LED的構成的概略正視圖,圖12D是表示熱沉的一實施方式的概略側視圖。圖13是將棱鏡薄板配置于如圖1所示的導光板得光射出面上時的背光燈單元的概略構成圖。圖14是具備傾斜面上印刷有散射反射體的導光板的面狀照明裝置的概略俯視圖。圖15是表示具有透過率調整部的面狀照明裝置之一例的概略剖面圖。圖16是從不具備透過率調整部的背光燈單元的光射出面發(fā)出的光的相對亮度的曲線圖。圖17是表示基于圖16計算出的形對亮度在設最大密度c為0.75時計算出的滿足本發(fā)明的透過率調整構件的圖案密度的分布的計算結果的曲線圖。圖18是表示從配置有在圖17計算出的使最大密度c為0.75時的透過率調整構件的面狀照明裝置的光射出面發(fā)出的光的相對亮度的曲線圖。圖19是表示對從光源發(fā)出穿過色度調整薄膜的光進行測定的結果的曲線圖。圖20是表示對從其它光源發(fā)出并穿過色度調整薄膜后的光進行測定的結果的曲線圖。圖21是表示對從其它光源發(fā)出并穿過色度調整薄膜后的光進行測定的結果的曲線圖。圖22A是可應用于本發(fā)明的背光燈單元的導光板的其它構成例的概略俯視圖,圖22B是其概略剖面圖。圖23A是可應用于本發(fā)明的背光燈單元的導光板的另一其它構成例的概略俯視圖,圖23B是其概略剖面圖。圖24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面狀照明裝置的其它例的概略剖面圖。圖25A圖25C是分別表示應用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面狀照明裝置的導光板的其它例的概略剖面圖。圖2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面狀照明裝置的其它一例構成的概略剖面圖。圖27是應用了多個導光板的面狀照明裝置的概略構成圖。圖28A是表示面狀照明裝置的其它實施例的概略立體圖,圖28B是如圖28A所示的面狀照明裝置的概略立體圖,圖28C是如圖28A所示的面狀照明裝置的長度方向的概略剖面圖。圖29A是表示面狀照明裝置的另一其它實施例的概略立體圖,圖29B是如圖29A所示的面狀照明裝置的長度方向的概略剖面圖。圖30是表示環(huán)形面狀照明裝置之一例的概略正視圖。圖31是表示環(huán)形面狀照明裝置的另一例的概略正視圖。圖32A是表示環(huán)形面狀照明裝置的另一例的概略正視圖,圖32B是如圖32A所示的面狀照明裝置的剖面圖。圖33A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導光構件和為了使光入射到該導光構件而使用的光源的局部的示意性俯視圖,圖33B沿如圖33A所示的導光構件的B—B線的示意性剖面圖。圖34具備有如圖33所示的導光構件的背光燈單元的概略構成圖。圖中2、120、141、180背光燈單元4液晶顯示面板6驅動單元10液晶顯示裝置12、122、142、190光源14擴散膜16偏振分離膜18、28、38、144、151、153、155導光板,18a光射出面18b第一傾斜面18c第二傾斜面18d第一光入射面18e第二光入射面20A、20B光混合部22反射薄板24LED陣列26、188棱鏡薄板28a第一傾斜面28b第二傾斜面28c平坦面28d第一光入射面38a第一傾斜面38b第二傾斜面38c第三傾斜面38d第四傾斜面82光源84LED陣列86LED88、126耦合透鏡90導光構件90a光射出面92光纖94殼體100背光燈單元102反射薄板104、106棱鏡薄板108散射薄板124LED陣列128LED芯片130熱沉132多層LED陣列140擴散反射體146母材148、152、154、156低折射率構件182反射構件184透明薄膜186透過率調整體。具體實施方式以附圖所示的實施方式為基礎,來詳細說明具備本發(fā)明的面狀照明裝置的液晶顯示裝置。圖1A是表示具備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面狀照明裝置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概略的立體圖,圖1B是液晶顯示裝置的概略剖面圖,另外,圖2A是應用于本發(fā)明的面狀照明裝置(下文稱為"背光燈單元")的導光板與光源的概略俯視圖,圖2B是導光板的概略剖面圖。液晶顯示裝置IO的構成具有背光燈單元2、配置于該背光燈單元2的光射出面?zhèn)鹊囊壕э@示面板4、驅動液晶顯示面板4的驅動單元6。液晶顯示面板4,對預先排列于特定的方向的液晶分子局部施加電場而改變該分子的排列,利用產(chǎn)生于液晶單元內的折射率的變化,在液晶顯示面板4的表面上顯示文字、圖案、圖像等。驅動單元6,將電壓加在液晶顯示面板4內的透明電極,改變液晶分子的朝向來控制穿過液晶顯示面板4的光的透過率。背光燈單元2是從液晶顯示面板4的背面向液晶顯示面板4的整個面照射光的照明裝置,具有與液晶顯示面板4的圖像顯示面大致相同的形狀的光射出面。如圖1A、圖1B、圖2A及圖2B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背光燈單元2具有兩個光源12、擴散膜14、偏振分離膜16、作為導光構件的導光板18、光混合部20、反射薄板22。下面,來說明構成背光燈單元2的各構成構件。首先說明光源12。如圖1B所示,兩個光源12以在其間夾著導光板18的形式來配置。光源12具備LED陣列24和耦合透鏡40。LED陣列24是將用紅色、綠色及藍色這三種發(fā)光二極管(下面分別稱為R—LED32、G—LED34及B—LED36)形成的多個RGB—LED30配置成一列而構成的。圖3示意性表示多個RGB—LED30的配置情況。如圖3所示,R—LED32、G—LED34及B—LED36有規(guī)則地配置。另外,如圖4所示,RGB—LED30,以使從R—LED32、G—LED34及B—LED36分別發(fā)出的光在規(guī)定的位置進行交叉的形式,來調整三種類型的LED(R—LED32、G—LED34及B—LED36)的光軸的方向。這樣,通過調整三種類型的LED,可將這些LED的光進行混色而發(fā)出白色光。由于與作為現(xiàn)有的背光燈用光源使用的冷陰極管(CCFL)相比較,用三原色的LED(R—LED32、G—LED34及B—LED36)構成的RGB—LED30,其色再現(xiàn)區(qū)域寬且純度高,因而在以該RGB—LED30作為光源使用的情況下,色再現(xiàn)性變得比現(xiàn)有的背光燈用光源高,可顯示出鮮艷色彩的圖像。如圖3及圖4所示,在RGB—LED30的各LED的光射出側,作為耦合透鏡配置有三個球透鏡42、44及46。球透鏡42、44及46與各LED對應配置。即,對于一個RGB—LED30組合有三個球透鏡42、44及46來使用。從各LED(R—LED32、G—LED34及B—LED36)發(fā)出的光,被球透鏡42、44及46變成平行光。然后,在規(guī)定的位置交叉變成白色光,之后,射入導光板18的光混和部20。組合有三個球透鏡42、44及46使用的耦合透鏡是擁有三個軸的透鏡,可使RGB—LED的光聚焦于一點而進行混和。此處,作為耦合透鏡使用了球透鏡,但是并非僅局限于此,只要可使LED發(fā)出的光變成平行光就不受特別限制。耦合透鏡,例如還可使用圓柱形透鏡、雙凸狀、半圓錐體形的透鏡、菲涅耳透鏡等。下面,來說明背光燈單元2的導光板18。如圖2A所示,導光板18具有大致矩形形狀的平坦的光射出面18a;位于光射出面18a的相反側與光射出面18a的一邊平行、相對于二等分光射出面18a的二等分線X彼此對稱且相對于光射出面18a以規(guī)定的角度傾斜的兩個傾斜面(第一傾斜面18b與第二傾斜面18c);與兩個LED陣列24相面對、使來自這些LED陣列的光射入的兩個光入射面(第一光入射面18d與第二光入射面18e)。第一傾斜面18b與第二傾斜面18c以等分線X為界且相對于光射出面18a傾斜。導光板18,隨著從第一光入射面18d及第二光入射面18e向中央靠近,厚度逐漸變厚,中央部最厚,兩端部最薄。艮P,導光板18為大致的板狀形狀,以光射出面18a作為板的正面(面積大的面),以第一光入射面18d及第二光入射面18e作為板的側面(厚度方向的細長面),以第一傾斜面18b及第二光入射面18c作為板的背面第一傾斜面18b及第二傾斜面18c相對于光入射面18a的角度沒有特別限制。另外,在第一傾斜面18b及第二傾斜面18c上,沿著與光入射面18d及18e平行的方向形成有棱鏡列。還可以替代這種棱鏡列而規(guī)則地形成類似于棱鏡的光學元件。例如,也可以在導光板的傾斜面上形成雙凸透鏡、凹透鏡、凸透鏡、棱錐型等具有透鏡效果的光學元件。圖2所示的導光板18中,從第一光入射面18d及第二光入射面18e入射的光通過包含于導光板18的內部的散射體(詳情見后述)而發(fā)生散射,同時,穿過導光板18內部,直接或者由第一傾斜面18b及第二傾斜面18c進行了反射之后從光射出面18a射出。此時,雖然有時也從第一傾斜面18b及第二傾斜面18c漏散一部分光,但是,漏散出去的光被以覆蓋導光板18的第一傾斜面18b及第二傾斜面18c的形式配置的反射薄板(未圖示)反射,再射入導光板18的內部。導光板18是在透明樹脂中混合分散有用于使光發(fā)生散射的散射粒子而成。作為用于導光板18的透明樹脂的材料,例如可列舉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水U工f""乂亍^7夕l^一卜)、pp(聚丙烯)、PC(聚碳酸酯)、PMMA(聚甲烯酸甲酯水U乂f"A乂夕夕U"—卜)、苯甲基烯酸甲酯(Xy-A^夕夕yk—卜)、MS樹脂或者COP(環(huán)烯聚合物〉夕口才l/7^y求!J7—)之類的光學性透明的樹脂。作為混合分散于導光板18的散射粒子,可使用了卜、^/《一少、W〕一y、二氧化硅、氧化鋯(、y"^-二7)、電介質聚合物等。由于導光板18的內部含有這種散射粒子,因而可從光射出面發(fā)出均勻且亮度不均少的照明光。這種導光板18可使用擠壓成形法及注塑成形法制造。另外,在設包含于導光板18的散射粒子的散射截面積為O,設在光的入射方向從導光板的光入射面到與光射出面相垂直的方向的厚度最大的位置的長度,本實施方式中是設導光板的光入射方向(垂直于導光板18的第一光入射面18d的方向,下面稱為"光軸方向")的二分之一的長度為Lc,設包含于導光板18的散射粒子的密度(每單位體積的粒子數(shù))為Np,設校正系數(shù)為Kc時,滿足(DNpLGKc的值為1.1以上且8.2以下,而且設Kc的值為0.005以上0.1以下這種關系。由于導光板18包含滿足這種關系的散射粒子,因而可發(fā)出均勻且亮度不均勻性較少的照明光。通常,使平行光束射入到各向同性介質時的透過率T,根據(jù)Lambert一Beer法則用下述式(1)表示。<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formula>此處,x為距離,Io為入射強度,I為射出強度,p為衰減常數(shù)。上述衰減常數(shù)p使用粒子的散射截面積0)和包含于介質的每單位面積的粒子數(shù)Np由下述式(2)表示。p=0*NP(2)因此,若設導光板的光軸方向的二分之一長度為Lc,則光的取出效率E。ut可用下述式(3)求出。此處,導光板的光軸方向的二分之一長度為LQ,為從與導光板18的光入射面垂直的方向的導光板18的一個光入射面至導光板10的中央的長度。另外,所謂的光取出效率,是從導光板的入射面到達在光軸方向離開長度Le的位置的光相對于入射光的比例,例如,如圖2所示的導光板18的情況,是到達與在端面入射的光相對的導光板的中央(就是導光板的光軸方向的二分之一長度的位置)的光的比例。E。u產(chǎn)expNpLG)(3)此處,式(3)是大小有限的空間內的關系,引用了用于校正與式(1)的關系的校正系數(shù)Kc。校正系數(shù)Kc是光在有限空間的光學介質中傳播時根據(jù)經(jīng)驗求出的量綱為1的校正系數(shù)。這樣,光的取出效率E。ut用下述式(4)表示。Eout=exp(—<DNP,LGKc)(4)根據(jù)式(4),在$NPLGKc的值為3.5時,光的取出效率E。ut為3%,在O.Np'Lc'Kc的值為4.7時,光的取出效率E。ut為1%。該結果表明,若CE)'Np'LG'Kc的值變大,則光的取出效率E。ut變低。為了使光隨著靠近導光板的光軸方向而發(fā)生散射,可考慮降低光的取出效率Eout。從而看出,。"Np"Lc^Kc的值越大作為導光板性質越好。即,通過提高ONpLcKc的值,既可減少從與光的入射面相面對的面射出的光,又可增加從光射出面發(fā)射的光。即,通過提高0"Np"Lc^Kc的值,可提高從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相對于入射到入射面的光的比例(下面也稱為"光利用效率")。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將ONpLoKc的值設為1.1以上,可使光利用效率達到50%以上。此處,當提高0)NpLcKc的值時,從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18a射出的光的照度不均變得明顯,但是,通過將ONpLaKc的值設為8.2以下,從而可將照度不均控制在常數(shù)以下(允許范圍內)。另外,照度與亮度可基本一樣地處理。因此,在本發(fā)明中,可推斷亮度與照度具有一樣的傾向。根據(jù)上述分析,優(yōu)選本發(fā)明的導光板的ONpLcKc的值滿足1.1以上且8.2以下這一關系,更優(yōu)選2.0以上且7.0以下。另外,進一步優(yōu)選ONpLGKc的值為3.0以上,最優(yōu)選ONpLGKc的值為4.7以上。另外,優(yōu)選校正系數(shù)Kc為0.005以上O.l以下。下面,與具體實施例一起來更詳細地說明導光板。首先,將散射截面積O、設粒子密度Np、導光板的光軸方向的二分之一的長度LG、校正系數(shù)Kc設為各種的值,對于O'Np化G'Kc的值不同的各導光板,利用計算機模擬求得光利用效率,還進行了照度不均的評價。在此,照度不均"%"為在設從導光板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最大照度為I脆,設最小照度為I跑,設平均照度為IAvc時的((IMax—IMin)/IAvc)X100。測量出的結果如下述表l所示。另外,表1的判斷是,光利用效率為50%以上且照度不均150%以下時用〇表示,光利用效率小于50%且照度不均大于150。/。時用X表示。另外,圖5表示測量ONpLcKc的值與光利用效率(相對于在光入射面入射的光,從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比例)的關系的結果。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column></row><table>表1及圖5表明,通過將O'Np'LG'Kc設為1.1以上,可提高光利用效率,具體而言就是可將光利用效率提到50%以上;通過設為8.2以下,可將照度不均控制在150%以下。另外還表明,通過將Kc設為0.005以上從而可提高光利用效率,通過將Kc設為O.l以下從而可減少來自導光板的射出的光的照度不均。然后,將混合或者分散于導光板的微粒子的粒子密度Np制作成各種值的導光板,測量了從各個導光板的光射出面的各個位置射出的光的照度分布。在此,本實施方式中,除粒子密度Np之外,將其它條件,具體而言就是將散射截面積O、粒子密度Np、導光板的光軸方向的二分之一的長度Lg、校正系數(shù)Kc、導光板的形狀等做成相同的值。因此,就本實施方式而言,①'Np'Lc,Kc與粒子密度Np成比例變化。這樣,對于各種粒子密度的導光板分別測量從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照度分布的結果如圖6所示。圖6中,將縱軸設為照度(lx),將橫軸設為距導光板的一個光入射面的距離(導光長度)(mm)。再將從測量出的照度分布的導光板的側壁射出的光的做大照度設為iMax、將最小照度設為lNto、將設平均照度設為I細時,計算出了照度不均((lMax—IjVIin)"Ave)XIOO。圖7表示計算出的照度不均與粒子密度的關系。圖7中,縱軸為照度不均(%),橫軸為粒子密度(個/m3)。另外,在圖7中,還一并表示縱軸同樣為粒子密度,橫軸為光利用效率(%)的光利用效率與粒子密度的關系。如圖6、圖7所示,若提高粒子密度即提高(DNpLcKc,則光利用效率變高,但照度不均也變大,另外,若降低粒子密度,即減小<D*NP*LC*KC,則光利用效率變低,但照度不均變小。在此,通過將ONpLcjKc設為1.1以上8.2以下,從而不僅可使光利用效率達到50%以上,而且可使照度不均150%以下。由于使照度不均為150%以下,因而可使照度不均不明顯。艮P,可看出,通過將(D'Np'lg'Kc設為1.1以上8.2以下,從而不僅可使光利用效率達到一定以上,而且還可降低照度不均。在此,優(yōu)選使導光板18的作為光入射面的第一光入射面18d、第二光入射面18e、光射出面18a、作為光反射面的第一傾斜面18b、第二傾斜面18c的至少一個面的表面粗糙度Ra小于380nm,即優(yōu)選Ra<380nm。通過使作為光入射面的第一光入射面18d、第二光入射面18e的表面粗糙度Ra小于380nm,可忽視導光板表面的漫反射,即可防止在導光板面的漫反射,進而可提高入射效率。另外,通過使光射出面18a的表面粗糙度Ra小于380nm,可忽視導光板表面的漫反射透射,即可防止在導光板表面的漫反射透射,進而可防止因全反射使光傳播至深處。進而,通過使作為光反射面的第一傾斜面18b、第二傾斜面18c的表面粗糙度小于380nm,可忽視漫反射,即可防止在光反射面的漫反射,進而可使全反射成分傳播至更深處。在此,優(yōu)選在設光入射面的導光板的厚度(光入射部厚度)為Dl,設在與光入射面相反一側的面的導光板的厚度(中央厚度)為D2,設導光板的光入射方向的長度(導光長)為L時,導光板滿足下述關系,即m<D2,且27/100000<(D2—D1)/(L/2)<5/100(A),相對于導光板的重量的混合的散射粒子的重量的比例Npa的范圍為0.04%Wt<Npa<0.25%Wt。通過做成滿足上述關系的形狀,可將射出效率提高30%以上?;蛘撸鼉?yōu)選以滿足下述關系,即DKD2,且66/100000<(D2—Dl)/(L/2)<26/1000(B),混入的散射粒子的重量相對于導光板的重量的比例Npa的范圍為0.04%Wt<Npa<0.25o/oWt。的形式來改良導光板。通過做成滿足上述關系的形狀,可將射出效率提高40%以上。另外,優(yōu)選為,以滿足下述關系,即DKD2,且1/1000<(D2—Dl)/(L/2)<26/1000(C),混入的散射粒子的重量相對于導光板的重量的比例Npa的范圍為0.04%Wt<Npa<0.25%Wt。的形式來改良導光板。通過做成滿足上述關系的形狀,可將射出效率提高50%以上。圖8表示對傾斜面的傾角互不相同的導光板,即對(D2—D1)/(L/2)互不相同的導光板分別測量了光利用效率的結果。在此,圖8的橫軸為導光板的(D2—D1)/(L/2),縱軸為光利用效率(%)。從圖8所示的測量結果還表明,通過將導光板的形狀做成27/100000<(D2—D1)/(L/2)<5/100,可使光利用率為30%以上,通過做成66/100000<(D2—D1)/(L/2)<26/1000,可使光利用效率為40%以上,通過做成1/1000<(D2—Dl)/(L/2)<26/1000,可使光利用效率為50%以上。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有效地反射光而將棱鏡列形成于導光板18的兩個傾斜面(第一傾斜面18b及第二傾斜面18c),但也未必有必要形成,也可以做成不形成微細的凹凸的平坦的面。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導光板做成為,使與光射出面相面對的面相對于光射出面傾斜一定角度的傾斜面和形狀,但是,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此,只要與光入射面相面對的面的導光板的厚度是比光入射面的導光板的厚度厚的形狀,就可以是任意的形狀。例如,也可以將與導光板的光射出面相面對的面(圖1及圖2的第一傾斜面18b及/或第二傾斜面18c)做成曲面形狀。另外,在將傾斜面做成曲面的情況下,既可以在光射出面?zhèn)茸龀赏沟男螤?,也可以在光射出面做成凹的形狀。下面,結合圖9來說明導光板的更優(yōu)選的形狀之一例。圖9A圖9D是分別表示另外一例導光板的概略剖面。圖10A是表示另外一例導光板的概略剖面圖,圖IOB將如圖IOA所示的導光板的各傾斜面的連接部周邊進行了放大表示的概略剖面圖。圖9A所示的導光板202,其第一傾斜面204由光入射面18d側的第一傾斜部206和導光板中央側的第二傾斜部208構成。第一傾斜部206和第二傾斜部208,以其相對于光入射面的傾斜角彼此不同的角度傾斜,與第一傾斜部206的傾斜角相比較,第二傾斜部208的傾斜角這一方角度小。即,第一傾斜面,由隨著靠近近導光板中央傾斜角變得平緩的傾斜部形成。另外,第二傾斜面204'為與第一傾斜面204對稱的形狀,由第二光入射面18e側的第一傾斜部206'和在導光板中央側傾斜角變得比第一傾斜部206'平緩的第二傾斜部208'構成。這樣,通過將傾斜面的截面形狀做成由傾斜角不同的多個直線構成的形狀,做成光入射面?zhèn)鹊膬A斜部的傾斜角比中央側的傾斜部的傾斜角大的形狀,可防止提高從光入射面的光入射面附近部分射出的光的亮度。由此,可使更均勻的光從光射出面射出。另外,圖9A中,用兩個傾斜部構成了傾斜面,但是,構成傾斜面的傾斜部的數(shù)并無特別限制,也可以由以隨著靠近導光板的中央傾斜角逐漸變得平緩的形式配置的任意數(shù)目的傾斜部構成。例如,如圖9B所示,也可以用三個傾斜部構成導光板210的第一傾斜面212(第二傾斜面212,),這三個傾斜部從第一光入射面18d(第二光入射面18e)側靠近導光板中央分別是,第一傾斜部214(214')、傾斜角比第一傾斜部214(214,)變得平緩的第二傾斜部216(216,)、傾斜角比第二傾斜部216(216')變得平緩的第二傾斜部218(218')。其次,圖9C所示的導光板220在第一傾斜面222的第一光入射面18d側、即在與第一光入射面18d的連接部具有R形狀的曲面部222a。另外,第二傾斜面222'也一樣在與第二光入射面18e側具有R形狀的曲面部222a,。這樣,通過在與導光板的傾斜面的光入射面的連接部設置曲面部并做成R形狀,將光入射面和傾斜面做成平滑連接的形狀,也可防止從射出面的光入射面附近射出的光的亮度變高的情形。其次,如圖9D所示的導光板230形成于可用10次方多項式來表示第一傾斜面232及第二傾斜面232'的非球面形狀。這樣,通過將傾斜面做成非球面形狀,也可防止從射出面的光入射面附近射出的光的亮度變高的情形。進而如圖10A及圖10B所示,優(yōu)選將導光板60的第一傾斜面60b與第二傾斜面60c的連接部60f(導光板的傾斜面的中央部)做成曲面形狀或者R形狀,并使其平滑地連接。由此,可防止在第一傾斜面60b和第二傾斜面60c的連接部60f產(chǎn)生亮線、暗線等,進而可發(fā)出更均勻的光。在此,在導光板60的各傾斜面60b、60c的連接部,即在將導光板60的中央部做成R形狀的情況下,若將其R形狀的曲率半徑設為Ri,則優(yōu)選曲率半徑^和導光板的光入射方向的長度L之間的關系滿足3L^&^500L。另外,在設從光入射方向的連接部60f的R形狀的端部至端部的長度為1^,設由平行于光入射面60a的面和第一傾斜面60b(或者第二傾斜面60c)形成的角為e時,優(yōu)選滿足2R"sin(e)^LR。通過設定U為2R,"in(e)以上,可抑制中央部的亮度的降低,且可從光射出面射出更均勻的光。另外,優(yōu)選為,導光板為滿足如下式子的形狀即3L^R4S500L,且2R!sin(e)^Lr^0.98L。另外,使用導光板60的最大厚度tm^最小厚度Um及導光板的光的入射方向的長度L,可作為下述式(D)來表示e。〔數(shù)1〕<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3</formula>另外,也可以在上述的透明樹脂中混入可塑劑來制作導光板。這樣,通過用混合了透明材料和可塑劑的材料來制作導光板,可柔性形成導光板,即可形成具有柔性的導光板,進而可使導光板變形為各種形狀。因此,可在各種曲面上形成導光板的表面。由此,例如在將導光板,或者使用了該導光板的面狀照明裝置作為燈飾(照明)關系的顯示板使用的情況下,將導光板安裝于擁有曲率的壁上,結而可將導光板應用于更多的種類、更廣闊的使用范圍的燈飾及POP(POP廣告)等。在此,作為可塑劑可列舉出苯二甲酸(7夕》酸)酉旨,具體而言,可列舉苯二甲酸二甲酯(DMP:7夕^酸^乂^少)、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OP(DEHP))、鄰苯二甲酸二正酯(DnOP)、鄰苯二甲酸異壬酯(DINP)、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NP)、鄰苯二甲酸異癸酯(DIDP)、鄰苯二甲酸混合基酯(C6C)(610P、711P等)、鄰苯二甲酸丁酯苯甲酯(BBP)。另夕卜,除鈦酸酯之外,還可列舉乙二酸二辛酯(DOA)、己二酸二異壬酯(DINA)、乙二酸正垸酯(C6、8、i。)(610A)、乙二酸垸酯(C7、9)(79A)、壬二酸二辛酯(DOZ)、癸二酸二丁酯(DBS)、癸二酸二辛酯(DOS)、磷酸三甲苯酯(TCP)、乙酰檸檬酸三丁酯(ATBC)、環(huán)氧化大豆油(ESBO)、苯偏三酸三辛酯(TOTM)、聚酯系、氯化石蠟等。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背光燈單元2中,與導光板18的兩個側面密合設置光混合部20A及20B。光混合部20A及20B是在透明的樹脂中混入了使光散射的粒子的柱狀的光學構件,具有將通過耦合透鏡40的光進行混合的功能。就光混合部20A及20B的材料而言,基本上可使用與導光板18相同的材料,與導光板18—樣,可包含用于使光在內部發(fā)生散射的散射體。包含于光混合部20A及20B的內部的散射體的密度等既可以與導光板18相同,也可以與導光板18不同。另外,如圖2所示,為了緊貼LED陣列配置,優(yōu)選使用耐熱性高的材料來形成光混合部20A及20B。下面,來說明偏振分離膜16。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優(yōu)選的方式,在導光板18的光射出側的面即光射出面18a上,偏振分離膜與導光板組成一體形成導光板18。偏振分離膜16在從導光板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中,可有選擇地使規(guī)定的偏振成分例如使p偏振成分穿過,而使除此之外的偏振成分例如S偏振成分的絕大部分發(fā)生反射。偏振分離膜16由于可使進行了反射的光再次射入導光板而再利用,因而,可提高光的利用效率、使亮度顯著提高。偏振分離膜16,例如通過使將針狀粒子混合在透明樹脂并分散而得到的板狀材料延伸,而使針狀粒子在規(guī)定的方向定向而得到。優(yōu)選在導光板18的制造時,壓焊或者熱粘接偏振分離膜16并形成一體。這樣,可使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18a與偏振分離膜16之間不夾雜空氣,而使彼此密合。在此,將偏振分離膜16與導光板18—體地形成,但并非僅局限于此,也可以分別單獨制造偏振分離膜16和導光板18,再將偏振分離膜16粘貼于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zhèn)鹊拿?。另外,就圖示例而言,雖然將偏振分離膜16設置于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的正上方,但并非僅局限于此,也可設置于擴散膜之上。該情況也可以將偏振分離膜與擴散膜形成為一體。另外,作為偏振分離膜16可使用公知的材料。例如,還可使用如特開平6—331824號公報所記載的、對于至少一個偏振面在導光板的光射出面上具有比導光板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對于與該偏振面垂直的偏振面具有比導光板的平均折射率低的折射率的雙折射性材料。另夕卜,還可使用如特開平11—281975號公報記載的延伸薄膜。在此,如特開平11一281975號公報記載,使用延伸薄膜的情況優(yōu)選隔著粘著劑層或者粘貼劑層粘貼于導光板的單面。另外,還可使用如特開平49496號公報所記載的、使相對折射率大的透明介質和相對折射率小的透明介質交互層疊而成的多層構造體,以及在面狀透明支撐體的至少單個面上,優(yōu)選至少形成一層以上僅具有1000nm以下的厚度的電介質膜的材料,或者使用層疊有折射率不同的多種類型的透明性聚合物的材料。另外,還可以使用如特開平7—72475號公報所記載的在截面大致呈W字形的透明性支撐體上至少設置一層以上具有與可見光波長同等以下的厚度的電解質膜而構成的、對于規(guī)定的入射方向附近的光線使P偏振成分透過、使S偏振成分的至少一部分發(fā)生反射的偏振分離器。另外,還可使用如特開2004—78234號公報所記載的遞歸反射偏振體,該遞歸反射偏振體,具有并排排列的、實質上由直角的兩等邊系數(shù)的棱鏡的直線性排列構成的構造化表面,其構成為,對于朝向該構造表面的相反的平滑的表面的接觸面具有大致形成45度的角度的垂直系數(shù)的面的第一材料、和實質上與第一材料相同的第二材料、以及位于至少一種材料的構造化平面上,且由所選擇的光學性厚度的高折射率材料及低折射率材料交互重疊的層構成的至少一種光學性的堆積構成,第一及第二材料都是光學性接合,形成單一機構,在該單一機構中,第一及第二材料的折射率及上述光學性堆積的多個層的上述折射率及光學厚度的選擇,全都以為了生成被偏振后的光的選擇性反射而進行,在上述光學堆積的一部分的內部,被混合了的偏振的入射光線被分離成s—偏振成分及p—偏振成分,上述s—偏振成分被上述光學堆積的其它部分所反射,其被該部分反射成與入射光線平行,但沿著與入射光相反的方向傳播,上述p—偏振成分相對于入射光線平行地穿過。另外,還可使用如特開昭61—262705號公報所記載的偏振元件,所述偏振元件是,在交互設置A型的凸條和V型的槽而形成三角波形面后的透明材料上,設置具有偏振濾光器功能及相位差板功能的電介質體多層膜。另夕卜,還可使用如美國專利第3610729號說明書所記載的那樣的、將具備有雙折射性的材料再做成波長的1/4的厚度的層上連續(xù)進行層疊。另外,還可使用如美國專利第5867316號公報說明書所記載的光學薄膜,其由具有具備雙折射性的連續(xù)相和在連續(xù)相的內部少量的分散相的聚合物形成。另外,還可使用如特開2003—295183號公報所記載的那樣的偏振分離膜,所述偏振分離膜是用低折射率透明介質對利用了表面等離子(7°,X、千乂)的金屬薄膜進行了分層的構成。進而,在利用了僅使平行于入射面的P偏振成分穿過、使垂直于入射面的S偏振成分發(fā)生反射的表面等離子的偏振薄膜的配置的基礎上,將使光的偏振方向變化的、例如通過將在相垂直的偏振成分之間在光學厚度中具有僅僅產(chǎn)生X/4的差的、具有雙折射性的X/4相位薄膜和擴散膜等偏振方向變更膜,與導光板形成一體而構成,由此,可進一步提高亮度。另外,也可以使用如特開平8—76U4號公報所記載的使液晶與高分子的復合體延伸而形成的各向異性的散射體的散射型偏振膜,用于偏置分離膜16的替代,或者對如特開平6—281814號公報所記載的分子螺旋的軸以橫切薄膜延伸的形式進行配向,將使薄膜的分子螺旋的間距以最大間距與最小間距之間的差至少達到100nm的方式變化的膽甾型偏振薄膜作為偏振分離膜I6使用。另外,還可使用如特開2001—343612號公報所記載的、通過直線偏振的振動方向使噪聲值不同的噪聲各向異性層。優(yōu)選該情況再在與導光板的光射出面相反的面粘貼第一相位板,且在導光板與反射板之間設置第二相位板。另外,可使用如特開平9一274108號公報所記載的偏振元件,所述偏振元件在透明的高分子薄膜之中同質地分散有由與此不同的材料構成的微小區(qū)域,使得對于與高分子薄膜和微小區(qū)域相垂直的直線偏振光的一方的折射率基本相同,而對于該直線偏振光的另一方的折射率不同。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將偏振分離膜設置于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zhèn)葘崿F(xiàn)了亮度的提高,但是,即使替代設置偏振分離膜,如特開2001—201746號公報、特開2001—228476號公報所述那樣,在導光板的光射出面形成具有偏振分離功能的微細凹凸部,也可以提高從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亮度。另外,替代偏振分離膜16,如特幵平9一134607號公報所述,在導光板與反射構件(反射板)之間,配置實質上具有導光板的折射率以上的第--折射率及和導光板的折射率小的第二折射率、將第一偏振狀態(tài)的大致全部與垂直于第一偏振狀態(tài)的第二偏振狀態(tài)相分離的各向異性層,也可提高亮度。另外,如特開2004—363062號公報所述,在導光板的傾斜背面形成由微細突起構成的具有偏振分離功能的粗糙圖案,'也可提高亮度。另外,如特表平10—508151號公報所述,在光導波路徑(導光板)上設置充填有與光導波路徑的材料不同的材料的凹部,使這兩種材料的其中一方成為折射率是np的各向同性材料,使另一方成為折射率是no和ne的各向異性材料。在此,關于折射率,no或者ne等于np,或者事實上相等。由此,可用各向同性材料和各向異性材料之間的界面來分離偏振,可在由光源照射出的光的絕大部分沿著光導波路徑射出之前,變?yōu)榫哂邢嗤钠穹较虻墓狻_@樣,即使將特表平10—508151號公報所述的構成應用于本發(fā)明,也可提高亮度。另外,如特開平9一292530號公報所述,用具有導光功能的兩層以上的層構成導光板,將第一層或者第二層的至少一層做成具有雙折射性的材料,在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設置界面,使得在界面光發(fā)生了散射或者折射或者衍射后的光,從導光板的表面射出,也可提高亮度。下面,來說明背光燈單元的反射薄板22。反射薄板22是一種使從導光板18的傾斜面18c、18d漏散的光發(fā)生反射,再射入導光板的裝置,可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反射薄板22以分別覆蓋導光板18的傾斜面18c及18d的形式在中央部被彎曲而形成。反射薄板22只要是可使從導光板18的傾斜面18c、18d漏散的光發(fā)生反射即可,能夠用任意材料形成,例如通過在PET及PP(聚丙烯水U7°口tf^等混入填充物后發(fā)生延伸,而形成空隙而提高了反射率的樹脂薄板、在透明或者白色樹脂薄板的表面通過蒸鍍鋁等形成了鏡面的薄板、鋁等金屬箔或者充當金屬箔的樹脂薄板、或者表面由具有足夠的反射性的金屬薄板形成。下面,說明擴散膜14。如圖1所示,擴散膜14配置于偏振分離膜16與液晶顯示面板4之間,擴散膜14帶有光散射性并形成于薄膜狀構件。薄膜狀構件例如可在材料中形成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P(聚丙烯)、PC(聚碳酸酯)、PMMA(聚甲烯酸甲酯水li乂f"》乂夕夕U^—卜)、苯甲基烯酸甲酯(《y-》乂夕夕Uk—卜)、MS樹脂或者COP(環(huán)烯聚合物)之類的光學透明的樹脂。擴散膜14的制造方法并無特別限制,例如可通過在薄膜狀構件上實施微細加工及研磨使表面粗糙化而帶有擴散性,或者將使光在表面發(fā)生散射的二氧化硅、氧化鈦、氧化鋅等顏料,及樹脂、玻璃、氧化鋯等空心顆粒類與粘合劑一起涂敷,或者將上述顏料及空心顆粒類混入上述透明樹脂中而形成。此外,還可以由反射率高光的吸收率低的材,例如使用Ag、Al之類的金屬而形成。在本發(fā)明中,作為擴散膜可使用粗糙型及涂料型的擴散膜。擴散膜14也可以離開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規(guī)定的距離來配置,其距離可根據(jù)來自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的光量分布而酌情改變。這樣,通過使擴散膜14離開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規(guī)定的距離,使從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在光射出面與擴散膜14之間再進行混合(混合)。由此,可使穿過擴散膜14并對液晶顯示面板照明的光的亮度進一步均勻化。作為使擴散膜14離開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規(guī)定的距離的方法,例如可使用在擴散膜14與導光板18之間設置隔板的方法。上面,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背光燈單元2的各構成要素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此。上述實時方式中,使用紅色、綠色及藍色這三種顏色的LED32、34、36,利用耦合透鏡40使各LED發(fā)出的光進行混色得到了白色光,但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此。就光源而言也可以使用熒光物質以使用將LED發(fā)出的光轉換為白色光的形式構成的單色LED。例如,在作為單色LED使用了CaN系藍色LED的情況下,只要使用YAG(釔、鋁、石榴石)系熒光物質就可得到白色光。若利用可得到這種白色光的光源,則不必使用透鏡可消減構件的數(shù)目。圖IIA是表示光源使用了單色LED的面狀照明裝置(背光燈單元)的一實施方式的概略正視圖,圖IIB是面狀照明裝置的概略剖面圖。而如圖IIA及B所示的背光燈單元120,除光源122之外其它的構成是與圖l所示的背光燈單元2相同的。因此,對兩者在相同的構成要素上添加了相同的符號,而其詳細說明從略,下面,說明背光燈單元120的特別之處。光源122,具備LED陣列124及耦合透鏡126,如圖IIA所示,與導光板18的第一光入射面18d及第二光入射面18e相面對而配置。LED陣列124的多個LED芯片128保持規(guī)定間隔沿--列配置于熱沉130上。圖12A表示LED陣列124的構成的概略立體圖,圖12B表示LED芯片128的構成的概略正視圖,圖12C表示多層LED陣列132的構成的概略正視圖,圖3D表示熱沉25的一實施方式的概略側視圖。LED芯片128是以使用上述熒光物質將LED發(fā)出的光轉換為白色光的形式構成的單色的LED。熱沉130是與導光板18的一邊相平行的板狀構件,與導光板18相面對而配置。熱沉130在與導光板18相面對的面上支撐著多個LED芯片128。熱沉130用銅及鋁等熱傳導性優(yōu)良的金屬構成,吸收從LED芯片128產(chǎn)生的熱并釋放到外部。另外,如本實施方式那樣,優(yōu)選為,熱沉UO,在垂直于與導光板18的第一光入射面及第二光入射面相面對的面的方向的長度,是比與導光板18的第--光入射面及第二光入射面相面對的面的短邊方向的長度長的形狀。由此,可提高UED芯片128的冷卻效果。..在此,優(yōu)選增大熱沉的表面積。例如圖12D所示,熱沉130也可以由支撐LED芯片128的底座部130a和與底座部130a連接的多個翼片130b構成。通過設置多個翼片130b可擴大表面積,且可提高散熱效果。由此,可提高LED芯片128的冷卻效率。另外,熱沉并非僅局限于空冷方式,還可使用水冷方式。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作為LED芯片的支撐部使用了熱沉,但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此,在不需要LED芯片的冷卻時,也可以以不具備散熱功能的板狀構件作為支撐部使用。在此,如圖12B所示,本實施方式的LED芯片128具有與排列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長度比LED芯片128的排列方向的長度短的長方形形狀,即,具有以導光板18的厚度方向(垂直于光射出面18a的方向)為短邊的長方形形狀。換言之,就是LED芯片128的形狀為,在設垂直于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18a的方向的長度為a,設排列方向的長度為b時,b〉a。另外,若設LED芯片128的配置間隔為p,則p〉b。這樣,優(yōu)選垂直于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18a的方向的長度a,排列方向的長度b,LED芯片128的配置間隔p的關系滿足p〉b〉a。通過將LED芯片128做成長方形形狀,可保持大光量的輸出,同時,可做成薄型的光源。通過將光源做成薄型化,可將面狀照明裝置做成薄型。而LED芯片由于可使LED陣列更薄,因而,優(yōu)選做成以導光板的厚度方向為短邊的長方形形狀,但是,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此,而是可使用正方形形狀、圓形形狀、多邊形形狀、橢圓形形狀等各種形狀的LED芯片。另外,本實施方式中,將LED陣列做成了單層,但是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此,如圖12C所示,還可以以層疊有多層LED陣列124的構成的多層LED陣列132作為光源使用。這樣,即使層疊LED時,通過以LED芯片為長方形形狀而將LED陣列做成薄型,也可層疊更多的LED陣列。通過層疊多層的LED陣列,即通過提高LED陣列(LED芯片)的充填率,可輸出更大的光量。另夕卜,LED陣列的LED芯片和相鄰的層的LED陣列的LED芯片也與上述一樣,優(yōu)選配置間隔滿足上式。BP,優(yōu)選使LED陣列的LED芯片和相鄰的層的LED陣列的LED芯片保持規(guī)定間隔層疊。如圖3所示,在LED陣列124的各LED芯片128的光射出側,作為耦合透鏡126配置有球透鏡。耦合透鏡126與各LED芯片128—一對應配置。從各LED芯片128射出的光經(jīng)過耦合透鏡126變?yōu)槠叫泄?,入射到導光?8的光混合部20。在此,作為耦合透鏡使用了球透鏡,但并非僅局限于此,只要是可將LED發(fā)出的光變?yōu)槠叫泄饩涂墒褂酶鞣N構件。就耦合透鏡而言,還可使用圓柱形透鏡、雙凸狀透鏡(^y于年二,)、半圓錐狀(力、玄成、二)透鏡、菲涅爾透鏡等。另外,也可以不是以與導光板18的第一光入射面及第二光入射面相面對的形式配置LED陣列24,而是使用光導管將LED陣列24的各LED發(fā)出的光導入導光板。光導管可用光纖及透明樹脂組成的導光路經(jīng)等構成。在作為光源使用LED陣列24,并將該LED陣列24配置于導光板18的側面附近的情況下,可能因構成LED陣列24的各LED的發(fā)熱而使導光板18變形、熔融。因此,通過將LED陣列24配置于離開導光板18的側面的位置,使用光導(lightguide)將LED發(fā)出的光導入導光板18,可防止因LED的發(fā)熱而造成的導光板18的變形及熔融。另外,作為使用了LED的光源的另外一例,也可以使用在藍色LED上安裝了紅綠色熒光體的光源。具體而言,就是也可使用安裝了如特開2005—228996號公報所記載的LED和熒光體的發(fā)光元件。另外,也可以使用在紅外LED上安裝了紅色、綠色、藍色的熒光體的光源。作為這種光源可使用安裝了組合如特開2000—347691號公報所述的LED和熒光體的發(fā)光裝置,安裝了如特開2002—43633號公報所述的LED和熒光體的白色發(fā)光二極管;安裝了如特開2005_126577號公報所述的LED和熒光體的發(fā)光裝置。另外,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將熒光體配置于LED的發(fā)光面而發(fā)出白色光,而可以作為將熒光體配置于LED的發(fā)光面的替代,通過將熒光體混入導光板而從光射出面射出白色光。另外,也可使用下述的構成,g卩,取代將熒光體配置于LED的發(fā)光面,或者在此基礎上涂敷熒光體,或者將混入的光學薄板配置于導光板的光射出面上。作為上述構成也可從光射出面發(fā)出白色光。另外,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將LED陣列的熱沉做成平板形狀,在LED芯片的背面?zhèn)纫匝刂c光射出面平行的方向而延伸的形式進行配置,但是也可以將熱沉做成彎曲的形狀,例如做成L字型形狀,以在從LED芯片的背面?zhèn)认驅Ч獍宓膬A斜面?zhèn)燃聪蚍瓷錁嫾谋趁鎮(zhèn)妊由斓男问竭M行配置。由此,可減小與面狀照明裝置的光射出面相平行的方向的面積。另外,在將熱沉做成彎曲的形狀配置于導光板的傾斜面?zhèn)葧r,優(yōu)選熱沉的厚度及/或長度做成不影響背光燈單元的厚度的程度。通過將熱沉做成比導光板的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薄,配置于傾斜面的背面?zhèn)?,可有效利用導光板的傾斜面與殼體之間的空間,進而可使面狀照明裝置的厚度變薄。另外,作為熱沉的材料,可使用熱傳導性高的材料,例如如上所述使用鋁、銅等金屬、其它各種材料。另外,優(yōu)選熱沉與從外側支承導光板、反射構件、LED陣列等的殼體保持熱傳導連接。即,優(yōu)選熱沉與殼體保持熱傳導連接。通過使熱沉與殼體熱傳導性連接,可使從LED芯片產(chǎn)生的熱在背光燈單元(面狀照明裝置)整體進行散熱。由此,可使熱有效地進行散熱。在此,熱沉與殼體并非僅限于直接接觸,也可以通過熱連接體接觸。另外,上述實施方式中,做成了下述構造,即在導光板18的第一傾斜面18b與第二傾斜面18c上形成有棱鏡列,但是,不在導光板18的第一傾斜面18b與第二傾斜面18c上形成棱鏡列,而是在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18a上配置形成有棱鏡列的棱鏡薄板,也可得到同樣的效果。圖13示意表示將棱鏡薄板26配置于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18a上時的背光燈單元的構成。圖示例中,使導光板18、偏振分離膜16及棱鏡薄板26形成為一體。在此,使導光板18、偏振分離膜16及棱鏡薄板26形成為一體,但是也可以將它們作為單獨的構件進行配置。棱鏡薄板26,是通過使多個棱鏡平行排列而形成的透明薄板,可提高從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集光性從而改善亮度。作為使導光板18、偏振分離膜16及棱鏡薄板26形成為一體的方法,例如首先制作使偏振分離膜16及棱鏡薄板26—體化的薄板,然后只要在導光板18的制造時使該薄板與導光板18熱粘接或者壓接形成一體即可。作為使偏振分離膜16與棱鏡薄板26形成一體的方法,可使用對棱鏡薄板26及偏振分離膜16單獨制造、簡單粘貼的方法,及將偏振分離板材料投入連續(xù)擠壓機的模(型)軋輥,再與擠壓出的棱鏡薄板熱粘接的方法。但是,并非僅局限于這些方法。另外,也可以在具備使棱鏡列形成于第一傾斜面18b及第二傾斜面18c的導光板18的、如圖1所示的背光燈單元的偏振分離膜16和散射薄板14之間,配置棱鏡薄板。如圖13所示的例子中,由一片棱鏡薄板構成,但也可以用兩片棱鏡薄板構成。該情況下,兩片棱鏡薄板中的一片以該棱鏡列的延伸方向與導光板18的光入射面(第一光入射面18d和第二光入射面18e)相平行的方式配置,另一片以相對于其成垂直的形式配置。即,兩片棱鏡薄板以棱鏡列的排列方向成彼此垂直的形式配置。另外,優(yōu)選這些棱鏡薄板以其棱鏡的頂角朝著偏振分離膜16側的形式配置。而在配置兩片棱鏡薄板的情況下,棱鏡薄板的配置順序無特別限制。即,可以是在偏振分離膜16的正上方,配置有具有沿著與導光板18的光入射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棱鏡的棱鏡薄板,在該棱鏡薄板之上,配置有具有沿著與導光板18的光入射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棱鏡,反之也可以。另外,圖示例中,使用了棱鏡薄板26,但是也可以取代棱鏡薄板而使用有規(guī)律地配置了類似于棱鏡的光學元件的薄板。例如,也可以使用有規(guī)律地配置有雙凸透鏡、凹透鏡、凸透鏡、棱錐(pyramid)形等具有透鏡效果的光學元件的薄板,替代棱鏡薄板。另外,也可以不使用棱鏡薄板而使用多片擴散膜。擴散膜的使用片數(shù)一般為兩片以上,優(yōu)選三片以上。進而,也可以如圖14所示,在導光板18的第一傾斜面18b及第二傾斜面18c,按規(guī)定圖案具體而言就是按照導光板18的端部即第一光入射面18d側及第二光入射面18e側的密度低,隨著從第一光入射面?zhèn)?8d及第二光入射面?zhèn)?8e向導光板18的中央靠近密度逐漸變高的圖案,例如通過印刷形成多個漫反射體140。通過按規(guī)定圖案將這種漫反射體120形成于導光板18的傾斜面面18b,可抑制在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18a產(chǎn)生亮線及不均。另外,也可以取代將漫反射體140印刷于導光板18的第一傾斜面18b及第二傾斜面18c,而將按規(guī)定圖案形成有漫反射體140的薄板配置于導光板18的第一傾斜面18b和第二傾斜面18c與反射薄板22之間。而漫反射體140的形狀可做成矩形、多邊形、圓形、橢圓形等任意的形狀。在此,作為漫反射體,例如也可以是與粘合劑一起涂敷有使光發(fā)生散射的二氧化硅、氧化鈦或者氧化鋅等顏料,或者樹脂、玻璃或氧化鋯類的用于使光發(fā)生散射的材料的物質,及表面因微細凹凸加工及研磨而形成的表面粗糙化圖案。另外,也可以是反射率高、光吸收低的材料,例如使用Ag、Al之類的金屬。另外,作為漫反射體也可以使用被網(wǎng)版印刷、膠版印刷等使用的普通的白墨。作為一例,可使用將氧化鈦、氧化鋅、硫酸鋅、硫酸鋇等分散于丙烯酸系粘合劑及聚酯系粘合劑、氯乙烯系粘合劑等中后的油墨,或在氧化鈦中混合有二氧化硅而帶有散射性的油墨。另外,本實施方式中,將漫反射體做成了隨著離開光入射面由密變疏,但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此,而是可根據(jù)亮度線的強度及寬度、所需的射出光的亮度分布等來酌情選擇,例如,既可以在整個傾斜面上配置成均勻的密度,也可以以隨著離開光入射面由密變疏的方式進行配置。另外,也可以取代通過印刷形成這種漫反射體,而是將與漫反射體的配置位置相對應的部分,做成磨砂面而粗糙化。另外,圖14的導光板中,雖然在傾斜面配置有漫反射體,但是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此,而是也可以根據(jù)必要配置于光入射面之外的任意的面上。另外,也可以在面狀照明裝置的光入射面?zhèn)扰渲糜?,具有使從光入射面射出的光的亮度不均降低的功能的透過率調整構件。圖15表示配置有透過率調整構件182的面狀照明裝置180的概略剖面圖。面狀照明裝置180,具有光源190、擴散膜14、導光板18、反射薄板22、透過率調整構件182、棱鏡薄板188。在此,由于擴散膜14、導光板18及反射薄板22與如圖13所示的面狀照明裝置的擴散膜、導光板、反射薄板具有相同的功能,因而其詳細的說明從略。光源190,與由如上所述的LED芯片128及熱沉130構成的LED陣列124具有相同的構成,本實施方式中,LED陣列124分別與各導光板18的第一光入射面18d及第二光入射面18e相面對而配置。即,在各個LED陣列124和第一光入射面18d及第二光入射面18e之間沒有配置耦合透鏡及光混合部。由此,使得從LED陣列124發(fā)出的光直接射入導光板18。另外,在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18a上,依次層疊有透過率調整構件182、擴散膜14、棱鏡薄板188。在此,棱鏡薄板188與上述的棱鏡薄板26具有同樣的功能,以其棱鏡的頂角與散射薄板14相面對的形式,艮口,以使棱鏡的底邊與導光板18的光入射面18a相平行的形式來配置。如上所述,透過率調整構件182是為了降低從導光板射出的光的亮度不均而使用的,其具有透明薄膜184、配置于透明薄膜184的表面的多個透過率調整體186。透明薄膜184具有薄膜狀的形狀,用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水U工fi^^亍^7夕^一卜)、pp(聚丙烯)、PC(聚碳酸酯)、PMMA(聚甲烯酸甲酯)、苯甲基烯酸甲酯及MS樹脂,其它的丙烯酸樹脂、或者COP(環(huán)烯聚合物〉夕口才^7^>7。D7—)等光學透明的構件而形成。透過率調整體186是具有規(guī)定的透過率的各種大小的點,具有四邊形及圓形、六邊形等形狀,按照規(guī)定圖案,例如按照根據(jù)位置點的大小、點的配置數(shù)不同的圖案(網(wǎng)點圖案),通過印刷而形成于透明薄膜184的導光板18側的整個表面上。透過率調整體186只要是漫反射體即可,例如也可以是與粘合劑一起涂敷有使光發(fā)生散射的二氧化硅、氧化鈦、氧化鋅等的顏料或者樹脂及玻璃、氧化鋯等空心顆粒的物質,及表面因微細凹凸加工及研磨而形成的表面粗糙化圖案。另外,也可以是反射率高、光吸收低的材料,例如使用Ag、Al之類的金屬。另外,作為透過率調整體186,可使用在網(wǎng)版印刷、膠版印刷等所使用的一般的白墨。作為一例,可使用將氧化鈦、氧化鋅、硫酸鋅、硫酸鋇等分散于丙烯酸系粘合劑及聚酯系粘合劑、氯乙烯系粘合劑等中的油墨,或在氧化鈦中混合有二氧化硅而帶有散射性的油墨。透過率調整構件186,通過將多個透過率調整構件186按規(guī)定圖案配置于透明薄膜184的導光板裝置18側的表面,來根據(jù)表面上的位置使透過率調整構件186的圖案密度變化。在此,設透過率構件182的任意位置(x,y)的圖案密度為p(x,y),設從不具備透過率調整構件182時的背光燈單元180的光射出面(液晶顯示面板4側的面)的任意位置(x,y)射出的光的相對亮度為F(x,y)。此時,優(yōu)選透過率調整構件182的圖案密度p(x,y)和相對亮度F(x,y)的關系滿足下述式(5)。<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6</formula>式(5)中,F(xiàn)^x是從不具備透過率調整構件182時的背光燈單元180的擴散膜14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最大亮度,F(xiàn)^是最小亮度。而相對亮度F(x,y)則以最大亮度FmaJ乍為基準點(Fmax=l)。在此,C為最大密度,優(yōu)選0.5當C巨1。另外,在根據(jù)上述式進行了透過率調整體的配置的密度設計時,有時以從正面方向之外觀察的角度識別亮度不均。為了對此進行改善,優(yōu)選在計算出的密度分布上再追加"均勻的密度分布(偏置密度pb)。由此,可降低亮度不均,且能夠消除或者降低亮度不均的角度依賴關系。在此,優(yōu)選將偏置密度pb設為0.011.50(1150%)。而在配置密度超過l(100%)的情況下,將透過率調整體配置為雙層。即,在整個面上配置了透過率調整體后,配置(pb—l)的配置密度的透過率調整體。在此,所謂圖案密度p(x,y),是存在于任意位置(x,y)的透過率調整體186的每單位面積(lmm2)的占有率,p(x,y)=1時,透過率調整體186配置于單位面積內的整個面,p(x,y)=0時,單位面積內一點也沒有配置。通過以滿足上述式(5)的圖案密度p(x,y)的形式來配置透過率調整構件182的透過率調整體186,可抑制從背光燈單元180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平均亮度的降低,而且可降低亮度不均。這樣,通過使用透過率調整構件182來降低亮度不均,擴散膜14就不需要那么充分進行光的散射。其結果是,可使擴散膜14變得更薄,另外,可阻止棱鏡薄膜的使用,或者可減少棱鏡薄膜的使用片數(shù),進而可提供更輕且廉價的背光燈單元。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來更具體地說明具備有透過率調整構件的面狀照明裝置。在本實施例中,制作了與圖15所示的背光燈單元相同構成的背光燈單元。即,本實施例的背光燈單元180,由光源190、擴散膜14、導光板18、反射薄膜22、透過率調整構件182、棱鏡薄板188構成。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18的形狀為,將第一光入射面18d及第二光入射面18e的厚度做成2mm,將導光板10的中央部的厚度即導光板18的最大厚度做成4mm,將從第一光入射面18d至第二光入射面的距離做成300mm,將導光板18的向里方向的長度即與導光板18的第一光入射面18d平行且與光射出面18a平行的方向的長度做成500mm。另外,制作成的導光板18,透明樹脂使用了折射率為1.495的丙烯樹脂,散射粒子使用折射率為1.44的硅粒子。散射粒子的粒徑為2000nm。將該散射粒子在透明樹脂中以散射面積為2.06X10—12m2、粒子密度為220000個/mm3的形式混合分散而形成。另夕卜,將光源190(LED陣列124)與導光板18的間隙做成了O.lmm。在如圖15所示的背光燈單元180中,為了計算滿足上述式(5)的透過率調整體186的圖案密度p(x,y),除不具備透過率調整構件182之外,測量了使用相同結構及形狀的背光燈單元,從不具備透過率調整構件時的背光燈單元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相對亮度F(x,y)。在此,以下述的形式測量了相對亮度F(x,y)。首先,將上述背光燈單元180固定于XY工作臺,以垂直于背光燈單元180的光射出面的形式固定亮度計。然后,用亮度計測量背光燈單元180的光射出面的位置的亮度,得到關于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的特定位置的亮度信息。然后,通過移動XY工作臺,求得背光燈單元180的光射出面上的位置與亮度的關系,將計算出的亮度的最大亮度作為Fmax,將最小亮度作為Fmin。將該最大亮度Fn^設為1,將各位置的亮度相對于最大亮度相對的比率作為該位置(x,y)的相對亮度F(x,y)。這樣測量出的測量結果如圖16所示。在此,圖16的曲線圖,縱軸表示相對亮度,橫軸表示到導光板的中央部位的距離。然后,根據(jù)測量出的最大亮度Fm^和最小亮度F^,使用上述式l計算與相對亮度F(x,y)相對應的圖案密度p(x,y)。在此,本實施方式中,計算出了設最大密度c為cK).75時的相對亮度F(x,y)和圖案密度p(x,y)的關系。相對亮度F(x,y)和圖案密度p(x,y)的關系成正比關系,在相對亮度F(x,y)為最小亮度Fmin時圖案密度p(x,y)為0,在最大亮度Fm^時圖案密度p(x,y)達到最大密度c-0.75。接著,基于計算出的相對亮度F(x,y)和圖案密度p(x,y)的關系,計算出與圖15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背光燈單元的相對亮度F(x,y)相對應的圖案密度p(x,y)的分布。圖17表示在使最大密度c為c-0.75時計算的圖案密度p(x,y)的分布。圖17中,縱軸表示圖案密度p(x,y),橫軸表示到導光板的中央(中央部)的距離。然后,基于在計算出的、設最大密度c為c-0.75時滿足式(5)的圖案密度p(x,y)的分布,制作了配置有透過率調整體186的透過率調整構件182。在此,在本實施方式中,按寬度方向每0.5mm計算圖案密度p(x,y)的分布,根據(jù)計算出的圖案密度p(x,y),通過適當配置寬度方向的大小為01mm的透過率調整體186,制作了透過率調整構件182。這里,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將透過率調整體配置于整個面時,即圖案密度p(x,y)為1時,配置了由波長550nm時的透過率為33y。的白色油墨做成的透過率調整體182。在將這樣做成的透過率調整構件182配置于背光燈單元180的情況下,測量了從背光燈單元180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相對亮度。測量方法用與測量了上述的相對亮度F(x,y)的測量方法同樣的方法進行了測量。測量結果如圖18所示。在此,在圖18中,縱軸表示相對亮度,橫軸表示到導光板的中央(中央部位)的距離。另外,為了比較,除不具備透過率調整構件182之外,同時表示從相同構成的背光燈單元的光射出面射出的光的垂直亮度。如圖18所示,與不配置透過率調整構件182的情況相比較,通過配置透過率調整構件182可降低亮度不均。如上所述,在此,優(yōu)選將最大密度c設為0.5^cSl。通過將最大密度設為0.5以上,可抑制平均亮度的降低,進而可射出高亮度且均勻的光。另外,優(yōu)選透過率調整體186的圖案密度p(x,y)=1,即優(yōu)選在整個面配置透過率調整體186時的透過率為10%以上50%以下,更優(yōu)選設成20%以上40%以下。通過將透過率設成10%以上,可適宜地降低亮度不均,通過設成50%以下,既不會降低平均亮度,還可降低亮度不均。另外,通過將透過率設成20%以上40%以下,可更恰當?shù)氐玫缴鲜鲂Ч?。另外,透過率調整體的形狀也可以是四邊形、三角形、六邊形、圓形、橢圓形等任意的形狀。另外,在背光燈單元使用了本實例的線狀光源和單軸延伸形狀的導光板時,也可以將透過率調整體的形狀做成與線狀光源的軸平行的細長的帶形狀。在此,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配置有透過率調整體的光學構件使用了透明薄膜,但是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此,也可以將透過率調整體配置于擴散膜及棱鏡薄板。例如,也可以取代透明薄膜而使透過率調整體形成于如圖15所示的擴散膜14或者棱鏡薄板188。由此,可減少部件個數(shù),降低制造成本。另外,透過率調整構件182的透過率調整體186可根據(jù)入射到透過率調整構件182的光來調整圖案密度分布,但是既可以通過改變透過率調整體186的大小來調整透過率調整體186的圖案密度分布,也可以通過改變一定形狀的透過率調整體186的配置間隔來調整透過率調整體186的圖案密度分布。作為與圖案密度相對應的透過率調整體186的配置方法,可使用FM加網(wǎng)遮蔽方式、AM型芯方式等各種方式,其中,優(yōu)選使用FM加網(wǎng)遮蔽方式。通過使用FM加網(wǎng)遮蔽方式,可將透過率調整體186做成微細且均勻的點分散集中來配置,進而可使得難以從背光燈單元的光射出面看出透過率調整體186的配置圖案。S卩,可防止從背光燈單元的光射出面投影透過率調整體186的配置圖案而射出不均的光,由此能夠射出更均勻的光。另外,還可防止點陣尺寸過小造成難以形成透過率調整體186。優(yōu)選將透過率調整體186的最大尺寸設為500pm以下,例如在矩形形狀時將一邊的長度設為50(Vm以下,在橢圓形狀時將長軸設為500pm以下,更優(yōu)選設為20(^m以下。通過將透過率調整體186的最大尺寸設為500pm以下,就難以目測到透過率調整體186的形狀,通過將最大尺寸設為200pm以下,就難以目測到透過率調整體186的形狀,在實際作為液晶顯示裝置使用時,不會將透過率調整體186的形狀投影到背光燈單元的光射出面而造成亮度不均,可有效地降低亮度不均。另外,進一步優(yōu)選將透過率調整體186的最大尺寸設為100pm以下。通過將最大尺寸設為10(Him以下,可更切實地將尺寸做成肉眼的識別能力以下,在實際作為液晶顯示裝置使用時,不會使透過率調整體186的形狀投影到背光燈單元的光射出面而造成亮度不均,可更確實且有效地降低亮度不均。另外,作為將透過率調整體印刷于透明薄膜的表面的方法,可使用網(wǎng)版印刷、膠版印刷、凹版印刷、噴墨印刷等各種印刷方法。膠版印刷具有生產(chǎn)性優(yōu)良這一優(yōu)點,網(wǎng)版印刷具有可使油墨厚度變厚、即使不提高油墨濃度也可降低圖案部分的透過率這一優(yōu)點。而噴墨印刷可在立體物上進行印刷,作為在導光板的表面上形成透過率調整體的方法是最合適的。另外,在將透過率調整體印刷于透明薄膜的表面時,也可以將對準標記印刷于透明薄膜的網(wǎng)點圖案的配置區(qū)域外。通過使對準標記形成于透明薄膜,可很容易進行制造時的導光板和透過率調整構件的對準。本實施方式中,將透過率調整構件設置在了導光板和擴散膜之間,但配置位置并非僅局限于此,而是也可以配置于擴散膜和棱鏡薄板之間。另外,通過將透過率調整體配置于透明薄膜來設置透過率調整構件,但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此,而是也可以將在擴散膜、棱鏡薄板或者導光板的表面配置有透過率調整體的配置作為透過率調整構件。具體而言,就是也可以在擴散膜的導光板側的面(光的入射面)及與擴散膜的導光板的相反側的面(光的射出面)的至少一面配置透過率調整體。另外,也可以在棱鏡薄板的導光面?zhèn)鹊拿?光的入射面)及棱鏡薄板的與導光板側的相反側的面(光的射出面)的至少一面配置透過率調整體。此外,也可以在導光板的光射出面直接配置透過率調整體。這樣,通過將透過率調整體配置于擴散膜、棱鏡薄板或者導光板的表面,可不使用透明薄膜形成透過率調整構件,進而可使層結構更加簡單。另外,通過將透過率調整體直接配置于導光板的光射出面,在上述效果基礎上,能夠在組裝面狀照明裝置時,不進行對準而是針對從導光板射出的光的亮度不均將透過率調整體配置于準確的位置。另外,優(yōu)選將透過率調整體配置于多個地方即多個光學構件例如導光板的表面及擴散膜背面?zhèn)?,來形成多個透過率調整構件。這樣,通過將透過率調整體配置于多個光學構件,可擴大在各位置的透過率調整體的配置圖案和射入的光的位置偏移的允許量,進而可射出無亮度不均及顏色不均的均勻的光。在此,在將透過率調整體配置于多個地方時,透過率調整體的配置圖案,既可以為相同的配置圖案,也可以為不同的配置圖案。另外,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優(yōu)選的方式,以滿足上述式(5)的圖案密度p(x,y)的形式來配置透過率調整構件的透過率調整體,但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此,而是可按照用于對產(chǎn)生亮度不均進行抑制的各種圖案密度來配置透過率調整體。例如,作為透過率調整構件,也可以做成以在垂直于線狀光源的軸的方向具有密度分布的形式配置透過率調整體的公知的透過率調整構件。另外,優(yōu)選在透明薄膜的表面上將白色油墨混入任意顏色的油墨(白色油墨以外的油墨),將分散的色度調整薄膜配置于導光板的光射出面上。在此,白色油墨與任意顏色的油墨的混合比為,相對于白色油墨100任意顏色的油墨不足l。通過配置色度調整薄膜,可微調整射出的光的色調,進而可提高彩色再現(xiàn)性及顏色再現(xiàn)性。這樣,作為光源即使使用彩色再現(xiàn)性(演色性)低的光源時,也可提高彩色再現(xiàn)性。另外,可微調整射出的光的顏色。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行更詳細的說明。本實施例中,使用色溫3500K的冷陰極管(CCFL)、色溫9150K的LED元件、色溫8500K的LED元件這三種光源,測量了配置有色度調整薄膜時和配置有如下述表2及表3所示的各種油墨比例的色度調整薄膜時所射出的光的色度。表2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3</column></row><table>測量結果如圖19圖21所示。在此,圖19是表示分別測量從色溫3500K的冷陰極管(CCFL)射出、穿過如表2及表3所示的各種色度調整薄膜的光的結果的曲線圖,圖20表示分別測量從色溫9150K的LED元件射出、穿過如表2及表3所示的各種色度調整薄膜的光的結果的曲線圖,圖21是表示分別測量從色溫8500K的LED元件射出、穿過如表2及表3所示的各種色度調整薄膜的光的結果的曲線圖。如圖19圖21所示,通過配置各種色度調整薄膜可調整射出的光的色溫。SP,分別如圖19圖21中的箭頭所示,可使射出的光從原來的光源色向R(紅色)方向、Y(黃色)方向、M(洋紅)方向等各種色向偏移。由此,可提高彩色再現(xiàn)性及色溫再現(xiàn)區(qū)域。另外,即使在將熒光體配置于藍色LED射出白色光的情況下,也可通過配置色度調整薄膜來提高紅色的顏色再現(xiàn)性。在此,色度調整薄膜的配置位置不受特別限制,既可以配置于導光板的光射出面和各種光學構件之間、各種光學構件彼此之間,也可以配置于光源與導光板之間。另外,也可以替代配置色度調整薄膜,而將在上述白色油墨中按規(guī)定量混入了各種油墨后的油墨,涂敷于擴散膜、棱鏡薄板、導光板表面等。另外,如圖1所示,上述實施方式中,使用了平坦地形成光射出側的面18a、由傾斜面形成其相反側的面的導光板,但應用于本發(fā)明的背光燈單元的導光板并非僅局限于這種形狀。下面,來說明可應用于本發(fā)明的背光燈單元的導光板的其它構成例。圖22A及圖22B表示可應用于本發(fā)明的背光燈單元的導光板的其它構成例。圖22A是表示導光板28、光混合部20、光源12的概略俯視圖,圖22B是表示導光板28的概略剖面圖。而在圖22A及圖22B,由于光源12及光混合部20(20A及20B)與如圖1所示的光源及光混合部具有相同的功能,因而其詳細的說明從略。導光板28,具有使如圖1所示的導光板18上下反轉的構造,其光射出面由一對平坦的第一傾斜面28a及第二傾斜面28b構成,其相反側的面由平坦面28c構成。導光板28的第一傾斜面28a及第二傾斜面28b,以厚度從中央部向端部逐漸變薄的形式相對于平坦面28c傾斜。就這種構造的導光板28而言,從第一光入射面28d及第二光入射面28e射入的光,從第一傾斜面28a及第二傾斜面28b射出。具有這種形狀的導光板28也與如上所述的導光板18—樣,用包含散射體的透明樹脂構成,在設包含于導光板的散射粒子的散射截面面積為O,設光入射方向的導光板的二分之一的長度為Lc,包含于導光板的散射粒子的密度(每單位體積的粒子數(shù))為NP、校正系數(shù)為Kc時,滿足(D*NP.LG'Kc的值為U以上且為8.2以下,而且Kc值為0.005以上0.1以下這種關系。由此,可從一對傾斜面即第一傾斜面28a及第二傾斜面28b射出均勻且亮度不均少的照明光。另外,在使用了如圖1所示的形狀的導光板18的背光燈單元2中,與位于導光板18的光射出側的相反側的第一傾斜面18b及第二傾斜面18c相對應,將反射薄板22的形狀做成從導光板18的中央部向兩端面(第一光入射面18d及第二光入射面18e)傾斜的構成,而在將具有如圖22A及圖22B所示的形狀的導光板28應用于背光燈單元的情況下,以覆蓋導光板28的平坦面28c的方式平坦地形成反射薄板22。另外,如圖22A及22B所示的導光板28,雖然不是在第一傾斜面28a及第二傾斜面28b上形成棱鏡列,但也可以在這些第一傾斜面28a及第二傾斜面28b上形成棱鏡列。另外,也可以在導光板28的光射出面的相反側的面即平坦面28c上形成棱鏡列。另外,在將圖22A及圖22B所示的導光板28應用于背光燈單元的情況下,在導光板的光射出側,即在導光板28的第一傾斜面28b及第二傾斜面28c上配置有偏振分離膜。該偏振分離膜可以緊貼于28c上而形成,例如將偏振分離膜緊貼于透明的樹脂制的平坦板上制作成偏振分離板,也可以使偏振分離板離開第一傾斜面28b及第二傾斜面28c規(guī)定間隔而配置。另外,圖23A及圖23B表示可應用于本發(fā)明的背光燈單元的導光板的另一個其它的構成例。圖23A是表示導光板38、光混合部20、光源12的概略俯視圖,圖23B是表示導光板38的概略剖面圖。而在圖23A及圖23B中,由于光源12及光混合部20(20A及20B)與如圖1所示的光源及光混合部具有相同的功能,因而其詳細的說明省略。圖23A及圖23B所示的導光板38中,光射出的一側的光射出面,與其相反側的面以相同形狀形成。導光板38的光射出面,具有矩形形狀的外形,由一對平坦的第一傾斜面38a及第二傾斜面38b構成,其相反側的面也同樣由一對平坦的第三傾斜面38c及第四傾斜面38d構成。艮P,導光板38中,使光射出側及其相反側,由從中央向兩端部緩慢傾斜的一對傾斜面構成。第一傾斜面38a及第二傾斜面38b按照規(guī)定的角度相互傾斜,同樣,第三傾斜面38c及第四傾斜面38d也按照規(guī)定的角度相互傾斜。第二傾斜面38b相對于第一傾斜面38a相對的角度,和第四傾斜面38d相對于第三傾斜面38c的角度相同。導光板38的兩端部板厚最薄,從兩端部向中央板厚逐漸變厚,中央部最厚。圖23所示的導光板38中,從側面入射來的光穿過導光板20內部,從第一傾斜面38a及第二傾斜面38b射出。此時,雖然有時從第三傾斜面38c及第四傾斜面38d漏散一部分光,但是,漏散出來的光被以覆蓋導光板38的背面的方式而配置的反射薄板(未圖示)所反射,再入射到導光板的內部。圖24是表示可應用于第一實施方式的面狀照明裝置(背光燈單元)141的另外一例的概略構成的概略剖面圖。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于與如圖1及圖2所示的背光燈單元10相同的構成的裝置,附加相同的符號省略其詳細的說明,著重說明不同的部分。背光燈單元141,具有光源142和導光板144。另外,省略了圖示,但與如圖1及圖2所示的背光燈單元10—樣,在背光燈單元141的導光板144的光射出面上也配置有擴散膜和棱鏡薄板,導光板144的傾斜面(與光射出面相反的面?zhèn)?上配置有反射薄膜22。光源142與圖12A及圖12B所示的LED陣列124—樣。導光板144具有大致呈矩形形狀的平坦的光射出面144a;位于光射面144a的相反側、與光射出面144a的一邊平行且關于二等分光射出面144a的二等分線X相互對稱、相對于光射出面以規(guī)定的角度傾斜的兩個傾斜面(第一傾斜面144b與第二傾斜面144c);與兩個LED陣列124相面對、使來自這些LED陣列124的光入射的兩個光入射面(第一光入射面i44d與第二光入射面144e)。第一傾斜面144b與第二傾斜面144c以二等分線X為界,相對于光射出面144a傾斜。導光板144從第一光入射面144d與第二光入射面144e向中央厚度逐漸變厚,中央部最厚,兩端部最薄。導光板144的第一光入射面144d側的一部分及第二光入射面144e側的一部分,由與導光板144的其它部分(以下作為母材146)不同的材料的低折射率構件148構成。低折射率構件148與母材146共同形成光入射面144c,除作為光入射面144c的面之外,還與母材146連接。g卩,低折射率構件148的光入射面144a偵lJ、第一傾斜面144b偵IJ、第二傾斜面144c側及中央部側的面都覆蓋于母材146。低折射率構件148的截面形狀為在中央部形成凸的半圓錐體的形狀。這種導光板也可用擠壓成型法和注射模塑成型法來制造。另外,也可以分別制造母材146與低折射率構件148,再將低折射率構件148埋入母材146,或者粘接設置。在此,若設低折射率構件148的折射率為Ni,設母材146的折射率為Nm,則母材146和低折射率構件148滿足Nm〉Ni這一關系。通過將折射率比母材的折射率低的低折射率構件設置于包含光入射面的一部分,使得從光源射出的光入射到低折射率構件,可降低從光源射出入射到光入射面的光的菲涅爾損失(7k沖、A口7),提高入射效率。另外,低折射率構件148具有將入射的光變?yōu)槠叫泄馇疫M行混合的功能,即,具有耦合透鏡及混合部的功能。本實施方式的背光燈單元通過設置低折射率構件,不設置耦合透鏡及混合部就可使從光源射出的光到達更遠的位置,而且可射出均勻的、無亮度不均的照明光。在此,優(yōu)選導光板的光射出面的大致整個面用低折射率構件形成。通過將光射出面的大致整個面做成低折射率構件,可使從光源射出而入射到導光板的光入射到低折射率構件,進而可進一步提高入射效率。在此,圖24中是將低折射率構件148做成了向導光板144的中央部凸的半圓錐體形狀,但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此。圖25A圖25C是表示可應用于本發(fā)明的背光燈單元的導光板和光源的另一實施例的概略剖面圖。在此,圖25A圖25C所示的導光板的截面形狀無論在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的形狀。圖25A也表示具有截面形狀為正方形的低折射率構件152的導光板151。圖25B表示導光板153,所述導光板153具有低折射率構件154,所述低折射率構件154,將截面做成梯形,具體而言,就是成為,作為光入射面的面154a與光入射面的相反側的面154b相平行、作為導光板153的中央部一側的面154b比作為光入射面的面154a短的梯形。圖25C表示導光板155,所述導光板155具有低折射率構件156,所述低折射率構件156的截面形狀為三角形,具體而言,就是作為光入射面的面為底面,作為導光板155的中央部側具有定點的三角形。降低折射率構件做成上述的形狀也可提高入射效率。另外,低折射率構件的形狀并非僅局限于上述實例,例如還可將截面形狀做成半圓形、雙曲線形、拋物線形狀等各種形狀。上面詳細說明了可應用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背光燈單元的另一實例的各構成要件,但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此。圖26是表示可應用于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背光燈單元的其它另一實例的概略剖面圖。在此,背光等裝置160除了在導光板144的光入射面144c附近設置有反射構件162之外,基本上與如圖24所示的背光燈單元141構成相同。因此,在兩者相同的構成要素上添加相同的符號,而省略其詳細的說明,下面,著重說明背光燈單元160的特別之處。反射構件162,是對從導光板144的光入射面附近的光射出面144a、第一傾斜面144b及第二傾斜面144c漏散出來的光進行反射使其再入射到導光板的裝置,利用涂敷、蒸鍍或者粘接來設置導光板144的第一光入射面144d側的光射出面144a的一部分、第二光入射面144e側的光射出面144a的一部分、第一光入射面144d側的第一傾斜面144b的一部分及第二光入射面144e側的第二傾斜面144c的一部分這四個地方。只要反射構件162是可反射從導光板144的光入射面附近的光射出面144a及傾斜面144b漏散出來的光的構件,就可用任意材料形成,例如,可由通過在將填充劑混入了PET及PP(聚丙烯)等之后使其延伸形成空隙而提高了反射率的樹脂薄板、通過在透明或者白色的樹脂薄板表面蒸鍍鋁而形成了鏡面的薄板、鋁等金屬箔或者充當金屬箔的樹脂薄板、或者表面具有充分的反射性的金屬薄板來形成。通過將反射構件162設置于第一光入射面144d附近及第二光入射面144e附近的光射出面144a、第一傾斜面144b及第二傾斜面144c,可防止光入射面144c附近的、因與光源142的距離短而易于射出的光的漏散,進而可使在光入射面附近射出的光到達更遠的位置。由此,可有效利用入射到導光板的光。另外,由于可提高光的入射效率,故如本實施方式那樣優(yōu)選將低折射率構件設置于導光板的光入射面附近,但是,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此,即使不設置低折射率構件只設置反射構件也可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在此,本實施方式中,將反射構件設置在光射出面與傾斜面這兩個面,但在將反射薄板配置于傾斜面的情況下,由于反射薄板成為反射構件,因而也可以只在光入射面?zhèn)鹊囊徊糠止馍涑雒嫔显O置反射構件。在此,在上述的第一實施方式中,都是說明的一片導光板,但是,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此,而是也可以使用多片導光板形成一個光射出面。圖27表示使用了多片導光板的一例面狀照明裝置的一例。而在圖27中,為了明確表示導光板的配置而只示出了導光板18、18'、18〃和光源12。將多個導光板配置于,各導光板的各個光射出面成為同一平面、且各個光入射面成為同一平面的位置。具體而言,將導光板18和與其相鄰的導光板18'配置于,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18a與相鄰的導光板18'的光射出面18a'成為同一平面、且導光板18的第一光入射面18d與相鄰的導光板18'的第一光射出面18d'成為同一平面的位置。而優(yōu)選導光板18和相鄰的導光板18'緊貼。另外,導光板18'和導光板18"也同樣被配置于,各個光射出面18a'和光射出面18a〃成為同一平面、且第一光入射面18d'和第一光入射面18d'成為同一平面的位置。另外,以使導光板的各個第二光入射面彼此、各個第一傾斜面彼此、各個第二傾斜面彼此都形成同一個平面的形式來配置。將光源12配置于與導光板18、18'、18〃的各第一光入射面、第二光入射面相面對的位置。由此,就使從公共光源12射出的光入射到導光板18、18'、18〃的各第一光入射面、第二光入射面上。通過這樣并列配置多個導光板而形成一個光射出面,可做成更大面積的面狀照明裝置。這樣,可應用于更大面積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面狀照明裝置。另外,雖然未在圖27中示出,但擴散膜、棱鏡薄板都與光源一樣,也優(yōu)選用一個擴散膜、棱鏡薄板來覆蓋由多個導光板形成的光射出面。另外,上述實施方式中,都是將光射出面做成了平面,但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此。圖28A圖28C是表示面狀照明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圖,圖28A是面狀照明裝置300的概略立體圖,圖28B是面狀照明裝置300的側視圖,圖28C是表示面狀照明裝置300的長度方向的剖面的概略剖面圖。面狀照明裝置300,具有光源302、導光板304、擴散膜306、丙烯酸管308、反射薄膜310。如圖28C所示,兩個光源302以其間夾著導光板304的方式配置。光源302具有多個LED302a,如圖28B所示,LED302a沿著導光板304的光入射面配置成環(huán)狀。在此,作為LED302a可使用上述的各種LED。如圖28B所示,導光板304在垂直于從光源302射出的光的入射方向的剖面上,具有將光射出面形成圓形、將外周做成光射出面的空心的圓筒形狀。另外,如圖28C所示,導光板304從相當于圓筒的上面及下面的光入射面(圓筒形狀軸方向的端部)向中央厚度逐漸變厚,中央部的厚度最大、兩端部的厚度最小。即,與從光源302射出的光的入射方向相平行的方向的導光板304的截面形狀為與上述的導光板18等相同的形狀,即為在光的入射方向,離光入射面越遠厚度變得越厚的形狀。擴散膜306配置于導光板304的光射出面上。即,以覆蓋在圓筒形狀的導光板304的外周面的形式配置成圓筒狀。丙烯酸管308為空心的圓筒形狀,配置于擴散膜306的外周。另外,丙烯酸管308用透明樹脂形成。反射薄膜310配置于導光板304的傾斜面?zhèn)?,即配置于圓筒形狀的導光板304的內面?zhèn)取t挹?,面狀照明裝置300通過自內側起按順序層疊圓筒形狀的反射薄膜310、導光板304、擴散膜306、丙烯酸管308而成。在此,面狀照明裝置300除了外形形狀為圓筒形狀之外,各種構成都與上述的面狀照明裝置一樣,因而,省略形狀、材質等的詳細說明。面狀照明裝置300,同樣是使從光源302入射到導光板304的光用內部的散射粒子進行散射,直接或者在反射薄膜310進行反射,從光射出面射出,穿過擴散膜306、丙烯酸管308后射出。面狀照明裝置300中,圓筒的外周面具有光射出面,可從外周面的整個面射出光。這樣,可在360度的全方位射出光,可像熒光燈一樣使用。這樣,本發(fā)明的面狀照明裝置也可做成與作為照明裝置使用的棒狀的熒光燈一樣的棒狀,還可應用于與熒光燈一樣的用途。另外,本實施方式中,只是將擴散膜配置于導光板的光射出面,但通過配置與上述的面狀照明裝置一樣的各種光學構件,也可達到與上述一樣的效果。另外,面狀照明裝置的形狀并非僅局限于圓筒形狀。圖29是表示面狀照明裝置的另一其它實施例的圖,圖29A是面狀照明裝置320的概略側視圖,圖29B是表示沿面狀照明裝置320長度方向的剖面的概略剖面圖。如圖29A及圖29B所示,面狀照明裝置320具有光源322、導光板324、反射薄膜326。另外,圖中未圖示,但與面狀照明裝置300—樣,在導光板324的外周面配置有擴散膜及丙烯酸管。面狀照明裝置320,與從光源322射出的光的入射方向相垂直的剖面形成為,將圓形的面狀照明裝置300半分后的半圓筒形狀。即,將光源322、導光板324及反射薄膜326形成為半圓筒形狀。最好也可以這樣使用半圓筒形狀的面狀照明裝置。例如在與熒光燈一樣作為室內照明配置于房頂時,通過做成半圓筒形狀,使光照射不到房頂側而使室內變得明亮。由此,可有效地將室內照明。在圖28所示的面狀照明裝置300中,將圓筒形狀的導光板做成了直管的棒狀,但也可以將圓筒形狀的導光板做成折彎曲管,將面狀照明裝置做成環(huán)狀。圖30、圖31及圖32分別表示將面狀照明裝置做成了環(huán)狀的形狀的一實施例的概略正視圖。如圖30所示的面狀照明裝置330具有8個光源332、4個導光板334。導光板332是以外周面作光射出面的圓筒形狀,是厚度從端面向中央部逐漸變厚的形狀。另外,導光板334是從端面到端面的圓筒的中央線成為90度的圓弧的彎曲管。該導光板332以端面與相鄰的導光板332的端面相面對的方式配置,被連接的4個導光板332成為一個環(huán)狀形狀。另外,導光板334的端面分別配置有光源332。通過如此將導光板334做成彎管形狀而多個地連接配置,可成為環(huán)狀的面狀照明裝置。另外,在面狀照明裝置330中,利用4個導光板做成了環(huán)狀的面狀照明裝置,但并非僅局限于此,例如圖31所示,通過使一個導光板成為圓筒形狀的中央線為圓形的形狀,用具有一個導光板344及配置于其端面的兩個光源342的面狀照明裝置340,做成環(huán)狀的面狀照明裝置。另外,通過設定導光板的圓筒形狀的中央線的圓弧角度,可用任意個數(shù)的導光板做成環(huán)狀。另外,面狀照明裝置并非局限于棒狀、環(huán)狀,而是可做成各種形狀。進而如圖32A所示,在將導光板做成圓筒形狀的情況下,優(yōu)選在面狀照明裝置350的圓筒形狀的導光板354的局部形成槽354a。即,如圖32B所示,在與從光源342射出的光的入射方向相垂直的剖面上,優(yōu)選在導光板354的局部形成槽354a。通過在導光板354上形成槽354a,可在導光板354的內面?zhèn)群唵蔚嘏渲梅瓷浔∧?46。下面,來說明本發(fā)明的面狀照明裝置的第二實施方式。在第二實施方式中,使用如圖33A及圖33B所示的導光構件構成面狀照明裝置。圖33A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導光構件和為了使光入射到該導光構件而使用的光源的局部的示意性俯視圖,圖33B是如圖33A所示的導光構件的B—B線的示意性剖面圖。如圖33B所示,導光構件90由多個塑料光纖(POF)92和收容這些塑料光纖的透明殼體94構成。塑料光纖(下面簡稱為"光纖")92及殼體94都是使用具有可撓性的材料而形成。如圖33B所示,將各個塑料光纖(下面簡稱為"光纖")92以使各光纖之間的間隙變得最小的形式緊密地配置于殼體94內。g卩,以一個光纖周圍與六個光纖連接的形式來配置。導光構件90用厚度基本均勻的矩形平板狀構成。在此,收容于殼體94內的多個光纖92可通過用粘接劑等粘接相互的各個側面而形成。另外,通過將具有可撓性的透明樹脂材料充填于層疊配置的多個光纖的間隙,也可以粘接各個光纖。為了使光進入到里面(奧)側,優(yōu)選在彼此抵接的光纖的間隙夾雜有空氣層,通過夾雜這種空氣層,可在作為導光構件使用時進一步抑制亮度不均的發(fā)生。這樣,本實施方式的導光構件90,通過將多個光纖92配置成層疊狀而形成一種層疊構造,若考慮到在各光纖之間的邊界所形成的空間,則優(yōu)選用35層層疊構造構成導光構件90。例如,在光纖直徑為1.0mm、用3層構造構成導光構件時,導光構件的厚度為不足3.0mm的厚度。另外,在用相同的3層構造且使光纖直徑為0.5mm的情況下,導光構件的厚度為不足1.5mm的厚度。光纖92的構成為,由以聚合物為矩陣的有機化合物構成的芯部、由折射率與該型芯部不同的有機化合物構成的包層部。在芯部及包層部,例如出于提高包層部及芯部的抗老化性及耐久性的目的,而可以添加穩(wěn)定劑等添加劑。優(yōu)選包層部由聚合物構成并具有比芯部的折射率低的折射率,另外,優(yōu)選相對于由點狀光源發(fā)出的光具有透過性。芯部由聚合物構成,使用相對于由點狀光源發(fā)出的光具有透過性的材料,并含有使光發(fā)生散射的散射粒子。在設包含于光纖92的散射粒子的散射截面面積為O、光入射方向的光纖的二分之一的長度為Le、包含于光纖的散射粒子的密度(每單位體積的粒子數(shù))為Np、校正系數(shù)為Kc時,滿足O'Np'Lc,Kc的值為1.1以上且為8.2以下,而且0.005^Kc^0.1這種關系。由于光纖包含滿足這種關系的散射粒子,因而可從側面射出均勻且亮度不均少的照明光。另外,還可在構成光纖的樹脂材料中添加上述的可塑劑。由此,可提高光纖的柔軟性,實現(xiàn)撓性的導光構件。圖33A所示的光源82,具備有配置有多個LED86的LED陣列84、與各個LED86相對應的耦合透鏡88。如圖33A所示,在各光纖92的兩端面配置有發(fā)出紅色光的R—LED86R、發(fā)出綠色光的G—LED86G及發(fā)出藍色光的B—LED86B的其中一種LED86。以配置于LED陣列的各個LED(R—LED86R、G—LED86G及B—LED86B)與相鄰的LED成為不同的顏色的LED的形式來配置。若使各種顏色的LED(R—LED86R、G—LED86G及B—LED86B)的光從光纖92的側面入射,則利用光纖92的內部的散射體使光發(fā)生散射,從各光纖92的側面射出各種顏色的光。由于各光纖92相鄰各個側面彼此抵接,因而可使從這些光纖的側面射出的各種顏色的光進行混色而成為白光。在此,用配置有各種顏色的LED的LED陣列84與耦合透鏡88來構成光源82,將各種顏色的LED配置于每個光纖92的端面,但并非僅局限于這種構成,而是也可以用白色LED與耦合透鏡構成光源,將白色LED配置于光纖的端面。另外,也可以只使用紅、藍、綠中的某一顏色來作為單色照明使用。圖32表示具備有這種導光構件90的一例背光燈單元(面狀照明裝置)100的概略構成圖。如圖32所示,具備有如圖33所示的導光構件90的背光燈單元100可為如下構成,S卩,在與使導光構件90的光射出的面(光射出面)90a相反側配置有反射薄板102,在導光構件90的光射出面90a上依次配置有兩片棱鏡薄板104、106、散射薄板108。但是,背光燈裝置并非僅局限于如圖32所示的構成,而是還可在導光構件90的光射出面90a與棱鏡薄板104之間設置偏振分離膜等。構成圖32所示的背光燈單元100的反射薄板102、棱鏡薄板104、106及散射板108,可使用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背光燈單元一樣的裝置。另外,圖32中未圖示光源,而光源配置于導光構件90的紙面跟前側和向里(奧)側。由于這樣層疊光纖92構成的導光構件90具有可撓性,因而在將使用了這種導光構件的背光燈單元100作為與燈飾(照明)有關的顯示板使用的情況下,能夠安裝在具有曲率的壁上,可將導光板應用于更多的種類、更廣闊的使用領域的燈飾及POP(POP廣告)。上面,詳細說明了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面狀照明裝置,但本發(fā)明并非僅局限于上面的實施方式,而是也可以在不超出本發(fā)明的要旨的范圍進行各種改良及變更。產(chǎn)業(yè)上應用的可行性本發(fā)明的面狀照明裝置可作為應用于液晶顯示器、頭頂投影儀、廣告用燈飾看板、室內、室外照明等面狀照明裝置(背光燈單元)而使用。權利要求1.一種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隔開規(guī)定間隔而配置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配置于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之間的導光板,其中,所述導光板,具有光射出面;與所述第一光源相面對并包含所述光射出面的一邊的第一光入射面;與所述第二光源相面對并包含所述一邊的對邊的第二入射面,從所述第一光入射面和所述第二光入射越向中央,厚度越厚,包含散射粒子,所述散射粒子使從所述導光板的第一及第二光入射面入射并在內部傳播的光發(fā)生散射,且滿足下述式(1)1.1≤Φ·NP·LG·KC≤8.2(1)其中,散射粒子的散射截面積為Φ,所述導光板的光入射方向的二分之一的長度為LG,散射粒子的密度為NP,校正系數(shù)為KC,使KC為0.005以上0.1以下。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的外形為矩形。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平坦地形成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所述導光板,在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側,具有第一傾斜面和第二傾斜面,所述第一傾斜面和第二傾斜面相對于與所述光射出面的所述一邊平行的所述光射出面的二等分線,相互對稱地傾斜而形成。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有選擇地使規(guī)定的偏振成分透過且使此外的偏振成分反射的偏振分離膜,在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上,與所述導光板形成為一體。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由相對于與所述光射出面的所述一邊平行的所述光射出面的二等分線相互對稱地傾斜的第一傾斜面和第二傾斜面形成,進一步,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側的面,也是由相對于與所述光射出面的所述一邊平行的所述光射出面的二等分線相互對稱地傾斜的第三傾斜面和第四傾斜面形成。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由相對于與所述光射出面的所述一邊平行的所述光射出面的二等分線相互對稱地傾斜的第一傾斜面和第二傾斜面形成,并平坦地形成所述光射出面的相反側的面。7.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都使用LED陣列和多個透鏡而構成,所述LED陣列是將多個具備紅色發(fā)光二極管、綠色發(fā)光二極管和藍色發(fā)光二極管的RGB—LED在一列上并列配置,所述多個透鏡分別與所述紅色發(fā)光二極管、所述綠色發(fā)光二極管和所述藍色發(fā)光二極管的光射出側相對應而配置。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透鏡的每一個都是球狀透明的球透鏡。9.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及所述第二光源都是LED陣列,所述LED陣列具有多個LED芯片和對排成一列的所述LED芯片進行支撐的支撐部,設所述LED芯片的與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光出射面垂直的方向的長度為a,設所述LED芯片排列方向的長度為b,設所述LED芯片的配置間隔為p時,則滿足p〉b〉a的關系。10.如權利要求79中任一項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及所述第二光源都具有兩個以上所述LED陣列,并具有下述的構成,即采用機械連接方法及化學連接方法中的至少一種方法,使所述LED陣列的所述LED芯片與其他的所述LED陣列的所述LED芯片之間的間隔以規(guī)定間隔離開而層疊。11.如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兩個以上所述導光板,將包含所述導光板的所述光射出面的一邊和所述光入射面的一邊的面,與其它所述導光板的包含所述光射出面的一邊和所述入射面的一邊的面相鄰接而配置。12.如權利要求111中任一項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在除所述第一光入射面及所述第二光入射面之外的面的至少一個面上,配置有多個擴散反射體。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擴散反射體,隨著遠離所述第一光入射面及所述第二光入射面而配置得越密。14.如權利要求12或者13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擴散反射體,配置于所述第一傾斜面及所述第二傾斜面。15.如權利要求114中任一項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的所述第一光入射面?zhèn)鹊囊徊糠旨八龅诙馊肷涿鎮(zhèn)鹊囊徊糠钟膳c其它部分不同的材料形成,在設所述第一光入射面?zhèn)鹊囊徊糠旨八龅诙馊肷涿鎮(zhèn)鹊囊徊糠值牟牧系恼凵渎蕿镹m、設其它部分的材料的折射率為Ni時,滿足Nm>Ni的關系。16.如權利要求115中任一項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有反射元件,所述反射元件分別配置在所述導光板的所述第一光入射面近旁的所述光射出面、所述第一光入射面近旁的所述第一傾斜面、所述第二光入射面近旁的所述光射出面、以及所述第二光入射面近旁的所述第二傾斜面上。17.—種面狀照明裝置,具備隔開規(guī)定間隔而配置的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配置于所述第一光源及所述第二光源之間,且使用彼此緊挨著層疊配置的多根塑料光纖而構成的導光構件,所述第一光源與所述塑料光纖的一個端面相面對而配置,所述第二光源與另一個端面相面對而配置,所述塑料光纖,包含使從兩個端面入射并在內部傳播的光發(fā)生散射且滿足下述式(1)的散射粒子,1.1^<DNpLGKc〇8.2(1)其中,散射粒子的散射截面積為O,為Kc,使Kc為0.005以上0.1以下。所述塑料光纖的二分之一的長度為Lc,散射粒子的密度為Np,校正系數(shù)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構件,還具有透明的殼體,在所述殼體內層疊配置有所述多條塑料光纖。19.如權利要求17或者18所述的面狀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都使用LED陣列和多個透鏡而構成,所述LED陣列中將紅色發(fā)光二極管、綠色發(fā)光二極管及藍色發(fā)光二極管以與所述多根塑料光纖的每根相對應的方式而并列配置,所述多個透鏡分別與所述紅色發(fā)光二極管、所述綠色發(fā)光二極管及所述藍色發(fā)光二極管的光射出側相對應而配置。全文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面狀照明裝置,其具備按規(guī)定間隔分開配置的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配置于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之間的導光板,其中,將導光板做成具有光射出面、與第一光源相面對并包含光射出面的一邊的第一光入射面、與第二光源相面對并包含一邊的對邊的第二入射面,并從第一光入射面及第二光入射面向中央靠近厚度逐漸變厚的形狀,另外,以滿足1.1≤Φ·N<sub>P</sub>·L<sub>G</sub>·K<sub>C</sub>≤8.2的比例的形式,包含使從第一及第二光入射面入射并在內部傳播的光發(fā)生散射的散射粒子。從而實現(xiàn)薄型形狀,且可發(fā)射出均勻且亮度不均少的照明光。文檔編號G02F1/13GK101243286SQ20068003009公開日2008年8月13日申請日期2006年8月17日優(yōu)先權日2005年8月17日發(fā)明者巖崎修申請人:富士膠片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