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物理實驗裝置領域。
背景技術:
在高中物理實驗中,涉及到牛頓第二定律的驗證實驗,傳統(tǒng)實驗中利用一端帶滑輪的木板、墊塊、小車、打點計時器、拉繩、砝碼、紙帶等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在準備階段,較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時需要利用墊塊調節(jié)木板的傾斜角度,時小車能夠勻速移動,以達到平衡摩擦力的效果,傳統(tǒng)的調節(jié)方式中,墊塊的移動性較強,在前后移動墊塊進行調節(jié)時,墊塊的移動距離不好精確把握,導致移動距離偏大而造成木板角度調節(jié)較大,影響調節(jié)過程,且僅依靠墊塊與實驗桌之間的摩擦力對墊塊位置進行固定,墊塊與實驗桌之間、墊塊與木板之間等容易發(fā)生相對移動,而造成木板傾斜角度的改變,影響實驗數據。同時在學生估測小車是否勻速運動時,沒有較為明確的距離和時間的參照物,直觀目測誤差大,需要多次利用打點計時器進行確認,造成紙帶浪費和時間的消耗。因此需要對傳統(tǒng)實驗裝置的調節(jié)階段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不足,提供一種牛頓第二定律驗證實驗裝置。結構簡單,成本較低,調節(jié)準確,有明確的速度估測參照物,使用更方便。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牛頓第二定律驗證實驗裝置,包括一端帶滑輪的木板、小車、打點計時器、拉繩、砝碼、紙帶,打點計時器安裝于木板后端;其特征在于:木板下方設置有基板;基板前端左右兩側固定有支板;木板前端與支板轉軸連接;基板的后部設置有墊塊,墊塊在木板與基板之間;基板的后部上表面左右兩側均固定有磁性金屬條;墊塊下端左右兩側均固定有與磁性金屬條對應的磁鐵;兩個磁性金屬條之間,基板上表面固定有齒條;墊塊下端開有與齒條位置對應的安裝槽;安裝槽內轉軸連接有齒輪,齒輪與齒條嚙合配合;木板的右側沿長度方向均勻間隔安裝有閃爍指示燈。
進一步優(yōu)化本技術方案,牛頓第二定律驗證實驗裝置的木板前端固定有擋板,擋板在滑輪后方;擋板后端固定有緩沖海綿。
進一步優(yōu)化本技術方案,牛頓第二定律驗證實驗裝置的木板的左側沿長度方向刻有刻度線。
本實用新型與傳統(tǒng)實驗裝置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利用磁鐵對磁性金屬條的磁性吸力,能夠很好的對墊塊的位置進行定位,減少在實驗過程中,墊塊意外滑動的情況,保證木板的角度位置不變,齒輪與齒條的嚙合配合,使墊塊的移動控制性更強,方便于精準的移動墊塊以調節(jié)木板的傾斜角度。木板前端與基板的支板轉軸連接,可進行轉動,同時對木板的定位較好。在無拉力情況下釋放小車測試是否平衡摩擦力時,閃爍指示燈能夠輔助肉眼判斷,使學生觀察判斷更方便準確,減少紙帶的使用,閃爍指示燈之間間隔均勻,即每兩個閃爍指示燈之間距離相同,閃爍指示燈的閃爍頻率一定,即可輔助提示時間,從而方便于輔助學生判斷小車是否勻速;
2、試驗中,小車以一定的速度沖向木板的前端,擋板可防止小車掉落,緩沖海綿能夠起到緩沖的作用,減少撞擊和噪音;
3、最終確認是否平衡摩擦力需要通過紙帶進行實驗觀測,木板上設置刻度線能夠方便于試驗過程中測量紙帶上的點,無需再攜帶直尺等測量工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基板后端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3為墊塊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木板;2、小車;3、打點計時器;4、拉繩;5、砝碼;6、紙帶;7、基板;8、支板;9、墊塊;10、磁性金屬條;11、磁鐵;12、齒條;13、安裝槽;14、齒輪;15、閃爍指示燈;16、擋板;17、緩沖海綿;18、刻度線;19、滑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3所示,牛頓第二定律驗證實驗裝置,包括一端帶滑輪19的木板1、小車2、打點計時器3、拉繩4、砝碼5、紙帶6,打點計時器3安裝于木板1后端;其特征在于:木板1下方設置有基板7;基板7前端左右兩側固定有支板8;木板1前端與支板8轉軸連接;基板7的后部設置有墊塊9,墊塊9在木板1與基板7之間;基板7的后部上表面左右兩側均固定有磁性金屬條10;墊塊9下端左右兩側均固定有與磁性金屬條10對應的磁鐵11;兩個磁性金屬條10之間,基板7上表面固定有齒條12;墊塊9下端開有與齒條12位置對應的安裝槽13;安裝槽13內轉軸連接有齒輪14,齒輪14與齒條12嚙合配合;木板1的右側沿長度方向均勻間隔安裝有閃爍指示燈15;木板1前端固定有擋板16,擋板16在滑輪19后方;擋板16后端固定有緩沖海綿17;木板1的左側沿長度方向刻有刻度線18。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一端帶滑輪19的木板1、小車2、打點計時器3、拉繩4、砝碼5、紙帶6為常規(guī)實驗中使用的裝置,調節(jié)木板1的傾斜角度時,將墊塊9放置于木板1與基板7之間,墊塊9在磁性金屬條10上前后滑動,學生手動推拉墊塊9時,齒輪14與齒條12處于嚙合狀態(tài),在做較小的調動時,可防止用力不均而使墊塊9大距離移動,齒輪14與安裝槽13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可通過過度配合使轉軸的轉動阻力較大,即齒輪14的轉動存在一定的阻力,以達到提高墊塊9移動控制性的目的。判斷木板1的傾斜角度是否已經平衡摩擦力時,在小車2后端連接紙帶6,紙帶6另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3的限位孔,但是不開啟打點計時器3,釋放小車2,通過觀察判斷小車2是否勻速運動,在釋放小車2給予小車2一個較小的初速度后,開啟閃爍指示燈15,利用閃爍指示燈15的輔助,可通過多種方法估測小車2是否勻速,一種是可觀察小車2全部通過每一個閃爍指示燈15時閃爍指示燈15的閃爍次數,比如通過每一個閃爍指示燈15的閃爍次數均為兩次,則估測小車2為勻速移動,若通過一個閃爍指示燈15時閃爍時間超過兩次,而經過下一個或后面的閃爍指示燈15時,時間在兩次以內,則可判斷小車2處于加速狀態(tài),同理其他運動狀態(tài)也可進行輔助判斷,為常規(guī)判斷思路;還可以觀察小車2經過每兩個相鄰閃爍指示燈15時的閃爍次數進行判斷,判斷原理相同。若未平衡,繼續(xù)移動墊塊9再進行調節(jié)估測即可,估測小車2勻速移動后,即認為基本達到平衡則可開啟打點計時器3進行實驗確認,方法為常規(guī)實驗過程。
一般在實驗中,僅進行實驗數據的記錄,而不做處理,本實驗中的實驗數據即為紙帶6,而在通過紙帶6上的點確認是否平衡摩擦力時,需要較為精確的測量紙帶6上點的間隔,傳統(tǒng)實驗過程中,則需要學生額外攜帶直尺進行測量,將刻度線18設置在木板1的一側,則可方便于測量,無需攜帶直尺。也可以采用量規(guī)的方式進行點的間隔測量,將量規(guī)放置于基板7上。
閃爍指示燈15的開啟可通過手動開關進行控制,還可以在本實用新型中增加紅外開關的自動控制,在木板1上表面安裝紅外控制開關,位置與后端第一個閃爍指示燈15齊平,當小車2前端經過紅外控制開關時,即可開啟閃爍指示燈15閃爍,且此時小車2前端剛經過第一個閃爍指示燈15,閃爍指示燈15開始閃爍,方便于閃爍次數的計算,同時減少人為控制。紅外控制開關的安裝、使用等均為常規(guī)技術手段。
本實用新型中閃爍指示燈15的控制電路,為常規(guī)成熟的技術手段,因此本文未做描述。實驗過程為常規(guī)實驗步驟。齒輪14、齒條12可采用塑料材質,齒距、齒厚均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