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已知一種用于膝上電腦中的作為用于對設置有顯示裝 置的屏幕的顯示面板提供支撐的結構,例如在日本專利申請早期公開號
11-102235中所揭示的,在所述結構中設置有用于在設置有鍵盤的主體單 元的兩端可旋轉地支撐顯示面板的支撐單元,并且該顯示面板在位于顯示 面板的寬度方向的兩端的位置處被支撐。
在桌上個人電腦的液晶顯示面板等部件中,支撐臂大致設置為從布置 在桌上等位置處的液晶面板的主體單元向上直立,并且利用支撐臂來支撐 液晶面板寬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日本專利申請早期公開號11-10223
發(fā)明內(nèi)容
但是,因為現(xiàn)有技術的顯示裝置涉及用于支撐顯示面板寬度方向上的 中心部分或兩端的結構,故在使用者觀看顯示面板時,不可避免地察覺到 通過支撐單元從主體單元連接至顯示面板的結構部分。因此,對于使用者 而言,盡管使用者意圖僅仔細地觀看顯示屏幕,但還是會察覺到通過支撐 單元從顯示面板到主體單元的顯示面板支撐結構。因此,使用者會察覺到 多余的結構,導致使用者不能夠集中注意力僅仔細地觀看顯示屏幕。
如果顯示面板的支撐單元設置在顯示面板的中心部分或兩端,則會降 低相對于主體單元或顯示面板設置支撐單元的自由度,由此在主體單元等 部件上設置操作按鈕時,對操作按鈕的設置會受到支撐單元的位置的限 制。
3為了盡可能防止非顯示器表面的其他結構進入視線,可以新考慮以下 構造,S卩將顯示裝置的支撐單元在顯示面板的橫向方向上偏離中心部分 設置,并以懸臂方式來支撐顯示面板。
希望提高支撐單元的剛性以可靠地支撐顯示面板的重量,從而通過懸 臂方式來支撐顯示板。希望設置用于調(diào)節(jié)顯示面板的傾斜度的機構以增強 顯示屏幕的可見性。但是,尚未提供用于調(diào)節(jié)傾斜位置并可靠地以懸臂方 式支撐顯示面板的支撐方法。
本發(fā)明意在解決上述問題,并希望提供一種新穎并得到改進的顯示裝 置,其能夠可靠地以懸臂方式來支撐顯示面板,并能夠通過旋轉顯示面板 來調(diào)節(jié)傾斜位置。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主體單元;平 板狀顯示面板,其設置有顯示屏幕;至少一個鉸接板,其連接至所述顯示 面板的后表面;軸,其被設置為沿所述顯示面板的下端延伸,并且以相對 于中心軸線可轉動的方式安裝有所述鉸接板;以及支撐單元,其在上端連 接至所述軸,并在下端連接至所述主體單元,用于以懸臂狀態(tài)支撐顯示單
元o
根據(jù)上述構造,至少一個鉸接板被設置并連接至顯示面板的后表面。 軸被設置為沿顯示面板的下端延伸,而鉸接板相對于軸的中心軸線可轉動 地安裝。支撐單元在上端連接至軸并在下端連接至主體單元。因此,被設 置為沿顯示單元的下端延伸的軸成為與支撐單元一體的剛性構件,并可通 過安裝至軸的鉸接板以懸臂狀態(tài)可靠地支撐顯示面板。因為以可相對于軸 轉動的方式安裝鉸接板,故可以調(diào)節(jié)顯示器的傾斜位置。
此外,所述鉸接板可包括配合部分,所述配合部分可轉動地插入至所 述軸的至少兩個端部。根據(jù)上述構造,配合部分插入至軸的兩端,且鉸接 板通過配合部分連接至軸及兩端,由此可在軸的兩端可轉動地支撐鉸接 板,由此鉸接板可以順暢地轉動。
此外,所述鉸接板可被劃分為至少兩個或更多個部分。根據(jù)上述構 造,設置至少兩個或更多個鉸接板,且每一個被劃分的鉸接板均連接至顯 示單元的后表面并以相對于軸的中心軸線可轉動的方式連接。因此,提高的各個鉸接板的剛性,并可抑制鉸接板的扭轉。
此外,所述軸可通過與所述被劃分的鉸接板對應的至少兩個或更多個 被劃分的軸來構成。根據(jù)上述構造,對應于被劃分的鉸接板而設置至少兩 個或更多被劃分的軸,由此可相對于各個被劃分的軸可轉動地安裝被劃分 的鉸接板。
所述被劃分的鉸接板中至少一者還可包括配合部分,所述配合部分可 轉動地插入至所述被劃分的軸的連接部分的附近。根據(jù)上述構造,被劃分 的鉸接板中至少一者還包括可轉動地插入至所述被劃分的軸的連接部分的 附近的配合部分,由此與插入至軸的兩端的配合部分協(xié)作,可以整體上增 加在鉸接板中與軸的配合位置。因此,可相對于軸可靠地保持鉸接板,并 且可實現(xiàn)鉸接板的順暢操作。
根據(jù)上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能夠可靠地以懸臂方式來支 撐顯示面板,并能夠通過旋轉顯示面板來調(diào)節(jié)傾斜位置的顯示裝置。
圖1A及圖1B是示意性立體圖,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顯 示裝置的外觀;
圖2是在前表面?zhèn)鹊淖髠扔^察的示出顯示裝置的示意性立體圖3是示出臂單元的構造的輪廓式視圖4A至圖4G是詳細示出臂單元的構造的輪廓式視圖5A至圖5G是詳細示出臂單元的蓋體的構造的輪廓式視圖6是示出顯示器顯示單元的構造的分解立體圖7A至圖7C是示出基板的構造的平面圖8A及圖8B是示出后蓋體的構造的輪廓式視圖9A至圖9G是示出T蓋的構造的輪廓式視圖IO是輪廓式視圖,示出了在拆卸了 T蓋的情況下從后表面?zhèn)扔^察 的顯示裝置的狀態(tài);
圖ll是輪廓式視圖,示出了從圖10的狀態(tài)拆卸了諸如后蓋及邊框等 構件的狀態(tài);圖12是示出鉸鏈的構造的立體圖13 (A)至圖13 (E)是詳細示出鉸鏈的構造的輪廓式視圖; 圖14A至圖14C是詳細示出軸的構造的輪廓式視圖; 圖15A至圖15B是示出第一鉸接板與第二鉸接板的配合狀態(tài)以及軸的 輪廓式視圖16A及圖16B是示出軸的構造的另一示例的輪廓視圖;而 圖17是示出主體支座單元的示意性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注意,在本說明書以 及附圖中,具有大致相同功能及結構的結構元件被賦予相同的參考標號, 并將省去對這些結構元件的重復描述。
圖1A及圖1B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0的外 形的示意性立體圖。圖1A是示出在前表面一側從右上方觀察的顯示裝置 1000的示意性立體圖。圖1B是示出在顯示裝置1000的后表面一側從右上 方觀察的顯示裝置1000的立體圖。圖2是示出在前表面一側從左側觀察 的顯示裝置1000的示意性立體圖。
如圖1A、圖1B及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0構造為包括 主體支座單元(主體單元)100、臂單元(支撐單元)200以及顯示器顯示 單元(顯示單元)300。顯示裝置1000接收電視播放畫面等,并將其顯示 在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顯示屏幕300a上。
顯示器顯示單元300包括用于利用有機EL現(xiàn)象來顯示影像的顯示面 板(有機EL (場致發(fā)光)面板)320。有機EL面板320構造為包括作為 自發(fā)光元件的多個有機EL元件,并且不包括諸如背光的構造,由此可以 使其厚度足夠薄。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顯示器顯示單元300是具有超 薄厚度的薄面板,厚度t被限制為小于或等于約數(shù)毫米(約3mm)。
臂單元200布置在主體支座單元100的后側一位置處,并布置為從主 體支座單元100向上直立。將臂單元200設置為當從前表面一側觀察顯示裝置1000時在主體支座單元100的橫向方向(水平方向)上相較于中心 上臂單元200更接近右側,并且在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橫向方向上相較 于中心臂單元200連接在右側。因此,在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0中, 臂單元200在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水平方向上布置在離開中心的左側或 右側其中一側,并且以懸臂的方式支撐顯示器顯示單元300。
在液晶顯示器的情況下需要背光,因此顯示器顯示單元的厚度變厚且 重量加重。具體而言,考慮到對用于顯示電視畫面的顯示器而非對計算機 顯示器的使用,設置了比計算機顯示器情況下更大量的背光以確保作為電 視接收器的影像品質(zhì)。除了背光之外,在液晶顯示器中還需要用于控制背 光的逆變器。因此,在液晶顯示器的情況下,重量較重,且包括臂單元的 顯示單元的剛性被較大的提高以通過懸臂方式來支撐顯示器顯示單元,由 此結構變得復雜且重量增加。因此,著眼于使用者的使用便利性、及制造 成本等因素,以懸臂的方式來支撐液晶顯示器不現(xiàn)實。
有機EL面板由作為自發(fā)光元件的有機EL元件構成,因此無需背光及 諸如相關的逆變器的構造構件,且可僅利用由薄玻璃板制成的面板而構造 的較輕。因此,根據(jù)本實施例,可將顯示器顯示單元300自身設置的極 輕,由此可以通過懸臂方式來支撐顯示器顯示單元300。
相對于作為中心的臂單元200,利用連接部件,顯示器顯示單元300 在圖2中的箭頭Al的方向上可旋轉,因此使用者能夠將顯示器顯示單元 300的傾斜位置設置為希望的角度。
在現(xiàn)有技術的顯示面板中,用于支撐顯示面板的構件在一點支撐的情 況下從下側于顯示面板的橫向方向上來支撐中心部分。在兩點支撐的情況 下,從下側支撐顯示面板的橫向方向上兩端的附近。在本實施例中,設置 臂單元200以在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橫向方向上從中心部分偏移并且以 懸臂方式來支撐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由此臂單元200處于使用者的視線 之外,由此使用者能夠僅單獨觀察顯示屏幕300a。使用者會得到如同不存 在臂單元200,顯示器顯示單元300飄浮在主體支座單元100上的印象。 因此通過以懸臂方式來支撐顯示器顯示單元300,使用者能夠單獨并密切 地僅觀察顯示屏幕300a。因為無需將臂單元200的根部連接至主體支座單元100的中心部分, 故安裝臂單元200的自由度得到提高。因此,可以著眼于主體支座單元 100及襯底的內(nèi)部結構的設置等因素來確定臂單元200相對于主體支座單 元100的安裝位置,因此能夠提高設計自由度??梢灾塾谥黧w支座單元 100的內(nèi)部結構以最有效的方式來設置構造構件,由此可將顯示裝置1000 的尺寸抑制到最小。此外,因為臂單元200未設置在主體支座單元100的 中心部分,故可以在主體支座單元100的上表面處產(chǎn)生較寬的有效空間, 并且可以自由地在主體支座單元100的上表面上設置顯示部分、操作按 鈕、以及LED顯示燈等。
如圖1A,圖1B及圖2所示,設置臂單元200從主體支座單元100的 后側朝向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后表面傾斜。在圖2中,臂單元200相對 于豎直方向的傾斜角度e約為45°至60°。當從前表面觀察顯示器顯示單元 300時,臂單元200會隱藏在顯示器顯示單元300后方,由此防止了臂單 元200進入使用者的視線。因此,根據(jù)從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中心部分 以偏移方式來設置臂單元200的協(xié)同作用,可以可靠地防止使用者觀察到 臂單元200。
因為僅顯示器顯示單元300及主體支座單元100出現(xiàn)在使用者視線中 且臂單元200幾乎未進入視線,故防止了使用者直接觀察到顯示器顯示單 元300與主體支座單元100的連接狀態(tài)。使用者因此會感覺如同顯示器顯 示單元300漂浮在空中。
在本實施例的構造中,因為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厚度極薄或者約為 數(shù)毫米,故使用者會注意到并認為顯示器顯示單元300極輕。因此,對于 使用者,在感覺如同顯示器顯示單元300漂浮在空中的情況下,上述協(xié)同 作用為顯示器顯示單元300提供了極佳的漂浮感及輕量感。
因此,使用者能夠僅密切地注視被認為如同漂浮在空中的顯示器顯示 單元300的顯示內(nèi)容,并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顯示內(nèi)容上而不會受到其他 結構干擾??梢蕴峁╋@示裝置1000,其中可以在對使用者產(chǎn)生顯示屏幕 300a正處于漂浮狀態(tài)的感覺的同時保持充分的設計便利性,并且極大的改 進了顯示屏幕300a的可視性。[臂單元的構造]
圖3是示出臂單元200的構造的輪廓式視圖。如圖3所示,沿其縱向 方向在臂單元200內(nèi)形成穿過側面的開口 230以使其具有中空結構。根據(jù) 該中空結構,臂單元200由位于上部的第一臂單元210以及位于下部的第 二臂單元220構成。第一臂單元210及第二臂單元220被設置為薄平板 狀,并被布置成在開口 230夾置在兩者間的情況下彼此相對,并且將第一 臂單元210及第二臂單元220的厚度抑制的極小。
如上所述,顯示器顯示單元300極薄,并被構造為具有極佳的輕量感 及漂浮感。因此,對于用于支撐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臂單元200,利用 中空結構通過將厚度抑制到最小,可以獲得與顯示器顯示單元300類似的 具有極佳輕量感及漂浮感的構造,并且可以著重顯出顯示裝置1000整體 的輕量感及漂浮感。
因為液晶顯示器的重量很重,故為了確保強度,難以使臂單元成為中 空結構以獲得輕量感及飄逸感。在本實施例中,因為通過有機EL面板 320來構造顯示器顯示單元300,故即使臂單元200具有中空結構,也可 確保必要的強度。因此,可以可靠地支撐顯示器顯示單元300,并可以確 保在輕量感及飄逸感方面滿意的設計便利性。
蓋體240位于第一臂單元210的上表面上方。用于將主體支座單元 100電連接至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柔性印刷襯底250結合在第一臂單元 210的上表面與蓋體240之間。
圖4A至圖4G是詳細示出臂單元200的構造的輪廓式視圖。圖4A是 從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前表面一側觀察的臂單元200的前視圖,圖4B 是左側視圖,圖4C是右側視圖,圖4D是俯視圖,圖4E是仰視圖,圖4F 是后視圖,而圖4G是沿圖4C中的點劃線i-r所取的剖視圖。可以通過鑄 造或切削加工作為原材料的諸如鋁的金屬來將去除了蓋體240的臂單元 200的主體作為一個整體來加工。
圖5是詳細示出蓋體240的構造的輪廓式視圖。圖5A是從顯示器顯 示單元300的前表面一側觀察的蓋體240的前視圖,圖5B是左側視圖, 圖5C是右側視圖,圖5D是俯視圖,圖5E是仰視圖,圖5F是后視圖,而圖5G是沿圖5C中的點劃線n-n'所取的剖視圖。如圖5所示,蓋體包括
凹入部分242,以及裝配進入第一臂單元210寬度方向上的側面中位于凹 入部分242兩側的側壁242a。柔性印刷襯底250在容納于凹入部分242的 底部位置的同時布置在第一臂單元210與蓋體240之間。由此柔性印刷襯 底250未暴露至外部。
可以將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重量抑制為最小,并且通過有機EL面 板320來設置顯示器顯示單元300,即使臂單元200具有中空結構,也可 確保必要的強度。獲得設置地輕薄的顯示器顯示單元300,并且通過使臂 單元200具有中空結構并且將臂單元200的體積抑制為最小,能夠使使用 者獲得漂浮感及飄逸感。通過將柔性印刷襯底250結合在第一臂單元210 中可獲得防止使用者察覺到布線存在的結構。
可以通過諸如聚碳酸酯、壓克力或透明玻璃等透明樹脂材料來制造臂 單元200。通過使臂單元200透明,可以進一步獲得防止使用者察覺到臂 單元200的存在的結構。因此,使用者可以觀察顯示屏幕300a,并可使使 用者感受到顯示裝置1000更強的漂浮感及飄逸感。
圖6是示出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構造的輪廓視圖,并示出了顯示器 顯示單元300的分解立體圖。如圖6所示,構造顯示器顯示單元300以包 括邊框310、有機EL面板320、石墨片330、基板340、 T襯底350、鉸鏈 360、后蓋420、以及T蓋430。
基板340是構成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主要框架的構件,而臂單元 200通過鉸鏈360連接至基板340。諸如有機EL面板320、 T襯底350、以 及鉸鏈360的主要構造構件相對于基板340被固定。諸如有機EL面板 320、 T襯底350、鉸鏈360、后蓋420、以及T蓋430的構造顯示器顯示 單元300的主要構件全部被安裝至作為基礎的基板340。
石墨片330安裝至有機EL面板320的后表面。有機EL面板320通過 膠帶固定至基板340,使得安裝有石墨片330的表面面對基板340。
T襯底350由硬襯底制成,并連接有與有機EL面板320相連接的供電 線及信號線。T襯底350的尺寸與基板340的尺寸對應,并且T襯底350相對于基板340固定在與固定有有機EL面板320的表面相對的一側。
鉸鏈360是用于將臂單元200與基板340連接的構造構件。設置鉸鏈 360以包括諸如由金屬制成并具有三角形平面形狀的第一鉸接板362及第 二鉸接板364、以及由金屬制成的軸366等構造構件。軸366沿顯示器顯 示單元300的下端水平布置。第一鉸接板362及第二鉸接板364相對于基 板340固定,并相對于軸366可旋轉地安裝。軸366相對于臂單元200固 定。因此,基板340可相對于固定至臂單元200的軸366旋轉,在此情況 下旋轉中心軸變?yōu)檩S366的中心軸。因此,可在圖2中箭頭Al的方向上 使顯示器顯示單元300旋轉,并且可以改變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傾斜角 度。
邊框310是安裝在有機EL面板320的邊緣處的構件,并構成顯示器 顯示單元300的邊緣的外形。后蓋420及T蓋430是覆蓋顯示器顯示單元 300的后表面的金屬蓋。后蓋420具有形成在與T襯底350及鉸鏈360的 位置對應的部分處的開口 422,并且主要覆蓋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后表 面的上部。設置T蓋430以對應于開口 422的位置安裝以覆蓋T襯底350 及鉸鏈360。
基板340、 T襯底350、以及鉸鏈360全部僅布置在小于顯示器顯示單 元300的下側一半的區(qū)域處,并且相對于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總面積, 被基板340、 T襯底350、以及鉸鏈360占據(jù)的面積被抑制為最小。除了布 置有基板340、 T襯底350、以及鉸鏈360的區(qū)域之外,主要僅有機EL面 板320、石墨片330、以及后蓋420這三個構件界定了顯示器顯示單元300 的厚度。因此,具體而言,在包括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上半部的區(qū)域 中,如上所述,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厚度可以極薄,并且可將厚度抑制 為約3mm。
因為顯示裝置1000通常放置在桌上等位置處,故使用者很少會從下 側觀察顯示器顯示單元300,并且從上側了解到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厚 度。因此,通過將諸如基板340、 T襯底350、以及鉸鏈360的構件設置在 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下側,并且將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上側的厚度抑 制為最小,使用者可著重感受到顯示器顯示單元300極薄。因此,在如上所述產(chǎn)生漂浮感及飄逸感的同時,可以維持令人滿意的的設計便利性。
圖7是示出基板340的構造的平面圖。圖7A是從顯示器顯示單元300 的后表面一側觀察的基板340的前視圖,圖7B是圖7A的仰視圖,而圖 7C是圖7A的后視圖。由壓鑄金屬板來構造基板340。如圖7所示,多個 螺紋孔342,螺紋孔344形成在基板340中。使用螺紋孔342來固定第一 鉸接板362及第二鉸接板364。使用其他螺紋孔344來固定顯示器顯示單 元300的諸如T襯底350及T蓋430的部件。
邊框310通過膠粘固定至有機EL面板320的周邊。如圖6所示,在 邊框310中形成用于暴露有機EL面板320的顯示屏幕300a的開口 312。
圖8是示出后蓋420的構造的輪廓式視圖。圖8A是從顯示器顯示單 元300的前表面一側觀察的后蓋420的前視圖,而圖8B是從顯示器顯示 單元300的后表面一側觀察的后蓋420的后視圖。
圖9是示出T蓋430的構造的輪廓式視圖。圖9A是從顯示器顯示單 元300的前表面一側觀察的T蓋430的前視圖,圖9B是左側視圖;圖9C 是右側視圖,圖9D是俯視圖,圖9E是仰視圖,圖9F是后視圖,而圖9G 是沿圖9A中的點劃線ni-in'所取的剖視圖。
如圖8所示,開口 422對應于基板340、 T襯底350、以及鉸鏈360的 位置形成在后蓋420中。用于插入螺絲以固定后蓋420的通孔424形成在 后蓋420中。如下所述,相對于邊框310來固定后蓋420以覆蓋有機EL 面板320的后表面一側的上部。
圖10示出了在去除了 T蓋430的情況下從后表面一側觀察的顯示裝 置1000的狀態(tài)?;?40、 T襯底350、以及鉸鏈360布置在顯示器顯示 單元300的下側的區(qū)域中,其中在去除了 T蓋430的情況下T襯底350及 鉸鏈360從后蓋420的開口 422暴露至外部。
如圖9所示,T蓋430包括對應于鉸鏈360的軸366的凹入部432、對 應于設置有基板340的區(qū)域的凹入部434、 T襯底350、第一鉸接板362、 以及第二鉸接板364。切口 436在對應于臂單元200的位置處形成在T蓋 430中。
當T蓋430布置在后蓋420上方時,軸366容納在凹入部432中,并且T襯底350、第一鉸接板362、以及第二鉸接板364容納在凹入部434 中。因此,如圖IO所示,諸如T襯底350及鉸鏈360的構造構件被T蓋 430覆蓋。臂單元200從T蓋430的切口 436向后側突伸。
因此,僅后蓋420、 T蓋430、以及臂單元200于顯示器顯示單元300 的外表面一側暴露至外部,并且可以獲得極為簡單且精致的外形。具體而 言,因為在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上側與厚度相關的構造構件主要是有機 EL面板320、石墨片330、以及后蓋420這三個構件,故可以設置極薄并 且具有漂浮感及輕量感的顯示器顯示單元300。因為基板340為顯示器顯 示單元300的剛性構件并且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主要部件相對于基板 340固定,故可以設置超薄且具有足夠強度的顯示器顯示單元300。
圖11是示出了從后表面一側觀察的顯示裝置1000的狀態(tài),并示出了 將諸如后蓋420及邊框310的構件從圖10的狀態(tài)去除的狀態(tài)的視圖。圖 12是示出鉸鏈360的構造的立體圖。
圖13是詳細示出鉸鏈360的構造的輪廓式視圖。圖13 (A)是從顯示 器顯示單元300的后表面一側觀察的鉸鏈360的前視圖,圖13 (B)是右 側視圖,圖13 (C)是俯視圖,圖13 (D)是仰視圖,而圖13 (E)是后 視圖。
鉸鏈360的軸366相對于臂單元200固定。如圖4A至圖4G所示,待 與軸366安裝的接收面202被布置在臂單元200的上部的末端處。凸起 202a及孔202b形成在接收面202中。
如圖12所示,扁平表面372形成在軸366的外周表面的一個部分處。 扁平表面372形成有待插入臂單元200的接收面202的凸起202a的孔 372a。扁平表面372在與孔202b對應的位置處形成有螺紋孔372b。
扁平表面372接觸臂單元200的接收面202,并且凸起202a被插入孔 372a。在此狀態(tài)下,螺絲從臂單元200的后側被插入孔202b,并擰入螺紋 孔372b以將軸366固定至臂單元200。如圖11所示,鉸鏈360的軸366 與臂單元200形成為一體。形成為一體的軸366及臂單元200變?yōu)橹物@ 示器顯示單元300的剛性構件。軸366沿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下側水平布置。在軸366作為旋轉中 心的情況下,第一鉸接板362及第二鉸接板364可旋轉地配合至軸366。
如圖13 (A)所示,多個孔362f形成在第一鉸接板362中。多個孔 364f形成在第二鉸接板364中。通過將插入孔362f, 364f的螺絲擰入基板 340的螺紋孔342,在T襯底350夾置在基板340之間的情況下,孔 362f, 364f對應于基板340的螺紋孔342的位置,并且第一鉸接板362及 第二鉸接板364相對于基板340固定。第一鉸接板362及第二鉸接板364 因此變?yōu)橛糜诶没?40來確保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剛性的強度構 件。
圖14是詳細示出軸366的構造的輪廓式視圖。圖14A是從顯示器顯 示單元300的后表面一側示出軸366的前視圖,右側視圖,以及左側視 圖。圖14B是沿軸366的中心軸線所取的剖視圖。圖14C是沿圖14A中的 點劃線IV-IV'所取的剖視圖。
如圖14所示,軸366在中間被劃分為包括兩根軸368及370。上述扁 平表面372布置在軸368上。
如圖14A及圖14B所示,槽375形成在軸368與軸370連接的部分 處。待插入軸370的配合孔370a的配合軸368a布置在軸368的端部。扁 平表面370g形成在軸370的端部。
如圖14B所示,待插入銷369的兩個孔368b被形成在軸368的配合 軸368a。待插入銷369的兩個孔370b形成在形成有軸370的扁平表面 370g的部分處。
通過利用插入配合孔370a的配合軸368a來將銷369插入并壓緊至孔 368b及孔370b來固定軸368及軸370。在此情況下,銷369的外徑以及孔 368b及孔370b的內(nèi)徑通過壓緊被配合并固定。
如圖14A所示,配合軸368c布置在軸368與配合軸368a相對一側的 端部處。配合軸368d布置在槽357的位置處。沿配合軸368c中的中心軸 線形成具有預定深度的孔368e。在配合軸368c的端面的一部分處形成具 有預定深度的配合槽368f。
類似的,在軸370的端部處設置配合軸370c。沿配合軸370c中的中心軸線形成具有預定深度的孔370e。在配合軸370c的端面的一部分處形 成具有預定深度的配合槽370f。
如圖12及圖13 (A)至圖13 (E)所示,與位于軸368兩端的配合軸 368c, 368d配合的兩個配合部分362a, 362b通過彎曲處理形成在第一鉸 接板362的兩端。通孔362c (在圖12及圖13 (A)至圖13 (E)中未示 出)形成在配合部分362a, 362b中。
與設置在軸370 —端的配合軸370c配合的配合部分364a通過彎曲處 理形成在第二鉸接板364的一端。如圖13 (B)所示,通孔364c形成在配 合部分364a中。
圖15是示出第一鉸接板362及第二鉸接板364與軸366的配合狀態(tài)的 輪廓式視圖,從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下側示出了軸366。圖15A示出了 第一鉸接板362可旋轉地安裝至軸366的狀態(tài)。圖15B示出了第二鉸接板 364可旋轉地安裝至軸366的狀態(tài)。
如圖15A所示,在墊圈378插入配合軸368c的情況下,第一鉸接板 362的配合部分362a的通孔362c被插入軸368的配合軸368c。配合部分 362b的通孔362c插入配合軸368d。在彈簧墊圈379插入配合軸368c的情 況下,鎖止位置調(diào)節(jié)板380安裝至配合軸368c的末端,并且壓緊銷 (caulking pin) 382被推入孔368e,由此將壓緊銷382固定至孔368e。鎖 止位置調(diào)節(jié)板380固定在配合軸368c的末端面處,并且第一鉸接板362可 旋轉地安裝至軸368。
如圖15B所示,在墊圈378插入配合軸370c的情況下,第二鉸接板 364的配合部分364a的通孔364c插入配合軸370c,并且彈簧墊圈379插 入配合軸370c。鎖止位置調(diào)節(jié)板380安裝至配合軸370c的末端,并且壓 緊銷382被推入孔370e,由此將壓緊銷382固定至孔370e。鎖止位置調(diào)節(jié) 板380固定至配合軸370c的末端面,并且第二鉸接板364可旋轉地安裝至 軸370。
當裝配鉸鏈360時,首先在軸366被分為軸368及軸370的情況下將 第一鉸接板362的配合部分362b的通孔362c插入軸368的配合軸368d。 墊圈378插入配合軸368c,并且配合部分362a的通孔362c插入配合軸368c。
軸368的配合軸368a插入軸370的配合孔370a,銷369被插入并壓 緊至孔368b及孔370b以固定并使軸368及軸370成為一體。槽375形成 在軸368與軸370之間,并且配合部分362b與槽375中的配合軸368d配 合。
然后墊圈378被插入軸370的配合軸370c,并且第二鉸接板364的配 合部分364a的通孔364c被插入配合軸370c。彈簧墊圈379被插入位于軸 366兩端的配合軸368c及配合軸370c,鎖止位置調(diào)節(jié)板380安裝至配合軸 368c及配合軸370c的末端面,而壓緊銷382被插入并壓緊至孔368e及孔 370e。
因為布置在兩個位置處的配合部分362a, 362b的通孔362c相對于位 于軸368兩端的配合軸368c, 368d可旋轉地配合,故相對于軸366可旋轉 地支撐第一鉸接板362。因為布置在一個位置處的配合部分364a的通孔 364c相對于位于軸370的一個端部處的配合軸370c可旋轉地配合,故相 對于軸366可旋轉地支撐第二鉸接板364。因此,第一鉸接板362及第二 鉸接板364兩者相對于軸366可旋轉地安裝。
因此,通過將第一鉸接板362及第二鉸接板364安裝至基板340,在 作為剛性構件的軸366為旋轉中心軸線的情況下,可以可旋轉地支撐顯示 器顯示單元300。
在本實施例中,相對于軸366可旋轉地支撐第一鉸接板362及第二鉸 接板364,但是可以可旋轉地支撐一個鉸接板。但是,如果軸366較長, 如果在布置在一個鉸接板的兩端的配合部分處可旋轉地支撐鉸接板,則鉸 接板會在軸366的縱向方向上的中間部分處在遠離軸的方向上形變。鉸接 板可在旋轉方向上扭轉,并且在鉸接板的兩端之間會產(chǎn)生旋轉角度位置的 差異,由此鉸接板不能順暢地旋轉。如果如在本實施例中鉸接板劃分為第 一鉸接板362及第二鉸接板364,并且兩個配合部分362a, 362b設置在第 一鉸接板362的兩端,則可以在鉸接板中將與軸366的配合位置整體增加 至三個位置,由此抑制鉸接板于軸366的中間部分附近在遠離軸的方向上 形變。通過劃分鉸接板,可以增大各個鉸接板的剛性,并可以抑制鉸接板
16的扭轉,由此位于軸366兩端的第一鉸接板362及第二鉸接板364的旋轉 角位置變?yōu)橄嗤?。因此,第一鉸接板362及第二鉸接板364相對于軸366 順暢地旋轉,并且可以順暢地實現(xiàn)顯示器顯示單元300的傾斜操作。
圖16是示出連接軸368及軸370的構造的另一示例的輪廓式視圖。圖 16A是沿軸366的中心軸線所取的剖視圖。圖16B是示出沿圖16A中的點 劃線V-V'所取的剖視圖的輪廓式視圖。在圖16的示例中,軸368的配合 軸368d被插入軸370的孔370h,并且孔370h的鍵370i與配合軸368d的 鍵槽368g配合以調(diào)節(jié)軸368以及軸370的角位置。通過將固定壓緊銷367 壓緊至軸370,軸368及軸370構造成使得軸368不會從軸370滑脫。在 上述構造中,也可以調(diào)節(jié)軸368的配合槽368f以及軸370的配合槽370f 的角位置,并且傾角位置鎖止處的位置在第一鉸接板362及第二鉸接板 364兩者中變得相同。
圖17是示出主體支座單元100的示意性構造的分解立體圖,示出了 去除了位于主體支座單元100的上表面上的蓋體的狀態(tài)。主體支座單元 100的殼體由金屬制成。用于執(zhí)行信號處理以驅動顯示器顯示單元300、 電路襯底(B-CAS襯底)490、冷卻風扇520、以及散熱板(散熱器)500 等的電路襯底(0襯底)480被緊湊地結合在主體支座單元100內(nèi)部。諸 如用于衛(wèi)星播送(BS, CS)、地面數(shù)字波等、LAN、 HDMI、及USB等 的調(diào)諧器等的各種終端被結合在主體支座單元100中,并且用于接收地面 數(shù)字波的桿狀天線104 (參見圖1B)被布置在后表面一側。揚聲器箱以及 操作按鈕等也被結合在主體支座單元100中。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根據(jù)設計要求及其他因素,可以出現(xiàn)各 種不同改變、組合、子組合以及替換,只要其落入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或 其等同范圍內(nèi)。
雖然已經(jīng)參考了附圖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應當理解本發(fā)明 并不限于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清楚的是,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nèi),可 以進行各種不同的修改及改變,并且意在將全部這些修改及改變均包含在 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內(nèi)。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發(fā)明包含與于2007年5月23日向日本專利局遞交的日本專利申請 JP2007-137111相關的主題,其全部內(nèi)容通過引用而包含于本說明書中。
權利要求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主體單元;平板狀顯示面板,其設置有顯示屏幕;至少一個鉸接板,其連接至所述顯示面板的后表面;軸,其被設置為沿所述顯示面板的下端延伸,并且以相對于中心軸線 可轉動的方式安裝有所述鉸接板;以及支撐單元,其在上端連接至所述軸,并在下端連接至所述主體單元, 用于以懸臂狀態(tài)支撐顯示單元。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鉸接板包括配合部 分,所述配合部分可轉動地至少插入至所述軸的兩個端部。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鉸接板被劃分為至少兩個或更多個部分。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軸由與所述被劃分的鉸接板對應的至少兩個或更多個被劃分的軸構成。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所述被劃分的鉸接板中至 少一者還包括配合部分,所述配合部分以可轉動方式插入至所述被劃分的 軸的連接部分的附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顯示裝置。本發(fā)明的顯示裝置包括主體單元;平板狀顯示面板,其設置有顯示屏幕;至少一個鉸接板,其連接至所述顯示面板的后表面;軸,其被設置為沿所述顯示面板的下端延伸,并且以相對于中心軸線可轉動的方式安裝有所述鉸接板;以及支撐單元,其在上端連接至所述軸,并在下端連接至所述主體單元,用于以懸臂狀態(tài)支撐顯示單元。
文檔編號G09F9/35GK101311993SQ200810098318
公開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5月23日
發(fā)明者坂田龍也, 安達大機, 宮下真, 小山幸子, 高橋禮紀 申請人:索尼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