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流體檢測治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檢測治具,且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檢測一清潔裝置的流體檢測治具。
背景技術:
隨著電腦及網際網路的應用日廣,以打印機或事務機印出文件的需求日益增加。基于價錢的考量,相較于價格較為昂貴的雷射打印機,目前以噴墨方式的事務機仍為家庭較常見的選擇。噴墨式事務機主要是利用一設置于其內的噴墨頭將墨水準確地噴射至紙張(或其他載體)上的指定位置,以于紙張上顯現(xiàn)出文字或圖像。然而,在噴墨列印的過程中,噴墨頭的噴嘴的周圍極易累積殘余的墨滴,或者會積聚來自紙張表面的粉粒或紙塵。因此, 噴墨頭的噴嘴很容易堵塞,造成列印品質的劣化。詳細而言,所謂的列印品質劣化,包括噴墨濃度不均、墨色不準或噴墨頭的使用壽命較短等。所以,確保噴墨頭的噴嘴的清潔,對于提高列印品質及延長噴墨頭的使用壽命是非常重要的。為此,噴墨頭的噴嘴在噴墨列印前,會先執(zhí)行一噴吐程序,以藉由墨水將累積于噴嘴的周圍的墨滴或紙塵移除。在目前的噴墨式事務機中,一般均特地設置一收集裝置,以收集噴墨頭的噴嘴所噴吐出來的墨水廢液,且此收集裝置往往獨立于噴墨頭的維護裝置設置,并且需要額外搭配設置墨水廢液收集管線,造成已知的噴墨頭維護裝置結構較為復雜。另一方面,當噴墨頭處于等待列印狀態(tài)時,噴墨頭的噴嘴周緣的墨滴很容易干酒而形成殘墨,造成噴嘴阻塞。所以,噴墨頭需要加以保濕及維護,以避免墨滴干涸而阻塞噴嘴或沾染粉塵。因此,目前在打印機內設置有密封機制,用以在噴墨頭處于等待列印狀態(tài)的時候,密封噴墨頭并且刮吸噴墨頭上的余墨,以保持噴墨頭的潔凈。然而,在現(xiàn)今的噴墨式事務機中,組裝人員往往需要將清潔裝置先組裝至事務機的殼體中,并與其他的模塊產生關聯(lián)后,才能夠對清潔裝置進行檢測,檢測其是否具有符合要求的清潔能力。但是,若是清潔裝置的檢測結果并不符合要求時,組裝人員需要花費時間跟精力將清潔裝置從事務機中拆卸下來做更換或修復的動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檢測清潔裝置的流體檢測治具。為達上述或是其他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適于檢測清潔裝置的流體檢測治具,包括一基座、一測試平臺、一傳動軸、多個定位夾具以及一檢測裝置。測試平臺、傳動軸、定位夾具以及檢測裝置皆設置于基座上,其中測試平臺適于相對基座于一組裝位置及一測試位置之間移動。傳動軸具有一第一末端、一第二末端以及一齒輪,且齒輪設置于相對靠近測試平臺的第一末端,且齒輪適于與清潔裝置的一齒輪組嚙合。定位夾具對應清潔裝置的多個定位結構設置,以將清潔裝置固定于測試平臺上。檢測裝置包括一定位本體、一第一氣壓缸以及一檢測單元。定位本體設置于基座上,并位于測試平臺的移動路徑上,而第一氣壓缸設置于定位本體上,且檢測單兀設置于第一氣壓缸相對靠近基座的一側,而第一氣壓缸作動時,檢測單兀受第一氣壓缸帶動而于基座的一法線方向上移動。在本發(fā)明的流體檢測治具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氣壓缸包括一第一氣壓缸本體以及一第一推桿,其中第一推桿穿設于第一氣壓缸本體,而檢測單元設置于第一推桿相對遠離第一氣壓缸本體的一末端。在本發(fā)明的流體檢測治具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定位夾具包括一底座、一定位夾以及一定位柱。底座設置于測試平臺上,而定位夾設置于底座上,且定位夾有一樞接部、一操作部以及一連動部,其中操作部及連動部個別連接于樞接部,而樞接部樞設于底座,以使操作部以及連動部適于以樞接部為中心相對底座樞轉。定位柱設置于連動部,且定位柱并適于于一鎖定位置定位清潔裝置。上述的底座于基座的法線方向上的高度不同。在本發(fā)明的流體檢測治具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一編碼器,而傳動軸的第二末端連接編碼器。在本發(fā)明的流體檢測治具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檢測裝置還包括多個傳感器,這 些傳感器設置于檢測單元相對遠離基座的一側。在本發(fā)明的流體檢測治具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測試平臺還具有一組裝區(qū),位于定位夾具之間,以容置清潔裝置。在本發(fā)明的流體檢測治具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設置于基座上的一第二氣壓缸,并與測試平臺連接,且第二氣壓缸適于推移測試平臺相對基座移動。此第二氣壓缸包括一第二氣壓缸本體以及一第二推桿,此第二推桿穿設于第二氣壓缸本體,且測試平臺連接于第二推桿相對遠離第二氣壓缸本體的一末端。在本發(fā)明的流體檢測治具的一實施例中,還包括設置于基座上的一對滑軌,而測試平臺設置于滑軌上,且測試平臺適于在滑軌上移動?;谏鲜?,本發(fā)明的流體檢測治具可以在清潔裝置組裝至事務機的前先檢測清潔裝置的作用是否正常。相較于已知須將清潔裝置組裝置事務機之后才能做檢測,使用本發(fā)明的流體檢測治具可以預先檢測清潔裝置,在清潔裝置的測試結果達到標準后再將清潔裝置組裝至事務機,如此可以節(jié)省組裝人力及工時,進而有效地降低成本。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I為一種應用在打印機或事務機里的清潔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對應檢測圖I的清潔裝置的一種流體檢測治具的示意圖。圖3為圖I的清潔裝置裝設于圖2的流體檢測治具的示意圖。圖4為圖3的流體檢測治具的定位夾具扣合清潔裝置的定位結構的示意圖。圖5為將測試平臺推移至測試位置的示意圖。圖6為省略圖5的檢測裝置的示意圖。圖7A為圖6的離合器被頂桿頂住的示意圖。圖7B為圖7A的離合器被頂桿頂住后,齒輪與齒條嚙合的示意圖。圖8為尺條帶動清潔器移動的示意圖。圖9為氣壓缸推移清潔器至檢測單元下方的示意圖。
圖10為清潔器與檢測單元密合的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 :清潔裝置110:裝置本體120 :待測管線130 :離合器132 :齒輪140 :定位結構
150 :齒輪組152 :齒條160 :清潔器200 :流體檢測治具210 :基座220 :測試平臺222 :組裝區(qū)230 :傳動軸232 :第一末端234 :第二末端236 :齒輪240 :定位夾具242 :底座244 :定位夾244a :樞接部244b :操作部244c:連動部246 :定位柱250 :檢測裝置252 :定位本體254 :第一氣壓缸254a :第一氣壓缸本體254b :第一推桿256 :檢測單元258 :傳感器260 :編碼器270 :滑軌280 :第三氣壓缸290:第四氣壓缸N:法線方向Dl :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的流體檢測治具用于在清潔裝置設置噴墨打印機(或事務機)內之前,測試此清潔裝置是否能夠作動并且符合所設定的需求。在將清潔裝置裝設置噴墨打印機(或事務機)之前,先利用本發(fā)明的流體檢測治具對此清潔裝置做檢測,待清潔裝置通過檢測后,再將清潔裝置裝設至噴墨打印機(或事務機)。相較于已知需要先將清潔裝置裝設道噴墨打印機(或事務機)中才能進行清潔裝置的測試,使用本發(fā)明的流體檢測治具先行對清潔裝置做檢測,待清潔裝置通過檢測后再裝入噴墨打印機(或事務機)中,因此可以節(jié)省若清潔裝置沒通過檢測的拆卸及更換或修復的組裝人力及工時,進而有效地降低成本。以下的實施例僅是對本發(fā)明的流體檢測治具舉例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依照實際需求而對流體檢測治具的設置部件做修改,例如針對不同規(guī)格的清潔裝置對應修改流體檢測治具的所選用的部件及其位置設置,但仍不違反本發(fā)明的精神。圖I為一種應用在打印機或事務機里的清潔裝置的示意圖,而圖2為對應檢測圖 I的清潔裝置的一種流體檢測治具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I及圖2,本實施例的流體檢測治具200用檢測如圖I示的清潔裝置100。清潔裝置100適于裝設至一事務機或是噴墨打印機中,其包括一裝置本體110、多條待測管線120(圖I中僅示出2條)、一離合器130、多個定位結構140、一齒輪組150以及一清潔器160。待測管線120、離合器130、定位結構140及清潔器160皆設置于裝置本體110上,而齒輪組150設置在裝置本體110的一側。清潔器160位于裝置本體110的中間,其中清潔器160為一蓋體,用以在噴墨打印機(或事務機)的噴墨頭處于等待列印狀態(tài)時,密合于噴墨頭。待測管線120與清潔器160連通,并且拉至裝置本體110的側緣,其中在清潔裝置100裝設至事務機或是噴墨打印機中時,待測管線120會與設置于事務機或是噴墨打印機中的一幫浦(未顯示)相接,且?guī)推肿饔靡酝ㄟ^待測管線120將清潔器160中的空氣抽走或是將空氣通過待測管線120注入清潔器160中。離合器130位于清潔器160及齒輪組150之間,而定位結構140環(huán)繞裝置本體110的邊緣設置。請繼續(xù)同時參考圖I及圖2,流體檢測治具200包括一基座210、一測試平臺220、一傳動軸230、多個定位夾具240以及一檢測裝置250。測試平臺220、傳動軸230、定位夾具240以及檢測裝置250皆設置于基座210上,其中測試平臺220在基座210上于一組裝位置(如圖2不)及一測試位置(如圖5不)之間移動。傳動軸230具有一第一末端232、一第二末端234以及一齒輪236 (如圖6示),且齒輪236設置于相對靠近測試平臺220的第一末端232。定位夾具240對應清潔裝置150的多個定位結構140設置。檢測裝置250包括一定位本體252、一第一氣壓缸254以及一檢測單兀256,其中定位本體252設置于基座210上,并位于測試平臺220的移動路徑上,以止擋測試平臺220的移動距離,而第一氣壓缸254設置于定位本體252上,且檢測單兀256設置于第一氣壓缸254相對靠近基座210的一側,而第一氣壓缸254作動時,檢測單元256受第一氣壓缸254的帶動而于基座210的法線方向N上移動?;谏鲜?,測試平臺220還具有用以容置清潔裝置100的一組裝區(qū)222,此組裝區(qū)222內的結構及元件設置是與待測的清潔裝置100即將裝設入的相對應的事務機或噴墨打印機的結構及元件設置相同。此組裝區(qū)222位于定位夾具240之間。另外,第一氣壓缸254包括一第一氣壓缸本體254a以及一第一推桿254b,其中第一推桿254b穿設于第一氣壓缸本體254a,而檢測單元256設置于第一推桿254b相對遠離第一氣壓缸本體254a的一末端。上述的每一個定位夾具240包括一底座242、一定位夾244以及一定位柱246。底座242設置于測試平臺220上,而定位夾244設置于底座242上,且定位夾244有一樞接部244a、一操作部244b以及一連動部244c,其中操作部244b及連動部244c個別連接于樞接部244a,且操作部244b及連動部244c略呈V形。樞接部244a樞設于底座242,以使操作部244b以及連動部244c適于以樞接部244a為中心相對底座242旋轉。定位柱246設置于連動部244c,且在操作部244b以及連動部244c以樞接部244a為中心相對底座242旋轉至一鎖定位置時,定位柱246會扣合于清潔裝置100的定位結構140,以將清潔裝置100固定于測試平臺220上。于本實施例中,因應清潔裝置100的整體設計,定位夾具240的底座242于基座210的法線方向N上的高度并不完全相同。 再者,流體檢測治具200還包括一編碼器260,而傳動軸230的第二末端234連接編碼器260。檢測裝置250還包括多個傳感器258 (圖2中僅示出2個傳感器258),這些傳感器258設置于檢測單兀256相對遠離基座210的一側。另外,為了讓測試平臺220可以相對基座210滑順且流暢地相對基座210移動,流體檢測治具200可還包括設置于基座210上的一對滑軌270,而測試平臺220設置于滑軌270上。如此,使用者便能夠較未設置有滑軌270而能更為省力地推移測試平臺220,使測試平臺220在滑軌270上相對基座210移動。圖3為圖I的清潔裝置裝設于圖2的流體檢測治具的示意圖。請參考圖3,當欲檢測清潔裝置100時,將清潔裝置100裝設至流體檢測治具200的測試平臺220的組裝區(qū)222內。圖4為圖3的流體檢測治具的定位夾具扣合清潔裝置的定位結構的示意圖。接著如圖4示,使用者用手扳動定位夾具240的定位夾244的操作部244b,使操作部224b以樞接部224a為旋轉中心相對底座242旋轉,而連動部224c受到帶動旋轉至鎖定位置時,設置在連動部224c的定位柱246扣入清潔裝置100的定位結構140中。如此,清潔裝置100固定于測試平臺220上。圖5為將測試平臺推移至測試位置的示意圖,而圖6為省略圖5的檢測裝置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5及圖6,接著,使用者用手將測試平臺220沿著設置于基座210上的一對滑軌270自組裝位置(如圖2示)移動至測試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為了節(jié)省人力或避免讓測試平臺220可以順暢地在基座210上相對基座210移動,流體檢測治具200可還包括設置于基座210上的一第二氣壓缸(未顯示),并與測試平臺220連接,且第二氣壓缸適于推移測試平臺220相對基座210移動。此第二氣壓缸的結構與第一氣壓缸254大致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第二氣壓缸的推桿是連接在測試平臺220。基于上述,在測試平臺220自組裝位置(如圖2示)移動至測試位置時,傳動軸230的齒輪236與清潔裝置100的齒輪組150的其中一個齒輪(未標示)嚙合。圖7A為圖6的離合器被頂桿頂住的示意圖,而圖7B為圖7A的離合器被頂桿頂住后,齒輪與齒條嚙合的示意圖。為了清楚的呈現(xiàn)離合器被頂桿頂住的狀況,因此圖7A與圖6是以不同視角呈現(xiàn)。請同時參考圖7A及圖7B,流體檢測治具200還具有一第三氣壓缸280,設置在基座210上,并位于測試平臺220及傳動軸230的交界處。此第三氣壓缸280用以頂住清潔裝置100的離合器130,且離合器130被第三氣壓缸280頂住時,離合器130的一齒輪132與齒輪組150中的齒條152嚙合,以達到動力傳遞的目的。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三氣壓缸280也可以用固定不動的桿件取代,同樣也可以達到頂住離合器130的目的。圖8為尺條帶動清潔器移動的示意圖,而圖9為氣壓缸推移清潔器至檢測單元下方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6、圖7B及圖8,傳動軸230轉動,帶動齒輪236使清潔裝置100的齒輪組150的齒輪也跟著轉動,而與離合器130的齒輪132相嚙合的齒條152還促使清潔器160朝著一第一方向Dl移動。流體檢測治具200還具有一第四氣壓缸290,設置于測試平臺220上并與檢測裝置250位于組裝區(qū)222的相對兩側。因此可如圖9示,第四氣壓缸290作動以推移清潔器160沿著第二方向D2移動至檢測單元256的下方。圖10為清潔器與檢測單元密合的示意圖。接著如圖10示,第一氣壓缸254作動,使其第一推桿254b帶動檢測單元256朝向清潔器160移動以密封清潔器160。此時,第三 氣壓缸280 (如圖7A示)的推桿(未標示)離開離合器130 (如圖7A示),并且移動至原位,而與齒條152嚙合的齒輪132 (如圖7B示)與齒條152分離。接著,一幫浦(未顯示)對清潔器160進行抽真空檢測,此幫浦可以是設置于流體檢測治具200中,或是以外接的形式設置,依照實際需求而定。此時,使用者可以簡單地藉由是否有氣體自待測管線120中排出或是是否有氣體被吸入待測管線120中來感知清潔裝置100是否可以正常地作用。當然,也可以是藉由傳感器258來感測。更甚者,傳感器258還可以與一電路電性連接,以將所測得的感測結果藉由電路傳遞至電腦或是顯示熒幕以顯示或儲存,依照需求決定。測試完成之后,再依上述流程的反序將各個元件歸位及退回,再將檢測完畢的清潔裝置100自流體檢測治具200上取下。然后,便可以將檢測完畢的清潔裝置100裝設至事務機或是噴墨打印機中,而不需要對清潔裝置100再次進行檢測。綜上所述,在本發(fā)明的流體檢測治具中,可在清潔裝置裝設至噴墨打印機(或事務機)內之前,先行測試此清潔裝置是否能夠符合需求地作動。先利用本發(fā)明的流體檢測治具對此清潔裝置做檢測,待清潔裝置通過檢測后,再將清潔裝置裝設至噴墨打印機(或事務機),其優(yōu)點是在于相較于已知需要先將清潔裝置裝設道噴墨打印機(或事務機)中才能進行清潔裝置的測試,使用本發(fā)明的流體檢測治具先行對清潔裝置做檢測,可以節(jié)省清潔裝置若沒通過檢測時需要拆卸、更換或修復等重工的組裝人力及工時,進而有效地降低成本。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實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而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流體檢測治具,適于檢測一清潔裝置,包括 一基座; 一測試平臺,設置于該基座上,并適于相對該基座于一組裝位置及一測試位置之間移動; 一傳動軸,設置于該基座上,具有一第一末端、一第二末端以及一齒輪,且該齒輪設置于相對靠近該測試平臺的該第一末端,且該齒輪適于與該清潔裝置的一齒輪組嚙合; 多個定位夾具,對應該清潔裝置的多個定位結構設置,以將該清潔裝置固定于該測試平臺上; 一檢測裝置,包括 一定位本體,設置于該基座上,并位于該測試平臺的移動路徑上; 一第一氣壓缸,設置于該定位本體上;以及 一檢測單兀,設置于該第一氣壓缸相對靠近該基座的一側,且該第一氣壓缸作動時,該檢測單兀受該第一氣壓缸帶動而于該基座的一法線方向上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流體檢測治具,其中該第一氣壓缸包括 一第一氣壓缸本體;以及 一第一推桿,穿設于該第一氣壓缸本體,其中該檢測單元設置于該第一推桿相對遠離該第一氣壓缸本體的一末端。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流體檢測治具,其中每一定位夾具包括 一底座,設置于該測試平臺上; 一定位夾,設置于該底座上,且該定位夾有一樞接部、一操作部以及一連動部,其中該操作部及該連動部個別連接于該樞接部,而該樞接部樞設于該底座,以使該操作部以及該連動部適于以該樞接部為中心相對該底座樞轉;以及 一定位柱,設置于該連動部,并適于一鎖定位置定位該清潔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流體檢測治具,其中該些底座于該基座的該法線方向上的高度不同。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流體檢測治具,還包括一編碼器,而該傳動軸的該第二末端連接該編碼器。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流體檢測治具,其中該檢測裝置還包括多個傳感器,設置于該檢測單元相對遠離該基座的一側。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流體檢測治具,其中該測試平臺還具有一組裝區(qū),位于該些定位夾具之間,適于容置該清潔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流體檢測治具,還包括一第二氣壓缸,設置于該基座上,并與該測試平臺連接,且該第二氣壓缸適于推移該測試平臺相對該基座移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流體檢測治具,其中該第二氣壓缸包括 一第二氣壓缸本體;以及 一第二推桿,穿設于該第二氣壓缸本體,其中該測試平臺連接于該第二推桿相對遠離該第二氣壓缸本體的一末端。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流體檢測治具,還包括一對滑軌,設置于該基座上,而該測試平臺設置于該對滑軌上,并適于在該對滑軌上移動。
全文摘要
一種適于檢測清潔裝置的流體檢測治具,包括基座、測試平臺、傳動軸、定位夾具及檢測裝置。測試平臺、傳動軸、定位夾具及檢測裝置皆設置于基座上,其中測試平臺適于相對基座于組裝位置及測試位置之間移動。傳動軸具有第一、第二末端及齒輪,且齒輪設置于相對靠近測試平臺的第一末端。定位夾具對應清潔裝置的定位結構設置。檢測裝置包括定位本體、氣壓缸及檢測單元。定位本體設置于基座上,并位于測試平臺的移動路徑上,而氣壓缸設置于定位本體上,且檢測單元設置于氣壓缸相對靠近基座的一側。
文檔編號B41J2/165GK102756561SQ20111010999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29日
發(fā)明者林堯宗 申請人:金寶電子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