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強吸濕性的彈力絲,涉及化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
由變形纖維組成的紗線具有膨松性和彈性,稱為變形紗,其中一類稱為彈性絲,其特征是紗線伸長后能快速彈回,彈力絲又分高彈和低彈兩種,而目前很多的彈力絲的吸濕效果不好,而有些吸濕性好的彈力絲又不能保持較好的彈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強吸濕性好且彈力好的彈力絲。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具有強吸濕性的彈力絲,包括錦綸芯絲、氨綸芯絲、棉纖維、聚酰胺纖維、苧麻纖維、羊毛纖維以及粘膠纖維,所述錦綸芯絲、氨綸芯絲相互纏繞混紡而成高強度的混合彈力芯紗,所述棉纖維、聚酰胺纖維、苧麻纖維、羊毛纖維以及粘膠纖維相互纏繞混紡且包裹在混合彈力芯紗外部,所述混合彈力芯紗中的錦綸芯絲、氨綸芯絲在其中各自所占的重量比為46:54。
作為優(yōu)選,所述棉纖維、聚酰胺纖維、苧麻纖維、羊毛纖維以及粘膠纖維在混紡纖維中按重量份分別為30-50份、5-15份、10-15份、13-18份、5-10份。
作為優(yōu)選,所述棉纖維、聚酰胺纖維、苧麻纖維、羊毛纖維以及粘膠纖維在混紡纖維中按重量份分別為30-40份、5-13份、10-13份、13-16份、5-8份。
作為優(yōu)選,所述棉纖維、聚酰胺纖維、苧麻纖維、羊毛纖維以及粘膠纖維在混紡纖維中按重量份分別為35份、8份、11份、14份、6份。
作為優(yōu)選,所述混紡纖維外部設有防水涂層。
作為優(yōu)選,所述防水涂層設置為有機硅膠涂層。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之處是:所述具有強吸濕性的彈力絲不僅具有較高的彈力以及結構強度,而且吸濕透氣性好,而且具有較好的手感和質感,因而實用性高,適合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一種具有強吸濕性的彈力絲,包括錦綸芯絲、氨綸芯絲、棉纖維、聚酰胺纖維、苧麻纖維、羊毛纖維以及粘膠纖維,所述錦綸芯絲、氨綸芯絲相互纏繞混紡而成高強度的混合彈力芯紗,所述棉纖維、聚酰胺纖維、苧麻纖維、羊毛纖維以及粘膠纖維相互纏繞混紡且包裹在混合彈力芯紗外部,所述混合彈力芯紗中的錦綸芯絲、氨綸芯絲在其中各自所占的重量比為46:54,所述棉纖維、聚酰胺纖維、苧麻纖維、羊毛纖維以及粘膠纖維在混紡纖維中按重量份分別為30份、6份、14份、13份、7份。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混紡纖維外部設有防水涂層,作為優(yōu)選,所述防水涂層設置為有機硅膠涂層。
實施例2,一種具有強吸濕性的彈力絲,包括錦綸芯絲、氨綸芯絲、棉纖維、聚酰胺纖維、苧麻纖維、羊毛纖維以及粘膠纖維,所述錦綸芯絲、氨綸芯絲相互纏繞混紡而成高強度的混合彈力芯紗,所述棉纖維、聚酰胺纖維、苧麻纖維、羊毛纖維以及粘膠纖維相互纏繞混紡且包裹在混合彈力芯紗外部,所述混合彈力芯紗中的錦綸芯絲、氨綸芯絲在其中各自所占的重量比為46:54,所述棉纖維、聚酰胺纖維、苧麻纖維、羊毛纖維以及粘膠纖維在混紡纖維中按重量份分別為35份、8份、11份、14份、6份。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混紡纖維外部設有防水涂層,作為優(yōu)選,所述防水涂層設置為有機硅膠涂層。
上述實施例1、2中的具有強吸濕性的彈力絲的吸濕率分別為25%、30%。
上述具有強吸濕性的彈力絲不僅具有較高的彈力以及結構強度,而且吸濕透氣性好,而且具有較好的手感和質感,實用性高。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