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夾具,更確切的說是一種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
【背景技術】
[0002]鍋爐中使用換熱管采用多個標準的無縫鋼管拼接而成,長度較長,在對這些換熱管進行加工時,必須使用夾具,現(xiàn)有技術中的具有封閉式結構的夾具由于活動壓塊左右兩側的受力均勻,因此固定效果較好,安全性高,但是使用這種夾具,必須將換熱管從端部插入夾具中并定位,操作較為麻煩,效率較低;現(xiàn)有技術中具有開放式結構的夾具的只有一側受力,受力不均勻,因此固定效果較差,同時換熱管在受壓力作用時,容易彈出,這種開放式結構的夾具無法較好的限制換熱管的橫向移動,安全性較差。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主要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具有“η”形連接框和連接鉤,使該“η”形連接框具有可活動調(diào)節(jié)的封閉式結構,受力均勻,固定效果較好,且安全性較高,使用方便的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
[0004]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0005]一種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包括一底座、一“η”形連接框、一螺桿、一操作手柄和一活動壓塊,所述的底座上設置有兩個第一連接耳,所述的“η”形連接框的中部設置有一螺紋孔,所述的螺桿與所述的與所述的螺紋孔螺紋連接,所述的操作手柄與所述的螺桿的上端相互垂直連接,所述的螺桿的下端與所述的活動壓塊相互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一連接耳上設置有一第一連接突起,所述的“η”形連接框上設置有一第二連接耳,所述的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還包括一連接鉤,所述的連接鉤的上端設置有一第三連接耳,下端設置有一第二連接突起,所述的第三連接耳與所述的第二連接耳相互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一連接突起與所述的第二連接突起相互卡合,所述的“η”形連接框的一端與所述的第一連接耳相連接。
[0006]作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底座上設置有兩個平行布置的下夾緊板,所述的活動壓塊上設置有一上夾緊板,所述的下夾緊板及所述的上夾緊板為“V”形結構,且所述的兩個下夾緊板與所述的上夾緊板相互交錯布置。
[0007]作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下夾緊板及所述的上夾緊板的“V”形結構的表面均勻設置有防滑齒。
[0008]作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η”形連接框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導向板,所述的活動壓塊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導向槽,所述的導向板與所述的導向槽相互滑動連接。
[0009]本發(fā)明的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的優(yōu)點是:具有“η”形連接框和連接鉤,使該“η”形連接框具有可活動調(diào)節(jié)的封閉式結構,受力均勻,固定效果較好,且安全性較高,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001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1]圖1為本發(fā)明的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圖1中的底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圖1中的“η”形連接框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4為圖1中的活動壓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5為圖1中的連接鉤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其中:
[0017]1、底座;11、第一連接耳;111、第一連接突起;12、下夾緊板;
[0018]2、“η”形連接框;21、螺紋孔;22、第二連接耳;23、導向板;
[0019]3、螺桿;4、操作手柄;
[0020]5、活動壓塊;51、上夾緊板;52、導向槽;
[0021]6、連接鉤;61、第三連接耳;62、第二連接突起。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23]本發(fā)明的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的優(yōu)點是:具有“η”形連接框和連接鉤,使該“η”形連接框具有可活動調(diào)節(jié)的封閉式結構,受力均勻,固定效果較好,且安全性較高,使用方便。
[0024]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包括一底座1、一 “η”形連接框2、一螺桿3、一操作手柄4和一活動壓塊5,如圖2所示,該底座I上設置有兩個第一連接耳11,如圖3所示,該“η”形連接框2的中部設置有一螺紋孔21,如圖1所示,該螺桿3與該與該螺紋孔21螺紋連接,該操作手柄4與該螺桿3的上端相互垂直連接,該螺桿3的下端與該活動壓塊5相互轉動連接,如圖2所示,該第一連接耳11上設置有一第一連接突起111,如圖3所示,該“η”形連接框2上設置有一第二連接耳22,如圖1、圖5所示,該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還包括一連接鉤6,該連接鉤6的上端設置有一第三連接耳61,下端設置有一第二連接突起62,該第三連接耳61與該第二連接耳22相互轉動連接,該第一連接突起111與該第二連接突起62相互卡合,該“η”形連接框2的一端與該第一連接耳11相連接。當該連接鉤6打開時,可以轉動該“η”形連接框2,可以避免從換熱管的端部將換熱管置入該“η”形連接框2內(nèi),將該連接鉤6扣合時,該“η”形連接框2具有封閉式結構,使用較為安全。
[0025]如圖1、圖2所示,該底座I上設置有兩個平行布置的下夾緊板12,如圖4所示,該活動壓塊5上設置有一上夾緊板51,該下夾緊板12及該上夾緊板51為“V”形結構,如圖1、圖2、圖4所示,該兩個下夾緊板12與該上夾緊板51相互交錯布置;交錯布置能夠有效防止換熱管滑動,達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0026]如圖2、圖4所示,該下夾緊板12及該上夾緊板51的“V”形結構的表面均勻設置有防滑齒;進一步提高防滑效果。
[0027]如圖1、圖3、圖4所示,該“η”形連接框2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導向板23,該活動壓塊5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導向槽52,該導向板23與該導向槽52相互滑動連接;設置該導向板和導槽52能夠使該活動壓塊5能夠更加平穩(wěn)的移動,同時能夠防止該活動壓塊5轉動,從而使該上夾緊板51能夠準確快速的進入該兩個下夾緊板12之間。
[0028]以上僅僅以一個實施方式來說明本發(fā)明的設計思路,在系統(tǒng)允許的情況下,本發(fā)明可以擴展為同時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塊,從而最大限度擴展其功能。
[0029]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包括一底座(I)、一 “η”形連接框(2)、一螺桿(3)、一操作手柄(4)和一活動壓塊(5),所述的底座(I)上設置有兩個第一連接耳(11),所述的“η”形連接框(2)的中部設置有一螺紋孔(21),所述的螺桿(3)與所述的與所述的螺紋孔(21)螺紋連接,所述的操作手柄(4)與所述的螺桿(3)的上端相互垂直連接,所述的螺桿(3)的下端與所述的活動壓塊(5)相互轉動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連接耳(11)上設置有一第一連接突起(111),所述的“η”形連接框(2)上設置有一第二連接耳(22),所述的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還包括一連接鉤出),所述的連接鉤出)的上端設置有一第三連接耳(61),下端設置有一第二連接突起(62),所述的第三連接耳¢1)與所述的第二連接耳(22)相互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一連接突起(111)與所述的第二連接突起¢2)相互卡合,所述的“η”形連接框(2)的一端與所述的第一連接耳(11)相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I)上設置有兩個平行布置的下夾緊板(12),所述的活動壓塊(5)上設置有一上夾緊板(51),所述的下夾緊板(12)及所述的上夾緊板(51)為“V”形結構,且所述的兩個下夾緊板(12)與所述的上夾緊板(51)相互交錯布置。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夾緊板(12)及所述的上夾緊板(51)的“V”形結構的表面均勻設置有防滑齒。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η”形連接框(2)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一導向板(23),所述的活動壓塊(5)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導向槽(52),所述的導向板(23)與所述的導向槽(52)相互滑動連接。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包括一底座、一“n”形連接框、一螺桿、一操作手柄和一活動壓塊,所述的底座上設置有兩個第一連接耳,所述的“n”形連接框的中部設置有一螺紋孔,所述的螺桿與所述的與所述的螺紋孔螺紋連接,所述的操作手柄與所述的螺桿的上端相互垂直連接,所述的螺桿的下端與所述的活動壓塊相互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一連接耳上設置有一第一連接突起,所述的“n”形連接框上設置有一第二連接耳,所述的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還包括一連接鉤。本發(fā)明的用于鍋爐用換熱管的夾具的優(yōu)點是:具有“n”形連接框和連接鉤,使該“n”形連接框具有可活動調(diào)節(jié)的封閉式結構,受力均勻,固定效果較好,且安全性較高,使用方便。
【IPC分類】B25B5/10, B25B5/16, B25B5/02
【公開號】CN105150126
【申請?zhí)枴緾N201410228679
【發(fā)明人】潘素云
【申請人】潘素云
【公開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請日】2014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