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具用品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拉桿封扭合器。
背景技術:
目前,因為缺少有效的安裝工具,使得安裝人員在對諸如油封、靜密封、動密封、旋轉密封等拉桿封密封件進行安裝的過程中,常常會因密封件與安裝載體的金屬倒角發(fā)生碰觸而導致密封件出現(xiàn)損壞的現(xiàn)象,而且這種損壞是無法在安裝工序完成后檢查出來的;同時,由于密封件無法精確且完好地安裝到預定位置,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密封件的密封效果差,無法有效防止灰塵和污垢,而且密封件與安裝載體之間所出現(xiàn)的偏位或者密封件本身所出現(xiàn)的彎折及折疊等問題也會間接影響密封件的耐磨性及耐用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安裝工具,以提升拉桿封密封件的安裝效率和效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拉桿封扭合器。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拉桿封扭合器,它包括定位軸桿以及分別置于定位軸桿兩側且相互間以定位軸桿為軸線作相對或相背轉動的第一扳手桿和第二扳手桿,所述第一扳手桿的頭端部和尾端部分別套接有一第一旋轉軸板,每個所述第一旋轉軸板均同時與定位軸桿相套接,所述第二扳手桿的頭端部和尾端部分別套接有一第二旋轉軸板,每個所述第二旋轉軸板均同時與定位軸桿相套接。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扳手桿的頭端面及第二扳手桿的頭端面均處于定位軸桿的頭端面所在的平面內。
優(yōu)選地,所述定位軸桿的頭端、第一扳手桿的頭端及第二扳手桿的頭端均為圓臺形結構體。
優(yōu)選地,所述定位軸桿的頭端部還設置有一第一限位環(huán),所述第一限位環(huán)的尾端面與第一旋轉軸板的頭端面或第二旋轉軸板的頭端面相抵;所述定位軸桿的尾端部還設置有第二限位環(huán),所述第二限位環(huán)的頭端面與第一旋轉軸板的尾端面或第二旋轉軸板的尾端面相抵。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扳手桿的尾端沿與第二扳手桿相對的方向彎折后形成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二扳手桿的尾端沿與第一扳手桿相對的方向彎折后形成有第二手柄。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扳手桿和第二扳手桿均包括主體部、接觸部以及將主體部和接觸部銜接為一體的外擴彎折部,所述外擴彎折部由主體部的頭端相對于定位軸桿向外彎折并延伸后形成,所述第一旋轉軸板和第二旋轉軸板分別套接于對應的主體部的頭端部和尾端部。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利用其中一個或兩個扳手桿相對于定位軸桿所產生的轉動效應,可使密封圈被彎折成一個具有類似于“Ω”形結構的結構體,以最終實現(xiàn)對密封件精確且完好無損的定位安裝,其不但可有效避免因密封件與安裝載體的金屬倒角發(fā)生碰觸而容易導致密封件出現(xiàn)損壞的問題,在保證密封件的密封效果、耐磨性及耐用性的同時,操作方便、省力快捷;其結構簡單,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市場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裝配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拉桿封扭合器,它包括定位軸桿a以及分別置于定位軸桿a兩側且相互間以定位軸桿a為軸線作相對或相背轉動的第一扳手桿b和第二扳手桿c,在第一扳手桿b的頭端部和尾端部分別套接有一第一旋轉軸板d,每個第一旋轉軸板d均同時與定位軸桿a相套接,相應地,在第二扳手桿c的頭端部和尾端部分別套接有一第二旋轉軸板e,每個第二旋轉軸板e均同時與定位軸桿a相套接。
以此,可利用本實施例的扭合器對諸如油封、靜密封、動密封、旋轉密封等拉桿封密封件進行安裝,以現(xiàn)有的油封密封圈為例,在對其進行安裝時,可使定位軸桿a的頭端貼附于密封圈的外環(huán)壁上,再將第一扳手桿b和第二扳手桿c的頭端同時置于密封圈的內環(huán)內,而后通過操作使第一扳手桿b和第二扳手桿c同時相對于定位軸桿a作相對轉動(當然,此轉動過程也可理解為是保持定位軸桿a及其中一個扳手桿不同,通過操作另一個扳手桿來實現(xiàn)相對轉動的過程),以使密封圈被彎折成一個具有類似于“Ω”形結構的結構體,此時握持第一扳手桿b和第二扳手桿c的尾端并保持兩者不再進行轉動以最終使密封圈保持上述結構形式,而后,將被彎折的密封圈放置于相應的安裝載體的密封槽內(即:使密封圈未被彎折的弧形環(huán)壁先置于密封槽內),再慢慢松開其中一個扳手桿以使密封圈在本身的彈力作用下作緩慢的回彈復位,從而逐步地將密封圈剩余的環(huán)壁精確地填充到密封槽內,待密封圈基本被放置于密封槽內后,即可抽出整個扭合器以使定位軸桿a的頭端與密封圈脫離,以最終實現(xiàn)對密封圈的精確定位且完好無缺的安裝?;诖耍坏捎行П苊庖蛎芊饧c安裝載體的金屬倒角發(fā)生碰觸而容易導致密封件出現(xiàn)損壞的問題,在保證密封件的密封效果、耐磨性及耐用性的同時,操作方便、省力快捷。
作為一個優(yōu)選方案,為保證整個扭合器的整體結構的緊湊性且提高其安裝操作的便利性,本實施例的第一扳手桿b的頭端面及第二扳手桿c的頭端面均處于定位軸桿a的頭端面所處的平面內;即,可以理解為三者的頭端面保持平齊,以便于在完成密封件安裝后能夠使扭合器平穩(wěn)地從密封件與安裝載體之間被抽出、
為避免扳手桿或者定位軸桿a對密封件造成刮擦、磕碰等問題,本實施例的定位軸桿a的頭端、第一扳手桿b的頭端及第二扳手桿c的頭端均為圓臺形結構體(當然,其也可以設置為球面型結構或者其他端面或壁面相對較為平滑的結構,其只是一個優(yōu)選方式但并不限于此方式)。
為增強扭合器的各部件組裝后的結構緊湊性,在定位軸桿a的頭端部還設置有一第一限位環(huán)f,第一限位環(huán)f的尾端面與第一旋轉軸板d的頭端面或第二旋轉軸板e的頭端面相抵(即位于扳手桿的頭端部的兩個旋轉軸板呈相互疊置的設置形式);相應地,在定位軸桿a的尾端部還設置有第二限位環(huán)g,第二限位環(huán)g的頭端面與第一旋轉軸板d的尾端面或第二旋轉軸板e的尾端面相抵。以此,通過限位環(huán)的作用可限定扳手桿與定位軸桿a之間的相對位置,避免三者之間在軸向方向發(fā)生位置移動。
為提高整個扭合器操作的便利性,達到省力的效果,在第一扳手桿b的尾端沿與第二扳手桿c相對的方向彎折后形成有第一手柄h,同理,在第二扳手桿c的尾端沿與第一扳手桿b相對的方向彎折后形成有第二手柄k。如此,安裝人員在利用扭合器對密封件進行安裝時,可通過握持手柄來實現(xiàn)對相應扳手桿的轉動操作。
為使扭合器能夠適用于具有不同內徑的密封件,本實施例的第一扳手桿b和第二扳手桿c均包括主體部1、接觸部2以及將主體部1和接觸部2銜接為一體的外擴彎折部3,外擴彎折部3由主體部1的頭端相對于定位軸桿a向外彎折并延伸后形成,而第一旋轉軸板d和第二旋轉軸板e則分別套接于對應的主體部1的頭端部和尾端部。如此,可利用外擴彎折部3使兩個扳手桿的頭端具有不同的距離(即:形成不同尺寸的開口結構,當然,兩個扳手桿之間的具體距離是依據(jù)外擴彎折部3的彎折角度、弧度及長度等而設定的),如使扭合器能夠適用于內徑為22-40mm的密封件、40-70mm的密封件、70-165mm的密封件等等。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