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合嵌套模切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模切工藝,尤其是一種將不同尺寸產品相互嵌套組合,依次進行 多種產品加工的組合嵌套模切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消費類電子如手機、照相機等數碼產品的飛速發(fā)展,膠帶、泡棉、網布、 熱熔膠等等以及他們的某種組合,經過精密模切得到的零件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這種經過 精密模切的零件通常稱為模切件。這類電子產品以及他們的零部件的組裝中都要用到一些 中空型的模切件,他們有時候采用相同的結構和材料,只是外形尺寸上有大小之分,例如 手機液晶顯示器和外殼之間需要用泡棉和膠隔離防震,而麥克風、揚聲器和聽筒上也要用 到類似的帶膠的泡棉和防塵網布所構成的模切件。另外,液晶顯示器模組里也需要用到類 似的雙面膠中空模切件。不同型號的產品上所需的模切件大小不同,同一型號上所需的模 切件也有大小不同的,但是他們的材料有可能是相同或部分相同的。目前加工這種模切件的工藝,一般都是每個產品單獨模切的。這樣,由于產品是中 空的,中間很大一部分原材料被浪費了,原材料的利用率非常低,產品的成本比較高。每年, 全球生產這么多消費類電子產品,浪費的材料非常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對每個產品單獨進行排版模切浪費大量原材料的缺點, 提供一種采用嵌套組合的排列方式,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生產效率的嵌套組合模切工藝。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嵌套組合模切工藝,其特征在 于包括如下步驟1、選擇能嵌套模切的產品組合選擇所用材料相同或者部分相同的多個產品,嵌 套組合的外層大產品要選擇中空型的產品,嵌套組合內層的產品要選擇其外邊緣與相鄰的 外層產品的內邊緣之間無重疊的產品;2、嵌套組合排列設計將小產品放入到大產品的中空位置,小產品的外邊緣與相 鄰大產品的內邊緣無重疊,從大到小由外而內依次排列成一個組合,以此組合為單位進行 排版設計,以各組合之間的跳距為跳距,得到各個產品自身的排版設計,使得各個大小不同 的產品在各自的排版圖上沿底紙走紙方向或與其垂直方向上的跳距都等于最大產品的跳 距;3、定刀模,根據上述2的排列組合和各個產品自身排版設計定制相應的刀模,各 刀模上相鄰刀腔的跳距與產品排列跳距相同,等于最大產品的排列跳距;4、根據上述2的排列組合設計和上述3定制的刀模上機模切,將制得的產品進行 分離并包裝好,而將前一道產品的主要排廢復合上離行膜或者保護膜后,作為下一道產品 的原料,再進行下一道模切,依此類推,直至完成所有嵌套組合產品的模切。上述所說的材料相同或者部分相同是指兩個產品所需要使用的原材料廠家和型號相同,并且結構相同;部分相同是指兩個產品某一部分結構所使用的原材料廠家和型號 相同,并且該部分結構也相同。例如產品(一)的結構從上到下分別為5層膠A、泡棉A, 膠B,網紗A,膠C。產品(二)的結構也為5層,且5層材料的廠家、型號和排列順序都與產 品(一)相同,為膠A、泡棉A,膠B,網紗A,膠C,則稱為材料相同。如果產品(二)的材 料和結構從上往下只有3層材料與產品(一)的材料和結構相同,為膠A、泡棉A,膠B,就 稱為部分相同。上述所說的產品跳距,是指在同一平面內的同一個方向上,相鄰兩個產品在的中 心線之間的距離。上述所說的刀腔跳距,是指將所有刀腔展開在同一平面內,在同一個方向上,相鄰 兩個刀腔的中心線之間的距離。在選擇嵌套產品的時候,產品之間要沒有相互重疊的邊緣,防止模切出來的產品 尺寸不符合產品設計的要求。嵌套的大尺寸產品和小尺寸產品,可以是不同的形狀,也可以 是相同的形狀;將大小不同的產品相互嵌套組合起來排版后,小尺寸產品利用了大尺寸產 品的中空排廢料,提高了原料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所使用的刀??梢允瞧降兑部梢允菆A刀。可根據每個產品的圖紙要求以及生產時 的工藝要求定制各自的刀模。但是刀模上每個刀腔的排列方式要依照上述2所述的以組為 單位的排列組合設計來排列,跳距要以最大產品的跳距來排列。不同的刀模在機器上的前 后、左右的位置是可調的,以便使得小產品的模切落在大產品的中空廢料上,能模切出合格 的小產品。模切的順序可以從內向外,也可以從外向內。下面介紹上機模切的過程。第一步是先將原料按照結構和生產工藝要求復合,包括主材和輔料(底紙或者保 護膜)。主材是指客戶最終用到產品上的所有材料,例如各種膠、泡棉、導電泡棉,網布、熱熔 膠、銅箔、鋁箔、導熱片等等或者是他們的組合。輔材是指在產品的制造過程中為了制造或 者運輸保存的方便而增加使用的輔助材料,例如底紙,保護膜等等。剝離力指單位寬度薄膜從主材表面成90度或者180度剝離時所需的力。根據剝 離力的大小不同,可將輔料分為若干個等級,例如I,II,III,IV,V和VI六個等級。下面的 表述“底紙I”表示與相應的薄膜之間的剝離力為I等級的底紙,保護膜I表示與相應的薄 膜之間的剝離力為I等級的保護膜,依次類推。排廢與分離排廢是指在復合好的料帶上模切之后,將特定的目標材料從料帶上 分離的過程。其利用的原理是目標物料(廢料或產品)在不同的料帶上的剝離力的差異。 以最簡單的雙面膠兩面復合不同剝離力的底紙為例材料復合結構從上到下為輕剝離力 的底紙I,雙面膠,中剝離力的底紙II。此時,如果分別取上下兩層底紙開始分離,中間的雙 面膠會隨著底層的中剝離力底紙II走,與上層的輕剝離力底紙I分離。假設刀模是矩形的, 刀模從正面模切(刀從上往下切),切穿上面兩層(底紙I和膠),底部中剝離力的底紙II 不切穿。此時,若沿著膠與底層中剝離力的底紙II之間進行分離,由于中間矩形已經被切 穿,分離時,中間矩形部分會跟著底部的中剝離力底紙II走,而其余的則形成中間帶矩形 孔的料帶。如果中剝離力的底紙II上的矩形部分是廢料,此為排廢,其余中間帶矩形孔的 底紙I和膠的料帶還可以繼續(xù)加工,則稱為主要排廢;如果矩形部分就是我們最終所要的
4產品時,此過程稱為分離產品,而其余中間帶矩形孔的底紙I和膠的料帶,如果不能繼續(xù)加 工,則稱為廢料。一般的,如果是廢料,就直接報廢了。而如果是產品的話,需要在膠面再復合一層 底紙以保護產品或者料帶,供后續(xù)使用。對于底紙II上矩形部分表面還有一層輕剝離力的 底紙,可用帶粘性的保護膜與底紙輕壓后再剝離(保護膜與底紙間的剝離力大于底紙與膠 之間的剝離力),即可將該底紙排廢。然后再復合一層底紙保護起來,方便運輸,使用。下面以與上述結構相同的產品為例說明上機模切的過程,以由內而外為例第一步第一道正面模切小產品的內邊緣,切穿底紙I和膠,沿膠和底紙II之間的 粘合面分離,留在底紙II上的中間部分作為第一排廢,留在底紙I上的部分作為第一主要 排廢;第二步第一主要排廢底面再復合中剝離力的底紙II后,第二道再正面模切小 產品的外邊緣,切穿底紙I和膠,沿膠和底紙II之間的粘合面分離得小尺寸產品和第二主 要排廢,第二主要排廢留待第三步用,將小尺寸產品上的輕剝離力底紙I用保護膜II排廢 (保護膜II表示該保護膜與底紙I之間的剝離力為II等級,而底紙I與膠之間的剝離力為 I等級,所以底紙I被保護膜II帶走)后再復合底紙I保護,收料;第三步將小尺寸產品外的第二主要排廢,再復合中剝離力的底紙II,正面模切 大尺寸產品的內邊緣,中間部分作為第二排廢,并留下第三主要排廢;將第三主要排廢復合 中剝離力的底紙II后,再正面模切大尺寸產品的外邊緣,分離得大尺寸產品和第四主要排 廢,第四主要排廢可以留待第四步用;將大尺寸產品上的輕剝離力底紙I用帶粘性的保護 膜II排廢后,復合上底紙I保護,收料;第四步重復第三步;依次類推,直至所有產品組合完成模切。對于中間結構復雜的產品,可以將各層分解為上述最簡單的步驟,模切后再復合, 再模切等工藝組合來完成模切。下面以由外而內為例,分四步第一步第一道正面模切最大尺寸產品的外邊緣,沿底紙II和膠之間的粘合面分 離,外圍部分留在底紙I上,排廢;留在底紙II上的中間部分作為第一主要排廢留待第二步 用;第二步中間部分排廢為第一主要排廢,是一塊塊相互獨立的主材,黏附在底紙 II上,并且主材上表面帶有底紙I,用帶粘性的保護膜II除去這上面的一塊塊底紙I后再 復合上完整的底紙I,成為下面是底紙II,上面是底紙I,中間是一塊塊獨立的主材所組成 的料帶;第三步在此料帶背面模切大尺寸產品的內邊緣,切穿底紙II和主材,不切穿底 紙I,將兩層底紙分離,留在底紙I上中間排廢作為第二主要排廢,其另一面帶有中剝離力 的底紙II,留待第四步用;另一部分是底紙II,底紙II上留有一塊塊中空主材,即為大尺寸 產品,再在表面復合底紙I,收料;如果要把帶孔的底紙II更換成不帶孔的底紙,則再在主 材表面復合上底紙III后,將兩層底紙分離,產品留在底紙III上,底紙II被剝離,再復合 底紙I或底紙II,得到大尺寸產品,收料;第四步用保護膜III復合在底紙II面上,再將料帶底紙I換成底紙III,分離保護膜和底紙III,將表面的底紙II排廢后換成連續(xù)的底紙I或底紙II,得到一面是底紙 III,另一面是底紙I或底紙II的主材,主材是一塊塊相互獨立的第二主要排廢;再按照上 述第二、第三步,通過更換剝離力更大的輔料制得更內層的產品,直到制得所有嵌套產品。此方案嵌套層數將受輔料剝離力等級數的限制。由外而內的另一種方法第一步第一道正面模切最大尺寸產品的外邊緣,沿底紙II和膠之間的粘合面分 離,外圍部分留在底紙I上,排廢;留在底紙II上的中間部分作為第一主要排廢留待第二步 用;第二步第一主要排廢是一塊塊相互獨立的主材,黏附在底紙II上,并且主材上 表面帶有底紙I,用帶粘性的保護膜II除去這上面的一塊塊底紙I后再復合上完整的底紙 I,成為下面是底紙II,上面是底紙I,中間是一塊塊獨立的主材所組成的料帶。第三步在此料帶正面模切大尺寸產品的內邊緣,切穿底紙I和主材,不切穿底紙 II,將兩層底紙分離,底紙I被剝離,排廢;底紙II上是一塊塊相互獨立的主材,每塊主材被 切成內部和外圍部分,內部上表面覆蓋有底紙I,外圍部分的膠裸露出來;在上表面復合底 紙III,再分離底紙II和底紙III,此時,留在底紙III上的就是大尺寸產品,在大尺寸產品 的小表面復合底紙I或底紙II,收料;留在底紙II上的為第二主要排廢,留待第四步用;第四步把第二主要排廢當作第一主要排廢,重復第二步,得到下面是底紙II,上 面是底紙I,中間是一塊塊獨立的主材所組成的料帶;第五步重復第三步,分離后,留在底紙III上的是第二排廢,留在底紙II上的是 第三主要排廢;第六步將第三主要排廢當作第一主要排廢,重復第四步和第五步,直到制得所有 嵌套產品。此方法將不受輔料剝離力等級級數的限制。作為優(yōu)選,相互嵌套組合模切至少包括兩個產品,尺寸最小最內層的嵌套產品可 以是非中空的??紤]到一種特殊的情況,大尺寸產品與內部嵌套的小尺寸產品之間的尺寸相差較 大時,可將多個小尺寸的產品同時并列放置在大尺寸產品的中空位置。將多個小產品放置 到大產品的中空位置時要保證小尺寸產品之間無重疊,小產品與大產品之間無重疊。此時 將位于同個大尺寸產品中空位置的多個小尺寸作為一個小尺寸產品組合來看待,參與后續(xù) 的排版設計和定刀模等等。作為優(yōu)選,大尺寸產品內部的小尺寸產品可以是同一產品也可以是不同的產品, 同一產品排列時可以按照相互之間無重疊來排列,不同類產品排列時,除了相互之間無重 疊,還需遵循如下原則有一條與原料前進方向平行的線能將兩個不同的產品分開,以便完 成后能分離成各自獨立的產品卷,而不是同一個卷內含有兩個或以上不同產品。作為優(yōu)選,上述步驟還可以不同時、不同機模切。嵌套產品前幾道模切分離后,主 要排廢料復合底紙或者保護膜后回收,作為下一批產品的主原料。下一批產品的模切不必 馬上在同一機器上生產,可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在不同的機器上,也可安排在后續(xù)不定的時 間。安排生產的產品也不必是預先設計排列好的,只要該產品尺寸能落在該主要排廢料內, 則遵循第一次排列組合設計時的原則,按照第一次排列組合的跳距嵌套排列組合并定制刀模,即可利用該主要排廢料制得產品。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將現有的以單個產品為視野來考慮排版設計的方法,擴大 到以所有的材料和結構相同或部分相同的產品為視野來考慮排版設計的方式,通過將大小 不同、邊緣不重疊的若干產品嵌套組合排列在一起,然后通過從內而外或者從外而內的順 序進行模切,使得大產品中空部分的排廢能被用作小產品的原料,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節(jié) 省了成本。
圖I-I和圖I-II是兩個產品各自生產時的排列方式;圖I-III是本發(fā)明產品組合排列的示意圖;圖I-IV是嵌套組合排列后分離出來的小產品的排列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加工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加工側向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加工正向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一種產品復合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的一種第一次模切的分離示意圖;圖7是本發(fā)明的一種第二次模切的分離示意圖;圖8是本發(fā)明的一種第三次模切的分離示意圖;圖9是本發(fā)明從外向內模切的一種中間產品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1、底紙1,2、小尺寸產品,3、大尺寸產品,4、跳距,5、雙面膠,6、泡棉,7、底紙 11,8、小尺寸產品單獨模切跳距,11、雙面膠自帶底紙,12、材料輥,13、復合輥,14、第一刀 模,15、刀腔,16、分離輥,17、第二刀模,18、第三刀模,19、第四刀模,20、大尺寸產品組,21、 第一排廢,22、小尺寸產品組,23、第二排廢,24、最終排廢,25、第一切模位置,26、第二切模 位置,27、第三切模位置,28、第四切模位置,29、第一主要排廢,30、第二主要排廢,31、第三 主要排廢,32、第一次分離料,33、中間分離料。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一種組合嵌套模切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選擇能嵌套模切的產品組合選擇所用材料相同或者部分相同的多個產品,嵌 套組合的外層大產品要選擇中空型的產品,嵌套組合內層的產品要選擇其外邊緣與相鄰的 外層產品的內邊緣之間無重疊的產品;2、排列組合,將小產品放入到大產品的中空位置,小產品的外邊緣與大產品的內 邊緣無重疊,從大到小由外而內依次排列成一個組合,以此組合為單位進行排版設計,使得 大小不同的各個產品在沿底紙走紙方向的跳距相同,等于最大產品的跳距;3、定刀模,根據上述2的排列組合和各個產品自身設計定制相應的刀模,各刀模 上相鄰刀腔的跳距與產品排列跳距相同,等于最大產品的排列跳距;4、根據上述2的排列組合設計和上述3定制的刀模上機模切,將制得的產品進行 分離并包裝好,而將其主要排廢敷上離行膜或者保護膜后,作為下一道產品的原料,再進行下一道模切,依此類推,直至完成所有產品組合的模切。實施例1 由內而外模切法選擇兩種同材料不同尺寸的產品為例進行說明,產品 以雙面復膠的泡棉6為主。先在泡棉的兩面復雙面膠5,將雙面膠5的原有底紙11換掉, 上層膠外復合底紙II,下層膠外復合有底紙117。如果以現有的單獨模切工藝,大尺寸產品 3按照跳距4的方式排列(參見附圖1-1),小尺寸產品2按照跳距8的方式排列(參見附 圖1-11),這樣,兩個產品的內外材料都被浪費了。改用新的模切工藝先設計嵌套產品的 組合排列(參加附圖1-111附圖1-VI),小尺寸產品2與大尺寸產品3之間無邊緣重疊,小 尺寸產品和大尺寸產品都為中空形產品,以大尺寸產品的跳距4為嵌套產品組合排列的跳 距,并以圖I-I和圖I-IV的排列設計定制刀模。假設這里所使用的刀模為滾筒式刀模,刀 模的圓周面上分布有刀腔15。下面詳細介紹加工過程(參見附圖2,此圖忽略了張力調節(jié)裝置等一些輔助性裝 置)將成卷的原材料裝到材料輥12上,泡棉6出來后復合雙面膠5,經復合輥13后剝 離雙面膠自帶底紙11,再在正面復合底紙II,背面復合底紙117。上面的底紙Il與膠之間 的剝離力小于底面的底紙Π7與膠之間的剝離力。再經過一道復合輥13,將底紙與泡棉復 合在一起(參見附圖5)。進入第一刀模14,正面模切小尺寸產品的內邊緣,第一刀模上的 刀具從上往下切,依次切斷上面的底紙II、膠5、泡棉6、膠5,直到下面的底紙117的上表 面,但不切穿底紙Π7的上表面,經過分離輥16,沿下層的雙面膠5與底紙117之粘合面分 離,被切穿的主材的分離位置在第一模切位置25,下側的底紙II上留有模切后的第一次分 離料32作為第一排廢21 (參見附圖3第一幅、附圖4第一幅和附圖6),上側的底紙Il和泡 棉膠作為第一主要排廢29。在第一主要排廢29下表面復合一層底紙117,接著進入到第二刀模17,正面模切 小尺寸產品的外邊緣。第二刀模上的刀具從上往下切,依次切斷上層的底紙II、膠5、泡棉 6、膠5,直到下層底紙117的上表面,但不切穿底紙117的上表面,接著經過分離輥,沿下層 的雙面膠5與底紙117之粘合面分離,被切穿主材的分離位置在第二模切位置26,下側的底 紙117上留下小尺寸產品2組成的小尺寸產品組22,上側的底紙Il和留下的主材等作為第 二主要排廢30 (參見附圖3第二幅、附圖4第二幅和附圖7)。用保護膜II除去產品組22 上表面的底紙Il后再復合一層底紙Il后收料,得到完成的小尺寸產品。在第二主要排廢30下表面再復合一層底紙117,進入第三刀模18,正面模切大尺 寸產品的內邊緣,重復上述模切過程后分離主材與底紙II,被切穿主材的分離位置在第三 模切位置27,下側的底紙117上留下小尺寸產品的外邊緣與大尺寸產品的內邊緣之間的中 間分離料33并作為第二排廢23,上側的底紙Il和留下的主材作為第三主要排廢31 (參見 附圖3第三幅、附圖4第三幅和附圖8);在第三主要排廢31的下表面再復合一層底紙117,進入第四刀模19,正面模切 大尺寸產品的外邊緣,重復上述模切過程后分離,被切穿主材的分離位置在第四切模位置 28,下側的底紙117上留下大尺寸產品3并組成大尺寸產品組20,上側的底紙為最終排廢 24 (參見附圖3第四幅和附圖4第四幅)。用保護膜II除去產品組20上表面的底紙Il后 再復合一層底紙II,收料,得到完成的大尺寸產品。這樣,小尺寸產品完全利用了大尺寸產品的中間排廢料,提高了主材料的利用率。
實施例2 由外而內模切法此時第一刀模14和第二刀模17分別為大尺寸產品的 內邊緣刀模和外邊緣刀模;第三刀模18和第四刀模19分別為小尺寸產品的外邊緣刀模和 內邊緣刀模。制作大尺寸產品的過程不變,但是第一排廢21為第一主要排廢,除去上表面 的底紙11后再復合底紙11,正面模切,切穿底紙11和主材,不切穿底紙117,分離底紙11和 底紙117 ;底紙I被排廢掉,被切穿的底紙I留在主材上表面,主材全部留在底紙II上(參 加附圖9),圖中切穿主材的豎線表示模切的位置;再在上表面復合底紙III,分離,小尺寸 產品外邊緣外部分主材隨底紙III剝離,底紙II上留下第二主要排廢;再用保護膜II剝離 底紙I后再復合完整的底紙I ;重復上述模切步驟,分離底紙I后再復合底紙III,再分離, 底紙III上留下小尺寸產品,另一面復合底紙I或底紙II保護,收料;底紙II上得到第三 主要排廢;重復上述過程,可以制得更內層的產品。實施例3 如果要將大小尺寸產品分時生產,將制得大尺寸產品后的第一主要排 廢上表面的不連續(xù)底紙Il更換成連續(xù)的底紙I后保存起來,作為下次小尺寸產品的原材 料。在使用該原材料生產小尺寸產品時,先進行排列設計,保證小尺寸產品的跳距與原先大 尺寸產品的跳距相同。實施例4 材料部分相同的產品的制作還是上述的大小可嵌套的產品,如果是大 產品的結構還要增加一層中間非空的網紗,網紗外還有一層中空的雙面膠5,膠5形狀與泡 棉相同。按照由內而外法,如下第一步,先按照實施例1所述方法制得小產品;第二步,將 主要排廢料先模切除去大尺寸產品的內邊緣以內的廢料待復合;將單獨的膠5也模切除去 內邊緣以內的廢料,將膠先與網紗復合;再將兩部分對齊復合后再模切大尺寸產品的外邊 緣,排廢就可以得到大尺寸產品。如果具有上述結構的是小尺寸產品,則按照由外而內法, 如下先制得大尺寸產品,將主要排廢整理后模切內邊緣并排廢;單獨的膠5也模切除去內 邊緣以內的廢料后先與網紗復合;再將兩部分對齊復合后再模切小尺寸產品的外邊緣后排 廢,得到小尺寸產品。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fā)明的幾種不同方案,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 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
權利要求
一種組合嵌套模切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選擇能嵌套模切的產品組合選擇所用材料相同或者部分相同的多個產品,嵌套組合的外層大產品要選擇中空型的產品,嵌套組合內層的產品要選擇其外邊緣與相鄰的外層產品的內邊緣之間無重疊的產品;2、嵌套組合排列設計將小產品放入到大產品的中空位置,小產品的外邊緣與相鄰大產品的內邊緣無重疊,從大到小由外而內依次排列成一個組合,以此組合為單位進行排版設計,以各組合之間的跳距為跳距,得到各個產品自身的排版設計,使得各個大小不同的產品在各自的排版圖上沿底紙走紙方向或與其垂直方向上的跳距都等于最大產品的跳距;3、定刀模,根據上述2的排列組合和各個產品自身排版設計定制相應的刀模,各刀模上相鄰刀腔的跳距與產品排列跳距相同,等于最大產品的排列跳距;4、根據上述2的排列組合設計和上述3定制的刀模上機模切,將制得的產品進行分離并包裝好,而將前一道產品的主要排廢復合上離行膜或者保護膜后,作為下一道產品的原料,再進行下一道模切,依此類推,直至完成所有嵌套組合產品的模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嵌套模切工藝,其特征在于相互嵌套組合模切至少包括 兩個材料相同或部分相同的產品,內部尺寸最小的嵌套產品可以是非中空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組合嵌套模切工藝,其特征在于大尺寸產品與內部嵌套 的小尺寸產品之間的產品間隙較大時,可將多個小尺寸的產品同時并列放置在大尺寸產品 的中空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合嵌套模切工藝,其特征在于大尺寸產品內部的小尺寸產 品可以是同個產品也可以是不同個產品,不同的產品排列時,遵循如下原則有一條與原料 前進方向平行的線能將兩個不同的產品分開,以便于模切后能分成兩個不同的產品卷。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組合嵌套模切工藝,其特征在于產品進行模切時可以從 小尺寸產品開始第一道模切,也可以從大尺寸產品開始第一道模切。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組合嵌套模切工藝,模切順序可以從小尺寸產品的內邊 緣依次向外,也可以從大尺寸產品的外邊緣依次向內,或者從嵌套產品中間位置開始模切, 分離后再分別進行大尺寸產品的模切和小尺寸產品的模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嵌套模切工藝,其特征在于不同產品之間可以同一機器 同時完成,也可以將主要排廢料敷上保護膜或者離行膜后暫時收起來,待下次再設計或生 產時,按照第一次排列組合的跳距嵌套排列組合即可。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將不同尺寸產品相互嵌套組合,依次進行多種產品加工的組合嵌套模切工藝。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對每個產品單獨進行排版模切浪費大量原材料的缺點,1、選擇能嵌套模切的產品組合;2、嵌套組合排列設計;3、定刀模;4、根據上述2的排列組合設計和上述3定制的刀模上機模切;將現有的以單個產品為視野來考慮排版設計的方法,擴大到以所有的材料和結構相同或部分相同的產品為視野來考慮排版設計的方式,通過將大小不同、邊緣不重疊的若干產品嵌套組合排列在一起,然后通過從內而外或者從外而內的順序進行模切,使得大產品中空部分的排廢能被用作小產品的原料,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節(jié)省了成本。
文檔編號B26D7/18GK101898370SQ20091030257
公開日2010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5月25日
發(fā)明者沈振華 申請人:沈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