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沖擊吸收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有效吸收車輛的沖撞能量
來避免人員傷亡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guard rail)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沖擊吸收裝置是用于越出行駛路線的車輛與公路上的其他設施等沖 撞之前,通過吸收車輛的沖擊能量而使車輛停止,或者改變車輛的方向而使得 車輛恢復到正常行駛路線的裝置,主要是設置在汽車專用道路的出口/入口處、 道路的岔路口、隧道或者地下車道的入口、十字路口等處。
如果上述沖擊吸收裝置的沖撞能量吸收力較弱,則當車輛正面或側面沖撞 時無法有效地吸收所產生的沖撞能量,而是與車輛一同被車輛的移動方向推 移,脫離原來的位置,因此無法正常發(fā)揮沖擊吸收裝置的功能。由此,撞擊在 沖擊吸收裝置上的車輛脫離道路后,墜入山谷等危險地區(qū),或者進入反方向的 車道內,與相對方向上行駛的車輛發(fā)生撞車事故或者翻車而與后一輛車發(fā)生沖 撞而引起2次事故,嚴重危及車輛的駕駛者和乘車者的生命。
因此,目前為止一直在進行著提高沖擊吸收裝置的沖撞能量吸收力的研究 工作。
如上所述,作為提高沖擊吸收裝置的沖撞能量的技術方案的一個實施例, 本申請人曾經申請了韓國專利授權號為10-0668759號(公告日期為2007年l 月16日)的"沖擊吸收裝置",在韓國授權專利公報中公開了具有多種沖擊 吸收功能和行駛恢復功能的沖擊吸收裝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對上述韓國授權專利10-0668759號的技術方案進行 進一步改良,提供一種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通過有效吸收車輛的沖撞能 量,以避免人員傷亡。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其特 點在于,包括框架,為四方形,設置于前端;后側固定架,設置于所述框架 的后側; 一對防護板,其前端分別固設于所述框架的左右兩側,其后端分別固 設于所述后側固定架的左右兩側;前端夾緊部,其將所述防護板夾于中間與所 述框架結合;后端夾緊部,其將所述防護板夾于中間與所述后側固定架結合; 前端固定裝置,用于固定所述框架、防護板和前端夾緊部;后端固定裝置,用 于固定所述后側固定架、防護板和后端夾緊部。
優(yōu)選地,在所述護欄裝置以多段形式連接時,所述后端夾緊部與所述后側 護欄裝置的框架連接,同時起到所述泉側護欄裝置的后端夾緊部作用和后側護 欄裝置的前端夾緊部作用。
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裝置包括螺栓及螺母。
優(yōu)選地,所述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前端固定裝置 的前端緩沖裝置和設置于所述后端固定裝置的后端緩沖裝置。 優(yōu)選地,所述緩沖裝置包括彈簧及墊圈。
優(yōu)選地,在所述防護板受到沖擊向后推移時,為了在一定區(qū)間內使所述后 端夾緊部不受到沖擊力,所述防護板上水平形成有槽。
優(yōu)選地,為了在所述防護板受到沖擊向后推移時使所述后端夾緊部逐漸受 到沖擊力,所述防護板上水平形成有扇葉形槽。
優(yōu)選地,為了在所述防護板受到沖擊向后推移時使所述后端夾緊部逐漸受 到沖擊力,所述防護板上水平形成有非連續(xù)性槽。
優(yōu)選地,為了在所述防護板受到沖擊向后推移時使所述后端夾緊部逐漸受 到沖擊力,所述防護板上水平形成有非連續(xù)性槽模塊。
優(yōu)選地,所述防護板的截面為W字形,使得滑動更加容易。
優(yōu)選地,所述后側固定架包括四方形框架部,形成于設置在地面上的基 板部上;H桁條部,形成于所述框架部的后側; 一對垂直翼部,形成于所述H 桁條部的后側。
本發(fā)明可以有效吸收車輛的沖撞能量,及時避免人員傷亡。
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線部分的截面示意圖4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側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后側固定架的結 構示意圖6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適用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沖擊吸收裝 置的結構示意圖7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適用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沖擊吸收裝 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8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適用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沖擊吸收裝 置發(fā)生正面沖突時的沖擊吸收狀態(tài)的側面示意圖9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緩沖狀態(tài)的平面 示意圖10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緩沖狀態(tài)側面示 意圖1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適用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沖擊吸收裝 置發(fā)生正面沖突時的沖擊吸收狀態(tài)的平面示意圖12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平面示意圖; 圖14為圖13中B-B線部分的截面示意圖15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側面示意圖; 圖16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緩沖狀態(tài)平面示 意圖17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緩沖狀態(tài)側面示 意圖18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側面示意圖; 圖19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側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了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容易地實施本發(fā)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
的最佳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通過對較佳實施例的說明,本發(fā)明的目的、作用、 功效等及其它目的、特征等,還有各種動作的優(yōu)點會更加明確。
作為參考,在這里提供的實施例是為了有助于技術人員的理解,從各種實 施例中選擇最佳實施例而公開,并不代表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必須受限于此實施 例,在不超出本發(fā)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進行各種變 化、追加及變更,其他均等的實施例也可以實施。
圖1為本發(fā)明第1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 為本發(fā)明第1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平面示意圖;圖3為圖2 中A-A線部分的截面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第1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 裝置的側面示意圖。
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fā)明第1實施例中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包 括外形呈四方形,并設置于前端的框架l;設置于該框架1的后方的后側固
定架2;前端分別固定在所述框架l的左右側面,后端分別固定在所述后側固
定架2的左右側面的一對防護板(guard panel)3、 3';將所述防護板3、 3'置 于中間,與所述框架1結合的前端夾緊部(clamp) 41、 41';將所述防護板3、 3'置于中間,與所述后側固定架2結合的后端夾緊部42、 42';用于固定所述 框架l、防護板3、 3'和前端夾緊部41、 41'的前端螺栓51、 51'及前端螺母 61、 61';用于固定所述后側固定架2、防護板3、 3'和后端夾緊部42、 42'的 后端螺栓52、 52'及后端螺母62、 62'。
如果護欄裝置以多段形式連接,則上述后端夾緊部42、 42'與后端護欄裝 置的框架連接,同時起到前端護欄裝置的后側夾緊部作用及后端護欄裝置的前 側夾緊部作用。
為了避免在上述防護板3、3'受到沖擊而向后推移時使后端夾緊部42、42' 在一定區(qū)間內不受到沖擊力,水平形成有槽31。
圖5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后側固定架的結 構示意圖。
如圖5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后側固定架 2,在設置于地面上的四方形基板部21上形成有四方形的框架部22,在該框 架部22的后側形成有H桁條部23,在所述H桁條部23的后側形成有一對垂 直翼部24、 24'。
圖6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適用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沖擊吸收裝 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適用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
沖擊吸收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如圖6、圖7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適用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 沖擊吸收裝置,包括以多段形式連接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設置于所 述以多段形式連接設置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前面的壓頭箱(head tank) 91;設置于以多段形式設置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框架之間的多 個協(xié)助箱92。
上述壓頭箱91是使用聚乙烯(PE)材料一體成形或旋轉成形,不會發(fā)生被 破碎或者撕毀的情況,具有在車輛正面沖撞時,通過前端的應力及緩沖作用來 吸收沖擊能量,在車輛側面沖撞時,將車輛恢復到原來的行使車道上的緩沖及 恢復功能。
上述壓頭箱91固定在地面上,其前面附著有反射體17,是用于提醒駕駛 著注意。
上述壓頭箱91的內部形成有空間部,該空間部內可流動地保存有多個沖 擊吸收件,在車輛正面沖撞時吸收所產生的沖擊能量,上述壓頭箱91的后側 上部形成有用于投入所述沖擊吸收件的孔。所述沖擊吸收件是由具有一定重量 的沙袋形成。
上述壓頭箱91的上部形成有弧形上蓋部,其尺寸大于壓頭箱寬度,后端 向后側突出形成,該上蓋部的后端底面上在長度方向上形成有結合突起槽,用 于與其他箱體結合。
上述壓頭箱91的下部形成有用于設置鐵軌(rail)或金屬線(wire)的 通道。
上述壓頭箱91的上部形成有弧形的、大于壓頭箱寬度的上蓋部,用于蓋 住防護板3、 3'。
上述協(xié)助箱92是用特殊聚乙烯(PE)材料一體成形或者旋轉成形,不會發(fā) 生被破碎或者撕毀的現(xiàn)象,當車輛正面沖撞時通過前端的應力及緩沖作用來吸 收沖擊能量,當車輛的側面發(fā)生沖撞時,將車輛方向恢復至原來的行使車道上, 具有緩緩從及恢復功能。
上述協(xié)助箱92在上述壓頭箱91的后側以多段形式連接排列,并固定于地
面上。上述協(xié)助箱92的內部形成有空間部,該空間部內可流動地形成有多個
沖擊吸收件,用于吸收車輛正面沖撞時產生的沖擊能量,所述協(xié)助箱92的前
面上部形成有用于投入上述沖擊吸收件的孔。上述沖擊吸收件由具有一定重量
的橡膠片(chip)形成,該橡膠片是再利用輪胎等而制作。
上述協(xié)助箱92的上部前端在長度方向上形成有用于與其他箱(tank)結
合的結合突起部,該結合突起部后側設置有弧形上蓋部,其大小大于箱的寬度,
后端向后側突出形成,該上蓋部的后端底面在長度方向上形成有用于與其他箱
結合的結合突起槽。
上述協(xié)助箱92的下部形成有用于鐵軌(mil)或金屬線(wire)的通道。 上述協(xié)助箱92的上部形成有弧形的、大于壓頭箱寬度的上蓋部,用于蓋
住防護板3、 3'。
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作用如下。
首先,如圖6及圖7所示,在汽車專用道路的出入口、隧道或者地下車道 的入口、十字路口、高速公路岔路口等地方設置適用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 的沖擊吸收裝置,在此狀態(tài)下,如圖8所示,車輛從沖擊吸收裝置的正面,及 壓頭箱91的正面撞擊,該壓頭箱91與車輛沖撞后向后推移,與此同時,該壓 頭箱91內填充的沖擊吸收件-沙袋在該壓頭箱91內部向前方流動,從而l次 性吸收在壓頭箱91上產生的沖撞能量。
發(fā)生上述壓頭箱91的被推移現(xiàn)象的同時,以多段形式排列于壓頭箱91 的后側的協(xié)助箱92也瞬間被推,此時,填充于該協(xié)助箱92內的沖擊吸收件-橡膠片在該協(xié)助箱92的內部向前方流動,從而2次性吸收沖撞能量。
并且,如圖9及圖10所示,受到沖擊后的框架1和防護板3、 3'—同向 后方移動,此時后端護欄裝置的前方夾緊部實際上是不動,但是看似進行向右 移動的相對運動,后端護欄裝置的前端夾緊部沿著槽31進行相對運動, 一直 到到達槽31的末端為止逐漸慢慢地傳達防護板3、 3'的沖擊力。
后端護欄裝置的前端夾緊部到達槽31的末端,則沖擊完全傳達到后端的 護欄裝置,后端護欄裝置的框架和防護板與前端護欄裝置一同向后移動。
此時,下一個后側護欄裝置的前端夾緊部也相同地一直到槽31的長度末 端為止逐漸傳達沖擊,下一個后側護欄裝置的前端夾緊部實質上是停止在原位 置,但看似發(fā)生向右側移動的相對運動。此時,防護欄的截面為W字形,因此互相起到引導(guide)的作用,使得滑動更加順利。
如上所述,沖擊是以前側護欄裝置、后側護欄裝置、下一個后側護欄裝置、
再下一個后側護欄裝置的順序依次傳遞,各個段的護欄裝置重疊而分3次吸收
沖擊能量。
最終,是由后側固定架2阻擋沖擊能量。
如上所述,沖撞能量被壓頭箱91、協(xié)助箱92、多段護欄裝置吸收,使得 沖撞的車輛減速并迅速停止,從而防止墜落或越過中央車線等的2次交通事 故。
另外,如圖11所示,車輛撞在防護板3、 3'的側面時,也因為防護板3、 3'以多段形式連接,所以完全可以吸收側面沖撞能量。當然,壓頭箱91、協(xié) 助箱92也吸收側面沖撞能量。
圖12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另一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結構示意 圖;圖13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14為圖13中的B-B線部分截面示意圖;圖15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沖擊 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在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具有相同功能及作用,或者非常類 似的部分將使用相同的名稱及附圖標記進行說明。
如圖12至15所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包 括外形呈四方形,并設置于前端的框架l;設置于該框架l的后方的后側固 定架2;前端分別固定在所述框架1的左右側面上,其后端分別固定在所述后 側固定架2的左右側面的一對防護板3、 3';將所述防護板3、 3'夾于中間, 并與上述框架1結合的前端夾緊部41、 41';將上述防護板3、 3'夾于中間, 與上述后側固定架2結合的后端夾緊部42、 42';用于固定上述框架l、防護 板3、 3'和前端夾緊部41、 41'的前端螺栓51、 51'及前端螺母61、 61';用于 固定上述后側固定架2、防護板3、 3'和后端夾緊部42、 42'的后端螺栓52、 52'及后端螺母62、 62';設置于所述前端螺栓41、 41'及前端螺母51、 51'之 間的前端彈簧71、 71'及前端墊圈(washer) 81、 81';設置于所述后端螺栓 52、 52'及后端螺母62、 62'之間的后端彈簧72、 72'及后端墊圈82、 82'。
在護欄裝置以多段形式連接時,上述后端夾緊部42、 42'與后端護欄裝置 的框架連接,同時起到前端護欄裝置的后端夾緊部作用和后端護欄裝置的前端 夾緊部作用。
為了在上述防護板3、 3'受到沖擊而向后推移時,使得后端夾緊部42、 42' 逐漸受到沖擊,水平形成有扇葉狀槽體34。
上述后側固定架2,包括四方形的框架部22,形成于設置在地面上的四 方形基板部21上;形成于該框架部22的后側的H桁條部23;形成于所述H 桁條部23的后側的一對垂直翼部24、 24'。
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中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作用如下。
首先,在汽車專用道路的出入口處、隧道或者地下車道的入口、十字路口、 高速公路岔路口等設置有適用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沖擊吸收裝置時,車 輛沖撞在沖擊吸收裝置的正面,即壓頭箱91的正面,則上述壓頭箱91在與車 輛沖撞的同時被往后頂,與此同時,填充于所述壓頭箱91內的沖擊吸收件-沙袋在所述壓頭箱91內部向前方流動,從而1次吸收施加于壓頭箱91的沖撞 能量。
與此同時,上述壓頭箱91被頂?shù)耐瑫r,以多段形式排列于壓頭箱91后面 的協(xié)助箱92也依次被推開,使得填充于所述協(xié)助箱92內的沖擊吸收件-橡膠 片從所述協(xié)助箱92的內部流動到前側,使得沖撞能量被2次吸收。
與此同時,如圖16、 17所示,受到沖擊后的框架1和防護板3、 3'—同 向后移動,此時,后側護欄的前端夾緊部實質上是原地不動,但是看似發(fā)生向 右移動的相對運動,后側護欄裝置的前端夾緊部沿著扇葉形槽34進行相對運 動, 一直到到達扇葉形槽34的末端為止,防護板3、 3'的沖擊逐漸傳達。
后側護欄裝置的前端夾緊部到達扇葉形槽34的末端,則沖擊力完全傳達 到后側護欄裝置,后側護欄裝置的框架和防護板與前側護欄裝置一同向后移 動。
此時,下一個后側護欄裝置的前端夾緊部也相同地一直到到達扇葉形槽 34的末端為止逐漸傳達沖擊力,下一個后側護欄裝置的前端夾緊部實質上是 停止在原位置,但看似發(fā)生向右側移動的相對運動。此時,防護欄的截面為W 字形,因此互相起到引導(guide)的作用,使得滑動更加順利。
如上所述,沖擊力以前側護欄裝置、后側護欄裝置、下一個后側護欄裝置、 再下一個后側護欄裝置的順序依次傳遞,各個段的護欄裝置重疊而分3次吸收 沖擊能量。
最終,是由后側固定架2阻擋沖擊能量。
如上所述,沖撞能量被壓頭箱91、協(xié)助箱92、多段護欄裝置吸收,使得 沖撞的車輛減速并迅速停止,從而防止墜落或越過中央車線等的2次交通事故。
另外,如圖li所示,車輛撞在防護板3、 3'的側面時,也因為防護板3、 3'以多段形式連接,所以完全可以吸收側面沖撞能量。當然,壓頭箱91、協(xié) 助箱92也吸收側面沖撞能量。
如上所述,沖撞能量被壓頭箱91、協(xié)助箱92、多段護欄裝置吸收,使得 沖撞的車輛減速并迅速停止,從而防止墜落或越過中央車線等的2次交通事 故。
另外,在車輛撞在防護板3、 3'的側面時,也因為防護板3、 3'以多段形 式連接,完全可以吸收側面沖撞能量。當然,壓頭箱91、協(xié)助箱92也吸收側 面沖撞能量。
圖18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如圖18所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為了在防 護板3受到沖擊而被推開時,使得后端夾緊部42逐漸受到沖擊力,在與后端 夾緊部42結合的防護板3的側面水平形成有非連續(xù)槽32。除了所述非連續(xù)槽 32的其他結構與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結構相 同,因此不再多做說明。
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中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在防護板3 受到沖擊而向后移動時,后側護欄裝置的前端夾緊部破壞非連續(xù)槽32并進行 相對運動, 一直到到達非連續(xù)槽32的末端為止,防護板3的沖擊逐漸傳達。 除了所述非連續(xù)槽32的其他作用效果與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的沖擊吸收裝置 用護欄裝置的作用效果相同,因此不再多做具體說明。
圖19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如圖19所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中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為了在防 護板3受到沖擊而被推移時,使得后端夾緊部42逐漸受到沖擊力,在與后端 夾緊部42結合的防護板3的側面水平形成有非連續(xù)槽模塊33。除了所述非連
續(xù)槽模塊33的其他結構,與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 的結構相同,因此不再多做說明。
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中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在防護板3
受到沖擊而向后移動時,后側護欄裝置的前端夾緊部破壞非連續(xù)槽模塊33并 進行相對運動, 一直到到達非連續(xù)槽模塊33的末端為止,防護板3的沖擊逐 漸傳達。除了所述非連續(xù)槽模塊33的其他作用效果與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中的 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的作用效果相同,因此不再多做具體說明。
權利要求
1、一種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為四方形,設置于前端;后側固定架,設置于所述框架的后側;一對防護板,其前端分別固設于所述框架的左右兩側,其后端分別固設于所述后側固定架的左右兩側;前端夾緊部,其將所述防護板夾于中間與所述框架結合;后端夾緊部,其將所述防護板夾于中間與所述后側固定架結合;前端固定裝置,用于固定所述框架、防護板和前端夾緊部;后端固定裝置,用于固定所述后側固定架、防護板和后端夾緊部。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護欄裝置以多段形式連接時,所述后端夾緊部與所述后側護欄裝置的框架連 接,同時起到所述前側護欄裝置的后端夾緊部作用和后側護欄裝置的前端夾緊 部作用。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裝置包括螺栓及螺母。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前端固定裝置的前端緩沖裝置和設置于所述后端固定裝置 的后端緩沖裝置。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沖擊性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裝置包括彈簧及墊圈。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護板受到沖擊向后推移時,為了在一定區(qū)間內使所述后端夾緊部不受 到沖擊力,所述防護板上水平形成有槽。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為了在所述防護板受到沖擊向后推移時使所述后端夾緊部逐漸受到沖擊力,所 述防護板上水平形成有扇葉形槽。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為了在所述防護板受到沖擊向后推移時使所述后端夾緊部逐漸受到沖擊力,所述防護板上水平形成有非連續(xù)性槽。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為了在所述防護板受到沖擊向后推移時使所述后端夾緊部逐漸受到沖擊力,所 述防護板上水平形成有非連續(xù)性槽模塊。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板的截面為w字形,使得滑動更加容易。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側固定架包括四方形框架部,形成于設置在地面上的基板部上;H桁 條部,形成于所述框架部的后側; 一對垂直翼部,形成于所述H桁條部的后側。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沖擊吸收裝置用護欄裝置,其通過有效吸收車輛的沖撞能量來避免人員傷亡,包括框架,為四方形,設置于前端;后側固定架,設置于所述框架的后側;一對防護板,其前端分別固設于所述框架的左右兩側,其后端分別固設于所述后側固定架的左右兩側;前端夾緊部,其將所述防護板夾于中間與所述框架結合;后端夾緊部,其將所述防護板夾于中間與所述后側固定架結合;前端固定裝置,用于固定所述框架、防護板和前端夾緊部;后端固定裝置,用于固定所述后側固定架、防護板和后端夾緊部。
文檔編號E01F15/04GK101343863SQ200810126568
公開日2009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7月10日
發(fā)明者黃龍淳 申請人:青島新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