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加熱制熟食品的鍋。
背景技術(shù):
自人們發(fā)明用鍋將食品加熱制熟以來,都是直接用火焰燒鍋底,如燒柴、燒煤、燒氣等可燃物的明火焰。明火焰的溫度約在700至2000攝氏度之間,例如天燃氣爐灶火焰的溫度1840℃度以上,所以在熬制稀飯、豆?jié){之類的食品時盡管火頭很小也容易糊鍋。尤其豆?jié){最容易糊鍋串味,失去原有的香味。例如,用油炸制油條等食品時,沉入鍋底的油渣容易炸糊,使整鍋油變黑,產(chǎn)生致癌物,不能繼續(xù)多次使用,造成浪費。自發(fā)明電以來,又有了用電加熱鍋底的爐具,如較早的電阻絲加熱爐、現(xiàn)在的電磁爐、光波爐、還有一體式的電熱鍋等等,雖然溫度可調(diào),但也都是直接加熱鍋底,難免造成糊鍋現(xiàn)象。還有的情況是,熬制豆?jié){時怕糊鍋用電控制的溫度很低,因豆?jié){溫度接近93℃就在鍋內(nèi)沸騰,存在假沸現(xiàn)象,會認為豆?jié){已煮熟,未煮熟的豆?jié){存在含量較高的有害物質(zhì),胰蛋白酶抑制劑的失活率是40%,未達到100%失活率的要求,食用是不安全的。因此,隨著人們生活的提高,對鍋的加熱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是設計一種利用介質(zhì)間接加熱的鍋。通過間接加熱使鍋底避免用火焰直接燒烤,而且溫度可控,避免糊鍋現(xiàn)象。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shù)方案之一是:
一種介質(zhì)間接加熱鍋,它的鍋體由鍋底和鍋身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鍋底和鍋身均為雙層鍋體,使鍋底和鍋身形成夾層,在鍋身的頂部設有向夾層中注油的注油口,注油口并作為減壓出氣口;鍋底夾層中注有導熱油,導熱油至少應接觸到鍋底內(nèi)層,鍋身夾層的空間體積應滿足導熱油熱膨脹后多余的體積,防止導熱油熱膨脹后從減壓出氣口溢出。
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shù)方案之二是:
一種介質(zhì)間接加熱鍋,它的鍋體由鍋底和鍋身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鍋底為帶有夾層的雙層鍋體、鍋身為單層鍋體,鍋底的外層設有注油口,注油口上連接有儲油壺,通過油壺為鍋底的夾層補充加油;儲油壺的體積應大于導熱油的熱膨脹后多余的體積,使導熱油熱膨脹后儲存在儲油壺里,儲油壺的底部高度應高于鍋底內(nèi)層的高度。
進一步,技術(shù)方案一所述的雙層鍋體,是由一大一小兩個單層鍋體組成,連接方式有兩種:
一是,小鍋體的頂部有向外突出的緣口,小鍋體套入大鍋體中并使緣口直接支撐在大鍋體的上口上,小鍋體可以從大鍋體中自由取出。
二是,兩個單層鍋體的上口連接成整體。
進一步,為了防止鍋身散熱,技術(shù)方案一和技術(shù)方案二所述的鍋身上都設有保溫層。
進一步,為了適時掌握鍋腔內(nèi)的加熱溫度,在技術(shù)方案一和技術(shù)方案二所述的鍋的鍋腔中設有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連接在溫度報警顯示器上。
進一步,為了適時掌握鍋底夾層導熱油的加熱溫度,在技術(shù)方案一和技術(shù)方案二所述的鍋底夾層中設有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連接在溫度報警顯示器上。
進一步,為了方便電加熱,在技術(shù)方案一和技術(shù)方案二所述的鍋底夾層中都設有電加熱管,成為電/火雙用介質(zhì)間接加熱鍋。
更進一步,為了自動控制電加熱溫度,還包括電子溫控開關(guān),電加熱管的電源連接在電子溫控開關(guān)上,鍋底夾層中的溫度傳感器的電信號傳輸給電子溫控開關(guān),電子溫控開關(guān)根據(jù)熱介質(zhì)的加熱溫度,自動控制電加熱管電源的通斷,成為自動控溫電/火雙用介質(zhì)間接加熱鍋。
進一步,技術(shù)方案一和技術(shù)方案二所述的鍋身的水平斷面為圓形,圓形鍋適合熬制食品,并在鍋身的下部可設一個水嘴。
進一步,技術(shù)方案一和技術(shù)方案二所述的鍋身的水平斷面為長方形,長方形鍋適合炸制食品,由于目前市場上電加熱管的長度所限,所以電加熱管是在長方形鍋底的寬度方向上平均布置有多根。
一種如方案一、二所述的介質(zhì)間接加熱鍋的使用方法,如下:首次使用時,先從注油口或注油壺向鍋底夾層中注入導熱油,導熱油的注入量應接觸到鍋底內(nèi)層,然后向鍋內(nèi)添加被加熱物質(zhì),加熱導熱油;待導熱油自然消耗至漫不到鍋底內(nèi)層時,及時補充。
本發(fā)明積極效果是:
1.根據(jù)國際化標準分類,礦物型導熱油的最高溫度使用溫度不超過320℃,目前多數(shù)該油品的最高使用溫度為300℃。所以,通過導熱油介質(zhì)間接加熱,內(nèi)層鍋底不直接與火焰接觸,溫度限制在300攝氏度以下可調(diào),所以不會糊鍋,例如飯店食堂熬制豆?jié){時能保持原有的香味,炸制油條等食品時沉入鍋底的油渣不會炸糊,保持整鍋油的清亮無致癌物,可繼續(xù)多處使用。
2.當無電源的場合使用時,可放在各種火源爐灶上直接加熱,例如使用無污染的天燃氣、罐裝煤氣等,使用方便。當有電源時亦可采用電加熱,并能自動控制溫度。
3.當鍋身的水平斷面為長方形時,適合炸制食品,如炸制油條時,從頭端放入,一根一根的順序進行,至末端時正好炸熟透,一根接一根的取出。由于目前市場上電加熱管的長度所限,所以電加熱管是在長方形鍋底的寬度方向上平均布置有多根。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構(gòu)造圖主視圖;
圖2是是本發(fā)明施例二的構(gòu)造圖主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雙層鍋體連接方式之一示意圖,圖中顯示小鍋體套入大鍋體中并使緣口直接支撐在大鍋體的上口上;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雙層鍋體連接方式之二示意圖,圖中顯示兩個單層鍋體的上口連接成整體;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外形立體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外形立體示意圖。
圖中:1-大鍋體,2-小鍋體,3-鍋底,4-緣口,5-保溫層,6-溫度傳感器,7-溫度傳感器,8-溫度報警顯示器,9-電子溫控開關(guān),10-電加熱管,11-導熱油,12-注油口,13-鍋身,14-儲油壺,15-水嘴。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一種介質(zhì)間接加熱鍋,該鍋特別適合于熬制食品如豆?jié){的熬制。
它的構(gòu)造如圖1圖3圖4圖5所示,它由鍋底3和鍋身13組成;鍋身的水平斷面為圖5所示的圓形,所述的鍋底3和鍋身13均為雙層鍋體,使鍋底3和鍋身13形成夾層,在鍋身13的頂部設有注油口12并作為減壓出氣口;鍋底3夾層中注有導熱油11,導熱油11至少應接觸到鍋底3內(nèi)層,鍋身13夾層的空間體積應滿足導熱油11熱膨脹后多余的體積,防止導熱油11熱膨脹后從注油口12(即減壓出氣口)溢出。
如圖3、4所示,上述的雙層鍋體,是由一大鍋體1一和小鍋體2兩個單層鍋體組成,連接方式有兩種:一是如圖3所示,小鍋體2的頂部有向外突出的緣口4,小鍋體2套入大鍋體1中并使緣口4直接支撐在大鍋體1的上口上,小鍋體2可以從大鍋體1中自由取出。二是如圖4所示,小鍋體2套入大鍋體1后,兩個單層鍋體的上口連接成整體。
從圖1看出,鍋身上設有保溫層5。為了適時掌握鍋腔中的加熱溫度,鍋腔中設有溫度傳感器6,溫度傳感器6連接在溫度報警顯示器8上。為了適時掌握鍋底夾層導熱油11的加熱溫度,在鍋底夾層中設有溫度傳感器7,溫度傳感器7連接在溫度報警顯示器(圖中未顯示)上。為了方便電加熱,在鍋底3夾層中設有電加熱管10。為了自動控制電加熱溫度,還包括電子溫控開關(guān)9,電加熱管10的電源連接在電子溫控開關(guān)9上,溫度傳感器7的電信號傳輸給電子溫控開關(guān)9,電子溫控開關(guān)9根據(jù)熱介質(zhì)的加熱溫度自動控制電加熱管10電源的通斷。
從圖5看出,鍋身的下部設一個水嘴15,便于放出豆?jié){,不用掀蓋勺子舀。
利用實施例一所述的介質(zhì)間接加熱鍋熬豆?jié){的方法為,首次使用時,先從注油壺向鍋底3夾層中注入導熱油11,導熱油11的注入量至少應接觸到鍋底3內(nèi)層,然后向鍋內(nèi)添加生豆?jié){,加熱導熱油11,待導熱油11自然消耗至漫不到鍋底3內(nèi)層時,及時補充。
實施例二:
一種介質(zhì)間接加熱鍋,鍋身的水平斷面為長方形,適合炸制食品,如炸制油條時從頭端放入,一根一根的順序進行,至末端時正好炸熟透,一根接一根的取出。
它的構(gòu)造如圖2圖6所示,它的鍋體由鍋底3和鍋身13組成;所述的鍋底3為帶有夾層的雙層鍋體、鍋身13為單層鍋體,鍋底3的外層設有注油口12,注油口12上連接有儲油壺14,通過油壺14為鍋底11的夾層補充加導熱油11;儲油壺14的體積應大于導熱油11的熱膨脹后多余的體積,使導熱油11熱膨脹后儲存在儲油壺14里。
從圖2還看出,鍋身上設有保溫層5。為了適時掌握鍋腔中的加熱溫度,鍋腔中設有溫度傳感器6,溫度傳感器6連接在溫度報警顯示器8上。為了適時掌握鍋底夾層導熱油11的加熱溫度,在鍋底3外層上設有溫度傳感器7,溫度傳感器7連接在另一溫度報警顯示器(圖中未顯示)上。為了方便電加熱,在鍋底3夾層中設有電加熱管10。為了自動控制電加熱溫度,還包括電子溫控開關(guān)9,電加熱管10的電源連接在電子溫控開關(guān)9上,溫度傳感器7的電信號傳輸給電子溫控開關(guān)9,電子溫控開關(guān)9根據(jù)熱介質(zhì)的加熱溫度自動控制電加熱管10電源的通斷,成為自動控溫電/火雙用介質(zhì)間接加熱鍋。
從圖6還顯示出,電加熱管10是在長方形鍋底的寬度方向上平均布置有四根。
利用實施例二所述的介質(zhì)間接加熱炸油條的方法為,首次使用時,先從注油壺向鍋底3夾層中注入導熱油11,導熱油11的注入量至少應接觸到鍋底3內(nèi)層,然后向鍋內(nèi)添加被加熱物質(zhì),加熱導熱油11,待油開鍋時,從一端加入油條胚,邊炸邊依次移動油條,等炸熟后從另一端撈出即可,待導熱油自然消耗至漫不到鍋底3內(nèi)層時,及時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