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一種多功能模塊化智能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740154閱讀:220來源:國知局
一種多功能模塊化智能座椅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功能模塊化智能座椅。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智能家居產(chǎn)品走進了人們的視線。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辦公室,椅子都是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必需品,具有各種各樣功能的座椅層出不窮,但市面上的座椅一般還是采用了整體式結構,有些雖能折疊,但是各部分無法完全分離,不利于運輸。

授權公告號CN103598959 、授權公告日為2015-10-28的中國發(fā)明專利公開了一種自選配置的模塊化的智能按摩椅,包括有座椅本體,所述座椅本體包括有坐墊支架和靠墊支架,坐墊支架中設有模塊化的坐墊按摩模塊,在靠墊支架設有模塊化的靠墊按摩模塊;靠墊按摩模塊中設有振動、旋轉或滾動按摩的按摩部件,該發(fā)明可以采用模塊化生產(chǎn),模塊化銷售,消費者可以根據(jù)需求選購相應的功能模塊。但是該發(fā)明的各模塊需要各支架進行支撐和容納,額外增加零部件,且未提及各模塊組件之間如何實現(xiàn)有效連接,各模塊間的夾角無法調整。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功能模塊化智能座椅,能夠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實現(xiàn)座椅各部位的完全模塊化,并實現(xiàn)了各模塊的快速接合與相對夾角調整,座椅重心的前后調整以及行走。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

一種多功能模塊化智能座椅,包括多個座體模塊、一對扶手模塊和多個調節(jié)模塊,所述座體模塊包括坐墊模塊,腳墊模塊,腰墊模塊,背墊模塊,頭墊模塊;所述調節(jié)模塊包括通過快速插接結構連接相鄰所述座體模塊的用于調節(jié)相鄰座體模塊相對夾角的角度調節(jié)模塊,通過快速插接結構連接于所述坐墊模塊底部的用于在變換姿態(tài)時調節(jié)座椅重心的座椅重心調節(jié)模塊,通過快速插接結構連接于所述座椅重心調節(jié)模塊底部的座椅位置調節(jié)模塊。

作為優(yōu)選,所述快速插接結構包括插接母體以及與所述插接母體配合的插接子體;所述插接子體包括與設于所述座體模塊或調節(jié)模塊上的子接口固連的連接頭以及插入所述插接母體內的插接圓柱體,所述插接圓柱體包括連接所述連接頭的支撐圓柱體、端部為引導球面的引導圓柱體以及連接所述支撐圓柱體與所述引導圓柱體的限位圓柱體;所述連接頭、支撐圓柱體、限位圓柱體、引導圓柱體一體成型,同軸布置,所述支撐圓柱體與所述引導圓柱體外徑相同,并大于所述限位圓柱體的外徑。

作為優(yōu)選,所述插接母體包括插接基體、一個或多個設于所述插接基體內的用于控制所述插接子體與所述插接母體插合或者脫離的滑動插件;所述插接基體包括多個用于與設于所述座體模塊或調節(jié)模塊上的母接口固連的安裝孔、與所述插接圓柱體外圓柱面間隙配合的插接孔、一個或者多個與所述滑動插件外表面適配的并且連通所述插接孔與所述插接基體外側面的滑動槽以及多個設于所述滑動槽與所述插接基體外側面交接處的安裝凹槽;所述插接孔的軸向深度大于所述插接圓柱體的軸向長度。

作為優(yōu)選,所述滑動插件包括限位圓柱銷、沿所述限位圓柱銷軸向固設于所述限位圓柱銷外圓周面上的U型導向牽拉環(huán)、固設于所述安裝凹槽上的限位擋塊以及設于所述限位圓柱銷與所述限位擋塊之間的彈簧;所述限位圓柱銷內側面上設有與所述引導圓柱體上的引導球面相適應的插入導向部、設有與所述引導圓柱體圓柱面相適應的凹部以及設于所述插入導向部和所述凹部之間的與所述限位圓柱體圓柱面相適應的凸部,所述限位圓柱銷外側面上設有盲孔,所述盲孔內同軸地設有套筒,所述盲孔孔壁與所述套筒外壁之間形成適于所述彈簧插入的環(huán)狀空間;所述U型導向牽拉環(huán)包括一對平行設置的導向條以及連接所述導向條的連接條,所述連接條上內嵌有隱藏式拉手;所述限位擋塊包括基片,設于所述基片內表面上的與所述套筒的筒腔間隙配合的芯軸,設于所述基片外表面上的與所述連接條嵌合的凹槽,設于所述基片側面上的與所述安裝凹槽固定嵌合的連接凸塊。

作為優(yōu)選,所述角度調節(jié)模塊包括具有沿軸向開設的一扇形開口的短圓柱形薄壁殼體,設于所述短圓柱形薄壁殼體內腔中的角度調節(jié)機構,同樣具有沿軸向開設的一扇形開口的短圓柱形薄壁罩殼以及連接所述短圓柱形薄壁殼體、角度調節(jié)機構、短圓柱形薄壁罩殼的連接軸; 所述短圓柱形薄壁殼體與短圓柱形薄壁罩殼同一側端面上均設有多個與插接子體相適應的子接口。

作為優(yōu)選,所述角度調節(jié)機構包括驅動絲桿、提供所述驅動絲桿旋轉動力的步進電機及其驅動控制單元、分設于所述驅動絲桿兩端的通過內設的軸承與所述驅動絲桿旋轉連接的軸承座、與所述連接軸固接的傳動座、固接于所述傳動座上的傳動銷軸以及連接所述驅動絲桿與所述傳動銷軸的從動桿;所述從動桿設有與所述傳動銷軸配合的直槽口、與所述驅動絲桿相配合的螺紋孔,所述直槽口開口方向與螺紋孔相互垂直;所述角度調節(jié)機構還包括兩對用于限制角度調節(jié)范圍的光電開關。

作為優(yōu)選,所述短圓柱形薄壁罩殼的內腔直徑大于所述短圓柱形薄壁殼體的外圓柱面直徑,所述短圓柱形薄壁罩殼的內腔的軸向長度大于所述短圓柱形薄壁殼體的軸向長度;所述短圓柱形薄壁殼體與所述短圓柱形薄壁罩殼上的扇形開口角度均為120°~150°;所述短圓柱形薄壁罩殼、傳動座與連接軸固定連接,所述短圓柱形薄壁殼體與連接軸同軸地活動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座椅重心調節(jié)模塊包括空心殼體、設于所述空心殼體內部的座椅重心調節(jié)機構;所述座椅重心調節(jié)機構包括平移推塊、設于所述空心殼體底板上的推拉所述平移推塊的氣缸組及其驅動單元、貫穿所述平移推塊前后端面的一對滑動導軌、分設于所述滑動導軌前后兩端的連接所述滑動導軌與所述空心殼體底板的導軌座;所述氣缸組及其驅動單元包括一設于所述平移推塊后端面的驅動氣缸及其驅動單元以及設于所述平移推塊前端面的維穩(wěn)氣缸及其驅動單元;所述平移推塊頂面設有多個與插接子體相適應的子接口,所述空心殼體頂板上設有多組沿座椅前后方向的適于所述快速插接結構通過的直槽。

作為優(yōu)選,所述座椅位置調節(jié)模塊包括殼體、設于所述殼體底部的多個驅動輪、驅動所述驅動輪運轉的動力及控制單元以及設于所述殼體頂部的多個與插接子體相適應的子接口;所述驅動輪包括大輪、多個設置在所述大輪圓周面上的自由滾輪、與所述大輪固連的具有中心轉軸的中心轉盤、多個設于所述中心轉盤上的用于驅動所述自由滾輪旋轉的驅動滾輪,所述自由滾輪外圓周面上設有多個防滑滾珠,所述中心轉軸與所述動力及控制單元活動連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坐墊模塊、腳墊模塊、腰墊模塊、背墊模塊和頭墊模塊各自座椅寬度方向的側端面上,所述坐墊模塊的下端面上,所述扶手模塊的與所述坐墊模塊的相接面上,所述座椅重心調節(jié)模塊的下端面上均設有與所述插接母體相適應的母接口,所述坐墊模塊、腳墊模塊、腰墊模塊、背墊模塊和頭墊模塊內設有按摩組件與加熱組件;所述扶手模塊上表面設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設有座椅角度與座椅重心控制區(qū)、座椅位置控制區(qū)、座椅按摩控制區(qū)與座椅加熱控制區(qū)。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種多功能模塊化智能座椅,包括多個座體模塊、一對扶手模塊和多個調節(jié)模塊,各座椅模塊與各調節(jié)模塊的連接、扶手模塊與坐墊模塊的連接均通過快速插接結構實現(xiàn),所述快速插接結構由固接在一模塊上的插接母體與固接在另一模塊上的插接子體組成,可以快速實現(xiàn)相接模塊的插合或者脫離;坐墊模塊、腳墊模塊、腰墊模塊、背墊模塊和頭墊模塊之間的角度調節(jié)通過角度調節(jié)模塊實現(xiàn),所述角度調節(jié)模塊中的短圓柱形薄壁罩殼同軸地與短圓柱形薄壁殼體相互轉動,所述短圓柱形薄壁罩殼與一座體模塊固連,所述短圓柱形薄壁殼體與另一座體模塊固連,短圓柱形薄壁殼體內設有角度調節(jié)機構,能控制角度的調節(jié)幅度與調節(jié)速度;座椅重心調節(jié)模塊在座椅進行姿態(tài)變化時使座椅重心適當前移或者后移,使座椅重心始終保持在座椅中心部位,防止傾倒;座椅位置調節(jié)模塊具有多個位于底部的驅動輪,通過驅動輪上的大輪使座椅前后移動,通過大輪上的自由滾輪使座椅左右橫移;各座體模塊內設有按摩組件與加熱組件;上述角度調節(jié)、座椅重心調節(jié)、座椅位置調節(jié)等功能、座體模塊本身的按摩功能和加熱功能的控制與設定均集成于扶手上的控制面板上,并分為座椅角度與座椅重心控制模塊、座椅位置控制模塊、座椅按摩控制模塊與座椅加熱控制模塊,集中統(tǒng)一進行操作與控制;各模塊、快速插接結構相互獨立,方便運輸,安裝簡單方便,并可根據(jù)乘坐人員的體型和具體要求的不同隨時切換各座椅模塊的大小與外形,適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快速插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插接子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插接母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限位圓柱銷與U型導向牽拉環(huán)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限位擋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角度調節(jié)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角度調節(jié)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從動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座椅重心調節(jié)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座椅重心調節(jié)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座椅位置調節(jié)模塊中的驅動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快速插接結構與模塊間的連接示意圖;

圖14為座體模塊上母接口的布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優(yōu)選的方案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如圖1、2、7所示,一種多功能模塊化智能座椅,包括多個座體模塊、一對扶手模塊1f和多個調節(jié)模塊,所述座體模塊包括各自獨立的坐墊模塊1a,腳墊模塊1b,腰墊模塊1c,背墊模塊1d,頭墊模塊1e;所述調節(jié)模塊包括通過快速插接結構2連接相鄰所述座體模塊的用于調節(jié)相鄰座體模塊相對夾角的角度調節(jié)模塊3,通過快速插接結構2連接于所述坐墊模塊1a底部的用于在變換姿態(tài)時調節(jié)座椅重心的座椅重心調節(jié)模塊4,通過快速插接結構2連接于所述座椅重心調節(jié)模塊4底部的座椅位置調節(jié)模塊5。各座椅模塊、扶手模塊1f、各調節(jié)模塊相互獨立,通過快速插接結構2進行連接與拆卸,方便運輸與生產(chǎn),并且可以根據(jù)乘坐人員具體的體型與喜好自由搭配各座椅模塊大小與形態(tài)。

各模塊之間的連接均通過快速連接結構2實現(xiàn),以坐墊模塊1a與腳墊模塊1b和角度調節(jié)模塊3的連接為例:如圖2、7、13、14所示,所述快速插接結構2包括插接母體21以及與所述插接母體21配合的插接子體22;所述角度調節(jié)模塊3包括具有沿軸向開設的一扇形開口的短圓柱形薄壁殼體31,同樣具有沿軸向開設的一扇形開口的短圓柱形薄壁罩殼33以及連接所述短圓柱形薄壁殼體31、短圓柱形薄壁罩殼33的連接軸34;角度調節(jié)模塊3上設有用于與插接子體22固接的子接口62,坐墊模塊1a與腳墊模塊1b上設有用于與插接母體21固接的母接口61,進行連接時,第一插接子體22a與第二插接子體22c通過第一子接口62a與第二子接口62c緊固于短圓柱形薄壁殼體31,第三插接子體22a’與第四插接子體22c’通過第三子接口62a’與第四子接口62c’緊固于短圓柱形薄壁罩殼33,第一插接母體21a與第二插接母體21c通過第一母接口61a與第二母接口61c緊固于坐墊模塊1a,第三插接母體21a’與第四插接母體21c’通過第三母接口61a’與第四母接口61c’緊固于腳墊模塊1b,將對應的插接子體22插入對應的插接母體21,即完成了坐墊模塊1a與腳墊模塊1b和角度調節(jié)模塊3的連接;并且坐墊模塊1a上還設有備用的第一備用接口61b與第二備用接口61d,腳墊模塊1b上還設有備用的第三備用接口61b’與第四備用接口61d’,第一備用接口61b、第二母接口61c、第二備用接口61d依次錯開位于以第一母接口61a為圓心的圓上,第三備用接口61b’、第四母接口61c、第四備用接口61d’依次錯開位于以第三母接口61a’為圓心的圓上,依此結構,可以改變相鄰座體模塊間連接時的初始夾角,從而滿足不同相鄰模塊間不同的初始夾角要求。

進一步地,如圖3、4、5,所述插接子體22包括與設于所述座體模塊或調節(jié)模塊上的子接口62固連的連接頭221以及插入所述插接母體21內的插接圓柱體222,所述插接圓柱體222包括連接所述連接頭221的支撐圓柱體2221、端部為引導球面的引導圓柱體2223以及連接所述支撐圓柱體2221與所述引導圓柱體2223的限位圓柱體2222;所述連接頭221、支撐圓柱體2221、限位圓柱體2222、引導圓柱體2223一體成型,同軸布置,所述支撐圓柱體2221與所述引導圓柱體2223外徑相同,并大于所述限位圓柱體2222的外徑;所述插接母體21包括插接基體211、一個或多個設于所述插接基體211內的用于控制所述插接子體22與所述插接母體21插合或者脫離的滑動插件212;所述插接基體211包括多個用于與設于所述座體模塊或調節(jié)模塊上的母接口61固連的安裝孔2111、與所述插接圓柱體222外圓柱面間隙配合的插接孔2112、一個或者多個與所述滑動插件212外表面適配的并且連通所述插接孔2112與所述插接基體211外側面的滑動槽2113以及多個設于所述滑動槽2113與所述插接基體211外側面交接處的安裝凹槽2114;所述插接孔2112的軸向深度大于所述插接圓柱體222的軸向長度;所述滑動插件212包括限位圓柱銷2121、沿所述限位圓柱銷2121軸向固設于所述限位圓柱銷2121外圓周面上的U型導向牽拉環(huán)2122、固設于所述安裝凹槽2114上的限位擋塊2123以及設于所述限位圓柱銷2121與所述限位擋塊2123之間的彈簧2124;所述限位圓柱銷2121內側面上設有與所述引導圓柱體2223上的引導球面相適應的插入導向部21211、設有與所述引導圓柱體2223圓柱面相適應的凹部21213以及設于所述插入導向部21211和所述凹部21213之間的與所述限位圓柱體2222圓柱面相適應的凸部21212。插接子體22通過連接頭221與各模塊上預設的子接口62固連,插接母體21通過多個安裝孔2111與各模塊上預設的母接口61固連,插接子體22與插接母體21進行連接時,引導圓柱體2223引導插接子體22進入插接孔2112內,插接圓柱體222與插接孔2112間隙配合,引導插接子體22繼續(xù)深入,引導球面接觸插接孔2112內的插入導向部21211,彈簧2124受到橫向擠壓,限位圓柱銷橫向外移,引導插接子體22再深入,引導圓柱體2223完全經(jīng)過凸部21212時,凸部21212失去了插接圓柱體222的接觸,彈簧2124回彈,凸部21212嵌入至限位圓柱體2222內,引導圓柱體2223伸至凹部21213,實現(xiàn)插接子體21與插接母體22的完全卡接。

再進一步地,如圖2、4、5、6所示,所述限位圓柱銷2121外側面上設有盲孔21214,所述盲孔21214內同軸地設有套筒21215,所述盲孔21214孔壁與所述套筒21215外壁之間形成適于所述彈簧2124插入的環(huán)狀空間21216;所述U型導向牽拉環(huán)2122包括一對平行設置的導向條21221以及連接所述導向條21221的連接條21222,所述連接條21222上內嵌有隱藏式拉手21223;所述限位擋塊2123包括基片21231,設于所述基片21231內表面上的與所述套筒21215的筒腔間隙配合的芯軸21232,設于所述基片21231外表面上的與所述連接條21222嵌合的凹槽21233,設于所述基片21231側面上的與所述安裝凹槽2114固定嵌合的連接凸塊21234。限位圓柱銷2121與U型導向牽拉環(huán)2122固定連接,導向條21221外露于限位圓柱銷2121的圓柱表面,形成整體上有兩突起的表面,滑動槽2113與該表面相適應,配合滑動插件212的滑動并提供導向,使凸部21212始終與限位圓柱體2222保持平行,連接凸塊21234與安裝凹槽2114固連,防止滑動插件212整體滑出插接基體211,環(huán)狀空間21216保證彈簧2124始終沿其軸向收縮或者伸展,防止出現(xiàn)徑向不規(guī)則變形而發(fā)生卡死,套筒21215的筒腔與芯軸21232間隙配合,為限位圓柱銷2121與限位擋塊2123之間的滑動提供導向;彈簧2124始終處于壓縮狀態(tài),在插接子體22進入插接母體21之前,因彈簧2124的初始壓縮力作用,連接條21222嵌合在凹槽21233,隱藏式拉手21223處于內嵌狀態(tài),滑動插件212整體隱藏在插接基體211側表面之內,在插接子體22進入插接母體21的過程中,U型導向牽拉環(huán)2122會暫時滑出插接基體211側表面之外,在引導圓柱體2223完全經(jīng)過凸部21212后,彈簧2124恢復形變,滑動插件212又完全隱藏在插接基體211側表面之內;當插接子體22需要脫離插接母體21時,只需彈出隱藏式拉手21223,手握拉手向外牽拉,滑動插件212與插接子體22不再接觸時即可輕松將插接子體22滑移出插接母體21之外。

再進一步地,如圖7、8、9所示,所述短圓柱形薄壁殼體31內腔中設有角度調節(jié)機構32; 所述短圓柱形薄壁殼體31與短圓柱形薄壁罩殼33同一側端面上均設有多個與插接子體22相適應的子接口62;所述角度調節(jié)機構32包括驅動絲桿321、提供所述驅動絲桿321旋轉動力的步進電機及其驅動控制單元322、分設于所述驅動絲桿321兩端的通過內設的軸承與所述驅動絲桿321旋轉連接的軸承座323、與所述連接軸34固接的傳動座324、固接于所述傳動座324上的傳動銷軸325以及連接所述驅動絲桿321與所述傳動銷軸325的從動桿326;所述從動桿326設有與所述傳動銷軸325配合傳動銷軸325、與所述驅動絲桿321相配合的螺紋孔3262,所述直槽口3261開口方向與螺紋孔3262相互垂直。兩軸承座323與步進電機及其驅動控制單元322一字排開地固設在短圓柱形薄壁殼體31一內平面上,兩軸承座323中的軸承與步進電機及其驅動控制單元322中的傳動軸同軸,且該軸線平行于軸承座323的固設平面;驅動絲桿321貫穿軸承,架設于兩軸承座323中,因此驅動絲桿321的旋轉軸平行于軸承座323的固設平面;傳動座324與連接軸34固接,傳動銷軸325固設在傳動座324上,傳動銷軸325的軸線方向垂直于驅動絲桿321的旋轉軸方向,從動桿326上設有開口方向相互垂直的配合傳動銷軸325的傳動銷軸325和配合驅動絲桿321的螺紋孔3262,將驅動絲桿321與傳動座324連接在一起,基于此,驅動絲桿321的自轉轉化為從動桿326沿驅動絲桿321的旋轉軸的直線運動,再轉化為以傳動座324與連接軸34的連接部為軸的旋轉運動,再有,所述短圓柱形薄壁罩殼33、傳動座324與連接軸34固定連接,所述短圓柱形薄壁殼體31與連接軸34同軸地活動連接,使驅動絲桿321的自轉最終轉化成短圓柱形薄壁殼體31固定不動,短圓柱形薄壁罩殼33以連接軸34為轉軸的旋轉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短圓柱形薄壁罩殼33的內腔直徑大于所述短圓柱形薄壁殼體31的外圓柱面直徑,所述短圓柱形薄壁罩殼33的內腔的軸向長度大于所述短圓柱形薄壁殼體31的軸向長度;所述短圓柱形薄壁殼體31與所述短圓柱形薄壁罩殼33上的扇形開口角度均為120°~150°。短圓柱形薄壁罩殼33與短圓柱形薄壁殼體31結構近似,短圓柱形薄壁罩殼33同軸地套在短圓柱形薄壁殼體31之外,使短圓柱形薄壁罩殼33在旋轉時動作流暢,扇形開口的開口角度決定了在120°~150°的旋轉角度內,短圓柱形薄壁罩殼33與短圓柱形薄壁殼體31的圓周薄壁始終有部分相互重疊,扇形開口不會暴露在外;所述角度調節(jié)機構32還包括兩對用于限制角度調節(jié)范圍的光電開關327,限定了短圓柱形薄壁罩殼33的可旋轉角度。

進一步地,如圖10、11所示,所述座椅重心調節(jié)模塊4包括空心殼體41、設于所述空心殼體41內部的座椅重心調節(jié)機構42;所述座椅重心調節(jié)機構42包括平移推塊421、設于所述空心殼體41底板上的推拉所述平移推塊421的氣缸組及其驅動單元422、貫穿所述平移推塊421前后端面的一對滑動導軌423、分設于所述滑動導軌423前后兩端的連接所述滑動導軌423與所述空心殼體41底板的導軌座424;所述氣缸組及其驅動單元422包括一設于所述平移推塊421后端面的驅動氣缸及其驅動單元4221以及設于所述平移推塊421前端面的維穩(wěn)氣缸及其驅動單元4222;所述平移推塊421頂面設有多個與插接子體22相適應的子接口62,所述空心殼體41頂板上設有多組沿座椅前后方向的適于所述快速插接結構2通過的直槽411。平移推塊421頂面上的子接口連接插接子體22,穿過直槽411,與設于坐墊模塊1a底部的母接口相連接;兩滑動導軌423相互平行,架設于前后兩端的導軌座424之間,與空心殼體41底板的距離相同,使平移推塊421平行于空心殼體41底板地沿滑動導軌423前后平移;氣缸組及其驅動單元422提供平移推塊421平移所需的動力,由驅動氣缸及其驅動單元4221和維穩(wěn)氣缸及其驅動單元4222組成,兩者的活塞桿均面朝平移推塊421布置,維穩(wěn)氣缸及其驅動單元4222的活塞桿桿徑小于驅動氣缸及其驅動單元4221的活塞桿桿徑,即相同氣源動力下,維穩(wěn)氣缸及其驅動單元4222的推力小于驅動氣缸及其驅動單元4221,由于氣缸的動作特點,活塞桿頂出或者回縮的開始與結束階段容易出現(xiàn)突兀的瞬間出力與收力,導致桌椅重心移動式動作不夠線性,影響乘坐人員的舒適性,維穩(wěn)氣缸及其驅動單元4222以稍小的反向推力有效抵消大部分驅動氣缸及其驅動單元4221突兀的推力變化,保證氣缸組及其驅動單元422提供的推力始終平穩(wěn)一致。

再進一步地,如圖1、12所示,所述座椅位置調節(jié)模塊5包括殼體51、設于所述殼體51底部的多個驅動輪52、驅動所述驅動輪52運轉的動力及控制單元53以及設于所述殼體51頂部的多個與插接子體22相適應的子接口62;所述驅動輪52包括大輪521、多個設置在所述大輪521圓周面上的自由滾輪522、與所述大輪521固連的具有中心轉軸523的中心轉盤524、多個設于所述中心轉盤524上的用于驅動所述自由滾輪522旋轉的驅動滾輪525,所述自由滾輪522外圓周面上設有多個防滑滾珠526,所述中心轉軸523與所述動力及控制單元53活動連接。驅動滾輪525局部外凸于中心轉盤524圓周表面,直接抵住大輪521上的自由滾輪522,自由滾輪522與大輪521通過軸承滾動連接,使自由滾輪522能以軸承中心為軸在大輪521上自由滾動,大輪521與中心轉盤524的通過大輪上非自由滾輪設置部位與中心轉盤524圓周表面非驅動滾輪設置部位的連接實現(xiàn)固連;動力及控制單元53為中心轉軸523提供動力,中心轉軸52帶動中心轉盤524,再將動力傳遞至大輪521,多個驅動輪52一同運動實現(xiàn)座椅的前后移動,動力及控制單元53為驅動滾輪525提供動力,驅動滾輪525始終緊貼與之對應的自由滾輪522,將動力傳遞至自由滾輪522,自由滾輪522繞軸承在大輪521上自由滾動,實現(xiàn)座椅的左右橫移,大輪521與自由滾輪522的運動相互配合,實現(xiàn)座椅的位置移動。

再進一步地,如圖1所示,所述坐墊模塊1a、腳墊模塊1b、腰墊模塊1c、背墊模塊1d和頭墊模塊1e各自座椅寬度方向的側端面上,所述坐墊模塊1a的下端面上,所述扶手模塊1f的與所述坐墊模塊1a的相接面上,所述座椅重心調節(jié)模塊4的下端面上均設有與所述插接母體21相適應的母接口61,所述坐墊模塊1a、腳墊模塊1b、腰墊模塊1c、背墊模塊1d和頭墊模塊1e內設有按摩組件與加熱組件;所述扶手模塊1f上表面設有控制面板7,所述控制面板7上設有座椅角度與座椅重心控制模塊71、座椅位置控制模塊72、座椅按摩控制模塊73與座椅加熱控制模塊74。各座椅模塊、扶手模塊1f、各調節(jié)模塊的連接均通過多個快速插接結構2的組合實現(xiàn),各相連接模塊間的相接面上均設有連接快速插接結構25所需的母接口61或者子接口62;扶手模塊1f上的控制面板7集中了座椅具有的座椅模塊角度調節(jié)功能、座椅重心調節(jié)功能、座椅位置調節(jié)功能、各座椅模塊的溫度調節(jié)功能以及按摩調節(jié)功能,統(tǒng)一對座椅進行控制與設置。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