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撞護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裝置于任意處的防撞護體,該防撞護體為一體成型且具有彈性可指示裝置。
當今一般的防護體已運用于各物體,然而使用最多的是在地下停車場的梁柱及墻角外,這樣做的目的在于防止車輛轉彎時會碰撞而使車輛或墻體遭受損壞;然而,傳統(tǒng)的防撞條大多為組合式,其不僅不實用且缺陷甚多,主要有1、傳統(tǒng)防撞條主要采用基體和防撞護角相互配合的方式,然而其由于為組裝式,故不僅兩者在搭配尺寸上需極精密;而且在組裝上因其長度較長,故不容易按壓套合組裝。
2、傳統(tǒng)防撞條由于采用雙配卡合方式,故在當其長度甚長時其制造不容易取得品質的穩(wěn)定性,且制造時其卡合部易產(chǎn)生變形,故損壞率及不良率極高。
3、傳統(tǒng)防撞條采用分離安裝式,不僅須考慮其相互配合且制造成本極高,且安裝時若兩者經(jīng)長時間擺設,一段時間內未安裝則會受溫度變化影響而變形,不易安裝,即使安裝上也易造成熱漲冷縮脫落。
以下結合附圖具體分析現(xiàn)有的防撞條存在的缺陷。如
圖1、圖2所示,現(xiàn)有的防撞條A是由基體底座B及防撞護角體C組合成。防撞條A使用方式是將其固設于墻體D而可防止車輛轉彎時不慎撞擊而不會受損,其安裝方式(如圖2所示)為;首先將基體底B固設于墻體D上后,再將防撞護角體C經(jīng)壓制卡合于基體底座B上完成安裝。其缺陷在于(1)由于基體底座B和防撞護角C采用卡合方式,其制造時其基體底座B和防撞護角C接合角度E若尺寸產(chǎn)生誤差時,由于其誤差的緣故使其相合壓制套合時甚困難,且若其角度接合面E有一面無法配合,則防護角C則無法套合于基體底座B上。(2)防撞護角體C和基體底座B套合后,由于其長度甚長,故當制造時其接合面E與在基體底座B為長直線,若制造時由于射出成型偏差而產(chǎn)生波浪時,亦無法將防撞護角體C套合于基體底座B上,很不實用。(3)經(jīng)安裝套合后,由于材體發(fā)生熱脹冷縮極容易產(chǎn)生外表熱脹冷縮,基體底座B縮小,而防撞護角體C經(jīng)熱脹而漲大,如此易造成防撞護角體C松脫,除發(fā)生此種情形之外,若長期使用極易使防撞條產(chǎn)生變形進而降低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目之一在于克服現(xiàn)有的防撞條存在的上述諸多缺陷,提供一種新型防撞護體,該防撞護體由金屬材體、彈性體、警示體三者一體而成,且于警示體內的印刷層可印刷任意圖案或者放置反光標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該實用新型的金屬材體上設置有強化部可強化結構,使防撞護體不易變形,且可包覆于金屬材體上使任意形狀彈性體可以安裝之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藉以下方式實現(xiàn)的防撞護體,包括金屬材體、彈性體和警示體,其中彈性體包覆于經(jīng)滾壓成型并上膠的金屬材體上,由貼附層、印刷層、保護層組成的警示體熱貼附于彈性體上。
本實用新型的防撞護體中,其中所述的金屬材體可以是鐵板、銅板、鍍鋅板或鋁板。
本實用新型的防撞護體中,其中所述的金屬材體上設置有可增加強度的任意形狀的多個強化部。
本實用新型的防撞護體中,其中所述的金屬材體強化部的形狀以凹凸狀、圓凹狀為最佳。
本實用新型的防撞護體中,其中所述的彈性體為軟體材質,可以是PVC、橡膠、塑料。
本實用新型的防撞護體中,其中所述的警示體的貼附層可以是彈性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防撞護體中,其中所述的警示體的印刷層可印刷有圖案。
本實用新型的防撞護體中,其中所述的警示體的印刷層的印刷圖案可以使用反光油墨、反光漆、反光貼紙。
本實用新型的防撞護體中,其中所述的警示體的印刷層上設置有透明的保護層。
本實用新型的防撞護體中,其中所述的防撞護體上設置有孔。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1、采用一體成型結構,除降低制造成本外,亦可安裝方便,不會有傳統(tǒng)安裝不易的困擾。
2、本實用新型可隨便用者所需字體、圖樣印刷圖案、置于印刷層內可作警示反光效用。
3、本實用新型可解決傳統(tǒng)防撞條分離式的易變形、不易套合安裝的缺點。
4、本實用新型制造快速、可提高質量,不僅強度高且不易損壞在使用上可解決使用者裝設上的困擾。
5、本實用新型可用于任意梁柱、墻角及所須使用之外,例如,冰箱封條等及一切可使用的防撞物品之上。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的防撞條示意圖。
圖2為現(xiàn)有的防撞條經(jīng)熱脹冷縮易松脫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成型之流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防撞護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防撞護體截面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加裝尾蓋經(jīng)一體成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加裝尾蓋實施例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經(jīng)鉆孔利用固定元件固定及加裝飾蓋示意圖。
圖中各標號分別為A、現(xiàn)有的防撞條,B、基體底座,C、防撞護角體,D、墻體,E、接合面,1、防撞護體,2、金屬材體,3、彈性體、4、防撞基體,5、警示體,6、強化部,7、貼附層,8、印刷層,9、保護層,10、尾蓋,11、墻體,12斑馬紋,13、孔,14、飾蓋,15、卡制部,16、固定元件。
請參閱圖3~圖7本實用新型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成型之流程圖。本實用新型防撞護體1其成型方式是將金屬材體2(可選用鐵板、銅板、鋼板、鍍鋅板、鋁板等)經(jīng)滾壓機滾壓成型后,經(jīng)使用上膠機上膠的方式、使用押出機將已上膠的金屬材體2包覆彈性體3押出成型,成為具有欲使用的斷面形狀及角度(例如直角、圓弧角等)的防撞基體4后,再將警示體5熱貼附于防撞基體4上,再經(jīng)冷卻成型后,據(jù)使用者各自所需切斷成各式長度而成為防撞護體(如圖4所示)。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金屬材體2成型面上可成型多個強化部6,該強化部6可作成圓凹狀,這樣可增加金質材體的經(jīng)構強度,使其不易發(fā)生變形,而強化部6也可隨著材質特性而成型為不同凹凸狀,這樣也可增加結構強度,將經(jīng)成型的金屬材體2包覆于其中的彈性體3可使用軟性的具有彈性材質,如軟質PVC、橡膠、塑膠等,其彈性可使撞擊后產(chǎn)生一緩沖作用;警示體5可采用熱貼方式貼附于成型的彈性體3上,該警示體5可由貼附層7、印刷層8、保護層9組成,其中第1層為貼附層7,該貼附層7可與彈性體3使用同一材質(例如軟質PVC、塑料、橡膠等),而在貼附層7面上可印刷或貼附印刷層8,該印刷層8可使用印刷方式將須印刷圖案,如斑馬紋12、反光字體等印刷其上,印刷層8面上再使用透明保護層9,經(jīng)保護層9保護可防止印刷層8上的圖案遭到破壞;印刷層8亦可印制成反光標記圖樣而于夜間具有警示效果。
請參閱圖6、7本實用新型加裝尾蓋一體成形的示意圖。按使用者所須使用長度裁切下來防撞護體1,于防撞護體1裁切后的二端上膠,再放入射出成型模內,將護套10一體成型于防撞護體1二端,如此可解決傳統(tǒng)的護套易脫落的缺點。
本實用新型的防撞護體1可裝設于任何墻體11,藉由其警示體5內的印刷層8可印刷任何隨使用者喜愛的圖樣,經(jīng)成型后可使其防撞護體1依使用者喜愛可任何意裝設于使用處,裝設于停車場的墻壁上時可防止車輛碰撞,若裝設于樓梯上時可防止夜間行走時碰到墻壁而發(fā)生危險事情。
請參閱圖8本實用新型經(jīng)鉆孔利用固定元件固定及加裝飾蓋的示意圖。本實用新型防撞護體1可裝設于任何墻體11,藉由某固定元件16(可使用膨脹螺絲或鋼釘)穿過防撞護體1上孔13而將其固設于固定物體,而飾蓋14上的卡制部15則可卡制于孔13內作遮避固定元件16及美觀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施新型之一較佳實施例,不能作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所作的均等修飾及變化,均應屬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防撞護體,包括金屬材體(2),其物征在于還包括彈性體(3)和警示體(4),其中彈性體(3)包覆于經(jīng)滾壓成型且上膠的金屬材體(2)上,由貼附層(7)、印刷層(8)、保護層(9)組成的警示體(5)貼附于彈性體(3)上。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護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材體(2)可以是鐵板、銅板、鍍鋅板或鋁板。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護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材體(2)上設置有可增加強度的任意形狀的多個強化部(6)。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護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材質強化部(6)是凹凸狀或圓凹狀。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護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體(3)可以是PVC、橡膠或塑料。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護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警示體(5)的貼附層(7)可以是彈性材料。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護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警示體(5)的印刷層(8)可設置有圖案。
8.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護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刷層(8)的圖案可使用反光油墨、反光漆、反光貼紙。
9.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護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刷層(8)上設置有保護層(9)。
10.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護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護體(1)上設置有孔(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撞護體,其包括金屬材體、彈性體和警示體,其中彈性體包覆于經(jīng)滾壓成型并上膠的金屬材體上,貼附層、印刷層、保護層組成的警示體熱貼附于彈性體上。采用一體成型結構,不會有傳統(tǒng)安裝不易的困擾,降低成本,安裝方便,并可隨使用者所需字體、圖樣印刷圖案、置于印刷層內作警示反光效用。解決了傳統(tǒng)防撞條分離式的易變形、不易套合安裝的缺點,制造快速、可提高質量。其強度高,不易損壞又可解決使用者裝設上的困擾,可用于任意梁柱、墻角及一切可使用的防撞物品上。
文檔編號E04H6/42GK2242296SQ95224678
公開日1996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1995年11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11月14日
發(fā)明者黃永清 申請人:黃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