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
背景技術:
鋼筋桁架樓承板和鋼筋桁架疊合板廣泛應用于建筑領域,其中鋼筋桁架樓承板由底部的模板和鋼筋桁架兩部分焊接而成,在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上澆筑砼就成了鋼筋桁架疊合板;其中,鋼筋桁架模板是常用的建筑構件,在施工階段可作為鋼梁的側向支撐使用;在使用階段,鋼筋桁架模板與混凝土共同作用,承受使用荷載;采用鋼筋桁架模板作為混凝土樓層板,可省去支模、拆模的工序與費用,適用于多高層鋼結構建筑中。
現(xiàn)有技術中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的鋼筋桁架是由上弦鋼筋,下弦鋼筋,以及連接上下弦桿的腹桿三種鋼筋焊接而成;底膜鋼板采用鍍鋅鋼板經(jīng)輥壓成型,鋼筋桁架焊接在底膜鋼板上;而且由于鋼筋桁架和底膜鋼板連接組合采用焊接方式,易造成焊接擊穿,發(fā)生漏漿問題,帶來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以緩解現(xiàn)有技術中底膜鋼板承載重量較小以及焊接易擊穿的問題。
本發(fā)明提供的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包括:底膜鋼板和至少兩組鋼筋桁架,所述底膜鋼板平面上設置有多根板肋,所述板肋上至少設置兩個卡接部;
在所述底膜鋼板的表面,每兩根所述板肋之間均設置多個加強筋;
所述底膜鋼板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公搭接口以及與所述公搭接口相配合的母搭接口;
每組所述鋼筋桁架由鋼筋與腹桿鋼筋焊接而成,每組所述鋼筋桁架的兩端還分別設置有封端鋼筋;
所述鋼筋桁架底部的支筋與所述板肋上的卡接部通過壓鉚的形式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公搭接口為雙折邊搭接口。
進一步地,所述加強筋包括第一加強筋和第二加強筋;
所述鋼筋桁架投影到所述底膜鋼板的表面上設置有所述第一加強筋。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強筋傾斜設置,且第一加強筋與所述板肋的夾角呈30度-45度;
所述第二加強筋與與所述板肋的夾角呈90度。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強筋與所述第二加強筋交錯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鋼筋設置三根,且三根鋼筋形成空間三角構造的立體桁架,其中一根為上弦鋼筋,兩根為下弦鋼筋,所述上弦鋼筋和所述下弦鋼筋均與所述腹桿鋼筋相連,且所述腹桿鋼筋的底部彎折成與所述底膜鋼板相接觸的所述支筋。
進一步地,所述底膜鋼板的厚度在0.35mm-0.5mm之間;
所述板肋的高度在15mm-50mm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底膜鋼板的的材質為鍍鋅鋼板、彩鋼板、鋁、銅或不銹鋼。
進一步地,所述底膜鋼板的的材質為鍍鋅鋼板時,即鋼板的表層鍍有鋅層,其中鋅的含量為120g/m2-275g/m2。
進一步地,所述封端鋼筋呈U形,其U形口向下卡在所述鋼筋桁架端頭的兩根所述下弦鋼筋的外側,并與之焊接成一體。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fā)明提供的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包括底膜鋼板和至少兩組鋼筋桁架,底膜鋼板平面上設置有多根板肋,板肋上至少設置兩個卡接部,在底膜鋼板的表面,每兩根所述板肋之間均設置多個加強筋,提高底膜鋼板承受荷載能力,在使用過程中不易變形,結構更牢固可靠,穩(wěn)定性更強;所述底膜鋼板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公搭接口以及與所述公搭接口相配合的母搭接口;每組所述鋼筋桁架由鋼筋與腹桿鋼筋焊接而成,每組所述鋼筋桁架的兩端還分別設置有封端鋼筋,所述鋼筋桁架底部的支筋與所述板肋上的卡接部通過壓鉚的形式連接;提高了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的整體性能,由于底膜鋼板和鋼筋桁架為壓鉚連接,證明該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為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具有運輸方便、施工快的優(yōu)點;而且避免了由于焊接而擊穿底膜鋼板以及焊接易生銹的問題,還能使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更加美觀。
另外,上弦鋼筋和/或下弦鋼筋加工有外螺紋,使鋼筋綁扎工作量減少60~70%,同時無需搭設腳手架,提高整體施工速度,而且外螺紋與混凝土之間的咬合力強,鋼板底模板肋受力效果佳,施工后粘結度高,荷載能力更大,結構更加穩(wěn)固。又由于底膜鋼板的厚度在0.35mm-0.5mm之間,由于底膜鋼板非常薄,能夠減輕結構自重,可立體施工,大大縮短了工期且更加經(jīng)濟合理。
另外,公搭接口設置為雙折邊搭接口,其能夠增強底膜鋼板的板邊強度,在運輸和施工時,底膜鋼板的邊緣不易彎曲變形;還能保證產(chǎn)品邊緣平直、底膜鋼板扣接更容易;還能提高底膜鋼板搭接密實度,有效防止漏漿;提高施工質量,保障客戶利益。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筋桁架樓承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基于圖1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基于圖1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公搭接口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基于圖1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底膜鋼板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5為基于圖1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底膜鋼板的一種俯視圖;
圖6為基于圖1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底膜鋼板的另一種俯視圖。
圖標:100-鋼筋桁架;101-上弦鋼筋;102-腹桿鋼筋;1021-支筋;103-下弦鋼筋;104-封端鋼筋;200-底膜鋼板;201-公搭接口;202-母搭接口;203-板肋;2031-卡接部;204-第一加強筋;205-第二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本發(fā)明提供的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包括:底膜鋼板和至少兩組鋼筋桁架,所述底膜鋼板平面上設置有多根板肋,所述板肋上至少設置兩個卡接部;在所述底膜鋼板的表面,每兩根所述板肋之間均設置多個加強筋;所述底膜鋼板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公搭接口以及與所述公搭接口相配合的母搭接口;每組所述鋼筋桁架由鋼筋與腹桿鋼筋焊接而成,每組所述鋼筋桁架的兩端還分別設置有封端鋼筋;所述鋼筋桁架底部的支筋與所述板肋上的卡接部通過壓鉚的形式連接。
該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在使用過程中,底膜鋼板承受荷載能力高,不易變形,結構更牢固可靠,穩(wěn)定性也更強;而且底膜鋼板和鋼筋桁架為壓鉚連接,證明該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為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具有運輸方便、施工快的優(yōu)點;而且避免了由于焊接而擊穿底膜鋼板以及焊接易生銹的問題,還能使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更加美觀。
實施例一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筋桁架樓承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基于圖1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基于圖1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公搭接口的局部放大圖;圖4為基于圖1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底膜鋼板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5為基于圖1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底膜鋼板的一種俯視圖;圖6為基于圖1所述的鋼筋桁架樓承板的底膜鋼板的另一種俯視圖。
如圖1-6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包括:底膜鋼板200和至少兩組鋼筋桁架100,底膜鋼板200平面上設置有多根板肋203,板肋203上至少設置兩個卡接部2031;
在底膜鋼板200的表面,每兩根板肋203之間均設置多個加強筋;
底膜鋼板200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公搭接口201以及與公搭接口201相配合的母搭接口202,方便多組底膜鋼板200的拼接;
每組鋼筋桁架100由鋼筋與腹桿鋼筋102焊接而成,每組鋼筋桁架100的兩端還分別設置有封端鋼筋104;
鋼筋桁架100底部的支筋1021與板肋203上的卡接部2031通過壓鉚的形式連接。
該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包括底膜鋼板200和至少兩組鋼筋桁架100,底膜鋼板200平面上設置有多根板肋203,板肋203上至少設置兩個卡接部2031,在底膜鋼板200的表面,每兩根板肋203之間均設置多個加強筋,提高底膜鋼板200承受荷載能力,在使用過程中不易變形,結構更牢固可靠,穩(wěn)定性更強;底膜鋼板200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公搭接口201以及與公搭接口201相配合的母搭接口202,方便多組底膜鋼板200的拼接;每組鋼筋桁架100由鋼筋與腹桿鋼筋102焊接而成,每組鋼筋桁架100的兩端還分別設置有封端鋼筋104;鋼筋桁架100底部的支筋1021與板肋203上的卡接部2031通過壓鉚的形式連接,提高了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的整體性能,由于底膜鋼板200和鋼筋桁架100為壓鉚連接,證明該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為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具有運輸方便、施工快的優(yōu)點;而且避免了由于焊接而擊穿底膜鋼板200以及焊接易生銹的問題,還能使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更加美觀。
需要說明的是,底膜鋼板200平面上設置有六根板肋203為最優(yōu)方案。
還需要說明的是,板肋203的高度在15mm-50mm之間,其中板肋203的高度為20mm時為最優(yōu)方案。
本實施例可選方案中,公搭接口201為雙折邊搭接口。
當公搭接口201為雙折邊搭接口時,母搭接口202也可設置為雙折邊搭接口,能夠增強底膜鋼板200的板邊強度,在運輸和施工時,底膜鋼板200的邊緣不易彎曲變形,提高施工質量,能夠保障客戶利益。
當公搭接口201為雙折邊搭接口時,母搭接口202設置為單折邊搭接口,能夠增強底膜鋼板200的板邊強度,在運輸和施工時,底膜鋼板200的邊緣不易彎曲變形;還能保證產(chǎn)品邊緣平直、底膜鋼板200扣接更容易;還能提高底膜鋼板200搭接密實度,有效防止漏漿;而且能夠節(jié)省材料、同時增加材料的利用率;提高施工質量,保障客戶利益。
需要說明的是,雙折邊即如圖3所示在公搭接口201的折邊處彎折兩次形成雙折邊,單折邊即在折邊處彎折一次形成單折邊。
本實施例可選方案中,加強筋包括第一加強筋204和第二加強筋205;
鋼筋桁架100投影到底膜鋼板200的表面上設置有第一加強筋204。
如圖3和4所示,第一加強筋204傾斜設置,且第一加強筋204與板肋203的夾角呈30度-45度;第二加強筋205與與板肋203的夾角呈90度;提高底膜鋼板200承受荷載能力,在使用過程中不易變形,結構更牢固可靠,穩(wěn)定性更強,受力模式更合理,樓板整體性能更優(yōu)越,施工更便捷、環(huán)保。
如圖5所示,第一加強筋204與第二加強筋205交錯設置;能夠均勻的分擔底膜鋼板200的受力,且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雙向剛度相等,有利于建筑物的抗震、隔音。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加強筋204與第二加強筋205得設置形式可以為多種,可以根據(jù)實際需求而設定,在此就不一一舉例說明。
本實施例可選方案中,鋼筋設置三根,且三根鋼筋形成空間三角構造的立體桁架,其中一根為上弦鋼筋101,兩根為下弦鋼筋103,上弦鋼筋101和下弦鋼筋103均與腹桿鋼筋102相連,且腹桿鋼筋102的底部彎折成與底膜鋼板200相接觸的支筋1021。
本實施例可選方案中,上弦鋼筋101或下弦鋼筋103加工有外螺紋;因此鋼筋綁扎工作量減少60~70%,同時無需搭設腳手架,提高整體施工速度;而且外螺紋與混凝土之間的咬合力強,提高結構的穩(wěn)固性能。
或者,上弦鋼筋101和下弦鋼筋103均加工有外螺紋;因此鋼筋綁扎工作量減少60~70%,同時無需搭設腳手架,提高整體施工速度;而且外螺紋與混凝土之間的咬合力強,鋼板底模板肋203受力效果佳,施工后粘結度高,荷載能力更大,結構更加穩(wěn)固。
本實施例可選方案中,底膜鋼板200的厚度在0.35mm-0.5mm之間,由于底膜鋼板200較薄,能夠減輕結構自重,可立體施工,大大縮短了工期且更加經(jīng)濟合理;而且還節(jié)省了鋼材,更具有經(jīng)濟優(yōu)勢。
需要說明的是,鋼筋桁架100的高度可調,因此可降低建筑層高。
本實施例可選方案中,封端鋼筋104呈U形,其U形口向下卡在鋼筋桁架100端頭的兩根下弦鋼筋103的外側,并與之焊接成一體。
本實施例中,支筋1021的邊緣處可向上彎折,使鋼筋桁架100與底膜鋼板200壓鉚的更加牢固;且支筋1021的邊緣處彎折的高度低于板肋203與底膜鋼板200之間形成的凹槽的高度,能夠便于支筋1021伸入到凹槽內(nèi)部。
需要說明的是,傳統(tǒng)工藝都是將鋼筋桁架100焊接到底膜鋼板200,因此反面焊接點的生銹,而本發(fā)明是壓鉚,因此不會產(chǎn)生生銹的現(xiàn)象;同時該產(chǎn)品接合后,板肋203處還會留有一道天然的縫,該天然縫能夠作為裝飾,裝修要求不高的項目可以不需要吊頂。
還需要說明的是,組合式組合式鋼筋桁架樓承板底模利用率高可達到95%以上,其下表面平整美觀且無裂縫,改善樓板使用性能;焊接需要用電,壓鉚的方式不需要,非常節(jié)約成本。
還需要說明的是,底膜鋼板200的材質不限于鍍鋅鋼板,可以為鋁、銅、彩鋼板、不銹鋼等,能夠便于建筑商選擇使用,還同時具有較強的裝飾效果。
還需要說明的是,底膜鋼板200的材質為鍍鋅鋼板時,即鋼板的表層鍍有鋅層,即鋼板的表層鍍有鋅層,其中鋅的含量為120g/m2-275g/m2;同時鋅層的表面還可以根據(jù)需求添加帶有顏色的涂層,從底膜鋼板200的底部看能夠顯示不同的顏色,美觀效果好。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