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包覆生產(chǎn)線的方法和配置的制作方法
用于包覆生產(chǎn)線的方法和配置技術領域Olj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包覆生產(chǎn)線的方法,其中,纖維借助于牽引設備從纖維起點被開巻,并且被進一步施加到擠出頭,所述擠出頭包括凹模部件和魚雷形部件,通過擠出頭,在初步包覆的纖維(primary coated fibre) 表面上,所述纖維被設置有一緩沖層,所述緩沖層與初步包覆的纖維緊密 接觸,并且,在此方法中,緊密包覆的纖維在擠出頭的下游以預定方式被 冷卻。本發(fā)明也涉及所述用于包覆生產(chǎn)線的配置(arrangement)。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脫模力控制可被以"離線"的方式執(zhí)行,換句話 說,進行試驗融化,以獲得各種試驗樣本,所述樣本在試驗融化后被測量。這就引出一個問題,"在線"信息不可用于控制脫模力,另外,在試驗融 化過程中也浪費了材料和時間,同時要為生產(chǎn)運轉做準備。05例如,首先,脫模力控制也是通過運行帶有特殊設置的機械并通 過測量所需脫模力的試驗數(shù)值來完成的。接著,擠出頭被調整以獲得期望 的最終結果,所述機械以新的設置來運行,新的試驗數(shù)值被測量等等。上 面的操作被重復,直到得到期望的脫模力。每次所述生產(chǎn)開始時,上述過 程必須被執(zhí)行。另外,應注意的是,所述過程的執(zhí)行高度依賴于操作者的 技術等等。使所述過程可重復是困難的,因為擠出頭部件的位置非常難于 測量。關于這一過程的一個問題是材料的浪費,因為,依賴所述操作者的 技能,在所述期望的最終結果被達到之前,可能存在不必要的相當多的控 制周期。發(fā)明內(nèi)容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上面的描述內(nèi)容完全是常MJL術,因 此在此不再詳細描述。[14圖2是擠出頭3的示意圖。圖2中的參考數(shù)字7和8表示擠出頭 的凹模部件(die part)和魚雷形部件(torpedo part)。上述部件是常規(guī) 擠出頭部件,擠出頭的操作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公知技術。要包覆 的纖維通過如
圖1中的參考數(shù)字2來示出。纖維2穿過如圖2所示的魚雷 形部件和凹模部件。形成緩沖層的材料如PVC、 PA、 HFFR或其它適當 的材料通過形成于凹模部件7和魚雷形部件8之間的流道部件被送入,這 樣,所述材料在纖維周圍展開,并且緊密地附著在纖維表面上。[15按照本發(fā)明的基本構思,假設在線張力和脫模力之間存在相互關 系。已知的是,當所述凹模部件和魚雷形部件之間的距離增加時,線張力 也增加。另外,確定從產(chǎn)品脫模所述包覆所需的力是可能的,所述產(chǎn)品按在所述凹模部件和魚雷形部件之間的不同距離的方式行進。圖3示出上面 所述的相互關系的一個實例。圖3的實例表示在200 m/min的線速度時所 測量的數(shù)據(jù)。所述行進速度還影響到上面所述的相關性。圖4和5示出從 圖3的產(chǎn)品獲得的結果,所述產(chǎn)品分別按400 m/min (圖4)和600 m/min (圖5)的速度行進。確定各種纖維/緩沖材料的準確的相互關系是必要的。[16線張力的目標值通過上面的相互關系來確定。所述目標值在不同 的情況下是不同的,所述情況依賴于上述細節(jié),例如行進速度、材料等等。 本發(fā)明測量的擠出頭3和牽引設備5之間的線張力也是有價值的。所述測 量可用裝置10來進行。然后,將獲得的測量數(shù)據(jù)與目標值進行比較,并且, 在纖維的運行方向上,調整擠出頭3的凹模部件7和/或魚雷形部件8的位 置,從而,由所述線張力測量而得到的測量值將達到目標值。用于測量線 張力的配置包括控制單元9,所述控制單元9被設置成在所述測量數(shù)據(jù)和 所述目標值的基礎上按纖維的軸向方向調整擠出頭的凹模部件7和/或魚 雷形部件8的位置,所述測量數(shù)據(jù)從測量線張力的裝置10獲得,并且,所 述目標值可借助于已知的線張力和脫模力之間的相互關系獲得。因此,凹 模部件7和/或魚雷形部件8的位置被調整,從而,所述線張力將達到上面 確定的目標值,由此,用于脫模產(chǎn)品所需的力也可達到期望值。所述纖維 的軸向方向是指纖維的運行方向或與其運行方向相反的方向。[17控制單元9可有利地配設有存儲裝置,所述存儲裝置使各種情況 下的目標值能夠被記入存儲體中。所述控制單元還可包括顯示裝置ll,以 顯示例如從測量線張力的裝置10獲得的測量數(shù)據(jù)。所述目標值和其它任選 的數(shù)據(jù)也可被顯示在上述的顯示裝置11上。[18擠出頭3的調整可以多種方式來執(zhí)行。圖2示意地示出了一種執(zhí) 行方案。與擠出頭3相關,可能的是,設置輪圏部件12,所述輪圏部件12 的旋轉動作借助于例如螺旋的線巻傳動設置成被傳遞到凹模部件7和/或魚雷形部件8。設置通過動力源13和動力傳動機構14來旋轉的輪圏部件 12是可能的。例如,輪圏部件12可以是齒輪(cogwheel),并且,所述 傳動機構例如可包括齒輪帶(cogged belt)。所述動力源可以是例如電動 馬達。使用小齒輪/鏈條機構等代替齒輪/齒輪帶機構也是可能的。[19
圖2的實例中,輪圈部件12被設置在凹模部件7中,由此,凹 模部件7被用作可移動部件。魚雷形部件8也可被用作可移動部件。也可 能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其中凹模部件7和魚雷形部件8都是可移動部件。[20借助于缸體、氣動缸、直線式電動機、熱膨脹驅動器或其它適當 的機構,擠出頭3的各部件的位置調整也可被執(zhí)行。[21上面描述的實施例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fā)明,而是本發(fā)明在權 利要求書的范圍內(nèi)可被自由地修改。因此,明顯的是,本發(fā)明的配置或其 中的細節(jié)不必精確地是那些出現(xiàn)在附圖中的信息,而其它解決方案也是可 能的。
權利要求
1.用于包覆生產(chǎn)線的方法,其中,纖維(2)借助于牽引設備(5)從纖維起點(1)被開卷到擠出頭(3),所述擠出頭(3)包括凹模部件(7)和魚雷形部件(8),借助于所述擠出頭(3),在初步包覆的纖維表面上設置有一緩沖層,所述緩沖層與所述初步包覆的纖維緊密接觸;并且,在該方法中,在所述擠出頭(3)的下游,緊密包覆的纖維以預定的方式被冷卻;該方法的特征在于,借助于脫模所述緩沖層所需的力和線張力之間的相互關系來確定線張力的目標值;測量所述擠出頭(3)和所述牽引設備(5)之間的線張力;將獲得的測量數(shù)據(jù)與目標值進行比較,所述目標值借助于脫模所述緩沖層所需的力和線張力之間的相互關系來獲得;并且,按所述纖維的軸向方向調整所述擠出頭(3)的凹模部件(7)和/或魚雷形部件(8)的位置,從而,使從所述線張力測量獲得的測量值達到所述目標值。
2.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于不同的纖維/緩沖 材料和其結合、和/或對于不同的生產(chǎn)線的運行速度,確定所述線張力和所述脫模力之間的相互關系。
3. 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線張力和所述 脫模力之間的相互關系被儲存于存儲器內(nèi)。
4. 用于包覆生產(chǎn)線的配置,其特征在于,借助于牽引設備(5),纖 維(2)被設置為從纖維起點(1)開巻到擠出頭(3),所述擠出頭(3) 包括凹模部件(7)和魚雷形部件(8),它們被設置成在初步包覆的纖維 表面上施加一緩沖層,所述緩沖層與初步包覆的纖維緊密接觸;并且,在所述生產(chǎn)線中,所述緊密包覆的纖維被設置成在所述擠出頭 (3)的下游按預定方式被冷卻,并且,所述生產(chǎn)線包括測量裝置(10), 所述測量裝置(10)用于測量所述擠出頭(3)和所述牽引設備(5)之間 的線張力,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包括控制單元(9),所述控制單元(9)被設 置成在測量數(shù)據(jù)和目標值的基礎上按纖維軸向方向調整所述擠出頭(3 )的 凹模部件(7)和/或魚雷形部件(8)的位置,所述測量數(shù)據(jù)從所述線張力 的測量裝置(10)獲得,所述目標值借助于所述已知的線張力和所述脫模 力之間的相互關系來獲得。
5. 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單元(9)包 括存儲裝置,所述存儲裝置用于存儲各種目標值。
6. 按照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單元(9) 包括顯示裝置(11),所述顯示裝置(11)用于顯示測量數(shù)據(jù),所述測量 數(shù)據(jù)從測量線張力的所述測量裝置來獲得。
7. 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配置,其特征在于,與所述擠出頭(3)相 關聯(lián)地設置輪圈部件(12),所述輪圏部件(12)的旋轉運動被設置成 借助于螺旋的線巻傳動將所述旋轉運動傳遞到所述凹模部件(7)和/或所 述魚雷形部件(8);并且,所述輪圏部件(11)設置成通過動力源(13) 和動力傳動機構(14)驅動旋轉。
8. 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輪圏部件(12)是 齒輪輪圏,所述動力傳動機構(14)是齒輪帶或鏈條,并且,所述動力源(13)是電動馬達。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包覆生產(chǎn)線的方法和配置,其中,纖維(2)借助于牽引設備(5)從纖維起點(1)被開卷到擠出頭(3),所述擠出頭(3)包括凹模部件(7)和魚雷形部件,通過擠出頭(3),在初步包覆的纖維表面上設置有一緩沖層,所述緩沖層與所述初步包覆的纖維緊密接觸,并且,在該方法中,緊密包覆的纖維在擠出頭(3)的下游以預定方式被冷卻。首先,借助于脫模緩沖層所需的力和線張力之間的相互關系來確定線張力的目標值,并且,測量出擠出頭(3)和牽引設備(5)之間的線張力。借助于脫模緩沖層所需的力和線張力之間的相互關系,將獲得的測量數(shù)據(jù)與要得到的目標值進行比較,并且,按纖維的軸向方向調整擠出頭(3)的凹模部件(7)和/或魚雷形部件的位置,從而,從線張力測量獲得的測量值達到目標值。
文檔編號C03B37/00GK101273295SQ200580051658
公開日2008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9月23日
發(fā)明者J·尼凱寧, T·希耶塔蘭塔 申請人:耐斯隆公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