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紡織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雙針筒小圓機對針開針舌護針板。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發(fā)發(fā)展,人們對生活的品質不斷提高,其中對穿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但要求織物結實耐用,還要求織物產品舒適美觀,正因此種市場需求,推動針織和紡織技術不斷進步。
高密度雙面織物和無縫針織方法的產生,解決了織物產品結實耐用且舒適美觀的問題,同時具有這兩種特質的織物商品深受消費者的認可,雙面織物可以通過上下對針的不同出針順序和運針行程來實現(xiàn)不同花樣和圖案的變換,且具有明顯的提花優(yōu)勢。
在雙面無縫管狀織物的機械設備中,大圓機已經擁有相對成熟的技術,大圓機尺寸大,結構復雜,同時具備上針筒和下針筒對針方式的編織機構,其中下針沿軸向設置在下針盤外側的針槽中,上針沿徑向放置在上針盤上表面的針槽內,上針與下針相互垂直。但是,因為大圓機的結構特征,無法成形口徑在10cm左右的小口徑圓筒織物。
小圓機能完成口徑在1cm左右的小口徑無縫圓筒織物,但是由于小圓機的結構尺寸不能滿足安裝上針盤及其織針、控制裝置,小圓機無法在上針筒的上表面開設針槽,放置織針。普通小圓機為單針織造方案,無法生產出雙面高密度織物。
想要小圓機織出雙面高密度織物,小圓機上必須設置有雙針筒來實現(xiàn)雙面織物的制造,針織過程中,選中的織針必須打開針舌,因為織針擺放的不同,適用在大圓機上的開針舌裝置并不適合具有上下針的小圓機,在開舌裝置的研究中,人們取得了眾多成果。
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開針舌裝置機器與織針的組合裝置[申請?zhí)枺篶n201020530121.4],包括固定座、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固定安裝在固定板上,第一磁鐵設置在第二磁鐵的上方當織針隨針筒運動到開舌裝置的位置時,針舌以非接觸的方式,打開織針上的針舌。
上述方案雖然在單排運針時,能有效的開啟針舌,但上述方案也存在有不足之處。對針小圓機上下針口相聚很近,且對立相反,針舌打開的磁場也正好相反,裝一個此類開針系統(tǒng),不能穩(wěn)定完成織針打開,上下各裝一個即出現(xiàn)磁場信號干擾,不能穩(wěn)定打開所有經過開舌裝置的織針針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雙針筒小圓機對針開針舌護針板。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一種雙針筒小圓機對針開針舌護針板,包括護針板本體,所述的護針板本體呈圓弧狀,所述的護針板本體的外弧面設置有垂直于護針板本體的安裝板,所述的護針板本體至少在一側設置有第一開針面,所述的護針板本體的內弧面設置有開舌裝置(),所述的開舌裝置()設置在具有第一開針面()的一側且突出于護針板本體()的側面()和內弧面()。
在上述的雙針筒小圓機對針開針舌護針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開舌裝置()包括上開舌針()和下開舌針(),所述的上開舌針()和下開舌針()針尖朝向遠離護針板本體()且針尖對齊,所述的上開舌針()和下開舌針()分別設置有針舌引導面(),所述的針舌引導面()與第一開針面()共面。
在上述的雙針筒小圓機對針開針舌護針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開舌針()上表面為過舌面()且設置有第二開針面()、第三開針面(),所述的下開舌針()下表面為過舌面()且設置有第四開針面()、第五開針面()。
在上述的雙針筒小圓機對針開針舌護針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開針面()與護針板本體()在上開舌針()針尖處的切面呈銳角傾斜,所述的第一開針面()與水平面垂直,所述的第一開針面()和第二開針面()相交形成第一開舌刃,所述的第一開針面()和第四開針面()相交形成第二開舌刃,
在上述的雙針筒小圓機對針開針舌護針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開針面()與水平面呈銳角且延續(xù)到護針板本體()的上表面,所述的第三開針面()傾斜于第二開針面(),所述的第三開針面()與第二開針面()相交形成第三開舌刃,所述的第三開針面()與上開舌針()的過舌面()相交形成第四開舌刃。
在上述的雙針筒小圓機對針開針舌護針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開針面()與水平面呈鈍角且延續(xù)到護針板本體()的下表面,所述的第五開針面()傾斜于第二開針面(),所述的第五開針面()與第四開針面相交形成第五開舌刃,所述的第五開針面()與下開舌針()的過舌面()相交形成第六開舌刃。
在上述的雙針筒小圓機對針開針舌護針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開針面()與第四開針面()傾斜方向相反,所述的第三開針面()和第五開針面()傾斜方向相反。
在上述的雙針筒小圓機對針開針舌護針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裝板()上設置有安裝孔(),所述的安裝孔()呈腰形,所述的安裝板()與護針板本體()交接處設置有加強筋()。
采用上述的雙針筒小圓機對針開針舌護針板的對針小圓機編織機構中,所述的對針小圓機編織機構包括上針筒()、下針筒()和護針板(),上針筒()和下針筒()外沿設置有針槽,所述針槽中設置有方向相對設置的帶舌織針(),所述的護針板()固定安裝在上針筒()和下針筒()旋轉出針時上織針針舌()、下織針針舌()分別劃過上開舌針()和下開舌針()后打開的位置。
采用上述的對針小圓機編織機構的雙針筒小圓機。
采用上述對針小圓機編織機構的雙針筒小圓機。
與現(xiàn)有的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1.結構簡單,安裝、維修簡單,使用操作穩(wěn)定方便。
2.對針小圓機運行時上下同時開啟,有效控制漏針。
3.增強對針小圓機提升織針的自由度,使得編織時織針變化自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另一個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對針小圓機編織機構示意圖。
圖中,護針板本體1、第一開針面11、安裝板2、安裝孔21、加強筋22、開舌裝置3、上開舌針4、針舌引導面41、過舌面42、第二開針面43、第三開針面44、下開舌針5、第四開針面51、第五開針面52、上針筒6、護針板61、帶舌織針62、上織針針舌63、下織針針舌64、下針筒7、側面a、內弧面b。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2所示,一種雙針筒小圓機對針開針舌護針板,包括護針板本體1,所述的護針板本體1呈圓弧狀,所述的護針板本體1的外弧面設置有垂直于護針板本體1的安裝板2,所述的護針板本體1至少在一側設置有第一開針面11,所述的護針板本體1的內弧面設置有開舌裝置3,所述的開舌裝置3設置在具有第一開針面11的一側且突出于護針板本體1的側面a和內弧面b。
開舌裝置3包括上開舌針4和下開舌針5,所述的上開舌針4和下開舌針5針尖朝向遠離護針板本體1且針尖對齊,所述的上開舌針4和下開舌針5分別設置有針舌引導面41,所述的針舌引導面41與第一開針面11共面。
上開舌針4上表面為過舌面42且設置有第二開針面43、第三開針面44,所述的下開舌針5下表面為過舌面42且設置有第四開針面51、第五開針面52。
第一開針面11與護針板本體1在上開舌針4針尖處的切面呈銳角傾斜,所述的第一開針面11與水平面垂直,所述的第一開針面11和第二開針面43相交形成第一開舌刃,所述的第一開針面11和第四開針面51相交形成第二開舌刃,
第二開針面43與水平面呈銳角且延續(xù)到護針板本體1的上表面,所述的第三開針面44傾斜于第二開針面43,所述的第三開針面44與第二開針面43相交形成第三開舌刃,所述的第三開針面44與上開舌針4的過舌面42相交形成第四開舌刃。
第三開針面44與水平面呈鈍角且延續(xù)到護針板本體1的下表面,所述的第五開針面52傾斜于第二開針面43,所述的第五開針面52與第四開針面相交形成第五開舌刃,所述的第五開針面52與下開舌針5的過舌面42相交形成第六開舌刃。
第二開針面43與第四開針面51傾斜方向相反,所述的第三開針面44和第五開針面52傾斜方向相反。
安裝板2上設置有安裝孔21,所述的安裝孔21呈腰形,所述的安裝板2與護針板本體1交接處設置有加強筋22。
針織過程中,上針筒6和下針筒7分別帶動個帶舌織針62運動,當帶舌織針62運動到上開舌針4和下開舌針5時,針舌沿第一開針面11滑動,隨后,上針筒6中的帶舌織針62的針舌依次沿第二開針面43、第三開針面44滑動,而下針筒7中的帶舌織針62的針舌依次沿第四開針面51、第五開針面52滑動。直至針舌完全打開,進入下一步鉤拉紗線退針成圈的步驟。
實施例二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同實施例一的結構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本實施例中護針板本體1遠離上開舌針4和下開舌針5的一側設置有一個分別與上開舌針4和下開舌針5朝向相反、結構相同的兩個開舌針。本可實現(xiàn),當對針小圓機編織機構正轉或反轉針織成圈時,針舌均可穩(wěn)定打開。
一種采用雙針筒小圓機對針開針舌護針板的對針小圓機編織機構,對針小圓機編織機構包括上針筒6、下針筒7和護針板61,上針筒6和下針筒7外沿設置有針槽,所述針槽中設置有方向相對設置的帶舌織針62,所述的護針板61固定安裝在上針筒6和下針筒7旋轉出針時上織針針舌63、下織針針舌64分別劃過上開舌針4和下開舌針5后打開的位置。
一種采用對針小圓機編織機構的雙針筒小圓機。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
針織過程中,上針筒6和下針筒7分別帶動個帶舌織針62運動,當帶舌織針62運動到上開舌針4和下開舌針5時,針舌沿第一開針面11滑動,隨后,上針筒6中的帶舌織針62的針舌依次沿第二開針面43、第三開針面44滑動,而下針筒7中的帶舌織針62的針舌依次沿第四開針面51、第五開針面52滑動。直至針舌完全打開,進入下一步鉤拉紗線退針成圈的步驟。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1.結構簡單,安裝、維修簡單,使用操作穩(wěn)定方便。
2.對針小圓機運行時上下同時開啟,有效控制漏針。
3.增強對針小圓機提升織針的自由度,使得編織時織針變化自如。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護針板本體1、第一開針面11、安裝板2、安裝孔21、加強筋22、開舌裝置3、上開舌針4、針舌引導面41、過舌面42、第二開針面43、第三開針面44、下開舌針5、第四開針面51、第五開針面52、上針筒6、護針板61、帶舌織針62、上織針針舌63、下織針針舌64、下針筒7、側面a、內弧面b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fā)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fā)明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