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適用于棉布的蠟染防染蠟及其制備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2716443閱讀:929來源:國知局

本發(fā)明涉及蠟染工藝領域,且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棉布的蠟染防染蠟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蠟染,是我國古老的少數(shù)民族民間傳統(tǒng)紡織印染手工藝,古稱蠟,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并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貴州、云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長蠟染。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于布后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xiàn)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同時,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使布面呈現(xiàn)特殊的"冰紋",尤具魅力。由于蠟染圖案豐富,色調(diào)素雅,風格獨特,用于制作服裝服飾和各種生活實用品,顯得樸實大方、清新悅目,富有民族特色,市場需求逐年增加。

但是,現(xiàn)有的蠟染技術中在畫蠟操作中用的蠟材料,通常采用單一的石蠟或單一蜂蠟熱融后進行畫蠟操作。石蠟的硬度較大,其用于畫蠟操作容易自然龜裂在染色過程中產(chǎn)生色紋,但是其粘附性較低,在染色過程中容易脫落導致產(chǎn)生黑點。蜂蠟的粘附性好不易脫落,但是其硬度較低,染色過程中難以自然龜裂產(chǎn)生色紋,同時其還存在成本較高的問題。針對上述的問題,現(xiàn)有技術通過將石蠟和蜂蠟進行簡單混合,使其粘附性較好的同時能夠自然龜裂,但是其仍然存在滲透性較差、上蠟不均勻等問題。而且由于不同布料的表面性能不同,需要針對不同布料進行表面處理。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棉布的蠟染防染蠟,在進行畫蠟操作中,其在棉布上的滲透效果好、粘附能力強、上蠟均勻。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棉布的蠟染防染蠟的制備方法,制得的防染蠟在棉布上的滲透效果好、粘附能力強、上蠟均勻。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適用于棉布的蠟染防染蠟,按重量份計包括:石蠟30-40份、蜂蠟10-20份、棕櫚蠟5-10份、達瑪樹脂2-4份、羊油5-8份、牛油1-1.5份以及羧甲基纖維素鈉0.5-1份。

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適用于棉布的蠟染防染蠟的制備方法,稱取30-40重量份的石蠟和10-20重量份的蜂蠟加熱至70-8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一混合物;稱取5-10重量份的棕櫚蠟、2-4重量份的達瑪樹脂及5-8重量份的羊油、1-1.5重量份的牛油以及0.5-1重量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加熱至140-15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二混合物;在120-130℃溫度下將第一混合物加入第二混合物,以400-600r/min轉速攪拌20-30min,冷卻。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提供的適用于棉布的蠟染防染蠟,石蠟硬度較大,容易自然龜裂在染色時形成色紋;蜂蠟硬度較小,粘附性強,能夠增強防染蠟在布料上的粘附穩(wěn)定性。以石蠟和蜂蠟為蠟基質,防染蠟粘附穩(wěn)定、易形成色紋。棕櫚蠟具有良好的保油性,其性狀稀薄且黏滯度小,其樹脂含量低,流動性能好,能夠提高防染蠟的滲透作用從而提高防染效果。達瑪樹脂廣泛應用于增強PP及PE等塑料油墨、復合油墨、表印油墨的附著力、流動性,其能夠進一步增強防染蠟的滲透作用及粘附性能。由于棉布存在易縮、易皺的缺點,畫蠟過程中容易導致蠟料的局部堆積或結塊,使蠟層不均勻從而影響防染效果,羊油、牛油及羧甲基纖維素鈉的混合物能夠提高棉布的抗皺能力,使上蠟均勻。

本發(fā)明提供的使用于棉布的蠟染防染蠟的制備方法,由于石蠟和蜂蠟的熔點較低,將石蠟和蜂蠟先在較低溫度下融化,防止高溫操作時引起石蠟和蜂蠟的變質或是氧化。將原料融化后的保溫操作使原料之間能夠充分混合,提高產(chǎn)品的致密度,從而提高防染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者,按照常規(guī)條件或制造商建議的條件進行。所用試劑或儀器未注明生產(chǎn)廠商者,均為可以通過市售購買獲得的常規(guī)產(chǎn)品。

下面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適用于棉布的蠟染防染蠟及其制備方法進行具體說明。

一種適用于棉布的蠟染防染蠟,按重量份計包括:石蠟30-40份、蜂蠟10-20份、棕櫚蠟5-10份、達瑪樹脂2-4份、羊油5-8份、牛油1-1.5份以及羧甲基纖維素鈉0.5-1份。

石蠟的硬度較高,容易自然龜裂。在蠟染染色的過程中,染料能夠通過龜裂產(chǎn)生的縫隙在布料上著色,從而產(chǎn)生紋路自然的色紋。但是,由于石蠟的粘附性能較差,單獨使用石蠟作為蠟基質,在染色過程石蠟脫落會在布料上形成黑點,影響蠟染圖案的效果。

蜂蠟的粘附性能較好,不容易發(fā)生脫落。但是由于蜂蠟的硬度較低,不容易發(fā)生龜裂產(chǎn)生色紋。

畫蠟過程中,蠟油從蠟刀中流出滲透并凝固于布料,達到局部防染的作用。由于蠟油從蠟刀流出后溫度急劇下降,蠟油的凝固速度快,要求蠟油具有較高的滲透速度,使蠟油能夠浸透布料,從而保證畫蠟的防染效果。

棕櫚蠟具有良好的保油性,其性狀稀薄且黏滯度小,其樹脂含量低,流動性能好,能夠提高蠟染防染蠟的滲透作用,從而提高防染效果。

達瑪樹脂廣泛應用于增強PP及PE等塑料油墨、復合油墨、表印油墨的附著力、流動性,其能夠進一步增強防染蠟的滲透作用及粘附性能,防染作用好,且有效防止產(chǎn)生黑點,進一步提高蠟染產(chǎn)品的品質。

進一步的,本發(fā)明的蠟染防染蠟中加入平平加和司盤,其具有較好的分散作用,能促進蠟油在布料中的分散作用,提高蠟油的滲透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蠟染防染蠟的防染效果。

蠟染工藝在貴州地區(qū)尤其盛行,但是不同地區(qū)喜愛使用的布料不盡相同。黔東南和黔南一帶常使用棉布,黔西、黔西北一帶的苗族則喜愛用麻布和毛布。

由于棉布存在易縮、易皺的缺點,在進行畫蠟的操作中,會導致蠟油在褶皺的地方產(chǎn)生局部堆積或結塊,或者因棉布的收縮使平整的蠟層發(fā)生局部堆積甚至結塊,導致上蠟不均勻,從而影響上蠟的效果。

經(jīng)發(fā)明人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羊油、牛油和羧甲基纖維素鈉的混合物進行棉布的表面處理,對棉布具有顯著的抗皺、抗縮的作用,將該混合物加入蠟染防染蠟中,上蠟得到的蠟層的均勻性明顯得到提高。

該適用于棉布的蠟染防染蠟的制備方法,包括:稱取30-40重量份的石蠟和10-20重量份的蜂蠟加熱至70-8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一混合物;稱取5-10重量份的棕櫚蠟、2-4重量份的達瑪樹脂及5-8重量份的羊油、1-1.5重量份的牛油以及0.5-1重量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加熱至140-15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二混合物;在120-130℃溫度下將第一混合物加入第二混合物,以400-600r/min轉速攪拌20-30min,冷卻。

第一混合物和第二混合物混合后加入平平加和司盤,伴隨攪拌的過程使第一混合物和第二混合物分散均勻,提高防染蠟材料內(nèi)部組織的均勻化。

由于石蠟和蜂蠟的熔點較低且容易氧化變質,將其在低溫下進行融化,防止和其他原料在高溫條件下融化導致氧化變質等。原料在融化后進行保溫處理,能夠使原料之間充分混合、分散,使產(chǎn)物晶粒進一步均勻化,能夠有效減小材料冷凝后孔隙大小,提高蠟染防染蠟的致密度,進一步提高材料的防染性能。

進一步的,冷卻操作在0.2-0.3MPa的壓力下進行,能夠促進原料之間致密結合,進一步增加材料的致密度,提高蠟油的流動性和滲透性。

蜂蠟是由蜂群內(nèi)適齡工蜂腹部的4對蠟腺分泌出來的一種脂肪性物質。在蜂群中,工蜂利用自己分泌的蠟來修筑巢脾、子房封蓋和飼料房封蓋。巢脾是供蜜蜂貯存食物、培育蜂兒和棲息結團的地方,蜂蠟既是蜂群的產(chǎn)品,又是其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物料,因此蜂蠟中通常含有較多的不溶性雜質,影響蠟染防染蠟的質量。

故進一步的,在本發(fā)明中,將石蠟和蜂蠟加熱融化混合之前,對蜂蠟進行提純操作。

具體的,由于蜂蠟的密度較水小,而蜂蠟中的不溶性雜質含水量及營養(yǎng)物質含量較高,其密度大于水。提純操作中,將蜂蠟和水混合并加熱至65-75℃融化后靜置冷卻,蜂蠟中的不溶性雜質沉于水的底部,蜂蠟漂浮于水的表面并逐漸凝結,凝結完成后取出蜂蠟即完成提純操作。

為了使不溶性雜質與蜂蠟充分分離,較佳的蜂蠟和水的質量比大致地為1:2。進一步的,可以重復2-3次相同的提純操作,便于將雜質充分分離。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特征和性能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

一種適用于棉布的蠟染防染蠟的制備方法,包括:

稱取30重量份的石蠟和10重量份的蜂蠟,將蜂蠟和20g水混合加熱至65-75℃融化后靜置冷卻,取出提純后的蜂蠟,將石蠟和提純后的蜂蠟加熱至70-8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一混合物;稱取5重量份的棕櫚蠟、2重量份的達瑪樹脂、5重量份的羊油、1重量份的牛油以及0.5重量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加熱至140-15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二混合物;在120-130℃溫度下將第一混合物加入第二混合物,再加入0.5重量份的平平加和0.3重量份的司盤,以400-600r/min轉速攪拌20-30min。在0.2-0.3MPa壓力下冷卻。

實施例2

稱取33重量份的石蠟和12重量份的蜂蠟,將蜂蠟和24g水混合加熱至65-75℃融化后靜置冷卻,取出提純后的蜂蠟,將石蠟和提純后的蜂蠟加熱至70-8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一混合物;稱取7重量份的棕櫚蠟、2.5重量份的達瑪樹脂、6重量份的羊油、1.1重量份的牛油以及0.6重量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加熱至140-15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二混合物;在120-130℃溫度下將第一混合物加入第二混合物,再加入0.6重量份的平平加和0.35重量份的司盤,以400-600r/min轉速攪拌20-30min。在0.2-0.3MPa壓力下冷卻。

實施例3

稱取35重量份的石蠟和14重量份的蜂蠟,將蜂蠟和28g水混合加熱至65-75℃融化后靜置冷卻,取出提純后的蜂蠟,將石蠟和提純后的蜂蠟加熱至70-8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一混合物;稱取8重量份的棕櫚蠟、3重量份的達瑪樹脂、6.5重量份的羊油、1.2重量份的牛油以及0.65重量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加熱至140-15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二混合物;在120-130℃溫度下將第一混合物加入第二混合物,再加入0.8重量份的平平加和0.4重量份的司盤,以400-600r/min轉速攪拌20-30min。在0.2-0.3MPa壓力下冷卻。

實施例4

稱取37重量份的石蠟和17重量份的蜂蠟,將蜂蠟和34g水混合加熱至65-75℃融化后靜置冷卻,取出提純后的蜂蠟,將石蠟和提純后的蜂蠟加熱至70-8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一混合物;稱取9重量份的棕櫚蠟、3.5重量份的達瑪樹脂、7重量份的羊油、1.13重量份的牛油以及0.7重量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加熱至140-15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二混合物;在120-130℃溫度下將第一混合物加入第二混合物,再加入0.9重量份的平平加和0.5重量份的司盤,以400-600r/min轉速攪拌20-30min。在0.2-0.3MPa壓力下冷卻。

實施例5

稱取40重量份的石蠟和20重量份的蜂蠟,將蜂蠟和40g水混合加熱至65-75℃融化后靜置冷卻,取出提純后的蜂蠟,將石蠟和提純后的蜂蠟加熱至70-8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一混合物;稱取10重量份的棕櫚蠟、4重量份的達瑪樹脂、8重量份的羊油、1.5重量份的牛油以及1重量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加熱至140-15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二混合物;在120-130℃溫度下將第一混合物加入第二混合物,再加入1重量份的平平加和0.6重量份的司盤,以400-600r/min轉速攪拌20-30min。在0.2-0.3MPa壓力下冷卻。

實施例6

稱取35重量份的石蠟和14重量份的蜂蠟,將蜂蠟和28g水混合加熱至65-75℃融化后靜置冷卻,取出提純后的蜂蠟,將石蠟和提純后的蜂蠟加熱至70-8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一混合物;稱取8重量份的棕櫚蠟、3重量份的達瑪樹脂、6.5重量份的羊油、1.2重量份的牛油以及0.65重量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加熱至140-15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二混合物;在120-130℃溫度下將第一混合物加入第二混合物,以400-600r/min轉速攪拌20-30min。在0.2-0.3MPa壓力下冷卻。

對比例1

稱取35重量份的石蠟和14重量份的蜂蠟,將蜂蠟和28g水混合加熱至65-75℃融化后靜置冷卻,取出提純后的蜂蠟,將石蠟和提純后的蜂蠟加熱至70-8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一混合物;稱取8重量份的棕櫚蠟及3重量份的達瑪樹脂加熱至140-15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二混合物;在120-130℃溫度下將第一混合物加入第二混合物,再加入0.8重量份的平平加和0.4重量份的司盤,以400-600r/min轉速攪拌20-30min。在0.2-0.3MPa壓力下冷卻。

對比例2

稱取35重量份的石蠟和14重量份的蜂蠟,將蜂蠟和28g水混合加熱至65-75℃融化后靜置冷卻,取出提純后的蜂蠟,將石蠟和提純后的蜂蠟加熱至70-8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一混合物;稱取6.5重量份的羊油、1.2重量份的牛油以及0.65重量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加熱至140-15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二混合物;在120-130℃溫度下將第一混合物加入第二混合物,再加入0.8重量份的平平加和0.4重量份的司盤,以400-600r/min轉速攪拌20-30min。在0.2-0.3MPa壓力下冷卻。

對比例3

稱取35重量份的石蠟和14重量份的蜂蠟,將蜂蠟和28g水混合加熱至65-75℃融化后靜置冷卻,取出提純后的蜂蠟,將石蠟和提純后的蜂蠟加熱至70-80℃融化并保溫0.5-1h,在120-130℃溫度下加入0.8重量份的平平加和0.4重量份的司盤,以400-600r/min轉速攪拌20-30min。在0.2-0.3MPa壓力下冷卻。

對比例4

稱取35重量份的石蠟和14重量份的蜂蠟8重量份的棕櫚蠟、3重量份的達瑪樹脂、6.5重量份的羊油、1.2重量份的牛油以及0.65重量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將蜂蠟和28g水混合加熱至65-75℃融化后靜置冷卻,取出提純后的蜂蠟,將提純后的蜂蠟和其他原料混合加熱至140-150℃融化并保溫0.5-1h;在120-130℃溫度下加入0.8重量份的平平加和0.4重量份的司盤,以400-600r/min轉速攪拌20-30min。在0.2-0.3MPa壓力下冷卻。

對比例5

稱取35重量份的石蠟和14重量份的蜂蠟,將蜂蠟和28g水混合加熱至65-75℃融化后靜置冷卻,取出提純后的蜂蠟,將石蠟和提純后的蜂蠟加熱至70-80℃融化得第一混合物;稱取8重量份的棕櫚蠟、3重量份的達瑪樹脂、6.5重量份的羊油、1.2重量份的牛油以及0.65重量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加熱至140-150℃融化得第二混合物;在120-130℃溫度下將第一混合物加入第二混合物,再加入0.8重量份的平平加和0.4重量份的司盤,以400-600r/min轉速攪拌20-30min。在0.2-0.3MPa壓力下冷卻。

對比例6

稱取35重量份的石蠟和14重量份的蜂蠟,將蜂蠟和28g水混合加熱至65-75℃融化后靜置冷卻,取出提純后的蜂蠟,將石蠟和提純后的蜂蠟加熱至70-8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一混合物;稱取8重量份的棕櫚蠟、3重量份的達瑪樹脂、6.5重量份的羊油、1.2重量份的牛油以及0.65重量份的羧甲基纖維素鈉加熱至140-150℃融化并保溫0.5-1h得第二混合物;在120-130℃溫度下將第一混合物加入第二混合物,再加入0.8重量份的平平加和0.4重量份的司盤,以400-600r/min轉速攪拌20-30min。冷卻。

選取60張規(guī)格為C 32X32 68X68、大小形狀相同的細平布分為12組,每組5張該棉布布料。采用實施例1-6及對比例1-6制得的蠟染防染蠟分別作為每組布料的防染劑,制作圖案相同的蠟染作品。

在黔東南和黔南分別隨機抽取200人對上述制得的60張蠟染作品依次就色紋效果、滲透防染效果及防脫蠟效果打分,分別為1、2、3、4、5、6分六個檔次,分越高表示蠟染效果越好,其結果平均分如表1所示。

表1.蠟染作品評分表

由表1可知,實施例1-6制得的適用于棉布的蠟染防染蠟其色紋效果、滲透防染效果及防脫蠟效果優(yōu)良。對比例1和對比例3中未采用羊油等對棉布進行表面處理,蠟油容易因棉布的皺縮部分堆積或結塊,其防滲透效果明顯降低。對比例2和對比例3中未采用棕櫚蠟和達瑪樹脂,防脫蠟的粘附性能降低,防脫蠟效果明顯降低,容易在防染部位產(chǎn)生黑點影響蠟染效果。對比例4中將原料一并在140-150℃的高溫加熱,對比例5中未對原料進行保溫均勻化、致密化操作,對比例6中的冷卻過程無加壓操作,其蠟染效果也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適用于棉布的蠟染防染蠟的制備方法操作簡單,其制得的適用于棉布的蠟染防染蠟對在棉布上的滲透效果好、粘附能力強、上蠟均勻。

以上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fā)明的選定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