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編織工藝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荊條編織品的防護方法。
背景技術:
荊條,是馬鞭草科落葉灌木,葉對生,幼枝、新葉為綠色?;ǖ仙?,著生于當年生枝端,花期6-7月。中國北方地區(qū)廣為分布,常生于山地陽坡上,形成灌叢,資源極豐富,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西南等省、區(qū)。荊條性強健,耐寒、耐旱,亦能耐瘠薄的土壤;喜陽光充足,多自然生長于山地陽坡的干燥地帶,形成灌叢,或與酸棗等混生為群落,或在鹽堿砂荒地與蒿類自然混生,其根莖萌發(fā)力強,極為結實,因此作為編織工藝品的材料有很大的利用性,但是由于荊條編織品韌性差,內部纖維結構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導致力學性能不穩(wěn)定等問題,使用率并不高,只要能采用一定的防護方法解決荊條編織品中的一些問題,將具有很大的開發(fā)利用空間,得到的編織加工品使用壽命將超出一般材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適用于荊條編織品的防護方法,可以提高荊條編織品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壽命。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適用于荊條編織品的防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新制的荊條編織品放在70-80℃的溫度下加熱30-50分鐘,再置于0-5℃的環(huán)境下放置20-30分鐘,反復2-3次,將冷熱交替處理后的荊條編織品水浸5-10分鐘,取出后放入50-60℃烘箱中烘1-2小時;
(2)將預處理后的荊條編織品使用底液噴霧噴涂均勻,該底液按照質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制成:對羥基苯甲酸甲酯15-17%、苯氧乙醇14-18%、12-羥基硬脂酸甘油三酯11-13%、乙二胺四乙酸二鈉6-8%、氯丁膠乳5-7%、卡拉膠2-4%、甲基纖維素1-3%、其余為1,2-丙二醇;
(3)將噴涂均勻的荊條編織品放入干燥室中干燥,準備上漆工作,將干燥后的荊條編織品完全浸入調制好的漆溶液中,5-10秒后緩慢提起荊條編織品,直至完全離開漆溶液,懸空靜置10-15分鐘,此時將環(huán)境溫度降低15-20℃,待表面干燥后即可取下;
(4)將表面干燥的荊條編織品放入干燥室中完全干燥,然后利用等離子體沉積快速固化法將聚四氟乙烯粉末噴入熱等離子體中熔化,達到霧化狀態(tài)后噴涂到荊條編織品上,迅速降溫使之在其表面迅速冷卻、固化即可。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1)中所述的水浸溶液中含有質量分數為5-8%的由芝麻葉熬煮得到的濃縮液。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2)中所述的底液是根據相似相容的原理配制得到的。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3)中上漆環(huán)境的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30-35%。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4)中聚四氟乙烯粉末的用量以涂布厚度為5-10微米為準。
本發(fā)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yōu)點:為了解決現有荊條編織品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壽命不理想的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荊條編織品的防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新制的荊條編織品經過反復的高低溫交替處理,一方面可以提高荊條編織品的耐候性,解決內部纖維結構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問題,一方面降低了分子運動的動能,減少熱脹冷縮帶來編織品不穩(wěn)定問題,提高力學性能;(2)在上漆前使用底液噴霧將荊條編織品表面潤濕,不僅可以提高編織品抗?jié)B性能、抗菌防蟲防腐性能,其還能夠提高漆料的粘結力,解決荊條表面上漆性差,易脫落的問題;(3)上漆過程控制速度和環(huán)境溫度,使上漆均勻,干燥速度加快;(4)使用等離子體沉積快速固化法將聚四氟乙烯粉末涂布到荊條編織品,進一步提高其化學穩(wěn)定性、耐腐蝕性、和良好的抗老化耐力,延長使用壽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適用于荊條編織品的防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新制的荊條編織品放在70℃的溫度下加熱30分鐘,再置于0℃的環(huán)境下放置20分鐘,反復2次,將冷熱交替處理后的荊條編織品水浸5分鐘,取出后放入50℃烘箱中烘1小時;
(2)將預處理后的荊條編織品使用底液噴霧噴涂均勻,該底液按照質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制成:對羥基苯甲酸甲酯15%、苯氧乙醇14%、12-羥基硬脂酸甘油三酯11%、乙二胺四乙酸二鈉6%、氯丁膠乳5%、卡拉膠2%、甲基纖維素1%、其余為1,2-丙二醇;
(3)將噴涂均勻的荊條編織品放入干燥室中干燥,準備上漆工作,將干燥后的荊條編織品完全浸入調制好的漆溶液中,5秒后緩慢提起荊條編織品,直至完全離開漆溶液,懸空靜置10分鐘,此時將環(huán)境溫度降低15℃,待表面干燥后即可取下;
(4)將表面干燥的荊條編織品放入干燥室中完全干燥,然后利用等離子體沉積快速固化法將聚四氟乙烯粉末噴入熱等離子體中熔化,達到霧化狀態(tài)后噴涂到荊條編織品上,迅速降溫使之在其表面迅速冷卻、固化即可。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1)中所述的水浸溶液中含有質量分數為5-8%的由芝麻葉熬煮得到的濃縮液。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2)中所述的底液是根據相似相容的原理配制得到的。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3)中上漆環(huán)境的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30%。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4)中聚四氟乙烯粉末的用量以涂布厚度為5微米為準。
實施例2
一種適用于荊條編織品的防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新制的荊條編織品放在75℃的溫度下加熱40分鐘,再置于2℃的環(huán)境下放置25分鐘,反復2次,將冷熱交替處理后的荊條編織品水浸7分鐘,取出后放入55℃烘箱中烘1.5小時;
(2)將預處理后的荊條編織品使用底液噴霧噴涂均勻,該底液按照質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制成:對羥基苯甲酸甲酯16%、苯氧乙醇16%、12-羥基硬脂酸甘油三酯12%、乙二胺四乙酸二鈉7%、氯丁膠乳6%、卡拉膠3%、甲基纖維素2%、其余為1,2-丙二醇;
(3)將噴涂均勻的荊條編織品放入干燥室中干燥,準備上漆工作,將干燥后的荊條編織品完全浸入調制好的漆溶液中,7秒后緩慢提起荊條編織品,直至完全離開漆溶液,懸空靜置13分鐘,此時將環(huán)境溫度降低17℃,待表面干燥后即可取下;
(4)將表面干燥的荊條編織品放入干燥室中完全干燥,然后利用等離子體沉積快速固化法將聚四氟乙烯粉末噴入熱等離子體中熔化,達到霧化狀態(tài)后噴涂到荊條編織品上,迅速降溫使之在其表面迅速冷卻、固化即可。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1)中所述的水浸溶液中含有質量分數為6%的由芝麻葉熬煮得到的濃縮液。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2)中所述的底液是根據相似相容的原理配制得到的。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3)中上漆環(huán)境的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33%。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4)中聚四氟乙烯粉末的用量以涂布厚度為7微米為準。
實施例3
一種適用于荊條編織品的防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新制的荊條編織品放在80℃的溫度下加熱50分鐘,再置于5℃的環(huán)境下放置30分鐘,反復3次,將冷熱交替處理后的荊條編織品水浸10分鐘,取出后放入60℃烘箱中烘2小時;
(2)將預處理后的荊條編織品使用底液噴霧噴涂均勻,該底液按照質量百分比由以下成分制成:對羥基苯甲酸甲酯17%、苯氧乙醇18%、12-羥基硬脂酸甘油三酯13%、乙二胺四乙酸二鈉8%、氯丁膠乳7%、卡拉膠4%、甲基纖維素3%、其余為1,2-丙二醇;
(3)將噴涂均勻的荊條編織品放入干燥室中干燥,準備上漆工作,將干燥后的荊條編織品完全浸入調制好的漆溶液中,10秒后緩慢提起荊條編織品,直至完全離開漆溶液,懸空靜置15分鐘,此時將環(huán)境溫度降低20℃,待表面干燥后即可取下;
(4)將表面干燥的荊條編織品放入干燥室中完全干燥,然后利用等離子體沉積快速固化法將聚四氟乙烯粉末噴入熱等離子體中熔化,達到霧化狀態(tài)后噴涂到荊條編織品上,迅速降溫使之在其表面迅速冷卻、固化即可。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1)中所述的水浸溶液中含有質量分數為8%的由芝麻葉熬煮得到的濃縮液。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2)中所述的底液是根據相似相容的原理配制得到的。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3)中上漆環(huán)境的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35%。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步驟(4)中聚四氟乙烯粉末的用量以涂布厚度為10微米為準。
對比例1
與實施例1相比,將步驟(1)省略,其余步驟保持一致。
對比例2
與實施例2相比,將步驟(2)省略,其余步驟保持一致。
對比例3
與實施例3相比,將步驟(4)省略,其余步驟保持一致。
對比試驗
選擇70件同一批荊條編織工藝品,隨機均分為7組,前六組分別使用實施例1-3和對比例1-3的方法進行防護,最后一組不做任何處理,直接上漆,作為對照組,將荊條編織工藝品的性能進行對比,將比較結果記錄如下表所示:
通過比較可以明顯看出本發(fā)明在荊防護條編織工藝品上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