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輪滑式微型電動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動車,特別涉及一種輪滑式微型電動車。
背景技術:
目前的電動車,體型和重量普遍較自行車稍大,相對耗電量較大,作為短距離交通 工具外出攜帶很不方便,需要設置專門存放的場所,占地面積較大,另外需要設專人看管否 則較容易丟失,無論對于城市的規(guī)劃管理還是對于使用者個人來說都存在很多問題。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方便攜帶、靈活性較高 的輪滑式微型電動車。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輪滑式微型電動車,包括左、右踏車,分別由用于支撐腳部的十字托架和對應設置在所述十字托架底部的 兩前輪及兩后輪構成,至少有一個前輪或后輪為驅動電機輪;減速裝置,設置在所述左踏車和/或右踏車前端的耐磨塊;剎車裝置,設置在所述左踏車和/或右踏車后端;蓄電池,為驅動電機輪提供電源,設置在左或右踏車十字托架后部的支架上;便攜控制器,控制驅動輪電源開關。其中,所述的十字托架由橫托架、縱托架和在橫托架中部通過固定連接的立軸構 成,其中,橫托架由橫板和設置在所述橫板前后兩側的立沿構成,其中前后立沿中部對應縱 托架兩側分別設置有缺口,所述縱托架設置在所述缺口內;所述連接立軸上設置有彈簧并 與鎖緊扣配合;所述橫托架底面位于縱托架兩側的部分分別向上沖壓有凹槽,所述凹槽內 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兩端固定在凹槽兩側的孔內,所述彈簧底部設有與所述縱托架底部 配合的勾。特別是,所述縱托架由前后兩部分構成,其中,后部分設置在前部分底端,所述后 部分前端設置有調節(jié)螺母,所述耐磨塊旋轉連接絲杠一端,所述絲杠另一端設置在所述調 節(jié)螺母內,所述耐磨塊上設置限位塊,所述限位塊隨所述耐磨塊繞絲杠端旋轉呈垂直狀態(tài) 與設置在前部分前端的限位槽配合。進一步地,所述的剎車裝置具體由設置在縱托架上后輪上方的上底板和設置在所 述上底板下端面的剎車板及后置板,其中所述剎車板前端與上底板轉動連接并設置回位彈 簧,上底板后端與所述后置板中部轉動連接并設置回位彈簧,剎車片后端設置有向上彎曲 的第一勾部,所述后置板前端設置有向下彎曲的第二勾部與所述第一勾部配合。其中,所述剎車片底端面設置復合耐磨層。特別是,所述的支架由橫向底板和設置在所述橫向底板后端的立向背板構成,呈 反向L形,所述橫向底板設置在所述縱托架后部,所述背板外側設置掛鉤與所述蓄電池掛 鉤相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左、右踏車前端分別設置耐磨塊,所述右踏車后輪為驅動電機輪, 所述蓄電池及支架均設置在所述右踏車上。上述的結構,將雙腳分別固定于左、右踏車的十字托架上,蓄電池能夠通過支架固 定設置在左腿或右腿上,通過控制器控制驅動輪電源開關驅動設置在左或右踏車的驅動電 機輪轉動行走,減速時能通過將腳部前傾使設置在踏車前端的減速耐磨塊著地與地面之間 的摩擦實現,需要緊急剎車時能通過設置在踏車后端的剎車裝置使踏車停止運行,正常狀 況停車通過控制器關閉驅動電機輪電源控制,體積較小、重量較輕、便于攜帶、消耗能量較 低,不用時能夠放進包內隨身攜帶乘坐公交或地鐵,不受存放場所限制,也不必擔心放在外 面被偷走,另外可以借助人體慣性滑動,即便在蓄電池沒電的情況下也可以當作輪滑使用, 不至于因此給使用者帶來攜帶的麻煩;另外,便攜控制器可以那在手中,控制靈活。
圖1為本發(fā)明的右踏車具體實施例的第一參考狀態(tài)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右踏車具體實施例的第二參考狀態(tài)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的右踏車具體實施例的第三參考狀態(tài)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的剎車裝置具體實施例的參考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的減速裝置具體實施例的參考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5所示,本發(fā)明的輪滑式微型電動車,包括左、右踏車,分別由用于支撐腳部的十字托架和對應設置在所述十字托架底部的 兩前輪1及兩后輪2構成,至少有一個前輪或后輪為驅動電機輪,圖示后輪為驅動電機輪;減速裝置3,設置在所述左踏車和/或右踏車前端的耐磨塊30 ;剎車裝置4,設置在所述左踏車和/或右踏車后端;蓄電池5,為驅動電機輪提供電源,設置在左或右踏車十字托架后部的支架6上;便攜控制器,控制驅動輪電源開關、照明及喇叭。上述的結構,將雙腳分別固定于左、右踏車的十字托架上,蓄電池能夠通過支架固 定設置在左腿或右腿上,通過控制器控制驅動輪電源開關驅動設置在左或右踏車的驅動電 機輪轉動行走,減速時能通過將腳部前傾使設置在踏車前端的減速耐磨塊著地與地面之間 的摩擦實現,需要緊急剎車時能通過設置在踏車后端的剎車裝置使踏車停止運行,正常狀 況停車通過控制器關閉驅動電機輪電源控制,體積較小、重量較輕、便于攜帶、消耗能量較 低,不用時能夠放進包內隨身攜帶乘坐公交或地鐵,不受存放場所限制,也不必擔心放在外 面被偷走,另外可以借助人體慣性滑動,即便在蓄電池沒電的情況下也可以當作輪滑使用, 不至于因此給使用者帶來攜帶的麻煩;另外,便攜控制器可以拿在手中,控制靈活。其中,所述的十字托架由橫托架11、縱托架12和在橫托架中部通過固定連接的立 軸13構成,其中,橫托架由橫板14和設置在所述橫板前后兩側的立沿15構成,其中前后立 沿中部對應縱托架兩側分別設置有缺口,所述縱托架設置在所述缺口內;所述連接立軸上 設置有彈簧并與鎖緊扣配合。此種結構的十字托架,使用時可以將橫托架設置在所述縱托架兩側的缺口內,將底部的鎖緊扣在立軸上鎖緊限制所述縱橫托架之間沿所述立軸方向竄 動,所述缺口限定所述縱橫托架沿兩者所在平面內相對轉動,進一步增加十字托架的穩(wěn)定 性,在不用的時候,將所述鎖緊扣在立軸上松開,所述橫托架向縱托架在立軸上相對脫離, 將橫托架旋轉至與所述縱托架方向一致,這樣,節(jié)約占用空間,更方便攜帶,所述的彈簧在 此處為配合鎖緊扣而設置。如圖3所示,所述橫托架11底面位于縱托架兩側分別向上沖壓有凹槽18,所述凹槽內設置有底部設有勾的彈簧19,所述彈簧兩端固定在凹槽18兩側的孔內,電動車行駛狀 態(tài)時,將所述彈簧底部的勾設在所述縱托架底端,這樣增加十字托架整體的穩(wěn)定性,有利于 受力平衡,安全性更強,不用時,將所述勾與縱托架脫開,彈簧置于所述凹槽內,不影響橫托 架相對縱托架的轉動及移動。為了進一步增加所述輪滑式微型電動車的靈活性,考慮到廣大的使用者腳大小不 同,所述十字托架的縱托架設置呈長短可調的機構,所述縱托架由前、后兩部分21、22(圖 示為套設的兩方型管)構成,其中,后部分設置在前部分下端,所述后部分前端設置有調節(jié) 螺母(圖示為設置在縱托架后部分的截面板23上的內螺紋),所述耐磨塊旋轉連接絲杠7 一端,所述絲杠另一端設置在所述調節(jié)螺母內,所述耐磨塊上設置限位塊31,所述限位塊隨 所述耐磨塊繞絲杠端旋轉呈垂直狀態(tài)與設置在前部分前端的限位槽32配合。上述的結構, 使用時,通過旋轉設置在連接絲杠前端的耐磨塊使與絲杠配合的調節(jié)螺母帶動縱托架后部 分相對前部分在長度方向移動,調整至何時腳部大小的位置時,將所述耐磨塊相對所述絲 杠前端向上轉動帶動設置在所述耐磨塊上的限位塊隨之旋轉與設置在縱托架前端底部的 限位槽配合,如圖2所示,所述限位槽限制所述限位塊及耐磨塊相對所述十字托架轉動,同 時鎖定所述縱托架的長度,需要減速時,只要將腳跟抬起腳尖前傾使耐磨塊接觸地面通過 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減速,不用時可以將耐磨塊向下旋轉使限位塊與限位槽脫離配合,如 圖1所示,旋轉耐磨塊使縱托架的前后兩部分重合縮短縱托架長度也能縮小整個輪滑式微 型電動車的體積。進一步地,所述的剎車裝置具體由設置在縱托架上后輪2上方的上底板41和設置 在所述上底板下端面的剎車板47及后置板42,其中所述剎車板前端與上底板轉動連接并 設置回位彈簧43,上底板后端與所述后置板中部轉動連接并設置回位彈簧44,剎車片后端 設置有向上彎曲的第一勾部45,所述后置板前端設置有向下彎曲的第二勾部46與所述第 一勾部配合。其中,所述剎車片底端面設置復合耐磨層。此種結構的剎車裝置,可設置在驅動電機輪上方也可設置在所述非驅動輪上方, 還可以同時設置,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本具體實施例中設置在所述左踏車的后輪(非驅動 輪)上,正常運行時,第一勾部與第二勾部配合置于所述后輪上方,如圖4所示,將腳后跟后 傾使后置板觸地,后置板后端繞其中部的轉動連接處向后上方轉動,此時,設置在后置板前 端的第二勾部隨后置板轉動而向下轉動,使第一勾部向繞剎車板與上底板轉動連接處向下 轉動與所述后輪接觸從而起到剎車作用,如圖5所示,腳部向后制動后置板的力越大,所述 剎車片與所述車輪之間的剎車摩擦力越大,為了增加剎車摩擦力及剎車片的使用壽命,在 所述剎車片底端面設置復合耐磨層。本具體實施例中,減速裝置和剎車裝置分別設置在左、 右兩踏車上,這樣,一只腳前傾進行減速、另一只腳后傾控制剎車,停車、按動喇叭或啟動照 明燈通過那在手中的便攜控制器進行,使用簡單、控制靈活,互不干涉,當然上述的剎車結構可同時設置在左踏車兩后輪上,也可設置在一個后輪上,或同時設置在左右兩踏車后輪 上,具體根據需要設置,在此不限。所述的支架由橫向底板61和設置在所述橫向底板后端的立向背板62構成,呈反 向L形,所述橫向底板通過兩個插接結構63設置在所述縱托架后部,所述背板兩側通過兩 延伸板64固定在所述縱托架后端,所述背板外側設置掛鉤與所述蓄電池掛鉤相配合。進一 步地,所述左、右踏車前端分別設置耐磨塊,所述右踏車后輪為驅動電機輪,所述蓄電池及 支架均設置在所述右踏車上。此種結構的支架與十字托架連接,腳部置于所述支架的橫向底板上,腿部置于所 述支架的背板前,將蓄電池通過側邊的掛鉤掛設于背板側緣沿該側緣向前翻轉置于腿的外 側,通過設置在蓄電池上的束緊帶與背板另一側緣連接將其固定在腿 上,便捷牢固,且結構簡單。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做任何變化,凡是利用上 述的輪滑式微型電動車都是本發(fā)明的一種變形,均應認為落在本發(fā)明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一種輪滑式微型電動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踏車,分別由用于支撐腳部的十字托架和對應設置在所述十字托架底部的兩前輪及兩后輪構成,至少有一個前輪或后輪為驅動電機輪;減速裝置,設置在所述左踏車和/或右踏車前端的耐磨塊;剎車裝置,設置在所述左踏車和/或右踏車后端;至少有一個前輪或后輪為驅動電機輪;蓄電池,為驅動電機輪提供電源,設置在左或右踏車十字托架后部的支架上;便攜控制器,控制驅動輪電源開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滑式微型電動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十字托架由橫托架、縱 托架和在橫托架中部通過固定連接的立軸構成,其中,橫托架由橫板和設置在所述橫板前 后兩側的立沿構成,其中前后立沿中部對應縱托架兩側分別設置有缺口,所述縱托架設置 在所述缺口內;所述連接立軸上設置有彈簧并與鎖緊扣配合;所述橫托架底面位于縱托架 兩側的部分分別向上沖壓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兩端固定在凹槽兩側 的孔內,所述彈簧底部設有與所述縱托架底部配合的勾。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輪滑式微型電動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縱托架由前后兩部分構 成,其中,后部分設置在前部分底端,所述后部分前端設置有調節(jié)螺母,所述耐磨塊旋轉連 接絲杠一端,所述絲杠另一端設置在所述調節(jié)螺母內,所述耐磨塊上設置限位塊,所述限位 塊隨所述耐磨塊繞絲杠端旋轉呈垂直狀態(tài)與設置在前部分前端的限位槽配合。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輪滑式微型電動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剎車裝置具體由設置 在縱托架上后輪上方的上底板和設置在所述上底板下端面的剎車板及后置板,其中所述剎 車板前端與上底板轉動連接并設置回位彈簧,上底板后端與所述后置板中部轉動連接并設 置回位彈簧,剎車片后端設置有向上彎曲的第一勾部,所述后置板前端設置有向下彎曲的 第二勾部與所述第一勾部配合。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輪滑式微型電動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剎車片底端面設置復合 耐磨層。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輪滑式微型電動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由橫向底板和設 置在所述橫向底板后端的立向背板構成,呈反向L形,所述橫向底板設置在所述縱托架后 部,所述背板外側設置掛鉤與所述蓄電池掛鉤相配合。
7.所述權利要求6所述的輪滑式微型電動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踏車前端分別設 置耐磨塊,所述右踏車后輪為驅動電機輪,所述蓄電池及支架均設置在所述右踏車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輪滑式微型電動車,為解決現有技術中體積較大、攜帶不便等問題而發(fā)明。包括左、右踏車,分別由用于支撐腳部的十字托架和分別通過前、后橫軸對應設置在所述十字托架底部的兩前輪及兩后輪構成;減速裝置、剎車裝置、至少有一個前或后輪為驅動電機輪;蓄電池,為驅動電機輪提供電源,設置在支架上;便攜控制器,控制驅動輪電源開關。上述的結構,體積較小、重量較輕、便于攜帶、消耗能量較低,不用時能夠放進包內隨身攜帶乘坐公交或地鐵,不受存放場所限制,也不必擔心放在外面被盜,借助人體慣性滑動,即便在蓄電池沒電的情況下也可當作輪滑,不會給使用者帶來攜帶的麻煩;另外,便攜控制器可以那在手中,控制靈活。
文檔編號A63C17/14GK101862531SQ20101015418
公開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23日
發(fā)明者紀凡, 紀棟庭 申請人:紀棟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