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痹癥的中藥,屬于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痹,即痹阻不通。風濕痹癥是指人體機表、經(jīng)絡因感受風、寒、濕、熱等引起的以肢體關節(jié)及肌肉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jié)腫大灼熱等為主癥的一類病證。臨床上有漸進性或反復發(fā)作性的特點。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治療痹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組分制備而成:秦艽35-40份、雞血藤10-12份、羌活10-18份、獨活12-18份、山慈菇8-9份、穿山龍20-30份、炒薏苡仁50-55份、炒蒼術2-8份、黃柏1-8份、牛膝10-20份。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在藥物選用上雖然為常用藥物,但通過對病癥準確的辯證分析,將常規(guī)藥物進行合理配伍,斟酌用量,其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例:一種用于治療痹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組分制備而成:秦艽35-40份、雞血藤10-12份、羌活10-18份、獨活12-18份、山慈菇8-9份、穿山龍20-30份、炒薏苡仁50-55份、炒蒼術2-8份、黃柏1-8份、牛膝10-20份。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在藥物選用上雖然為常用藥物,但通過對病癥準確的辯證分析,將常規(guī)藥物進行合理配伍,斟酌用量,其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