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中藥外用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由下主方與添加方1或/和添加方2組成:
主方:大黃、生半夏、生天南星、姜黃、赤小豆、天花粉、見腫消、乳香、沒藥、當歸、白芍、桂枝、丹參、茯苓、澤瀉、甘草、白蘞和白術;
添加方1:吳茱萸、蓽撥、白芷和冰片;
添加方2:五倍子、明礬、芒硝;
上述三組原料藥方分別粉碎為80-100目的細粉分別包裝。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外用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組原料藥方為:
主方:大黃10-500份,生半夏50-600份,生天南星50-100份,姜黃50-300份,赤小豆50-300份,天花粉30-150份,見腫消50-400份,乳香10-200份,沒藥20-200份,當歸30-300份,白芍40-200份,桂枝10-200份,丹參50-200份,茯苓30-300份,澤瀉30-200份,甘草30-200份,白蘞50-400份,白術50-500份;
添加方1:吳茱萸30-400份,蓽撥40-500份,白芷50-500份,冰片20-500份;
添加方2:倍子50-400份,明礬30-400份,芒硝20-500份。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藥外用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組原料藥方為:
主方:大黃25-100份,生半夏60-150份,生天南星60-90份,姜黃75-100份,赤小豆50-80份,天花粉30-1000份,見腫消50-200份,乳香18-100份,沒藥20-100份,當歸30-100份,白芍60-200份,桂枝10-60份,丹參50-100份,茯苓30-150份,澤瀉30-90份,甘草30-100份,白蘞60-200份,白術60-100份;
添加方1:吳茱萸30-100份,蓽撥60-60份,白芷60-300份,冰片30-100份;
添加方2:五倍子60-100份,明礬30-100份,芒硝30-200份。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藥外用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組原料藥方為:
主方:大黃500份,生半夏600份,生天南星50份,姜黃300份,赤小豆300份,天花粉30份,見腫消50份,乳香200份,沒藥20份,當歸250份,白芍40份,桂枝50份,丹參200份,茯苓30份,澤瀉200份,甘草30份,白蘞100份,白術100份;
添加方1:吳茱萸300份,蓽撥200份,白芷50份,冰片500份。
5.一種如權利要求1-4任一中藥外用藥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選用100~150mL紙質、不漏水的圓柱形包裝盒作為盛藥、調藥的器皿,按配方取上述組合物50g或100g置于包裝盒內,用70~90℃的溫開水調成糊狀后,將藥糊敷在敷藥貼上,藥糊厚度約1cm,待藥糊溫度在30~40℃左右,根據(jù)病情選用配伍和將敷藥貼貼在疾病的穴位上即可。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中藥外用藥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敷藥貼的規(guī)格可為長10cm或8cm,寬10cm。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中藥外用藥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穴位以國家標準為準,包括命門穴、中極穴、神厥、大橫兩穴、神厥、大橫、下脘穴、雙側膻中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