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藥物組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 AA,再障)是一種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癥,主要表現(xiàn)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細胞減少和貧血、出血、感染征候群。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貧血、出血及感染。再生障礙性貧血屬于中醫(yī)的“虛勞”、“血癥”等范疇。主要表現(xiàn)為貧血癥狀,出血及感染、發(fā)熱較輕微。
西藥對其病因未完全闡明、治療也較為困難,傳統(tǒng)的療法需定期輸血、輸液和住院治療,治愈率低,經(jīng)濟負擔重等給病人和家屬帶來了痛苦并喪失了治療的信心。且,目前用
于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物價格昂貴、治療費用高、治療效果不理想?,F(xiàn)代醫(yī)學(xué)對治療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一般采用輸血療法與西藥聯(lián)合治療,但不良反應(yīng)較重,難以長期應(yīng)用。經(jīng)過發(fā)明人的長期實踐得出,藥物組合物用于治療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具有較好作用,取得不錯效果。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治療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物組合物。
為了實現(xiàn)上述任務(wù),本發(fā)明采取如下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一種治療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物組合物,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人參10-25份、劍皮樹菌20-30 份、靈芝20-35份、黃芪12-22份、白術(shù)15-20份、熟地12-22份、山藥12-22份、山茱萸15-25份、菟絲子15-22份、巴戟天8-15份、補骨脂8-16份、肉蓯蓉20-30份、茶樹根10-20 份、黑豆皮35-50 份、當歸12-25份、肉桂8-12份、鹿角膠15-25份、腰子草15-25 份、白花蛇舌草10-20 份、二色補血草6-18份。
進一步地,所述的一種治療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物組合物,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人參10份、劍皮樹菌20份、靈芝20份、黃芪12份、白術(shù)15份、熟地12份、山藥12份、山茱萸15份、菟絲子15份、巴戟天8份、補骨脂8份、肉蓯蓉20份、茶樹根10份、黑豆皮35份、當歸12份、肉桂8份、鹿角膠15份、腰子草15份、白花蛇舌草10份、二色補血草6份。
進一步地,所述的一種治療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物組合物,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人參25份、劍皮樹菌30 份、靈芝35份、黃芪22份、白術(shù)20份、熟地22份、山藥22份、山茱萸25份、菟絲子22份、巴戟天15份、補骨脂16份、肉蓯蓉30份、茶樹根20 份、黑豆皮50 份、當歸25份、肉桂12份、鹿角膠25份、腰子草25 份、白花蛇舌草20 份、二色補血草18份。
進一步地,所述的一種治療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物組合物,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人參22份、劍皮樹菌25份、靈芝30份、黃芪16份、白術(shù)16份、熟地16份、山藥16份、山茱萸22份、菟絲子18份、巴戟天12份、補骨脂12份、肉蓯蓉25份、茶樹根16份、黑豆皮45份、當歸22份、肉桂9份、鹿角膠22份、腰子草22份、白花蛇舌草15份、二色補血草12份。
本發(fā)明原料的作用效果如下:
人參:味甘、微苦,性溫、平。歸脾、肺經(jīng)、心經(jīng)。具有大補元氣,復(fù)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的作用。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用于氣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無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虛脫。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fù),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證。
劍皮樹菌:劍皮樹菌,中藥名。為多孔菌科真菌簇毛木層孔菌Phellinus torulosus(Pers.)Bourd.et Galz.的子實體。分布于黑龍江、吉林、河北、浙江、江西、臺灣、湖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具有補血之功效。常用于貧血。
靈芝:靈芝又稱林中靈、瓊珍(學(xué)名:Ganoderma Lucidum Karst)是多孔菌科真菌靈芝的子實體。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壽的功效。用于眩暈不眠、心悸氣短、神經(jīng)衰弱、虛勞咳喘。
黃芪:性溫,味甘。歸肺、脾經(jīng)。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用于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nèi)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黃芪益氣補中,生用固表托瘡。
白術(shù):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shù)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熟地:熟地味甘、性平而入血分,功能滋陰補血、補精益髓。治陰虛血少,腦髓空虛所至的腰膝痿弱、勞嗽骨蒸,遺精,崩漏,月經(jīng)不調(diào),消渴,溲數(shù),耳聾、目昏,心悸失眠、健忘,盜汗等。
山藥:山藥又稱薯蕷、土薯、山薯蕷、懷山藥、淮山、白山藥,是《中華本草》收載的草藥,藥用來源為薯蕷科植物山藥干燥根莖。山藥具有滋養(yǎng)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之功效,主治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頻、遺精、婦女帶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山藥最適宜與靈芝搭配服用,具有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山藥在食品業(yè)和加工業(yè)上大有發(fā)展前途。
山茱萸:果肉內(nèi)含有16種氨基酸,另外,含有大量人體所必需的元素。另外,含有生理活性較強的皂甙原糖、多糖、蘋果酸、酒石酸、酚類、樹脂、鞣質(zhì)和維生素A、C等成分。其味酸澀,具有滋補、健胃、利尿、補肝腎,益氣血等功效。主治血壓高、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萎遺精、月經(jīng)過多等癥。
菟絲子:菟絲子甘、溫,歸腎、肝、脾經(jīng),具有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之功效,始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被列為上品。甘味一般具有滋補作用,甘辛微溫,稟氣中和,既可補陽,又可益陰,具有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的特點。固精安胎與性激素樣作用。中醫(y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內(nèi)寓元陰與元陽,是人體生殖發(fā)育的根源,臟腑機能活動的原動力。
巴戟天:甘,辛,微溫。入肝、腎經(jīng)。具有補腎助陽;強筋壯骨;祛風除濕的效果。主腎虛陽痿;遺精早泄;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宮冷不孕;風寒濕痹;腰膝酸軟;風濕肢氣。用于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jīng)不調(diào),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
補骨脂:具有補腎壯陽,固精縮尿,腎虛腰痛,小便頻數(shù),小兒遺尿,腎漏,溫脾止瀉,納氣平喘。用于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冷痛,腎虛遺精,遺尿,尿頻等。
肉蓯蓉:味甘;咸;性溫。歸腎;大腸經(jīng)。 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主腎陽虛衰;精血不足之陽痿;遺精;白濁;尿頻余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月經(jīng)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秘。
茶樹根:苦;涼。歸心;腎經(jīng)。 強心利尿;活血調(diào)經(jīng);清熱解毒。心臟??;水腫;肝炎;痛經(jīng);瘡瘍腫毒;口瘡;湯火灼傷;帶狀皰疹;牛皮癬。
黑豆皮:中醫(yī)歷來認為,黑豆為腎之谷,入腎。具有健脾利水,消腫下氣;滋腎陰,潤肺燥,制風熱而活血解毒;止盜汗,烏發(fā)黑發(fā)以及延年益壽的功能?,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黑豆除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卵磷脂,脂肪及維生素外,尚含黑色素及煙酸。正因為如此,黑豆一直被人們視為藥食兩用的佳品。
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jīng)。具有 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燥滑腸的作用。主血虛諸證;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結(jié)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
肉桂: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jīng)閉癥瘕,陰疽,流注,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
鹿角膠:溫補肝腎,益精養(yǎng)血。用于血虛頭暈,腰膝酸冷,虛勞消瘦。
腰子草:為蘭科植物叉唇角盤蘭Herminium lanceum (Thunb.ex Sw.) Vuijk的塊莖及全草。分布于全國各地。具有益腎壯陽,養(yǎng)血補虛,理氣除濕之功效。常用于虛勞,眼目昏花,陽痿,遺精,睪丸腫痛,白濁,白帶。
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舍草的功效:清熱解毒,活血利白花蛇舌草尿。用于扁桃體炎、咽喉炎、尿路感染、盆腔炎、闌尾炎、肝炎、菌痢、毒蛇咬傷、腫瘤。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癥?,F(xiàn)代藥理學(xué)研究證明,白花蛇草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對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桿菌等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實乃“清熱解毒”之良藥。
二色補血草: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肝;膀胱經(jīng)。益氣血;散瘀止血。主病后體弱;胃脘痛;消化不良;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尿血;痔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根據(jù)其貧血、出血、倦怠、頭暈、乏力等臨床表現(xiàn),歸屬于祖國醫(yī)學(xué)“虛勞”、“虛損”和“血證”范疇。主要由于六淫、七情、飲食不節(jié)、房勞、邪毒等傷及氣血臟腑,尤其影響到脾、腎及骨髓,其病機是“以腎虛為本”。因此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是造血功能的障礙,從中醫(yī)腎主骨生髓的認識出發(fā),以補腎為主,重視脾腎雙補,肝腎同治的治療,既符合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也有現(xiàn)代科學(xué)根據(jù)。本發(fā)明諸藥合用共奏溫補腎陽,健脾溫腎、健脾益氣、清熱解毒,調(diào)氣養(yǎng)血,茲補氣血之功效,經(jīng)過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對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具有獨特的療效。
本發(fā)明藥物組合物于2014 年至2016年臨床觀察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30例
患者,臨床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男20 例,女10例,年齡23~ 60歲,平均38歲,均符合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的診斷標準。
2、診斷標準
(1)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3 版。
1) 全血細胞減少,網(wǎng)織紅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2) 骨髓至少1 個部位增生減低或重度減低( 如增生活躍,須有巨核細胞明顯減少
及淋巴細胞相對增多),骨髓小粒非造血細胞增多( 有條件者做骨髓活檢,顯示造血組織減
少,脂肪組織增加)。
3) 能除外引起全血細胞減少的其他疾病,如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骨髓增生
異常綜合征、自身抗體介導(dǎo)的全血細胞減少、急性造血功能停滯、骨髓纖維化、急性自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等。
(2) 中醫(yī)癥候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 試行)。
再障患者面色皓白、畏寒肢冷、頭暈神倦、心悸,周身乏力,指甲蒼白、形寒肢冷、腰膝疫軟、夜尿頻多、性功能減退,腹脹、大便稀溏,舌質(zhì)淡胖,脈沉細或虛大,屬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4、治療方法
4.1 :上述范圍任內(nèi)的任一處方。
4.2 制備及使用方法:上述藥物按常規(guī)工藝制成湯劑,每日1 劑,每日2 次,14天為1 療程。
5、治療結(jié)果:
5.1 臨床療效標準: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3 版
治愈:貧血、出血癥狀消失,血紅蛋白達120g/L( 男) 或100g/L( 女),白細胞計數(shù)達4×109/L,血小板計數(shù)達80×109/L,隨訪半年以上未復(fù)發(fā)。
顯效:貧血、出血癥狀消失,血紅蛋白達120g/L( 男) 或100g/L( 女),白細胞計數(shù)
達3.5×109/L 左右,血小板計數(shù)也有一定度增加,隨訪3 個月病情穩(wěn)定或繼續(xù)進步。
有效:貧血、出血癥狀明顯好轉(zhuǎn),不輸血情況下,血紅蛋白較治療前1 個月內(nèi)常見
值增大30g/L 以上,并維持3 個月不降。
無效:經(jīng)充分治療,癥狀、血象未達明顯進步。
5.2 結(jié)果:30例患者中,治愈12例(40% ),顯效9例(30% ),有效4例
(13.3% ),無效5 例(16.7% ),總有效率為83.3%。
6、典型病例
6.1 鄧某,女,48歲。再障患者面色皓白、畏寒肢冷、頭暈神倦、心悸,周身乏力,指甲蒼白、形寒肢冷、腰膝疫軟、夜尿頻多、腹脹、大便稀溏,舌質(zhì)淡胖,脈沉細,屬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3個療程,患者自覺癥狀好轉(zhuǎn),周身無力較前略有好轉(zhuǎn),肢體漸溫,頭暈時作,大便時有溏薄,舌脈同前,血常規(guī)示:血紅蛋白79g/L,血小板51×109/L。繼續(xù)服用2 個療程,患者癥狀好轉(zhuǎn),周身尚有力,貧血較前有明顯改善,無頭暈,納可,夜寐安,二便調(diào),舌淡紅,苔薄白,脈細。血常規(guī)示:血紅蛋白107g/L,血小板83×109/L。痊愈,隨訪1 年,患者未復(fù)發(fā)。
6.2 陳某,男,35 歲。再障患者面色皓白、畏寒肢冷、頭暈神倦、心悸,周身乏力,指甲蒼白、形寒肢冷、腰膝疫軟、夜尿頻多、性功能減退,腹脹、大便稀溏,舌質(zhì)淡胖,脈沉細,屬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常規(guī)示:血紅蛋白65g/L,血小板24×109/L ;骨髓檢查示:粒系、紅系增生均低下,未見巨核細胞,符合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象。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1 個療程,自覺癥狀好轉(zhuǎn),貧血較前略有改善,皮膚黏膜無出血點,時周身乏力,頭暈、心悸狀況減輕,二便調(diào),舌脈同前。血常規(guī)示:血紅蛋白85g/L,血小板51×109/L。繼續(xù)服用3 個療程,自覺癥狀明顯改善,皮膚黏膜未見出血點,周身有力,無頭暈、腰膝酸軟等癥狀,性功能增強,夜寐安,二便調(diào),舌淡紅,苔薄白,脈滑。血常規(guī)示:血紅蛋白123g/L,血小板85×109/L,期間未行輸血治療,痊愈。隨訪1 年,患者病情穩(wěn)定,未復(fù)發(fā)。
6.3邵某,男,57歲,再障患者面色皓白、畏寒肢冷、頭暈神倦、心悸,周身乏力,指甲蒼白、形寒肢冷、腰膝疫軟、夜尿頻多、性功能減退,腹脹、大便稀溏,舌質(zhì)淡胖,脈沉細,屬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2個療程,自覺癥狀好轉(zhuǎn),貧血較前略有改善,皮膚黏膜無出血點,時周身乏力,頭暈、心悸狀況減輕,二便協(xié)調(diào),舌脈同前。血常規(guī)示:血紅蛋白80g/L,血小板48×109/L。繼續(xù)服用3 個療程,自覺癥狀明顯改善,無頭暈、腰膝酸軟等癥狀,性功能增強,夜寐安,舌淡紅,苔薄白,脈滑。血常規(guī)示:血紅蛋白122g/L,血小板86×109/L,期間未行輸血治療,痊愈。隨訪1 年,患者病情穩(wěn)定,未復(fù)發(f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下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對
本發(fā)明沒有限制。
實施例1
一種治療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物組合物,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人參10份、劍皮樹菌20份、靈芝20份、黃芪12份、白術(shù)15份、熟地12份、山藥12份、山茱萸15份、菟絲子15份、巴戟天8份、補骨脂8份、肉蓯蓉20份、茶樹根10份、黑豆皮35份、當歸12份、肉桂8份、鹿角膠15份、腰子草15份、白花蛇舌草10份、二色補血草6份。
實施例2
一種治療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物組合物,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人參25份、劍皮樹菌30 份、靈芝35份、黃芪22份、白術(shù)20份、熟地22份、山藥22份、山茱萸25份、菟絲子22份、巴戟天15份、補骨脂16份、肉蓯蓉30份、茶樹根20 份、黑豆皮50 份、當歸25份、肉桂12份、鹿角膠25份、腰子草25 份、白花蛇舌草20 份、二色補血草18份。
實施例3
一種治療脾腎陽虛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物組合物,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人參22份、劍皮樹菌25份、靈芝30份、黃芪16份、白術(shù)16份、熟地16份、山藥16份、山茱萸22份、菟絲子18份、巴戟天12份、補骨脂12份、肉蓯蓉25份、茶樹根16份、黑豆皮45份、當歸22份、肉桂9份、鹿角膠22份、腰子草22份、白花蛇舌草15份、二色補血草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