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帶有涂層的內鏡下粘膜剝離電刀。
背景技術:
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消化道疾病的內鏡下治療已越來越普及。從1968年的息肉切除術到20世紀80年代的內鏡粘膜切除術(EMR)再到今年來切除大型病變所用的內鏡下粘膜剝離術(ESD),治療技術越來越成熟。在ESD方法中,具有陶瓷絕緣端部的I刀、T刀、O刀等會先在病變區(qū)域外周標記,接著在病變下方的粘膜下層局部注射生理鹽水等,使粘膜下層鼓起,進而沿病變標記整周將粘膜層切開,使粘膜下層露出,切開下粘膜層,剝離并取出病變。ESD方法通常用于整體切除大于2cm的病變,而這對于已知的EMR方法是很難的。
但在進行ESD手術過程中,由于高頻電切割時燒焦的粘膜組織會附著電刀表面,所以電刀在手術過程中需多次取出進行清潔,使得手術時間增加,同時亦增加了病人的痛苦;電刀術后清理也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有涂層的內鏡下粘膜剝離電刀,該電刀解決術中電刀的頻繁取出和術后電刀的清洗困難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帶有涂層的內鏡下粘膜剝離電刀,包括金屬導絲、絕緣陶瓷頭和套管,金屬導絲分為切斷部和延伸部,切斷部的一端連接絕緣陶瓷頭,切斷部的另一端連接延伸部伸入套管中;套管在與金屬導絲相連的端部內壁上設有耐熱絕緣層,套管在與耐熱絕緣層相鄰的內壁上設有限位塊;金屬導絲表面設有不粘涂層,不粘涂層至少覆蓋金屬導絲的切斷部。切斷部是金屬導絲伸出套管并與粘膜接觸行使切割粘膜功能的部分。不粘涂層的作用是在手術的電切過程中,使高頻電切割時燒焦的粘膜組織不會粘在金屬導絲的表面,手術中電刀不需要頻繁取出,手術后電刀容易清洗。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不粘涂層為導電性和導熱性均優(yōu)于金屬導絲的醫(yī)用金屬、合金或高分子材料。此類材料的不粘涂層能夠提高手術的電切效率,縮短手術時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切除手術中,電刀不需要頻繁取出,提高電切效率,縮短手術時間,在切除手術完成后,電刀清洗方便。電刀上的不粘涂層可以緩解甚至杜絕高頻電切割時燒焦的粘膜組織附著在電刀表面,從而避免術中電刀的頻繁取出和術后電刀的清洗困難的問題,而且還可以提高電切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刀頭部結構明細圖;
圖中:1、金屬導絲,2、絕緣陶瓷頭,3、套管,4、切斷部,5、延伸部,6、耐熱絕緣層,7、限位塊,8、不粘涂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具體說明。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變通和/或改變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
實施例:
一種帶有涂層的內鏡下粘膜剝離電刀,參見圖1,包括金屬導絲1、絕緣陶瓷頭2和套管3,金屬導絲1分為切斷部4和延伸部5,切斷部4的一端連接絕緣陶瓷頭2,切斷部4的另一端連接延伸部5伸入套管3中。切斷部4是金屬導絲1伸出套管并與粘膜接觸行使切割粘膜功能的部分。套管3在與金屬導絲1相連的端部內壁上設有耐熱絕緣層6,套管3在與耐熱絕緣層6相鄰的內壁上設有限位塊7。金屬導絲1表面設有不粘涂層8,不粘涂層8僅覆蓋金屬導絲1的切斷部4,不粘涂層8的材料為導電性和導熱性均優(yōu)于金屬導絲1的醫(yī)用金屬。不粘涂層的作用是在手術的電切過程中,使高頻電切割時燒焦的粘膜組織不會粘在金屬導絲的表面,手術中電刀不需要頻繁取出,手術后電刀容易清洗。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較佳的方案,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