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醫(yī)藥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劑和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中藥的給藥途徑多以口服為主,在口服給藥中,藥物的吸收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藥物的溶解性、溶出度、粘膜透過性、首過效應等等。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進行結構修飾,另一種是使用腸吸收促進劑。目前的腸吸收促進劑主要可分為生物粘附性高分子聚合物、氨基酸衍生物、膽酸鹽、酰基肉堿類和表面活性劑等。丹參素又稱為丹參酸A,為丹參水溶性酚酸類成分之一,具有縮小心肌梗塞、改善微循環(huán)、抗凝血、舒張冠狀動脈、抗動脈硬化和抗炎等作用,在預防和治療心血管類疾病方面效果較好。薄荷是中醫(yī)臨床常用的一味中藥,《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薄荷氣味近于冰片,最善透竅。其力內至臟腑筋骨,外至腠理皮毛,皆能透達?!逼渲饕煞直『纱季哂辛己玫拇龠M吸收作用,但以往的研究主要是關于其促進藥物在皮膚上的吸收。藥物口服后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腸,所以對藥物腸吸收的研究越來越廣泛。藥物腸吸收的研究方法有多種:離體、在體、體內試驗等。Caco-2細胞系來自人體結腸癌細胞,可培養(yǎng)形成的致密單層細胞結構與人體小腸上皮細胞的結構相似,功能也類似,因此適合于吸收過程中藥物相互作用及其機制的體外腸吸收研究。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腸道吸收和外源性物質毒性的研究。因此,本實驗擬用Caco-2細胞系來研究薄荷醇的腸吸收促進作用。外翻腸囊模型具有操作實用方便、囊內積液較少、藥物積累迅速和藥物用量較少等特點,成為目前國內腸道吸收較為普遍的體外模型。已知含有丹參素成分的口服制劑有丹參口服液以及由復方丹參方制成的各種制劑。有研究發(fā)現,無論給予復方丹參方制成的各種制劑還是丹參素單一成分,丹參素口服吸收較差,消除緩慢,口服生物利用度較低,相關研究表明,丹參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可能原因主要由兩個:一是丹參素的胃腸道膜滲透性差,吸收困難;二是丹參素的轉運主要是由P-gp轉運蛋白介導的主動轉運,P-gp的外排作用可能會降低丹參素在大鼠體內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中國專利申請200510036483.1公開了含丹參脂溶性成分的口服組合物,該組合物由下列百分重量的原料制成:丹參脂溶性成分0.3~3%、油20~70%、乳化劑25~75%、助乳化劑0~20%。所述產品經口服后在胃腸道會自動變成一種乳液,使丹參素脂溶性成分易被人體胃腸道吸收,大大提高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但所述的發(fā)明是針對如何改善丹參脂溶性成分的胃腸道吸收,而非本發(fā)明的丹參水溶成分丹參素。技術實現要素: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改善丹參素腸道吸收的不足,提供一種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劑和制備方法。本發(fā)明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以實現上述目的:一種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組合物的活性成分為丹參素和薄荷醇。進一步地,所述的藥物組合物中丹參素和薄荷醇的重量比為:(1~20):(0.3~9)。更進一步地,所述的藥物組合物中丹參素和薄荷醇的重量比為:(6~12):(0.5~1.5)。優(yōu)選地,所述的藥物組合物中丹參素和薄荷醇的重量比為:8:1。上述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制成藥劑應用,優(yōu)選的藥用制劑為口服制劑。進一步地,所述口服制劑包括但不限于為微囊、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散劑、口服溶液劑、口服乳劑或口服混懸劑。優(yōu)選地,所述的口服制劑為微囊。一種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微囊,所述微囊由囊芯與囊材以(0.2~0.8):1的重量比組成,所述囊芯由丹參素和薄荷醇以(1~20):(0.3~9)的重量比組成,所述囊材由殼聚糖和黃原膠以1:(2~6)的重量比組成。進一步地,所述微囊由囊芯與囊材以0.45:1的重量比組成,所述囊芯由丹參素和薄荷醇以8:1的重量比組成,所述囊材由殼聚糖和黃原膠以1:4的重量比組成。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所述微囊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取丹參素溶于水中,攪拌至溶解,制成濃度為80mg/L的溶液,備用;(2)取薄荷醇研磨至粉末,過80目篩,分散于步驟(1)所述的丹參素溶液中,得囊芯溶液;(3)按料液比為1:4的比例,往殼聚糖中加入體積濃度為1%的醋酸溶液,浸泡溶脹30~60min后,45℃加熱溶解,加入蒸餾水,制成質量體積濃度為2%的殼聚糖溶液;(4)往黃原膠加入水,浸泡溶脹30~60min后,45℃加熱溶解,即得質量體積濃度為8%的黃原膠溶液;(5)將步驟(2)得到的囊芯溶液加入到步驟(4)得到的黃原膠溶液中,25℃,10000rpm高剪切乳化20~40s,得到穩(wěn)定的O/W型乳劑;(6)往步驟(5)得到的O/W型乳劑中滴加步驟(3)得到的殼聚糖溶液,然后在25℃,500rpm攪拌下加水稀釋至3倍體積,調節(jié)pH至3.8~4.2,45℃復凝反應20~35min,得到混合液,往混合液中加入其體積0.1~0.2倍質量體積濃度為10%的戊二醛溶液,50℃下反應1h,得微囊混懸液,將微囊混懸液真空減壓干燥,過120目篩,即得微囊。進一步地,上述步驟(6)的真空減壓干燥具體為:加熱溫度為50℃,真空度為-0.08MPa。本發(fā)明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部位包括空腸、回腸、十二指腸部位,尤其是空腸部位。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合物可以以微囊的形式口服給藥,也可以進一步制成片劑、膠囊劑等制劑再進行給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勢在于:(1)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組合物為丹參素與薄荷醇聯合應用,可顯著提高丹參素的腸道吸收率,改善丹參素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丹參素的使用劑量,間接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此發(fā)明為中藥腸道用藥促進劑促透機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2)本發(fā)明將丹參素和薄荷醇制成微囊而應用,可顯著提高丹參素和薄荷醇的穩(wěn)定性,規(guī)避丹參素的苦味以及薄荷醇的刺激性對口服用藥造成的不適,提高患者口服用藥的依從性。(3)本發(fā)明以黃原膠和殼聚糖作為囊壁材料通過復凝聚法將藥物組合物制成微囊,所述的微囊平均載藥量達60%以上,包封率可達90%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流動性,粒徑分布較窄,表面致密光滑,成較規(guī)則的球型。溶出度試驗顯示,所述的微囊緩釋效果好,通過延長藥物釋放的時間,進一步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提高丹參素的生物利用度。附圖說明圖1時間對不同給藥濃度丹參素的Papp值的影響。圖2丹參素35μM時不同藥物對丹參素Papp隨時間變化的影響。圖3丹參素40μM時不同藥物對丹參素Papp隨時間變化的影響,其中,B:丹參素40μM;D:丹參素40μM+薄荷醇2μM;F:丹參素40μM+薄荷醇8μM;H:丹參素40μM+薄荷醇16μM;J:丹參素40μM+維拉帕米15μM;L:丹參素40μM+25μM維拉帕米。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描述本發(fā)明,但本發(fā)明不僅僅限于以下實施例。實施例1丹參素外翻腸囊實驗吸收腸段的選擇1.試驗材料SPF級雄性SD大鼠,180~200g,由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動物中心提供;丹參素購于南京澤朗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2.試驗方法取上述大鼠6只,實驗前12h禁食不禁水,以0.3mL/100g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待大鼠麻醉后固定,順著腹中線打開腹腔約3cm,迅速截取十二指腸(距幽門1cm處開始)、空腸(距幽門約15cm處開始)和回腸(近盲腸小端側腸管10cm處開始)各10cm置于K-R液(冰浴)中,小心剝離大鼠腸管腸系膜,排出內容物并洗凈,將腸管一端結扎于玻璃棒上,小心翻轉后再將腸結扎于自制的吸收裝置上,置于恒溫37℃并已經供氧的燒杯中,向腸管中注射2mLK-R液,觀察腸管的充盈和破損情況,無異常平衡約5min后將燒杯中的K-R液替換為40mg/L的丹參素藥液,分別在給藥后30、45、60、75、90、105min從腸囊內取樣400μL,同時補足相同體積的空白K-R液(37℃恒溫)。實驗結束后,解剖被結扎腸管,測量腸長度和內部直徑,計算藥物腸吸收速率常數。將收集的樣品揮干后,加入200μL甲醇復溶,0.22μm無菌濾頭過濾,進行HPLC含量測定,計算累計吸收量和吸收率,比較得出實驗結果。藥物累積吸收量按以下公式計算:式中:Q為藥物不同時間點的累積吸收量,Cn為不同時間點取樣的樣品實際檢測濃度,V樣為樣品取樣時的體積,V平衡為實驗平衡前加入腸管中的K-R試液的體積。藥物吸收速率常數Ka=K/A,其中K為藥物累積吸收量與時間之間的線性回歸關系而得到的斜率,A為吸收面積,即為腸面積。3.試驗結果表140mg/L丹參素在不同腸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數檢測指標空腸回腸十二指腸Ka(μg/min/cm2)0.3672±0.011*0.2199±0.0450.1809±0.057注:與其他組相比,P*<0.05。結果顯示,空腸段對丹參素的吸收較回腸和十二指腸有明顯差異(P<0.05),空腸段作為最佳吸收腸段。實施例2薄荷醇對丹參素外翻腸囊實驗腸吸收的影響1.試驗材料試驗動物同實施例1,薄荷醇購于阿拉丁。2.試驗方法取大鼠36只,隨機分為6組,每組6只,每組分別給予以下濃度的丹參素:10、20、40、80、150、200mg/mL,以空腸段作為試驗部位,按照實施例1所述的方法進行試驗,取樣進行HPLC含量測定,計算累計吸收量和吸收率,測量腸長度和內部直徑,計算藥物腸吸收速率常數,篩選出丹參素最佳吸收濃度。確定丹參素外翻腸囊實驗最佳給藥濃度后,另取大鼠30只,隨機分為5組,每組6只,在丹參素最佳吸收濃度的溶液中加入不同濃度的薄荷醇,所述薄荷醇在丹參素最佳吸收濃度溶液中的質量體積終濃度分別為0.03%、0.05%、0.1%、0.3%和0.9%,比較薄荷醇加入前、后丹參素腸內吸收的變化,計算藥物腸吸收速率常數。3.試驗結果表2不同給藥濃度丹參素在空腸段的吸收速率常數注:與其他組相比,P*<0.05。結果顯示,80mg/L丹參素在空腸段的吸收速率常數最高,與其他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選取80mg/L作為最佳吸收濃度。表3不同濃度薄荷醇對丹參素腸吸收的影響注:與不加薄荷醇組比較,P*<0.05。結果顯示,低濃度的薄荷醇(0.1%)可以明顯提高丹參素的藥物吸收速率常數,促進吸收,而高濃度(0.3%和0.9%)的薄荷醇則對丹參素的吸收速率常數沒有明顯影響。以上結果表明,丹參素在所選定的濃度內吸收速率隨著給藥濃度的增加而加快,呈一級動力學方程,屬于被動轉運。薄荷醇在0.1%濃度可顯著改善丹參素的腸道吸收,其主要作用部位在空腸。實施例3Caco-2細胞檢測薄荷醇對丹參素腸吸收的影響1.試驗材料Caco-2細胞株購自ATCC,Manassas,VA。2.試驗方法用PBS潤洗生長有Caco-2的Transwell板,之后用預熱的pH7.4的HBSS潤洗,再加入預熱的HBSS,在37℃,5%CO2條件下培養(yǎng)20min,吸去HBSS,重復2次。對于細胞絨毛面(AP側)到基地面(BL側)的轉運:將丹參素溶液1ml加到AP側作為藥物供給池,BL側加入空白的pH7.4的HBSS2ml作為藥物接收池;對于BL側到AP側轉運:將丹參素溶液2ml加到BL側作為藥物供給池,空白pH7.4HBSS0.5ml加到AP側作為藥物接收池。將Transwell培養(yǎng)板置于轉速為60r/分鐘的37℃氣浴恒溫振蕩器,分別在30、60、90、120、150、180min吸取接收液吸取1ml(AP-BL)、0.5ml(BL-AP),同時補加相應37℃空白pH7.4的HBSS。收集的樣品存放在-20℃冰箱保存。丹參素轉運實驗最佳濃度的選擇:在Caco-2細胞存活率于90%左右或者高于90%范圍內選取10、20、40、60μM4個丹參素濃度,進樣Caco-2細胞轉運實驗,檢測記錄峰面積,計算Papp和Pratio,選取最佳濃度。薄荷醇對丹參素腸吸收轉運的影響:在不同給藥濃度(35、40μM)丹參素中分別加入薄荷醇(2、8、16μM)和陽性對照品維拉帕米(15、25μM),進行細胞轉運實驗,定點時間取樣,分別檢測從AP側到BL側和BL側到AP側的丹參素峰面積,計算出一定時間內丹參素的轉運濃度,從而計算Papp和Pratio,考察丹參素在不同時間內Papp和Pratio的變化,以及對轉運過程中薄荷醇對丹參素的作用影響。Papp按以下公式計算:Papp計算分式其中,Q(mol)為t(s)內的轉運量,將液相計算得到的藥物濃度×接樣體積=轉運量,△Q/△t為單位時間的轉運量;A(cm2)為膜面積,通過測定孔徑r,πr2=A。Co(mol/ml)為Caco-2單層細胞的初始給藥濃度。兩側轉運率比值Pratio按以下公式計算:Pratio=Papp,(BL-AP)/Papp,(AP-BL)其中Papp,(BL-AP)和Papp,(AP-BL)為雙向表現滲透系數。3.試驗結果(1)丹參素轉運實驗最佳濃度的選擇表4不同給藥濃度下丹參素Papp的變化結果顯示,隨著丹參素給藥濃度的增加,AP側到BL側的轉運和BL側到AP側的轉運Papp值均在減小。并且,在丹參素濃度較低時,Pratio值較大,轉運吸收較差;隨著濃度升高,Pratio逐漸降低,并且不同濃度下Pratio的值均大于1.5。給藥濃度40μM和60μM的Pratio較小,轉運吸收較好,但在給藥濃度為60μM時細胞存活率<90%,因此丹參素最佳給藥濃度為40μM,取40μM給藥濃度附近的兩個濃度(35、40μM)繼續(xù)實驗。(2)從AP側到BL側轉運實驗中薄荷醇對丹參素腸吸收的影響在丹參素給藥濃度為35、40μM時,藥物轉運的Papp值隨著時間的變化見圖1,結果顯示,35μM和40μM丹參素給藥濃度的Papp在90min前增長率較快,90min過后趨于平緩。分別檢測35μM丹參素以及40μM丹參素中加入不同濃度薄荷醇或陽性對照藥物維拉帕米后的Papp值,結果見表5,并比較隨著時間的改變各組Papp值變化,結果見圖2和圖3,結果顯示,與不加薄荷醇的丹參素組比較,維拉帕米可以促使AP側到BL側Papp值增加,低濃度的薄荷醇(2μM)可以使Papp值增大,轉運速率加快;高濃度的薄荷醇(16μM)可以使Papp值降低,轉運速率減緩。圖2與圖3對比觀察,可以發(fā)現35μM丹參素與薄荷醇組合給藥的斜率更大,轉運速率更快。(3)從BL到AP側的轉運實驗中薄荷醇對丹參素腸吸收的影響同上述實驗檢測丹參素以及丹參素加入薄荷醇或維拉帕米后,從BL側到AP側的Papp值以及Pratio值,結果見表5。結果顯示,與不加薄荷醇的丹參素組比較,35μM丹參素加入不同濃度的薄荷醇后均可使Papp增加,而40μM丹參素加入低濃度的薄荷醇(2μM)和高濃度的薄荷醇(16μM)后可使Papp增加,與加入25μM維拉帕米效果相當。表5丹參素在不同藥物影響下Papp值的變化注:與不加薄荷醇的丹參素對照組比較,P*<0.05。以上結果表明,在Caco-2單層細胞模型中,薄荷醇促進丹參素腸道吸收的程度不隨著薄荷醇給藥濃度的增加而改變,低濃度的薄荷醇顯著促進丹參素腸道吸收,而高濃度的薄荷醇使丹參素在腸道吸收明顯降低,證明薄荷醇促進丹參素腸道吸收沒有濃度依賴性。實施例4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微囊制備(1)取0.40g丹參素溶于水中,攪拌至溶解,制成濃度為80mg/L的溶液,備用;(2)將薄荷醇研磨至粉末,過80目篩,取0.05g薄荷醇粉末分散于步驟(1)所述的丹參素溶液中,得囊芯溶液;(3)取0.2g殼聚糖,按料液比為1:4的比例,往殼聚糖中加入體積濃度為1%的醋酸溶液,浸泡溶脹60min后,45℃加熱溶解,加入蒸餾水,制成質量體積濃度為2%的殼聚糖溶液;(4)取0.8g黃原膠,加入水,浸泡溶脹60min后,45℃加熱溶解,即得質量體積濃度為8%的黃原膠溶液;(5)將步驟(2)得到的囊芯溶液加入到步驟(4)得到的黃原膠溶液中,25℃,10000rpm高剪切乳化30s,得到穩(wěn)定的O/W型乳劑;(6)往步驟(5)得到的O/W型乳劑中滴加步驟(3)得到的殼聚糖溶液,然后在25℃,500rpm攪拌下加水稀釋至3倍體積,調節(jié)pH至4.0,45℃復凝反應30min,得到混合液,往混合液中加入其體積0.2倍質量體積濃度為10%的戊二醛溶液,50℃下反應1h,得微囊混懸液,將微囊混懸液在加熱溫度為50℃,真空度為-0.08MPa的條件下進行減壓干燥,過120目篩,即得微囊。實施例5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微囊制備制備步驟與實施例4相似,區(qū)別在于,所述微囊劑由囊芯與囊材以0.2:1的重量比組成。實施例6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微囊制備制備步驟與實施例4相似,區(qū)別在于,所述微囊劑由囊芯與囊材以0.5:1的重量比組成。實施例7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微囊制備制備步驟與實施例4相似,區(qū)別在于,所述囊材由殼聚糖和黃原膠以1:6的重量比組成。對比例1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微囊制備制備步驟與實施例4相似,區(qū)別在于,以阿拉伯膠代替黃原膠。對比例2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微囊制備制備步驟與實施例4相似,區(qū)別在于,以海藻酸鈉代替黃原膠。對比例3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微囊制備制備步驟與實施例4相似,區(qū)別在于,以明膠代替殼聚糖。對比例4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微囊制備制備步驟與實施例4相似,區(qū)別在于,所述囊材由殼聚糖和黃原膠以1:1的重量比組成。對比例5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微囊制備制備步驟與實施例4相似,區(qū)別在于,所述步驟(3)中的殼聚糖溶液的質量體積濃度為5%,所述步驟(4)中的黃原膠溶液的質量體積濃度為5%。試驗例一、本發(fā)明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微囊質量檢測分別對本發(fā)明實施例4-7和對比例1-5制得的微囊進行外觀形態(tài)、平均粒徑、載藥量和包封率測定,結果見下表。表6本發(fā)明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微囊質量檢測結果結果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4-7制得微囊,成囊性高,表面光滑,粒徑分布較窄,平均粒徑在85~89μm之間,載藥量達60%以上,包封率達90%以上,以實施例4制得的微囊質量最好。以阿拉伯膠或海藻酸鈉代替黃原膠,或以明膠代替殼聚糖,所制成的微囊表面粗糙,載藥量和包封率均降低,表明本發(fā)明所述的微囊以黃原膠和殼聚糖作為囊材,利用黃原膠側鏈的負電荷性以及其分子能形成超結合帶狀的螺旋共聚體的性質,可顯著促進黃原膠與殼聚糖凝聚成囊,提高微囊的載藥量和包封率。此外,囊材中黃原膠和殼聚糖的組成比例以及囊材溶液中黃原膠和殼聚糖的濃度對微囊影響較大,顯著降低微囊的載藥量和包封率,并且造成微囊粒徑增大,出現粘連、結塊等現象。試驗例二、本發(fā)明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微囊體外溶出度檢測根據中國藥典2010年版二部附錄溶出度測定法第二法漿法對本發(fā)明實施例4-7和對比例1-5制得的微囊進行體外藥物溶出度試驗,結果見下表7。表7本發(fā)明增強丹參素腸道吸收的微囊體外溶出度檢測結果結果顯示,本發(fā)明實施例4-7制得微囊在3種溶出介質中的溶出時間均在14h以上,累積釋放率達94%以上,表明本發(fā)明制得的微囊具有較好的緩釋效果,在體外釋放度高,且不受pH的影響。以阿拉伯膠或海藻酸鈉代替黃原膠,或以明膠代替殼聚糖,所制成的微囊體外釋放時間縮短,累積釋放率降低,緩釋效果減弱。此外,囊材溶液中黃原膠和殼聚糖的濃度對微囊的緩釋效果影響較大,明顯縮短微囊體外釋放時間,降低微囊的累積釋放率。以上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優(yōu)選實施方式不應視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對于本
技術領域: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