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疔瘡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疔瘡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它主要是由紫花地丁、金銀花、赤茯苓、射干、白芷、紫金皮、野百合、茉莉花、野菊花等藥物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本發(fā)明藥物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瘀,涼血消腫的功能,用于治療疔瘡見效快,療效好,治愈不復(fù)發(fā)。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疔瘡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疔瘡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lǐng)域。
技術(shù)背景
[0002]疔瘡是一種好發(fā)于顏面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本病開始有粟米樣小膿頭,發(fā)病迅速,根深堅硬如釘為特征。因發(fā)病部位和形狀不同,而有“人中疔”、“虎口疔”、“紅絲疔”等名稱?,F(xiàn)代醫(yī)學(xué)的“癤”屬本病范疇。疔瘡初起切忌擠壓、挑刺,患部不宜針刺,紅腫發(fā)硬時忌手術(shù)切開,以免引起感染擴散。疔瘡走黃癥情兇險,須及時搶救,疔瘡如已成膿,應(yīng)施行外科處理。由于目前西藥無法有效治療疔瘡,因此人們對快速有效治療疔瘡的中藥藥物存在極大的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本發(fā)明的有關(guān)報道。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人依據(jù)中醫(yī)理論的研究和臨床試驗的反復(fù)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疔瘡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有效治療疔瘡的中藥組合藥物。
[0005]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該中藥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
[0006]本發(fā)明藥物是選用紫花地丁、金銀花、赤茯苓、射干、白芷、紫金皮、野百合、茉莉花、野菊花、大黃、天葵子、青木香、蒲公英、水牛角、馬鞭草、魚腥草、甘草、蚤休、薏苡仁、忍冬藤、夏枯草、仙鶴草、全蝎、黃藥子、桔梗、蒼耳子、牡丹皮、半枝蓮、鳳仙花、大青根、綠豆藥物進行組合制備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疔瘡。其中選用紫花地丁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寒,歸心、肝經(jīng),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能,治疔瘡腫毒,癰疽發(fā)背,丹毒,毒蛇咬傷。選用金銀花是因為其性味甘,寒,入肺、胃經(jīng),有清熱,解毒的功能,治溫病發(fā)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疬,痔漏。選用赤茯苓是因為其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膀胱經(jīng),有行水,利濕熱的功能,治小便不利,淋濁,瀉痢。選用射干是因為其性味苦,寒,有毒,入肺、肝經(jīng),有降火,解毒,散血,消痰的功能,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氣,痰涎壅盛,瘰疬結(jié)核,瘧母,婦女經(jīng)閉,癰腫瘡毒。選用白芷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jīng),有祛風(fēng),燥濕,消腫,止痛的功能,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fēng)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選用紫金皮是因為其性味苦,平,入肝、脾二經(jīng),有活血通經(jīng),消腫解毒的功能,治風(fēng)寒濕痹,婦女經(jīng)閉,血氣疼痛,喉痹,淋疾,癰腫,癬疥,跌打損傷,蛇蟲咬傷。選用野百合是因為其有清熱,利濕,解毒的功能,治痢疾,瘡癤,小兒疳積。選用茉莉花是因為其性味辛甘,溫,有理氣,開郁,辟穢,和中的功能,治下痢腹痛,結(jié)膜炎,瘡毒。選用野菊花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涼,入肺、肝經(jīng),有疏風(fēng)清熱,消腫解毒的功能,治風(fēng)熱感冒,肺炎,白喉,胃腸炎,高血壓,疔,癰,口瘡,丹毒,濕疹,天泡瘡。選用大黃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胃、大腸、肝徑,有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的功能,治實熱便秘,譫語發(fā)狂,食積痞滿,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經(jīng)閉,癥瘕積聚,時行熱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陽黃,水腫,淋濁,溲赤,癰瘍腫毒,疔瘡,湯火傷。選用天葵子是因為其性味甘苦,寒,入脾、小腸、膀胱三經(jīng),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利尿的功能,治癰腫,瘰疬,疔瘡,淋濁,帶下,肺虛咳嗽,疝氣,癲癎,小兒^(風(fēng),痔瘡,跌打損傷。選用青木香是因為其性味辛苦,寒,入肺、胃經(jīng),有行氣,解毒,消腫的功能,治胸腹脹痛,痧癥,腸炎下痢,高血壓,疝氣,蛇咬毒,癰腫,疔瘡,皮膚瘙癢或濕爛。選用蒲公英是因為其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經(jīng),有清熱解毒,利尿散結(jié)的功能,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jié)膜炎,感冒發(fā)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選用水牛角是因為其性味苦咸,寒,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能,治熱病頭痛,壯熱神昏,斑疹,吐衄,小兒驚風(fēng),喉痹咽腫。選用馬鞭草是因為其性味苦,涼,入肝、脾經(jīng),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腫的功能,治外感發(fā)熱,濕熱黃疸,水腫,痢疾,瘧疾,白喉,喉痹,淋病,經(jīng)閉,癥瘕,癰腫瘡毒牙疳。選用魚腥草是因為其性味辛,寒,入手太陰經(jīng),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能,治肺炎,肺膿瘍,熱痢,瘧疾,水腫,淋病,白帶,癰腫,痔瘡,脫肛,濕疹,禿瘡,疥癬。選用甘草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經(jīng),有和中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的功能,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fā)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癰,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選用蚤休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寒,有毒,入心、肝經(jīng),有清熱解毒,平喘止咳,熄風(fēng)定驚的功能,治癰腫,疔瘡,瘰疬,喉痹,慢性氣管炎,小兒驚風(fēng)抽搐,蛇蟲咬傷。選用薏苡仁是因為其性味甘淡,涼,入脾、肺、腎經(jīng),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的功能,治泄灣,濕痹,筋脈拘攣,屈伸不利,水腫,腳氣,肺痿,肺癰,腸癰,淋池,白帶。選用忍冬藤是因為其性味甘,寒,入心、肺經(jīng),有清熱,解毒,通絡(luò)的功能,治溫病發(fā)熱,熱毒血痢,傳染性肝炎,癰腫瘡毒,筋骨疼痛。選用夏枯草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寒,入肝、膽經(jīng),有清肝,散結(jié)的功能,治瘰疬,癭瘤,乳癰,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淚,頭目眩暈,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結(jié)核,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血崩,帶下。選用仙鶴草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平,入肺、肝、脾經(jīng),有止血,健胃的功能,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帶下,勞傷脫力,癰腫,跌打、創(chuàng)傷出血。選用全蝎是因為其性味咸辛,平,有毒,入足厥陰經(jīng),有祛風(fēng),止疫,通絡(luò),解毒的功能,治驚風(fēng)抽搐,癲癇,中風(fēng)、半身不遂、口眼喁斜,偏頭痛,風(fēng)濕痹痛,破傷風(fēng),淋巴結(jié)結(jié)核,風(fēng)疹瘡腫。選用黃藥子是因為其性味苦平,入少手陰、足厥陰經(jīng),有涼血,降火,消癭,解毒的功能,治吐血,衄血,喉痹,癭氣,瘡癰瘰疬。選用桔梗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平,入肺、胃經(jīng),有開宣肺氣,祛痰排膿的功能,治外感咳嗽,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痢疾腹痛。選用蒼耳子是因為其性味甘,溫,有毒,入肺、肝經(jīng),有散風(fēng),止痛,祛濕,殺蟲的功能,治風(fēng)寒頭痛,鼻淵,齒痛,風(fēng)寒濕痹,四腳攣痛,疥癩,瘙癢。選用牡丹皮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心、肝、腎經(jīng),有清熱,涼血,和血,消瘀的功能,治熱入血分,發(fā)斑,驚癎,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jīng)閉,癥瘕,癰瘍,撲損。選用半支蓮是因為其性味苦,寒,有清熱,解毒的功能,治咽喉腫痛,燙傷,跌打損傷,濕瘡。選用鳳仙花是因為其性味甘,微苦,溫,有祛風(fēng),活血,消腫,止痛的功能,治風(fēng)濕偏廢,腰脅疼痛,婦女經(jīng)閉腹痛,產(chǎn)后瘀血未盡,跌打損傷,癰疽,疔瘡,鵝掌風(fēng),灰指甲。選用大青根是因為其性味苦,寒,有清熱,解毒,祛風(fēng),除濕的功能,治乙腦,流腦,感冒高熱,頭痛,腸炎,痢疾,黃疸,齒痛,鼻紐,咽喉腫痛。選用綠豆是因為其性味甘涼,入心、胃經(jīng),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功能,治暑熱煩渴,水腫,瀉利,丹毒,癰腫,解熱藥毒。
[0007]【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組分的藥物用量也是發(fā)明人經(jīng)過大量摸索總結(jié)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nèi)都具有較好的療效。[0008]紫花地丁 15-25克金銀花 12-22克赤茯苓 18-26克 射干 10-20克白芷 12-18克紫金皮 16-25克 野百合 15-25克茉莉花 12-22克野菊花 12-20克
大黃 15-25克天葵子 4-12克青木香 8-16克 蒲公英 25-35克水牛角 5-15克馬鞭草 25-35克 魚腥草 15-25克甘草 6-12克蚤休 8-15克 薏苡仁 10-20克忍冬藤 15-25克夏枯草 10-20克 仙鶴草 5-15克全蝎 1-4克黃藥子 6-12克 桔梗 10-20克蒼耳子 1-5克牡丹皮 5-15克 半枝蓮 10-20克鳳仙花 10-20克大青根 8-15克 綠豆 15-25克。
[0009]優(yōu)選為:
紫花地丁 20克金銀花 20克赤茯苓 20克 射干 15克白芷 15克紫金皮 20克 野百合 20克茉莉花 15克野菊花 15克 大黃 20克天葵子 6克青木香 10克
蒲公英 30克水牛角 10克馬鞭草 30克 魚腥草 20克甘草 9克蚤休 10克
薏苡仁 15克忍冬藤 18克夏枯草 15克 仙鶴草 10克全蝎 2克黃藥子 10克
桔梗 15克蒼耳子 2克牡丹皮 12克
半枝蓮 15克鳳仙花 15克大青根 10克 綠豆 20克。
[0010]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1、紫花地丁: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稍晾,切段,干燥;
2、金銀花:篩去泥沙,揀凈雜質(zhì);
3、赤茯苓:取赤茯苓塊,除去雜質(zhì);
4、射干:揀去雜質(zhì),水洗凈,稍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篩去須、屑;
5、白芷:揀凈雜質(zhì),用水洗凈,浸泡,撈出潤透,略曬至外皮無滑膩感時,再悶潤后,切片干燥;
6、紫金皮: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塊曬干;
7、野百合:夏、秋季采集,揀去雜質(zhì),曬干;
8、茉莉花:揀去雜質(zhì),曬干;
9、野菊花:去凈雜質(zhì),除去殘根,洗凈切段,曬干;
10、大黃:揀凈雜質(zhì),大小分檔,燜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小塊、曬干;
11、天葵子:清水洗凈,切片,曬干;
12、青木香:揀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條,用水浸泡,撈出,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干燥;
13、蒲公英:揀去雜質(zhì),洗凈泥土,切段,曬干;14、水牛角:劈開,用熱水浸泡,撈出,鎊片,曬干;
15、馬鞭草:揀凈雜質(zhì),洗凈,潤軟切段,曬干;
16、魚腥草:去凈雜質(zhì),除去殘根,洗凈切段,曬干;
17、甘草: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晾干;
18、蚤休: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干燥;
19、薏苡仁:取原藥材,除去殘留皮殼、雜質(zhì);
20、忍冬藤:揀去雜質(zhì),用水浸泡,潤透,切片,曬干;
21、夏枯草:取原藥材,除去枝梗、葉片及雜質(zhì),篩去灰屑;
22、仙鶴草:除去雜質(zhì)殘根,洗凈,潤透,切斷,曬干;
23、全蝎:清水漂去鹽質(zhì),曬干,或微火焙用;
24、黃藥子:揀凈雜質(zhì),剪去須毛,洗凈,潤透后切成小塊,曬干;
25、桔梗:揀凈雜質(zhì),除去蘆頭,洗凈撈出,潤透后切片,曬干;
26、蒼耳子:揀盡雜質(zhì) ,去刺,篩去灰屑,微炒至黃色,取出放涼;
27、牡丹皮:揀去雜質(zhì),除去木心,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28、半支蓮:揀凈雜質(zhì),除去根莖,晾干;
29、鳳仙花:揀去雜質(zhì),篩去灰屑;
30、大青根: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切碎,干燥;
31、綠豆: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
[0011]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紫花地丁、金銀花、赤茯苓、射干、白芷、紫金皮、野百合、茉莉花、野菊花、大黃、天葵子、青木香、蒲公英、水牛角、馬鞭草、魚腥草、甘草、蚤休、薏苡仁、忍冬藤、夏枯草、仙鶴草、全蝎、黃藥子、桔梗、蒼耳子、牡丹皮、半枝蓮、鳳仙花、大青根、綠豆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武火煎煮沸騰1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25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
[0012]2、將第一次過濾后的藥渣加水4倍量,武火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
得第二次煎煮液。
[0013]3、合并兩次煎煮液,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分鐘即得,將藥液分為4劑服用。
[0014]本發(fā)明藥物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瘀,涼血消腫的功能,用于治療疔瘡見效快,療效好,不復(fù)發(fā)。
[0015]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包括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和臨床療效觀察試驗。
[0016][試驗例I]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
取西德兔30只,雌雄兼用,體重2.0-2.5kg,分兩組,每組15只,其中一組為超劑量試驗組,另一組為正常量試驗組。超劑量試驗組為25ml/kg,正常量為10ml/kg,給藥方式為灌胃法給藥,每天二次,連服7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yīng),結(jié)果表明二組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無不良毒副作用。
[試驗例2]本發(fā)明藥物的臨床療效觀察
1、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共100例。[0017]2、診斷標準
疔瘡初起為毛囊口膿瘡隆起呈圓錐形的炎性硬結(jié),狀如粟粒,色或黃或紫,紅、腫、熱、痛,數(shù)日內(nèi)硬結(jié)增大,疼痛加劇;繼而形成膿腫而硬結(jié)變軟,疼痛減輕,潰膿后膿腔塌陷,逐漸愈合。
[0018]如發(fā)生于四肢,患處有紅絲上竄的,稱“紅絲疔”。如見寒戰(zhàn)、高熱、神昏、譫語、頭痛、嘔吐為全身性化膿性感染,中醫(yī)稱“疔瘡走黃”。
[0019]3、治療方法
選用上述藥劑,給患者服用,每日2次,每次I劑,10天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服用2個療程。
[0020]4、療效評定標準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疔瘡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圍內(nèi)的原料藥制成: 紫花地丁 15-25克金銀花12-22克赤茯苓18-26克 射干10-20克白芷12-18克紫金皮16-25克 野百合15-25克茉莉花12-22克野菊花12-20克 大黃15-25克天葵子4-12克青木香8-16克 蒲公英25-35克水牛角5-15克馬鞭草25-35克 魚腥草15-25克甘草6-12克蚤休8-15克 薏苡仁10-20克忍冬藤15-25克夏枯草10-20克 仙鶴草5-15克全蝎1-4克黃藥子6-12克 桔梗10-20克蒼耳子1-5克牡丹皮5-15克 半枝蓮10-20克鳳仙花10-20克大青根8-15克 綠豆15-25克。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中各原料藥的用量為: 紫花地丁 20克金銀花20克赤茯苓20克 射干15克白芷15克紫金皮20克 野百合20克茉莉花15克野菊花15克 大黃20克天葵子6克青木香10克 蒲公英30克水牛角10克馬鞭草30克 魚腥草20克甘草9克蚤休10克 薏苡仁15克忍冬藤18克夏枯草15克 仙鶴草10克全蝎2克黃藥子10克 桔梗15克蒼耳子2克牡丹皮12克 半枝蓮15克鳳仙花15克大青根10克 綠豆20克。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驟: (一)備料 (O紫花地丁: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稍晾,切段,干燥; (2)金銀花:篩去泥沙,揀凈雜質(zhì); (3)赤茯苓:取赤茯苓塊,除去雜質(zhì); (4)射干:揀去雜質(zhì),水洗凈,稍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篩去須、屑; (5)白芷:揀凈雜質(zhì),用水洗凈,浸泡,撈出潤透,略曬至外皮無滑膩感時,再悶潤后,切片干燥; (6)紫金皮: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塊曬干; (7)野百合:夏、秋季采集,揀去雜質(zhì),曬干; (8)茉莉花:揀去雜質(zhì),曬干; (9)野菊花:去凈雜質(zhì),除去殘根,洗凈切段,曬干; (10)大黃:揀凈雜質(zhì),大小分檔,燜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小塊、曬干; (11)天葵子:清水洗凈,切片,曬干; (12)青木香:揀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條,用水浸泡,撈出,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干燥;(13)蒲公英:揀去雜質(zhì),洗凈泥土,切段,曬干; (14)水牛角:劈開,用熱水浸泡,撈出,鎊片,曬干; (15)馬鞭草:揀凈雜質(zhì),洗凈,潤軟切段,曬干; (16)魚腥草:去凈雜質(zhì),除去殘根,洗凈切段,曬干; (17)甘草: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晾干; (18)蚤休:秋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干燥; (19)薏苡仁:取原藥材,除去殘留皮殼、雜質(zhì); (20)忍冬藤:揀去雜質(zhì),用水浸泡,潤透,切片,曬干; (21)夏枯草:取原藥材,除去枝梗、葉片及雜質(zhì),篩去灰屑; (22)仙鶴草:除去雜質(zhì)殘根,洗凈,潤透,切斷,曬干; (23)全蝎:清水漂去鹽質(zhì),曬干,或微火焙用; (24)黃藥子:揀凈雜質(zhì),剪去須毛,洗凈,潤透后切成小塊,曬干; (25)桔梗:揀凈雜質(zhì),除去蘆頭,洗凈撈出,潤透后切片,曬干; (26)蒼耳子:揀盡雜質(zhì),去刺,篩去灰屑,微炒至黃色,取出放涼; (27)牡丹皮:揀去雜質(zhì),除去木心,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28)半支蓮:揀凈雜質(zhì),除去根莖,晾干; (29)鳳仙花:揀去雜質(zhì),篩去灰屑; (30)大青根: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切碎,干燥; (31)綠豆: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 (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紫花地丁、金銀花、赤茯苓、射干、白芷、紫金皮、野百合、茉莉花、野菊花、大黃、天葵子、青木香、蒲公英、水牛角、馬鞭草、魚腥草、甘草、蚤休、薏苡仁、忍冬藤、夏枯草、仙鶴草、全蝎、黃藥子、桔梗、蒼耳子、牡丹皮、半枝蓮、鳳仙花、大青根、綠豆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武火煎煮沸騰1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25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 (2)將第一次過濾后的藥渣加水4倍量,武火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煮液; (3)合并兩次煎煮液,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分鐘即得。
【文檔編號】A61K36/8994GK103830619SQ201410070878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2月28日
【發(fā)明者】牛良信 申請人:牛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