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有裝飾元件的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設置有裝飾元件的吸收性物品,并且尤其涉及一次性套穿紙尿褲、開放型紙尿褲、訓練褲、失禁褲和設置有裝飾元件的類似物品,該裝飾元件如設置在該物品腰區(qū)中的圖畫、字母或標記。
背景技術:
日本公開專利申請?zhí)朜o.2002-657A公開了如一次性紙尿褲之類的吸收性物品,包括光學透射比為40至83%的纖維無紡布,該纖維無紡布作為構成該物品的外片的最外層薄片,以確保像衣服似的外觀和手感,還包括及印有多彩圖畫并固定到上述無紡布內表面上的薄膜,從而可以透過該無紡布看到該圖畫。
為了提高其設計效果,透過該外片應當盡可能清晰地看到如圖畫之類的裝飾元件,并且其設計效果可以通過提高用作外片的纖維無紡布的光學透射比來獲得,該外片適合于從外側蓋住該裝飾元件。然而,無紡布的光學透射比越高,該無紡布的透明清晰度越高。結果,透過該無紡布將會非常清晰地看到穿著者的身體。如果使用具有相對低的光學透射比的纖維無紡布來避免這種不便,那么將會嚴重降低該裝飾元件的透明清晰度。用這種方法,對構成該物品最外層表面的纖維無紡布所具有的光學透射比的選擇不可避免地遇到自相矛盾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使得外片的區(qū)域中的光學透射比和該物品的相對側向區(qū)中的光學透射比有所區(qū)別來解決上述問題,其中裝飾元件設置在該外片的區(qū)域中并用外片蓋住,并且在該相對側向區(qū)中易于透過該外片看到穿著者的身體。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吸收性物品,包括限定前后腰區(qū)的柔性底片,當所述物品穿在穿著者的身體上時,該前后腰區(qū)彼此相對;在所述前后腰區(qū)之間延伸的襠部區(qū)域;以及半剛性吸收性部件,該吸收性部件放置在所述底片的內表面上,并且具有裝飾元件,該裝飾元件適合于透過所述底片被看到,并放置在所述前后腰區(qū)中的至少一個上,所述物品還包括所述底片具有中間區(qū)和相對側向區(qū);以及所述中間區(qū)具有高于所述相對側向區(qū)的光學透射比。
為了確保底片在中間區(qū)中的光學透射比高于相對側向區(qū),最好采用將要描述的任意一個實施例。假設放置裝飾元件的底片的中間區(qū)和相對側向區(qū)都由纖維無紡布制成,在該中間區(qū)中的無紡布的層數(shù)可以選擇少于在相對側向區(qū)中的無紡布的層數(shù)??蛇x的是,該相對側向區(qū)中的纖維密度可以調節(jié)到高于中間區(qū)中的纖維密度。作為另一個備選實施例,至少該裝飾元件所放置的中間區(qū)的一部分可以進行用于提高光學透射比的處理。該裝置的例子包括設置多個穿孔、進行使用熱輥將纖維轉化成薄膜狀態(tài)的處理和進行使用液態(tài)蠟、液體石蠟或溶劑的處理。
該無紡布可以從那些普通熱塑合成纖維中選擇。雖然可以將裝飾元件設置在普通熱塑薄膜或普通纖維無紡布上,但是考慮到顯示該裝飾元件的效果,最好使用纖維密度和表面光潔度比構成底片的無紡布及蓋住吸收性板的無紡布高的無紡布。
該裝飾元件可以是,例如,任何流行符號、字母或標記或至少其中兩個的組合的圖畫。顯示該元件的方式可以是兩維或三維方式。該裝飾元件可以是多種色彩的或者單一色彩的,只要該裝飾元件的顏色區(qū)別于構成底片外表面的無紡布即可。
從下面給出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描述中可以理解本發(fā)明關于結構和材料的其他特征。然而,本發(fā)明不僅僅局限于這些實施例。
附圖簡要描述附
圖1是部分剖視透視圖,示出了本發(fā)明所述物品的第一實施例;附圖2是示出該物品一部分的橫向剖視圖;附圖3是類似于附圖2的橫向剖視圖,示出了本發(fā)明所述物品的第二實施例;附圖4是類似于附圖2的橫向剖視圖,示出了本發(fā)明所述物品的第三實施例;附圖5是類似于附圖1的透視圖,示出了本發(fā)明所述物品的第四
具體實施例方式
從下面參照附圖給出的幾個實施例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完整地理解本發(fā)明。
(第一實施例)附圖1和2說明了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吸收性物品10。如圖所示,該吸收性物品10關于縱向中心線11對稱,并且包括柔性底片12、放置在該底片12的內表面上的半剛性吸收性板13和顯示在底片12上的裝飾元件14。
該底片12限定了一前腰區(qū)15、后腰區(qū)16和襠部區(qū)域17,其中前后腰區(qū)15、16分別具有彼此相對的橫向緣區(qū)18,這些腰區(qū)15、16沿著該橫向緣區(qū)間歇地連接在一起,以形成具有腰身孔19和一對腿孔20的褲狀結構。從底片12的展開狀態(tài)來看,分別相對的橫向緣區(qū)18彼此分離,襠部區(qū)域17基本為向縱向中心線11凸出的圓弧形。換句話說,底片12在展開狀態(tài)下基本呈沙漏形。應當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和精神的情況下,物品10可以設置成非褲型。
腰身孔19和兩個腿孔20設置在這些孔19、20的圓周方向上,其中多個彈性部件23、24分別以拉緊狀態(tài)固定到底片12上。這些彈性部件23、24可以彈性收縮,以使得這些腰身孔和腿孔19、20的周邊與穿著者的腰和大腿緊密接觸,從而防止該物品10會沿著穿著者的腰和/或大腿無意滑落并且排泄物可能從腰身孔和腿孔的周邊泄漏出來的擔心。在腰身孔和腿孔19、20之間,底片12在前后腰區(qū)15、16中進一步提供以拉緊狀態(tài)固定到底片12上的多個彈性部件25。這些彈性部件25在其縱向相對端的附近延伸穿過吸收性板13,并起到保持吸收性板13在相對適當?shù)膲毫ο屡c穿著者的身體接觸的作用。彈性部件25在彈性極限之內已被拉伸一定量之后所表現(xiàn)出的彈性部件25的收縮力小于彈性部件23、24所表現(xiàn)出的收縮力。除了固定到底片12的橫向緣區(qū)18上的這些彈性部件25的縱向相對端之外,這些彈性部件25不受底片12的約束。結果,該彈性部件25的收縮力只影響底片12的橫向相對的側向區(qū)27,該底片的橫向相對的側向區(qū)將在下面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從而在該側向區(qū)27中形成皺褶,而它不會影響吸收性板13和底片12的中間區(qū)26,底片的中間區(qū)也將在下面進行更為詳細的描述。
考慮到與吸收性板13的位置關系,底片12可以分成中間區(qū)26和相對的側向區(qū)27。中間區(qū)26基本上限定在其橫向相對的側邊28之間,并且每個側向區(qū)27都基本限定在每個側邊28和橫向緣區(qū)18之間。該底片12包括不易被水粘濕的外片29,該外片在形狀和尺寸上與底片12相同,可透濕的液體隔板(moisture-permeable liquid barriersheet)30在中間區(qū)26中沿縱向延伸,并且一對不易被水粘濕的側片31在相應的側向區(qū)27中沿縱向延伸。
外片29和側片31由已知的熱塑人造纖維的無紡布制成,該無紡布具有0.8至5.0分特的細度(fineness),最好是1.0至4.0分特,和10至35g/m2的基重(basis weight),最好是15至25g/m2,其中該熱塑人造纖維任意定向。該人造纖維可以從包括聚烯烴基纖維、聚脂基纖維和聚酰胺基纖維的組中選擇。該無紡布可以從包括透氣無紡布、點接無紡布、熔接無紡布、熱壓粘合無紡布和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共聚物(SMS)的組中選擇。
該液體隔板30由基重為10至40g/m2的已知熱塑薄膜制成。該薄膜可以由例如聚烯烴基合成樹脂制成。裝飾元件14設置在該液體隔板30的外表面上。該液體隔板30可以包括類似于所述無紡布的纖維,只要這些纖維具有允許裝飾元件14印刷在其上的纖維密度和表面光潔度。這些纖維密度和表面光潔度最好明顯高于用作外片29和側片31的原材料的無紡布的纖維密度和表面光潔度。
該裝飾元件14可以是例如任何流行的符號、字母或標記或至少其中兩個的組合的圖畫。最好通過使用與外片29的顏色區(qū)別開的多種顏色或單一顏色來兩種或三種尺寸地印刷該裝飾元件14,將該裝飾元件14顯示在該液體隔板30上。
為了能夠透過外片29清晰地看到裝飾元件14,外片29最好具有40%或以上的光學透射比,在70%或以上更好。在底片12的中間區(qū)26中,只有外片29與液體隔板30相對。另一方面,在底片12的每個側向區(qū)27中,壓在一起的外片29和側片31與液體隔板30相對。雖然在側片31的側向區(qū)27中的光學透射比可以等于或大于或小于外片29的光學透射比,但是鑒于在這兩個彼此壓在一起的片中的組分纖維任意定向這一事實,該光學透射比小于中間區(qū)26中的外片29的光學透射比。用這種方法,不可能透過側向區(qū)27清楚地看到穿著者的身體。
發(fā)明人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底片12在中間區(qū)26中的光學透射比最好在70%或以上,而為了確保裝飾元件14具有期望的透明清晰度,以防止穿著者的身體被清楚地看到和簡化底片12的結構,底片12在側向區(qū)27中的光學透射比最好小于70%。而最好將底片12在側向區(qū)27中的光學透射比調節(jié)至盡可能小的值,只要涉及穿著者的透明清晰度,光學透射比越低,基重、密度越高,因此硬度越高??紤]到該物品的屬性,如織物組織、手感和適應性,不希望較高的硬度。
基于上述發(fā)現(xiàn),需要除了液體隔板30之外的底片12的光學透射比在中間區(qū)26中高于相對的側向區(qū)27中。只要滿足這種需要,從透明清晰度和上述底片12的結構的視點來看,最好中間區(qū)26和相對的側向區(qū)27都具有大約為70%的光學透射比。為了使這種最佳狀況滿足中間區(qū)26和側向區(qū)27的光學透射比保持彼此接近,外片29在中間區(qū)26中延伸的部分基本保持與設置裝飾元件14的液體隔板30緊密接觸,從而可以防止外片29的這部分,一方面,由于彈性部件23、24、25的收縮而形成褶皺,另一方面,由于彈性部件23、24、25特別是彈性部件25的收縮,使得相對側向區(qū)27可能形成褶皺。在物品10的側向區(qū)27上形成的皺褶穿在穿著者身體上進一步減小了側向區(qū)27的光學透射比,因此防止了透過這些側向區(qū)27清晰地看到穿著者的身體。在附圖1中說明的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所述的物品10以這種方式構造。為了保持外片29在中間區(qū)26延伸的部分與液體隔板30緊密接觸,這兩片最好通過粘結或熱封連接在一起。優(yōu)選的是,為了防止外片29和液體隔板30的透濕性和柔韌性降低,將這兩片通過粘結或熱封以適當?shù)膱D案,例如點圖案、線圖案或者螺旋圖案間歇地粘結在一起。類似地,外片29的部分和相連的側片31都在相對的側向區(qū)27中通過粘結或熱封間歇地連接在一起。此處,應當注意,由于不需要保持外片29和側片31彼此緊密接觸,所以連接處的密度可能低于中間區(qū)26中的密度。最好降低連接處的密度,以提高物品10的織物組織和手感。
光學透射比指的是根據(jù)整體光學特性透明度檢測測量方法A所測量得到的總體透射比,JIS(日本工業(yè)標準)K7105使用由NipponDenshoku Kogyo Co.,Ltd生產(chǎn)的NDH-300A型濁度計作為測量裝置。
測量方法細節(jié)(1)準備尺寸為50毫米×50毫米的測試樣品(2)用夾子固定一片樣品,用于將樣品設置在測量裝置上(3)按下測量裝置的啟動開關,以開始測量(4)測量Tt作為光學透射比的總體透射比(%)(5)對三片樣品的測量值取平均值注意點(1)在開始測量之前至少30分鐘,打開測量裝置的電源。
(2)如果樣品的尺寸小于50毫米×50毫米,那么只要樣品能夠完全蓋住測量裝置上的測量部分的表面,就也可以使用尺寸大于35毫米×35毫米的樣品。
(3)特別是當樣品非常柔軟時,應當檢查用于設置樣品的夾子是否已經(jīng)將樣品正確固定。
(4)通過用剪刀等從吸收性物品上剪下一部分底片,來獲得進行測試的薄片。當?shù)灼谜辰Y劑等連接到該物品的其他部分上時,可以通過用熱風仔細地去除可以獲得樣品,只要該熱封不影響底片的光學透射比即可。而且,如果該熱風影響底片的光學透射比的話,通過在用如甲苯之類的有機溶劑溶化粘結劑之后,進行干燥來獲得樣品。
吸收性板13包括沙漏形吸液芯32,該吸液芯基本上比上述無紡布要厚,還包括可以透過液體的蓋片33,該蓋片適合于蓋住吸液芯32面向穿著者身體的表面及該吸液芯32的周邊部分。該吸液芯32包括短纖漿和超吸收性性聚合物顆粒的混合物,如果需要的話,或者是短纖漿、超吸收性性聚合物顆粒和熱塑性合成纖維,為了防止吸液芯32變形和壓縮成預期厚度,在這兩種情況下,它們都用如薄棉紙之類的可擴散液體的薄片覆蓋起來。考慮到上述結構,可能說該吸液芯最好是半剛性的。這種吸液芯32設置在液體隔板30的上表面上,使周邊區(qū)域留有合適的自由尺寸。為了避免吸液芯32無意識地相對于液體隔板30移動,最好用分布成合適模式,如點模式、線模式或者螺旋模式的粘結劑將該吸液芯32間歇地連接到液體隔板30上。向外延伸超過吸液芯32周邊的該蓋片33的周邊部分34進一步向外延伸超過液體隔板30的周邊35,并且連接到外片29的每個相對側向區(qū)27上。由于液體隔板30也起到防止被吸液芯32所吸收的排泄物泄漏的作用,所以液體隔板30具有足以蓋住吸液芯32的下表面的尺寸就足夠了。該吸液芯32的橫向相對側邊緣28不需要延伸到側向區(qū)27中,所以吸液芯32的相對側邊緣28不會影響這些側向區(qū)27的透濕性。雖然液體隔板30也是透濕的,但是還是通過引入含有無機填料的樹脂成分使得液體隔板30總體上設置有數(shù)個細孔,并且其透濕性低于構成外片29、側片31和蓋片33的無紡布的透濕性。
物品10還包括一對液體隔套(liquid barrier cuff)36。每個液體隔套36都具有近邊37和遠邊38。近邊37沿著吸收性板13的相連的側邊緣,用如粘結或熱封等已知的方法固定到吸收性板13上。每個液體隔套36都在遠邊38處向后折疊,以形成軸套39,彈性部件40以拉緊的狀態(tài)沿著縱向固定到該軸套中。用這種設置,隨著彈性部件40的縮緊,液體隔套36往往上升到相應近邊37上方,從而防止排泄物從物品10的側面泄漏。該液體隔套36最好由從上述已知類型無紡布中選出的不易被水粘濕的纖維無紡布制成。盡管未作說明,但是在相應側向區(qū)27中延伸的側片31可以用液體隔套36來代替,相應的近邊37進一步向外延伸并且延伸部分壓在外片29的相應側向區(qū)27中。
用物品10的一部分將與腰身孔16相連的彈性部件23、與腿孔17相連的彈性部件24及與前后腰區(qū)相連的彈性部件25蓋住,從而防止這些彈性部件直接與穿著者的身體接觸。特別地,彈性部件23的大部分插在底片12和該片33之間??蛇x的是,底片12向外延伸超過吸液芯32的每個縱向相對端的尺寸設置成使得該延伸部分可以向后折疊以形成彈性部件23包在其中的軸套。彈性部件24插入在底片12和相應的側片31之間。彈性部件25在中間區(qū)26中插入在底片12和吸收性板13之間,以及在相應的側向區(qū)27中插入在底片12和相應的側片31之間。
(第二實施例)附圖3示出了本發(fā)明所述物品的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所述物品10相同的本實施例所述的物品10的重要部件、部分和區(qū)域都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不再詳細描述。本實施例所述的物品10與第一實施例所述的物品10的區(qū)別在于,底片12包括在形狀和尺寸上都相同的內、外片29a、29,并且液體隔板30插在這些內外片29a、29之間。換句話說,在第一實施例所述的物品10中,單獨設置在相應側向區(qū)27中的側片31由在本實施例所述的物品10中進一步延伸到相應側向區(qū)27中的內片29a的部分代替。
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在熱量和壓力調節(jié)的情況下,將內片和外片29a、29放置在相對側向區(qū)27中的部分在一對熱輥之間壓緊,從而形成這些薄片的纖維無紡布不會熔化。因此,在相對側向區(qū)27中的纖維密度可能高于中間區(qū)26中的纖維密度,從而與中間區(qū)26中的光學透射比相比較以減小相對側向區(qū)27中的光學透射比。
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將使用熱輥的這種處理方法應用到第一實施例所述的物品的相對側向區(qū)27中。
(第三實施例)
附圖4說明了本發(fā)明所述物品的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所述物品10相同的本實施例所述的物品10的重要部件、部分和區(qū)域都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不再詳細描述。本實施例所述的物品10與第一實施例所述的物品10的區(qū)別在于,底片12包括在形狀和尺寸上都彼此相同的內、外片29a、29,該內、外片與液體隔板30分開。換句話說,單獨設置在第一實施例所述物品10中的相應側向區(qū)27中的側片31由在本實施例所述的物品10中進一步延伸到相應側向區(qū)27中的內片29a的部分代替。
在本實施例所述物品10中,底片12設置在相對側向區(qū)27中的部分進行上述處理。特別是,可以在熱量和壓方調節(jié)的情況下,將內片和外片29a、29放置在相對側向區(qū)27中的部分在一對熱輥之間壓緊,從而形成這些薄片的纖維無紡布不會熔化,并且相對側向區(qū)27中的纖維密度因此而增大到高于中間區(qū)26中的值,從而與中間區(qū)26相比,減小了相對側向區(qū)27中的光學透射比。
(第四實施例)附圖5和6說明了本發(fā)明所述物品的第四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所述物品10相同的本實施例所述的物品10的重要部件、部分和區(qū)域都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不再詳細描述。本實施例所述的物品10與第一實施例所述的物品10的區(qū)別在于,構成底片12的外片29在其中間區(qū)26中形成,在開口面積比30至70%處帶有每個直徑都為0.3至5毫米的多個孔。這些孔41對增大中間區(qū)26中的外片29的光學透射比非常有效,并易于用已知方法來形成。
(其它實施例)盡管未作說明,利用除了上述方法之外的其他方法也可以使得光學透射比在底片12的中間區(qū)26和相對側向區(qū)27之間有所區(qū)別。特別是,在中間區(qū)26的設置裝飾元件14的部分中的無紡布可以使用熱輥進行處理,從而無紡布的纖維熔化,并因此而將纖維轉化成薄膜狀態(tài),或者用液態(tài)蠟、液體石蠟或溶劑進行處理。
應當理解,如果需要的話,上面所描述的這些實施例可以進行適當組合。
一方面,本發(fā)明所述的物品允許透過該物品清晰地看到設置在底片的中間區(qū)中的裝飾元件,另一方面,防止透過該物品清晰地看到穿著者的身體。用這種方法,可以獲得較高的設計效果,并且在不降低相對側向區(qū)的織物組織、手感和適應性的情況下,可以獲得上述對抑制相對側向區(qū)的透明清晰度的處理。
權利要求
1.一種吸收性物品,包括限定前后腰區(qū)的柔性底片,當所述物品穿在穿著者的身體上時,該前后腰區(qū)彼此相對;在所述前后腰區(qū)之間延伸的襠部區(qū)域;以及半剛性吸收性部件,該吸收性部件放置在所述底片的內表面上,并且具有裝飾元件,該裝飾元件適合于透過所述底片被看到,并放置在所述前后腰區(qū)中的至少一個上,所述物品還包括所述底片具有中間區(qū)和相對側向區(qū);以及所述中間區(qū)具有高于所述相對側向區(qū)的光學透射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區(qū)的所述光學透射比為40%或以上,所述相對側向區(qū)的所述光學透射比為70%或以下。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區(qū)的光學透射比為70%或以上,所述相對側向區(qū)的所述光學透射比低于70%。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片包括一外片和一液體隔板,該外片由纖維無紡布制成,該液體隔板層壓在所述外片的內表面上并將所述裝飾元件顯示在所述中間區(qū)中,所述底片還包括至少一層纖維無紡布,該層纖維無紡布在所述相對側向區(qū)中層壓在所述外片的內表面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片包括一外片和一液體隔板,該外片由纖維無紡布制成,該液體隔板在所述中間區(qū)中層壓在所述外片的內表面上,所述底片還包括側片,該側片由纖維無紡布制成并分別層壓在每個所述相對側向區(qū)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片包括內、外片,該內、外片都由纖維無紡布制成并彼此層壓在一起,所述底片還包括液體隔板,該液體隔板在所述中間區(qū)中整體地設置在所述內片和所述外片之間。
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片包括彼此層壓在一起的內、外片和層壓在所述內片的面向所述吸收性部件的內表面上的液體隔板。
8.根據(jù)權利要求4至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飾元件顯示在所述液體隔板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4至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體隔板由具有透濕性的薄膜和纖維無紡布中的一種制成。
10.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片包括兩層或以上的纖維無紡布,所述相對側向區(qū)中的纖維密度高于所述中間區(qū)中的纖維密度。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構成所述底片的所述薄片中的至少所述外片具有一種處理,該處理用于增大所述底片的所述中間區(qū)的至少一部分中的所述光學透射比,其中,所述裝飾元件顯示在該部分上。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是形成多個穿孔和將變成薄膜狀態(tài)的所述外片的纖維熔化中的一種。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片和所述裝飾元件相互緊密接觸。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部件包括吸液芯和透液蓋片,該透液蓋片適合于覆蓋住所述吸液芯的除了其面向穿著者身體的表面之外的周邊區(qū)域,所述吸收性部件整體地附連到所述底片的內表面上。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腰區(qū)沿著其橫向相對的側向邊緣區(qū)域連接在一起,從而形成腰身孔和一對腿孔。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5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腰身孔、所述腿孔和在所述腰身孔和所述腿孔之間延伸的所述腰區(qū)都分別設置有彈性部件,從而所述裝飾元件設置在其中的所述底片的所述中間區(qū)在所述彈性部件的影響下基本上不會彈性地收縮。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物品,其特征在于,設置在所述腰區(qū)中的每個所述彈性部件都只在其縱向相對端處固定到所述向底片的所述相對側向區(qū)上。
全文摘要
一種吸收性物品,包括限定前后腰區(qū)的柔性底片(12),還包括設置在該底片的內表面上的吸收性板(13),和適合于透過所述底片看到的并設置在底片的中間區(qū)和吸收性板之間的裝飾元件(14)。該底片的中間區(qū)(26)所具有的光學透射比高于底片的相對側向區(qū)(27)的光學透射比,其中該裝飾元件放置在該底片的中間區(qū)中。
文檔編號A61F13/20GK1678271SQ0382067
公開日2005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8月30日
發(fā)明者島田孝明 申請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