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作磷酸二酯酶vii抑制劑的咪唑并吡啶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式I的化合物 其中R1表示CONR4R5,R2表示H或A,R4和R5各自獨立表示H或A1,R3表示Hal,Hal表示F、Cl、Br或I,A表示具有1-4個碳原子的烷基,A1表示具有1-10個碳原子的烷基X表示具有1-4個碳原子的亞烷基,其中亞乙基還可以用雙鍵或三鍵來代替,和它們的生理可接受的鹽和/或溶劑化物。
例如在EP 82369中公開了具有GABA興奮作用的其它咪唑并吡啶衍生物。
本發(fā)明以發(fā)現(xiàn)具有有價值的性能的新型化合物為目的,尤其能夠用于生產(chǎn)藥劑的那些。
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式I的化合物和它們的鹽具有很有價值的藥理性能,并且很好地被耐受。
尤其,它們表現(xiàn)了“咯利普蘭不敏感型”cAMP磷酸二酯酶(PDE VII)的特異抑制作用。
式I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能夠通過例如由M.A.Giembycz等人在Br.J.Pharmacol.(1996),118,1945-1958中所述的方法來測定。
化合物對cAMP磷酸二酯酶(PDE VII)的親合力通過檢測它們的IC50值來測定(要求達到酶活性的50%抑制的抑制劑的濃度)。為了進行該檢測,使用勻化SK-N-SH神經(jīng)胚細胞瘤細胞代替T淋巴細胞,和使用CI-930進行PDE III抑制。這是選擇性PDE III抑制劑(J.A.Bristol等人,J.Med.Chem.1984,27(9),1099-1101)。另外,SK-N-SH用HUT-78代替和用trequensin代替使用CI-930抑制(D.Ruppet等人,life Sci.312037,1982)。
式I的化合物能夠用來治療氣喘疾病??箽獯饔美缒軌蚺cT.Olsson,Acta allergologica 26,438-447(1971)的方法類似地來測定。
因為cAMP抑制破骨細胞和模擬成骨細胞的作用(S.Kasugai et al.,M681,and K.Miyamoto,M682,in Abstracts of American Society for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18th,Annual Meeting,1996),式I的化合物能夠用于治療骨質(zhì)疏松癥。
這些化合物還表現(xiàn)了對TNFα(腫瘤壞死因子)產(chǎn)生的拮抗作用,并因此適合于治療變應性和炎癥性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多發(fā)性硬化癥,科勞恩氏(Crohn)病,糖尿病或潰瘍性結(jié)腸炎,移植排斥反應,惡病質(zhì)和敗血癥。
式I的物質(zhì)的抗炎癥作用和它們治療例如自體免疫性疾病如多發(fā)性硬化癥或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的效果能夠類似于N.Sommer等人,NatureMedicine 1,244-248(1995),或L.Sekut等人,Clin.Exp.Immunol.100,126-132(1995)的方法來測定。
這些化合物能夠用于治療惡病質(zhì)??箰翰≠|(zhì)作用能夠在惡病質(zhì)的TNF依賴性模型中測試(P.Costelli等人,J. Clin.Invest.95,2367ff.(1995);J.M.Argiles等人,Med.Res.Rev.17,477ff.(1997))。
PDE VII抑制劑還能夠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因此適于腫瘤治療(用作PDE IV抑制劑,參閱D.Marko等人,Cell Biochem.Biophys.28,75ff(1998))。
它們因此還能夠用于治療敗血癥和用于治療記憶障礙,動脈粥樣硬化,特應性皮炎和AIDS,此外用于治療T細胞依賴性疾病(L.Li等人,Science,1999,283,848-851)。
式I的化合物能夠用作人和獸醫(yī)學中的藥物活性成分。它們而且能夠用作制備其它藥物活性成分的中間體。尤其,式I的化合物能夠用作人和獸醫(yī)學中用于PDE VII抑制的藥物活性成分。
本發(fā)明此外涉及式I的化合物用于制備抵抗變應性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特應性皮炎,銀屑病和其它皮膚疾病,炎癥性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多發(fā)性硬化癥、科勞恩氏病,糖尿病或潰瘍性結(jié)腸炎,骨質(zhì)疏松癥,移植排斥反應,惡病質(zhì),腫瘤生長或腫瘤轉(zhuǎn)移,敗血癥,記憶障礙,動脈粥樣硬化和AIDS的藥物的用途。
A表示具有1-4個碳原子的烷基,和具有1、2、3或4個碳原子,優(yōu)選表示甲基,乙基或丙基,此外優(yōu)選異丙基,丁基,異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在基團中的1-7H原子也可以被F和/或Cl取代。A因此還表示例如三氟甲基或五氟乙基。
A1表示具有1-10個碳原子的烷基,和具有1、2、3、4、5、6、7、8、9或10個碳原子,優(yōu)選表示甲基、乙基或丙基,此外更優(yōu)選異丙基,丁基,異丁基、仲丁基或叔丁基,以及正戊基、新戊基、異戊基或己基。在這些基團中的1-7H原子還可以被F和/或Cl取代。A1因此還表示例如三氟甲基或五氟乙基。
X表示具有1-4個碳原子的亞烷基,優(yōu)選亞甲基,亞乙基,亞丙基或亞丁基,其中一個亞乙基還可以被雙鍵或三鍵所替代。X因此還表示例如-CH2-CH=CH-CH2-或-C≡C-。
因此,本發(fā)明尤其涉及其中所述基團的至少一個具有上述優(yōu)選含義之一的式I的那些化合物。一些優(yōu)選化合物族可以用以下從屬式Ia-Ic來表示,它對應于式I,在這些從屬式中,沒有更詳細地指定的基團具有在式I中所述的含義,但其中在Ia中,R3表示Cl;
在Ib中,R3表示Cl,X表示具有1-4個碳原子的亞烷基;在Ic中,R3表示Cl,X表示具有1、2、3或4個碳原子的亞烷基,A1表示具有1、2、3或4個碳原子的烷基。
尤其可以如在EP 82369的第3頁左手欄18行到第4頁6欄16行,或者在實施例1中所述類似地制備式I的化合物和用于制備它們的起始原料。
式I的化合物和用于制備它們的起始原料另外通過本身已知的方法,如在文獻中(例如在標準著作中,如Houben-Weyl,Methoden derorganischen Chemie[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Georg-Thieme-Verlag,Stuttgart)所述那樣來制備,確切地說是在已知的和適合于所述反應的反應條件下。
能夠使用酸將式I的堿轉(zhuǎn)化成相關(guān)的酸加成鹽,例如通過等量的堿和酸在適合的溶劑,如乙醇中反應,隨后進行蒸發(fā)來完成。用于該反應的適合酸尤其是獲得生理可接受的鹽的那些。因此,可能使用無機酸,例如硫酸,硝酸,氫鹵酸,如鹽酸或氫溴酸,磷酸,如正磷酸,氨基磺酸,此外有機酸,尤其脂族、脂環(huán)族、芳脂族、芳族或雜環(huán)單或多元羧酸、磺酸或硫酸,例如甲酸,乙酸,丙酸,新戊酸,二乙基乙酸,丙二酸,丁二酸,庚二酸,富馬酸,馬來酸,乳酸,酒石酸,蘋果酸,檸檬酸,葡糖酸,抗壞血酸,煙酸,異煙酸,甲烷或乙烷磺酸,乙烷二磺酸,2-羥基乙烷磺酸,苯磺酸,對甲苯磺酸,萘單和二磺酸,月桂基硫酸。具有生理不可接受的酸的鹽,例如苦味酸鹽,能夠用于分離和/或純化式I的化合物。
本發(fā)明還涉及作為磷酸二酯酶VII抑制劑的式I的藥物和它們的生理可接受的鹽。
本發(fā)明此外涉及包括至少一種式I的磷酸二酯酶VII抑制劑和/或它的生理可接受的鹽和/或溶劑化物的一種的藥物制劑,用于對抗變應性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特應性皮炎,銀屑病和其它皮膚疾病,炎癥性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多發(fā)性硬化癥,科勞恩氏(Crohn)病,糖尿病或潰瘍性結(jié)腸炎,骨質(zhì)疏松癥,移植排斥反應,惡病質(zhì),腫瘤生長或腫瘤轉(zhuǎn)移,敗血癥,記憶障礙,動脈粥樣硬化和AIDS。
這些物質(zhì)通常優(yōu)選以在約1和500mg之間,尤其在5和100mg之間/劑量單位的劑量給藥。日劑量優(yōu)選在大約0.02和10mg/kg體重之間。然而,各病人的具體劑量取決于各種因素,例如所使用的特定化合物的效力,年齡,體重,一般健康狀況,性別,日常飲食,給藥的時間和方法,排泄的速度,藥物的結(jié)合和治療所針對的特定疾病的嚴重性??诜o藥是優(yōu)選的。
這些藥物制劑能夠用作人或獸醫(yī)學中的藥劑。適合的賦型劑是適合于腸道(例如口服)、非腸道或局部給藥和與該新型化合物不反應的有機或無機物質(zhì),例如水,植物油,芐基醇,亞烷基二醇,聚乙二醇,甘油三乙酸酯,明膠,糖類,如乳糖或淀粉,硬脂酸鎂,滑石,凡士林。適合于口服給藥的尤其是片劑、丸劑、包膜片劑、膠囊、粉劑、顆粒、糖漿、液汁或滴劑,適合于直腸給藥的是栓劑,適合于非腸道給藥的是溶液,優(yōu)選油性或水性溶液,此外懸浮液,乳液或植入物,和適合于局部應用的是軟膏、霜劑或粉劑。該新型化合物還可以進行冷凍干燥,和所得凍干物例如可用于制備注射制劑。所述制劑可以被滅菌和/或包括助劑,如潤滑劑,防腐劑,穩(wěn)定劑和/或潤濕劑,乳化劑,用于改變滲透壓的鹽,緩沖物質(zhì),染料,香味劑和/或許多其它活性成分,例如一種或多種維生素。
本發(fā)明尤其涉及在以下實施例中列舉的式I的化合物和它們的生理可接受的鹽和/或溶劑化物作為PDE VII抑制劑和涉及它們用于制備對抗變應性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特應性皮炎,銀屑病和其它皮膚疾病,炎癥性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多發(fā)性硬化癥,科勞恩氏病,糖尿病或潰瘍性結(jié)腸炎,骨質(zhì)疏松癥,移植排斥反應,惡病質(zhì),腫瘤生長或腫瘤轉(zhuǎn)移,敗血癥,記憶障礙,動脈粥樣硬化和AIDS的藥劑的用途。
實施例
2-(3-丁基-7-氯-3H-咪唑并[4,5-c]吡啶-4-基硫烷基)-N,N-二甲基-乙酰胺 2-(3-丁基-7-氯-3H-咪唑并[4,5-c]吡啶-4-基硫烷基)乙酰胺,2-(3-丁基-7-氯-3H-咪唑并[4,5-c]吡啶-4-基硫烷基)丙酰胺,2-(3-丁基-7-氯-3H-咪唑并[4,5-c]吡啶-4-基硫烷基)丁酰胺,2-(3-丁基-7-氯-3H-咪唑并[4,5-c]吡啶-4-基硫烷基)-N-己基乙酰胺,2-(3-丁基-7-氯-3H-咪唑并[4,5-c]吡啶-4-基硫烷基)-N-辛基乙酰胺,4-(3-丁基-7-氯-3H-咪唑并[4,5-c]吡啶-4-基硫烷基)-丁-2-烯酸二甲酰胺。
以下實施例涉及藥物制劑實施例A注射瓶100g式I的磷酸二酯酶VII抑制劑和5g磷酸氫二鈉在3L雙蒸水中的溶液使用2N鹽酸調(diào)節(jié)至pH6.5,無菌過濾,轉(zhuǎn)移至注射瓶,在無菌條件下凍干和在無菌條件下密封。各注射瓶含有5mg活性成分。
實施例B栓劑將20g的式I的磷酸二酯酶VII抑制劑的混合物在100g大豆卵磷脂和1400g可可脂內(nèi)熔化,倒入模子中,使其冷卻。各栓劑含有20mg活性成分。
實施例C溶液制備1g式I的磷酸二酯酶VII抑制劑,9.38g NaH2PO4·2H2O,28.48gNa2HPO4·12H2O和0.1g苯扎氯銨在940ml雙蒸水中的溶液。將pH調(diào)節(jié)至6.8,和將溶液補充至1L并通過輻射滅菌。該溶液能夠以眼滴劑的形式使用。
實施例D軟膏500mg式I的磷酸二酯酶VII抑制劑與99.5g凡士林在無菌條件下混合。
實施例E片劑按照通常方法,以使得每片含有10mg活性成分的這樣一種方式,將1kg式I的磷酸二酯酶VII抑制劑,4kg乳糖,1.2kg土豆淀粉,0.2kg滑石和0.1kg硬脂酸鎂的混合物壓制,以獲得片劑。
實施例F包膜片劑類似于實施例E來壓縮片劑,和隨后按照通常方法用蔗糖、土豆淀粉、滑石、黃蓍膠和染料的包膜包覆。
實施例G膠囊按照通常方法,以使得每粒膠囊含有20mg活性成分的這樣一種方式,將2kg式I的磷酸二酯酶VII抑制劑引入到硬明膠膠囊中。
實施例H安瓿1kg式I磷酸二酯酶VII抑制劑在60L雙蒸水中的溶液進行無菌過濾,轉(zhuǎn)移至安瓿中,在無菌條件下凍干和在無菌條件下密封。各安瓿含有10mg活性成分。
實施例I吸入噴霧劑將14g式I的磷酸二酯酶VII抑制劑溶解在10L等滲NaCl溶液中,以及用泵機械將溶液轉(zhuǎn)移至商購噴霧容器中。該溶液能夠噴霧至口或鼻中。一次噴霧量(大約0.1ml)對應于大約0.14mg的劑量。
權(quán)利要求
1.式I的化合物 其中R1表示CONR4R5,R2表示H或A,R4和R5各自獨立表示H或A1,R3表示Hal,Hal表示F、Cl、Br或I,A表示具有1-4個碳原子的烷基,A1表示具有1-10個碳原子的烷基,X表示具有1-4個碳原子的亞烷基,其中亞乙基還可以用雙鍵或三鍵來代替,和它們的生理可接受的鹽和/或溶劑化物。
2.作為藥物的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的式I的咪唑并吡啶衍生物和它們的生理可接受的鹽和溶劑化物。
3.用于抑制磷酸二酯酶VII的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的藥物。
4.用于對抗變應性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特應性皮炎,銀屑病和其它皮膚疾病,炎癥性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多發(fā)性硬化癥,科勞恩氏病,糖尿病或潰瘍性結(jié)腸炎,骨質(zhì)疏松癥,移植排斥反應,惡病質(zhì),腫瘤生長或腫瘤轉(zhuǎn)移,敗血癥,記憶障礙,動脈粥樣硬化和AIDS的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的藥物。
5.包括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和4之一的至少一種藥劑和任選的賦型劑和/或助劑和任選的其它活性成分的藥物制劑。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的式I的化合物和/或它們的生理可接受的鹽或溶劑化物用于制備對抗抗變應性疾病,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特應性皮炎,銀屑病和其它皮膚疾病,炎癥性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多發(fā)性硬化癥,科勞恩氏病,糖尿病或潰瘍性結(jié)腸炎,骨質(zhì)疏松癥,移植排斥反應,惡病質(zhì),腫瘤生長或腫瘤轉(zhuǎn)移,敗血癥,記憶障礙,動脈粥樣硬化和AIDS的藥物的用途。
全文摘要
式I的化合物:其中R
文檔編號A61K31/437GK1387530SQ00815292
公開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00年10月2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9年11月6日
發(fā)明者H·M·艾根維勒, K-A·愛克曼, R·喬那斯, M·沃爾夫, M·蓋森, T·維爾格 申請人:默克專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