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是一種直立化纖棉罩杯生產設備,屬于生產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普通文胸的罩杯采一般采用泡棉高溫模壓制作成型,模壓設備采用一對上下對應的凸模、凹模進行模壓,再由加熱器對凸模或凹模進行加熱達到一定的溫度使得泡棉成型,此過程中加熱時間長,增加對電能的消耗,且生產準備效率低,生產出的罩杯透氣性較差、容易變形,文胸整體重量偏重,增強了對肩部的壓力,舒適感欠佳,且其原料泡棉在正常使用狀態(tài)下容易氧化黃變,影響文胸的美觀。而對于泡棉的缺陷,生產商開出纖維棉的模壓設備,但是加工出的纖維棉在質感和質量上達不到理想要求,其中重要的因素是纖維棉對溫度的高要求,當熱壓溫度為低溫時,生產出來的罩杯容易變形,成型性差,而為高溫時,會破壞纖維棉原有的物理性質,其柔軟性與透氣性達不到保證。
現(xiàn)有技術公開了申請?zhí)?01220140768.5,一種直立化纖棉罩杯生產設備,包括機架、加熱工位、設置于所述加熱工位兩側的第一、第二冷定型工位、滑動設置于所述機架的移位架以及移位驅動裝置;所述上加熱板、上冷卻板下表面固定設置凸模,所述移位架上表面固定設置凹模;所述移位驅動裝置驅動所述移位架的所述凹模于所述加熱工位與第一或第二冷定型工位之間移動變換工位。采用本發(fā)明,使用多工位同時工作提高了生產效率,利用水冷的方式使得熱壓后的纖維棉罩杯得到快速的降溫冷定型,使得纖維直立棉的柔軟、透氣性質得以保留,同時不易變形和變化,使得生產出的文胸具有更好的視覺效果。但現(xiàn)有技術進行定型時沒有采用旋轉軸帶動擠壓設計,擠壓后的厚度不精確,無法提高質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直立化纖棉罩杯生產設備,其結構包括成型機、機框、控制箱、旋轉擠壓裝置,所述成型機嵌套在機框、上二者組成一體化結構,所述控制箱設在機框上并與成型機電信號連接,所述旋轉擠壓裝置安裝在成型機內部二者電連接,所述旋轉擠壓裝置由機箱、旋轉軸、平衡裝置、墊座、壓桿、壓柱組成,所述平衡裝置的螺栓分別貫穿旋轉軸與壓桿的螺紋連接,所述壓桿貫穿墊座與壓柱垂直連接,所述機箱與旋轉軸機械連接并設在固定裝置的凹槽口,所述機箱、旋轉軸、平衡裝置處于同一軸位上,所述旋轉軸、平衡裝置、壓桿過度配合,所述旋轉軸右側面與壓柱左側面通過固定桿焊接,所述旋轉軸由轉動軸、齒板組成,所述轉動軸與齒板相互配合,所述機箱與平衡裝置分別設在墊座左右端上方,所述齒板中間設在固定裝置的凹槽口,所述機箱、轉動軸、平衡裝置處于同一軸位上,所述齒板右側面與壓柱左側面通過固定桿焊接。
進一步地,所述壓柱上端貼合墊座下表面二者組成t字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平衡裝置包括u形鎖板、栓環(huán)、栓桿、平衡塊。
進一步地,所述栓桿貫穿栓環(huán)與u形鎖板機械連接,所述栓桿右端焊接于平衡塊左端面。
進一步地,所述機箱與平衡塊分別為矩形結構設在墊座上方。
進一步地,所述齒板設有齒條,所述轉動軸與齒板通過齒條相互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軸的運轉帶動了壓柱的升降。
進一步地,所述平衡裝置實現(xiàn)輔助平衡。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平衡裝置的螺栓分別與旋轉軸與壓桿的螺紋連接,進行定型時采用旋轉軸帶動擠壓設計,擠壓后的厚度更加精確,有效提高質量。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yōu)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直立化纖棉罩杯生產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旋轉擠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成型機-1、機框-2、控制箱-3、旋轉擠壓裝置-4、機箱-40、旋轉軸-41、平衡裝置-42、墊座-43、壓桿-44、壓柱-45、轉動軸-410、齒板-411、u形鎖板-420、栓環(huán)-421、栓桿-422、平衡塊-423、齒條-412。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請參閱圖1、圖2,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直立化纖棉罩杯生產設備技術方案:其結構包括成型機1、機框2、控制箱3、旋轉擠壓裝置4,所述成型機1嵌套在機框2、上二者組成一體化結構,所述控制箱3設在機框2上并與成型機1電信號連接,所述旋轉擠壓裝置4安裝在成型機1內部二者電連接,所述旋轉擠壓裝置4由機箱40、旋轉軸41、平衡裝置42、墊座43、壓桿44、壓柱45組成,所述平衡裝置42的螺栓分別與旋轉軸41、壓桿44的螺紋連接,所述壓桿44貫穿墊座43與壓柱45垂直連接,所述機箱40與旋轉軸41機械連接并設在固定裝置43的凹槽口,所述機箱40、旋轉軸41、平衡裝置42處于同一軸位上,所述旋轉軸41、平衡裝置42、壓桿44過度配合,所述旋轉軸41右側面與壓柱45左側面通過固定桿焊接,所述旋轉軸41由轉動軸410、齒板411組成,所述轉動軸410與齒板411相互配合,所述機箱40與平衡裝置42分別設在墊座43左右端上方,所述齒板411中間設在固定裝置43的凹槽口,所述機箱40、轉動軸410、平衡裝置42處于同一軸位上,所述齒板411右側面與壓柱45左側面通過固定桿焊接,所述壓柱45上端貼合墊座43下表面二者組成t字結構,所述平衡裝置42包括u形鎖板420、栓環(huán)421、栓桿422、平衡塊423,所述栓桿422貫穿栓環(huán)421與u形鎖板420機械連接,所述栓桿422右端焊接于平衡塊423左端面,所述機箱40與平衡塊423分別為矩形結構設在墊座43上方,所述齒板411設有齒條412,所述轉動軸410與齒板411通過齒條412相互配合,所述旋轉軸41的運轉帶動了壓柱45的升降,所述平衡裝置42實現(xiàn)輔助平衡。
本專利所說的旋轉擠壓裝置4是一種通過組件之間的配合實現(xiàn)圓周運動帶動工件實現(xiàn)加壓,從而獲得相應于物件的型孔或凹凸模形狀的制件的一種壓力加工方法。
當其他用戶想要使用本發(fā)明的時候,連接電源后在控制箱3上進行操控設置實現(xiàn)成型機1的運行作業(yè)。運行時,機箱40內的電機帶動轉動軸410與齒板411配合運轉,繼而帶動了平衡裝置42、壓桿44、壓柱45的升降運動,實現(xiàn)施壓。同時通過其產品的平衡裝置42在升降時起到輔助平衡的作用。如工廠生產直立化纖棉罩杯,將所需材料放在成型機1內,通過控制箱3進行控制加工。
本發(fā)明的成型機1、機框2、控制箱3、旋轉擠壓裝置4、機箱40、旋轉軸41、平衡裝置42、墊座43、壓桿44、壓柱45、轉動軸410、齒板411、u形鎖板420、栓環(huán)421、栓桿422、平衡塊423、齒條412,部件均為通用標準件或本領域技術人員知曉的部件,其結構和原理都為本技術人員均可通過技術手冊得知或通過常規(guī)實驗方法獲知,本發(fā)明解決的問題是現(xiàn)有技術進行定型時沒有采用旋轉軸帶動擠壓設計,擠壓后的厚度不精確,無法提高質量,本發(fā)明通過上述部件的互相組合,可以達到進行定型時采用旋轉軸帶動擠壓設計,擠壓后的厚度更加精確,有效提高質量,具體如下所述:
所述旋轉擠壓裝置4由機箱40、旋轉軸41、平衡裝置42、墊座43、壓桿44、壓柱45組成,所述平衡裝置42的螺栓分別旋轉軸41與壓桿44的螺紋連接,所述壓桿44貫穿墊座43與壓柱45垂直連接,所述機箱40與旋轉軸41機械連接并設在固定裝置43的凹槽口,所述機箱40、旋轉軸41、平衡裝置42處于同一軸位上,所述旋轉軸41、平衡裝置42、壓桿44過度配合,所述旋轉軸41右側面與壓柱45左側面通過固定桿焊接,所述旋轉軸41由轉動軸410、齒板411組成,所述轉動軸410與齒板411相互配合,所述機箱40與平衡裝置42分別設在墊座43左右端上方,所述齒板411中間設在固定裝置43的凹槽口,所述機箱40、轉動軸410、平衡裝置42處于同一軸位上,所述齒板411右側面與壓柱45左側面通過固定桿焊接。
甲公司采用轉動軸410與齒板411相互配合,齒板411采用加長設計,乙公司采用轉動軸410與齒板411相互配合,齒板411采用常規(guī)設計。
甲公司組裝時間為20min,設備壽命為18年,使用方便;
乙公司組裝時間為80min,設備壽命為9年,使用不方便;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轉動軸410與齒板411相互配合,齒板411采用加長設計,進行定型時采用旋轉軸帶動擠壓設計,擠壓后的厚度更加精確,有效提高質量。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發(fā)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fā)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