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黃茶加工工藝,特別涉及一種黃茶蒸青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shù):
:
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名優(yōu)茶的品種也有數(shù)百種之多,其中黃茶是我國產(chǎn)量較少的一類茶葉。黃茶具有香高、味醇厚、形美、耐沖泡等特點。其傳統(tǒng)工藝都是經(jīng)過殺青、揉捻、干燥的過程。黃毛芽頭也是黃茶的一種,它的加工方法與普通的黃茶一樣,由于是采用通常的悶黃方法,由于殺青溫度高,造成多酚物質(zhì)氧化產(chǎn)生有色物質(zhì),悶黃不當則會造成黃茶色澤偏黑、導致茶葉色澤灰暗。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黃茶蒸青制備工藝,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shù)中黃茶茶色澤偏黑,品質(zhì)不佳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解決措施如下:一種黃茶蒸青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驟:
(1)茶葉采摘:采摘無蟲傷,健壯挺直的黃茶芽頭,采摘的黃茶芽頭以一葉一芽初展、一芽兩葉以及一芽三葉的茶葉為優(yōu);
(2)蒸青:蒸青:蒸鍋內(nèi)加水和洗凈的黃石,水的液位至少漫過黃石上表面,將步驟(1)采摘的茶葉置于甑籠內(nèi)隔水蒸10~15分鐘;
(3)悶黃:將經(jīng)過步驟(2)蒸青后的茶葉,用宣紙包裹隔絕空氣,置于常溫8~9小時;
(4)揉捻:將經(jīng)步驟(3)悶黃的茶葉用揉捻機揉捻2.5~3分鐘,使茶葉條索緊實;
(5)初烘焙:采用電烘箱以100℃~120℃的溫度,將茶葉翻炒至茶葉中的水分含量≤50%;
(6)復悶:用宣紙包裹茶葉使其隔絕空氣,悶1~1.5小時后打開透氣;
(7)復烘焙:采用碳火烘焙,將茶葉翻炒至茶葉中的水分含量≤10%;
(8)攤涼:在常溫下將茶葉攤涼;
(9)堆放:用錫紙包裹茶葉在常溫下堆放儲存3~15天;經(jīng)過堆放的茶葉湯色金黃明亮,口感醇香;
(10)烘干:采用碳火烘焙,將茶葉烘焙至足干;
(11)精揀:對茶葉進行精揀,細分成品。
作為優(yōu)選,所述步驟(1)茶葉采摘后需要進行粗揀,去除其中混有的雜物。
作為優(yōu)選,所述步驟(4)揉捻在空氣壓強下進行。
作為優(yōu)選,所述步驟(7)烘焙溫度控制在55~60℃。
作為優(yōu)選,所述步驟(7)烘焙溫度控制在35~40℃。
作為優(yōu)選,所述步驟(11)精揀中,對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間采摘的茶葉,精揀出長度為1.2~1.5cm的茶葉成品;對于4月中旬至4月下旬期間采摘的茶葉,精揀出長度為1.8~2.0cm的茶葉成品。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的制備工藝通過控制每個步驟的時間、溫度等參數(shù),處理過程中讓茶葉的水分充分均衡,以合理的溫度、時間進行蒸青悶黃及烘焙,以使生產(chǎn)出的黃茶茶葉湯色金黃明亮,口感鮮爽、醇和、回甘,本發(fā)明的制備工藝提高了所得黃茶茶葉的品質(zhì)。
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一種黃茶蒸青制備工藝,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1)茶葉采摘:采摘3月下旬至4月上旬無蟲傷,健壯挺直的黃茶芽頭;
(2)蒸青:蒸鍋內(nèi)加水和洗凈的黃石,水的液位至少漫過黃石上表面,茶葉置于甑籠內(nèi)隔水蒸10分鐘;
(3)悶黃:將經(jīng)過步驟(2)蒸青后的茶葉,用宣紙包裹隔絕空氣,置于常溫8小時;
(4)揉捻:用揉捻機揉捻茶葉3分鐘;
(5)初烘焙:采用電烘箱以100℃的溫度,將茶葉翻炒至茶葉中的水分含量≤50%;
(6)復悶:用宣紙包裹隔絕空氣茶葉悶1小時后打開透氣;
(7)復烘焙:采用碳火烘焙,將茶葉翻炒至茶葉中的水分含量≤10%;
(8)攤涼:在常溫下將茶葉攤涼;
(9)堆放:用錫紙包裹茶葉在常溫下堆放儲存5天;
(10)烘干:采用碳火烘焙,將茶葉烘焙至足干;
(11)精揀:對茶葉進行精揀,細分成品。
進一步的,步驟(1)茶葉采摘后需要進行粗揀,去除其中混有的雜物。
進一步的,步驟(4)揉捻在空氣壓強下進行。
進一步的,步驟(7)烘焙溫度控制在55℃。
進一步的,步驟(7)烘焙溫度控制在35℃。
進一步的,步驟(11)精揀中,精揀出長度為1.5cm的茶葉成品。
實施例2:
(1)茶葉采摘:采摘4月中旬至4月下旬無蟲傷,健壯挺直的黃茶芽頭;
(2)蒸青:蒸鍋內(nèi)加水和洗凈的黃石,水的液位至少漫過黃石上表面,茶葉置于甑籠內(nèi)隔水蒸10~15分鐘;
(3)悶黃:將經(jīng)過步驟(2)蒸青后的茶葉,用宣紙包裹隔絕空氣,置于常溫9小時;
(4)揉捻:用揉捻機揉捻茶葉3分鐘;
(5)初烘焙:采用電烘箱以120℃的溫度,將茶葉翻炒至茶葉中的水分含量≤50%;
(6)復悶:用宣紙包裹隔絕空氣茶葉悶1.5小時后打開透氣;
(7)復烘焙:采用碳火烘焙,將茶葉翻炒至茶葉中的水分含量≤10%;
(8)攤涼:在常溫下將茶葉攤涼;
(9)堆放:用錫紙包裹茶葉在常溫下堆放儲存10天;
(10)烘干:采用碳火烘焙,將茶葉烘焙至足干;
(11)精揀:對茶葉進行精揀,細分成品。
進一步的,步驟(1)茶葉采摘后需要進行粗揀,去除其中混有的雜物。
進一步的,步驟(4)揉捻在空氣壓強下進行。
進一步的,步驟(7)烘焙溫度控制在60℃。
進一步的,步驟(7)烘焙溫度控制在40℃。
進一步的,步驟(11)精揀中,精揀出長度為2.0cm的茶葉成品。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是:通過(1)茶葉采摘;(2)蒸青;(3)悶黃;(4)揉捻;(5)初烘焙;(6)復悶;(7)復烘焙;(8)攤涼;(9)堆放;(10)烘干;(11)精揀的工藝步驟,以及控制每個步驟的時間、溫度等參數(shù),得到高品質(zhì)黃茶。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