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茶葉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黃芽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黃茶根據(jù)原料嫩度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黃芽茶由茶樹芽頭制成,著名的黃芽茶有君山銀針和蒙頂黃芽。
君山銀針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外形芽頭壯實筆直,茸毛批蓋,色澤金黃光亮,俗稱“金鑲玉”;內(nèi)質香氣高純,湯色杏黃明澈,滋味甘爽。沖泡時,芽頭在玻璃杯中豎立,狀似群筍出土,又如尖刀直豎,茶影湯色,交相輝映。部分茶芽,三起三落,杯中呈現(xiàn),立體景觀。
蒙頂黃茶,形狀扁直,芽勻整齊,鮮嫩顯毫,黃綠明亮,湯黃而碧,甜香濃郁,味甘而醇,葉底嫩黃。
農(nóng)業(yè)出版社出版的全國高等農(nóng)業(yè)院校使用教材《制茶學》1979年版215~216頁詳細記載了傳統(tǒng)君山銀針的制法:分殺青、攤放、初烘、攤放、初包、復烘、攤放、復包、干燥、分級等十個過程,其中悶黃分為初包和復包。初包:攤涼后的芽坯每1.0kg~1.5kg用雙層皮紙包成1包,裝入箱中,放置48小時左右。復包:悶黃時間為24小時左右。217~218頁詳細記載了蒙頂黃茶的制法:一殺青、兩包黃、一攤放、三復鍋、一烘干。其中初包(初次悶黃)的葉溫45℃~55℃,時間60~80分鐘;復包(二次悶黃)的葉溫35~50℃,時間50~60分鐘。
黃芽茶的采摘時間很短,其產(chǎn)量也就極少。上述教材也介紹了君山銀針和蒙頂黃茶的原料要求:“全是芽頭組成,一般在清明節(jié)前4天開采,最遲不超過清明后10天”。早于采摘時間或晚于采摘時間的君山銀針和蒙頂黃茶,加工后有苦澀味,而常溫常壓悶黃技術難以分解茶芽中呈現(xiàn)苦澀味的物質。
因此,改進黃茶悶黃方法,使其能夠有效分解茶芽中呈現(xiàn)苦澀味的物質,成為黃茶生產(chǎn)領域急需攻破的難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背景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黃芽茶的加工方法,使其能夠有效分解茶芽中呈現(xiàn)苦澀味的物質,打破黃芽茶不采夏秋茶的傳統(tǒng),延長黃芽茶的采摘時間,充分利用晚春茶、夏秋茶的茶樹芽頭,提高黃芽茶產(chǎn)量。
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利用上述加工方法制成的黃芽茶。
一種黃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茶樹芽頭殺青、干燥,制成綠色芽茶;
將所述綠色芽茶在110℃~125℃,相對壓力70kpa~90kpa條件下蒸黃5~10分鐘后,自然降溫、松壓悶黃10~30分鐘,烘干得到所述黃芽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蒸黃的相對壓力為70kpa~80kpa。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殺青為干熱殺青或濕熱殺青。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干燥為炒干或烘干。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綠色芽茶為干茶綠、湯色綠且葉底綠的芽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綠色芽茶中水分含量為5.5%~7%。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茶樹芽頭包括一年四季采摘的茶樹芽頭。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茶樹芽頭為夏季或秋季采摘的茶樹芽頭。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黃芽茶中水分含量為5%~7%。
上述黃芽茶的加工方法,通過將綠色芽茶在110℃~125℃,相對壓力70kpa~90kpa條件下蒸黃5~10分鐘,接著自然降溫、松壓悶黃10~30分鐘,可以有效分解茶芽中呈現(xiàn)苦澀味的物質,打破黃芽茶不采夏秋茶的傳統(tǒng),延長黃芽茶的采摘時間,充分利用晚春茶、夏秋茶的茶樹芽頭,提高黃芽茶產(chǎn)量。
利用上述加工方法制成的黃芽茶,水分含量為5%~7%,色澤金黃,無苦澀味。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fā)明內(nèi)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發(fā)明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
一種黃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10、將茶樹芽頭殺青、干燥,制成綠色芽茶。
其中,茶樹芽頭包括一年四季采摘的茶樹芽頭。優(yōu)選的,茶樹芽頭為夏季或秋季采摘的茶樹芽頭。
其中,殺青為干熱殺青或濕熱殺青。
在本實施方式中,步驟s110中的殺青采用鍋炒手工殺青的方式,鍋溫120℃~150℃,每鍋投芽量0.5kg,殺青時間3~4分鐘。
其中,干燥為炒干或烘干。
在本實施方式中,步驟s110中干燥的方法具體為:將殺青后的芽茶在90℃~100℃烘干50分鐘后攤涼,繼續(xù)在60℃~70℃烘干60分鐘,制成綠色芽茶。
上述綠色芽茶為干茶綠、湯色綠且葉底綠的芽茶。
其中,綠色芽茶的含水量為7%~8%。
s120、將上述綠色芽茶在110℃~125℃,相對壓力為70kpa~90kpa條件下蒸黃5~10分鐘后,自然降溫、松壓悶黃10~30分鐘,烘干得到黃芽茶。
優(yōu)選的,蒸黃的相對壓力為70kpa~80kpa。
烘干后,黃芽茶中水分含量為5.0%~7.0%。
上述黃芽茶的加工方法,通過將將所述綠色芽茶在110℃~125℃,相對壓力70kpa~90kpa條件下蒸黃5~10分鐘,接著自然降溫、松壓悶黃10~30分鐘,使茶葉快速變黃的同時,有效分解茶芽中呈現(xiàn)苦澀味的物質,打破黃芽茶不采夏秋茶的傳統(tǒng),延長黃芽茶的采摘時間,充分利用晚春茶、夏秋茶的茶樹芽頭,提高黃芽茶產(chǎn)量。
利用上述加工方法制成的黃芽茶,顏色金黃均勻,滋味甘醇,無苦澀味,香氣、滋味、色澤均優(yōu)于傳統(tǒng)黃芽茶。
以下為具體實施例
實施例1(茶樹芽頭為夏季采摘的茶樹單芽)
(1)將夏季采摘的茶樹單芽采用鍋炒手工殺青的方式,殺青3~4分鐘,鍋溫120℃~150℃,每鍋投芽量0.5kg。
(2)將殺青后的茶樹芽頭在90℃~100℃烘干50分鐘,攤涼30分鐘后,繼續(xù)在60℃~70℃烘干60分鐘,制成水分含量為7%~8%的綠色芽茶。
(3)將綠色芽茶在120℃,相對壓力為80kpa條件下蒸黃5分鐘,接著自然降溫、松壓悶黃20分鐘,烘干得到水分含量為5%~6.5%的黃芽茶。
實施例2(茶樹芽頭為夏季采摘的茶樹單芽)
(1)將夏季采摘的茶樹單芽采用鍋炒手工殺青的方式,殺青時間3~4分鐘,鍋溫120℃~150℃,每鍋投芽量0.5kg。
(2)將殺青后的茶樹芽頭在90℃~100℃烘干50分鐘,攤涼30分鐘后,繼續(xù)在60℃~70℃烘干60分鐘,制成水分含量為7%~8%的綠色芽茶。
(3)將綠色芽茶在110℃,相對壓力為70kpa條件下蒸黃10分鐘,接著自然降溫、松壓悶黃30分鐘,烘干得到水分含量為5%~6.5%的黃芽茶。
對比例1(按傳統(tǒng)方法加工夏季采摘的茶樹單芽)
(1)將夏季采摘的君山銀針茶樹單芽采用鍋炒手工殺青的方式,殺青3~4分鐘,鍋溫130℃~100℃,先高后低,每鍋投芽量500g左右。
(2)將殺青后的茶樹芽頭,在50℃~60℃初烘至5~6成干時下烘,攤涼1小時左右。
(3)將經(jīng)過初烘攤涼后的茶樹芽頭用皮紙包好,放置約24小時使其變?yōu)榻瘘S色。
(4)將變?yōu)榻瘘S色的茶樹芽頭在45℃~40℃復烘至9成干時下烘。
(5)將經(jīng)過復烘的茶樹芽頭用皮紙包裹,放置36小時左右,使茶芽繼續(xù)黃變。
(6)將繼續(xù)黃變的茶樹芽頭在80℃~90℃烘干,得到水分含量為5%~6.5%的黃芽茶。
對比例2(按傳統(tǒng)方法加工清明節(jié)前采摘的茶樹單芽)
方法同對比例1,僅原料改為清明節(jié)前采摘的茶樹單芽。
聘請專業(yè)評茶師,對實施例1、實施例2和對比例1、對比例2制成的黃芽茶進行審評,結果見下表。
表1君山銀針黃茶不同加工方法感官品質對照表
由表1可以看出,實施例1和2制成的黃芽茶的品質明顯優(yōu)于對比例1制成的黃芽茶,接近對比例2制成的黃芽茶。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