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附卵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曼氏無針烏賊附卵裝置。
背景技術:
曼氏無針烏賊產卵生境范圍很窄,烏賊產卵對附著物的要求較高,自然海區(qū)曼氏無針烏賊產卵附著物主要為珊瑚、大型海藻及人工遺棄物3大類,其中珊瑚占60%以上、人工遺棄物占30%左右、海藻基部占10%左右;但隨著海洋環(huán)境的破壞,自然海區(qū)以柳珊瑚為主的產卵附著物資源量受到嚴重破壞,數量急劇下降,傳統(tǒng)產卵場的面積驟減;因而投放人工產卵附著物作為曼氏無針烏賊資源增殖過程中的補充手段被廣泛使用。
目前的曼氏無針烏賊人工產卵附著物雖然可以作為烏賊產卵附著物,擴大產卵場的面積;但在采卵時,需要通過繩索將人工產卵附著物提起,操作不便,而且在人工產卵附著物上升的過程中,受到海水沖擊,還容易導致附著在人工產卵附著物上的附卵脫落流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采卵操作方便,而且可以有效避免附卵裝置在上升過程中,因受到海水沖擊,而導致附著在附卵裝置上的附卵脫落流失的問題的曼氏無針烏賊附卵裝置。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曼氏無針烏賊附卵裝置,包括:收納箱體,收納箱體外套設有環(huán)形氣囊袋,環(huán)形氣囊袋上設有氣囊袋充氣接口,環(huán)形氣囊袋通過連接繩與收納箱體的外側面相連接;附卵機構,附卵機構包括若干并排設在收納箱體內的豎直導軌、與豎直導軌一一對應并能夠沿豎直導軌升降的附卵網板及位于收納箱體上方的具有密閉內腔的浮箱,所述收納箱體的上表面設有與附卵網板一一對應的附卵網板過口,所述附卵網板通過網板連接桿與浮箱相連接,網板連接桿穿過對應的附卵網板過口,所述浮箱的上表面設有浮箱接口;以及連動充排氣機構,連動充排氣機構包括充氣管道、設置在浮箱上的導向缸體、依次設置在導向缸體內的第一活塞、第二活塞與第三活塞、設置在導向缸體內側面上的第一限位塊與第二限位塊及設置在導向缸體外側面上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與第三接口,所述導向缸體的第一端封閉,導向缸體的第二端開口,所述第一活塞靠近導向缸體的第一端,第三活塞靠近導向缸體的第二端,第一活塞與第二活塞通過活塞連桿相連接,第二活塞與第三活塞也通過活塞連桿相連接,所述第一限位塊位于導向缸體的第一端與第一活塞之間,第二限位塊位于第二活塞與第三活塞之間,所述第一接口位于導向缸體的第一端與第一限位塊之間,第二接口位于第一限位塊與第二活塞之間,第三接口位于第二限位塊與第三活塞之間,所述充氣管道的一端與第一接口相連接,第二接口與氣囊袋充氣接口之間通過連接軟管相連接,第三接口與浮箱接口相連接。
本方案的曼氏無針烏賊附卵裝置具有采卵操作方便的特點,而且可以有效避免附卵裝置在上升過程中,因受到海水沖擊,而導致附著在附卵裝置上的附卵脫落流失的問題。
作為優(yōu)選,當第一活塞抵靠在第一限位塊上時:第二接口位于第一活塞與第二活塞之間,且第三活塞位于導向缸體內側;當第二活塞抵靠在第二限位塊上時:第一接口與第二接口位于第一活塞的同一側,第三活塞位于導向缸體的外側。
作為優(yōu)選,附卵網板豎直設置,所述豎直導軌由兩條設置在收納箱體的內側面上的豎直導槽組成,同一豎直導軌的兩條豎直導槽位于收納箱體的相對兩側。
作為優(yōu)選,附卵網板由矩形網框及設置在矩形網框內的網片組成,所述豎直導槽的底面上設有沿豎直導槽延伸的限位槽,所述矩形網框的下部設有與對應的限位槽配合的網框限位塊。
作為優(yōu)選,各附卵網板相互平行。
作為優(yōu)選,導向缸體的第一端與第一活塞之間設有復位拉簧,復位拉簧的一端與第一活塞相連,復位拉簧的另一端與導向缸體的第一端相連。
作為優(yōu)選,導向缸體位于浮箱的上方。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采卵操作方便的特點,而且可以有效避免附卵裝置在上升過程中,因受到海水沖擊,而導致附著在附卵裝置上的附卵脫落流失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曼氏無針烏賊附卵裝置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處的一種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是圖2中d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圖1中c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曼氏無針烏賊附卵裝置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
收納箱體1;
環(huán)形氣囊袋2,氣囊袋充氣接口2.1;
連接繩3;
附卵機構4,浮箱4.1、浮箱接口4.11,附卵網板4.2、矩形網框4.21、網片4.22,網板連接桿4.3豎直導軌4.4,限位槽4.5,網框限位塊4.6;
連動充排氣機構5,第一限位塊5.1,第一活塞5.2,第二活塞5.3,導向缸體5.4,第二限位塊5.5,第三活塞5.6,充氣管道5.7,第一接口5.8,復位拉簧5.9,第二接口5.10,第三接口5.11;
連接軟管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曼氏無針烏賊附卵裝置,包括:收納箱體1、附卵機構4以及連動充排氣機構5。收納箱體呈立方體或長方體形狀。收納箱體外套設有環(huán)形氣囊袋2。環(huán)形氣囊袋上設有氣囊袋充氣接口2.1。環(huán)形氣囊袋通過連接繩3與收納箱體的外側面相連接。環(huán)形氣囊袋位于收納箱體的中上部位置。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附卵機構包括若干并排設在收納箱體內的豎直導軌4.4、與豎直導軌一一對應并能夠沿豎直導軌升降的附卵網板4.2及位于收納箱體上方的具有密閉內腔的浮箱4.1。浮箱的上表面設有浮箱接口4.11。收納箱體的上表面設有與附卵網板一一對應的附卵網板過口。附卵網板通過網板連接桿4.3與浮箱相連接。網板連接桿穿過對應的附卵網板過口。
附卵網板豎直設置,且各附卵網板相互平行。同一豎直導軌由兩條設置在收納箱體的內側面上的豎直導槽組成,同一豎直導軌的兩條豎直導槽位于收納箱體的相對兩側。附卵網板由矩形網框4.21及設置在矩形網框內的網片4.22組成。豎直導槽的底面上設有沿豎直導槽延伸的限位槽4.5,限位槽的下端靠近收納箱體的內底面,限位槽的上端靠近收納箱體的內頂面。矩形網框的下部設有與對應的限位槽配合的網框限位塊4.6。網框限位塊的端部位于對應的限位槽內。
如圖1、圖5所示,連動充排氣機構包括充氣管道5.7、設置在浮箱上的導向缸體5.4、依次設置在導向缸體內的第一活塞5.2、第二活塞5.3與第三活塞5.6、設置在導向缸體內側面上的第一限位塊5.1與第二限位塊5.5及設置在導向缸體外側面上的第一接口5.8、第二接口5.10與第三接口5.11。導向缸體位于浮箱的上方。導向缸體水平設置。導向缸體通過連接件與浮箱相連接。導向缸體的第一端封閉,導向缸體的第二端開口。
第一活塞靠近導向缸體的第一端,第三活塞靠近導向缸體的第二端。第一活塞與第二活塞通過活塞連桿相連接。第二活塞與第三活塞也通過活塞連桿相連接。導向缸體的第一端與第一活塞之間設有復位拉簧5.9。復位拉簧的一端與第一活塞相連,復位拉簧的另一端與導向缸體的第一端相連。
第一限位塊位于導向缸體的第一端與第一活塞之間。第二限位塊位于第二活塞與第三活塞之間。第一接口位于導向缸體的第一端與第一限位塊之間。第二接口位于第一限位塊與第二活塞之間。第三接口位于第二限位塊與第三活塞之間。充氣管道的一端與第一接口相連接。第二接口與氣囊袋充氣接口之間通過連接軟管6相連接。第三接口與浮箱接口相連接。
當第一活塞抵靠在第一限位塊上時:第二接口位于第一活塞與第二活塞之間,且第三活塞位于導向缸體內側。
當第二活塞抵靠在第二限位塊上時:第一接口與第二接口位于第一活塞的同一側,第三活塞位于導向缸體的外側。
本實施例的曼氏無針烏賊附卵裝置的具體使用如下,如圖6所示:
將環(huán)形氣囊袋內的氣體排出,然后將曼氏無針烏賊附卵裝置下沉到海底,充氣管道的上端留在水面上方。曼氏無針烏賊附卵裝置下沉的過程中,在浮箱的浮力作用下,浮箱帶動附卵網板上移,直至網框限位塊抵靠在限位槽的上端為止,此時,附卵網板的大部分位于收納箱體的上方。
當曼氏無針烏賊附卵裝置下沉到海底后,位于收納箱體上方的附卵網板可以作為曼氏無針烏賊的產卵附著物,有效擴大烏賊產卵場的面積。
在采卵時:只需要通過充氣管道的上端口往環(huán)形氣囊袋內充氣即可,在充氣過程中:
首先,氣體通過第一接口進入導向缸體內,使第一活塞、第二活塞與第三活塞右移,直至第二活塞抵靠在第二限位塊上為止;此時:第三活塞位于導向缸體的外側,使浮箱內的氣體通過浮箱接口、第三接口和導向缸體的第二端排出,從而使附卵網板及附卵網板上附卵沿豎直導軌下移至收納箱體內;
同時,第一接口與第二接口位于第一活塞的同一側,從而將氣體第二接口、連接軟管與氣囊袋充氣接口充入環(huán)形氣囊袋,使環(huán)形氣囊袋膨脹,從而通過形氣囊袋的浮力,使整個曼氏無針烏賊附卵裝置上浮到海面,方便采卵,具有采卵操作方便的特點。
另一方面,在環(huán)形氣囊袋充氣膨脹的過程中或環(huán)形氣囊袋充氣膨脹后,附卵網板及附卵網板上附卵沿豎直導軌下移至收納箱體內;這樣在可以有效避免附卵裝置在上升過程中,因受到海水沖擊,而導致附著在附卵裝置上的附卵脫落流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