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反-2-十二稀醇作為黒肩綠盲蝽引誘劑的應用。
背景技術:
黑肩綠盲蝽是水稻田間重要的天敵昆蟲,主要以飛虱和葉蟬為生,最喜飛虱,在田間取食褐飛虱卵比率達30%-70%(Zhou,1986),一天能取食7.5-10.2頭褐飛虱(Reyes,1975)。有研究報告,在飛虱密度較高的小區(qū)黑肩綠盲蝽表現(xiàn)出聚集反應,但其對褐飛虱的捕食率與飛虱密度無關,而在蝽:虱數(shù)量比達到1:1,1:8,20:1時,蝽可以在沒有化學農(nóng)藥的條件下,控制飛虱蟲口密度(Tanangsnakool,1975)。黑肩綠盲蝽對化學農(nóng)藥敏感,吡蚜酮等化學農(nóng)藥影響其覓食能力和對水稻害蟲的控制力度(Zhang et al.,2015)。并且暫時沒有找到對黑肩綠盲蝽安全的化學農(nóng)藥和施藥方式。因此有研究學者針對黑肩綠盲蝽引誘劑展開了研究,主要進行了水稻揮發(fā)物的提取和找尋有引誘作用的化合物單體(Cheng,2001),但并沒有找到能夠運用到田間的引誘方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xiàn)狀,旨在提供一種能夠運用在田間,加強對天敵的調(diào)控作用,從而控制水稻害蟲蟲口密度的反-2-十二稀醇作為黒肩綠盲蝽引誘劑的應用。
本發(fā)明目的的實現(xiàn)方式為,反-2-十二稀醇作為黒肩綠盲蝽引誘劑的應用,反-2-十二稀醇在無水乙醇中溶解至1000ppm,用石蠟油或正己烷稀釋至濃度50ppm—5000ppm時,反-2-十二稀醇作為黒肩綠盲蝽引誘劑。
本發(fā)明通過Y型嗅覺儀測定反-2-十二稀醇對黑肩綠盲蝽成蟲的行為反應,確定反-2-十二稀醇在濃度為500ppm時,對雄蟲的引誘率達51.72%,對雌蟲的引誘率達44.83%;H型嗅覺儀測定黑肩綠盲蝽若蝽的行為反應,確定濃度50ppm時,對黒肩綠盲蝽若蝽所得引誘率達31.51%。網(wǎng)室試驗,確定濃度為500ppm時,對黒肩綠盲蝽的引誘率達55.64%。田間試驗,確定濃度為1000ppm時,對黒肩綠盲蝽若蝽的引誘率達41.98%,對黒肩綠盲蝽成蝽的引誘率達26.71%。
由本發(fā)明可確定反-2-十二稀醇能夠運用在田間引誘黒肩綠盲蝽,從而加強對天敵的調(diào)控作用,控制水稻害蟲蟲口密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使用的H型嗅覺儀結(jié)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所用Y型嗅覺儀結(jié)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使用的Y型管結(jié)構示意圖,
圖4是網(wǎng)室試驗模式圖,
圖5是網(wǎng)室試驗誘芯懸掛模式圖,
圖6是網(wǎng)室試驗操作圖,
圖7是對黒肩綠盲蝽引誘效果測定田間實驗小區(qū)分布圖,
圖8是誘芯結(jié)構示意圖,
圖9是誘芯具體懸掛和查蟲位置圖,
圖10是對黒肩綠盲蝽若蝽的引誘活性圖,
圖11是對黒肩綠盲蝽兩性成蝽的引誘效果測試結(jié)果圖,
圖12是網(wǎng)室實驗對黒肩綠盲蝽引誘效果測定結(jié)果圖,
圖13、14是田間不同取樣時間黒肩綠盲蝽若蝽的蟲量變化圖,
圖15是田間不同取樣時間黒肩綠盲蝽成蝽的蟲量變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證實反-2-十二稀醇能用于引誘黒肩綠盲蝽,本申請人作了如下實驗。
采用圖1所示的H型嗅覺儀測定黑肩綠盲蝽若蝽對反-2-十二稀醇的行為反應。
H型管兩直臂長16cm,內(nèi)徑3cm,兩直臂離底端4.5cm處各有一內(nèi)徑為3cm的開口,側(cè)面開口處與H型管的橫臂相連。橫臂長18cm,內(nèi)徑3cm,在橫臂正中間有一個內(nèi)徑為3cm,高1cm的圓柱形開口,此為接蟲口。兩端開口處分別與兩直臂相連(見圖1)。
將待測反-2-十二稀醇用無水乙醇配制成10000ppm的母液,再用正己烷稀釋8倍、40倍、200倍、1000倍,濃度設置為1250ppm、250ppm、50ppm、10ppm。輕輕地將H型管橫放在桌面上,分別用毛細管吸取12μl的反-2-十二稀醇和正己烷(對照處理),再謹慎地放入H型嗅覺儀的兩直臂中,然后用紗布塞住直臂頂端開口處。再將10頭饑餓半小時的黑肩綠盲蝽4齡若蟲從接蟲口處接入H型管內(nèi),用封口膜小心的封住接蟲口。將其平放在溫度為28±1℃、濕度為90%左右的黑暗培養(yǎng)箱中,并用黑布完全包裹住H型嗅覺儀,以排除光線對黑肩綠盲蝽選擇行為的影響。每個H管接入10頭健壯的4齡黑肩綠盲蝽若蝽,共測試60頭。觀察記錄2h后黑肩綠盲蝽在H型管中的分布情況。若測試的黑肩綠盲蝽若蝽在距接蟲口左右1cm范圍內(nèi),記為未作出選擇。若測試的黑肩綠盲蝽若蝽在A、B處和D處則記為對H型管右側(cè)氣味源有反應;反之,則記為黑肩綠盲蝽若蝽選擇H型管左側(cè)氣味源。并計算其引誘率。
引誘率(%)=(處理蟲數(shù)-對照蟲數(shù))/(處理蟲數(shù)+對照蟲數(shù))×100。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16.0的配對T檢驗分析處理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顯著性。
實驗結(jié)果如圖10所示。從圖中可見,在濃度為50ppm時,反-2-十二稀醇對黒肩綠盲蝽若蝽的引誘效果達到最高。在濃度較低時,沒有引誘作用;而在濃度較高時,對黒肩綠盲蝽若蝽有顯著的驅(qū)避作用。
由結(jié)果分析可得,在濃度10ppm時,反-2-十二稀醇對黒肩綠盲蝽若蝽的引誘率達9.09%(t=1.442,P=0.20)。在濃度為50ppm時,反-2-十二稀醇對黑肩綠盲蝽若蝽有極顯著的引誘作用,引誘率達31.51%(t=3.53,P=0.01)。在濃度為250ppm時,室內(nèi)環(huán)境下對黒肩綠盲蝽若蝽有極顯著的驅(qū)避作用,驅(qū)避率達49.09%(t=6.71,P=0.001)。在濃度為1250ppm時,具有極顯著的驅(qū)避作用,驅(qū)避率達42.17%(t=6.94,P<0.001)。由此結(jié)果分析,反-2-十二稀醇在濃度為50ppm時,在室內(nèi)環(huán)境下對黒肩綠盲蝽若蝽有顯著的引誘作用,引誘率達到最高值。
故而繼續(xù)測定反-2-十二稀醇在濃度為50ppm時,對黒肩綠盲蝽在兩性成蝽的引誘作用。
采用圖2、3所示的Y型嗅覺儀測定反-2-十二稀醇對黒肩綠盲蝽兩性成蟲的行為反應。
將待測反-2-十二稀醇用無水乙醇溶解至10000ppm,再用石蠟油稀釋至50ppm,作為味源,對照組使用石蠟油。
取初羽化的黑肩綠盲蝽成蟲,饑餓1h。在味源瓶中放入含有40μL的50ppm反-2-十二稀醇或純?nèi)軇┑V物油(CK)的濾紙,以250mL/min的速度通空氣20min后,從接蟲口處接入單只黑肩綠盲蝽成蝽。記錄測試的黑肩綠盲蝽成蝽進入兩選擇臂的時間和方向,每只測試的黑肩綠盲蝽成蝽觀測5分鐘,測試的黑肩綠盲蝽成蝽運動至超過任一支臂3cm,并在支臂3cm后的持續(xù)時間超過1min算有效選擇。如若5min內(nèi)一直未動則記為無反應試蟲,不計入數(shù)據(jù)。
數(shù)據(jù)使用spss16.0進行卡方檢驗。
試驗結(jié)果如圖11所示:在濃度為50ppm下,反-2-十二稀醇對兩性測試的黑肩綠盲蝽成蝽均有顯著的引誘效果,對雄蟲引誘率達51.72%,P雄=0.004,x2=8.315;對雌黑肩綠盲蝽成蝽引誘率達44.83%,P雌=0.013,X2=6.136。由此結(jié)果推測反-2-十二稀醇在室內(nèi)環(huán)境下對黒肩綠盲蝽成蝽具有顯著的引誘效果。
參照圖4、5、6,用反-2-十二稀醇引誘黑肩綠盲蝽的網(wǎng)室試驗。
選擇無大風晴天早上7:30-10:30和下午4:30-7:30在溫室外空地進行網(wǎng)室試驗。將6盆分蘗期的水稻苗(見圖3)放入1m*1m*0.8m的100目紗籠中,在中間空白區(qū)放入面包盒和紗布使紗籠底部高度一致。將反-2-十二稀醇在無水乙醇中溶解至10000ppm,用石蠟油稀釋至50ppm,158ppm,500ppm,1580ppm,5000ppm這5個濃度實驗。在1g羊毛脂中加入40μl特定濃度的反-2-十二稀醇,以石蠟油作為對照,均勻的涂抹在2.5*7cm的長方形濾紙片上,用別針固定在水稻苗莖稈上,固定部位距離地面10cm,中間一盆水稻苗放4片濾紙片,兩邊分別放置2片。在紗籠中央小心的放入50頭4-5齡黑肩綠盲蝽若蝽。在3小時后記錄各盆水稻苗上的黑肩綠盲蝽成蝽數(shù),每一個紗籠中測試一個濃度,5個濃度同一天完成,重復三次。實驗結(jié)果見圖12。
數(shù)據(jù)結(jié)果運用spss16.0的卡方檢驗進行分析。
經(jīng)結(jié)果分析,反-2-十二稀醇在濃度為50ppm時,對黒肩綠盲蝽有極顯著的引誘作用,引誘率達22.22%,X2=3.51,P=0.019。在濃度為158ppm時,引誘率達51.81,X2=10.10,P=0.001。在濃度為500ppm時,反-2-十二稀醇對黒肩綠盲蝽的引誘效果達到最佳,引誘率超過50%,達55.635,P<0.001,X2=18.588。在濃度為1580ppm時,引誘率達42.41%,X2=12.51,P<0.001。在濃度為5000ppm時,引誘率達38.93%,X2=7.53,P=0.006。
此實驗結(jié)果為田間試驗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施藥方法,以及反-2-十二稀醇在500ppm時引誘效果最佳,提供了田間試驗的濃度和質(zhì)量依據(jù)。
用反-2-十二稀醇引誘黑肩綠盲蝽的田間試驗。
在湖北省隨州市安居縣2016年8月27號至2016年10月1號完成反-2-十二稀醇對黒肩綠盲蝽的引誘實驗。施藥前確認田間黒肩綠盲蝽主要為成蝽。釋放反-2-十二稀醇和對照石蠟油的田塊各重復4次,每個小區(qū)面積為64m2(8*8m),各小區(qū)間設置寬為1m的保護行。小區(qū)分布如圖7所示。
在小區(qū)中間位置懸掛兩個如圖8所示的誘芯。誘芯準備:用石蠟油溶解反-2-十二稀醇至濃度1000ppm。用羊毛脂均勻的涂抹在600ml的礦泉水瓶底部內(nèi)壁處,并在此處開若干直徑為1cm的圓孔。為了防止雨水的沖刷并增加引誘劑的揮發(fā)效率,在礦泉水瓶上部準備3個“小窗”。將制備好的礦泉水瓶用80cm竹竿固定在水稻田中,使礦泉水瓶位于水稻莖桿處。每個小區(qū)中間放置兩個誘芯,兩個誘芯之間距離為4m(見圖9)。
在施藥后第2,4,8,16,32天在誘芯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采用盆拍法取樣,如圖9所示。每個方向取3兜水稻苗,調(diào)查黒肩綠盲蝽成蝽,若蝽和褐飛虱的數(shù)量。
用SPSS16.0進行One-way ANOVE分析施藥田和對照田黒肩綠盲蝽和褐飛虱百兜蟲量之間差異。
實驗結(jié)果如圖13、圖14所示,在第4天時,反-2-十二稀醇對黒肩綠盲蝽成蝽有極顯著的引誘作用(P=0.022),在第8天時,反-2-十二稀醇的引誘作用達P=0.051。在其他取樣的時間中,反-2-十二稀醇田塊中的黒肩綠盲蝽值均高于對照田塊,但由于黒肩綠盲蝽的生命期,在第8-16天時,黑肩綠盲蝽主要以黑肩綠盲蝽若蝽的形態(tài)存在。而在第32天時,由于已經(jīng)到達十月黒肩綠盲蝽羽化遷飛,蟲口基數(shù)降低,故而不具有顯著性差異。而黑肩綠盲蝽若蝽在各取樣時間,百兜蟲量均高于對照組,且有增加的趨勢,表明反式-石竹稀對黒肩綠盲蝽若蝽有引誘作用。在第16天時,反-2-十二稀醇對黒肩綠盲蝽若蝽有顯著的引誘作用P=0.03。
實驗結(jié)果如圖15所示,在釋放反-2-十二稀醇的田塊中,黒肩綠盲蝽若蝽的32天總百兜蟲量與對照田塊有極顯著性差異(P=0.008),引誘率達41.98%。且黒肩綠盲蝽成蝽的32天總百兜蟲量也與對照田塊有顯著性差異(P=0.011),引誘率達2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