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升降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便捷式折疊升降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升降設備大多數(shù)采用垂直電動升降裝置設計,利用電力驅動實現(xiàn)升降,若工作區(qū)域無電,或者突然斷電時,就無法工作,且升降設備的移動輪多數(shù)采用鋼構制成或者充氣輪制成,導致移動不便,或者容易爆胎,影響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是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便捷式折疊升降機,這種便捷式折疊升降機,采用折疊升降的原理,利用電瓶供電,移動方便,不容易爆胎。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捷式折疊升降機,包括護欄、站立板、升降桿、連接軸承、推動桿、升降開關、底座板、導軌、推升車、驅動裝置、電瓶、移動把手和移動輪,所述護欄與站立板通過固定螺栓連接,所述站立板下側通過軸承與升降桿連接,所述升降桿通過連接軸承交叉連接,且升降桿與推動桿通過軸承連接,所述連接軸承套設在升降桿的中間,所述推動桿分別連接升降桿和推升車,所述升降開關與驅動裝置電性連接,所述底座板的下側安裝有移動輪,且底座板的側面開設有導軌,所述導軌的外側套設有推升車,所述推升車與驅動裝置通過傳動軸連接,且推升車通過軸承連接推動桿,所述驅動裝置與底座板通過螺栓固定,且驅動裝置上側安裝有電瓶,所述電瓶的右側設置有移動把手,且電瓶的側面固定有升降開關。
優(yōu)選的,所述升降桿采用合金鋼制成,且升降桿之間相互交叉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推動桿與升降桿之間交叉連接,且推動桿的傾斜角度為0~120度。
優(yōu)選的,所述移動輪的內部自帶有制動系統(tǒng),且移動輪采用非充氣橡膠制成。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便捷式折疊升降機,采用折疊升降的原理,利用升降桿支架的交叉角度的變化使得站立板上升;升降桿和推動桿均采用高強度的合金鋼制成,有效增強了使用壽命;移動輪采用非充氣橡膠制成,避免了爆胎現(xiàn)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護欄,2-站立板,3-升降桿,4-連接軸承,5-推動桿,6-升降開關,7-底座板,8-導軌,9-推升車,10-驅動裝置,11-電瓶,12-移動把手,13-移動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便捷式折疊升降機,包括護欄1、站立板2、升降桿3、連接軸承4、推動桿5、升降開關6、底座板7、導軌8、推升車9、驅動裝置10、電瓶11、移動把手12和移動輪13,護欄1與站立板2通過固定螺栓連接,站立板2下側通過軸承與升降桿3連接,升降桿3通過連接軸承4交叉連接,且升降桿3與推動桿5通過軸承連接,升降桿3采用合金鋼制成,且升降桿3之間相互交叉連接,連接軸承4套設在升降桿3的中間,推動桿5分別連接升降桿3和推升車9,推動桿5與升降桿3之間交叉連接,且推動桿5的傾斜角度為0~120度,升降開關6與驅動裝置10電性連接,底座板7的下側安裝有移動輪13,且底座板7的側面開設有導軌8,導軌8的外側套設有推升車9,推升車9與驅動裝置10通過傳動軸連接,且推升車9通過軸承連接推動桿5,驅動裝置10與底座板7通過螺栓固定,且驅動裝置10上側安裝有電瓶11,電瓶11的右側設置有移動把手12,且電瓶11的側面固定有升降開關6,移動輪13的內部自帶有制動系統(tǒng),且移動輪13采用非充氣橡膠制成。
工作原理:使用該便捷式折疊升降機時,先通過移動輪13移動到工作區(qū)域,通過移動輪13的自動制動裝置將該便捷式折疊升降機進行固定,然后人上到站立板2上,通過操縱升降開關6來啟動該便捷式折疊升降機,使驅動裝置10驅動推升車9向右移動,以帶動推動桿5之間的角度改變,最終使站立板2上升,從而使人到達工作高度。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