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與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與制造方法,具體是將所收集的各種形態(tài)金屬廢料進行壓縮加工,使其形狀符合尺寸規(guī)格可直接投爐使用。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將各種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廢料、生產活動中使用后廢棄的模具、拆除建筑物時所產生的鋼筋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報廢汽車、廢燃氣罐及金屬罐等廢舊金屬進行分類、收集、重新冶煉后制造成各種鋼材,可節(jié)約制鋼過程中所使用的資源及能源,最終可達到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為此,需將各種形態(tài)及各種材質的廢舊金屬進行基礎分類,然后按照材質進行分類后,將其加工整型成為各種尺寸規(guī)格及形狀的廢金屬壓塊,以方便煉鋼廠直接投入熔爐使用。此類廢金屬壓塊應被壓縮為大體上長、寬、高之和在600mm以上且2100mm以下(最長不超過800_),密度0.15以上。已有的制造此類廢金屬壓塊做法為:將利用各種渠道所收集來的包括廢鐵及非鐵類的廢鋁、廢銅等廢舊金屬進行分類,把分類后的廢舊金屬投入壓縮裝置中進行壓縮,然后利用設定好的六面體模具定型,最終加工成為塊狀廢鐵,代表案例可參考日本實用新案公報(公告號:第38-11798號)所刊載的“廢料壓縮裝置”(下稱“引用發(fā)明”)此類引用發(fā)明是一種廢舊金屬打包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設有壓頭5和左右兩側的橫向壓頭20的廢料壓縮室2上方設有滑動型的進料口蓋I,廢料壓縮室內2的材料壓縮成型部位上端設有固定蓋3,下方為可自由啟閉的出料口蓋7 (用于成品的),與前面提到的固定蓋3的滑動蓋相連接的部位設置第一剪切裝置4,同時,壓頭5上部也設有第二剪切裝置6。所以,此引用設計是:將廢舊金屬裝入廢料壓縮室2,關閉進料口蓋I后啟動初壓工作缸14,活塞13前進,壓頭5隨之將廢料壓縮室2內的廢料進行初次壓縮,此時呈現(xiàn)的狀態(tài)如圖2虛線所示;接下來兩端的橫向壓頭20隨著工作缸21內活塞22的牽引向前,將初次壓縮后的廢料集中到中央進行二次壓縮。就這樣完成廢舊金屬二次壓縮后,與出料口蓋7下端相連接的出料口蓋工作缸8啟動,通過拉動連桿10中間位置帶動出料口蓋7向下翻開,兩次壓縮后的廢舊金屬塊23隨之下落,并通過輸送帶18被運到外部。因此,根據此項引用發(fā)明,將所需數(shù)量且符合尺寸規(guī)格的廢金屬壓塊直接投入熔爐中,便可立即制造出各種鋼鐵制品,由此可提高作業(yè)效率。相反的引用發(fā)明也存在問題,此類廢金屬壓塊是由大量的廢舊金屬壓縮、提高其密度而來,因此它們本身的熱容量就非常高,會消耗很多能源,并且需要長時間高溫熔煉,熔煉過程中的高能耗成為增加鋼鐵產品制造成本的主要原因,高能耗隨之而來的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也成為環(huán)境惡化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先前的此種廢金屬壓塊方法理所當然應將分類后的非鐵金屬廢料和廢鐵分別壓塊制造,但是因為有部分不自覺的加工業(yè)者在廢舊金屬中添加相對較重的水泥等制造不良金屬壓縮塊,導致熔爐因熔煉這種不良廢金屬壓塊被污染,需要投入巨大的費用才能消除由此產生的污染,因此導致影響生產計劃的問題也時有發(fā)生,煉鋼廠在廢金屬壓塊再利用方面遇到難題,這也是目前的實際情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與制造方法,其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在產品上形成貫通孔以期實現(xiàn)高效熔化并可觀察到壓塊內層結構,但是,本項發(fā)明并不采用引用發(fā)明的在已加工制成的廢舊金屬壓塊上打孔的方式,而是提供在廢舊金屬壓塊制造過程中形成貫通孔的廢舊金屬壓塊,可實現(xiàn)此類廢舊金屬壓塊聞效生廣。本發(fā)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本項發(fā)明是壓縮室內一側裝有初壓工作缸及隨活塞牽引在初次壓縮空間內移動的初壓壓頭,壓縮室內另一側裝有終壓工作缸及隨活塞牽引在終壓空間內移動的終壓壓頭,以及位于終壓空間中央位置的出料口蓋及負責出料口蓋啟閉的啟閉裝置的廢舊金屬壓縮裝置。前面所述的初壓壓頭的擠壓方向與終壓壓頭的擠壓方向承互相垂直狀,在終壓空間中央裝有一個以上的與前面描述的初壓壓頭及終壓壓頭的擠壓方向均呈垂直的型芯,所有型芯隨著增設的型芯工作缸出入,至此,本項發(fā)明可制造出具有一個以上貫通孔的廢舊金屬壓塊,并提供可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與制造方法。本發(fā)明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一、采用本發(fā)明技術可使廢舊金屬壓塊具有一個以上的貫通孔,如將其投入熔爐,爐內金屬熔液不僅可以浸潰廢舊金屬壓塊表面,還可通過貫通孔滲進廢舊金屬壓塊的中心部位,因此此類金屬塊可以以相當于熔解小塊廢舊金屬壓塊的速度快速熔解,大大減少了制鋼產品加工過程中消耗的能源。二、另外,如采用本發(fā)明的制造裝置,廢金屬壓塊形成貫通孔的過程是:在對投入到壓縮室內的廢舊金屬進行初次壓縮的低密度壓縮過程中,廢舊金屬被壓縮到型芯周邊上,將廢舊金屬進行二次壓縮的高密度壓縮時,壓縮步驟完成的同時在廢舊金屬壓塊上形成貫通孔,所以可大大減少與廢舊金屬的摩擦施加在型芯上的摩擦力及應力。三、需特別指出的是,本發(fā)明中,用于在廢舊金屬壓塊上形成貫通孔的型芯,其在壓縮室內出現(xiàn)并被使用的長度與廢舊金屬壓塊上貫通孔的實際長度是一致的,由此可使型芯長度最小化,這不僅可減少型芯在初壓及終壓過程中因廢舊金屬的密度偏差受到的彎曲力,而且因為型芯本身的長度很短,所以可最大限度減少變形,耐用性得到大幅提高,這樣就達到了既實現(xiàn)了工作的穩(wěn)定性又延長了型芯使用壽命的效果。四、與此同時,本發(fā)明是在型芯垂直立起的狀態(tài)下將廢舊金屬投入壓縮室內進行初壓和終壓工藝,因此可防止因任何形狀、任何種類的廢舊金屬塞入型芯與箱蓋及壓縮室底面造成的妨礙裝置啟動的情況,達到實現(xiàn)流暢作業(yè)的效果。
圖1是演示引用發(fā)明構成的縱切剖面圖。圖2是用于說明引用發(fā)明構成的平面圖。
圖3是采用本發(fā)明加工制成的一種廢金屬壓塊斜視圖。圖4是采用本發(fā)明加工制成的另一種廢金屬壓塊斜視圖。圖5是從箱蓋后側觀察采用本發(fā)明的廢金屬壓塊加工設備整體結構的斜視圖。圖6是以本發(fā)明的廢舊金屬壓縮加工設備的壓縮室為中心的工作待機狀態(tài)斜視圖。圖7是本發(fā)明中的廢金屬壓塊加工設備的型芯工作缸裝上后狀態(tài)的底面圖。圖8是將廢舊金屬投入本發(fā)明的廢金屬壓塊加工設備的壓縮室之前,型芯工作缸的型芯為垂直豎立狀態(tài)的側面圖。圖9是圖8顯示的本發(fā)明的廢金屬壓塊加工設備的壓縮室內,完成投料狀態(tài)的平面圖。圖10是本發(fā)明的廢金屬壓塊加工設備內部初壓壓頭前進完成狀態(tài)的平面圖。圖11是本發(fā)明的廢金屬壓塊加工設備的初壓壓頭結束前進后,終壓工作缸啟動,終壓壓頭向終壓壓縮空間前進完成后的狀態(tài)平面圖。圖12是本發(fā)明在初壓終壓結束的狀態(tài)下,型芯位于廢金屬壓塊的貫通孔位置的狀態(tài)縱切劑面圖。圖13是本發(fā)明中廢金屬壓塊下落時的狀態(tài)平面圖。圖14是本發(fā)明中廢金屬壓塊下落后輸出時的狀態(tài)側面圖。圖15是展示本發(fā)明在廢金屬壓塊上形成兩個貫通孔的實施例斜視圖。圖16是本發(fā)明進行初壓終壓,型芯工作缸的型芯位于廢金屬壓塊上形成貫通孔位置時的腰部縱切剖面圖。圖17是本發(fā)明在進行初壓、終壓的過程中,依靠型芯工作缸的型芯形成兩個貫通孔后,將廢金屬壓塊輸出的狀態(tài)側面圖。圖18是本發(fā)明中將型芯工作缸安裝在箱蓋上的實施例演示斜視圖。圖19為圖18演示的發(fā)明依靠終壓工作缸完成終壓,型芯位于廢金屬壓塊的貫通孔位置時的腰部縱切剖面圖。圖20為圖18演示的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被壓縮的廢舊金屬塊通過出料口輸出的狀態(tài)側面圖。圖21是在箱蓋上安裝型芯工作缸,并且是安裝有兩個型芯缸的本發(fā)明其他實施案例斜視圖。圖22是圖21展示的實施例完成初壓及終壓后,型芯位于廢金屬壓塊上貫通孔位置時的腰部縱切剖面圖。圖23是圖21展示的實施例中,帶有兩個貫通孔的廢舊金屬塊輸出的狀態(tài)側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實施的最佳狀態(tài):本發(fā)明的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依靠箱蓋工作缸開啟閉合,并且通過依靠初壓工作缸的動力在裝滿廢舊金屬的壓縮室內部的初壓壓縮空間內滑動的初壓壓頭,以及依靠終壓工作缸的動力在壓縮室的終壓壓縮空間兩側滑動的終壓壓頭將廢舊金屬壓縮后通過出料孔排出,這樣的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是其中的一種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
上述初壓壓頭的壓縮方向與終壓壓頭的壓縮方向互相垂直,型芯設置在終壓壓縮空間的中央,并與初壓壓頭及終壓壓頭的壓縮方向均應垂直;本發(fā)明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同時具備牽引此型芯滑動的型芯工作缸。為方便具備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常識的技術人員能對照附圖容易地實施本發(fā)明,現(xiàn)將本發(fā)明的實施案例詳細說明如下。首先,采用本發(fā)明加工成的廢金屬壓塊100如圖3和圖4所示。如大家所見,本發(fā)明是將廢金屬壓塊100壓縮成型為長、寬、高均符合預先設定的尺寸規(guī)格的六面體,并且還在此廢金屬壓塊100形成一個以上的位于數(shù)軸線上的貫通孔101。通過形成這種貫通孔101,廢金屬壓塊100被投入熔爐時,熔爐內的熱氣及金屬熔液可滲入壓塊內部,因此使用少量的燃料即可將其熔化;還可使操作者在投爐前可以透過肉眼觀察壓塊內部,或者使用照相機確認壓塊內部構造。同時,本發(fā)明可如圖4所示的那樣形成兩個貫通孔101,也可根據需要形成直徑較小的、三個以上的貫通孔。盡管此類貫通孔101的個數(shù)越多越易于熔解,但從安裝多個在進行廢舊金屬高壓壓縮狀態(tài)下工作的型芯201及型芯工作缸200所帶來的費用負擔層面考慮,形成一個貫通孔101是最為經濟的,以下就以本發(fā)明形成一個貫通孔101的實施例為標準進行說明。圖5和圖6展示的是從兩個方向觀察本發(fā)明的制造裝置具體結構斜視圖。如圖所見,本發(fā)明安裝有兩個較長的初壓工作缸110,它為初壓提供充分的力量,使初壓壓頭150從前方的壓縮室140的一側出發(fā),在壓縮室140的初壓壓縮空間300內移動時將裝入的各種形態(tài)的廢舊金屬進行初次壓縮,可根據廢金屬的種類及投料量的不同安裝一個或者二個、三個這樣的初壓工作缸110。并且,本發(fā)明在壓縮室140的終壓壓縮空間400兩端安裝有終壓工作缸120,終壓工作缸120的活塞上固定有終壓壓頭160,終壓壓頭160從兩側向終壓壓縮空間400中央前進。另外,安裝在壓縮室140兩端的兩個終壓壓頭160各自移動的距離就是從終壓壓縮空間400中央至形成的廢金屬壓塊100的距離,因此其沖程較短,與此對應終壓工作缸120及其活塞的長度也相對較短。特別是,本發(fā)明在引用發(fā)明的基礎上添加了可形成貫通廢金屬壓塊100中央的貫通孔的型芯201及使型芯201滑動的型芯工作缸200。型芯201與初壓方向及終壓方向均承垂直,同時豎立安裝在終壓壓縮空間400的中央。圖5和圖6所示的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牽引型芯201出沒的型芯工作缸200如圖7所示,安裝在出料口蓋502中央的下方,型芯201的前端部分形成具有傾斜面的尖端部170。在型芯201突出時接觸的對應面上安裝有型芯尖端部接口 130,即這個尖端部170與箱蓋601的型芯尖端部接口 130相銜接內置,可防止型芯201因廢金屬在初終壓過程中被壓縮時受力不均而產生的應力及摩擦發(fā)生變形。此外與前面所述,本發(fā)明在終壓壓縮空間400內安裝有型芯201與出料口蓋502,并安裝有控制出料口蓋502啟閉的啟閉裝置500。此啟閉裝置500可以是厚度可承受油壓工作缸504、活塞及壓力的板狀出料口蓋502在控制臺內邊滑動邊帶動出料孔501啟閉的構造,也可采用依靠油壓工作缸504啟閉出料口蓋501等多種構造。綜上可知,該實施案例中的本發(fā)明是在出料口蓋502的底面中央設有型芯工作缸200,所以當然是通過油壓工作缸504的作業(yè)帶動出料口蓋502及型芯工作缸200、型芯201同時滑動。另外,本發(fā)明中使用了初壓工作缸110、終壓工作缸120及型芯工作缸200、油壓工作缸504、箱蓋工作缸600、鎖緊工作缸602等,盡管在此未能進行圖示,但(這些工作缸)均連接有油管,其活塞也自然是按照油壓的方向前進或后退,因為這是慣用技術,所以此處略去記載。本發(fā)明的工作待機狀態(tài)如圖8的側面圖所示。如圖所不,在投入廢金屬之如,本發(fā)明中型芯201應依罪型芯工作缸200完成豎立設置,箱蓋601也應通過箱蓋工作缸600進入打開狀態(tài)待命。在此狀態(tài)下,本發(fā)明將廢金屬投入壓縮室140內部并填滿,這樣初壓壓縮空間300與終壓壓縮空間400完全裝滿廢金屬后,啟動箱蓋工作缸600關閉箱蓋601。此時初壓準備完畢狀態(tài)時的平面圖可通過圖9觀察。如圖9所示,本發(fā)明的型芯201依靠型芯工作缸200已向外突出,初壓工作缸110、終壓工作缸120待機狀態(tài)下的初壓壓頭150、終壓壓頭160以于壓縮室140墻壁位置待機,油壓工作缸504在出料口蓋502封閉出料孔501的狀態(tài)下待機。此項發(fā)明首先如圖10所示,初壓壓頭110依靠初壓工作缸110活塞的牽引到達初壓壓縮空間300的尾部后停止。廢金屬也隨之在壓縮室140內完成初壓進入終壓壓縮空間400內處于待機狀態(tài),廢金屬在從初次擠壓的過程中向終壓壓縮空間移動的同時,包住型芯201。尤其注意此狀態(tài)下本發(fā)明處于終壓壓縮空間400的型芯將尖端部分與位于箱蓋601的型芯尖端部接口 130相結合,因此固定的狀態(tài)非常牢固,可以防止型芯210因擠壓過來的廢金屬被推出或發(fā)生變形。由此,壓縮室140內的廢舊金屬經過初壓壓頭150壓縮首先其密度變高,同時在向終壓壓縮空間400內的聚集過程中,集中到終壓壓縮空間400的廢舊金屬在完成初次壓縮的同時到達型芯201形成貫通孔的位置。同樣,在型芯工作缸200的型芯201突出的狀態(tài)下,終壓工作缸120啟動終壓壓頭160開始對終壓壓縮空間400內的廢金屬進行壓縮,廢金屬開始被壓縮得密度比前面進行初壓壓縮時的還高,終壓壓頭160 —直前進直到廢金屬壓塊100到達符合最終規(guī)格的位置后,終壓工作缸120才將終壓壓頭160停止前進,這種狀態(tài)如圖12的放大斷面圖所示,完成壓縮的廢金屬壓塊100以從四周包圍型芯201的狀態(tài)在型芯201位置處完成貫通孔101的形成。因為定型完成后的廢金屬壓塊100無法在此種狀態(tài)下被排出,因此本發(fā)明如圖13及圖14所示,型芯201的尖端部170需后退至低于壓縮室140及出料口蓋502表面的位置。
為此啟動型芯工作缸200使型芯201后退,初壓工作缸110兩端的終壓工作缸120也全部后退復位。與此同時,本發(fā)明啟動啟閉裝置500的油壓工作缸504,出料口蓋502按照操作臺503指示移動,出料孔501也隨之露出,完成的廢金屬壓塊100隨之降落,通過輸送帶搬運至外部。緊接著,本發(fā)明開始啟動啟閉裝置500的油壓缸,移動出料口蓋502關閉出料孔501,型芯工作缸200使型芯201上升,鎖緊工作缸602中的活塞603從鎖定孔604中脫離,緊接著,箱蓋工作缸600啟動將箱蓋601蓋上變回圖8所示的狀態(tài)后,重新投入廢金屬,初壓工作缸110開始啟動,初壓壓頭150重啟初壓,本發(fā)明就是通過這樣的過程實現(xiàn)廢金屬壓塊100制造流程的反復。并且,本發(fā)明中如圖15所示,為使兩個型芯201出入,本發(fā)明在出料口蓋502上安裝了兩個型芯工作缸200,這兩個型芯201的上端具備的尖端部170需與箱蓋601底面上形成的兩個型芯尖端部接口 130相對應。在此狀態(tài)下,本發(fā)明將廢金屬投入壓縮室140后,如按照上述圖9至圖11所示的過程實施初、終壓,廢金屬壓塊就會如圖16所示一樣,成為帶有在終壓壓縮空間400中央兩個型芯所在的位置上形成兩個貫通孔的廢金屬壓塊,緊接著啟閉裝置500的油壓工作缸504啟動,操作臺503指示出料口蓋502后退,出料孔501出現(xiàn),接著廢金屬壓塊100按照圖17演示的一樣下落被輸出。同時,本發(fā)明的型芯201及型芯工作缸200也可設置在出料口蓋502之外的其他位置上,其具體實施例如18所示。從此可以得出,本發(fā)明可以把型芯201及型芯工作缸200移動到出料口蓋502以外的箱蓋601上,此實施例中的型芯尖端部接口 130就應該是位于出料口蓋502的中心位置。此實施例按照圖18所示,將箱蓋601打開,使壓縮室140呈打開的狀態(tài),在此狀態(tài)下投入廢金屬,關閉箱蓋601,按照圖9至圖11演示的過程進行初、終壓,在這個實施例中,廢金屬投料時,為使設置在箱蓋601上的型芯工作缸200的型芯201可容易地下降到終壓壓縮空間400,需注意終壓壓縮空間100的中央位置不可放置廢金屬,因此有必要考慮使形成廢金屬壓塊100上的貫通孔101的型芯201在實施壓縮前到位。在實施例中,完成廢金屬投料,關閉箱蓋601后,下一步是啟動型芯工作缸200使型芯201下降,其尖端部170嵌入出料口蓋502中央的型芯尖端部接口 130內,被牢固固定住。這樣,形成廢金屬壓塊100的貫通孔101的型芯201提前到位的步驟完畢,然后按照前面表述的步驟進行初壓及終壓,將廢金屬壓至目標密度,然后進入圖19所示的狀態(tài),即型芯201在固定在箱蓋601上的型芯工作缸200的型芯201形成的廢金屬壓塊100的貫通孔101位置。在此種狀態(tài)下,本發(fā)明如圖20所示的一樣,通過啟動型芯工作缸200,使型芯上升,從而將型芯201從廢金屬壓塊100的貫通孔中撤出,與此同時,啟動啟閉裝置500的油壓工作缸504,出料口蓋502根據操作臺503移動,露出出料孔501。緊接著,廢金屬壓塊100隨重量下降通過出料孔501排出。同時,本發(fā)明將型芯201與型芯工作缸200按照圖18所示的一樣,移動到箱蓋601而不是出料口蓋502的位置上安裝;型芯尖端部接口 130安裝在出料口蓋502的位置上;但因為在箱蓋601上安裝的型芯201及型芯工作缸200,以及在出料口蓋502上安裝的型芯尖端部接口 130如圖21所示的有多個,所以可以在廢金屬壓塊100上形成多個貫通孔101。S卩,此實施例是:打開箱蓋601,在壓縮室140開放的狀態(tài)下投入廢金屬料,關閉箱蓋后,啟動型芯工作缸200使多個型芯201下降,它們的尖端部位170嵌入出料口蓋502上安裝的多個型芯尖端銜接口 130上,被牢固固定住。同樣的,形成廢金屬壓塊100的貫通孔101的兩個型芯201預先定位階段完成后,按照上述的過程進行初壓及終壓,將廢金屬壓縮至目標密度的話,下步按照圖22圖示的一樣,進入利用固定在箱蓋601上的兩個型芯工作缸200的兩個型芯201形成貫通孔101的狀態(tài)。在此狀態(tài)下,本發(fā)明啟動型芯工作缸200,通過型芯201的上升將型芯201從廢金屬壓塊100從兩個貫通孔101中撤出,與此同時的是,啟動啟閉裝置的油壓工作缸504,出料口蓋502從操作臺503移動,露出出料孔501,廢金屬壓塊100隨重量下降通過出料孔501排出。如圖所見,本發(fā)明在將廢金屬進行高壓壓縮之前,便利用型芯201事先定好貫通孔101的位置,這樣不對型芯201等其他相關配件過度施加任何壓力即可實現(xiàn)高密度壓縮,并可在熔解狀態(tài)以外的一切難以加工的廢金屬壓塊100上形成貫通孔101。因此,從事同種行業(yè)的同行業(yè)者一般認為的利用穿孔設備進行打擊或者鉆孔的方式在廢金屬壓塊100上形成貫通孔101的方法需要大型的設備,而且設備的高價材質因打孔及穿孔頻繁受損和損耗的可能性較大。采用本發(fā)明的貫通孔形成方法是利用壓縮步驟之前就預先定位的型芯形成貫通孔,因此不需巨型設備,也不會產生因打孔及穿孔引起的高價材質的磨損及損耗,相當?shù)慕洕?,并且可使作業(yè)效率實現(xiàn)劃時代的提高。同時,本發(fā)明是將出料口蓋502安裝在終壓壓縮空間400的中央,出料口蓋下方安裝有利用油壓工作缸504牽引其移動的啟閉裝置500,不過,也可根據需要選擇使用其他已公開的各種類型的啟閉裝置。現(xiàn)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廢金屬壓塊制造方法做如下說明。本發(fā)明目的是加工廢金屬壓塊,是分為首先將廢金屬投入壓縮室140的投料階段,利用箱蓋工作缸600關閉箱蓋601,啟動鎖緊工作缸602,將活塞603突出嵌入鎖定孔實施鎖緊動作的階段,以及;依靠初壓工作缸110對投入壓縮室140內的廢金屬進行初壓的初壓階段,依靠終壓工作缸120對初壓后的廢金屬壓塊進行終壓的終壓階段,將終壓后加工成的達到目標密度的廢金屬壓塊100排出的出料階段,利用箱蓋工作缸600的動作作用開啟箱蓋601再次投料的可反復實施壓縮工藝的一種公開的廢金屬壓塊制造方法。本發(fā)明在此基礎上,還具有在上述初壓階段開始之前,將型芯201垂直設置于終壓壓縮空間400中心的預先定好貫通孔形成位置的空間預先定位階段,初壓結束后,利用終壓工作缸120進行二次壓縮的同時,使上述型芯201保持在預先設定好的位置以在廢金屬壓塊100上形成貫通孔101的貫通孔101形成階段,以及;將貫通后的廢金屬壓塊100整型后,型芯201從貫通孔處退出,依靠型芯201復位將上述被壓縮成符合密度的廢金屬壓塊100輸出的型芯201后退階段。另外,本發(fā)明在實踐上述制造方法時,按照圖5至圖14所示,可以將形成貫通孔101的型芯工作缸200向下安裝在啟閉裝置500的依靠油壓工作缸504工作開啟出料孔101的出料口蓋502中心,現(xiàn)將據此原理制成的廢金屬壓塊制造方法做如下說明。已公開的廢金屬壓塊制造方法是一種分為圖9所示的將廢金屬投入壓縮室140的初壓壓縮空間300及終壓壓縮空間400的投料階段;以及利用箱蓋工作缸600關閉箱蓋601,啟動鎖緊工作缸602,將活塞603突出嵌入鎖定孔實施鎖緊動作的階段,以及;圖10所示的依靠初壓工作缸110對投入壓縮室140內的廢金屬進行初壓的初壓階段,圖11、圖12所示的依靠終壓工作缸120對初壓后的廢金屬壓塊進行終壓的終壓階段,圖13、圖14所示的將終壓后加工成的達到目標密度的廢金屬壓塊100排出的出料階段,利用箱蓋工作缸600的開啟動作打開箱蓋140再次投料的可反復實施壓縮工藝廢金屬壓塊制造方法,本發(fā)明相對上述過程,還:在上述向壓縮室內裝入廢金屬關閉箱蓋601的階段之前,將固定在用于封鎖出料孔501的出料口蓋中心位置的型芯201向上突起,使其預先占領終壓壓縮空間400中心位置的空間預先定位階段,在初壓、終壓階段維持空間預先定位狀態(tài)的預先定位的持續(xù)階段,使上述型芯201保持預先搶占的位置以在初壓、終壓結束后在廢金屬壓塊100上形成貫通孔101的貫通孔101形成階段,以及;將貫通后的廢金屬壓塊100整型后,型芯201依靠型芯工作缸200下降到低于前面提到的出料口蓋502高度以下的位置后從廢金屬塊中脫落,然后將被壓縮至目標密度后的廢金屬壓塊100輸出。另外,本發(fā)明與上述制造方法不同,是分為型芯工作缸200安裝在箱蓋601上,在開啟箱蓋601之前或者關閉箱蓋601之后,將型芯工作缸200的型芯201向下突出后預先占領終壓壓縮空間400中央位置的空間預先占領階段,與,預先占領空間位置的狀態(tài)在初壓、終壓過程中保持不變的預先定位持續(xù)階段,上述型芯201在預先設定的部位保持不變,并在初壓、終壓結束后在廢金屬壓塊100上形成貫通孔101的貫通孔形成階段,以及;貫通后的廢金屬壓塊100被整型后,型芯201依靠型芯工作缸200上升到高于箱蓋601底面的位置,從而脫離廢金屬壓塊,將壓縮至目標密度的上述廢金屬壓塊100輸出的一種方式。同時,采用本發(fā)明實施制造的過程中,型芯在其上升至高于出料口蓋502高度以上的實施例中,可固定在形成于箱蓋601底面的型芯尖端部接口 130內,或者型芯向下降落到箱蓋601底面高度以下時,固定于箱蓋502中央位置形成的型芯尖端部接口 130內,因其固定地堅固而穩(wěn)定,所以可有效承受住初壓、終壓過程中加在型芯201上的廢金屬壓縮過程中產生的變形應力與摩擦,最大化減少型芯的磨損和損傷。另外,本發(fā)明為使廢金屬壓塊投入高爐內更加容易熔化,當然也可以形成多個貫通孔101,為此,可按照圖15至圖17圖示的一樣,在出料口蓋502底面上安裝多個型芯工作缸100,也可按照圖21至圖23所示的一樣,在箱蓋601上安裝多個型芯工作缸200,此時,當然也需要相應地在箱蓋601的底面與出料口蓋502的上面安裝多個型芯尖端部銜接口 130。其他,本發(fā)明不僅可以根據廢金屬的種類及安裝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的車間條件增加或變更已公開的要素,而且本發(fā)明技術上的特點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案例,本發(fā)明可在本發(fā)明的主旨和概念范圍內進行實施各種改造應用。
權利要求
1.一種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所述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依靠箱蓋工作缸啟閉,在裝入廢金屬的壓縮室內的初壓壓縮空間內依靠初壓工作缸的動力移動的初壓壓頭與壓縮室終壓壓縮空間兩側有依靠終壓工作缸的動力移動的終壓壓頭將廢金屬壓制成廢金屬壓塊,并將廢金屬壓塊通過出料孔運出,其特征在于,上述初壓壓頭的擠壓方向與終壓壓頭的壓縮方向互相垂直,安裝上述初壓壓頭與終壓壓頭需保持其擠壓方向互相垂直,并且設有安裝在終壓壓縮空間中央豎立的型芯,和牽引此型芯移動的型芯工作缸。
2.一種廢金 屬壓塊制造裝置,所述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依靠箱蓋工作缸啟閉,在裝入廢金屬的壓縮室內的初壓壓縮空間內依靠初壓工作缸的動力移動的初壓壓頭與壓縮室終壓壓縮空間兩側有依靠終壓工作缸的動力移動的終壓壓頭將廢金屬壓制成廢金屬壓塊,并將廢金屬壓塊通過出料孔運出,其特征在于,上述初壓壓頭的擠壓方向與終壓壓頭的壓縮方向互相垂直,安裝上述初壓壓頭與終壓壓頭需保持其擠壓方向互相垂直,并且設有安裝在終壓壓縮空間中央豎立的型芯,和安裝在出料口蓋的底面牽引此型芯移動的型芯工作缸,保證型芯可退入出料口蓋高度以下或超出與箱蓋底面接觸的高度。
3.一種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所述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依靠箱蓋工作缸啟閉,在裝入廢金屬的壓縮室內的初壓壓縮空間內依靠初壓工作缸的動力移動的初壓壓頭與壓縮室終壓壓縮空間兩側有依靠終壓工作缸的動力移動的終壓壓頭將廢金屬壓制成廢金屬壓塊,并將廢金屬壓塊通過出料孔運出,其特征在于,上述初壓壓頭的擠壓方向與終壓壓頭的壓縮方向互相垂直,安裝上述初壓壓頭與終壓壓頭需保持其擠壓方向互相垂直,并且設有安裝在終壓壓縮空間中央豎立的型芯,和安裝在出料口蓋的底面牽引此型芯移動的型芯工作缸,型芯可退入箱蓋底面以上或向下突出至與出料口蓋接觸的長度。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在上述型芯上形成尖端部位,并在型芯突出時接觸的對應面上安裝有型芯尖端部銜接口。
5.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在與上述型芯的尖端部位接觸的箱蓋底面安裝型芯尖端部銜接口。
6.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在與上述型芯的尖端部位接觸的出料蓋面安裝型芯尖端部銜接口。
7.按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安裝多個型芯及型芯工作缸和型芯尖端部位銜接口。
8.一種廢金屬壓塊制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具有將廢金屬投入壓縮室的投料階段,依靠料箱蓋工作缸關閉箱蓋并啟動緊鎖作業(yè)的階段,在充當初壓終壓壓縮空間的壓縮室內,依靠初壓工作缸對投入的廢金屬進行初壓后推入終壓壓縮空間的實施初壓的初壓階段,以及啟動終壓工作缸,以垂直于初壓階段壓縮方向的方向從終壓壓縮空間兩側向終壓壓縮空間中央擠壓經過初壓的廢金屬的實施終壓的終壓階段,將終壓后加工成達到目標密度的廢金屬壓塊從出料孔輸出的出料階段,其特征在于,按照與初壓階段及終壓階段的壓縮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在上述初壓階段開始實施之前將型芯預先定好貫通孔位置的預先定位階段,以及初壓結束后依靠終壓工作缸進行終壓的同時,依靠型芯在預先設定好的部位形成廢金屬壓塊貫通孔的貫通孔形成階段,型芯工作缸牽引型芯脫離被壓縮整型為達到目標密度的帶有貫通孔的上述廢金屬壓塊,將上述廢金屬壓塊輸出。
9.一種廢金屬壓塊制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具有將廢金屬投入壓縮室的投料階段,依靠料箱蓋工作缸關閉箱蓋并啟動緊鎖作業(yè)的階段,在作為初壓終壓壓縮空間的壓縮室內,依靠初壓工作缸對投入的廢金屬進行初壓后推入終壓壓縮空間的實施初壓的初壓階段,以及啟動終壓工作缸,以垂直于初壓階段壓縮方向的方向從終壓壓縮空間兩側向終壓壓縮空間中央擠壓經過初壓的廢金屬的實施終壓的終壓階段,將終壓后加工成達到目標密度的廢金屬壓塊從出料孔輸出的出料階段,其特征在于,在廢舊金屬投入壓縮室關閉箱蓋階段之前,便利用安裝在上述關閉出料孔的出料口蓋上的型芯工作缸,提前將型芯按照與初壓階段及終壓階段的壓縮方向垂直的方向到達終壓壓縮空間中央位置的預先定位階段,以及上述型芯在預先占領的位置保持不變,初壓、終壓結束后便會在廢金屬壓塊上形成貫通孔的貫通孔形成階段,完成帶貫通孔的廢金屬壓塊的整型后,型芯向下退回至低于出料口蓋高度的位置,從而脫離廢金屬壓塊,然后將被壓縮為達到目標密度廢金屬輸出。
10.一種廢金屬壓塊制造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具有將廢金屬投入壓縮室的投料階段、依靠料箱蓋工作缸關閉箱蓋并啟動緊鎖作業(yè)的階段,在作為初壓終壓壓縮空間的壓縮室內,依靠初壓工作缸對投入的廢金屬進行初壓后推入終壓壓縮空間的實施初壓的初壓階段,以及啟動終壓工作缸,以垂直于初壓階段壓縮方向的方向從終壓壓縮空間兩側向終壓壓縮空間中央擠壓經過初壓的廢金屬的實施終壓的終壓階段,將終壓后加工成達到目標密度的廢金屬從出料孔輸出的出料階段,其特征是,在實施初壓之前,啟動安裝在上述箱蓋上的型芯工作缸,使型芯按照與初壓階段及終壓階段的壓縮方向垂直突出,在終壓壓縮空間預先定位的預先定位階段,以及初壓、終壓過程中,預先定位狀態(tài)保持不變的預先位置保持不變的階段,上述型芯在預先設定的位置保持不變,初壓、終壓結束后在廢金屬壓塊上形成貫通孔的貫通孔形成階 段,貫通后廢金屬壓塊完成整型達到目標密度后,型芯依靠型芯工作缸上升退回到高于上述箱蓋底面高度以上,同時從廢金屬壓塊脫離,然后將被壓縮為達到目標密度廢金屬輸出。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的是為實現(xiàn)直接投爐,對收集到各種形態(tài)的廢金屬進行壓縮加工成符合規(guī)格的形狀的廢金屬壓塊制造裝置與廢金屬壓塊制造方法,本發(fā)明提供的制造裝置和制造方法可實現(xiàn)廢金屬壓塊高效熔化,并帶有貫通孔可觀察壓塊內部狀態(tài),特征在于,廢金屬壓塊制造過程中形成貫通孔。
文檔編號B30B9/32GK103097122SQ201280000517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月28日
發(fā)明者李泰昊 申請人:株式會社大鐘產業(yè), 李泰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