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振動馬達(dá)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863132閱讀:261來源:國知局
振動馬達(dá)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振動馬達(dá)。



背景技術(shù):

一直以來,作為移動體通信裝置等無聲報知裝置及其它用途而使用薄的硬幣型無刷振動馬達(dá)。這種振動馬達(dá)如日本國公開公報第2009-130969號所示,在定子磁性板10上固定有供電用柔性基板40。在定子磁性板10設(shè)有沿周向配置的三個齒槽轉(zhuǎn)矩產(chǎn)生用圓孔h1~h3。由此,可避免圓環(huán)狀磁鐵50在阻礙旋轉(zhuǎn)部旋轉(zhuǎn)開始的靜點停止。

另外,在使振動馬達(dá)小型化的情況下,要求基座部的小型化。然而,在日本國公開公報第2009-130969號中,若在徑向上將定子磁性板10小型化,則定子磁性板10中的齒槽轉(zhuǎn)矩產(chǎn)生用圓孔h1~h3所占的比率變大。其結(jié)果,定子磁性板10的剛性下降。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鑒于上述課題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增大基座部的剛性。

本實用新型的方案1是一種振動馬達(dá),具備:

相對于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軸垂直地擴展的基座部;

配置于上述基座部的上方且固定于上述基座部的外緣部的罩部;

沿上述中心軸延伸,且端部被上述基座部以及上述罩部的至少一方支撐的軸;

配置于上述軸的周圍,且以上述中心軸為中心能夠旋轉(zhuǎn)的轉(zhuǎn)子架;

包括多個磁極且安裝于上述轉(zhuǎn)子架的磁鐵部;

安裝于上述轉(zhuǎn)子架的偏心錘;

配置于上述基座部上的電路基板;以及

安裝于上述電路基板上,且隔著空隙與上述磁鐵部在上下方向上對置的線圈部,

上述振動馬達(dá)的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部具備:

在上表面具有第一板凹部的第一板;以及

配置于上述第一板凹部內(nèi)并固定于上述第一板的第二板,

上述第一板以及上述第二板中的一方板是磁性金屬制,另一方板是非磁性金屬制,

上述第一板的上表面中上述第一板凹部的周圍的部位和上述第二板的上表面位于上下方向的相同位置,

上述第二板具備:

以上述中心軸為中心的環(huán)狀的第二板支撐部;以及

從上述第二板支撐部向徑向內(nèi)側(cè)或者徑向外側(cè)突出,且在與上述磁鐵部在上下方向上對置的位置沿周向配置的多個第二板突出部。

方案2根據(jù)方案1所述的振動馬達(dá),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板是非磁性金屬制,上述第二板是磁性金屬制。

方案3根據(jù)方案2所述的振動馬達(dá),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板,上述多個第二板突出部從上述第二板支撐部向徑向內(nèi)側(cè)突出。

方案4根據(jù)方案3所述的振動馬達(dá),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板具備位于比上述磁鐵部更靠徑向外側(cè)的貫通孔,

上述第一板具備從上述第一板凹部的底面向上方突出并且與上述貫通孔嵌合的凸部。

方案5根據(jù)方案4所述的振動馬達(dá),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板在外緣部具備向上方突出的外緣突出部。

方案6根據(jù)方案5所述的振動馬達(dá),其特征在于,

上述電路基板的外緣位于比上述第一板凹部的徑向外緣更靠徑向外側(cè),且與上述外緣突出部的徑向內(nèi)表面相接。

方案7根據(jù)方案6所述的振動馬達(dá),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緣突出部沿上述第一板的外緣配置,

在上述外緣突出部設(shè)有切口部,

在上述切口部配置有上述第二板的外緣部的一部分。

方案8根據(jù)方案1~7任一項中所述的振動馬達(dá),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板具備:

位于上述罩部的下方的第一板主體;以及

從上述第一板主體垂直于上述中心軸地擴展,且從上述罩部向徑向外側(cè)突出的第一板側(cè)部,

上述第二板的上表面和上述第一板側(cè)部的上表面位于上下方向的相同位置。

方案9根據(jù)方案8所述的振動馬達(dá),其特征在于,

上述線圈部具備在一個徑向上隔著上述軸配置的兩個線圈,

從各線圈引出的兩根引出線向與上述一個徑向不同的徑向的一方側(cè)延伸。

方案10根據(jù)方案8所述的振動馬達(dá),其特征在于,

上述線圈部是在內(nèi)側(cè)配置有上述軸并且在一個徑向上較長的環(huán)狀的一個線圈,

從上述一個線圈引出的兩根引出線向與上述一個徑向不同的徑向的一方側(cè)延伸。

方案11根據(jù)方案9所述的振動馬達(dá),其特征在于,

上述電路基板具備:

與電源電連接的第一端子;

接地的第二端子;

與控制裝置連接的第三端子;以及

電連接于上述第一端子與上述第二端子之間的電容器,

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以及上述第三端子排列于直線上,

上述第一端子與上述第二端子相鄰地配置。

方案12根據(jù)方案10所述的振動馬達(dá),其特征在于,

上述電路基板具備:

與電源電連接的第一端子;

接地的第二端子;

與控制裝置連接的第三端子;以及

電連接于上述第一端子與上述第二端子之間的電容器,

上述第一端子、上述第二端子以及上述第三端子排列于直線上,

上述第一端子與上述第二端子相鄰地配置。

方案13根據(jù)方案11所述的振動馬達(dá),其特征在于,

上述電路基板還具備鐵氧體磁珠,

該鐵氧體磁珠配置于從上述第一端子延伸的配線圖案以及從上述第二端子延伸的配線圖案的至少一方的配線圖案上。

方案14根據(jù)方案12所述的振動馬達(dá),其特征在于,

上述電路基板還具備鐵氧體磁珠,

該鐵氧體磁珠配置于從上述第一端子延伸的配線圖案以及從上述第二端子延伸的配線圖案的至少一方的配線圖案上。

本實用新型能夠使基座部的剛性增大。

參照附圖并通過以下對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詳細(xì)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的要素、特征、步驟、特點和優(yōu)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

附圖說明

圖1是一個實施方式的振動馬達(dá)的立體圖。

圖2是振動馬達(dá)的縱剖視圖。

圖3是旋轉(zhuǎn)部以及靜止部的立體圖。

圖4是轉(zhuǎn)子架以及偏心錘的分解立體圖。

圖5是靜止部的立體圖。

圖6是靜止部的俯視圖。

圖7是基座部的立體圖。

圖8是基座部的俯視圖。

圖9是第一基礎(chǔ)部件的俯視圖。

圖10是第二基礎(chǔ)部件的俯視圖。

圖11是電路基板的俯視圖。

圖12是磁鐵部、線圈部以及基座部的俯視圖。

圖13是其它振動馬達(dá)的靜止部的立體圖。

圖14是第二實施方式的振動馬達(dá)的立體圖。

圖15是振動馬達(dá)的縱剖視圖。

圖16是旋轉(zhuǎn)部以及靜止部的立體圖。

圖17是靜止部的立體圖。

圖18是基座部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說明書中,將振動馬達(dá)1的中心軸J1方向上的圖2的上側(cè)簡稱為“上側(cè)”,將下側(cè)簡稱為“下側(cè)”。此外,上下方向并非表示實際的組裝到設(shè)備上時的位置關(guān)系、方向。另外,將與中心軸J1平行的方向稱為“上下方向”。并且,將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徑向簡稱為“徑向”,將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周向簡稱為“周向”。

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例示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振動馬達(dá)1的外觀的立體圖。圖2是振動馬達(dá)1的縱剖視圖。圖2中,省略了詳細(xì)部分剖面中的平行斜線。另外,圖2中,比剖面靠里側(cè)的結(jié)構(gòu)也一并描繪。圖3是振動馬達(dá)1的旋轉(zhuǎn)部以及靜止部的立體圖。圖4是轉(zhuǎn)子架16以及偏心錘18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振動馬達(dá)1的靜止部的立體圖。圖6是振動馬達(dá)1的靜止部的俯視圖。圖7是基座部12的立體圖。圖8是基座部12的俯視圖。

振動馬達(dá)1是硬幣型的無刷馬達(dá)。振動馬達(dá)1例如用作便攜電話等移動體通信裝置的無聲報知裝置。換言之,該移動體通信裝置包括振動馬達(dá)1。

振動馬達(dá)1包括罩部11和基座部12。罩部11是有蓋大致圓筒狀。罩部11包括罩防護部111和罩側(cè)壁部112。罩防護部111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大致圓環(huán)板狀的防護罩部。罩側(cè)壁部112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的側(cè)壁部。罩側(cè)壁部112從罩防護部111的外緣部向下方延伸。基座部12是大致平板狀。基座部12相對于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軸J1而大致垂直地擴展。

罩部11配置在基座部12的上方。罩部11是基座部12不同的部件。罩部11固定于基座部12的外緣部。基座部12堵塞罩部11的下部的開口。例如,罩部11的下端部的內(nèi)側(cè)面與基座部12的外側(cè)面相接。罩部11例如通過鉚接而固定于基座部12。罩部11和基座部12例如也可以用焊接來相互固定。罩部11以及基座部12是金屬制。罩部11例如是磁性體制?;?2的厚度例如是0.8mm以下。罩部11和基座部12也可以是相連部件。

振動馬達(dá)1還包括電路基板13、線圈部14、軸15、轉(zhuǎn)子架16、磁鐵部17、偏心錘18、上軸承部21、下軸承部22、軸承外殼部23、以及襯墊24。基座部12、電路基板13、線圈部14、上軸承部21、下軸承部22以及軸承外殼部23包含于靜止部。軸15、轉(zhuǎn)子架16、磁鐵部17、偏心錘18以及襯墊24包含于旋轉(zhuǎn)部。即、振動馬達(dá)1是軸旋轉(zhuǎn)型的振動馬達(dá)。靜止部的基座部12以外的結(jié)構(gòu)、以及旋轉(zhuǎn)部的各結(jié)構(gòu)由罩部11覆蓋上方以及側(cè)方。圖3是從振動馬達(dá)1去除罩部11、上軸承部21以及軸承外殼部23的圖。圖5以及圖6是從振動馬達(dá)1去除罩部11、上軸承部21、軸承外殼部23以及旋轉(zhuǎn)部的圖。

基座部12包括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第一板121以及第二板122分別是相對于中心軸J1而大致垂直地擴展的大致平板狀。第二板122配置于第一板121上,且固定于第一板121。第一板121以及第二板122中的一方的板是磁性金屬制,另一方的板是非磁性金屬制。以下,對第一板121是非磁性金屬制、第二板122是磁性金屬制的情況進行說明。第一板121例如是奧氏體系的不銹鋼制。第二板122例如是鐵制。

第一板121包括第一板主體311和第一板側(cè)部312。第一板主體311和第一板側(cè)部312是相連部件。第一板主體311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大致圓板狀的部位。第一板主體311位于罩部11的下方。在俯視時,第一板側(cè)部312是大致矩形板狀的部位。第一板側(cè)部312從第一板主體311大致垂直于中心軸J1地擴展,并從罩部11向徑向外側(cè)突出。第一板側(cè)部312的上表面位于與第一板主體311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的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第一板主體311的中央部,設(shè)有在上下方向上貫通第一板121的基座中央貫通孔。在俯視時,該基座中央貫通孔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大致圓形。在第一板主體311的上表面設(shè)有從基座中央貫通孔的周圍向上方突出的基座突出部317?;怀霾?17例如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的部位?;怀霾?17的內(nèi)周面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面。

在第一板主體311的上表面,設(shè)有向下方凹陷的一個環(huán)狀的凹部313(以下稱為“第一板凹部313”。)。換言之,第一板121在上表面包括第一板凹部313。第一板凹部313例如通過對第一板121的成為基礎(chǔ)部件的大致平板狀的部件實施沖壓加工而形成。通過利用沖壓加工來形成第一板凹部313,從而能夠抑制第一板121的重量增加并且使剛性增大。其結(jié)果,也能夠抑制基座部12的重量增加并且使剛性增大。第一板凹部313的外周緣位于第一板主體311的外緣部附近。

在第一板主體311的外緣部,設(shè)有比第一板凹部313的底面更向上方突出的外緣突出部314。換言之,第一板121包括在外緣部向上方突出的外緣突出部314。外緣突出部314的上表面位于比第二板122的上表面靠上方。外緣突出部314沿第一板主體311的外緣配置。在圖7以及圖8所示的例子中,外緣突出部314包括分別為大致半圓周狀的兩個部位,該兩個部位的兩端在周向上分離。換言之,在沿第一板主體311的外緣的大致環(huán)狀的外緣突出部314設(shè)有兩個切口部315。兩個切口部315隔著中心軸J1配置在相反側(cè)。切口部315與第一板凹部313連續(xù)。切口部315的底面位于與第一板凹部313的底面在上下方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切口部315也可以掌握為第一板凹部313的一部分。

第二板122是與第一板凹部313大致相同的形狀。第二板122配置于第一板凹部313內(nèi)并固定于第一板121。第二板122是要實質(zhì)上是與第一板凹部313相同的形狀即可。例如,第二板122也可以比第一板凹部313稍小,在固定于第一板凹部313內(nèi)的第二板122的側(cè)面與第一板凹部313的側(cè)面之間存在極小的間隙。

第二板122的上表面與第一板121的上表面中第一板凹部313的周圍的部位位于上下方向的大致相同的位置。具體而言,第一板121的上表面中,比第一板凹部313靠徑向內(nèi)側(cè)且比基座突出部317靠徑向外側(cè)的部位與第二板122的上表面位于上下方向的大致相同的位置。另外,第二板122的上表面與第一板側(cè)部312的上表面位于上下方向的大致相同的位置。

第二板122包括第二板支撐部321和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第二板支撐部321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大致環(huán)狀的部位。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從第二板支撐部321向徑向內(nèi)側(cè)突出。第二板支撐部321和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向相連部件。

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形狀彼此相同。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各自的周向的寬度隨著朝向徑向內(nèi)側(cè)而逐漸變小。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在周向上以大致等角度間隔配置。在圖7以及圖8所示的例子,六個第二板突出部322以約60度間隔配置。換言之,在俯視時,連結(jié)各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周向中心和中心軸J1的直線、與連結(jié)該各第二板突出部322所相鄰的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周向中心和中心軸J1的直線所成的角度為約60度。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個數(shù)可以適當(dāng)變更。

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配置在與后述的磁鐵部17在上下方向上對置的位置。在該位置,磁性金屬制的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與非磁性金屬制的第一板121的一部分以大致等角度間隔沿周向交替地排列。第二板支撐部321配置在比與磁鐵部17在上下方向上對置的位置靠徑向外側(cè)。

在第二板支撐部321設(shè)有在上下方向上貫通第二板122的貫通孔323。換言之,第二板122包括位于比磁鐵部17靠徑向外側(cè)的貫通孔323。第一板121包括從第一板凹部313的底面向上方突出的凸部316。貫通孔323例如在俯視時為大致圓形。凸部316例如為大致圓柱狀。第一板121的凸部316與第二板122的貫通孔323嵌合。在圖7以及圖8所示的例子中,兩組凸部316以及貫通孔323設(shè)置在第一板121以及第二板122。

在基座部12,例如,通過焊接第一板121的凸部316和第二板122的貫通孔323的周圍的部位,從而第二板122固定于第一板121。該情況下,在第二板122的貫通孔323與第一板121的凸部316的邊界設(shè)有焊接痕。第一板121與第二板122的焊接也可以在凸部316以外的部位進行。另外,第二板122相對于第一板121的固定并不限定于焊接。例如,第二板122也可以經(jīng)由粘接劑而固定于第一板121。此外,該粘接劑的概念也包含雙面膠帶、粘合劑等。在以下的說明中也同樣。

第二板122還包括伸出部324。在圖7以及圖8所示的例子中,兩個伸出部324設(shè)于第二板122的外緣部。各伸出部324從第二板支撐部321的外緣向徑向外側(cè)突出。換言之,伸出部324從第二板支撐部321向與第二板突出部322在徑向的相反側(cè)突出。伸出部324比第二板突出部322小。伸出部324的徑向?qū)挾扰c第一板121的外緣突出部314的徑向?qū)挾却笾孪嗤?。伸出?24的周向?qū)挾扰c切口部315的周向?qū)挾却笾孪嗤5诙?22的兩個伸出部324配置在第一板121的兩個切口部315。換言之,在切口部315配置有第二板122的外緣部的一部分。

圖9以及圖10是用于說明基座部12的制造方法的一個例子的圖。圖9是第一基礎(chǔ)部件921的俯視圖。第一基礎(chǔ)部件921是多個第一板121通過第一連接部923連接而成的部件。第一基礎(chǔ)部件921中,多個第一板121朝向相同的方向排列成直線狀。多個第一板121通過在相鄰的第一板121的切口部315之間以大致直線狀延伸的帶狀的第一連接部923而連接。第一連接部923的寬度與切口部315的周向?qū)挾却笾孪嗤?。在圖9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基礎(chǔ)部件921中,三個第一板121通過兩個第一連接部923而連接。第一基礎(chǔ)部件921所包含的第一板121的個數(shù)可以適當(dāng)變更。

圖10是第二基礎(chǔ)部件922的俯視圖。第二基礎(chǔ)部件922是多個第二板122通過第二連接部924連接而成的部件。第二基礎(chǔ)部件922中,多個第二板122朝向相同的方向排列成直線狀。多個第二板122通過在相鄰的第二板122的伸出部324之間以大致直線狀延伸的帶狀的第二連接部924而連接。第二連接部924的寬度與伸出部324的周向?qū)挾却笾孪嗤?。在圖10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二基礎(chǔ)部件922中,三個第二板122通過兩個第二連接部924連接。第二基礎(chǔ)部件922所包含的第二板122的個數(shù)可以適當(dāng)變更。

在制造基座部12時,首先,在第一基礎(chǔ)部件921上重疊第二基礎(chǔ)部件922。此時,各第二板122配置在第一板121的第一板凹部313內(nèi)。在第二板122的貫通孔323嵌合第一板121的凸部316。第二板122的伸出部324配置在第一板121的切口部315。第二連接部924配置在第一連接部923上。

接著,通過將第一板121的凸部316和第二板122的貫通孔323的周圍部位焊接,從而各第二板122被固定于第一板121。并且,通過在各第一板121的外緣的位置切斷并去除第一連接部923以及第二連接部924,從而形成多個基座部12。第一連接部923以及第二連接部924的切斷位置是第二基礎(chǔ)部件922中的伸出部324與第二連接部924的邊界位置。

在基座部12的上述制造方法中,還能夠掌握為第二連接部924的兩端部作為伸出部324而保留于第二板122的外緣部。這樣,通過將第二基礎(chǔ)部件922的第二連接部924的兩端部配置在第一基礎(chǔ)部件921的切口部315內(nèi),從而第二基礎(chǔ)部件922所包含多個第二板122能夠相對于第一基礎(chǔ)部件921所包含的多個第一板121容易地定位。其結(jié)果,能夠簡化多個振動馬達(dá)1的基座部12的制造。

如圖2所示,電路基板13配置于基座部12上。在電路基板13的中央部設(shè)有供基座突出部317插入的基板中央貫通孔。在俯視時,基板中央貫通孔例如為圓形。電路基板13除了基座部12的外緣突出部314以外,與基座部12的上表面的大致整體重疊。在圖2所示的例子中,電路基板13的外緣在第一板主體311上位于比第一板凹部313的徑向外緣更靠徑向外側(cè),與外緣突出部314的徑向內(nèi)表面相接?;?2的上表面中與電路基板13重疊的區(qū)域中,如上所述,第一板121的上表面和第二板122的上表面位于上下方向的相同位置。電路基板13與第一板121的上表面以及第二板122的上表面相接,并由第一板121以及第二板122支撐。電路基板13例如使用粘接劑固定于基座部12。電路基板13是具有撓性的柔性基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圖11是表示電路基板13的俯視圖。在圖11中,為了容易理解附圖,用粗線描繪電路基板13上的配線圖案,用細(xì)線描繪電路基板13的外形、以及電路基板13上的電子器件及端子等。電路基板13包括第一端子131、第二端子132以及第三端子133。第一端子131與電源電連接。第二端子132與地面連接而接地。第三端子133與省略圖示的控制裝置連接。

第一端子131、第二端子132以及第三端子133在電路基板13中重疊于第一板側(cè)部312上的部位排列于直線上。在圖11所示的例子中,從圖中的下側(cè)朝向上側(cè)依次配置有第一端子131、第二端子132以及第三端子133。第一端子131、第二端子132以及第三端子133的配置可以適當(dāng)變更。在第一端子131、第二端子132以及第三端子133排列于直線上的情況下,優(yōu)選第一端子131和第二端子132相鄰地配置。換言之,排列于直線上的三個端子中,優(yōu)選配置于中央的端子為第一端子131或者第二端子132。

在作為從第一端子131延伸的配線圖案的第一配線圖案134,電連接有電容器137。該電容器137還與作為從第二端子132延伸的配線圖案的第二配線圖案135電連接。即、電路基板13包括電連接于第一端子131和第二端子132之間的電容器137。電路基板13優(yōu)選還包括配置于第一配線圖案134上以及第二配線圖案135上的至少一方的鐵氧體磁珠138。在圖11所示的例子中,在第一配線圖案134上配置有鐵氧體磁珠138,在第二配線圖案135上配置有其它鐵氧體磁珠138。

線圈部14安裝于電路基板13上。在圖5以及圖6所示的例子中,線圈部14包含兩個線圈141。兩個線圈141隔著軸15配置于一個徑向上。換言之,兩個線圈141配置于周向上相差大約180度的位置。在俯視時,各線圈141是包圍與軸15平行的軸,而且是軸15位于外側(cè)的環(huán)狀。線圈141例如使用粘接劑固定于電路基板13上。

線圈部14與電路基板13電連接。具體而言,如圖5以及圖6所示,從兩個線圈141延伸的四根引出線147分別與電路基板13上的四個連接端子139連接。四個連接端子139相對于兩個線圈141配置于圖6中的左側(cè),且排列于大致直線上。因此,從各線圈141引出的兩根引出線147向與配置有兩個線圈141的方向即上述一個徑向不同的徑向的一方側(cè)延伸。例如,從各線圈141引出的兩根引出線147向與上述一個徑向垂直的徑向的一方側(cè)延伸。具體而言,從各線圈141引出的兩根引出線147在連結(jié)第一板側(cè)部312的周向中央和中心軸J1的徑向,向隔著兩個線圈141而與第一板側(cè)部312相反的一側(cè)延伸。引出線147與電路基板13的連接例如通過軟釬焊來進行。引出線147與電路基板13的連接也可以通過軟釬焊以外的方法來進行。

下軸承部22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筒狀。下軸承部22例如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在該實施方式中,下軸承部22是滑動軸承。下軸承部22也可以是其它種類的軸承。下軸承部22例如由燒結(jié)金屬形成。優(yōu)選下在軸承部22浸漬潤滑油。下軸承部22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形成。下軸承部22固定于基座部12。具體而言,下軸承部22配置于基座突出部317的徑向內(nèi)側(cè),且固定于基座突出部317。下軸承部22向基座突出部317的固定例如經(jīng)由粘接劑來進行。

軸承外殼部23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有蓋筒狀。換言之,軸承外殼部23具有朝向下方開口的凹部。軸承外殼部23例如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有蓋大致圓筒狀。軸承外殼部23是與基座部12以及罩部11不同的部件。軸承外殼部23固定于罩部11的作為防護罩部的罩防護部111的中央部。例如,通過在罩部11的形成于防護罩部的中央部的貫通孔從上方壓入軸承外殼部23的上端部,從而將軸承外殼部23固定于罩部11。

上軸承部21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筒狀。上軸承部21例如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上軸承部21是滑動軸承。上軸承部21也可以是其它種類的軸承。上軸承部21例如由燒結(jié)金屬形成。優(yōu)選在上軸承部21浸漬潤滑油。上軸承部21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形成。在圖2所示的例子中,上軸承部21配置于軸承外殼部23的徑向內(nèi)側(cè),且固定于軸承外殼部23。由此,上軸承部21經(jīng)由軸承外殼部23間接地固定于罩部11。上軸承部21相對于軸承外殼部23的固定例如經(jīng)由粘接劑來進行。上軸承部21由軸承外殼部23支撐,從而筒狀的上軸承部21的上側(cè)的端部被封閉。上軸承部21也可以直接固定于罩部11。

軸15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而配置的大致圓柱狀的部件。軸15沿中心軸J1延伸。軸15例如是金屬制。軸15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形成。軸15的下端部配置于筒狀的下軸承部22的徑向內(nèi)側(cè)。軸15的下端部的外側(cè)面與下軸承部22的內(nèi)側(cè)面在徑向上對置。軸15的下端部由下軸承部22支撐為能夠旋轉(zhuǎn)。換言之,軸15的下端部經(jīng)由下軸承部22而由基座部12間接地支撐。

軸15的上端部配置于筒狀的上軸承部21的徑向內(nèi)側(cè)。軸15的上端部的外側(cè)面與上軸承部21的內(nèi)側(cè)面在徑向上對置。軸15的上端部由上軸承部21支撐為能夠旋轉(zhuǎn)。換言之,軸15的上端部經(jīng)由上軸承部21以及軸承外殼部23而由罩部11間接地支撐。軸15的上側(cè)的端面與軸承外殼部23中封閉上軸承部21的上側(cè)的端部的部位在上下方向上相接。軸15的上側(cè)的端面是朝向上側(cè)凸出的凸面。

轉(zhuǎn)子架16是大致圓環(huán)狀的部件。轉(zhuǎn)子架16配置于軸15的周圍。轉(zhuǎn)子架16能夠以中心軸J1為中心與軸15一起旋轉(zhuǎn)。轉(zhuǎn)子架16包括內(nèi)側(cè)筒部161、架主體部162以及架突出部163。內(nèi)側(cè)筒部161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的部位。在內(nèi)側(cè)筒部161的徑向內(nèi)側(cè)配置有軸15。內(nèi)側(cè)筒部161固定于軸15。由此,轉(zhuǎn)子架16安裝于軸15。內(nèi)側(cè)筒部161的內(nèi)側(cè)面與軸15的外側(cè)面相接。

架主體部162是從內(nèi)側(cè)筒部161的上端部向徑向外側(cè)擴展的大致圓環(huán)板狀的部位。換言之,架主體部162從軸15側(cè)沿徑向擴展。架突出部163從架主體部162的外緣部向上方突出。在圖3以及圖4所示的例子中,兩個架突出部163設(shè)于轉(zhuǎn)子架16。轉(zhuǎn)子架16是金屬制。轉(zhuǎn)子架16例如是非磁性體制。轉(zhuǎn)子架16和軸15例如通過軸15被壓入內(nèi)側(cè)筒部161而固定。

在架主體部162的中央部設(shè)有比該中央部的周圍的部位更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在該凹部內(nèi)配置有襯墊24。襯墊24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大致圓環(huán)狀。襯墊24固定于軸15。襯墊24和軸15例如通過軸15被壓入襯墊24而固定。襯墊24的下表面與架主體部162相接。襯墊24的上表面與上軸承部21的下端、以及軸承外殼部23的下端相接。襯墊24與磁鐵部17以及偏心錘18在徑向上重疊。

磁鐵部17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大致圓環(huán)狀的部件。磁鐵部17安裝于轉(zhuǎn)子架16。詳細(xì)而言,大致圓筒狀的磁鐵部17的上表面安裝于轉(zhuǎn)子架16的架主體部162的下表面。磁鐵部17配置于線圈部14的兩個線圈141的上方,與線圈部14隔著空隙在上下方向上對置。

另外,罩防護部111位于磁鐵部17的上方。磁鐵部17與罩防護部111之間的上下方向的距離比磁鐵部17與基座部12之間的上下方向的距離短。由此,作用于磁鐵部17與罩防護部111之間的上下方向的引力比作用于磁鐵部17與基座部12之間的上下方向的引力大。其結(jié)果,對磁鐵部17作用向上的力,維持軸15的上側(cè)的端面與軸承外殼部23的封閉上軸承部21的部位相接的狀態(tài)。此外,磁鐵部17與罩防護部111之間的上下方向的距離例如是磁鐵部17的上下方向上的磁力中心、與磁鐵部17的鉛垂上側(cè)的罩防護部111的下表面之間的上下方向的距離。另外,磁鐵部17與基座部12之間的上下方向的距離例如是磁鐵部17的上述磁力中心、與磁鐵部17的鉛垂下側(cè)的基座部12的上表面之間的上下方向的距離。

偏心錘18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大致半圓周狀的部件。在圖3所示的例子中,偏心錘18具有與大致圓筒狀的部件的左半分相當(dāng)?shù)男螤?。偏心錘18包括錘上部181和錘側(cè)部182。錘上部181是大致半圓環(huán)板狀的部位。錘側(cè)部182是從錘上部181的外緣部向下方延伸的大致半圓筒狀的部位。偏心錘18安裝于轉(zhuǎn)子架16。錘上部181的下表面與轉(zhuǎn)子架16的架主體部162的上表面相接。錘側(cè)部182的內(nèi)側(cè)面例如與架主體部162的側(cè)面在徑向上對置。偏心錘18的重心沿徑向離開中心軸J1。在圖2所示的例子中,偏心錘18與上軸承部21在徑向上重疊。詳細(xì)而言,偏心錘18遍及上軸承部21的上下方向的全長而與上軸承部21在徑向上重疊。偏心錘18還與軸承外殼部23的下部在徑向上重疊。

在圖3所示的例子中,偏心錘18的周向的兩側(cè)的端面183與兩個架突出部163的側(cè)面相接。偏心錘18的端面183是偏心錘18的側(cè)面的一部分。因此,偏心錘18的側(cè)面與架突出部163的側(cè)面相接。架突出部163的上端位于比偏心錘18的上部的至少一部分更靠下方。具體而言,架突出部163的上端位于比偏心錘18中、至少供架突出部163相接的部位的上部更靠下方。偏心錘18例如通過架突出部163的上端和偏心錘18的側(cè)面被焊接而固定于轉(zhuǎn)子架16。該情況下,在架突出部163的上端與偏心錘18的側(cè)面的邊界設(shè)有焊接痕。

在振動馬達(dá)1,經(jīng)由電路基板13向線圈部14的線圈141供給電流,從而在線圈141與磁鐵部17之間產(chǎn)生轉(zhuǎn)矩。由此,旋轉(zhuǎn)部即軸15、轉(zhuǎn)子架16、磁鐵部17、偏心錘18以及襯墊24以中心軸J1為中心進行旋轉(zhuǎn)。如上所述,由于偏心錘18的重心沿徑向離開中心軸J1,因此通過偏心錘18的旋轉(zhuǎn)而產(chǎn)生振動。另外,若停止向線圈部14的電流,則旋轉(zhuǎn)部的旋轉(zhuǎn)停止。在該旋轉(zhuǎn)部的旋轉(zhuǎn)停止時,磁鐵部17的多個磁極位于周向的預(yù)定停止位置。

圖12是表示磁鐵部17的停止位置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2是表示磁鐵部17、線圈部14以及基座部12的俯視圖。在圖12中,為了容易理解磁鐵部17、線圈部14、以及基座部12的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的位置關(guān)系,省略電路基板13等的圖示。

磁鐵部17包含多個磁極171。多個磁極171的個數(shù)例如是2的倍數(shù)。在圖12所示的例子中,磁鐵部17包含六個磁極171。即、磁鐵部17包含三個N極和三個S極。三個N極和三個S極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多個磁極171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間隔配置。在圖12所示的例子中,六個磁極171以約60度間隔配置。換言之,在俯視時,連結(jié)各磁極171的周向中心和中心軸J1的直線、與連結(jié)該各磁極171所相鄰的磁極171的周向中心和中心軸J1的直線所成的角度是約60度。多個磁極171的個數(shù)可以適當(dāng)變更。

基座部12的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個數(shù)優(yōu)選是多個磁極171的個數(shù)以下。在圖12所示的例子中,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個數(shù)與多個磁極171的個數(shù)相等。如上所述,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間隔配置,多個磁極171也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間隔配置。因此,在圖12所示的例子中,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以及多個磁極171在周向上分別以相同的角度間隔即約60度間隔配置。

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分別與磁鐵部17在上下方向上對置。在各第二板突出部322的與磁鐵部17在上下方向上對置的部位,在徑向的任意位置,各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周向的寬度都在磁鐵部17的各磁極171的周向的寬度以下。在圖12所示的例子中,在各第二板突出部322的與磁鐵部17在上下方向上對置的部位,在徑向的任意位置,各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周向的寬度都比磁鐵部17的各磁極171的周向的寬度小。

在振動馬達(dá)1,若停止向線圈部14的線圈141的電流的供給,則通過在磁性金屬制的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與磁鐵部17之間所產(chǎn)生的齒槽轉(zhuǎn)矩,旋轉(zhuǎn)部以磁鐵部17的多個磁極171分別位于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的上方的狀態(tài)停止。詳細(xì)而言,旋轉(zhuǎn)部在磁極171的周向中央與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周向中央在上下方向上對置的位置停止。在圖12所示的例子中,六個磁極171的周向中央與六個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周向中央在上下方向上分別重疊。

在振動馬達(dá)1中,以各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周向中央與各線圈141的周向中央在上下方向上不重疊的方式,設(shè)定第二板122與線圈141的位置關(guān)系。在圖12所示的例子中,各線圈141中在周向上最接近的第二板突出部322配置在從各線圈141的周向中央向逆時針方向偏移約15度的位置。這樣,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周向中央從線圈141的周向中央沿周向偏移,從而在旋轉(zhuǎn)部停止了狀態(tài)下,磁極171的周向中央也從線圈141的周向中央沿周向偏移。由此,在停止?fàn)顟B(tài)的旋轉(zhuǎn)部中,可防止各磁極171位于阻礙旋轉(zhuǎn)部的旋轉(zhuǎn)開始的靜點。線圈141的周向中央、中心軸J1、以及與該線圈141最接近的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周向中央所成的角度優(yōu)選是以多個磁極171的個數(shù)除以90度得到的值。

在振動馬達(dá)1中,通過變更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周向的寬度,從而能夠調(diào)節(jié)上述的齒槽轉(zhuǎn)矩的大小。具體而言,若增大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周向的寬度,則齒槽轉(zhuǎn)矩增大,若減小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周向的寬度,則齒槽轉(zhuǎn)矩減少。另外,通過使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厚度增大或者減少,也能夠使齒槽轉(zhuǎn)矩增大或者減少。

如以上所說明的那樣,振動馬達(dá)1包括罩部11、基座部12、電路基板13、線圈部14、軸15、轉(zhuǎn)子架16、磁鐵部17以及偏心錘18。基座部12相對于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軸J1垂直地擴展。罩部11配置于基座部12的上方,且固定于基座部12的外緣部。軸15沿中心軸J1延伸。軸15的下端部以及上端部分別由基座部12以及罩部11支撐。轉(zhuǎn)子架16配置于軸15的周圍,能夠以中心軸J1為中心進行旋轉(zhuǎn)。磁鐵部17包括多個磁極171,且安裝于轉(zhuǎn)子架16。偏心錘18安裝于轉(zhuǎn)子架16。電路基板13配置于基座部12上。線圈部14安裝于電路基板13上,隔著空隙與磁鐵部17在上下方向上對置。

基座部12包括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第一板121在上表面具有第一板凹部313。第二板122配置于第一板凹部313內(nèi)并固定于第一板121。這樣,通過將第二板122固定于第一板凹部313內(nèi),能夠容易制造基座部12。另外,在設(shè)有第一板凹部313的位置,通過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重疊,從而能夠使基座部12的剛性增大。并且,通過使第二板122成為與第一板凹部313相同的形狀,從而能夠容易向第一板凹部313內(nèi)配置第二板122,并且能夠使基座部12的剛性進一步增大。

在振動馬達(dá)1中,第二板122的上表面與第一板121的上表面中第一板凹部313的周圍的部位位于上下方向的相同位置。因此,電路基板13的下表面與第一板121的上表面以及第二板122的上表面相接。由此,能夠確保電路基板13與基座部12的接觸面積,提高電路基板13相對于基座部12的固定強度。此外,第二板122的上表面與第一板121的上表面中第一板凹部313的周圍的部位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實質(zhì)上相同的位置即可。換言之,第二板122的上表面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與第一板121的上表面中第一板凹部313的周圍的部位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也可以嚴(yán)格地相同,若實質(zhì)上相同,則只要是所掌握的程度,也可以稍微不同。在任意情況下,在振動馬達(dá)1中,如上所述,都能夠提高電路基板13相對于基座部12的固定強度。

在基座部12中,第一板121以及第二板122中的一方板是磁性金屬制,另一方板是非磁性金屬制。第二板122包括第二板支撐部321和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第二板支撐部321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環(huán)狀。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從第二板支撐部321向徑向內(nèi)側(cè)突出,在與磁鐵部17在上下方向上對置的位置沿周向配置。由此,如上所述,在停止?fàn)顟B(tài)的旋轉(zhuǎn)部中,能夠避免磁鐵部17的各磁極171位于靜點。另外,通過利用第二板支撐部321連接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從而能夠容易進行第二板122的處理,能夠簡化基座部12的制造。

在上述的例子中,第一板121是非磁性金屬制,第二板122是磁性金屬制。因此,在基座部12,且在第二板122不存在的部位,不存在磁性金屬。由此,在與基座部12的磁鐵部17在上下方向上對置的區(qū)域,存在磁性金屬的部位和不存在磁性金屬的部位沿周向交替排列。其結(jié)果,在停止?fàn)顟B(tài)的旋轉(zhuǎn)部中,能夠更加容易地避免磁鐵部17的各磁極171位于靜點。

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并非必須從第二板支撐部321向徑向內(nèi)側(cè)突出,也可以向徑向外側(cè)突出。例如,第二板122也可以包括外徑比上述的例子小的第二板支撐部321、和從該第二板支撐部321向徑向外側(cè)突出的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即、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從第二板支撐部321向徑向內(nèi)側(cè)或者徑向外側(cè)突出。在任意情況下,在振動馬達(dá)1中,如上所述,在停止?fàn)顟B(tài)的旋轉(zhuǎn)部中,都能夠避免磁鐵部17的各磁極171位于靜點。

在上述的例子中,在第二板122,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從第二板支撐部321向徑向內(nèi)側(cè)突出。由此,與將第二板支撐部321配置于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的內(nèi)側(cè)的情況相比,能夠使第二板122的面積增大。由此,能夠使基座部12的剛性進一步增大。

在振動馬達(dá)1中,第二板122包括位于比磁鐵部17更靠徑向外側(cè)的貫通孔323。第一板121包括從第一板凹部313的底部向上方突出并且與該貫通孔323嵌合的凸部316。由此,在將第二板122配置于第一板凹部313內(nèi)時,能夠容易進行第二板122相對于第一板121的定位。另外,通過避開磁鐵部17的下方來配置貫通孔323,從而能夠防止因貫通孔323的影響而上述的齒槽轉(zhuǎn)矩變小。

第一板121在外緣部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外緣突出部314。由此,罩部11的下端部的內(nèi)側(cè)面與基座部12的外側(cè)面的接觸面積增大。其結(jié)果,能夠使罩部11與基座部12的固定強度增大。另外,電路基板13的外緣位于比第一板凹部313的徑向外緣更靠徑向外側(cè),且與外緣突出部314的徑向內(nèi)表面相接。由此,在將電路基板13安裝于基座部12時,能夠容易地進行電路基板13相對于基座部12的定位。

外緣突出部314沿第一板121的外緣配置。在外緣突出部314設(shè)有切口部315,在該切口部315配置有第二板122的外緣部的一部分。由此,能夠容易地進行第二板122相對于第一板121的定位。

如上所述,第一板121包括第一板主體311和第一板側(cè)部312。第一板主體311位于罩部11的下方。第一板側(cè)部312從第一板主體311垂直于中心軸J1地擴展,并從罩部11向徑向外側(cè)突出。第一板側(cè)部312的上表面與第二板122的上表面位于上下方向的相同位置。因此,電路基板13中從罩部11向徑向外側(cè)突出的部位的下表面與第一板側(cè)部312的上表面相接。由此,能夠進一步提高電路基板13相對于基座部12的固定強度。

此外,第一板側(cè)部312的上表面與第二板122的上表面只要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實質(zhì)上相同的位置即可。換言之,第一板側(cè)部312的上表面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與第二板122的上表面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也可以嚴(yán)格地相同,若實質(zhì)上相同,則只要是所掌握的程度,也可以稍微不同。在任意情況下,在振動馬達(dá)1中,如上所述,都能夠進一步提高電路基板13相對于基座部12的固定強度。

在振動馬達(dá)1中,線圈部14包括在一個徑向上隔著軸15配置的兩個線圈141。從各線圈141引出的兩根引出線147向與該一個徑向不同的徑向的一方側(cè)延伸。由此,在電路基板13上,能夠在排列兩個線圈141的直線的一側(cè)配置與兩個線圈141連接的連接端子139。其結(jié)果,能夠容易地進行電路基板13與線圈部14的連接。

如上所述,電路基板13包括第一端子131、第二端子132、第三端子133以及電容器137。第一端子131與電源電連接。第二端子132接地。第三端子133與控制裝置連接。第一端子131、第二端子132以及第三端子133排列于直線上。電容器137電連接于第一端子131與第二端子132之間。由此,能夠去除振動馬達(dá)1的電噪聲。另外,第一端子131與第二端子132相鄰地配置。由此,能夠容易進行電容器137的配置以及上述電連接。

電路基板13還包括配置于第一配線圖案134上以及第二配線圖案135上的至少一方的鐵氧體磁珠138。由此,能夠從流動于第一配線圖案134以及第二配線圖案135的電流去除高頻噪聲。其結(jié)果,即使在振動馬達(dá)1配置于例如移動體通信裝置等天線附近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或者抑制上述高頻噪聲引起的天線的性能降低。

在振動馬達(dá)1中,線圈部14所包括的線圈141的個數(shù)并限定于兩個,既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三個以上。以下,對線圈部14僅包括一個線圈141的振動馬達(dá)1的例子進行說明。圖13是該振動馬達(dá)1的靜止部的立體圖。

在圖13所示的例子中,線圈部14是環(huán)狀的一個線圈141。線圈141安裝于電路基板13上,與電路基板13電連接。線圈141例如使用粘接劑固定于電路基板13上。在線圈141的內(nèi)側(cè)配置有省略圖示的軸15。

線圈141例如在俯視時是在一個徑向上較長的大致長圓環(huán)狀。線圈141包括兩個長邊部145和兩個短邊部146。兩個長邊部145隔著軸15沿線圈141的長度方向即上述一個徑向延伸。兩個短邊部146是連接兩個長邊部145的兩端部的半圓周狀的部位。線圈141的徑向外端部即兩個短邊部146位于基座部12的第二板支撐部321(省略圖示)的上方,與第二板支撐部321在上下方向上重疊。另外,短邊部146位于比磁鐵部17的外周緣更靠徑向外側(cè)。此外,短邊部146也可以位于比磁鐵部17(省略圖示)的外周緣更靠徑向內(nèi)側(cè)。

從一個線圈141延伸的兩根引出線147分別與電路基板13上的兩個連接端子139連接。兩個連接端子139相對于線圈141而言配置于圖中左側(cè)。因此,從線圈141引出的兩根引出線147向隔著線圈141而與第一板側(cè)部312相反的一側(cè)延伸。這樣,從線圈141引出的兩根引出線147向與線圈141的長度方向即上述一個徑向不同的徑向的一方側(cè)延伸,從而能夠容易進行電路基板13與線圈部14的連接。從線圈141引出的兩根引出線147例如向與上述一個徑向垂直的徑向的一方側(cè)延伸。引出線147與電路基板13的連接例如通過軟釬焊來進行。引出線147與電路基板13的連接也可以通過軟釬焊以外的方法來進行。

圖14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例示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振動馬達(dá)1a的外觀的立體圖。圖15是振動馬達(dá)1a的縱剖視圖。在圖15中,省略了詳細(xì)的剖面中的平行斜線。另外,在圖15中,比剖面靠里側(cè)的結(jié)構(gòu)也一并描述。圖16是振動馬達(dá)1a的旋轉(zhuǎn)部以及靜止部的立體圖。圖17是振動馬達(dá)1a的靜止部的立體圖。圖18是基座部12a的立體圖。

振動馬達(dá)1a是軸固定型的振動馬達(dá)。振動馬達(dá)1a包括基座部12a、軸15a、轉(zhuǎn)子架16a、襯墊24a以及軸承部25,代替上述的基座部12、軸15、轉(zhuǎn)子架16、襯墊24、上軸承部21以及下軸承部22。另外,在振動馬達(dá)1a中,未設(shè)置上述的軸承外殼部23。振動馬達(dá)1a的其它結(jié)構(gòu)與上述的振動馬達(dá)1的結(jié)構(gòu)大致相同,在以下的說明中,對于對應(yīng)的結(jié)構(gòu),標(biāo)注相同符號。

基座部12a除了代替圖7所示的基座突出部317而設(shè)有內(nèi)徑比基座突出部317小的基座突出部317a這點以外,具有與上述的基座部12大致相同的構(gòu)造。

軸15a與上述的軸15相同,是沿中心軸J1延伸的大致圓柱狀的部件。軸15a的下端部配置于基座突出部317a的內(nèi)側(cè),且固定于基座部12a。例如,軸15a的下端部壓入基座突出部317a,焊接于基座部12a的第一板121。軸15a沿中心軸J1從基座部12a向上方突出。軸15a的上端部固定于罩部11的罩防護部111。軸15a例如壓入于設(shè)在罩防護部111的貫通孔,且焊接于罩防護部111。軸15a例如是金屬制。軸15a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形成。

襯墊24a是在中央具有貫通孔的大致環(huán)狀的板狀部件。在圖17所示的例子中,襯墊24a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圓環(huán)狀。襯墊24a例如也可以是省略了圓環(huán)的周向的一部分而成的C字狀。軸15a插入襯墊24a的貫通孔。襯墊24a例如通過壓入為安裝于軸15a。襯墊24a配置于比線圈部14靠上方,且固定于軸15a。襯墊24a例如是樹脂制。襯墊24a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形成。另外,襯墊24a也可以通過壓入以外的方法來安裝于軸15a。襯墊24a的下表面與線圈部14的線圈141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對置。在圖15所示的例子中,襯墊24a的下表面與線圈部14的線圈141的上表面相接。

軸承部25是在中央具有貫通孔的環(huán)狀的部件。在圖15所示的例子中,軸承部25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的部件。軸15a插入軸承部25的貫通孔。軸承部25以相對于軸15a能夠旋轉(zhuǎn)的方式安裝于比線圈部14的線圈141靠上方處。軸承部25是滑動軸承。軸承部25也可以是其它種類的軸承。軸承部25例如由燒結(jié)金屬形成。優(yōu)選在軸承部25浸漬有潤滑油。軸承部25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形成。

軸承部25配置于比襯墊24a靠上方。換言之,襯墊24a在軸承部25與線圈部14的線圈141之間安裝于軸15。襯墊24a的上表面與軸承部25的下表面相接。

轉(zhuǎn)子架16a是大致圓板狀的部件。轉(zhuǎn)子架16a安裝于軸承部25。詳細(xì)而言,轉(zhuǎn)子架16a的中央部的內(nèi)周部固定于軸承部25的外周面等。由此,轉(zhuǎn)子架16a由軸承部25支撐為相對于軸15a能夠旋轉(zhuǎn)。轉(zhuǎn)子架16a例如是金屬制。

在振動馬達(dá)1a中,通過經(jīng)由電路基板13向線圈部14的線圈141供給電流,從而在線圈141與磁鐵部17之間產(chǎn)生轉(zhuǎn)矩。由此,旋轉(zhuǎn)部即軸承部25、轉(zhuǎn)子架16a、磁鐵部17以及偏心錘18以中心軸J1為中心進行旋轉(zhuǎn)。由于偏心錘18的重心沿徑向離開中心軸J1,因此通過偏心錘18的旋轉(zhuǎn)而產(chǎn)生振動。另外,若停止向線圈部14的電流,則旋轉(zhuǎn)部的旋轉(zhuǎn)停止。在該旋轉(zhuǎn)部的旋轉(zhuǎn)停止時,與上述相同,磁鐵部17的多個磁極停止在周向的預(yù)定的停止位置。

在振動馬達(dá)1a中,與上述的振動馬達(dá)1相同,基座部12a包括第一板121和第二板122。第一板121在上表面具有第一板凹部313。第二板122配置于第一板凹部313內(nèi)并固定于第一板121。由此,與振動馬達(dá)1相同,能夠容易制造基座部12a,并且還能夠使基座部12a的剛性增大。另外,第二板122是與第一板凹部313相同的形狀,因此能夠向第一板凹部313內(nèi)配置第二板122,并且能夠使基座部12a的剛性進一步增大。

在振動馬達(dá)1a中,與振動馬達(dá)1相同,第二板122的上表面與第一板121的上表面中第一板凹部313的周圍的部位位于上下方向的相同位置。由此,能夠提高電路基板13相對于基座部12a的固定強度。

在基座部12a中,與上述的基座部12相同,第一板121以及第二板122中的一方板是磁性金屬制,另一方板是非磁性金屬制。第二板122包括第二板支撐部321和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第二板支撐部321是以中心軸J1為中心的環(huán)狀。多個第二板突出部322從第二板支撐部321向徑向內(nèi)側(cè)突出,在與磁鐵部17在上下方向上對置的位置沿周向配置。由此,與上述的振動馬達(dá)1相同,在停止?fàn)顟B(tài)的旋轉(zhuǎn)部中,能夠避免磁鐵部17的各磁極位于靜點。

在上述的振動馬達(dá)1、1a中,能夠進行各種各樣的變更。

在基座部12、12a中,第二板122并非必須是與第一板凹部313大致相同的形狀,只要是能夠配置于第一板凹部313內(nèi)的形狀即可。

在振動馬達(dá)1中,軸承外殼部23也可以是與罩部11相連的部件。在振動馬達(dá)1中,軸承外殼部23并非必須是支撐上軸承部21,例如也可以固定于基座部12并支撐下軸承部22。即、振動馬達(dá)1包括支撐上軸承部21以及下軸承部22中的一方軸承部的軸承外殼部23。并且,軸承外殼部23封閉該一方的軸承部的上下方向的一方端部,且與軸15的端面在上下方向上相接。另外,在振動馬達(dá)1中,也可以是支撐上軸承部21的軸承外殼部23固定于罩部11,支撐下軸承部22的另一個軸承外殼部23固定于基座部12。

在振動馬達(dá)1、1a中,并非必須軸15、15a的下端部以及上端部由基座部12、12a以及罩部11分別支撐,只要軸15、15a的端部由基座部12、12a以及罩部11的至少一方支撐即可。該情況下,通過基座部12、12a包括在上表面具有第一板凹部313的第一板121、和配置于第一板凹部313內(nèi)并固定于第一板121的第二板122,從而能夠容易地進行基座部12、12a的制造,并且還能夠使基座部12、12a的剛性增大。在振動馬達(dá)1中,例如也可以是,軸15的下端部經(jīng)由下軸承部22而由基座部12支撐為旋轉(zhuǎn),軸15的上端部不由罩部11支撐。

磁鐵部17與罩防護部111之間的上下方向的距離也可以是磁鐵部17與基座部12、12a之間的上下方向的距離以上。

罩部11、轉(zhuǎn)子架16等各結(jié)構(gòu)由各種各樣的材料形成。

振動馬達(dá)1、1a中的各部件的安裝、固定也可以是間接的。例如線圈部14也可以經(jīng)由其它部件安裝于電路基板13。磁鐵部17向轉(zhuǎn)子架16、16a的安裝、偏心錘18向轉(zhuǎn)子架16、16a的安裝、罩部11與基座部12、12a的固定等均可以經(jīng)由其它部件。

上述實施方式以及各變形例中的結(jié)構(gòu)只要不相互矛盾就可以適當(dāng)組合。

本實用新型的振動馬達(dá)能夠作為各種各樣的用途的振動馬達(dá)來利用。優(yōu)選作為例如便攜電話等移動體通信裝置的無聲報知裝置來使用。

當(dāng)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