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繞線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轉子繞線機。
背景技術:
電機的轉子一般包括轉子鐵芯和轉子繞組,不少生產(chǎn)廠家在生產(chǎn)轉子鐵芯時均采用高速沖壓機床來加工生產(chǎn),然后通過專門的設備將銅線繞在轉子鐵芯上形成轉子繞組,轉子質(zhì)量的好壞跟轉子鐵芯的加工質(zhì)量以及轉子繞組的繞線質(zhì)量密不可分,現(xiàn)在市場上的轉子繞組一般都是通過繞線機繞線加工而成。
而繞線機又分為連接在流水線上的全自動繞線機和單體式的繞線機,大型的工廠一般采用流水線作業(yè),他們的繞線機一般通過機械臂完成對轉子的上料和下料,能夠實現(xiàn)自動化作業(yè),而單體式的繞線機現(xiàn)在還一般采用人工手動將轉子推到繞線機內(nèi)實現(xiàn)繞線加工,操作較為繁瑣并且效率不高,需要工人時刻保持關注,并且不合格率也比較高;而如果也像流水線那樣采用機械臂直接將轉子進行上下料操作,由于單體式的繞線機一般是單獨放置的,周圍環(huán)境比較復雜,無法像流水線環(huán)境那樣周圍可以控制不相干的人員走動或者儀器的擺放,因此很容易對機械臂造成損傷,實用性和安全性不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的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轉子繞線機,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轉子繞線機的上下料效率和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轉子繞線機,包括主機機架、轉位分度機構、線架機構、機械手和上下料機構,所述轉位分度機構、機械手和上下料機構均設于所述主機機架上,所述線架機構設于所述主機機架一側,所述線架機構能夠將銅絲供給轉位分度機構,所述機械手能夠將轉子從所述上下料機構移動到轉位分度機構中或者將轉子從所述轉位分度機構移動到上下料機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機構包括水平設置的第一導軌和滑動固定在所述第一導軌上的置物架,所述第一導軌的內(nèi)端位于所述主機機架上且靠近所述轉位分度機構,所述第一導軌的外端伸出所述主機機架,所述置物架上設有用于放置轉子的固定座,所述第一導軌的外端的左右兩側設有用于感應轉子的有無和轉子的位置的感應裝置。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轉子繞線機的內(nèi)端為靠近轉位分度機構的一端;本轉子繞線機剛開始工作時,置物架置于第一導軌的外端,感應裝置先感應置物架上是否放置有轉子,如果沒有,轉子繞線機不會工作;如果有轉子,接著會感應該轉子上是否已經(jīng)繞線,如果是已繞線完成的轉子,本轉子繞線機同樣不會工作;如果是未繞線的轉子,則啟動驅動裝置驅動置物架,使置物架從第一導軌的外端移動到第一導軌的內(nèi)端,當置物架到達第一導軌內(nèi)端后,會產(chǎn)生相應的電信號,機械手工作,將置物架上的轉子抓起放置到轉位分度機構中,當轉子在轉位分度機構中完成繞線后,機械手再將繞線完成的轉子從轉位分度機構中取出,重新放置在置物架上,此時置物架會在驅動機構的驅動下從第一導軌的內(nèi)端滑到第一導軌的外端。
本轉子繞線機通過上下料機構現(xiàn)將轉子輸送到繞線機內(nèi)然后再通過機械手將轉子放置到繞線機中,該設計避免了機械手直接伸到繞線機外,減少了機械手出現(xiàn)損傷的可能性;上下料機構中第一導軌外端感應裝置的設計避免了轉位分度機構進行空轉或者對已經(jīng)完成繞線的轉子再次繞線,提高了本轉子繞線機的安全性;而增加了上下料機構后,工人只需將轉子放置到置物架上,本轉子繞線機就能夠自動完成對轉子的繞線,并將繞好線的轉子重新送出,整個過程工人只需對置物架上的轉子進行更換即可,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也無需時刻精神緊繃的完成繞線操作,提高了本轉子繞線機的生產(chǎn)效率。
在上述的一種轉子繞線機中,所述固定座包括換型限位裝置、第三導軌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有兩個,所述換型限位裝置設于所述第三導軌的一端且與所述置物架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三導軌固定于所述置物架上,所述第三導軌的另一端上設有能夠推動靠近的固定件移動的推動氣缸,所述兩個固定件均可滑動固定于所述第三導軌上。上述換型限位裝置設于第三導軌靠近轉位分度機構的一端,該設計可以控制兩個固定件之間的距離,使本轉子繞線機根據(jù)轉子的不同調(diào)節(jié)兩個固定件之間的距離,使本轉子繞線機的適用性更高。
在上述的一種轉子繞線機中,所述兩個固定件分別為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上端面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從上往下逐漸變小,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與轉子的一端形狀匹配,所述第一凹槽面向第二固定件的一側開口;述第二固定件的上端面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從上往下逐漸變小,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與轉子的另一端形狀匹配,所述第二凹槽面向第一固定件的一側開口。上述的截面與導軌的長度方向垂直,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設計能夠將轉子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上,避免了轉子在橫向上的移動,而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能夠在第三導軌上滑動的設計則能夠實現(xiàn)轉子在導軌長度方向上的定位,使本轉子繞線機的上下料機構對轉子的定位更加精確,方便機械手抓取和放置轉子,提高了本轉子繞線機的效率和穩(wěn)定性。
在上述的一種轉子繞線機中,所述第三導軌與所述第一導軌平行,當轉子的兩端分別置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內(nèi)時,所述轉子的中軸線與所述第一導軌平行。
在上述的一種轉子繞線機中,主機機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導軌平行的第二導軌,所述第二導軌上設有滑塊,所述滑塊與所述置物架可拆卸固定,所述主機機架上設有用于驅動所述滑塊沿第二導軌滑動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可以是電機也可以是氣缸。
在上述的一種轉子繞線機中,所述上下料機構包括安裝架,所述第一導軌和第二導軌均固定于所述安裝架上,所述安裝架的兩側均設有與所述第一導軌平行的第四導軌,所述感應裝置能夠在第四導軌上滑動。上述感應裝置能夠在第四導軌上滑動的設計方便調(diào)節(jié)感應裝置的位置,使本轉子繞線機能夠適應各種型號的轉子,提高了本轉子繞線機的適應性。
在上述的一種轉子繞線機中,所述感應裝置包括第一感應件和第二感應件,所述第一感應件和第二感應件相對設置于所述第一導軌的兩側且滑動固定在所述第四導軌上。上述第一感應件為紅外線發(fā)射器,第二感應件為紅外線接收器,兩者配合用來檢測兩者之間轉子的有無和是否繞線。
在上述的一種轉子繞線機中,所述第一感應件和第二感應件均有多個。多個第一感應件和第二感應件能夠使感應裝置對轉子狀態(tài)的檢測更加精確,確保是空轉子放上去的時候才開始工作,提高了本轉子繞線機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避免發(fā)生空轉或重復繞線。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如下:
本轉子繞線機通過上下料機構現(xiàn)將轉子輸送到繞線機內(nèi)然后再通過機械手將轉子放置到繞線機中,該設計避免了機械手直接伸到繞線機外,減少了機械手出現(xiàn)損傷的可能性;上下料機構中第一導軌外端感應裝置的設計避免了轉位分度機構進行空轉或者對已經(jīng)完成繞線的轉子再次繞線,提高了本轉子繞線機的安全性;而增加了上下料機構后,工人只需將轉子放置到置物架上,本轉子繞線機就能夠自動完成對轉子的繞線,并將繞好線的轉子重新送出,整個過程工人只需對置物架上的轉子進行更換即可,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也無需時刻精神緊繃的完成繞線操作,提高了本轉子繞線機的生產(chǎn)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轉子繞線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轉子繞線機的上下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轉子繞線機的置物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主機機架;2、轉位分度機構;3、線架機構;4、機械手;5、上下料機構;6、第一導軌;7、置物架;9、感應裝置;10、換型限位裝置;11、第三導軌;12、固定件;121、第一固定件;122、第二固定件;123、第一凹槽;124、第二凹槽;13、第二導軌;14、滑塊;15、安裝架;16、第四導軌;17、第一感應件;18、第二感應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3所示的一種轉子繞線機,包括主機機架1、轉位分度機構2、線架機構3、機械手4和上下料機構5,轉位分度機構2、機械手4和上下料機構5均設于主機機架1上,線架機構3設于主機機架1一側,線架機構3能夠將銅絲供給轉位分度機構2,機械手4能夠將轉子從上下料機構5移動到轉位分度機構2中或者將轉子從轉位分度機構2移動到上下料機構5中,上下料機構5包括水平設置的第一導軌6和滑動固定在第一導軌6上的置物架7,第一導軌6的內(nèi)端位于主機機架1上且靠近轉位分度機構2,第一導軌6的外端伸出主機機架1,置物架7上設有用于放置轉子的固定座,第一導軌6的外端的左右兩側設有用于感應轉子的有無和轉子的位置的感應裝置9。
進一步的,固定座包括換型限位裝置10、第三導軌11和固定件12,固定件12有兩個,換型限位裝置10設于第三導軌11的一端且與置物架7可拆卸固定,第三導軌11固定于置物架7上,第三導軌11的另一端上設有能夠推動靠近的固定件12移動的推動氣缸,兩個固定件12均可滑動固定于第三導軌11上。上述換型限位裝置10設于第三導軌11靠近轉位分度機構2的一端,該設計可以控制兩個固定件12之間的距離,使本轉子繞線機根據(jù)轉子的不同調(diào)節(jié)兩個固定件12之間的距離,使本轉子繞線機的適用性更高。
進一步的,兩個固定件12分別為第一固定件121和第二固定件122,第一固定件121的上端面設有第一凹槽123,第一凹槽123的截面從上往下逐漸變小,第一凹槽123的底部與轉子的一端形狀匹配,第一凹槽123面向第二固定件122的一側開口;述第二固定件122的上端面設有第二凹槽124,第二凹槽124的截面從上往下逐漸變小,第二凹槽124的底部與轉子的另一端形狀匹配,第二凹槽124面向第一固定件121的一側開口。上述的截面與導軌的長度方向垂直,第一凹槽123和第二凹槽124的設計能夠將轉子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固定件121和第二固定件122上,避免了轉子在橫向上的移動,而第一固定件121和第二固定件122能夠在第三導軌11上滑動的設計則能夠實現(xiàn)轉子在導軌長度方向上的定位,使本轉子繞線機的上下料機構5對轉子的定位更加精確,方便機械手4抓取和放置轉子,提高了本轉子繞線機的效率和穩(wěn)定性。
進一步的,第三導軌11與第一導軌6平行,當轉子的兩端分別置于第一凹槽123和第二凹槽124內(nèi)時,轉子的中軸線與第一導軌6平行。
進一步的,主機機架1上設有與第一導軌6平行的第二導軌13,第二導軌13上設有滑塊14,滑塊14與置物架7可拆卸固定,主機機架1上設有用于驅動滑塊14沿第二導軌13滑動的驅動裝置。
進一步的,上下料機構5包括安裝架15,第一導軌6和第二導軌13均固定于安裝架15上,安裝架15的兩側均設有與第一導軌6平行的第四導軌16,感應裝置9能夠在第四導軌16上滑動。上述感應裝置9能夠在第四導軌16上滑動的設計方便調(diào)節(jié)感應裝置9的位置,使本轉子繞線機能夠適應各種型號的轉子,提高了本轉子繞線機的適應性。
進一步的,感應裝置9包括第一感應件17和第二感應件18,第一感應件17和第二感應件18相對設置于第一導軌6的兩側且滑動固定在第四導軌16上。上述第一感應件17為紅外線發(fā)射器,第二感應件18為紅外線接收器,兩者配合用來檢測兩者之間轉子的有無和是否繞線。
進一步的,第一感應件17和第二感應件18均有多個。多個第一感應件17和第二感應件18能夠使感應裝置9對轉子狀態(tài)的檢測更加精確,確保是空轉子放上去的時候才開始工作,提高了本轉子繞線機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避免發(fā)生空轉或重復繞線。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轉子繞線機的內(nèi)端為靠近轉位分度機構2的一端;本轉子繞線機剛開始工作時,置物架7置于第一導軌6的外端,感應裝置9先感應置物架7上是否放置有轉子,如果沒有,轉子繞線機不會工作;如果有轉子,接著會感應該轉子上是否已經(jīng)繞線,如果是已繞線完成的轉子,本轉子繞線機同樣不會工作;如果是未繞線的轉子,則啟動驅動裝置驅動置物架7,使置物架7從第一導軌6的外端移動到第一導軌6的內(nèi)端,當置物架7到達第一導軌6內(nèi)端后,會產(chǎn)生相應的電信號,機械手4工作,將置物架7上的轉子抓起放置到轉位分度機構2中,當轉子在轉位分度機構2中完成繞線后,機械手4再將繞線完成的轉子從轉位分度機構2中取出,重新放置在置物架7上,此時置物架7會在驅動機構的驅動下從第一導軌6的內(nèi)端滑到第一導軌6的外端。
本轉子繞線機通過上下料機構5現(xiàn)將轉子輸送到繞線機內(nèi)然后再通過機械手4將轉子放置到繞線機中,該設計避免了機械手4直接伸到繞線機外,減少了機械手4出現(xiàn)損傷的可能性;上下料機構5中第一導軌6外端感應裝置9的設計避免了轉位分度機構2進行空轉或者對已經(jīng)完成繞線的轉子再次繞線,提高了本轉子繞線機的安全性;而增加了上下料機構5后,工人只需將轉子放置到置物架7上,本轉子繞線機就能夠自動完成對轉子的繞線,并將繞好線的轉子重新送出,整個過程工人只需對置物架7上的轉子進行更換即可,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也無需時刻精神緊繃的完成繞線操作,提高了本轉子繞線機的生產(chǎn)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