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馬達裝配的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適用于磁瓦裝配的輸送線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馬達行業(yè)一直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因其產品的特殊性一直無法實現自動化生產,由于產品部件來料統(tǒng)一性差、無規(guī)則等,在生產裝配過程中需要大量人工來定位生產產品、識別方向等,導致生產產能低、生產工藝落后及產品成品合格率低。同時伴隨著當前勞動力成本巨大及勞動力缺口的擴大等因素,導致汽車馬達生產組裝成本的急劇上升,國內汽車瓷磁瓦的組裝需要設置機殼上料工位、磁瓦上料工位、機殼涂膠區(qū)域、磁瓦和機殼貼附工位,之后設置固化產線,在固化產線上需要設置按壓治具,固化產線的后方設置檢測結構、檢測結構的后方設置軸承鉚合工位,整個磁瓦安裝需要在多個工位設置多個工人進行操作,其需要大量的人力來配備,產生了大額的人工成本,急需要能實現自動化生產、產能高、良品率高的自動化設備來配套。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磁瓦裝配的輸送線結構,其磁瓦和機殼進行自動裝配,確保整個產線的高效精準生產,且生產的產品的品質好。
一種適用于磁瓦裝配的輸送線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循環(huán)且封閉的治具固化產線,所述治具固化產線的一側設置有機殼上料線,所述機殼上料線的外側設置有磁瓦分料機,所述治具固化產線所對應的軌道上安裝有下治具,所述機殼上料線的后方設置有機殼涂布機,所述機殼涂布機的輸出端設置有第一輸送機械手,所述第一輸送機械手將已經完成涂布的機殼放入所述治具固化產線的對應位置的下治具上、該位置為機殼組裝上料工位,所述磁瓦分料機的輸出端設置有磁瓦組裝模具,所述磁瓦組裝模具將磁瓦按照成品的形式排布,所述磁瓦組裝模具的上方設置有第二輸送機械手,所述第二輸送機械手將定型的磁瓦結構吸持后放入所述治具固化產線的對應位置的下治具位置、該位置為磁瓦組裝上料工位,所述磁瓦組裝上料工位位于所述機殼組裝上料工位的前部位置,在機殼組裝上料工位所述機殼蓋裝于所述磁瓦形成的外環(huán)面,所述治具固化產線所圍成的內腔內布置有按壓治具線,所述按壓治具線上排布有所述按壓治具,所述按壓治具線的前后端上方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三輸送機械手、第四輸送機械手,所述第四輸送機械手夾取位于所述按壓治具線上的按壓治具并壓裝于所述治具固化產線的對應位置已組合的機殼、磁瓦,所述第三輸送機械手夾取在治具固化產線上已經完成固化的機殼、磁瓦上的按壓治具并轉運至所述按壓治具產線的輸入端,所述治具固化產線上取出按壓治具的位置為取按壓治具工位,所述治具固化產線對應于所述取按壓治具工位的后方設置有轉運工位,所述轉運工位的正上方設置有第五輸送機械手,所述第五機械手將固化的已經完成固化的機殼、磁瓦的半成品轉運至后方工位。
其進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治具固化產線具體為矩形結構的封閉產線,矩形結構的所述治具固化產線的四個頂點位置分別設置有轉運機械手臂,所述轉運機械手臂用于將下治具和其上方的結構一起轉運至相鄰的垂直邊;
所述機殼上料線上均勻排布有機殼定位治具,所述機殼定位治具使得機殼的上料狀態(tài)穩(wěn)定,確保后續(xù)連續(xù)操作。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磁瓦通過磁瓦分料機的輸出端將磁瓦按照成品的形式排布于磁瓦組裝模具內,第二輸送機械手將定型的磁瓦結構吸持后放入磁瓦組裝上料工位,與此同時機殼通過機殼上料線進行上料后經過機殼涂布機在對應的部位涂布膠、之后第一輸送機械手將已經完成涂布的機殼蓋裝于磁瓦的外環(huán)面,機殼、磁瓦的組合體被按壓治具壓附緊固,機殼、磁瓦沿著治具固化產線運轉一段距離后完成固化、形成半成品,之后取出按壓治具,將半成品送至后方工位,此時機殼、磁瓦已經順利完成裝配,磁瓦和機殼進行自動裝配,確保整個產線的高效精準生產,且生產的產品的品質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俯視圖結構示意簡圖;
圖中序號所對應的名稱如下:
治具固化產線1、機殼上料線2、磁瓦分料機3、機殼涂布機4、第一輸送機械手5、機殼組裝上料工位6、磁瓦組裝模具7、第二輸送機械手8、磁瓦組裝上料工位9、按壓治具線10、按壓治具11、第三輸送機械手12、第四輸送機械手13、取按壓治具工位14、轉運工位15、第五輸送機械手16、轉運機械手臂17、機殼定位治具18。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適用于磁瓦裝配的輸送線結構,見圖1:其包括循環(huán)且封閉的治具固化產線1,治具固化產線1的一側設置有機殼上料線2,機殼上料線2的外側設置有磁瓦分料機3,治具固化產線1所對應的軌道上安裝有下治具(圖中未畫出),機殼上料線2的后方設置有機殼涂布機4,機殼涂布機4的輸出端設置有第一輸送機械手5,第一輸送機械手5將已經完成涂布的機殼放入治具固化產線1的對應位置的下治具上、該位置為機殼組裝上料工位6,磁瓦分料機3的輸出端設置有磁瓦組裝模具7,磁瓦組裝模具7將磁瓦按照成品的形式排布,磁瓦組裝模具7的上方設置有第二輸送機械手8,第二輸送機械手8將定型的磁瓦結構吸持后放入治具固化產線1的對應位置的下治具位置、該位置為磁瓦組裝上料工位9,磁瓦組裝上料工位9位于機殼組裝上料工位的前部位置,在機殼組裝上料工位6機殼蓋裝于磁瓦形成的外環(huán)面,治具固化產線1所圍成的內腔內布置有按壓治具線10,按壓治具線10上排布有按壓治具11,按壓治具線10的前后端上方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三輸送機械手12、第四輸送機械手13,第四輸送機械手13夾取位于按壓治具線10上的按壓治具11并壓裝于治具固化產線1的對應位置已組合的機殼、磁瓦,第三輸送機械手12夾取在治具固化產線1上已經完成固化的機殼、磁瓦上的按壓治具并轉運至按壓治具產線10的輸入端,治具固化產線1上取出按壓治具11的位置為取按壓治具工位14,治具固化產線1對應于取按壓治具工位14的后方設置有轉運工位15,轉運工位15的正上方設置有第五輸送機械手16,第五輸送機械手16將已經完成固化的機殼、磁瓦的半成品轉運至后方工位。
治具固化產線1具體為矩形結構的封閉產線,矩形結構的治具固化產線1的四個頂點位置分別設置有轉運機械手臂17,轉運機械手臂17用于將下治具和其上方的結構一起轉運至相鄰的垂直邊;
機殼上料線2上均勻排布有機殼定位治具18,機殼定位治具18使得機殼的上料狀態(tài)穩(wěn)定,確保后續(xù)連續(xù)操作。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磁瓦通過磁瓦分料機的輸出端將磁瓦按照成品的形式排布于磁瓦組裝模具內,第二輸送機械手將定型的磁瓦結構吸持后放入磁瓦組裝上料工位,與此同時機殼通過機殼上料線進行上料后經過機殼涂布機在對應的部位涂布膠、之后第一輸送機械手將已經完成涂布的機殼蓋裝于磁瓦的外環(huán)面,機殼、磁瓦的組合體被按壓治具壓附緊固,機殼、磁瓦沿著治具固化產線運轉一段距離后完成固化、形成半成品,之后取出按壓治具,將半成品送至后方工位,此時機殼、磁瓦已經順利完成裝配,磁瓦和機殼進行自動裝配。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內容僅為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