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重力轉化方法及其裝置與應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459520閱讀:34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重力轉化方法及其裝置與應用的制作方法
重力轉化方法及其裝置與應用I、技術領域。本發(fā)明屬于重力轉化方法及新能源領域,尤其是獲取重力能的方法及重力能的應用,包括重力發(fā)動機等重力轉化裝置。2、技術背景。能源危機、環(huán)境危機,今天的人類面臨很多危機。有研究表明環(huán)境危機是化石能源污染引起的。如果繼續(xù)使用化石能源,地球環(huán)境繼續(xù)惡化,將危及人類的安全和生存。有專家警告人類拯救環(huán)境的時間只剩最后七年---到2017年。人類到了拯救環(huán)境的關鍵時刻,人類必須立即行動,但是世界各國至今束手無策?!毒┒甲h定書》幾十年實現(xiàn)不了,《哥本哈根會議》、《坎昆會議》、《德班會議》拿不出任何方法、、、。消除環(huán)境危機,拯救人類未來,全人類幾十年做不到。目前,人類的主要能源仍然是化石能源,化石能源不僅數(shù)量有限,成本高,而且污染嚴重。雖然水力、風カ也可以作為能源,但是,由于受制于環(huán)境和成本,不能代替化石能源成為人類的主要常規(guī)能源。人類獲取能源、使用能源的成本太高,代價太大。一方面是巨大的能源危機,另ー方面卻是巨大的重力能源無法利用。重力能源是大自然送給人類的禮物一一清潔廉價、環(huán)境友好、無窮無盡、無處不在、獲取容易。由、于沒有找到重力能的基本規(guī)律和理論,導致獲取方法不正確,人類至今還不能有效地使用重力能。公知技術有很多重力能的發(fā)明,比如200480016130. 9,200610152917. 9等等文獻,至今沒有成功,成功的標志是輸入小于輸出,至少是能夠利用重力提高能量使用或轉化的效率。人們受傳統(tǒng)理論的束縛,產生了一些理論和技術上的偏見,影響了重力轉化和新能源的發(fā)現(xiàn)。圓周運動是常見運動。圓周運動的主體是圓周體。凡是有半徑運動(即半徑圍繞圓心轉動,包括轉動一定角度)的物體都是圓周體,其運動都是圓周運動。人類對圓周運動已有一定認識,發(fā)明了輪子、滑輪、杠桿、自行車、汽車、火車等等。但是由于對圓周運動的實質認識不足,人類對圓周運動的應用一直是不足的,有些甚至是錯誤的。人們受傳統(tǒng)理論的束縛,產生了一些偏見,影響了重力轉化方法的誕生和新能源的發(fā)現(xiàn)。本說明書將在全文中結合相關內容進ー步陳述本發(fā)明的技術背景和發(fā)明效果。3、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第一,克服公知技術的缺陷,利用科學規(guī)律,利用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提供ー種重力轉化方法和利用圓周運動方法獲取重力能源的方法及其裝置,運用該方法和裝置,獲取性能高、成本低、清潔安全、使用方便的重力能源,用重力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恢復地球生態(tài)。第二,即使第一目的不能實現(xiàn),至少能夠利用重力提高能量使用和轉化效率,成為ー種“利用重力提高能量使用和轉化效率的方法和裝置”。第三,利用圓周運動新理論,提供更多的節(jié)能方法。第四是降低成本,包括降低獲取能源和使用能源的成本。圓周運動有如下現(xiàn)象。I、在引力場中,一個質量均勻的圓周體(指球體或圓柱體),與堅實、水平的承載面呈理想狀態(tài)的點或線接觸時,重力將該圓周體的質量從中間一分為ニ,該ニ部分質量的分界面是其重力面;其重力面兩邊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ニ力平衡,互為阻カ或動力;運動時,始終有一半的重力成為阻カ或動カ;所述的“質量均勻”指質量分布均勻。質量分布不均勻的圓周體,也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圓周運動現(xiàn)象。所述的“圓周體”指具有重力面的物體,包括球體、圓柱體和非圓體。圓柱體包括輪子類物體。非圓體指球體、圓柱體以外的、有半徑運動的物體。非圓體只有在發(fā)生半徑運動的時候才是圓周體。滾動、轉動、晃動、擺動、搖動都是半徑運動。滾動可以沒有軸,轉動必須有軸。不倒翁是晃動,蕩秋千是擺動,蹺蹺板是搖動,人的歩行是兩條腿的交替擺動和整個人體的晃動。所述的“堅實、水平的承載面”指不變形的、水平狀態(tài)的承載面。所述的“理想狀態(tài)”指承載面不凹陷,圓周體的著地半徑不變短。著地半徑指從圓心到承載面的半徑;著地半徑相對本原半徑而言,本原半徑指本身原有的半徑。比如輪子是一種圓柱體類的圓周體,理想狀態(tài)下的 輪子與地面應該是線接觸。氣體輪子的著地半徑往往短于本原半徑,與地面不是理想狀態(tài)的線接觸,而是面接觸,所以滾動阻カ大。所述的“重力面”也叫“重力分界面”,指圓周體上方向相反的兩部分重力的分界面。重力面始終位于圓周體的支點與地心連線的上延長線上。重力面是看不見的,卻是客觀存在的。運動中的圓周體可以自動調整重力面兩邊的重力,使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ニ力平衡。2、圓周運動有如下現(xiàn)象圓周體(球體或圓柱體)受カ產生加速度的大小,與它所受的カ成正比,與它的質量無關;同樣外力作用下,質量不同的圓周體產生同樣的加速度。當水平承載面變?yōu)樾泵妫梢源嬖谌缦聽顩r在斜面上處于上升趨勢的圓周體的重力面不在過圓心的位置上,重力面兩邊的重カ不相等,有重力變?yōu)樽枇?,受カ產生的加速度的大小,與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質量成反比;在斜面上處于下降趨勢的圓周體的重力面不在過圓心的位置上,重力面兩邊的重カ不相等,有重力變?yōu)閯恿?,受カ產生的加速度的大小,與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質量成正比;在斜面上的圓周體,無論上升或下降,其重力面始終在支點與地心連線的延長線上;在滾動中快速改變空間位置的圓周體,其運動形式屬于復合運動,不完全表現(xiàn)圓周運動現(xiàn)象。其改變空間位置的滾動速度越快,背離圓周運動現(xiàn)象越多。繞軸轉動的圓周體,在轉動中具有蓄能作用。繞軸轉動的圓周體,無論其質量大小,克服其靜止慣性的力大于其軸承的摩擦力,克服其運動慣性的力大于其受到的外力。3、圓周體受カ時,可以有如下現(xiàn)象當力的支點在地面,重點在圓心,力點在圓頂,動カ臂與阻カ臂等長時,能省一半的力,遵守動滑輪原理。在輪子邊緣傳動的車輪屬于這ー類。當力的支點在地面,重點在圓心以下,力點在圓頂,動カ臂長于阻カ臂時,能省一半以上的力,遵守杠桿原理。大輪傳動的車輪屬于這ー類。當輪子通過擺結構承載重物,重物可以相對輪子擺動,輪子的重力面隨擺而動時,有一半以上的重力成為阻カ或動力,理論上,克服該輪子(包括重物)靜止慣性的力大于擺軸的摩擦力。(輪緣傳動、大輪傳動、擺結構請見本人的在先專利申請《重力車》)。4、圓周運動有如下現(xiàn)象圓周體具有固體高位重力勢能。圓周體具有固體高位重カ勢能區(qū)。圓周體的下方(包括著地點周圍或著地線兩邊的懸空區(qū))是其固體高位重力勢能區(qū),簡稱“勢能區(qū)”。可以在圓周體上或圓周體的勢能區(qū)向外輸出圓周體的重力能量。圓周體在水平滾動中可以永遠保持其固體高位重力勢能。
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比流體的高位重力勢能密度大,分布廣,采集容易,環(huán)境友好。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是與生俱來的自然規(guī)律。5、圓周運動有如下現(xiàn)象滾動的圓周體,其重力面兩邊的重力不斷發(fā)生改變,變?yōu)閯鹰闹亓υ蕉啵×υ蕉?。滾動的圓周體可以對外輸出能量。滾動的圓周體對沿途每ー點或每ー線都輸出同樣的重力能量。滾動圓周體沿垂面向上,可以節(jié)省一半的力。滾動圓周體沿斜面向上,可以節(jié)省一半以上的力。滾動圓周體輸入的能量可以遠遠小于其對外輸出的能量。滾動圓周體可以得到剰余能量。滾動圓周體可以創(chuàng)造固體高位重力勢能。6、《重力轉化裝置》可以將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重カ轉化裝置》包括設置在圓周體勢能區(qū)的凸點。凸點接收圓周體的重力。凸點高于承載面,對圓周體的滾動構成阻力。滾動圓周體所需的カ隨凸點的增高而増大。凸點越高,能效越低。凸點越低,能效越高。只要凸點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內,就可以有重力變?yōu)閯恿ΑV灰獫L 動圓周體壓下凸點的力小于圓周體的重力,就可以有剩余能量產生。圓周體輸出重力的方式可以變化。凸點的結構形式可以變化,凸點可以變化為齒輪或連桿或杠桿或推桿。比如凸點變化為連桿后,可以連接在圓周體的圓心處對曲軸傳動?!吨亓D化裝置》的轉化效率可以達到或接近100%。對圓周運動現(xiàn)象的說明。在某地海邊有ー塊奇怪的“風動石”,風ー吹便會動,世人驚諤不已,百思不解,稱之為“神石”。專家們各有解釋,但是都不盡然。現(xiàn)在用圓周運動現(xiàn)象可以解釋得很清楚風動石就是一種非圓體的圓周體。風動石底部有一圓弧底面,圓孤底面與堅實的石質承載面呈接近理想狀態(tài)的點或線接觸,從該點或線垂直向上的重力分界面,就是風動石的“重力面”。圓周運動現(xiàn)象告訴我們重力面兩邊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為阻カ或動力,克服其靜止慣性的カ大于零。無論風動石有多么重,理論上只要有大于零的力,就能克服其靜止慣性,將其推動。既然風動石重力面兩邊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為阻カ或動力,那么,阻力與動カ就抵消了,靜止慣性カ就為零了,克服其靜止慣性的力當然只要大于零就行了。風動石的存在狀態(tài)符合圓周體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其運動表現(xiàn)圓周運動現(xiàn)象。雖然這塊風動石的質量分布和存在狀態(tài)不可能是理想狀態(tài),但它會在晃動中自動調整狀態(tài),調整重力面兩邊的重力,使其靜止吋,重力面兩邊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達到或接近圓周運動的理想存在狀態(tài)。風動石的存在狀態(tài)與理想狀態(tài)很接近,因此,只要很小一點力,就可
以推動風動石。不管這塊風動石有多重,一噸、一百噸、一億噸......,都是一樣的。這樣一
分析,事實就很清楚了,難怪“一陣輕風,吹動巨石” 了。所有圓周體,無論其質量分布是否均勻,都具有自我調整重力面的能力,可以在運動中自動保持其重力面兩邊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ニ力平衡。圓周體的這種自我調整能力,隨著“著地半徑”和“承載面”的變化而變化?!帮L動石”現(xiàn)象及其原理是ー個事實“風動石”雖然重達幾百噸,可是,由于其石質底座很堅實一承載面不凹陷,風動石本身也很堅實一著地半徑不變短?!帮L動石”底部與承載面呈接近理想狀態(tài)的點或線接觸---建立起來了一個比較理想的“圓周體”。在圓周體的“重力面”兩邊,其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重力面兩邊的重力相互抵消,靜止慣性等于零。這樣,克服“風動石”靜止慣性的力當然就很小了,只要大于零的力就可以了。所以,“ー陣輕風,吹動巨石”也就不足為奇了。建立“重力面”很關鍵。圓周運動有如下現(xiàn)象在理論上,無論圓周體的質量有多大,克服其靜止的慣性的カ大于零。既然理論上只需要大于零的力就可以驅動任何重量的圓周體,那么,人們就應該創(chuàng)造出盡量接近理論條件的人類工具,來為人類服務,提高人類適應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圓周運動中的理想狀態(tài)是否存在沒有關系,它并不影響我們對事物規(guī)律的解釋和認識。我們通過一個假設的理想狀態(tài)來解釋圓周運動中的客觀現(xiàn)象,掲示圓周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應該是可以的、是科學的。之所以提出ー個“理想狀態(tài)”,只是為了方便說明,方便理解。因為把ー種自然現(xiàn)象的客觀規(guī)律用文字描寫出來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同時,非理想狀態(tài)下的圓周運動是千變萬化的,我們不可能窮盡。因此,用理想狀態(tài)下的規(guī)律來掲示無 窮無盡的非理想狀態(tài)下的規(guī)律則是ー種必然選擇。只要是“圓周運動”都表現(xiàn)圓周運動現(xiàn)象。非理想狀態(tài)下的圓周運動與理想狀態(tài)下的圓周運動都表現(xiàn)圓周運動現(xiàn)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雖然理想狀態(tài)是無限的,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理想狀態(tài)與非理想狀態(tài)的差距經常是很小的,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比如風動石現(xiàn)象,非理想狀態(tài)與理想狀態(tài)的差距就是很小的。本發(fā)明公開的全部內容都是對本申請權利要求的支持。本發(fā)明的所有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某ー個實施例的使用,可以分開或組合使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還可以得到以下支持。I、ー種重力轉化方法,所述的方法用于制造重力轉化裝置,其特征是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建立重力勢能,有重力轉化裝置將圓周體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可利用的動カ;或,其特征是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建立重力勢能,有重力轉化裝置將圓周體的重力勢能傳給飛輪;或,將圓周體的重力勢能蓄積在飛輪里;或,重力轉化裝置包括飛輪;或,將圓周體的重力能量通過飛輪輸出;或,其特征是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建立重力勢能,圓周體的重力作用在壓敏材料或壓敏裝置上;或,有重力轉化裝置轉化圓周體的重力勢能,所述的重力轉化裝置是壓敏材料或壓敏裝置;或,所述的壓敏材料包括壓敏陶瓷或壓敏硅膠或壓敏生物膜或壓敏復合膜;所述的壓敏裝置包括公知的受壓后產生電流或動作的裝置;所述的壓敏材料或壓敏裝置在受壓后有電流輸出或有動作產生;所述的受壓包括脈沖式受壓或間歇式受壓或沖擊式受壓或持續(xù)受壓或滾動受壓;所述的脈沖、間歇是公知的字面意思;所述的沖擊式受壓是具有一定速度的圓周體對壓敏材料或壓敏裝置沖擊;所述的持續(xù)受壓是圓周體的重力持續(xù)作用在壓敏材料或壓敏裝置上,所述的持續(xù)不少于30秒;所述的滾動受壓是圓周體在壓敏材料或壓敏裝置上滾動; 或,其特征是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建立重力勢能,有重力轉化裝置將圓周體的重力勢能傳給抽油機的變速箱或皮帶輪或齒輪或拉桿;所述的變速箱或皮帶輪或齒輪或拉桿指抽油機上傳遞動力的零件或,其特征是將圓周體6的立柱7與固定支點8活動連接,或將圓周體6的立柱7落在凹窩里,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6晃動,圓周體6的驅動裝置包括電動機11、偏心輪12和連桿13,電動機11安裝在門架10上,門架10安裝在圓周體6的兩邊或周邊,連桿13的左端連接在偏心輪上,右端與立柱7活動連接,工作時,電動機的偏心輪帶動連桿13,連桿13帶動立柱7,使圓周體來回晃動,有傳遞棒9與圓周體6連接,圓周體6晃動時,傳遞棒9隨之上下運動,將圓周體6的重力傳遞出去;所述的重力轉化裝置包括偏心輪或曲柄,偏心輪或曲柄把傳遞棒9的上下往復運動轉變成旋轉運動;或,重力轉化裝置包括磁鐵,磁鐵與傳遞棒9連接,工作時,磁鐵上下運動,切割線圈的磁力線發(fā)電;或,其特征是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建立重力勢能,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有接收圓周體重カ勢能的凸點,圓周體的重力能量通過凸點輸出;或,其特征是承載面3上有圓柱體形狀的圓周體1,圓周體I上有圓周體齒輪18,圓周體I的上方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帶有驅動齒輪16,驅動齒輪16在圓周體I上方與圓周體齒輪18嚙合,在圓周體I的勢能區(qū)有重力輸出裝置,重力輸出裝置帶有接收齒輪19,接收齒輪19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與圓周體齒輪18嚙合,驅動齒輪16驅動圓周體齒輪18,圓周體I隨之轉動,接收齒輪19也隨之轉動,接收齒輪19驅動發(fā)電機或變速箱或使用動カ的 機器,將圓周體I的重力輸出并轉化為可利用的動カ;接收齒輪19的主體安裝在承載面之下,有部分露出在承載面3之上,與圓周體齒輪18嚙合,接受圓周體齒輪18的傳動,接收齒輪19也可以變化為摩擦傳動的摩擦輪或齒孔傳動的齒輪和孔輪;所述的齒孔傳動類似于電影機或照相機中的齒輪帶動膠片的結構,不同的是本發(fā)明的齒孔可以位于輪子上,也可以位于平板上;采用摩擦傳動時,將驅動齒輪16、圓周體齒輪18、接收齒輪19換成摩擦輪即可;或,其特征是接收齒輪19帶有動力,工作時,接收齒輪19受動カ驅動,圓周體I在接收齒輪19上隨之轉動,將其重力傳給接收齒輪19,使接收齒輪19獲得驅動カ以外的能量;在接收齒輪19的同一軸上或同一軸向上,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頂輪頂住圓周體1,承擔圓周體I的重量,幫助傳遞圓周體的重力;或,其特征是在圓周體的上方安裝圓周體的驅動裝置,在圓周體的下方安裝接收桿26,接收桿26設有杠桿的支點27,接收桿26的一端與圓周體上的重力傳遞點相應,隨著圓周體的來回滾動做上下運動,接收桿26的另一端有齒輪或摩擦輪或齒孔輪將圓周體的重力能輸出并轉化為可利用的動カ;或,其特征是在圓周體兩頭設有圓周體齒輪18,中間有著地點齒輪24,著地點齒輪24的直徑可以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圓周體I的直徑,著地點齒輪24落在承載點齒輪23上,承載點齒輪23承受圓周體的重量,著地點齒輪與承載點齒輪結構也可以變化為滑面與滑面結構,即圓周體的滑面在承載滑面上滑動;或變化為滑面與軸承結構,即圓周體的滑面在軸承上滾動;圓周體齒輪18可以同時對兩個接收裝置傳動,輸出重力;或,其特征是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建立重力勢能,有重力轉化裝置將圓周體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所述的動力用來發(fā)電或驅動交通工具或驅動エ業(yè)設備,所述的交通工具包括車、船、火車、飛機、人造衛(wèi)星。2、其特征是驅動圓周體的力小于圓周體輸出的重力;或,其特征是所述的圓周體指球體、圓柱體和非圓體,包括滾動或轉動或晃動或擺動或搖動的物體;所述的非圓體包括帶有圓弧底面的物體或運動方式為晃動或擺動或搖動的物體;所述的圓周體可以作為糧倉、煤場、庫房使用,一物多用;房屋、糧倉、貨場均可成為圓周體或圓周體的一部分;圓周體的重量或體積根據(jù)需要確定;圓周體可以帶有突出結構5 ;所述的圓周體指具有重力面的物體;圓周體具有固體高位重力勢能;圓周體可以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等材料単獨或組合構成;所述的圓周體可以是實心的或空心的;或,空心圓周體里面有多個格子,格子里有活動的、起配重作用的液體或球體或圓柱體;房屋、礦石、糧倉、車輛、液體均可以成為圓周體的一部分;圓周體內部可以容納人或動物;或,圓周體由二部分或多部分組成;或圓周體軸向分成多節(jié),串連在一起;或圓周體周邊有扶正輪,扶正輪可以具有弾性;或,圓周體由二部分或多部分組成;或圓周體軸向分成多節(jié),串連在一起;或,所述的扶正輪具有弾性;或,在接收齒輪19的同一軸上或同一軸向上,設置ー個或多個頂輪;或,圓周體落在承載基礎上;承載基礎指承載圓周體及其相關設備或設施的基礎,承載基礎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單獨或組合構成;或,所述的承載基礎可以是軌道或硬質臺面;或,所述的門架10安裝在圓周體附近,門架10有ニ個或多個立柱,分布在圓周體兩邊或周邊,立柱上面有橫梁連接,門架可以呈“門”字形或框架形,門架可以由圓周體附近的建筑物或房子的墻壁和房頂代替,門架10為圓周體及其相關機器或設備提供安裝或運動的基礎條件,門架10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単獨或組合制成;或,所述的圓周體設置限位裝置或回位裝置,所述的限位裝置可以是限位彈簧或限位樁或限位輪或限位邊;所述的回位裝置可以是回位彈簧或回位樁回位輪或回位邊;可以根據(jù)需要設定圓周體的運動速度;或,其特征是所述的驅動裝置包括動カ裝置和傳動裝置,所述的動力裝置包括電動機或內燃機或人力或畜力或風カ或水力或磁力,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齒輪傳動裝置或齒輪齒條傳動裝置或皮帶傳動裝置或摩擦傳動裝置或凸輪傳動裝置;或,其特征是所述的凸點可由金屬制成;凸點露出在承載面之上;凸點與圓周體上的重力傳遞點相應;凸點可以呈樁狀或柱狀或半圓狀或三角狀;凸點可帶有回位彈簧,隨著圓周體的滾動,凸點被壓下或彈起;或,凸點的上下運動通過偏心輪裝置或曲軸裝置或齒輪齒條裝置轉變成旋轉運動,推動電動機或變速箱或飛輪或使用動カ的機器或設備エ作,將圓周體的重力能轉化為可利用的動カ;或,凸點與磁鐵連接,凸點的上下運動推動磁鐵切割磁力線發(fā)電,將圓周體的重力能轉化為可利用的動カ;或,在所述的重力轉化方法中,輸出的能量大于輸入的能量;凸點可以變化為接收輪或接收板或接收棒或接收杠桿或接收連桿;所述的接收輪可以是齒輪或皮帶輪或齒孔輪或摩擦輪;所述的接收板呈板狀;所述的接收棒呈棒狀;所述的接收杠桿呈杠桿狀;所述的接收連桿可以連接在圓周體的圓心處對曲軸傳動;或,凸點在圓周體承載面上的高度是O. 5毫米或以上;或,其特征是凸點與圓周體的豎向中心線的距離是O. 5毫米或以上;或,其特征是凸點位于圓周體承載面以下,圓周體上有相應的突出結構;所述的勢能區(qū)指圓周體的下方;或,其特征是所述的重力輸出裝置包括重力傳遞裝置和重力接收裝置;所述的重カ傳遞裝置包括重力傳遞點或重力傳遞桿或重力傳遞棒或重力傳遞輪,所述的重力傳遞桿呈桿狀,可懸掛在圓周體上,所述的重力傳遞捧呈棒狀,連接在圓周體上;可以有多個傳遞桿或多個傳遞棒,相應也有多個接受傳遞的裝置;所述的重力傳遞輪包括齒輪或滑輪或摩擦輪或鏈輪或齒孔輪;所述的重力接收裝置包括重力接收桿或重力接收凸點或重力接收輪;所述的重力接收輪包括重力接收齒輪或重力接收摩擦輪或皮帶輪或重力接收鏈輪或重力接收齒孔輪,所述的齒孔輪指齒孔傳動的齒孔輪,所述的重力接收輪可以帶有棘輪裝置;
或,其特征是所述的重力接收裝置可以是偏心輪或曲柄,偏心輪或曲柄把傳遞裝置的上下往復運動轉變成旋轉運動,用于驅動發(fā)電機或變速箱或使用動カ的機器或設備;重力接收裝置還可以是磁鐵,磁鐵與傳遞棒連接,工作時,磁鐵上下運動,來回切割線圈的磁力線;或,其特征是有多個圓周體同時工作;或,將多個圓周體連接在一起,由一個驅動裝置驅動多個圓周體;或,所述的重力轉化裝置可以安裝在地下或半地下。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ー是克服了公知技術的不足,利用了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提供了ー些重力轉化方法和利用圓周運動獲取重力能的方法及其裝置與應用,為使用性能高、成本低、清潔廉價、安全環(huán)保的重力能源創(chuàng)造了條件。如果成功,就可以用重力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幫助地球恢復環(huán)境生態(tài)。ニ是提高重力轉化效率。即使第一目的不能實現(xiàn),至少,本發(fā)明還是ー種利用重力提高能量轉化效率的方法和裝置,可以幫助或提高能量使 用或轉化中的效率。三是利用圓周運動理論,提供了更多的節(jié)能方法。四是降低了成本,包括降低了獲取能源的成本、使用能源的成本。五是本發(fā)明方法和裝置不僅可以用在重力轉化方面,而且超出了這個范圍,用在了節(jié)能增效方面。

及實施例。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ー步說明本發(fā)明。圖I是球狀或圓柱狀圓周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不規(guī)則形狀的圓周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固定支點轉化裝置示意圖。圖4是圓周體與弧形承載面結構示意圖。圖5是ー種重力發(fā)動機結構示意圖。圖6是圓周體與凸點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5的A向結構示意圖。圖8是圓周體帶有圓周體齒輪示意圖。圖9是杠桿轉化裝置示意圖。圖10是斜面連桿轉化裝置結構示意圖。圖11是動滑輪轉化裝置結構示意圖。圖12是ー種斜面圓周體裝置示意圖。圖1,球狀(也可以是圓柱狀)圓周體位于承載面3上。圓周體I有勢能區(qū)2。勢能區(qū)指圓周體下方的空間。球狀圓周體的承載點(也叫著地點)四周懸空區(qū)是其勢能區(qū),圓柱狀圓周體的承載點(也叫著地線)兩邊是其勢能區(qū)。接收裝置可以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接收重力,也可以在圓周體上接收重力。圓周體I可以滾動。滾動幅度可以在360度以內或360度以上。從圖中可以看出,圓周體I里面裝有液體和方形石塊等配重物體。圓周體I也可以作為糧倉、煤場、庫房使用,一物多用。圓周體I的體積或重量根據(jù)需要確定。當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圓周體的體積和重量越大越好。因為體積和重量越大,其重力就越大,輸出的重力就越大,效果就越好。圓周體可以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等材料単獨或組合構成。圓周體可以是實心或空心??招膱A周體里面可以分成多個格子,格子里有活動的、起配重作用的液體或球體或圓柱體,液體或球體或圓柱體可以隨著圓周體的滾動而向運動的方向流動或滾動,使圓周體重力面兩邊的重量,即重力不相等,使變?yōu)閯恿Φ闹亓Υ笥谧優(yōu)樽瑗闹亓?。房屋、礦石、糧倉、車輛、液體均可以成為圓周體的一部分。圓周體內部可以容納人或動物或貨物。在實際應用中,雖然不可能達到如圓周運動現(xiàn)象那樣的理想狀態(tài)。但是可以使其盡量接近理想狀態(tài),盡量使圓周體的著地半徑不變短、承載面不凹陷。當然,理想狀態(tài)與非理想狀態(tài)的差距往往影響不大,經常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比如上面所說的“切西瓜”,盡管西瓜的質量分布不均勻,切西瓜的位置也不一定是正中間,切開后的兩瓣西瓜的質量不相等,但仍然可以表現(xiàn)出圓周運動現(xiàn)象的規(guī)律來,表現(xiàn)圓周運動現(xiàn)象。圓周體指具有重力面的物體。圓周體具有固體高位重力勢能。具有固體高位重力勢能的物體都可以成為圓周體。借助于重力轉化裝置,圓周體所輸出的能量可以大于其消耗的能量;圓周體的著地點指圓周體上,與承載面相接觸的一個點或一條線或ー個面;非理想狀態(tài)下,圓周體的著地點是ー個面,越是接近理想狀態(tài),圓周體的著地點越是接近一個點或一條線,效果就越好。所述的承載點指承載面上,與圓周體的著地點對應接觸的ー個點或一條線或ー個面;圓周體的承載面是圓周體的承載基礎的表面;承載面也可以是地面或路面或軌道面,各種車輛均可以加工成為圓周體或圓周體的一部分。所述的承載基礎指承載圓周體及其相關設備或設施的基礎,所述的承載基礎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等材料単獨或組合構成;可以對圓周體的著地點進行加工,或制作專門的著地點零部件,使之堅固耐用,運轉靈活。圖2,具有圓弧底面的不規(guī)則形狀的圓周體4位于承載面3上。圓周體4的兩邊還有突出結構5。突出結構5具有増加重力、減小體積、擴大用處的作用。所有的圓周體都可以帶有突出結構5。突出結構5也可以呈其他形狀或結構,比如方形、圓形、橢圓形、不規(guī) 則形。圓周體4的底面可以是球面,也可以是圓弧面。圓周體4的底面以上部分還可以呈其他形狀或結構。該圓周體不能如圖I的圓周體I那樣360度滾動,只能是兩邊來回滾動。雖然圓周體4的運動看起來也是晃動,其實還是滾動,因為圓周體4的著地點(即支點)可以離開原始承載點位置。原始承載點位置即圓周體4運動前在承載面上的位置。凡是著地點離開原始位置的運動,都是滾動。晃動、擺動、搖動都是不離開原始承載點位置的運動。圖3,圓周體6的立柱7與固定支點8活動連接。圓周體6沒有圓弧底面。該圓周體只能是兩邊晃動。圓周體6只要ー動,其重心就會降低,沿著其晃動的半徑曲線逐漸降低。隨著其重心的逐漸降低,驅動其晃動所需的カ逐漸加大。所以其晃動幅度不宣過大。圓周體6還可以呈其他形狀或結構,比如方形、圓形、三角形、仿形。支點8也可以變成凹窩,立柱7的下端直接落在凹窩里。圓周體6的晃動不同于圓周體4的滾動,圓周體6的著地點無法離開原始承載點位置,只能是原地晃動。當然圓周體6也可以像圓周體4那樣具有圓弧底面,其運動方式就是原地來回滾動。圓周體6的驅動裝置包括電動機11、偏心輪12和輸入連桿13。電動機11安裝在門架10上。門架10安裝在圓周體6附近。門架10有ニ個或多個立柱,分布在圓周體6兩邊或周邊,立柱上面有橫梁連接,門架可以呈“門”字形或框架形,門架可以由圓周體附近的建筑物或房子的墻壁和房頂代替。門架10為圓周體及其相關機器或設備提供安裝或運動的基礎條件。門架10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単獨或組合制成;圓周體6可以變化成為圓周體I或圓周體4的結構,在承載面上滾動,其余結構可以不變。偏心輪12安裝在電動機的軸上。偏心輪12也可以換成曲軸,效果是ー樣的。輸入連桿13的左端連接在偏心輪上,右端與立柱7活動連接。工作時,電動機的偏心輪帶動輸入連桿,輸入連桿13帶動立柱7,使圓周體6來回晃動。電動機的旋轉運動變成了圓周體6的往復運動。驅動裝置的作用就是驅動圓周體運動,驅動力可以是電力或弾力或人力或畜力或風カ或水力或磁力或熱力,凡是公知技術中與驅動相關的技術都可以用于本發(fā)明。
圓周體6帶有重力輸出裝置。所述的重力輸出裝置包括傳遞棒9以及重力接收裝置。圓周體6的勢能區(qū)帶有兩個重力傳遞棒9,傳遞棒9可以有多個。傳遞棒9也可以變化為與曲軸配合的連桿。傳遞棒9與圓周體6活動連接。也可以固定連接。圓周體6晃動時,傳遞棒上下運動。將傳遞棒9與重力接收裝置連接,可以把圓周體6的重力傳遞出去。重力接收裝置可以是偏心輪或曲柄,偏心輪或曲柄把傳遞棒9的上下往復運動轉變成旋轉運動,用于驅動發(fā)電機或變速箱或使用動カ的機器或設備。圓周體6的重力能量得以輸出。傳遞棒9還可以是磁鐵,工作時,磁鐵上下運動,來回切割線圈的磁力線,發(fā)出電來。傳遞棒9也可以是傳遞齒條,就是傳遞棒的下端是齒條,相應的重力接收裝置帶有從動齒輪,從動齒輪可以帶有棘輪裝置,使從動齒輪只接受傳遞齒條的單向傳動。傳遞齒條的每一次上下動作,都給從動齒輪傳遞一次動力。傳遞齒條也可以固定安裝在圓周體6上,只是需要按照圓周體6的晃動曲線安排傳遞齒條與從動齒輪相關位置??梢匀サ糨斎脒B桿13,用偏心輪 或凸輪直接對圓周體6或立柱7傳動??梢栽趫A周體6的右邊設置回位裝置,使圓周體6在晃動中可以自動回位。回位裝置可以用彈性裝置,弾性裝置包括彈簧。凡是晃動或原地滾動的圓周體,都可以采用回位裝置。因為偏心輪或曲柄或磁鐵切割磁力線或齒條齒輪傳動或彈簧都是公知技木,這里不再贅述。所有晃動、擺動、搖動的物體都是圓周體,都可以按照圖3的方法轉化重力。圖4,圓周體14的承載面15呈弧形,可以對圓周體14起到限位作用。圓周體14只能在弧形承載面里來回滾動。圓周體14的上部呈錐形,下部呈弧形。風動石就是這種結構。圓周體14可以采用圖3中圓周體6的驅動裝置和重力輸出裝置。本發(fā)明所述的圓周體結構、驅動裝置、回位裝置、重力輸出裝置并不限于某個實施例使用,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互相交換,組合使用。比如驅動裝置可以用于所有的圓周體,圓周體可以與任何驅動裝置或重力輸出裝置組合使用。本發(fā)明所有的技術特征并不限于某個實施例中的使用,它們可以分開或組合使用。凡相關或相同的零部件均可通用。比如傳遞棒9、輸入連桿13、接收裝置的各種結構和技術特征,也可以用到其他實施例或其他方面,因此沒有必要在每個實施例中重復同樣內容,特此聲明。圖5,承載面3上有圓柱體形狀的圓周體1,圓周體I上有圓周體齒輪18,圓周體I的上方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帶有驅動齒輪16,驅動齒輪16在圓周體I上方與圓周體齒輪18嚙合。在圓周體I的勢能區(qū)有重力輸出裝置,重力輸出裝置帶有接收齒輪19,接收齒輪19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與圓周體齒輪18嚙合。驅動齒輪16驅動圓周體齒輪18,圓周體I隨之轉動,接收齒輪19也隨之轉動。接收齒輪19的主體安裝在承載面之下,有部分露出在承載面3之上,與圓周體齒輪18嚙合,接受圓周體齒輪18的傳動。接收齒輪19由凸點變化而來。接收齒輪19驅動發(fā)電機或變速箱或使用動カ的機器,將圓周體I的重力輸出并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接收齒輪19也可以變化為摩擦傳動的摩擦輪或齒孔傳動的齒輪和孔輪。所述的齒孔傳動類似于電影機或照相機中的齒輪帶動膠片的結構,不同的是本發(fā)明的齒孔可以位于輪子上,也可以位于平板上。采用摩擦傳動時,將驅動齒輪16、圓周體齒輪18、接收齒輪19換成摩擦輪即可。本發(fā)明的傳動裝置均可根據(jù)需要采用摩擦傳動或齒孔傳動或齒輪傳動或鏈條鏈輪傳動。圓周體I的兩端位于兩個承載墩20上。承載墩20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単獨或組合制成;承載墩是一種承載基礎。承載墩為圓周體提供承載面。承載面上與圓周體的著地點相接觸的地方是承載點。承載墩20的承載面也可以是如圖4的弧形承載面15。為方便說明,圖中省略了部分門架及限位輪22、承載輪23,這些內容將在圖7中說明。圓周體I可以直接放在承載點上。承載點也可以是承載齒輪或承載滑輪或承載滑面。在圓周體上也有相應的設置或結構。圓周體齒輪18也可以安裝在圓周體I的兩端。圓周體齒輪18也可以與所述的承載齒輪嚙合,作為著地點齒輪使用。圓周體的著地點可以具有硬質表層,硬質表層在所述的承載滑輪或承載滑面上運動。承載面可以是軌道面或者是硬質臺面??梢栽诔休d齒輪或承載滑輪或承載滑面使用潤滑油。圓周體I的承載部位也可以設在圓周體的中部。位于圓周體I中部的圓周體齒輪18可以具有與圓周體I相同的直徑,也可以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圓周體I的直徑,以方便圓周體的設計和使用。驅動齒輪16連接在齒輪軸17上。還有電動機安裝在門架10上對齒輪軸17傳動,圖中省略了電動機。驅動齒輪16也可以通過中介輪接受電動機的傳動。驅動齒輪16也可以直接安裝在電動機的軸上,對圓周體齒輪18傳動。可利用公知技術制造、安裝圓周體齒輪18。比如可以鑄造一個與圓周體I的直徑相同的大齒輪,與圓周體I 一起加工成型,預制在圓周體I上?;蛘邔A周體齒輪18分成多個部分加工,然后安裝到圓周體I上。圓周體齒輪18的直徑可以大于圓周體直徑,方便安裝,從圓周體的一頭套進去固定即可。圓周體I上可以有多個圓周體齒輪18,同時對多個接收齒輪19傳動??梢詫A周體I、及其相關的機器或設備安裝在地下或半地下,防止其意外滾落傷人和節(jié)省地面空間??梢愿鶕?jù)需要設定圓周體的直徑或轉速,可以用大小不同的齒輪或變速箱調整圓周體及其相關機器或設備的速度。圓周體I可以在運動中不斷向接收齒輪19輸出相同分量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捎霉夹g完成本發(fā)明。圖6,承載面3上有ー個圓柱狀(或球狀)圓周體I,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I來回滾動??梢杂茅`個驅動裝置驅動多個圓周體同時滾動。在圓周體I的勢能區(qū)設置有接收重力的凸點21,凸點21露出在承載面3之上,凸點21可以由金屬制成樁狀或柱狀或半圓狀或三角狀,凸點21與圓周體I上的傳遞點相應。傳遞點可以是凹窩,凹窩使力量傳遞準確。傳遞點或凸點可以帶有減少或防止磨損的硬質表面。凸點可帶有回位彈簧,隨著圓周體I的來回滾動,凸點21被壓下或彈起。凸點21的上下運動可以通過偏心輪裝置或曲軸裝置或齒輪齒條裝置轉變成旋轉運動,推動電動機或變速箱或飛輪或壓敏裝置或使用動カ的機器工作,將圓周體I的重力輸出并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或,凸點21帶有磁鐵,凸點21的上下運動推動磁鐵切割磁力線發(fā)電。圖6的結構與圖5不同,技術方案也不同。如果采用圖5的齒輪傳動結構時,不需要凸點。圖6可以說明圓周體與凸點的相互位置關系。圖中,從圓周體I的支點(即承載面3上的承載點)到凸點21畫有一條直線Cf。我們可以看出,當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I向右運動,準備爬上凸點21吋,圓周體I相當于處在斜面上(即直線Cf上)。當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I向右運動,圓周體I剛剛離開承載面3吋,圓周體I的支點是凸點21。從凸點21到地心連線的上延長線(ab線)是圓周體I的重力面。此時,重力面右邊(陰影部分)的重力方向是向右的,具有向上的勢能,是圓周體I向上運動的動力,是圓周體I爬上凸點21的動力。正是陰影部分的重力,加上驅動裝置的驅動力,使圓周體I爬上凸點21。陰影部分的重力就是本發(fā)明所述的剩余能量。只要整個重力轉化裝置的無功損耗小于陰影部分的重力,就會有剰余能量產生。因此,凸點21越是靠近圓周體I的豎向中心線(即Cd線),陰影部分就越大,剰余能量就越大。所述的豎向中心線指圓周體上與水平線垂直的中心線。凸點與圓周體的豎向中心線的距離可以在I毫米以上。凸點21的高度可以是圓周體輸出重力時做功的行程,也可以是連桿與曲軸的行程。在圓周體I爬上凸點21的過程中,圓周體I受到向右的驅動力。隨著驅動力加大,圓周體I離開承載面3,逐漸增加對凸點21的壓力,直至全部重力(重量)轉移到凸點21上。凸點可以安裝在圓周體I上,向圓周體I內部傳遞動力,圓周體I內部有相應的接收裝置。這種“凸點向內結構”的圓周體可以用于交通工具等移動廣品。如果我們把圖6中的圓周體I當成一個西瓜,從ab線切下去,ab線右邊的西瓜,即陰影部分會向斜面上方倒下。因為ab線右邊的西瓜存在向上的高位重力勢能。這個實驗證明了 “在斜面上的圓周體,無論上升或下降,其重力面始終在支點與地心連線的延長線上”、“重力面兩邊的重力方向相反,始終有一部分重力成為動力”。同時可以證明“只要凸點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內,就可以有重力變?yōu)閯恿?。只要驅動圓周體壓下或爬上凸點的力小于圓周體的重力,就可以有重力輸出。只要凸點高度所產生的阻力,即驅動圓周體所需要的動力,小于圓周體的重力,就可以做到輸出的能量大于輸入的能量”。這是本發(fā)明的事實和理論基礎。
如果在“風動石”的底部安裝凸點21,我們就可以利用風力發(fā)電。圖7,為方便說明,圖中省略了 A向的門架和承載墩20。圓周體I上有驅動齒輪16,下有承載輪23,左右兩邊有限位輪22。下方右邊的勢能區(qū)里還有接收齒輪19。該結構在沒有接收齒輪19的情況下,驅動齒輪16驅動圓周體I的力,理論上大于零就行了。接收齒輪19的豎向中心線離圓周體I的豎向中心線很近,以獲取盡量大的重力勢能,提高重力轉化的效率。接收齒輪19離圓周體I的豎向中心線越近,驅動圓周體I所需的力越小,得到圓周體I的重力越大。圖7中,驅動齒輪16與圓周體齒輪嚙合,驅動圓周體I向右轉動。圓周體齒輪帶動接收齒輪19,接收齒輪19與電動機或變速箱或使用動力的機器或設備的齒輪嚙合,將圓周體I的重力勢能輸出。限位輪22對圓周體I起到限位作用。限位輪22可以是軸承和齒輪,也可以是滑輪或滑面。限位輪22可以與圓周體齒輪不在同一平面位置上。限位輪22可以具有彈性,可以與圓周體I保持一定距離,以方便圓周體I向右運動用力。驅動齒輪16也可以具有彈性,或者保持寬松嚙合,以方便跟隨圓周體I向右運動用力。承載輪23有兩個,軸向分布,位于圓周體I之下。承載輪23的主體位于承載面3之下,只有齒輪部分露出承載面,與圓周體齒輪嚙合??梢杂卸鄠€承載輪23,以分散壓力。齒輪和滑輪都需要帶有軸承,以保證靈活運轉。承載輪23也可以是滑輪或滑面?;啗]有軸,能夠承載圓周體的巨大重力?;娴某休d能力更大。滑面就是圓周體的滑面配合承載面的滑面,滑面之間有潤滑油。假設驅動齒輪16 (即驅動齒輪16)的驅動力是400公斤,圓周體I的重量是1200公斤、直徑是3600毫米,接收輪19 (即接收齒輪19)的高度(即凸出承載面的高度)是12毫米。由于驅動齒輪與接收齒輪直徑相同,它們的轉速和行程也應該相同。這里并沒有行程不同的問題。那么,只要驅動齒輪16—動,接收輪19就會立即得到1200公斤的重力,產生800公斤的剩余能量。得到的能量超出付出的能量一倍。參見本說明書第4. I節(jié)“圓柱體滾上木板”實驗或圖6的相關內容,這里的接受輪19就是由“木板”或“凸點21”變化而來。如果減小接收輪19(即凸點)的高度(即接收輪19靠近圓周體的豎向中心線),驅動力可以大大減小。如果加大圓周體I的重量,得到的剩余能量就會大大增加。如果同時減小接收輪19的高度,加大圓周體I的重量,就會得到更大的能量。在接收齒輪19的同一軸上或同一軸向上,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頂輪;頂輪的作用是頂住圓周體1,承擔圓周體I的重量,控制圓周體齒輪與接收齒輪的間隙,防止圓周體I將接收齒輪19壓壞,或者防止圓周體I與接收齒輪19相互頂死,影響兩者之間的轉動。頂輪還可以起到摩擦傳動的作用,幫助接收輪將圓周體的重力傳遞出去。圖7中可以不要驅動裝置,即沒有驅動齒輪16。接收齒輪19直接接受驅動力。工作時,接收齒輪19接受驅動力,圓周體I在接收齒輪19上隨之轉動,將其重力傳給接收齒輪19,使接收齒輪19獲得驅動力以外的重力能量。本發(fā)明的重力轉化裝置可以成為一種重力發(fā)動機??梢酝ㄟ^提高速度,減少用能時間的方法來提高效率。比如用手動葫蘆(手動起 重機)或動滑輪(包括動滑輪組)提升重物時,完全可以提高速度,減少用能時間,達到節(jié)能目的。比如油田的抽油機由于受井下石油流動情況的限制,抽油機的沖次不可能加快。因此限定了沖次,即單位時間里抽油桿的上下次數(shù)。電動機的轉速是可以選擇的。本發(fā)明采用功率小的高速電動機,用“能=力.速度”的方法,即“提高速度”的方法為抽油機節(jié)能。比如一臺抽油機的匹配電動機是60千瓦,轉速是800轉/分鐘,沖次是每分鐘I次,每次的提升重量是3噸。60千瓦的電動機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用“提高速度”的方法節(jié)能,而且那樣會超過沖次。本發(fā)明可以采用每分鐘2400轉的20千瓦高速電機,20千瓦高速電機先帶動本發(fā)明的《重力轉化裝置》,再通過本發(fā)明的《重力轉化裝置》帶動抽油機的原有裝置??梢圆捎脠D5、圖7所述的《重力轉化裝置》。接收齒輪19將接收的動力傳給抽油機的變速箱或者動力輪或者拉桿,驅動抽油機工作。變速箱或者動力輪或者拉桿都是抽油機接受動力的零件或裝置。這樣,用20千瓦的電動機完成了原來需要60千瓦電動機才能完成的任務,節(jié)能50%以上。沖次仍然還是每分鐘I次,提升重量仍然還是每次3噸,成功地把能耗降下來了。直接把60千瓦的電動機改為20千瓦的高速電動機行不行呢?當然不行,拉不動。必須配上一個“省力裝置”才能拉得動。雖然這個省力裝置也可以是變速箱,但是變速箱僅僅只能變速,沒有利用重力,不能節(jié)能,因此沒有本發(fā)明的效率高,本發(fā)明可以借助于圓周體的重力為電動機省力。圖8,球形圓周體I的中部有著地點齒輪24。著地點齒輪24具有比圓周體I大的直徑。著地點齒輪24的直徑可以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圓周體I的直徑,以方便設計和使用。著地點齒輪落在承載點齒輪23上,承載點齒輪23承受圓周體的重量。著地點齒輪與承載點齒輪結構也可以變化為滑面與滑面結構,即圓周體的滑面在承載滑面上滑動;或變化為滑面與軸承結構,即圓周體的滑面在軸承上滾動。球形圓周體的兩頭有圓周體齒輪18與之連接。圓周體齒輪18可以同時對兩個接收裝置傳動,輸出重力。球形圓周體I也可以變化為圓柱形圓周體,中間的著地點齒輪24和兩頭的圓周體齒輪18以及傳動方式不變。圖7和圖8的圓周體可以滾動或轉動,這樣的優(yōu)點一是不受行程的限制,傳遞動力容易,互動性強;二是接收輪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圓周體的豎向中心線,最大限度地獲取圓周體的重力;三是結構簡單,節(jié)省場地;四是傳遞動力準確,效率高;五是堅固耐用,成本低。本發(fā)明可以在一根軸上安裝多個驅動齒輪,只用一個電動機,同時驅動多個圓周體。圖9,圓周體25只是球體或圓柱體的一部分,圖中有省略??捎帽景l(fā)明的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25。在圓周體25的勢能區(qū)有接收桿26,接收桿26有支點27,接收桿26左端與圓周體25上的傳遞點相應,接收圓周體25的動力。接收桿26的右端有主動齒輪28與從動齒輪29嚙合,傳遞動力。如果是等臂杠桿(即杠桿的阻力臂與動力臂等長),就可以壓起同樣的重量,這與“天平稱”是同樣道理。這說明圓周體的重力轉化效率可達100%。所有的機械稱都是100%轉化物體的重力。比如彈簧秤被拉伸到一定的長度所蓄積的能量一定等于其所稱之物的重量。這些都可以證明圓周體的重力轉化效率可達100%。圖10,是一種“斜面圓周體裝置”。斜面33上有圓周體I,圓周體I的上方有輸入連桿31和驅動裝置32。輸入連桿31將驅動裝置的驅動力傳遞給圓周體1,帶動圓周體I來回滾動。圓周體I的圓心處安裝有輸出連桿30,輸出連桿30帶動接收裝置34的曲軸轉動,輸出圓周體I的重力。圖中斜面33的角度(即斜面與水平面的角度)可以是25度左右。斜面33與水平面的角度可以在180-90度之間,即水平到垂直之間。圓周體I在斜面上的滾動距離就是曲柄或連桿的行程,這個行程根據(jù)需要而定。所述的輸入連桿可以是軟、性連桿,軟性連桿包括軟性材料或裝置,比如軟繩、軟帶、軟索;比如鋼絲繩、尼龍帶、皮帶、塑料索;比如自行車鏈條、錨鏈之類的裝置。所述的輸入連桿31和輸出連桿30可以是剛體連桿,剛體連桿包括剛體材料或裝置,比如內燃機的連桿或蒸汽火車的連桿或腳踏式縫紉機的連桿等等。剛體連桿可以與圓周體I活動連接或軟性連接。軟性連接指剛體連桿與圓周體相接的部位是可以變形的。剛體連桿的行程與輸出連桿30或凸點21的行程匹配。剛體連桿可以在圓周體I下行的過程中利用驅動裝置32的空轉驅動力,將驅動裝置32的驅動力隨著圓周體I的重力一起傳遞給接收裝置34。比如圓周體I的重力是1200公斤,驅動裝置32的驅動力是400公斤,圓周體下行時,曲軸就會得到1600公斤驅動力??梢愿鶕?jù)需要選擇圓周體I的直徑、重量和行程以及斜面的角度和驅動力的大小。驅動裝置32上可以有偏心輪或凸輪或曲軸等裝置與輸入連桿31連接。在圓周體I下方有凸點21,圓周體I可以同時對輸出連桿30和凸點21做功,也可以單獨對其中一個做功。凸點21可以帶有回位彈簧,取代輸出連桿30,推動凸點21下方的曲軸轉動。接收裝置34可以帶有飛輪,如同內燃機帶有飛輪。輸出連桿30也可以變?yōu)檩敵鐾茥U,輸出推桿可以推動飛輪轉動。輸出推桿上可以帶有棘輪裝置,飛輪上有相應的臺階或凹槽或結構或裝置,棘輪裝置推動飛輪轉動。這個結構也可以如同公知自行車上的鏈條棘輪裝置。圓周體I左邊的陰影部分表示圓周體I左邊的重量大于右邊的重量,由于圓周體I是來回往復運動,圓周體I上行時,左邊的重量總是成為動力,這樣就可以減小驅動力;而圓周體I下行時,其總體重量并沒有改變,得到的重力仍然沒有改變。圓周體I左邊的陰影部分還可以表示圓周體I重力面左邊的重量是圓周體運動的動力。驅動裝置可以直接或間接對圓周體傳動。比如圖10或圖11中,均可在驅動裝置中使用動滑輪(所述的動滑輪包括動滑輪組),牽引力(即驅動力)通過動滑輪將動力傳遞給輸入連桿。本發(fā)明所有的牽引均可如此結構。在斜面上滾動圓柱體可以節(jié)省一半以上的力。這是公知常識。圓周運動現(xiàn)象認為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可以無限轉化。因此,只要不斷重復將圓周體I拉上、推下(或放下)的動作,圓周體I就可以帶動接收裝置34或/和凸點21工作,就可以源源不斷地輸出重力能量。大量復制這種重力轉化裝置,就可以得到大量能源。設圓周體I的重量為1200公斤,直徑3米,斜面33的角度為25度。根據(jù)實驗得知,驅動裝置所需的牽引力(即驅動力)在400公斤左右。付出400公斤的牽引力,至少可以得到1200公斤的重力。得到遠遠大于付出。用400公斤力不斷驅動圓周體I來回滾動,每一次都可以得到1200公斤的重力輸出。圖11與圖10有相似之處。圖10的圓周體是沿斜面運動,圖11的圓周體是沿著齒條35垂直上下運動。圓周體I左邊有齒條35。圓周體I上有相應的齒輪或局部有齒輪。圓周體I的齒輪與齒條35動配合,使圓周體I可以沿著齒條35上下運動。圓周體I具有動滑輪的特點。向上牽引圓周體I可以節(jié)省一半的力。圓周體I上有偏心軸36。偏心軸36與輸入連桿31連接。輸入連桿31與驅動裝置32連接。驅動裝置32通過輸入連桿31將圓周體I提升或推下(或放下)。圓周體I的直徑、重量可以依需而定。圓周體I的圓心處連接輸出連桿30。輸出連桿30連接接收裝置34。不斷將圓周體I提升、推下(或放下),就可以得到圓周體I的重力輸出。比如圓周體I的重量是1200公斤,驅動力只需600公斤,還有600公斤的重力可以轉化。也可用鋼絲繩牽引圓周體1,不需要齒條35。但那樣就不能利用如圖10中所述的“空轉驅動力”了。圓周體I也可以是一個公知的動滑輪,在動滑輪下面吊掛一個重物,重物再與輸出連桿連接。圓周體I也可以與左邊的基礎或載體活動連接,變成一種上下擺動的圓周體。如果圓周體的體積足夠大,其擺動的幅度可以滿足輸出連桿(輸出連桿可以是曲柄連桿裝置)對行程的需求。 圓周率可以幫助計算出輸入連桿31與輸出連桿30各自不同的行程,即輸入連桿31的行程(周長)是輸出連桿30行程(直徑)的3. 14倍。但是在圖10之類的結構中卻不能完全按照圓周率計算,因為它們不是或不完全是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圖12,是一種“斜面圓周體”裝置,可以作為運載工具。圓周體I上方有牽引裝置。牽引裝置包括電動機37和鋼絲繩38。比如作為礦井或礦山運載礦石或礦渣的“圓柱體斗車”。方法是將圓周體I做成帶有蓋子的空心圓柱體,礦石或礦渣裝在圓周體I里面。用牽引裝置牽引圓周體I向上滾動。這樣可以節(jié)省一半以上的能量。由于不怕碰撞,礦石或礦渣裝可以在圓周體I里面隨著圓周體I一起滾動。運動到目的地后打開蓋子,卸掉礦石或礦渣。然后再將圓周體I放下去,重新裝載。“圓柱體斗車”也可用于碼頭或貨場。斜面上可以有軌道或硬質路面。飛輪可以補償和調節(jié)動力和速度,蓄積能量,使機器運轉平穩(wěn)。飛輪也是圓周體,無論其質量大小,克服其靜止慣性的力大于其軸承的摩擦力,克服其運動慣性的力大于其受到的外力。重力轉化裝置可以連接飛輪。比如傳遞棒9、凸點21、接收輪19均可將動力先傳遞給飛輪,再由飛輪對外輸出能量。所述的飛輪可以是大飛輪,大飛輪指重量大、體積大的飛輪,其重量可以在500公斤以上。大飛輪可由金屬、水泥混凝土、塑料、石頭單獨或組合制成。本發(fā)明所述的重力能包括其他星球上的重力能,包括在其他星球上使用本發(fā)明。本發(fā)明可用于發(fā)電或交通工具或各項生產、生活所需,所述的交通工具包括車、船、火車、飛機、人造衛(wèi)星。本發(fā)明可以幫助節(jié)能減排計劃實現(xiàn)。下面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I、焦點在于圓周運動現(xiàn)象是否成立。第一,發(fā)明人提出了很多事實,這些事實應該可以證明圓周運動現(xiàn)象是客觀事實。第二,在有大量事實證明圓周運動現(xiàn)象是客觀事實的情況下,如果否定圓周運動現(xiàn)象,應該以事實服人,即用事實證明圓周運動現(xiàn)象是錯誤的。
比如如果要否定圓周運動現(xiàn)象I所述的“重力面兩邊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克服其靜止慣性的力大于零”,則必須用事實證明這個現(xiàn)象并不存在。第三,不能一口咬定違反公知理論,不顧本發(fā)明所述的事實。不能用已有理論來檢驗和否定本發(fā)明,不能一口咬定違反公知理論,不顧本發(fā)明的事實。在拿出足夠事實和理由否定圓周運動現(xiàn)象和重力轉化裝置之前,圓周運動現(xiàn)象和重力轉化裝置仍然有可能是正確的。如果不能否定圓周運動現(xiàn)象,就難以否定本發(fā)明所述的重力轉化方法及其裝置。重力轉化裝置包括一切轉化重力的裝置,包括重力發(fā)動機、重力車。2、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必須承認科學是發(fā)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按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則評價本發(fā)明。否則有違公平和實事求是原則,有違人類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3、如要否定圓周運動現(xiàn)象,必須先否定“切西瓜”等事實科學以事實為本,下面讓我們用一個“切西瓜”事實來證明圓周運動現(xiàn)象是正確的。3. I、一個西瓜,從中間切開,這個西瓜必然分成兩瓣向兩邊倒下。即使重新合上,一放手,仍然會分成兩瓣向兩邊倒下?!@是為什么呢?這就是圓周運動現(xiàn)象因為西瓜是一個球狀圓周體,是圓周體就會表現(xiàn)圓周運動現(xiàn)象。從中間切一刀,切開的這個面,就是西瓜的“重力面”。兩瓣西瓜向兩邊倒下,說明兩瓣西瓜的重力相反。當然,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但是表現(xiàn)在圓周體上,由于結構原因,重力面兩邊的重力,其運動趨勢是方向相反的。盡管西瓜的質量分布不均勻,切西瓜的位置可能也不是正中間,切開后的兩瓣西瓜的質量可能也不相等,但是“切西瓜”的事實仍然是圓周運動現(xiàn)象。3. 2、事實是客觀的,無法否認。這個事實至少可以證明“兩瓣西瓜的重力,方向相反”。雖然重力是向下的,但是由于西瓜是圓周體,其重力勢能相反,兩瓣西瓜倒下必然方向相反。只要承認了 “兩瓣西瓜向兩邊倒下”,就不得不承認“兩瓣西瓜的重力方向相反”;只要承認了 “兩瓣西瓜的重力方向相反”,就不得不承認“兩瓣西瓜互為阻力或動力”;只更承認了 “兩瓣西瓜互為阻力或動力”,就不得不承認“克服其靜止慣性的力大于零”;至此,圓周運動現(xiàn)象被事實證明。承認圓周運動現(xiàn)象是符合客觀事實的,理解圓周運動現(xiàn)象2-6就容易。因為圓周運動現(xiàn)象I是基礎,圓周運動現(xiàn)象的2-6是根據(jù)圓周運動現(xiàn)象I推導出來的。很顯然,如果要否定圓周運動現(xiàn)象,必須先否定包括“切西瓜”在內的上述事實。4、“圓柱體滾上木板”的實驗證明本發(fā)明可以建立“剩余能量”4. I、發(fā)明人做過一個“圓柱體滾上木板”的實驗,為幫助說明問題,在此予以公開。這個事實可以說明,本發(fā)明利用了重力,節(jié)省了能量,建立了能量。將一根長約6米的繩子的兩頭連在一起,平行分開10厘米左右鋪放在地面上。在平行分開的繩子的一端上面放置一塊12毫米厚的木板,繩子被壓在木板下面固定。再將一個12公斤重的圓柱體橫向放在繩子上(當時使用的圓柱體是液化氣壇子,直徑30厘米左右,重12公斤)。將圓柱體與木板相挨,木板位于圓柱體下方的懸空區(qū),即本發(fā)明所述的勢能區(qū)。將繩子另一端繞過圓柱體,位于木板上方,連接一個標量6公斤的家用彈簧秤。拉動彈簧秤,圓柱體滾到木板上。實驗中,彈簧秤顯示的最大牽引力是4公斤。發(fā)明人只用了 4公斤的力,就將12公斤重的圓柱體(即圓周體)牽引到了 12毫米高的木板上,就得到了 12公斤的重力。這個事實證明驅動圓周體滾上木板的力遠遠小于其重力。12-4 = 8,我們省力8公斤。這8公斤是本發(fā)明所述的“剩余能量”。如果重復上述實驗,我們每一次都可以得到8公斤的“剩余能量”。如果我們讓上述實驗的圓柱體與本發(fā)明所述的凸點連接,當圓柱體落下時,就會通過凸點將12公斤的重力輸出。比如我們在圓柱體上安裝齒輪,將木板變成相應的從動齒輪,然后讓圓柱體帶動從動齒輪轉動。從動齒輪可以得到12公斤的驅動力,這個力是我們付出的牽引力4公斤的3倍。請見圖5、圖7?!皥A柱體滾上木板”的實驗本身也可以成為重力轉化方法和裝置。比如我們將實驗中的圓柱體變?yōu)檠b水的容器,我們就可以用4公斤的力把12公斤的水提升到12毫米的高度,然后打開開關,放出容器里面全部的水,然后重復這個過程。我們不僅省力8公斤,而且得到相應的功一提升12公斤的水12毫米。我們可以大量復制,可以用同樣方法多次提升,直到把水提升到需要的高度。為什么會有這種效果呢?因為我們建立了圓周體,不是圓周體沒有這種效果,建立并滾動圓周體是關鍵。當然,“圓柱體滾上木板”的實驗只是一個最簡單的《重力轉化裝置》,它與真正的《重力轉化裝置》是有差距的。這里只是為了方便理解和說明問題,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真正的《重力轉化裝置》要復雜一些,但也會豐富多彩一些。比如,可以有各種巧妙的圓周體。可以將圓柱體的直徑和重量增加,可以將12毫米高的木板降低,我們得到的“剩余能量”將更多。大量制造這種《重力轉化裝置》,將獲得無窮無盡的能量。4. 2、有問為什么會有“剩余能量”產生?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是本來就存在的,滾動圓周體可以將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對外輸出也是本來就存在的,所以,滾動圓周體可以建立固體高位重力勢能,滾動的圓周體對沿途每一點或每一線施加同樣的重力。滾動圓周體可以得到無限的能量。本發(fā)明解決了二個問題一是如何建立勢能;二是如何接收勢能。本發(fā)明做到了牽引圓周體恢復勢能的力遠遠小于其重力,這樣就可以無限地建立勢能;同時,本發(fā)明找到了勢能區(qū)和凸點接收方式等接收圓周體重力勢能的最佳方式。所以會有“剩余能量”產生。本發(fā)明是運用自然規(guī)律,獲取自然能量。為了便于說明問題,讓我們回到“圓柱體滾上木板”的實驗中。木板(相當于凸點21)位于圓柱體的下方,即位于圓周體的勢能區(qū)。發(fā)明人拉動彈簧秤,牽引圓柱體離開地面,向木板上方運動。在圓柱體受到牽引力離開地面的那一瞬間,所需的牽引力最大,是4公斤。這時,圓柱體的支點落在木板的一條邊上。從圓柱體的這個支點到地心的連線的上延長線就是這個圓柱體的重力面。這時候,重力面兩邊的重力不相等。成為動力的重力只有4公斤,而成為阻力的重力卻有8公斤。木板上的重量也是8公斤。當發(fā)明人的牽引力達到4公斤時,動力與阻力相等,二力平衡。然后再增加一點點(大于零)的牽引力,圓柱體產生運動,滾上木板。這里的4公斤和一點點不夠精確,但不影響這個事實的成立以及對這 個事實的原理分析。到此為止,我們并沒有得到“剩余能量”,僅僅是“二力平衡、、、滾上木板”而已。
但是,運用本發(fā)明的《重力轉化裝置》可以從中獲得“剩余能量”。道理如下把圓柱體牽引到木板上只是節(jié)省了 8公斤的力,并沒有得到“剩余能量”,但是我們可以讓圓柱體從木板上面落下去。圓柱體落下去的重力會制造“剩余能量”。圓柱體落下去的重力是12公斤,遠遠大于我們將其牽引上來的牽引力4公斤。12-4 = 8,產生了 8公斤的剩余能量,節(jié)省的能量就是剩余能量。如果我們減少木板的厚度,增加圓柱體的重量,效率會更高,產生的剩余能量會更多。圓柱體落下去的重力如何接收?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下面5. 5節(jié)將有說明。4. 3、本發(fā)明是利用自然規(guī)律,轉化重力勢能。本發(fā)明與風力發(fā)電、水力發(fā)電一樣,也是利用了重力,也是將重力轉變成了動力,也是利用了自然規(guī)律,只不過利用的方式不一樣而已。本發(fā)明可以有效轉化重力,本發(fā)明是一種“利用重力提高能量轉化效率的機器”。重力也是一種能量,“重力不是能量”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水力發(fā)電就是利用了水的重力,利用了水的“液體高位重力勢能”。事實說明沒有重力,就沒有風力和水力,風力或水力就是儲備起來了的流體重力。本發(fā)明所述的“圓周體”是一種固體,與流體一樣具有重力勢能。只不過“圓周體”的重力勢能是一種天然的 “固體高位重力勢能”。而且圓周體的“固體高位重力勢能”具有一些很重要特性比如I,“重力面兩邊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比如2,“無論其質量大小,克服其靜止慣性的力大于零”;比如3,“滾動的圓周體向沿途每一承載點施加同樣的重力”;比如4,“滾動中的圓周體可以永遠保持其固體高位重力勢能”;比如5,“滾動圓周體的輸入能量可以遠遠小于圓周體的輸出能量”、、、;這些都是事實,都是自然規(guī)律,我們必須尊重自然規(guī)律。圓周體“固體高位重力勢能”的這些重要特性,是我們利用重力能源的基本理論基礎。人類可以利用流體的“高位重力勢能”,人類當然也可以利用固體的“高位重力勢能”。4. 4、再看一個“附圖7”的實施例。說明書附圖的圖7中,圓周體I的上方有驅動齒輪16,下方勢能區(qū)有接收輪19,驅動齒輪與接收齒輪直徑相同。假設該裝置的各種數(shù)據(jù)與“圓柱體滾上木板”的數(shù)據(jù)相同,即驅動齒輪16的驅動力是4公斤,圓周體I的重量是12公斤,接收輪(即凸點)凸出承載面的高度是12毫米。由于驅動齒輪與接收齒輪直徑相同,它們的轉速和行程也應該相同。那么,只要驅動齒輪16 —動,接收齒輪19就會立即得到12公斤的重力,就會產生8公斤的剩余能量。如果將驅動齒輪16直接驅動接收輪19,顯然不會有剩余能量。如果將圓柱體換成同樣直徑的普通齒輪,也沒有這個效果。一是普通齒輪不會有這個重量,二是普通齒輪被軸固定,有重力傳遞不出來。這個事實應該是比較清 楚的。4. 5、否定本發(fā)明,必須先否定“圓柱體滾上木板”和“附圖7”的事實?!皥A柱體滾上木板”和“附圖7”的事實證明了本發(fā)明的《重力轉化裝置》是可以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做到了 “輸入小于輸出”,即“輸出大于輸入”。在這個實驗中,僅僅只輸入動力4公斤,卻得到了 12公斤的重力輸出。如此不斷循環(huán),就可以得到巨大能量。誰都可以重復這個實驗,誰都可以驗證這個事實。重復這個實驗也可以很簡單在辦公室里找一個直徑10厘米以上的圓柱體,水桶、花瓶、茶葉罐之類的都可以,在里面裝滿沙子,再找一根線、一本0. 5厘米左右的薄書和一個家用彈簧秤,按照“圓柱體滾上木板”的實驗方法和過程,就可以進行實驗了,就可以驗證這個事實了。建議持不同意見的老師也做一下。這個實驗其實多余,因為科學早已證明沿斜面向上滾動圓柱體可以節(jié)省一半以上的力。很顯然,如果要否定本發(fā)明的圓周運動現(xiàn)象和《重力轉化裝置》,必須先否定上述事實,必須先否定“圓柱體滾上木板”和“附圖7”的事實。5、如果沒有真正理解圓周運動現(xiàn)象和《重力轉化裝置》,就會產生以下的錯誤或偏見。5. I、有說物體的重力勢能在轉化后不會繼續(xù)存在,必須通過外力做功重新獲得。 雖然這個道理是對的,但是只對了一半,僅僅在過去的常規(guī)理論中是對的。在圓周體和圓周運動的客觀實際中,這意見是不對的,有違事實,有違規(guī)律,有違科學。圓周體的重力勢能在轉化后,其所處的位置下降了,即距離地心的位置變近了,重力勢能相對來說喪失了,必須通過外力做功,才能使其重新回到原有的位置,重新獲得原有的重力勢能,這是毫無疑問的。然而,本發(fā)明卻可以“用比圓周體本身重力小得多的外力就可以使其重新上升到原有的位置(高度),重新獲得原有的重力勢能”?!案綀D7”的事實就是這樣?!爸灰寗育X輪16 —動,接收齒輪輪19就會立即得到12公斤的重力,產生8公斤的剩余能量”。這一點正是本發(fā)明的貢獻之處。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事實說明,本發(fā)明不是“憑空創(chuàng)造能量”,本發(fā)明沒有“違反能量守恒定律”。本發(fā)明是利用圓周運動的自然規(guī)律,這個自然規(guī)律就是圓周運動現(xiàn)象。很顯然,如果不能否定圓周運動現(xiàn)象,也就無法否定《重力轉化裝置》。5. 2、有說“切西瓜”、“不倒翁”與“風動石”不能證明圓周運動現(xiàn)象。“切西瓜”的事實只要能夠證明“切開后的兩瓣西瓜向兩邊倒下的事實可以證明兩瓣西瓜的重力方向相反”的道理就夠了。本發(fā)明并不需要涉及“切開后的兩瓣西瓜,重心降低,勢能消失,運動停止、、、”等等問題。同時,這些現(xiàn)象也不能否定“切西瓜”所證明的上述事實。只要不能否定“切開后的兩瓣西瓜向兩邊倒下的事實可以證明兩瓣西瓜的重力方向相反”這一事實,本發(fā)明的理論就可以成立?!安坏刮獭迸c“風動石”是一樣的事實,這些事實可以證明圓周運動現(xiàn)象。即“無論不倒翁或風動石的質量有多大,在理論上,克服其靜止的慣性大于零”。只要能夠證明這一點就夠了。至于“外力停止,不倒翁也就逐漸停止運動”的問題,與本申請無關。5. 3、有說“外力停止后,隨著圓周體的重心降低,勢能會減弱,最后會停止運動”。這種現(xiàn)象不影響本發(fā)明?!吨亓D化裝置》中的圓周體的運動是受控制的,是有支點的,位于支點上的圓周體的重力勢能是不會改變的。比如“圓柱體滾上木板”和“附圖7”的事實中,如果讓12公斤的圓柱體在支點上受控制地落下,很顯然,這個12公斤的圓柱體會一直保持著12公斤的重量,即保持對支點12公斤的壓力。直至落到地面,它仍然是12公斤。這就夠了,本發(fā)明只要圓周體一直有這12公斤的重力就可以得到剩余能量。本發(fā)明所述的重力勢能指重力和勢能,重力和勢能不能分開,圓周體同時具有重力和勢能。除非到達地心,圓周體才會喪失重力和勢能。5. 4、有說摩擦等原因會使圓周體勢能逐漸減弱,最后停止運動。本發(fā)明不會這樣。理由有三第一,高效足以抵消摩擦。在“圓柱體滾上木板”實驗中,付出能量4公斤,得到能量12公斤。得到能量遠遠大于付出能量,能效(能量轉換效率)很聞。通過合理結構和提聞精度的方法使摩擦減少,還可以使能效更聞。如此聞的能效足以抵消摩擦。第二,摩擦可以很小,摩擦可以克服?!澳Σ潦箘菽軠p弱”的現(xiàn)象在本發(fā)明中完全可以避免或者降低到忽略不計的程度。在“圓柱體滾上木板”實驗中,12公斤的圓柱體,在木板上是12公斤,在落下的過程中,由于速度不高,不會失重,地球對它的引力沒有改變,它的重量會一直是12公斤。圓柱體落下后,地球對它的引力仍然沒有變,它的重量,即它對支點或地面的壓力仍然是12公斤,一點也不會減少。在整個的過程中,圓柱體受到的摩擦損失和勢能減弱是很小很小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第三,摩擦等無功損耗屬于結構不合理、精度不夠高的問題,應該通過調整結構,提高精度來解決,摩擦等無功損耗不能成為否定本發(fā)明技術原理和技術方案的理由,摩擦等無功損耗不會成為本發(fā)明的障礙。5. 5、有說圓周體的重力勢能轉化難,轉化效率低。重力勢能轉化,剩余能量產生是有條件的,重力勢能轉化是人類久攻不破的難題, 如果沒有理論和技術上的突破,重力勢能當然轉化難。比如我們讓“圓柱體滾上木板”實驗中的圓柱體直接滾下木板,成為自由落體,落在一個彈簧上,圓周體是不能重新回到木板上面的。這種轉化效率低下,圓周體的重力勢能沒有完全轉化成為另一個同樣大小的重力勢能,當然不能得到剩余能量。很顯然,這種重力轉化方法不合適,能量轉換裝置不合理,這樣轉化當然難。要想讓落下的圓周體有剩余能量產生,關鍵在于能量接收方法,即重力勢能轉換方法。什么樣的接收方法可以產生剩余能量呢?為了方便理解和說明,我們做一個“蹺蹺板接收裝置”:在“圓柱體滾上木板”的實驗中,將圓柱體與一個蹺蹺板的一端相接,這個蹺蹺板是一個等臂杠桿,即動力臂與阻力臂等長的杠桿。當12公斤的圓柱體從木板上面落下時,可以將蹺蹺板另一端的一個12公斤的圓柱體壓上同樣高度。蹺蹺板與“天平稱”是
一樣的原理。這至少說明,在重力能量轉換過程中,完全可以將圓周體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另一個同樣大小的重力勢能。能效比可以達到100%。我們可以將12公斤的圓柱體放大10倍,我們得到的剩余能量也就增加10倍。如果我們的任務是提水,蹺蹺板另一端就可以提起120公斤的水;如果任務是搬磚,蹺蹺板另一端就可以搬起120公斤的磚;如果任務是發(fā)電,蹺蹺板另一端就可以是一個具有120公斤力量的連桿或電機轉子或直式電機的動子、、、,總之,運用公知技術完全可以實現(xiàn)重力勢能的轉化,而且轉化效率很高。當然,這些都是最簡單的轉化方法和裝置,目的是為了方便理解和說明。本發(fā)明至少實現(xiàn)了提水、搬磚、發(fā)電。本發(fā)明還可以將已經提高的重力勢能用同樣方法再次或多次提高。比如多次提高勢能的水可以用作自來水,可以自流灌溉、可以沖洗街道、、、。在“高空飛人”的雜技中,一個人從高處跳到一個蹺蹺板的一端,可以將蹺蹺板另一端的一個同樣重量的人彈起到更高的高處。這違反能量守恒嗎。沒有。因為從高處跳下的人具有加速度沖力,加上蹺蹺板的動力臂長一些,蹺蹺板本身有一定彈性等等因素,放大了沖力,能量轉換的損失很小,所以會有這種效果。本發(fā)明所追求的正是這種高效轉化。本發(fā)明可以用很小的牽引力讓那個跳下的人回到他開始的高度,重新具備勢能。根據(jù)“圓柱體滾上木板”的實驗數(shù)據(jù),8公斤的動力可以牽引24公斤的圓柱體滾上12毫米高度,24公斤的圓柱體又可以得到16公斤的剩余能量,16公斤的動力足以牽引48公斤的圓柱體滾上12毫米高度,48公斤的圓柱體又可以得到32公斤的剩余能量、、、,如此逐級放大,我們得到的能量將是很大的。在“圓柱體滾上木板”實驗中,從牽引圓周體滾上木板建立重力勢能,到勢能區(qū)凸點接收重力勢能,再到“蹺蹺板裝置提水、搬磚、發(fā)電”轉化重力勢能,本發(fā)明公開了一個完整的重力轉化過程,一個完整的技術方案。這個例子淺顯明了,這個事實很清楚,每一步都有事實證明。本行業(yè)的一般技術人員完全可以理解并實施本發(fā)明。在附圖7、10等技術方案中,本發(fā)明公開了更多的重力轉化方案。如果加大圓周體重量,減少凸點高度,得到的能量會更大。如果采用《聯(lián)合重力轉化裝置》,如果規(guī)模生產,我們可以得到足夠大的能量。很顯然,如果要否定圓周運動現(xiàn)象和《重力轉化裝置》,必須先否定上述事實及推理。6、“創(chuàng)造剩余能量”是有可能的。6. I、常規(guī)理論和方法無法創(chuàng)造剩余能量。
在“圓柱體滾上木板”的實驗中,輸入4公斤的動力,得到了 8公斤的剩余能量。我們可以用4公斤的剩余能量回頭來牽引圓周體滾上木板,讓《重力轉化裝置》自己推動自己,我們還可以有4公斤的剩余能量對外輸出。這說明《重力轉化裝置》創(chuàng)造了剩余能量。但是,公知理論認為4公斤的行程應該是圓柱體行程(12毫米)的3倍,即36毫米。4公斤X36毫米=12公斤X12毫米,功是一樣的。僅僅只是省力,并沒有省功,也沒有節(jié)省能量?!堵?lián)合重力轉化裝置》也做不到,因為每一臺都沒有節(jié)省能量,聯(lián)合一起也沒有節(jié)省能量。6. 2、發(fā)明人認為,以下三種圓周運動,可以創(chuàng)造剩余能量。 第一種在“圓柱體滾上木板”的實驗中,付出4公斤的動力,得到了 8公斤的剩余能量。這說明《重力轉化裝置》可以做到了輸入小于輸出,創(chuàng)造了剩余能量。第二種《聯(lián)合重力轉化裝置》(也叫重力發(fā)動機)更可以創(chuàng)造剩余能量。我們用第一臺《重力轉化裝置》的剩余能量來牽引第二臺更大的《重力轉化裝置》(即牽引更大的圓柱體),第二臺《重力轉化裝置》的剩余能量再牽引第三臺更大的《重力轉化裝置》、、、,由于每一臺都是輸出大于輸入,剩余能量就會越積越大。第三種在“圓周體的重力足夠大,滾動圓周體的牽引力足夠小,牽引圓周體滾動的時間足夠短,得到的剩余能量足夠多”的情況下,可以創(chuàng)造剩余能量。而這“四個足夠”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下面用事實證明。6. 3、做一個“萬倍實驗”。按照圖10的結構,設圓周體重10萬公斤,直徑50米。圓周體勢能區(qū)的凸點高度是5毫米(5毫米完全可以滿足傳遞能量的行程需要),圓周體滾上或壓下凸點的牽引力為10公斤。即圓周體滾動一次可對凸點產生99999公斤的壓力,即剩余能量。根據(jù)公知理論計算10萬公斤是10公斤的一萬倍,50米是5毫米的一萬倍。10萬公斤的行程是5毫米,那么,10公斤的行程就應該是50米。即10萬公斤X5毫米=10公斤X50米。本發(fā)明認為不對,應該根據(jù)事實,根據(jù)圓周率公式計算。根據(jù)圓周率公式計算用10公斤的力牽引10萬公斤的圓周體滾上凸點5毫米,10公斤的行程應該是5毫米X3. 14 = 15. 7毫米。其等式為10萬公斤X5毫米=10公斤X15. 7毫米。在這個等式中,10萬公斤的行程5毫米相當于圓周體的直徑,10公斤的行程15. 7毫米相當于圓周體的周長。周長滾動15. 7毫米,直徑上移5毫米。即我們將圓周體滾動15. 7毫米的同時,圓周體升高了 5毫米。這個等式是個事實。但這個等式卻相差很懸殊。力量相差一萬倍,行程相差3. 14倍。很顯然,10萬公斤X5毫米的動量比10公斤X15. 7毫米的動量大多了?!八膫€足夠”可以做到的理由第一,在“萬倍實驗”中我們做到了“圓周體的重力足夠大,滾動圓周體的牽引力足夠小”;第二,圖7的裝置可以按照“萬倍實驗”的數(shù)據(jù)設置,達至IJ“萬倍實驗”的效果。而且,圖7的裝置已經做到“牽引圓周體滾動的時間足夠短”。圖7中,驅動輪(即驅動齒輪)16與接收輪(即接收齒輪)19的直徑、轉速和行程都相同。只要驅動輪16 —動,接收輪19就會跟著動,而且行程相同。按照“萬倍實驗”的數(shù)據(jù),只要驅動 輪16—動,接收輪19就會立即得到I萬公斤的重力,并且產生99999公斤的剩余能量。在這里,驅動輪16與接收輪19,兩者運動的時間相同,行程相同,但是兩者產生的動量不同,所做的功不同。得到的功遠遠大于付出的功。圖7的裝置做到了“牽引圓周體滾動的時間足夠短,得到的剩余能量足夠多”,說明本發(fā)明可以同時做到“四個足夠”。本發(fā)明的圖3、6、10、12都可以做到“四個足夠”。6. 4、“人騎自行車”創(chuàng)造了剩余能量。為了方便理解和說明,我們截取并分析一個人在平地上騎自行車的其中一段(30米),我們可以看出在這30米的運動中,人所付出的力可以是很小很小的,遠遠小于人的體重加自行車的重量。人對自行車做的功,遠遠小于自行車對地面做的功。比如在光滑的平地上,一個人完全可以只付出10公斤的力踩動自行車的曲柄半圈,就可以驅動自行車運動30米。這時,人對自行車做的功只有10公斤X0. 3米(半圈曲柄的周長);而自行車對地面做的功是100公斤(人體加自行車的重量)X30米。兩者的功相差10倍,明顯不相等。僅僅付出10公斤對自行車的力,就可以得到100公斤對地面的力。力也差10倍,兩者的能量明顯不相等。100公斤-10公斤=90公斤。這多出來的90公斤力(能量),從何而來?事實說明這多出來的90公斤力(能量),從滾動圓周體而來。人踩自行車曲柄和自行車在地面滾動都是圓周運動現(xiàn)象。人踩自行車幾乎沒有利用重力,但自行車對地面卻利用了重力(人體加自行車的重量)。自行車的兩個輪子是兩個圓周體。100公斤的重力分布在兩個輪子上,構成對地面的壓力。在理想的條件下,兩個輪子重力面兩邊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克服其靜止慣性的力大于零。由于自行車是在不理想的條件下運動,所以克服其靜止慣性的力為10公斤。有說這是因為滾動摩擦省力,不是圓周運動現(xiàn)象。——但是,在同樣條件下,為什么滾動摩擦比平面摩擦省力?很顯然,還是圓周運動的作用,即重力面的作用。6. 5、圓周體與變速箱(包括具有變速功能的齒輪組合)以及杠桿的區(qū)別。雖然都是省力工具,但有本質的區(qū)別。首先,變速箱沒有重力輸出,只能省力,不能節(jié)能。這是主要原因;其次是本發(fā)明比變速箱結構簡單;第三是沒有重力的助力效果。比如“圓柱體滾上木板”實驗中可以用變速箱代替本發(fā)明,達到“4公斤牽引12公斤”的效果。但如果變速箱牽引的物體不是圓周體,就不能做到“4公斤牽引12公斤”,更不能節(jié)能。如果變速箱牽引的物體是圓周體,那就成了圓周運動,不用變速箱更簡單,一根牽引繩肯定比一個變速箱簡單。杠桿的情況與變速箱是一樣的。雖然本發(fā)明也可以使用變速箱、杠桿、動滑輪等裝置,但是這些裝置沒有本發(fā)明轉化重力的效果,因此不能代替本發(fā)明。
6. 6、剩余能量由圓周體的固體高位勢能轉化而來。圓周運動現(xiàn)象有一個與堅實、水平的承載面呈理想狀態(tài)的線接觸圓柱體,無論其質量大小,克服其靜止慣性的力大于零。這等于是說“一萬噸的圓周體,大于零的力就可推動”。圓周運動現(xiàn)象有可以用很小的力不斷滾動一個很大的圓周體(比如用5公斤的力不斷滾動一個5萬公斤的圓周體),該圓周體的固體高位勢能就可以不斷轉化。在實際情況中(比如“人騎自行車”的例子),克服其靜止慣性的力也完全可以比 零大不了多少,理想狀態(tài)雖不存在,但是可以無限接近。可以做到付出的能量無限小,得到的能量無限大。至少是付出的能量很小很小,得到的能量很大很大。那么,這個“很大很大”的能量從何而來?答案是從“圓周體的固體高位勢能”轉化而來。
權利要求
1.ー種重力轉化方法,所述的方法用于獲取重力能源或制造重力轉化裝置,其特征是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建立重力勢能,有重力轉化裝置將圓周體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可利用的動カ; 或,其特征是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建立重力勢能,有重力轉化裝置將圓周體的重力勢能傳給飛輪,將圓周體的重力能量通過飛輪輸出; 或,其特征是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建立重力勢能,圓周體的重力作用在壓敏材料或壓敏裝置上;或,有重力轉化裝置轉化圓周體的重力勢能,所述的重力轉化裝置是壓敏材料或壓敏裝置;或,所述的壓敏材料包括壓敏陶瓷或壓敏硅膠或壓敏生物膜或壓敏復合膜;所述的壓敏裝置包括公知的受壓后產生電流或動作的裝置;所述的壓敏材料或壓敏裝置在受壓后有電流輸出或有動作產生;所述的受壓包括脈沖式受壓或間歇式受壓或沖擊式受壓或持續(xù)受壓或滾動受壓;所述的脈沖、間歇是公知的字面意思;所述的沖擊式受壓是具有一定速度的圓周體對壓敏材料或壓敏裝置沖擊;所述的持續(xù)受壓是圓周體的重力持續(xù)作用在壓敏材料或壓敏裝置上,所述的持續(xù)不少于30秒;所述的滾動受壓是圓周體在壓敏材料或壓敏裝置上滾動; 或,其特征是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建立重力勢能,有重力轉化裝置將圓周體的重力勢能傳給抽油機的變速箱或皮帶輪或齒輪或拉桿;所述的變速箱或皮帶輪或齒輪或拉桿指抽油機上傳遞動力的零件; 或,其特征是將圓周體6的立柱7與固定支點8活動連接,或將圓周體6的立柱7落在凹窩里,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6晃動,圓周體6的驅動裝置包括電動機11、偏心輪12和連桿13,電動機11安裝在門架10上,門架10安裝在圓周體6的兩邊或周邊,連桿13的左端連接在偏心輪上,右端與立柱7活動連接,工作時,電動機的偏心輪帶動連桿13,連桿13帶動立柱7,使圓周體來回晃動,有傳遞棒9與圓周體6連接,圓周體6晃動時,傳遞棒9隨之上下運動,將圓周體6的重力傳遞出去;所述的重力轉化裝置包括偏心輪或曲柄,偏心輪或曲柄把傳遞棒9的上下往復運動轉變成旋轉運動;或,重力轉化裝置包括磁鐵,磁鐵與傳遞棒9連接,工作時,磁鐵上下運動,切割線圈的磁力線發(fā)電; 或,其特征是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建立重力勢能,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有接收圓周體重力勢能的凸點,圓周體的重力能量通過凸點輸出; 或,其特征是承載面3上有圓柱體形狀的圓周體1,圓周體I上有圓周體齒輪18,圓周體I的上方有驅動裝置,驅動裝置帶有驅動齒輪16,驅動齒輪16在圓周體I上方與圓周體齒輪18嚙合,在圓周體I的勢能區(qū)有重力輸出裝置,重力輸出裝置帶有接收齒輪19,接收齒輪19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與圓周體齒輪18嚙合,驅動齒輪16驅動圓周體齒輪18,圓周體I隨之轉動,接收齒輪19也隨之轉動,接收齒輪19驅動發(fā)電機或變速箱或使用動カ的機器,將圓周體I的重力輸出并轉化為可利用的動カ;接收齒輪19的主體安裝在承載面之下,有部分露出在承載面3之上,與圓周體齒輪18嚙合,接受圓周體齒輪18的傳動,接收齒輪19也可以變化為摩擦傳動的摩擦輪或齒孔傳動的齒輪和孔輪;所述的齒孔傳動類似于電影機或照相機中的齒輪帶動膠片的結構,不同的是本發(fā)明的齒孔可以位于輪子上,也可以位于平板上;采用摩擦傳動時,將驅動齒輪16、圓周體齒輪18、接收齒輪19換成摩擦輪即可;或,其特征是接收齒輪19帶有動力,工作時,接收齒輪19受動カ驅動,圓周體I在接收齒輪19上隨之轉動,將其重力傳給接收齒輪19,使接收齒輪19獲得驅動カ以外的能量;在接收齒輪19的同一軸上或同一軸向上,可以設置一個或多個頂輪頂住圓周體1,承擔圓周體I的重量,幫助傳遞圓周體的重力; 或,其特征 是在圓周體的上方安裝圓周體的驅動裝置,在圓周體的下方安裝接收桿26,接收桿26設有杠桿的支點27,接收桿26的一端與圓周體上的重力傳遞點相應,隨著圓周體的來回滾動做上下運動,接收桿26的另一端有齒輪或摩擦輪或齒孔輪將圓周體的重力能輸出并轉化為可利用的動カ; 或,其特征是在圓周體兩頭設有圓周體齒輪18,中間有著地點齒輪24,著地點齒輪24的直徑可以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圓周體I的直徑,著地點齒輪24落在承載點齒輪23上,承載點齒輪23承受圓周體的重量,著地點齒輪與承載點齒輪結構也可以變化為滑面與滑面結構,即圓周體的滑面在承載滑面上滑動;或變化為滑面與軸承結構,即圓周體的滑面在軸承上滾動;圓周體齒輪18可以同時對兩個接收裝置傳動,輸出重力; 或,其特征是有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建立重力勢能,有重力轉化裝置將圓周體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所述的動力用來發(fā)電或驅動交通工具或驅動用能設備,所述的交通工具包括車、船、火車、飛機、人造衛(wèi)星。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重力轉化方法,其特征是驅動圓周體的力小于圓周體輸出的重力; 或,其特征是所述的圓周體指球體、圓柱體和非圓體,包括滾動或轉動或晃動或擺動或搖動的物體;所述的非圓體包括帶有圓弧底面的物體或運動方式為晃動或擺動或搖動的物體;所述的圓周體可以作為糧倉、煤場、庫房使用,一物多用;房屋、糧倉、貨場均可成為圓周體或圓周體的一部分;圓周體的重量或體積根據(jù)需要確定;圓周體可以帶有突出結構5 ;所述的圓周體指具有重力面的物體;圓周體具有固體高位重力勢能;圓周體可以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等材料単獨或組合構成;所述的圓周體可以是實心的或空心的;或,空心圓周體里面有多個格子,格子里有活動的、起配重作用的液體或球體或圓柱體;房屋、礦石、糧倉、車輛、液體均可以成為圓周體的一部分;圓周體內部可以容納人或動物;或,圓周體由二部分或多部分組成;或圓周體軸向分成多節(jié),串連在一起;或圓周體周邊有扶正輪,扶正輪可以具有弾性;或,圓周體由二部分或多部分組成;或圓周體軸向分成多節(jié),串連在一起;或,所述的扶正輪具有彈性;或,在接收齒輪19的同一軸上或同ー軸向上,設置ー個或多個頂輪;或,圓周體落在承載基礎上;承載基礎指承載圓周體及其相關設備或設施的基礎,承載基礎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単獨或組合構成;或,所述的承載基礎可以是軌道或硬質臺面;或,所述的門架10安裝在圓周體附近,門架10有ニ個或多個立柱,分布在圓周體兩邊或周邊,立柱上面有橫梁連接,門架可以呈“門”字形或框架形,門架可以由圓周體附近的建筑物或房子的墻壁和房頂代替,門架10為圓周體及其相關機器或設備提供安裝或運動的基礎條件,門架10由金屬、塑料、石頭、泥土、樹脂材料、水泥混凝土単獨或組合制成;或,所述的圓周體設置限位裝置或回位裝置,所述的限位裝置可以是限位彈簧或限位樁或限位輪或限位邊;所述的回位裝置可以是回位彈簧或回位柱回位輪或回位邊;可以根據(jù)需要設定圓周體的運動速度;或,其特征是所述的驅動裝置包括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所述的動力裝置包括電動機或內燃機或人力或畜力或風カ或水力或磁力,所述的傳動裝置包括齒輪傳動裝置或齒輪齒條傳動裝置或皮帶傳動裝置或摩擦傳動裝置或凸輪傳動裝置;或,其特征是所述的凸點可由金屬制成;凸點露出在承載面之上;凸點與圓周體上的重力傳遞點相應;凸點可以呈樁狀或柱狀或半圓狀或三角狀;凸點可帶有回位彈簧,隨著圓周體的滾動,凸點被壓下或彈起;或,凸點的上下運動通過偏心輪裝置或曲軸裝置或齒輪齒條裝置轉變成旋轉運動,推動電動機或變速箱或飛輪或使用動カ的機器或設備工作,將圓周體的重力能轉化為可利用的動カ;或,凸點與磁鐵連接,凸點的上下運動推動磁鐵切割磁力線發(fā)電,將圓周體的重力能轉化為可利用的動カ;或,在所述的重力轉化方法中,輸出的能量大于輸入的能量;凸點可以變化為接收輪或接收板或接收棒或接收杠桿或接收連桿;所述的接收輪可以是齒輪或皮帶輪或齒孔輪或摩擦輪;所述的接收板呈板狀;所述的接收棒呈棒狀;所述的接收杠桿呈杠桿狀;所述的接收連桿可以連接在圓周體的圓心處對曲軸傳動;或,凸點在圓周體承載面上的高度是O. 5毫米或以上;或,其特征是凸點與圓周體的豎向中心線的距離是O. 5毫米或以上;或,其特征是凸點位于圓周體承載面以下,圓周體上有相應的突出結構;所述的勢能區(qū)指圓周體的下方; 或,其特征是所述的重力輸出裝置包括重力傳遞裝置和重力接收裝置;所述的重力傳遞裝置包括重力傳遞點或重力傳遞桿或重力傳遞棒或重力傳遞輪,所述的重力傳遞桿呈桿狀,可懸掛在圓周體上,所述的重力傳遞捧呈棒狀,連接在圓周體上;可以有多個傳遞桿或多個傳遞棒,相應也有多個接受傳遞的裝置;所述的重力傳遞輪包括齒輪或滑輪或摩擦輪或鏈輪或齒孔輪;所述的重力接收裝置包括重力接收桿或重力接收凸點或重力接收輪;所述的重力接收輪包括重力接收齒輪或重力接收摩擦輪或皮帶輪或重力接收鏈輪或重力接收齒孔輪,所述的齒孔輪指齒孔傳動的齒孔輪,所述的重力接收輪可以帶有棘輪裝置; 或,其特征是所述的重力接收裝置可以是偏心輪或曲柄,偏心輪或曲柄把傳遞裝置的上下往復運動轉變成旋轉運動,用于驅動發(fā)電機或變速箱或使用動カ的機器或設備;重力接收裝置還可以是磁鐵,磁鐵與傳遞棒連接,工作時,磁鐵上下運動,來回切割線圈的磁力線; 或,其特征是有多個圓周體同時工作;或,將多個圓周體連接在一起,由一個驅動裝置驅動多個圓周體;或,所述的重力轉化裝置可以安裝在地下或半地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重力轉化方法及其裝置與應用,尤其是重力能源的獲取方法及其裝置與應用。其特征是建立一個圓周體,在圓周體的上部安裝圓周體的驅動裝置,驅動裝置驅動圓周體運動,圓周體的運動包括轉動或滾動或晃動或擺動或搖動。在圓周體的勢能區(qū)里安裝重力輸出裝置,將圓周體的重力傳遞給變速箱或接收輪或杠桿或凸點或飛輪,重力輸出裝置將圓周體的重力能量輸出并轉化為可利用的動力。運動中的圓周體輸出的能量大于輸入的能量。
文檔編號H02N2/18GK102678484SQ20121006252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4日
發(fā)明者任文林 申請人:任文林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