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源供應電路、及其控制電路與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源供應電路、及其控制電路與方法,特別是根據動態(tài)電壓識別 (dynamic voltage identification)訊號產生補償訊號以調整輸出電壓的電源供應電路、 及其控制電路與方法。
背景技術:
動態(tài)電壓調整系統(tǒng)的概念主要是希望能夠提供一可變動的工作電壓,當整個系統(tǒng)需要高速地處理大量資料時,便將電壓提高以增快數字訊號處理器或是微處理器的處理速度。而當系統(tǒng)不需要高速處理資料或只是處于待命狀態(tài)時,則系統(tǒng)便通過指令將其電壓降低,如此便可以節(jié)省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因此,提供上述工作電壓的電源供應電路要能快速調整輸出電壓,以實時滿足處理器所需。圖1標出用于供應處理器動態(tài)電壓的一現(xiàn)有技術的電源供應電路。電源供應電路 10包含有控制電路12,控制一個功率級電路14 ;功率級電路14中包含兩個功率晶體管開關Ql及Q2與電感L。控制電路12根據從輸出端Vout經反饋電路20萃取出的反饋訊號 FB (或是輸出電壓Vout)、通過電感L的電感電流Ip及來自中央處理器(CPU) 11的指令的 DVID訊號,產生開關控制訊號控制晶體管Ql、Q2的開與關,以將電能從輸入端Vin傳送給輸出端Vout。通過電感L的電感電流L會將電容C充電,電容C的跨壓即為輸出端的輸出電壓Vout,又負載電流Ium由輸出端輸出并供應中央處理器11。DVID訊號規(guī)定定義于英特爾antel)的電源供應電路模塊(Voltage Regulator Module ;VRM)的說明書中,其中包括預定電壓及電壓轉換速率(slew rate)指令。例如中央處理器11于DVID訊號中要求輸出電壓Vout以IOmV/ μ s的電壓轉換速率由0. 5V調整至0. 8V,因此電源供應電路10需要于(0.8-0. 5)/0.01 = 30 μ s內將輸出電壓Vout提升至0.8V。另外,英特爾也在上述說明書中列出負載線阻抗(load line impedance)的傳輸要求規(guī)格,其以AVouVAIum表示。例如電源供應電路10的負載線阻抗為Imohm,則可能要求Δ Vout/Δ Iload = lmV/A,即輸出電壓Vout下降10mV,則負載電流Iload會上升IOA0 然而,現(xiàn)有的電源供應電路10僅偵測電感電流Iy而不會于輸出路徑上另增耗能元件以偵測負載電流IMAD。參見圖2A,當電源供應電路10的輸出電壓Vout于穩(wěn)定狀態(tài),則電感電流Il的平均值等于負載電流Ium,故上述現(xiàn)有技術可采用平均電感電流l·仍可代表負載電流IMAD。 參見圖2B,但當電源供應電路10因應中央處理器11的DVID訊號要求將輸出電壓Vout由 0. 5V調整至0. 8V,則電感電流込得增力Π,并大于負載電流1_,以提供使電容C充電的額外電流,從而輸出電壓Vout才可能被提升至輸出電壓Vout。此時,電源供應電路10會因偵測到升高的電感電流Iy而誤認為負載電流Ium也已被提升。然而根據上述負載線阻抗的傳輸要求,反而會令輸出電壓Vout意外下垂(droop)。結果實際輸出電壓Vout的反應會因此延遲,而晚于預定輸出電壓Vout欲到達目標電壓0. 8V的設定時點,即可能無法滿足 DVID訊號中電壓轉換速率的要求。反之,若預定輸出電壓Vout要由0. 8V降至0. 5V,則會有不希望的負下垂(negative droop)或上升(boost)發(fā)生于輸出電壓,同樣實際輸出電壓 Vout的反應也會被延遲??v使令電源供應電路10的負載線阻抗為零,然而受限于該電路中反饋回路的有限頻寬,上述輸出電壓Vout的反應延遲仍會發(fā)生。有鑒于以上所述,本發(fā)明即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根據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產生補償訊號以調整輸出電壓的電源供應電路、及其控制電路與方法,其可改善實際輸出電壓Vout因下垂或負下垂而造成反應延遲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與缺陷,提出一種改善實際輸出電壓因下垂或負下垂而造成反應延遲的電源供應電路。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電路。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方法。為達上述目的,就其中一個觀點言,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電源供應電路,包含一功率級電路,包含至少一個功率晶體管開關,通過該功率晶體管開關的切換,而將輸入電壓轉換為輸出電壓;一反饋控制回路,根據該輸出電壓或與輸出電壓有關的反饋訊號而反饋控制該功率晶體管開關的切換;以及一補償訊號產生電路,接受一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當該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要求目前輸出電壓改變至一目標值,則產生一補償訊號輸入該反饋控制回路,以縮短目前輸出電壓達到該目標值的時間。上述電源供應電路中,該反饋控制回路可包括一誤差放大器,其根據輸出電壓或與輸出電壓有關的反饋訊號及一由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決定的電壓訊號,而產生誤差放大訊號;及一脈寬調變(PWM)比較器,其根據該誤差放大訊號及一斜坡訊號,而產生輸出訊號, 以直接或間接控制功率級電路中的該功率晶體管開關;且其中該補償訊號輸入該反饋控制回路中以下位置之一(1)該補償訊號與該反饋訊號相加,輸入該誤差放大器的一輸入端;(2)該補償訊號與由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決定的該電壓訊號相加,輸入該誤差放大器的另一輸入端;(3)該補償訊號與該誤差放大訊號相加,輸入該PWM比較器的一輸入端;或(4)該補償訊號與該斜坡訊號相加,輸入該PWM比較器的另一輸入端。在其中一種實施型態(tài)中,該補償訊號產生電路包括一查表電路,根據該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而產生對應的補償訊號。在其中一種實施型態(tài)中,該補償訊號產生電路包括一判斷電路,根據該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而產生對應的選擇訊號,及一轉換電路,根據該選擇訊號而將一設定電壓轉換為補償訊號;其中該設定電壓可為固定值,或根據不同的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而為不同的值。就另一個觀點言,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電路,用于控制一電源供應電路將輸入電壓轉換為輸出電壓,該控制電路包含一誤差放大器,其根據輸出電壓或與輸出電壓有關的反饋訊號及一由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決定的電壓訊號,而產生誤差放大訊號;一脈寬調變(PWM)比較器,其根據該誤差放大訊號及一斜坡訊號,而產生輸出訊號,以直接或間接控制將輸入電壓轉換為輸出電壓;以及一補償訊號產生電路,接受一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當該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要求目前輸出電壓改變至一目標值,則產生一補償訊號以縮短目前輸出電壓達到該目標值的時間,其中該補償訊號輸入以下位置之一(1)該補償訊號與該反饋訊號相加,輸入該誤差放大器的一輸入端;(2)該補償訊號與由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決定的該電壓訊號相加,輸入該誤差放大器的另一輸入端;(3)該補償訊號與該誤差放大訊號相加,輸入該PWM比較器的一輸入端;或(4)該補償訊號與該斜坡訊號相加,輸入該PWM比較器的另一輸入端。就又另一個觀點言,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一電源供應電路將輸入電壓轉換為輸出電壓,所述控制方法包含提供一反饋控制回路,根據該輸出電壓或與輸出電壓有關的反饋訊號而反饋控制將輸入電壓轉換為輸出電壓;接受一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以及當該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要求目前輸出電壓改變至一目標值,則產生一補償訊號輸入該反饋控制回路,以縮短目前輸出電壓達到該目標值的時間。本發(fā)明可運用于脈寬調變控制模式或脈頻調變控制模式的降壓、升壓、反壓、及升降壓等同步或異步切換式電源供應電路中。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詳加說明,當更容易了解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內容、特點及其所達成的功效。
圖1標出用于供應處理器動態(tài)電壓的一現(xiàn)有技術的電源供應電路;圖2A及2B標出現(xiàn)有技術的電源供應電路的輸出電壓Vout的波形圖;圖3標出本發(fā)明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圖4標出本發(fā)明電源供應電路的一個實施例;圖5標出本發(fā)明電源供應電路輸出電壓的波形示意圖;圖6-8標出本發(fā)明控制電路的另外數個實施例;圖9A-9B標出本發(fā)明補償訊號產生電路的兩個實施例;圖10標出圖9B中轉換電路的一個實施例;圖11A-11J標出電源供應電路中功率級電路的其它型式;圖12標出本發(fā)明電源供應電路的另一個實施例;圖13說明圖12實施例中的導通時間產生器64可改為關閉時間產生器65。圖中符號說明
10電源供應電路
11中央處理器
12控制電路
14功率級電路
20反饋電路
31 38步驟
40、60電源供應電路
41,61控制電路
42誤差放大器
43PWM比較器
44驅動級
45補償訊號產生電路
451查表電路
452判斷電路
453轉換電路
46加法器
47數字模擬轉換器
48反饋電路
49功率級電路
64導通時間產生器
65關閉時間產生器
71電壓電流轉換器
72,73電流鏡
711運算放大器
712晶體管
74選擇電路
75電流電壓轉換器
C電容
FB反饋訊號
L電感
Il電感電流
Iload負載電流
Q1、Q2功率晶體管
R1、R2電阻
Sel選擇訊號
Vin輸入電壓
Vout輸出電壓
Vset設定電壓
Rset電阻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3標出本發(fā)明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如步驟31所示,一電源供應電路接受來自中央處理器的DVID訊號,要求電源供應電路改變輸出電壓。接著執(zhí)行步驟32 的檢查,當該訊號要求輸出電壓提升至一目標值或目標電壓,則跳至步驟33 ;但當該訊號要求輸出電壓下降至一目標值或目標電壓,則跳至步驟34。如步驟33及35所示,電源供應電路會產生一第一補償訊號,加速輸出電壓的上升,以加快目前輸出電壓的電壓轉換速率而更接近DVID訊號中預定的電壓轉換速率,由此縮短目前輸出電壓達到該目標值的時間。 當目前輸出電壓升至目標值時,則如步驟37所示結束流程;反之,則跳回步驟33。如步驟34及36所示,電源供應電路會產生一第二補償訊號,加速輸出電壓的下降,以加快目前輸出電壓的電壓轉換速率而更接近DVID訊號中預定的電壓轉換速率,由此縮短目前輸出電壓達到該目標值的時間。當目前輸出電壓降至目標值時,則如步驟38所示結束流程;反之,則跳回步驟34??蓤?zhí)行上述控制方法的電源供應電路可以有多種實施例,亦即第一補償訊號及第二補償訊號能用于直接或間接改變晶體管Ql、Q2的開關時間,從而縮短輸出電壓達到該目標值所需的時間,以符合DVID訊號的要求。圖4標出本發(fā)明電源供應電路的一個實施例, 其中假設電源供應電路為同步降壓型功率轉換電路,且為脈寬調變控制模式;但本發(fā)明可類推至其它同步或異步降壓、升壓、反壓、升降壓型功率轉換電路,且其控制方式可為脈寬調變控制模式或脈頻調變控制模式。參閱圖4,本實施例的電源供應電路40包含控制電路 41,其控制功率級電路49中功率晶體管Ql、Q2的開與關,以將電能從輸入端Vin傳送給輸出端Vout??刂齐娐?1中包含誤差放大器42、PWM比較器43及驅動級44,此外并包含補償訊號產生電路45、加法器46和數字模擬轉換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DAC)470 補償訊號產生電路45及數字模擬轉換器47均會接受DVID訊號,又數字模擬轉換器47會根據DVID訊號的要求輸出相應的電壓訊號VDAC,且補償訊號產生電路45會根據DVID訊號產生補償訊號,此補償訊號可為正訊號或負訊號,視輸出電壓Vout的轉換方向而定。加法器46加總電壓訊號Vdac及補償訊號,并輸出加總訊號至誤差放大器42,作為參考訊號。補償訊號提供加速輸出電壓Vout轉換的作用,如果僅以電壓訊號VDA。作為參考訊號而未提供補償訊號,則輸出電壓Vout轉換速率將不夠理想。誤差放大器42將反饋訊號FB與前述加總訊號相比較,產生誤差放大訊號Comp。PWM比較器43將誤差放大訊號Comp與斜坡訊號 Ramp比較,產生工作訊號Duty。而驅動級44根據工作訊號Duty,驅動功率晶體管Q1、Q2開關。反饋電路48包括兩串接電阻Rl與R2,其中Rl的一端與輸出電壓Vout耦接,R2的一端耦接至接地電位,反饋訊號FB擷取自電阻R2上的分壓。圖5標出本發(fā)明電源供應電路輸出電壓的波形示意圖。于Tl期間,DVID訊號要求輸出電壓Vout以預定的波形或最佳的波形提升。如前所述,現(xiàn)有電源供應電路的輸出電壓Vout會有嚴重的下垂問題,參見圖中未改善的Vout的波形。若采用本發(fā)明,則因為補償訊號產生電路提供補償訊號之故,可改善前述下垂問題,參見圖中改善的Vout的波形,亦即其電壓轉換速率較未改善的Vout的電壓轉換速率更高。于T2期間,DVID訊號要求輸出電壓Vout以預定的波形或最佳的波形下降。如前所述,現(xiàn)有電源供應電路的輸出電壓Vout 會有嚴重的負下垂(下降量不足)問題,參見圖中未改善的Vout的波形。若采本發(fā)明,則因為補償訊號產生電路提供補償訊號之故,可改善前述負下垂問題,參見圖中改善的Vout 的波形,亦即其電壓轉換速率較未改善的Vout的電壓轉換速率更低。以上圖4所示僅為其中一種實施方式,也可將補償訊號改提供至控制電路41中其它合適的地方,僅需能夠直接或間接改變晶體管Ql、Q2的開關時間,從而縮短輸出電壓達到目標值所需的時間,即可。例如請參閱圖6,可將加法器46移至誤差放大器42的輸出端, 亦即將補償訊號和誤差放大訊號Comp相加,或如圖7所示,將補償訊號和斜坡訊號Ramp相加,或如圖8所示,將補償訊號和反饋訊號FB相加,等等。當然,亦可根據DVID訊號補償訊號或來直接調整工作訊號Duty。補償訊號產生電路45有各種方式可以實施;圖9A-9B標出本發(fā)明補償訊號產生電路的兩個實施例。圖9A顯示,可以根據DVID訊號,以查表電路451的方式,來產生對應的補償訊號。圖9B顯示,補償訊號產生電路45可以包括判斷電路452,根據目前接收的DVID 訊號,判斷是要對輸出電壓Vout進行升壓或降壓轉換,并產生選擇訊號%1,再以轉換電路 453,根據選擇訊號Sel而將設定電壓Vset轉換為適當的補償訊號,其中設定電壓Vset可以是一個固定值,或根據不同的DVID訊號而為不同的值。轉換電路453的實施例可如圖10 所示,包括電壓電流轉換器71,電流鏡72、73,選擇電路74及電流電壓轉換器75。電壓電流轉換器71包括一運算放大器711、一晶體管712及一電阻Rset,當運算放大器711的正輸入端有Vset訊號輸入,流過電阻Rset的電流等于Vset/Rset。電流鏡72復制產生正電流 Vset/Rset,而電流鏡73復制產生負電流_ (Vset/Rset)。選擇電路74根據選擇訊號Sel而決定選擇正電流或負電流;電流電壓轉換器75再將選擇電路74的輸出轉換為電壓訊號,輸出作為補償訊號。以上實施例僅為例示,可根據DVID訊號或其它相關訊號(例如,根據輸出電壓Vout的變化)產生補償訊號的電路,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功率級電路49不限于為以上實施例所示的同步降壓型功率級電路,亦可為其它同步或異步降壓、升壓、反壓、升降壓型功率級電路,如圖11A-11J所示,且功率級電路的控制方式不限于為以上實施例所示的脈寬調變控制模式,亦可為其它模式,例如圖12所示的脈頻調變控制模式。圖12中,電源供應電路60包含控制電路61,以控制功率級電路49 ;控制電路41中包含誤差放大器42、PWM比較器43、導通時間產生器64及驅動級44,此外并包含補償訊號產生電路45、加法器46和DAC 47。加法器46加總電壓訊號Vdac及補償訊號, 并輸出加總訊號至誤差放大器42,作為參考訊號。誤差放大器42將輸出電壓Vout與前述加總訊號相比較,產生誤差放大訊號;PWM比較器43將誤差放大訊號與電感電流偵測訊號相比較(電感電流偵測訊號亦具有斜坡訊號的特性),其結果觸發(fā)導通時間產生器64,產生固定長度的單次脈沖。而驅動級44根據導通時間產生器64的輸出訊號,驅動功率晶體管 Q1、Q2開關。以上脈頻調變控制模式的架構中,同樣因為補償訊號的作用,可加速輸出電壓 Vout的轉換。又,類似地,補償訊號產生電路45的輸出,可改為與誤差放大器42的負輸入端(輸出電壓Vout)相加、或與誤差放大器42的輸出相加、或與PWM比較器43的負輸入端 (電感電流偵測訊號)相加;當然,亦可根據DVID訊號補償訊號或來直接調整導通時間產生器64所產生的導通時間。以上已針對較佳實施例來說明本發(fā)明,只是以上所述,僅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易于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并非用來限定本發(fā)明的權利范圍。在本發(fā)明的相同精神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思及各種等效變化。例如,各比較器、誤差放大器、運算放大器的輸入端正負可以互換,僅需對應修正電路的訊號處理方式即可。又如,在所示直接連接的兩電路單元間, 可以插入不影響主要功能的電路。再如,圖12實施例中的導通時間產生器64可改為圖13 中的關閉時間產生器65,此仍為脈頻調變控制模式的電源供應電路,僅是將固定的導通時間改為固定的關閉時間,也仍然可以應用本發(fā)明。以上種種,及其它各種等效變化,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電源供應電路,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功率級電路,包含至少一個功率晶體管開關,通過該功率晶體管開關的切換,而將輸入電壓轉換為輸出電壓;一反饋控制回路,根據該輸出電壓或與輸出電壓有關的反饋訊號而反饋控制該功率晶體管開關的切換;以及一補償訊號產生電路,接受一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當該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要求目前輸出電壓改變至一目標值,則產生一補償訊號輸入該反饋控制回路,以縮短目前輸出電壓達到該目標值的時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供應電路,其中,該反饋控制回路包括一誤差放大器,其根據輸出電壓或與輸出電壓有關的反饋訊號及一由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決定的電壓訊號,而產生誤差放大訊號;及一脈寬調變比較器,其根據該誤差放大訊號及一斜坡訊號,而產生輸出訊號,以直接或間接控制功率級電路中的該功率晶體管開關;且其中該補償訊號輸入該反饋控制回路中以下位置之一1)該補償訊號與該反饋訊號相加,輸入該誤差放大器的一輸入端;2)該補償訊號與由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決定的該電壓訊號相加,輸入該誤差放大器的另一輸入端;3)該補償訊號與該誤差放大訊號相加,輸入該脈寬調變比較器的一輸入端;或4)該補償訊號與該斜坡訊號相加,輸入該脈寬調變比較器的另一輸入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源供應電路,其中,該反饋控制回路還包括一固定導通時間產生器或固定關閉時間產生器,根據該脈寬調變比較器的輸出訊號而產生固定導通時間或固定關閉時間,以控制該功率晶體管開關的切換,且其中該斜坡訊號為偵測該功率級電路中一電感電流所得的訊號。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供應電路,其中,該補償訊號產生電路包括一查表電路,根據該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而產生對應的補償訊號。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供應電路,其中,該補償訊號產生電路包括一判斷電路,根據該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而產生對應的選擇訊號,及一轉換電路,根據該選擇訊號而將一設定電壓轉換為補償訊號。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源供應電路,其中,該設定電壓為固定值,或根據不同的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而為不同的值。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源供應電路,其中,該轉換電路包括 一電壓電流轉換器,根據該設定電壓產生一電流;第一電流鏡,復制該電流產生一正電流; 第二電流鏡,復制該電流產生一負電流; 一選擇電路,根據該選擇訊號而選擇該正電流或負電流;以及一電壓電流轉換器,根據選擇電路的選擇結果,而將該正電流或負電流轉換為正或負電壓訊號作為該補償訊號。
8.一種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電路,用于控制一電源供應電路將輸入電壓轉換為輸出電壓,其特征在于,該控制電路包含一誤差放大器,其根據輸出電壓或與輸出電壓有關的反饋訊號及一由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決定的電壓訊號,而產生誤差放大訊號;一脈寬調變比較器,其根據該誤差放大訊號及一斜坡訊號,而產生輸出訊號,以直接或間接控制將輸入電壓轉換為輸出電壓;以及一補償訊號產生電路,接受一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當該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要求目前輸出電壓改變至一目標值,則產生一補償訊號以縮短目前輸出電壓達到該目標值的時間,其中該補償訊號輸入以下位置之一1)該補償訊號與該反饋訊號相加,輸入該誤差放大器的一輸入端;2)該補償訊號與由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決定的該電壓訊號相加,輸入該誤差放大器的另一輸入端;3)該補償訊號與該誤差放大訊號相加,輸入該脈寬調變比較器的一輸入端;或4)該補償訊號與該斜坡訊號相加,輸入該脈寬調變比較器的另一輸入端。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電路,其中,還包含一固定導通時間產生器或固定關閉時間產生器,根據該脈寬調變比較器的輸出訊號而產生固定導通時間或固定關閉時間。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電路,其中,該補償訊號產生電路包括一查表電路,根據該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而產生對應的補償訊號。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電路,其中,該補償訊號產生電路包括一判斷電路,根據該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而產生對應的選擇訊號,及一轉換電路,根據該選擇訊號而將一設定電壓轉換為補償訊號。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電路,其中,該設定電壓為固定值,或根據不同的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而為不同的值。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電路,其中,該轉換電路包括 一電壓電流轉換器,根據該設定電壓產生一電流;第一電流鏡,復制該電流產生一正電流; 第二電流鏡,復制該電流產生一負電流; 一選擇電路,根據該選擇訊號而選擇該正電流或負電流;以及一電壓電流轉換器,根據選擇電路的選擇結果,而將該正電流或負電流轉換為正或負電壓訊號作為該補償訊號。
14.一種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一電源供應電路將輸入電壓轉換為輸出電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含提供一反饋控制回路,根據該輸出電壓或與輸出電壓有關的反饋訊號而反饋控制將輸入電壓轉換為輸出電壓;接受一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以及當該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要求目前輸出電壓改變至一目標值,則產生一補償訊號輸入該反饋控制回路,以縮短目前輸出電壓達到該目標值的時間。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方法,其中,該反饋控制回路包括一誤差放大器,其根據輸出電壓或與輸出電壓有關的反饋訊號及一由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決定的電壓訊號,而產生誤差放大訊號;及一脈寬調變比較器,其根據該誤差放大訊號及一斜坡訊號,而產生輸出訊號,以直接或間接控制將輸入電壓轉換為輸出電壓;且其中該補償訊號輸入該反饋控制回路中以下位置之一1)該補償訊號與該反饋訊號相加,輸入該誤差放大器的一輸入端;2)該補償訊號與由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決定的該電壓訊號相加,輸入該誤差放大器的另一輸入端;3)該補償訊號與該誤差放大訊號相加,輸入該PWM比較器的一輸入端;或4)該補償訊號與該斜坡訊號相加,輸入該PWM比較器的另一輸入端。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方法,其中,該產生一補償訊號輸入該反饋控制回路的步驟包括根據該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而查表產生對應的補償訊號。
17.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方法,其中,該產生一補償訊號輸入該反饋控制回路的步驟包括根據該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而判斷輸出電壓應進行升壓或降壓; 根據升壓或降壓而產生對應的正或負電流;以及將該正或負電流轉換為正或負電壓訊號作為該補償訊號。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電源供應電路、及其控制電路與方法。該電源供應電路的控制方法包含接受一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以及當該動態(tài)電壓識別訊號要求電源供應電路將目前輸出電壓改變至一目標值,則產生一補償訊號用以縮短目前輸出電壓達到該目標值的時間。
文檔編號H02M3/158GK102299628SQ20111016674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25日
發(fā)明者馮介民, 王珽弘, 鄭仲圣, 黃建榮 申請人: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