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插卡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托盤式卡座組件和插卡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移動設備已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SD卡、SIM卡等卡片類部件是這些設備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他們大多數(shù)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用于設備之間數(shù)據(jù)存儲和交換。
目前,市面上大多采用托盤式卡座組件將卡片插入移動設備中。托盤式卡座組件包括卡座與卡托,卡座與卡托通過多個干涉點進行配合鎖卡,其缺點是,由于多個干涉點的存在,用戶在插卡時有頓挫感,插拔手感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托盤式卡座組件及插卡設備,能夠使插卡順暢,減少頓挫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托盤式卡座組件,包括卡座與卡托,所述卡座包括底架及至少一第一側臂,所述第一側臂凸起設置于所述底架承托一面,且包括導軌部和卡扣部,所述導軌部沿所述卡托行進方向延伸,所述卡扣部連接于所述導軌部的對應所述卡托行程末端的一端;所述卡托至少包括對應所述第一側臂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與所述第一側臂之間為滑軌配合結構,且對應所述卡扣部位置設置有相對于槽壁的凹部或凸部,用于在所述卡托插入所述卡座并到達行程末端時,與所述卡扣部配合以鎖定所述卡托。
所述卡扣部與所述底座不連接,且是彈性的水平方向彎折結構,彎折幅度大于所述導軌部的厚度;
所述第一凹槽對應所述卡扣部行程的區(qū)域寬度大于對應所述導軌部行程的區(qū)域寬度;
所述卡扣部在所述卡托插入所述卡座的過程中保持第一姿態(tài)以彈性抵頂所述槽壁,且在所述卡托位于行程末端時變形、進入第二姿態(tài)以卡入所述槽壁的凹部或凸部。
所述卡座包括第二側臂,所述第二側臂凸起設置于所述底架承托一面,且與所述第一側臂相對設置;
所述卡托包括對應所述第二側臂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與所述第二側臂之間為滑軌配合結構。
所述卡托具有凸臺部,所述凸臺部在所述第二凹槽一側具有頂針孔;
所述卡座在所述第一側臂外側還具有第三側臂和推桿,所述推桿位于所述第三側臂和所述第一側臂之間,所述推桿頂部具有與所述頂針孔對應的圓孔,所述推桿末端與搖臂連接,所述搖臂中心部位樞接在所述底架的承托一面。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插卡設備,包括托盤式卡座組件,所述托盤式卡座組件包括卡座與卡托,所述卡座包括底架及至少一第一側臂,所述第一側臂凸起設置于所述底架承托一面,且包括導軌部和卡扣部,所述導軌部沿所述卡托行進方向延伸,所述卡扣部連接于所述導軌部的對應所述卡托行程末端的一端;所述卡托至少包括對應所述第一側臂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與所述第一側臂之間為滑軌配合結構,且對應所述卡扣部位置設置有相對于槽壁的凹部或凸部,用于在所述卡托插入所述卡座并到達行程末端時,與所述卡扣部配合以鎖定所述卡托。
所述卡扣部與所述底座不連接,且是彈性的水平方向彎折結構,彎折幅度大于所述導軌部的厚度;
所述第一凹槽對應所述卡扣部行程的區(qū)域寬度大于對應所述導軌部行程的區(qū)域寬度;
所述卡扣部在所述卡托插入所述卡座的過程中保持第一姿態(tài)以彈性抵頂所述槽壁,且在所述卡托位于行程末端時變形、進入第二姿態(tài)以卡入所述槽壁的凹部或凸部。
所述卡座包括第二側臂,所述第二側臂凸起設置于所述底架承托一面,且與所述第一側臂相對設置;
所述卡托包括對應所述第二側臂的第二凹槽,所述第而凹槽與所述第二側臂之間為滑軌配合結構。
所述卡托具有凸臺部,所述凸臺部在所述第二凹槽一側具有頂針孔;
所述卡座在所述第一側臂外側還具有第三側臂和推桿,所述推桿位于所述第三側臂和所述第一側臂之間,所述推桿頂部具有與所述頂針孔對應的圓孔,所述推桿末端與搖臂連接,所述搖臂中心部位樞接在所述底架的承托一面。
所述卡托用于承托SD卡和/或SIM卡。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的情況,本發(fā)明所述卡托與卡座采用軌道配合,因此卡托插入卡座過程流暢;此外,卡托與卡座干涉部位為卡扣部,利用卡扣實現(xiàn)兩者的鎖定,鎖定穩(wěn)定且手感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托盤式卡座組件實施例中卡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托盤式卡座組件實施例中卡托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提供插卡設備的外殼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托盤式卡座組件實施例中卡座與卡托鎖卡完成時的一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托盤式卡座組件實施例中卡座與卡托鎖卡完成時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托盤式卡座組件實施例中卡托退出卡座的一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改善目前市面上卡托與卡座插拔時的頓挫感,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托盤式卡座組件及插卡設備。
請參閱圖1和圖2,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托盤式卡座組件,包括卡座1與卡托2。
如圖1所示,卡座1包括底架101及至少一第一側臂102,第一側臂102凸起設置于底架101承托一面,且包括導軌部102-2和卡扣部102-1,導軌部102-2沿卡托2行進方向延伸,卡扣部102-1連接于導軌部102-2的對應卡托2行程末端的一端;卡座1卡扣部102-1與底座101不連接,且是彈性的水平方向彎折結構,彎折幅度大于導軌部的厚度;
卡座1還包括第二側臂103,第二側臂103凸起設置于底架101承托一面,且與第一側臂102相對設置;卡座1在第一側臂102外側還具有第三側臂104和推桿105,推桿105位于第三側臂104和第一側臂102之間,推桿105頂部具有一圓孔106,推桿105末端與搖臂107連接,搖臂107中心部位樞接在底架101的承托一面。
如圖2所示,卡托2至少包括對應第一側臂102的第一凹槽201,第一凹槽201與第一側臂102之間為滑軌配合結構,且對應卡扣部102-1位置設置有相對于槽壁的凹部或凸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為凹部202,用于在卡托2插入卡座1并到達行程末端時,與卡扣部102-1配合以鎖定卡托2。本實施例中,凹槽優(yōu)選為非貫通槽??ㄍ?具有對應卡座1第二側臂103的第二凹槽203,第二凹槽203與第二側臂103之間為滑軌配合結構。卡托2還具有凸臺部204,凸臺部204在第一凹槽201一側具有與推桿105圓孔106對應的頂針孔205;
卡托2第一凹槽201對應卡扣部102-1行程的區(qū)域寬度d1大于對應導軌部102-2行程的區(qū)域寬度d2;
卡座1卡扣部102-1在卡托2插入卡座1的過程中保持第一姿態(tài)以彈性抵頂槽壁,且在卡托2位于行程末端時變形、進入第二姿態(tài)以卡入槽壁的凹部202。
具體地,卡座1卡扣部102-1為具有彈性的彈片,在卡托2前進的推力作用下,卡扣102-1水平彎折程度改變成與上述區(qū)域寬度d1相同,且彎折頂點抵頂?shù)谝话疾?01的槽壁,該狀態(tài)即為卡扣部102-1的第一姿態(tài);當卡托2行至行程末端時,卡托2第一凹槽201的凹部202到達卡座1卡扣部102-1位置,卡扣部102-1的彈片受力減小,回縮變形,卡入第一凹槽的凹部202,此狀態(tài)下的卡扣部102-1的姿態(tài)即為第二姿態(tài)。
請參閱圖3-圖5,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插卡設備,該插卡設備包括上述托盤式卡座組件,其結構特征在此不再贅述。本實施例中,卡托2凹槽優(yōu)選為非貫通槽。
本發(fā)明提供的插卡設備,還包括一外殼3,該外殼3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外殼3具有自基板301兩側垂直延展形成的兩條側邊,第一側邊302與卡座1的推桿5同側,與第一側邊302對應的為第二側邊303。上述外殼3與卡座1共同構成一容置空間,卡托2可以插入此容置空間內。
進一步,卡片插入步驟為:將卡片置于卡托2承載處;將卡托2凹槽與卡座1凸起軌道配合;推入卡托2,卡托2在最深處鎖卡。其最終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卡座1卡扣部401以第二姿態(tài)卡入卡托2槽壁凹部402。
卡托2在插入過程中,與插入方向垂直的剖面示意圖如圖5所示。其中外殼3的基板501與卡托2背面直接接觸,卡座1第一側壁508與卡托2第一凹槽505采取滑軌配合,卡座1第二側臂507與卡托2第二凹槽504采取滑軌配合。另卡座1第一側壁508與外殼3第一側邊503之間還具有推桿等其他結構,此示意圖中省去??ㄍ?插入過程中,外殼3側邊、卡座1側臂以及卡托2凹槽,除卡扣部外,均是平滑接觸,插入過程順暢,插入手感得到提升。
圖6為取卡時卡座1結構示意圖,具體為,從圓孔601向推桿602施加外力,促使與推桿602接觸的搖臂603翹起,搖臂603推動卡托2向外運動,如圖1中所示的卡扣部102-1被撐開,與圖2中所示的卡托2凹部202卡位脫離,卡托2彈出;彈出過程無頓挫感,彈出順暢。
本實施例中卡托2用于承托SD卡和/或SIM卡。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托盤式卡座組件及插卡設備,使插卡順暢,彈出順利,拔插手感得到提升。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