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圈座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線圈座,適用于容裝數(shù)個線圈,并包含一座體,以及可電連接的一第一接腳單元與一第二接腳單元。該座體供所述線圈置放并包括一底壁,以及一由該底壁的一側(cè)往上延伸的插接壁。該第一接腳單元包括數(shù)排成一列地插設(shè)在該插接壁的第一接腳。該第二接腳單元與該第一接腳單元并列在該插接壁上,且包括數(shù)排成一列地插設(shè)在該插接壁的第二接腳。每一第二接腳具有一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的連接段、一由該第一端往下延伸的下延伸段,以及一由該第二端往上延伸的上延伸段。本線圈座可方便纏線并減少纏線時造成的短路,相當(dāng)實用。
【專利說明】線圈座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以容裝線圈的線圈座。
【背景技術(shù)】
[0002] 參閱圖1,為一種現(xiàn)有的線圈座11,可電連接地容裝數(shù)個線圈(圖未示)。該線圈 座11包含一底壁14、二分別由該底壁14的兩側(cè)往上延伸的插接壁15、二分別由該底壁14 的另外兩側(cè)往上延伸且分別與所述插接壁15連接的側(cè)壁16,以及分別插接在所述插接壁 15的二第一接腳單元17與二第二接腳單元18。該底壁14、所述插接壁15,以及所述側(cè)壁 16相配合界定出一供所述線圈(圖未示)置放的容裝空間19。每一第一接腳單元17具有 數(shù)彼此間隔地插接于各別的插接壁15且鄰近該容裝空間19地排成一列的第一接腳171。 每一第二接腳單元18則具有數(shù)彼此間隔地插接于各別的插接壁15且遠離該容裝空間19 地排成另一列的第二接腳181。所述第一接腳171與所述第二接腳181分別可與所述線圈 (圖未示)電連接。然而這樣的現(xiàn)有線圈座11在使用上時,將會因為所述第一接腳171與 所述第二接腳181兩兩并排,而使得所述線圈(圖未示)在分別纏繞所述第一接腳171與 所述第二接腳181上時,容易發(fā)生接觸干擾,而于鍍錫后造成短路的情況。因此,如何設(shè)計 出一種方便所述線圈(圖未示)分別纏繞在所述第一接腳171與所述第二接腳181,且能避 免所述線圈(圖未示)彼此接觸而交叉干擾或短路的線圈座11,是一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圈座,利于所容裝的線圈纏繞在接腳上,并能 減少短路機會以提升可靠性。
[0004] 本實用新型線圈座,適用于可電連接地容裝數(shù)個線圈,并包含一個座體、分別插設(shè) 在該座體上的一個第一接腳單元及一個第二接腳單元,該座體用于供所述線圈置放,并包 括一個底壁,以及一個由該底壁的一側(cè)往上延伸的插接壁,該第一接腳單元包括數(shù)只彼此 間隔且沿著該插接壁的長度方向排成一列地插設(shè)在該插接壁的第一接腳,所述第一接腳分 別與所述線圈電連接,該第二接腳單元與該第一接腳單元相間隔地并列在該插接壁上,并 包括數(shù)只彼此間隔且沿著該插接壁的長度方向排成一列地插設(shè)在該插接壁的第二接腳;其 特征在于:每一第二接腳具有一段具有一個第一端與一個第二端的連接段、一段由該第一 端往下延伸并插設(shè)在該插接壁的下延伸段,以及一段由該第二端往上延伸并與各別的線圈 電連接的上延伸段,所述第二接腳的下延伸段與所述第一接腳,沿著該插接壁的長度方向 兩兩并排,而每一第二接腳的上延伸段是錯位地設(shè)置在各自的下延伸段與相鄰的第二接腳 的下延伸段間。
[0005]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線圈座,該插接壁具有一個頂面,該頂面具有一個沿該插接壁 長度方向延伸的凹槽,該凹槽供每一第二接腳的連接段置放其上。
[0006]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線圈座,該座體包括一個供所述線圈置放的容裝空間,該第一 接腳單元位于該插接壁上鄰近該容裝空間的一側(cè),該第二接腳單元則是位于該插接壁上遠 離該容裝空間的另一側(cè)。
[0007]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線圈座,該座體還包括另一個插接壁,所述插接壁彼此相對,該 線圈座還包含分別插接在所述插接壁上的另一第一接腳單元,以及另一第二接腳單元。
[0008]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線圈座,每一插接壁具有一個頂面,每一頂面具有一個沿該插 接壁長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每一凹槽供各別的第二接腳的連接段置放其上。
[0009]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線圈座,該座體包括一個供所述線圈置放的容裝空間,每一第 一接腳單元位于各別的插接壁上鄰近該容裝空間的一側(cè),每一第二接腳單元位于各別的插 接壁上遠離該容裝空間的另一側(cè)。
[0010]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每一第二接腳的上延伸段可錯位地設(shè)置在各自 的下延伸段與相鄰的第二接腳的下延伸段間,而不受到相鄰近的所述第一接腳遮擋,利于 與各別的線圈電連接,并減少所述線圈交叉干擾的短路發(fā)生而提升可靠性并達到功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 圖1是一個現(xiàn)有線圈座的一個立體圖;
[0012] 圖2是本實用新型線圈座一個較佳實施例的一個立體圖;
[0013] 圖3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個剖視圖;及
[0014] 圖4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 參閱圖2、圖3及圖4,本實用新型線圈座的一較佳實施例適用于可電連接地容裝 數(shù)個線圈4,并包含一座體1,以及分別插設(shè)在該座體1的兩側(cè)的二第一接腳單元2與二第 二接腳單元3。
[0016] 該座體1包括一呈矩形的底壁11、二分別由該底壁11的兩長側(cè)往上延伸的插接壁 12,以及二分別由該底壁11的兩短側(cè)往上延伸且各自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插接壁12連接的 側(cè)壁13。該底壁11、所述插接壁12,以及所述側(cè)壁13相配合界定出一供所述線圈4置放的 容裝空間14。每一插接壁12具有一頂面121、一底面124、數(shù)彼此間隔地沿長度方向排列成 鄰近該容裝空間14的一列的第一插槽123,以及數(shù)彼此間隔地沿著長度方向排列成遠離該 容裝空間14的另一列的第二插槽125。所述第一插槽123與所述第二插槽125于各該插接 壁12上兩兩并排,且分別由該頂面121向下連通至該底面124。每一頂面121具有一沿長 度方向延伸的凹槽122。每一凹槽122與各該第二插槽125相連通。
[0017] 每一第一接腳單元2位于各別的插接壁12鄰近該容裝空間14的一側(cè),并包括數(shù) 彼此間隔地沿著長度方向排成一列且分別插設(shè)在各該插接壁12的所述第一插槽123的第 一接腳21。所述第一接腳21分別與所述線圈4電連接。
[0018] 每一第二接腳單元3位于各別的插接壁12遠離該容裝空間14的一側(cè),且與各別 的第一接腳單元2相間隔地并列在該插接壁12上,并包括數(shù)彼此間隔地沿著長度方向排成 一列且分別插設(shè)在各該插接壁12的第二插槽125的第二接腳31。每一第二接腳31具有 一具有分別位于兩相反側(cè)的一第一端312與一第二端313的連接段311、一由該第一端312 往下延伸并插設(shè)在各該插接壁12的各該第二插槽125的下延伸段314,以及一由該第二端 313往上延伸并與各別的線圈4電連接的上延伸段315。每一連接段311置放在各別的插接 壁12的頂面121上,且傾斜地往該插接壁12的長度方向延伸,并位于各別的凹槽122內(nèi)。 所述第二接腳31的下延伸段314與所述第一接腳21,沿著該插接壁12的長度方向兩兩并 排,每一第二接腳31的上延伸段315是錯位地設(shè)置在各自的下延伸段314與相鄰的第二接 腳31的下延伸段314間,進而使每一第二接腳31的上延伸段315在與線圈4的電線連接 走向上與每一第一接腳21與線圈4的電線連接走向錯開。
[0019] 在使用時,可先將所述線圈4的其中一個的其中一端,先纏繞在鄰近該容裝空間 14的所述第一接腳21的其中之一上,再將該線圈4的另一端纏繞在鄰近的第二接腳31的 上延伸段315上,該線圈4可不受到該第一接腳21阻擋地與該第二接腳31電連接。
[0020]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線圈座,通過每一第二接腳31的上延伸段315可錯位地設(shè) 置在各自的下延伸段314與相鄰的第二接腳31的下延伸段314間,而不受到相鄰近的所述 第一接腳21遮擋,有利于所述線圈4分別纏繞在所述第一接腳21與所述第二接腳31,并減 少所述線圈4彼此交叉干擾而產(chǎn)生短路的機會,可提升可靠性,故確實能達成本實用新型 的目的。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線圈座,適用于可電連接地容裝數(shù)個線圈,并包含一個座體、分別插設(shè)在該座 體上的一個第一接腳單元及一個第二接腳單元,該座體用于供所述線圈置放,并包括一個 底壁,以及一個由該底壁的一側(cè)往上延伸的插接壁,該第一接腳單元包括數(shù)只彼此間隔且 沿著該插接壁的長度方向排成一列地插設(shè)在該插接壁的第一接腳,所述第一接腳分別與所 述線圈電連接,該第二接腳單元與該第一接腳單元相間隔地并列在該插接壁上,并包括數(shù) 只彼此間隔且沿著該插接壁的長度方向排成一列地插設(shè)在該插接壁的第二接腳;其特征在 于:每一第二接腳具有一段具有一個第一端與一個第二端的連接段、一段由該第一端往下 延伸并插設(shè)在該插接壁的下延伸段,以及一段由該第二端往上延伸并與各別的線圈電連接 的上延伸段,所述第二接腳的下延伸段與所述第一接腳,沿著該插接壁的長度方向兩兩并 排,而每一第二接腳的上延伸段是錯位地設(shè)置在各自的下延伸段與相鄰的第二接腳的下延 伸段間。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線圈座,其特征在于:該插接壁具有一個頂面,該頂面具有一個 沿該插接壁長度方向延伸的凹槽,該凹槽供每一第二接腳的連接段置放其上。
3. 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線圈座,其特征在于:該座體包括一個供所述線圈置放的 容裝空間,該第一接腳單元位于該插接壁上鄰近該容裝空間的一側(cè),該第二接腳單元則是 位于該插接壁上遠離該容裝空間的另一側(cè)。
4.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線圈座,其特征在于:該座體還包括另一個插接壁,所述插接壁 彼此相對,該線圈座還包含分別插接在所述插接壁上的另一第一接腳單元,以及另一第二 接腳單元。
5. 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線圈座,其特征在于:每一插接壁具有一個頂面,每一頂面具有 一個沿該插接壁長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每一凹槽供各別的第二接腳的連接段置放其上。
6. 如權(quán)利要求4或5所述的線圈座,其特征在于:該座體包括一個供所述線圈置放的 容裝空間,每一第一接腳單元位于各別的插接壁上鄰近該容裝空間的一側(cè),每一第二接腳 單元位于各別的插接壁上遠離該容裝空間的另一側(cè)。
【文檔編號】H01F5/00GK203871103SQ201420198713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2月13日
【發(fā)明者】范仲成, 林宜正, 崔卓斌, 楊鎮(zhèn)杰, 謝明君 申請人:德陽帛漢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