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軸線纜連接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同軸線纜連接器,其包括金屬殼體、收容在金屬殼體內的絕緣體和導電端子。絕緣體包括頭部、自頭部延伸的接合部。導電端子包括設在絕緣體頭部上的環(huán)形接觸部、與絕緣體結合的固定部及位于絕緣體接合部內的接線部。接觸部遠離固定部一端的中部斷開并形成開口,接觸部在開口兩側的區(qū)域高度變低,進而形成有讓位空間,用來防止導電端子與對接同軸連接器發(fā)生過度干涉而變形。
【專利說明】同軸線纜連接器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同軸線纜連接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同軸線纜連接器主要用于手機藍牙、無線網絡、點子測量工具等方面,其通常與一安裝于電路板上的同軸連接器對接。同軸線纜連接器通常包括有絕緣本體、固定在絕緣本體內的導電端子、固持在絕緣本體外側的遮蔽殼體以及與所述導電端子電性連接的線纜。所述絕緣本體呈圓形凸臺狀設計并設有一上下貫穿的收容部。所述導電端子設有固定在收容部下側的基板及自基板向上突伸入收容部內的一對接觸彈片。所述接觸彈片相對設置,并且每一接觸彈片設有一力臂及自力臂上側朝另一接觸彈片方向突伸的接觸突起。對接的板端同軸連接器亦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的導電端子及包覆絕緣本體的屏蔽殼體。屏蔽殼體具有環(huán)設于絕緣本體周緣的環(huán)形部,對接時兩個連接器的兩個導電端子相互接觸從而建立電性連接。當兩連接器插接時,同軸線纜連接器的導電端子易出現(xiàn)傾斜插拔的情形,即導電端子遠離線纜的一端會較靠近線纜的一端向下傾斜,進而斜壓對接的導電端子,導致二個導電端子之間出現(xiàn)干涉的現(xiàn)象。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改進的同軸線纜連接器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4]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同軸線纜連接器,其可防止導電端子在插接時與對接連接器產生干涉。
[0005]本發(fā)明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同軸線纜連接器,其包括金屬殼體、收容在金屬殼體內的絕緣體和導電端子,絕緣體包括頭部、自頭部延伸的接合部;導電端子包括設在絕緣體頭部上的環(huán)形接觸部、與絕緣體結合的固定部及位于絕緣體接合部內的接線部;接觸部遠離固定部一端的中部斷開并形成開口,接觸部在開口兩側的區(qū)域高度變低,進而形成有讓位空間,用來防止導電端子與對接同軸連接器發(fā)生過度干涉而變形。
[0006]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電端子在開口兩側的區(qū)域朝向對接空間內彎折延伸。
[0007]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體注塑成型于所述導電端子周圍,所述頭部將接觸部的底部部分遮蔽,并在接觸部底部遠離固定部一側的位置處形成有缺口,所述頭部與接觸部形成一個對接空間,所述缺口與對接空間上下連通。
[0008]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頭部呈圓板狀,所述導電端子的接觸部高于頭部設置,所述頭部在接觸部的外周形成有鏤空部,使得所述頭部遮蔽接觸部底部的部分形成為一舌部,所述鏤空部環(huán)繞舌部。
[0009]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體還包括連接頭部和接合部的頸部,所述頸部的寬度小于頭部和接合部,所述絕緣體的頭部與頸部的連接處設有逐漸變窄的肩部。
[0010]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體的接合部包括用于承載所述導電端子的承載部、位于承載部兩側的豎直部、自豎直部頂端相向彎折延伸的按壓部以及自承載部靠近頭部的一端向上延伸的限位部,承載部、兩豎直部、按壓部及限位部共同形成一收容線纜的空間。
[0011]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電端子的固定部一端與接觸部連接,另一端與接線部連接,固定部包括自接觸部向下延伸的直立部及自直立部彎折的水平部,所述接線部相對于水平部呈放大狀,其末端設有一對豎直向上延伸的刺破部。
[0012]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金屬殼體包括分離設置的上殼體及下殼體,上殼體固持在絕緣體上,其具有中間斷開并環(huán)繞絕緣體頭部的環(huán)形部及自環(huán)形部斷開處彎折并平行延伸的一對豎直板部,豎直板部貼靠在絕緣體的外側,環(huán)形部的上緣設有若干向內及向下突伸的彈片。
[0013]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環(huán)形部與絕緣體的頭部之間沿周向上都留有間隙,從而可使導電端子及絕緣體在金屬殼體內有前后及左右移動的位移量。
[0014]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下殼體設有依次連接的第一包合部、第二包合部、第一包線部和第二包線部,第一包合部用以包覆環(huán)形部,第二包合部與上殼體及絕緣體配合包扎線纜,第一包線部及第二包線部用來配合扎緊線纜。
[0015]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本發(fā)明同軸線纜連接器導電端子的接觸部在開口兩側的區(qū)域高度變低,進而形成有讓位空間,當與對接的同軸連接器配合時,若發(fā)生傾斜插拔導電端子的情形時,可以防止導電端子與對接同軸連接器發(fā)生干涉并產生變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fā)明同軸線纜連接器裝入線纜時的立體圖。
[0017]圖2為本發(fā)明同軸線纜連接器及線纜的立體分解圖。
[0018]圖3為本發(fā)明同軸線纜連接器的絕緣體與導電端子的組合示意圖。
[0019]圖4為圖3中絕緣體與導電端子的分解示意圖。
[0020]圖5為圖3中絕緣體與導電端子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圖。
[0021]圖6為本發(fā)明同軸線纜連接器的金屬殼體的分解圖。
[0022]圖7為本發(fā)明同軸線纜連接器的絕緣體與導電端子同上殼體組裝后的俯視圖。
[0023]圖8為本發(fā)明同軸線纜連接器的絕緣體與導電端子同上殼體組裝后的仰視圖。
[0024]圖9為本發(fā)明同軸線纜連接器與線纜組裝后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各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發(fā)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jù)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0026]請參照圖1及圖2所示,本發(fā)明同軸線纜連接器100用以將同軸的線纜400電性連接至對接的同軸連接器(未圖示)上,其主要由金屬殼體10、收容在金屬殼體10內的絕緣體20和導電端子30組成。其中,線纜400由絕緣外殼401、編織層402、絕緣隔離層403和線芯404組成。其中,線纜400的線芯404和編織層402為導電層,該編織層402是由若干小細導線編織而成。線纜400中的編織層402與金屬殼體10相接,線芯404與導電端子30相接。
[0027]請參照圖3至圖5所示,絕緣體20注塑成型于導電端子30周圍,主要是通過注塑模具形成一個整體組件,即使絕緣體20與導電端子30之間無縫固定。其中,絕緣體20包括呈圓板狀的頭部21、自頭部21局部外周延伸的頸部22及與頸部22相連的接合部23。頭部21的中部具有一個舌部211、位于舌部211旁側的缺口 217及位于舌部211和缺口 217周側的鏤空部212。所述缺口 217上下貫穿頭部21。舌部211和缺口 217可形成為一圓形。一環(huán)形臺階部213自頭部21的上表面210向上凸起并環(huán)繞鏤空部212。頭部21 —端還設有一對分別向外斜向凸伸的耳部214用來和金屬殼體10相配合。頭部21兩側還設有若干凹口 215。所述頸部22的寬度小于頭部21和接合部23,頭部21與頸部22的連接處設有逐漸變窄的肩部216。
[0028]接合部23包括與頸部22連接并用于承載所述導電端子30的承載部231、位于承載部231兩側的豎直部232、自兩豎直部232相向彎折延伸并與承載部231相對的按壓部233及自承載部231靠近頭部21的一端向上豎直延伸的限位部234。兩個所述按壓部233用以抵壓固定線纜400,并在兩者之間形成有一活動縫隙2331。承載部231、兩豎直部232、按壓部233及限位部234共同形成一收容線纜400的空間235。所述承載部231的后端兩側形成凹陷236,該凹陷236用以在成型時收容用以定位導電端子30的模仁。請同時參照圖9,所述豎直部232上朝空間235內相向突伸有一對導正突起237,用來導正不同的線纜,而且不影響線纜的絕緣層受壓。每一豎直部232的底部設有向外突出的支撐塊2321。
[0029]請參照圖4及圖5所示,導電端子30包括與對接的同軸連接器(未圖示)相接觸并設在絕緣體20頭部21上的環(huán)形接觸部31、固定部32及與線纜400連接并位于接合部23內的接線部33。由于接觸部31呈環(huán)形,可實現(xiàn)注塑模具一體成型。固定部32—端與接觸部31連接,另一端與接線部33連接。接觸部31遠離固定部32 —端的中部斷開并形成一開口 311,在對接同軸連接器的插接方向上,接觸部31在開口 311兩側的區(qū)域的高度變低,進而形成一讓位空間312。當與對接的同軸連接器配合時,若發(fā)生傾斜插拔導電端子30的情形時,讓位空間312可以防止導電端子30與對接同軸連接器發(fā)生過度干涉而產生變形。固定部32包括自接觸部31向下延伸的直立部321及自直立部321彎折的水平部322。接線部33相對于水平部322呈放大狀,其末端設有一對豎直向上延伸的刺破部331。
[0030]請參照圖3所示,當導電端子30鑲埋于絕緣體20中后,導電端子30的接觸部31自頭部21的上表面210向上突伸出,而頭部21及舌部211均位于接觸部31的下方。接觸部31位于鏤空部212之間的正上方并環(huán)繞舌部211,舌部211將接觸部31的底部部分遮蔽,并與接觸部31形成一收容對接的同軸連接器的導電端子(未圖示)的對接空間313,所述缺口 217與對接空間313上下連通,并位于接觸部31底部遠離固定部32 —側的位置處,即位于所述開口 311側并與所述開口 311連通,從而使接觸部31的底部部分未被遮蔽,這樣導電端子30與對接同軸連接器的接觸區(qū)域無塑膠填充,注塑時模仁可在缺口 217處實現(xiàn)對插封膠,進而實現(xiàn)注塑模具一體成型。
[0031]另外,在本發(fā)明中,所述接觸部31在開口 311兩側的區(qū)域朝向對接空間313內彎折延伸,由此可增加與對接同軸連接器的導電端子的抵持接觸效果。所述直立部321、水平部322及接線部33的兩側緣在鑲埋成型后均被絕緣體20包覆。接線部33其余部分包括刺破部331則暴露在空間235內。其中,接線部33具有與水平部322連接的擴大部(未標號),所述刺破部311自擴大部的后端中間部位向上彎折延伸而成,在鑲埋于絕緣體20中后,所述擴大部的上表面與承載部231的上表面平齊,所述凹陷部236位于接線部33遠離接觸部31的一端兩側,并延伸至刺破部311兩側,且其內底面低于擴大部的上表面,主要用以使模仁通過該位置抵持擴大部后端,從而對導電端子30進行進一步定位。所述導正突起237位于刺破部331與接觸部31之間,即位于擴大部兩側。
[0032]請參照圖6至圖8所示,金屬殼體10包括分離設置的上殼體11及下殼體12,其中上殼體11固持在絕緣體20上,其具有中間斷開的環(huán)形部110及自環(huán)形部110的斷開處彎折并平行延伸的一對豎直板部111。環(huán)形部110的上緣設有若干向內及向下突伸的彈片112。環(huán)形部110的下部設有若干扣持片113用于卡持在頭部21兩側的凹口 215內。組裝時,環(huán)形部110環(huán)繞絕緣體20的頭部21,豎直板部111貼靠在絕緣體20的豎直部232的外偵牝其底部設有一缺口 114卡持在支撐塊2321上。絕緣體20的耳部214穿過環(huán)形部110設有的缺口 115。環(huán)形部110與絕緣體20的頭部21之間沿周向上都留有間隙116,從而可使導電端子30及絕緣體20在金屬殼體10內有前后及左右移動的位移量,當與對接同軸連接器對插時,可以自動導正,增加對插時的包容量。
[0033]請參照圖1、圖2及圖6,下殼體12設有依次連接的第一包合部121、第二包合部122、第一包線部123和第二包線部124。第一包合部121用以包覆環(huán)形部110。第二包合部122同上殼體11的豎直板部111及絕緣體20的按壓部233配合包扎線纜400,其包括底壁1221、由底壁1221的兩側向上延伸有側壁1222以及由側壁1222延伸的蓋部1223,此底壁1221蓋合于絕緣體20的承載部231,側壁1222包覆豎直板部111,該蓋部1223彎折蓋合在按壓部233上,增強包扎強度。
[0034]第一包線部123夾持線纜400編織層402,防止線纜400脫落出第一包線部123。第二包線部124用來配合扎緊線纜400絕緣外殼401。第一包線部123和第二包線部124的底面均設有肋條125,以抵緊固定線纜400并加強第一包線部123和第二包線部124的平面度和強度。
[0035]絕緣體20與導電端子30先通過注塑模具形成一個一體的組件。導電端子30的接觸部31高于頭部21及舌部211。接觸部31位于鏤空部212的正上方并環(huán)繞舌部211,舌部211與接觸部31形成一收容對接的同軸連接器的導電端子(未圖示)的對接空間313。固定部32及接線部33兩側緣均被絕緣體20包覆。接線部33部分暴露在凹陷部236內。
[0036]請參照圖1至圖4所示,組裝時,首先將絕緣體20與導電端子30組件與金屬殼體10的上殼體11組裝在一起,此時環(huán)形部110環(huán)繞絕緣體20的頭部21,環(huán)形部110下部的扣持片113收容在頭部21兩側的凹口 215內。豎直板部111貼靠在絕緣體豎直部232的外側,缺口 114卡持在絕緣體20底部的支撐塊2321上。
[0037]組裝線纜400時,其與本發(fā)明同軸線纜連接器100接觸的一端剝成三段階梯,絕緣隔離層403露出編織層402的一段伸入空間235內,并且線芯404與導電端子13的刺破部331接觸,然后將按壓部233壓合固定在線纜400的第一段外側。下殼體12的第一包合部121包覆在環(huán)形部110外側。第二包合部122與豎直板部111及按壓部233配合包扎線纜400的第一段。編織層402露出絕緣外殼401的一段置于金屬殼體10的第一包線部123之間但不露出第一包線部123。線纜400的部分絕緣外殼401收容在第二包線部124內。
[0038]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同軸線纜連接器100導電端子30的接觸部31在開口 311兩側的區(qū)域高度變低,進而形成有讓位空間312,當與對接的同軸連接器配合時,若發(fā)生傾斜插拔導電端子30的情形時,可以防止導電端子30與對接同軸連接器發(fā)生干涉并產生變形。
[0039]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0040]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發(fā)明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同軸線纜連接器,其包括金屬殼體、收容在金屬殼體內的絕緣體和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絕緣體包括頭部、自頭部延伸的接合部;導電端子包括設在絕緣體頭部上的環(huán)形接觸部、與絕緣體結合的固定部及位于絕緣體接合部內的接線部;接觸部遠離固定部一端的中部斷開并形成開口,接觸部在開口兩側的區(qū)域高度變低,進而形成有讓位空間,用來防止導電端子與對接同軸連接器發(fā)生過度干涉而變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在開口兩側的區(qū)域朝向對接空間內彎折延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體注塑成型于所述導電端子周圍,所述頭部將接觸部的底部部分遮蔽,并在接觸部底部遠離固定部一側的位置處形成有缺口,所述頭部與接觸部形成一個對接空間,所述缺口與對接空間上下連通。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同軸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部呈圓板狀,所述導電端子的接觸部高于頭部設置,所述頭部在接觸部的外周形成有鏤空部,使得所述頭部遮蔽接觸部底部的部分形成為一舌部,所述鏤空部環(huán)繞舌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體還包括連接頭部和接合部的頸部,所述頸部的寬度小于頭部和接合部,所述絕緣體的頭部與頸部的連接處設有逐漸變窄的肩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體的接合部包括用于承載所述導電端子的承載部、位于承載部兩側的豎直部、自豎直部頂端相向彎折延伸的按壓部以及自承載部靠近頭部的一端向上延伸的限位部,承載部、兩豎直部、按壓部及限位部共同形成一收容線纜的空間。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的固定部一端與接觸部連接,另一端與接線部連接,固定部包括自接觸部向下延伸的直立部及自直立部彎折的水平部,所述接線部相對于水平部呈放大狀,其末端設有一對豎直向上延伸的刺破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軸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殼體包括分離設置的上殼體及下殼體,上殼體固持在絕緣體上,其具有中間斷開并環(huán)繞絕緣體頭部的環(huán)形部及自環(huán)形部斷開處彎折并平行延伸的一對豎直板部,豎直板部貼靠在絕緣體的外側,環(huán)形部的上緣設有若干向內及向下突伸的彈片。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同軸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環(huán)形部與絕緣體的頭部之間沿周向上都留有間隙,從而可使導電端子及絕緣體在金屬殼體內有前后及左右移動的位移量。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同軸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殼體設有依次連接的第一包合部、第二包合部、第一包線部和第二包線部,第一包合部用以包覆環(huán)形部,第二包合部與上殼體及絕緣體配合包扎線纜,第一包線部及第二包線部用來配合扎緊線纜。
【文檔編號】H01R13/02GK104377477SQ201410761125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2月12日
【發(fā)明者】王團偉 申請人:昆山嘉華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