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接地開關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高速型緩沖接地開關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在緩沖開關裝置中,為了降低驅動時的操作能量,有一種在導向缸 的操作桿側設置切縫的提案。該切縫從導向缸的操作桿側的端部延伸到活塞的 滑動范圍的中途。在開關裝置斷開時,若可動觸頭后退到規(guī)定位置,則導向缸 內(nèi)的絕緣氣體從切縫釋放出來,導向缸內(nèi)的壓力變?yōu)榕c周圍相同。由此,能在 斷開動作的后半降低操作能量(例如參照專利文獻l)。
專利文獻l:日本專利特開平05 — 114337號公報
例如,在IOOOKV系統(tǒng)這樣的超高壓輸電線路中,為了防止接地故障時的 斷路故障,具有高速型緩沖接地開關裝置,其設置在輸電線的兩端,強制性地 消除接地電流切斷時的二次電弧電流從而可高速地再閉路。
在上述背景技術所記載的技術中,在斷開動作時的后半能降低操作能量, 但在合閘動作時后半并沒有降低操作能量,仍舊作用有負載。在上述高速型緩 沖接地開關裝置中,斷開動作時的電流切斷性能也很重要,但滿足合閘動作時 的短路合閘性能更為重要。也就是說,要求在合閘動作時合適的位置上的消弧 能力和合閘速度。
發(fā)明內(nèi)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合閘動作時和斷開動作時能在合 適的位置進行消弧動作、且在合閘時能加快合閘速度的接地開關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接地開關裝置包括充 填有絕緣氣體的容器;固定在容器內(nèi)的固定觸頭;設置成可朝固定觸頭方向進
退從而與固定觸頭接觸或分離的可動觸頭;連接在可動觸頭的與固定觸頭分開 方向側的端部上以驅動可動觸頭的操作桿;同軸狀地配設在可動觸頭的外徑側 的緩沖缸;以及緩沖活塞,該緩沖活塞與可動觸頭設置成一體,且與緩沖缸一 起形成緩沖型消弧室,并在緩沖缸的內(nèi)壁面上沿軸向滑動以進行緩沖動作,該 緩沖動作是指從可動觸頭與固定觸頭之間的分離間隙向緩沖型消弧室內(nèi)吸入 絕緣氣體,以及將緩沖型消弧室的絕緣氣體向可動觸頭與固定觸頭之間的分離 間隙吹出,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開放結構,即在可動觸頭整個行程中的靠 固定觸頭側的規(guī)定區(qū)域內(nèi)使緩沖型消弧室開放,釋放該緩沖型消弧室的壓力, 從而不執(zhí)行緩沖動作。
采用本發(fā)明,由于具有如下的開放結構,即在可動觸頭整個行程中的靠固 定觸頭側的規(guī)定區(qū)域內(nèi)使緩沖型消弧室開放來釋放該緩沖型消弧室的壓力,從 而不執(zhí)行緩沖動作,因此,在合閘動作時和斷開動作時能在合適的位置進行消 弧動作,且能降低合閘動作時后半的操作能量來加快合閘時的合閘速度。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接地開關裝置的實施形態(tài)1、即緩沖接地開關裝置的 合閘時前半動作的橫剖視圖。
圖2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1的緩沖接地開關裝置合閘時后半動作情況的橫剖視圖。
圖3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1的緩沖接地開關裝置開閘時前半動作情況的橫剖視圖。
圖4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1的緩沖接地開關裝置開閘時后半動作情況的橫剖視圖。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接地開關裝置的實施形態(tài)2、即緩沖接地開關裝置完 全分開時的情況的橫剖視圖。
圖6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2的緩沖接地開關裝置完全合閘時的情況的橫剖視圖。
圖7是沿圖6的F—F線的向視剖視圖。
圖8是沿圖6的G—G線的向視剖視圖。
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接地開關裝置的實施形態(tài)3、即緩沖接地開關裝置完 全合閘時的情況的橫剖視圖。
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接地開關裝置的實施形態(tài)4、即緩沖接地開關裝置 完全分開時的情況的橫剖視圖。
圖11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4的緩沖接地開關裝置完全合閘時的情況的橫剖視圖。
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接地開關裝置的實施形態(tài)5、即緩沖接地開關裝置 合閘時前半動作的橫剖視圖。 (符號說明) 1容器 2緩沖缸 3緩沖活塞 4密封部件 5緩沖型消弧室 8連桿 9操作桿 10固定觸頭 11固定側電極 12固定側接點 13固定側遮護板 20可動觸頭 21可動側電極 21c小徑部 21a通氣孔 21b第二通氣孔 22可動側接點 23可動側遮護板
31螺旋彈簧
32閥芯 32a通孔
101、 102、 103、 104緩沖接地開關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接地開關裝置的實施形態(tài)進行詳細說明。當然 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該實施形態(tài)。 實施形態(tài)l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接地開關裝置的實施形態(tài)1、即緩沖接地開關裝置的 合閘時前半動作的橫剖視圖。圖2是表示緩沖接地開關裝置合閘時后半動作情 況的橫剖視圖。圖3是表示緩沖接地開關裝置開閘時前半動作情況的橫剖視圖。 圖4是表示緩沖接地開關裝置開閘時后半動作情況的橫剖視圖。緩沖接地開關 裝置101包括高壓充填有六氟化硫氣體等絕緣氣體的容器1、固定在容器1 內(nèi)的固定觸頭IO、以及在容器l內(nèi)配置成可朝固定觸頭10方向進退從而與固 定觸頭10接觸或分離的可動觸頭20。
固定觸頭10包括與未圖示的主回路導體連接的固定側電極ll、以及設 置在該固定側電極ll前端的固定側接點12。固定側接點12被用于緩和電場的 固定側遮護板13覆蓋。
可動觸頭20包括大致呈細徑筒狀并朝可動觸頭20方向延伸的可動側電 極21;以及配置在該可動側電極21周圍、與可動側電極21電接觸來進行集電 的可動側接點22??蓜觽冉狱c22通過未圖示的接地導體接地??蓜觽冉狱c22 被用于緩和電場的可動側遮護板23覆蓋。
大致有底圓筒狀的緩沖缸2同軸地配設在可動觸頭20的外徑側。在緩沖 缸2內(nèi)部設有可滑動的緩沖活塞3。在緩沖活塞3的外周部設有諸如特富龍(日 文亍7口乂)(注冊商標)套筒等密封部件4,從而與緩沖缸2之間保持氣 密封。緩沖缸2和緩沖活塞3形成緩沖型消弧室5。
可動側電極21的一端固定在該緩沖活塞3上。在可動側電極21的靠緩沖
活塞3側的端部上形成有通氣孔21a。另一方面,可動側電極21的另一端從形 成在緩沖缸2的固定觸頭側端面2a上的缸開口 2b突出,朝固定觸頭10方向 延伸??蓜觽冉狱c22及可動遮護板23安裝在緩沖缸2的固定觸頭側端面2a 上??蓜觽入姌O21被設置在缸開口 2b內(nèi)周部和可動側遮護板23前端的內(nèi)周 部的特富龍(注冊商標)套筒等密封部件支撐成氣密封且可滑動。
在緩沖活塞3的與可動觸頭20相反的一側通過連桿8連接有操作桿9。 在操作桿9上連接有未圖示的油壓操作缸,通過該油壓操作缸的動作,使一體 結構的緩沖活塞3和可動側電極21沿緩沖缸2的軸移動。
本實施形態(tài)中,緩沖缸2的靠固定觸頭10側的直徑Dl大于靠操作桿9 側的直徑D2。如此形成的緩沖缸2的外徑臺階部形狀構成開放結構,在可動觸 頭20 (可動側電極21)的整個行程中,在固定觸頭IO側的規(guī)定區(qū)域內(nèi)開放緩 沖型消弧室5,從而釋放緩沖型消弧室5的壓力。開放結構在可動觸頭20 (可 動側電極21)的整個行程中的規(guī)定區(qū)域內(nèi)開放緩沖型消弧室5,從而釋放壓力。 該規(guī)定區(qū)域是指在可動觸頭20 (可動側電極21)的整個行程中的比因固定觸 頭10與可動觸頭20的接觸分離動作而產(chǎn)生電弧的區(qū)域更靠近固定觸頭10側 的區(qū)域。
以下對動作進行說明。首先對緩沖接地開關裝置101的接地動作進行說 明。當輸電線路發(fā)生接地故障時,首先使輸電線路兩端的線路用斷路器斷開以 切斷故障電流。接著,在對緩沖接地開關裝置101發(fā)出合鬧指令后,未圖示的 油壓操作缸動作,如圖1所示,操作桿9如圖中箭頭所示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使緩沖活塞3和可動觸頭20 (可動側電極21)朝箭頭A方向移動。如圖2所 示,可動觸頭20 (可動側電極21)與固定觸頭10 (固定側接點12)接觸而成 為合閘狀態(tài)。
由此,故障感應電流從未圖示的主回路導體按照固定側電極11、固定側 接點12、可動側電極21、可動側接點22、未圖示接地導體的順序流動而流入 大地。合閘動作結束后,油壓操作缸動作,如圖3所示,操作桿9如圖中箭頭 所示朝順時針方向旋轉,使緩沖活塞3朝箭頭C方向移動。由此,如圖4所示, 可動側電極21離開固定側接點12而回到斷開狀態(tài)。
接著,對合閘動作時的消弧動作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當操作桿9如圖中箭頭所示朝逆時針方向旋轉而使緩沖活塞3朝箭頭A方向移動時,緩沖型消 弧室5內(nèi)的壓力增大,緩沖型消弧室5內(nèi)的絕緣氣體從通氣孔21a吸入,在經(jīng) 過可動側電極21的內(nèi)部后從可動側電極21的前端吹出。從可動側電極21的 前端吹出后的絕緣氣體被吹到在可動側電極21與固定側接點12之間成為高溫 而使消弧能力下降的圖中S所示的區(qū)域內(nèi),對該區(qū)域產(chǎn)生的電弧進行消弧。在 合閘動作中,在可動側電極21與固定側接點12之間產(chǎn)生的電弧是當可動側電 極21的前端在可動側電極21行程中的圖中B所示的區(qū)域內(nèi)移動時在圖中S所 示的區(qū)域內(nèi)產(chǎn)生的,因而從可動側電極21的前端吹出的絕緣氣體能有效地對 電弧進行消弧。
當緩沖活塞3朝圖中箭頭A方向進一步移動而經(jīng)過緩沖缸2的外徑臺階部 形狀的位置時,如圖2所示,緩沖型消弧室5內(nèi)的絕緣氣體在緩沖活塞3的周 圍迂回而逃逸到操作桿9側。由此,緩沖型消弧室5內(nèi)的壓力成為與周圍相同, 即釋放壓力,此后緩沖型消弧室5內(nèi)的壓力不會增大。因此,作用于緩沖活塞 3的操作能量小,可動側電極21以較快的速度朝固定觸頭IO側移動。S卩,可 高速地進行合閘動作,可提高合閘時的短路合閘性能。
接著,對斷開動作時的消弧動作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當操作桿9如圖 中箭頭所示朝順時針方向旋轉而使緩沖活塞3朝箭頭C方向移動時,如圖3所 示,緩沖型消弧室5內(nèi)的絕緣氣體在緩沖活塞3的周圍迂回而逃逸到操作桿9 側(釋放壓力),因此,作用于緩沖活塞3的操作能量減小,可動側電極21 以較快的速度朝操作桿9側移動。
當緩沖活塞3朝圖中箭頭C方向進一步移動而經(jīng)過緩沖缸2的外徑臺階部 形狀的位置時,緩沖型消弧室5的內(nèi)部成為負壓,可動側電極21與固定側接 頭12之間的絕緣氣體從可動側電極21的前端吸入,向緩沖型消弧室5內(nèi)移動。 從可動側電極21的前端吸入的絕緣氣體從在可動側電極21與固定側接點12 之間成為高溫而使消弧能力下降的圖中S所示的區(qū)域吸入,對該區(qū)域產(chǎn)生的電 弧進行消弧。在斷開動作中,可動側電極21與固定側接點12之間產(chǎn)生的電弧 是當可動側電極21的前端在可動側電極21行程中的圖中E所示的區(qū)域內(nèi)移動
時在圖中S所示的區(qū)域內(nèi)產(chǎn)生的,因而從可動側電極21的前端吸入的絕緣氣 體能有效地對電弧進行消弧。
實施形態(tài)2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接地開關裝置的實施形態(tài)2、即緩沖接地開關裝置完 全分開時的情況的橫剖視圖。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接地開關裝置的實施形態(tài)2、 即緩沖接地開關裝置完全合閘時的情況的橫剖視圖。圖7是沿圖6的F—F線 的向視剖視圖。圖8是沿圖6的G—G線的向視剖視圖。在圖5及圖6中省略 了容器。
本實施形態(tài)的緩沖接地開關裝置102中,開放結構包括收納在緩沖缸2 內(nèi)的螺旋彈簧31、以及設置在該螺旋彈簧31和緩沖活塞3上的閥結構。螺旋 彈簧31呈螺旋狀,其一端固定在緩沖缸2的操作桿9側的一端上。在螺旋彈 簧31的另一端上固定著閥芯32。閥芯32呈圓板狀,在夾著軸線相對的位置上 開設有兩個通孔32a (參照圖8)。另一方面,在緩沖活塞3上也在夾著軸線 相對的位置上開設有兩個通孔3a (參照圖7)。通孔32a與通孔3a在圓周方 向上相隔90度。
如圖5所示,當閥芯32與緩沖活塞3緊貼時,通孔32a和通孔3a被閥芯 32和緩沖活塞3的主面密閉,因而絕緣氣體無法流通。另一方面,如圖6所示, 當緩沖活塞3離開閥芯32后,通孔32a和通孔3a都打開,絕緣氣體可流通。 也就是說,構成為閥芯32和通孔3a在與緩沖活塞3接觸時成為關閉狀態(tài)、離 開緩沖活塞3時成為開放狀態(tài)的閥結構。
由于上述結構,在可動側電極21的整個行程中,在螺旋彈簧31被壓縮的 區(qū)域內(nèi),緩沖型消弧室5內(nèi)的壓力成為高壓或負壓,起到緩沖功能,另一方面, 當螺旋彈簧31伸長至最大,緩沖活塞3離開閥芯32后,緩沖型消弧室5開放, 緩沖型消弧室5內(nèi)的壓力成為與周圍相同,不再起到緩沖功能。
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緩沖接地開關裝置102中,能獲得與實施形態(tài)1相同的效 果,且合閘動作時緩沖活塞3被螺旋彈簧31朝固定觸頭10側施力,因此可動 側電極21以更快的速度朝固定觸頭IO側移動,可實現(xiàn)更快的合閘動作,從而 能進一步提高合閘時的短路合閘性能。
實施形態(tài)3
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接地開關裝置的實施形態(tài)3、即緩沖接地開關裝置完 全合閘時的情況的橫剖視圖。在圖9中省略了容器。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緩沖接地 開關裝置103中,開放結構通過使可動側電極21的貫通緩沖缸端面2a的部分 中規(guī)定區(qū)域的部分減小直徑來構成。其他結構與實施形態(tài)1相同。
可動側電極21與實施形態(tài)1相同,呈一端固定在緩沖活塞3上、另一端 從形成在緩沖缸2的固定觸頭側端面2a上的缸開口 2b突出的筒狀,并通過形 成在緩沖活塞3側的端部上的通氣孔21a從靠固定觸頭10側的前端將絕緣氣 體吸入或將絕緣氣體吹出。作為開放緩沖型消弧室5的開放結構,可動側電極 21的從緩沖活塞3側的一端起朝固定觸頭10方向規(guī)定長度的部分的直徑減小 而形成為小徑部21c。
當小徑部21c靠近缸開口 2b的位置時,緩沖型消弧室5內(nèi)的絕緣氣體從 小徑部21c與缸開口 2b之間的間隙朝可動側接點22側逃逸。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 為了使絕緣氣體逃逸,沒有設置對可動側遮護板23與可動側電極21之間進行 密封的密封部件。在這樣結構下,在可動側電極21整個行程中的沒有設置小 徑部21c的區(qū)域內(nèi),緩沖型消弧室5內(nèi)的壓力成為高壓或負壓,起到緩沖功能, 另一方面,在設有小徑部21c的區(qū)域內(nèi),緩沖型消弧室5開放,緩沖型消弧室 5內(nèi)的壓力成為與周圍相同,因而沒有緩沖功能。
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緩沖接地開關裝置103中,能獲得與實施形態(tài)1相同的效 果,且開放結構能利用局部減小可動側電極21的直徑這種簡單的結構來實現(xiàn),
因而可降低成本。 實施形態(tài)4
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接地開關裝置的實施形態(tài)4、即緩沖接地開關裝置 完全分開時的情況的橫剖視圖。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接地開關裝置的實施形 態(tài)4、即緩沖接地開關裝置完全合閘時的情況的橫剖視圖。在圖10及圖11中 省略了容器。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緩沖接地開關裝置104中,開放結構通過比可動 側電極21的通氣孔21a更靠固定觸頭10側形成的第二通氣孔21b來構成。其 他結構與實施形態(tài)l相同。
可動側電極21與實施形態(tài)1相同,呈一端固定在緩沖活塞3上、另一端
從形成在緩沖缸2的固定觸頭側端面2a上的缸開口 2b突出的筒狀,并通過形 成在緩沖活塞3側的端部上的通氣孔21a從靠固定觸頭10側的前端將絕緣氣 體吸入或將絕緣氣體吹出。作為開放緩沖型消弧室5的開放結構,在可動側電 極21的從通氣孔21a起朝固定觸頭IO側離開規(guī)定距離的位置上形成有第二通 氣孔21b。
當?shù)诙饪?1b到達比缸開口 2b更靠固定觸頭10側的位置時,緩沖型 消弧室5內(nèi)的絕緣氣體按照通氣孔21a、可動側電極21內(nèi)部、第二通氣孔21b 的順序移動而逃逸到可動側接點22側。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為了使絕緣氣體逃 逸,沒有設置對可動側遮護板23與可動側電極21之間進行密封的密封部件。 在這種結構下,在可動側電極21的整個行程中,在第二通氣孔21b位于比缸 開口 2b更靠操作桿9側的區(qū)域內(nèi),緩沖型消弧室5內(nèi)的壓力成為高壓或負壓, 起到緩沖功能(參照圖11),另一方面,在第二通氣孔21b位于比缸開口 2b 更靠近固定觸頭10側的區(qū)域內(nèi),緩沖型消弧室5開放,緩沖型消弧室5內(nèi)的 壓力成為與周圍相同,因而沒有緩沖功能。
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緩沖接地開關裝置104中,能獲得與實施形態(tài)1相同的效 果,且開放結構能利用在可動側電極21上形成第二通氣孔21b這種簡單的結 構來實現(xiàn),因而可降低成本。
實施形態(tài)5
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接地開關裝置的實施形態(tài)5、即緩沖接地開關裝置 合閘時前半動作的橫剖視圖。在圖12中省略了容器。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緩沖接 地開關裝置105中,除了與實施形態(tài)1相同的利用緩沖缸2的外徑臺階部形狀 構成的開放結構以外,還設有第二開放結構。第二開放結構通過使緩沖缸2的 操作桿9側比可動側電極21的行程短來構成。圖12中虛線所示的部分是為了 形成第二開放結構而被切除的部分。緩沖缸2在被切除的部分沒有緩沖功能。
第二開放結構在可動側電極21整個行程中的比因固定觸頭10與可動觸頭 20的接觸分離動作而產(chǎn)生電弧的區(qū)域更靠近操作桿9側的區(qū)域內(nèi)使緩沖型消 弧室5開放(參照圖1的區(qū)域B、圖4的區(qū)域E) 。 S卩,在產(chǎn)生電弧的區(qū)域的
固定觸頭10側和操作桿9側這兩側設有不起緩沖功能的區(qū)域。因此,能有效 地進行消弧且可高速地進行開閘動作,能進一步提高合閘時的短路合閘性能。
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除了實施形態(tài)1的利用緩沖缸2的外徑臺階部形狀構成
的開放結構以外,還設有第二開放結構,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二開放結構也可
與實施形態(tài)2至4中任一開放結構組合。 工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接地開關裝置適用于緩沖接地開關裝置,尤其適用于 高速型的緩沖接地開關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接地開關裝置,包括充填有絕緣氣體的容器;固定在所述容器內(nèi)的固定觸頭;設置成可朝固定觸頭方向進退從而與所述固定觸頭接觸或分離的可動觸頭;連接在所述可動觸頭的與所述固定觸頭分開方向側的端部上以驅動所述可動觸頭的操作桿;同軸狀地配設在所述可動觸頭的外徑側的緩沖缸;以及緩沖活塞,該緩沖活塞與所述可動觸頭設置成一體,且與所述緩沖缸一起形成緩沖型消弧室,并在所述緩沖缸的內(nèi)壁面上沿軸向滑動以進行緩沖動作,該緩沖動作是指從所述可動觸頭與所述固定觸頭之間的分離間隙向所述緩沖型消弧室內(nèi)吸入絕緣氣體,以及將所述緩沖型消弧室的絕緣氣體向所述可動觸頭與所述固定觸頭之間的分離間隙吹出,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開放結構,即在所述可動觸頭整個行程中的靠固定觸頭側的規(guī)定區(qū)域內(nèi)使所述緩沖型消弧室開放,釋放所述緩沖型消弧室的壓力,從而不執(zhí)行所述緩沖動作。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接地開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開放結構在 所述可動觸頭的行程中的下述區(qū)域內(nèi)使所述緩沖型消弧室開放,所述區(qū)域 是指比因所述固定觸頭與所述可動觸頭的接觸分離動作而產(chǎn)生電弧的區(qū)域 更靠近固定觸頭側的區(qū)域。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地開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開放結 構通過使所述緩沖缸的靠固定觸頭側的直徑大于靠操作桿側的直徑來構 成。
4.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地開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開放結構包括螺旋彈簧,該螺旋彈簧的一端部固定在所述緩沖缸的靠操作桿側 的一端上;以及閥結構,該閥結構設置在所述螺旋彈簧的另一端上,且在 與所述緩沖活塞接觸時成為關閉狀態(tài),在離開所述緩沖活塞時成為開放狀 態(tài)。
5. 如權利要求l或2所述的接地開關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動觸頭呈一端固定在所述緩沖活塞上、另一端從所述緩沖缸端面突出的筒狀,并通過形成在緩沖活塞側的端部上的通氣孔將絕緣氣體吸 入以及將絕緣氣體吹出,所述開放結構通過使所述可動觸頭的下述部分的直徑減小來構成,所 述部分是指貫通所述緩沖缸端面的部分中的規(guī)定區(qū)域的部分。
6.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地開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動觸頭呈一端固定在所述緩沖活塞上、另一端從所述緩沖缸的 靠固定觸頭側的端面突出的筒狀,并通過形成在緩沖活塞側的端部上的通 氣孔將絕緣氣體吸入以及將絕緣氣體吹出,所述開放結構通過比所述可動觸頭的所述通氣孔更靠近固定觸頭側形 成的第二通氣孔來構成。
7. 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接地開關裝置,其特征在于,還 設有第二開放結構,該第二開放結構在所述可動觸頭的行程中的下述區(qū)域 內(nèi)使所述緩沖型消弧室開放,所述區(qū)域是指比因所述固定觸頭與所述可動 觸頭的接觸分離動作而產(chǎn)生電弧的區(qū)域更靠近操作桿側的區(qū)域。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接地開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開放結 構通過使所述緩沖缸的所述操作桿側比所述可動觸頭的行程短來構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接地開關裝置,能在合適的位置進行消弧動作,并能在合閘時加快合閘速度。本發(fā)明的接地開關裝置包括充填有絕緣氣體的容器(1);固定在容器(1)內(nèi)的固定觸頭(10);可與固定觸頭(10)接觸或分離的可動觸頭(20);驅動可動觸頭(20)的操作桿(9);配設在可動觸頭(20)外徑側的緩沖缸(2);以及緩沖活塞,該緩沖活塞與緩沖缸(2)一起形成緩沖型消弧室(5),并從可動觸頭(20)與固定觸頭(10)之間的分離間隙向緩沖型消弧室(5)內(nèi)吸入以及吹出絕緣氣體,以此進行緩沖動作,具有如下的開放結構,即在靠固定觸頭(10)側的規(guī)定區(qū)域內(nèi)使緩沖型消弧室(5)開放來釋放壓力,從而不執(zhí)行緩沖動作。
文檔編號H01H33/88GK101369498SQ20081009318
公開日2009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8月13日
發(fā)明者清水芳則, 田中將仁 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