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盤播放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再現(xiàn)以及/或者記錄CD(Compact Disc)、DVD(DigitalVersatile Disc)等盤的盤播放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再現(xiàn)以及/或者記錄CD/DVD等盤的盤播放裝置而言,具有將盤夾持在搬送輥和盤引導輥之間、然后通過搬送輥的旋轉運動進行盤的搬送的吸入式(slot in loading)的盤搬送機構的盤播放裝置。該吸入式的盤播放裝置多應用于車載音響等中。
吸入式的盤播放裝置包括在外殼的內(nèi)部安裝有轉臺和光拾取器的盤再現(xiàn)部、通過載入輥向盤播放器內(nèi)搬入搬出盤的盤載入機構、以及將盤安裝在轉臺上的盤夾持機構。
在該吸入式的盤播放裝置中,如果盤被搬入盤播放裝置內(nèi)的規(guī)定位置,那么,驅動搬送輥的驅動機構被解除,并且搬送輥與引導盤的引導輥的壓接被解除。
在該壓接解除之后,演奏部的鎖定被解除,據(jù)此,檢測出載入操作結束。這樣,結束載入操作,開始播放盤。
在上述吸入式的播放器裝置中,在盤的彈出以及搬送時,為了解除盤的夾持,而在使轉臺與夾持器分離之后,使搬送輥與引導輥壓接盤(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在上述吸入式的播放器裝置中,采用不會在盤的表面產(chǎn)生劃傷的方法。
作為防止在盤上產(chǎn)生劃傷的方法,已經(jīng)提出有一種方法,即,為了使輥停止而進行驅動傳遞的切換,立即防止輥的空轉,使得不在盤與輥之間產(chǎn)生空轉,(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在上述現(xiàn)有的吸入式的播放器裝置中,為了向輥和輥軸之間提供規(guī)定的摩擦扭矩,而在輥軸的端部安裝有螺旋彈簧等彈壓彈簧,以向盤方向彈壓輥。
在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這樣的問題,即、該彈壓彈簧的安裝作業(yè)煩瑣,而且,會因為安裝方式的不同而導致無法獲得規(guī)定的扭矩。
在現(xiàn)有的吸入式播放器裝置中,裝置的體型變薄,各個部件被緊密地配置。
因此,在彈出時使轉臺與夾持器分離,然后,在利用搬送輥與引導輥夾住盤時,盤的一部分與支承夾持器的夾持器臂接觸,此時的沖擊聲會成為噪音而傳到耳朵里。
此外,如果是車載盤播放裝置,那么,為了防止再現(xiàn)時發(fā)生跑音,而將外殼與在其內(nèi)部所設置的盤再現(xiàn)部由單獨的部件構成,通過緩沖器或者彈簧這樣的彈性部件使兩者保持浮動狀態(tài),由此,車在行駛時的振動不會從外殼等傳到內(nèi)部的盤再現(xiàn)部。
此外,為了在使盤載入機構中的輥壓住盤來搬入搬出盤時,對盤插入口與盤再現(xiàn)部進行定位,盤播放裝置設置有將盤再現(xiàn)部固定在外殼一側的鎖機構。
還提出有一種在上述這種具備緩沖器和彈簧這樣的彈性部件的盤播放裝置中,通過減少零件數(shù)量而簡化構造,從而能夠節(jié)約制造成本的盤播放裝置的浮動鎖機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
在上述現(xiàn)有的具備轉臺或者彈簧這樣的彈性部件的盤播放裝置中,明確表示出簡化浮動鎖的構造。但是,并沒有考慮將緩沖器安裝在外殼上的方法。如果不準確地將緩沖器安裝在外殼上,那么,緩沖器就有可能產(chǎn)生脫落。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74800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141800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1-331997號公報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吸入式的盤播放裝置中,組裝容易并且能夠向輥與輥軸之間提供規(guī)定的摩擦扭矩的裝置。
本發(fā)明的第二目的在于,在吸入式的盤播放裝置中,消除彈出時的沖擊聲。
本發(fā)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吸入式的盤播放裝置中,能夠在彈出時順利地彈出盤的裝置。
本發(fā)明的第四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吸入式的盤播放裝置中,能夠簡單并且準確地安裝緩沖器的裝置。
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將盤夾在搬送輥和盤引導輥之間、并通過搬送輥的旋轉運動來進行盤的搬送以及搬出的盤播放裝置中,包括以相對于本體部自由搖動的方式支承所述搬送輥的第一支承裝置;以相對于本體部自由搖動的方式支承所述盤引導輥的第二支承裝置;與所述第一支承裝置嚙合,在盤的搬送以及搬出時使搬送輥向盤一側移動,在盤的記錄或者播放時使搬送輥移動到避讓位置的引導部件;與所述第二支承裝置接觸,在盤的搬送以及搬出時使盤引導輥向盤一側移動,在盤的記錄或者播放時使盤引導輥移動到避讓位置的引導部件;安裝在所述本體部上的上部外殼;以及安裝在上部外殼上并且向所述盤引導輥提供作用力的板簧。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通過預先在上部外殼上固定規(guī)定形狀的板簧,并且將該上部外殼安裝在本體上,這樣,就能夠很容易地向盤引導輥(上輥)上施加規(guī)定的加壓力。
此外,還可以采用通過所述第二支承裝置向盤引導輥施加所述板簧的作用力的結構。
如上所述,通過利用板簧并通過支承部件向盤引導輥提供加壓力,并且利用螺旋彈簧等直接彈壓盤引導輥,這樣,加壓力被全面地提供給盤引導輥,從而,向盤的橫向施加均勻的外力。這樣,盤的斜行等被控制,從而可以順利地進行搬送。
此外,還可以采用在所述板簧上設置在所述盤引導輥的避讓位置與盤引導輥接觸的彈簧片的結構。
如上所述,通過設置在盤引導輥從盤避讓時與盤引導輥接觸的板簧部,這樣,在盤的記錄/再現(xiàn)時,盤引導輥的振動得到控制。
此外,還包括驅動所述搬送輥的驅動裝置和控制該驅動裝置的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按照如下方式控制所述驅動裝置,即在盤的搬出時,在所述搬送輥與所述盤引導輥夾住盤之后,使所述搬出輥沿著盤的彈出方向旋轉規(guī)定的時間,之后,使其沿著搬送盤的方向旋轉規(guī)定的時間,使其再次沿著彈出盤的方向旋轉。
如上所述,控制驅動裝置,使搬送輥沿著彈出方向旋轉之后、沿著插入方向旋轉,使其再次沿著彈出方向旋轉,通過這種方式的控制,而能夠防止盤被卡在裝置內(nèi)的轉臺或者夾持器上而無法彈出。
所述控制裝置還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控制所述驅動裝置,即在使所述搬送輥的旋轉從彈出盤的方向朝著搬送方向或者從搬送方向朝著彈出方向切換時,使所述搬送輥的旋轉停止規(guī)定的時間。
如上所述,通過使驅動裝置停止規(guī)定的時間,這樣就可以防止驅動裝置的旋轉突然變成逆向而在裝置內(nèi)的各個齒輪上外加過度的外力。
此外,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將盤夾在搬送輥與盤引導輥之間、并且通過搬送輥的旋轉運動進行盤的搬送以及搬出的盤播放裝置中,其由本體部、設置在該本體部上部的上部外殼、設置在所述本體部下部的下部外殼、設置在所述本體部內(nèi)的用來使盤旋轉的轉臺、按照可自由接觸分離的方式安裝在所述轉臺上的夾持器、按照可自由旋轉的方式設置在所述本體部上,同時以能夠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承所述夾持器的夾持器臂、以及安裝在所述夾持器臂上并且與所述上部外殼接觸的緩沖部件組成,通過所述緩沖部件而能夠防止所述夾持器臂與上部外殼的沖突。
所述緩沖部件的至少頂端部由彈簧部件構成。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采用如下結構,緩和沖擊的緩沖部件被設置在夾持器臂上,該緩沖部件的頂端在彈出時與盤接觸,這樣,在彈出時盤與夾持器臂的沖突被控制,從而不會產(chǎn)生沖擊聲。
此外,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將盤夾在搬送輥與盤引導輥之間、并且通過搬送輥的旋轉運動進行盤的搬送以及搬出的盤播放裝置中,包括驅動所述搬送輥的驅動裝置和控制該驅動裝置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控制裝置按照如下方式控制所述驅動裝置在盤的搬出時,在所述搬送輥與所述盤引導輥夾住盤之后,使所述搬出輥沿著盤的彈出方向旋轉規(guī)定的時間,之后,使其沿著搬送盤的方向旋轉規(guī)定的時間,使其再次沿著彈出盤的方向旋轉。
如上所述,控制驅動裝置,在使搬送輥沿著彈出方向旋轉之后、沿著插入方向旋轉,使其再次沿著彈出方向旋轉,通過這種方式的控制,而能夠防止盤被卡在裝置內(nèi)的轉臺或夾持器上而無法彈出。
所述控制裝置還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控制所述驅動裝置在使所述搬送輥的旋轉從彈出盤的方向朝著搬送方向或者從搬送方向朝著彈出方向切換時,使所述搬送輥的旋轉停止規(guī)定的時間。
如上所述,通過使驅動裝置停止規(guī)定的時間,而可以防止驅動裝置的旋轉突然變成反向而在裝置內(nèi)的各個齒輪上外加過度的外力。
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播放器本體內(nèi)通過多個緩沖器彈性支承具有盤再現(xiàn)部的浮動底盤的盤播放裝置中,分別在所述本體部的上部設置上部外殼,在所述本體部的下部設置下部外殼,在所述本體部上安裝緩沖器的外框部,在所述下部外殼上設置與所述緩沖器的外框部嚙合的嚙合部,所述緩沖器的外框部被嵌入該嚙合部中。
在所述緩沖器的外框部上設置有被嵌入所述嚙合部中的臺階部。
如上所述,由于本發(fā)明利用本體部與下外殼的嚙合部來固定緩沖器,因此,能夠確保將緩沖器固定在裝置中。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構造的分解立體圖。
圖2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等待盤插入狀態(tài)下的本體外殼部分的立體圖。
圖3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等待盤插入狀態(tài)下的本體外殼部分的平面圖。
圖4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等待盤插入狀態(tài)下的第一滑塊部分的側面圖。
圖5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盤的記錄/再現(xiàn)狀態(tài)下第一滑塊部分的側面圖。
圖6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等待盤插入狀態(tài)下的第二滑塊部分的側面圖。
圖7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盤的記錄/再現(xiàn)狀態(tài)下第二滑塊部分的側面圖。
圖8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浮動底盤部分的平面圖。
圖9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在盤插口中插入盤、搬送盤狀態(tài)的上下輥部分的平面圖。
圖10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在盤插口中插入盤、搬送盤狀態(tài)的上下輥部分的側面圖。
圖11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盤插口的上輥部分的平面圖。
圖12是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的背面圖。
圖13是圖10中A-A線的斷面圖。
圖14是圖10中B-B線的斷面圖。
圖15是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所使用的緩沖器的平面圖。
圖16是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所使用的緩沖器的背面圖。
圖17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開始第一滑塊的移動操作時的立體圖。
圖18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第一滑塊移動一些時的立體圖。
圖19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夾持器臂向盤一側移動,并夾住盤時的立體圖。
圖20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夾持器臂向盤一側移動之后,第一滑塊繼續(xù)移動時的立體圖。
圖21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夾持器臂向盤一側移動之后,第一滑塊繼續(xù)移動時的立體圖。
圖22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表示記錄/再現(xiàn)位置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23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表示記錄/再現(xiàn)位置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24是在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的一例電路結構的方塊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根據(jù)圖1至圖24對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在以下的實施方式中,如沒有特別說明,前端是指與盤插口12相對的本體外殼20的最里側,后端是指盤插口12一側。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結構的分解立體圖。該盤播放裝置10用來再現(xiàn)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等盤11(圖9、圖10)。但是,在該盤播放裝置10中,再現(xiàn)的盤11(記錄介質(zhì))并非局限于DVD,例如也可以是CD(Compact Disc)等其它的記錄介質(zhì)。
如該圖1所示,盤播放裝置包括覆蓋設置在內(nèi)部的各種零件以及插入的盤11的、作為外殼體的本體外殼20,以及分別安裝在該本體外殼20的上部和下部的上部外殼200a、下部外殼200b。在該本體外殼20的內(nèi)部設置有作為底盤體的浮動底盤21。
浮動底盤21通過緩沖器而被彈性支承在該本體外殼20上,以確保盤11在插入時僅相對于該本體外殼20下降規(guī)定的量。此外,雖然圖中并沒有表示,但是在浮動底盤21上安裝搭載有用來實施該裝置的控制、信號處理的微型計算機等的IC的印刷基板,并且,按照能夠自由沿著盤的直徑方向移動的方式安裝光拾取器,以對盤進行讀取。
圖2是表示在等待盤插入狀態(tài)下的本體外殼部分的立體圖,為了易于觀察結構零件而省略了本體外殼的一部分。圖3是表示等待盤插入狀態(tài)下的本體外殼部分的平面圖。圖4是表示在等待盤插入狀態(tài)下的第一滑塊部分的側面圖。圖5是表示盤的記錄/再現(xiàn)狀態(tài)的第一滑塊部分的側面圖。圖6是表示等待盤插入狀態(tài)的第二滑塊部分的側面圖。圖7是表示盤的記錄/再現(xiàn)狀態(tài)的第二滑塊部分的側面圖。圖8是表示浮動底盤部分的平面圖。
如這些圖所示,浮動底盤21沿著本體外殼20的底盤本體20a的內(nèi)周而設。在平行于盤11插入的方向的浮動底盤21的側邊部與本體外殼20的底盤本體20a之間,設置有如圖3、圖4、圖5、圖6以及圖7所示的第一滑塊50以及第二滑塊60等。
如圖2、圖3所示,夾持器臂22通過旋轉支點23以可自由旋轉的方式被支承在該浮動底盤21上。為了使夾持器臂22嚙合固定在旋轉支點23上,而在夾持器臂22上設置有與旋轉支點23的軸嚙合的孔部,這些孔部與旋轉支點23的軸分別嚙合固定。
在夾持器臂22上安裝有彈簧22s(參照圖8),使得夾持器臂22被以旋轉支點23為中心而朝著轉臺14的方向彈壓。
此外,在夾持器臂22上還設置有用來使盤11壓接在轉臺14上的由磁性體構成的夾持器27。使該夾持器27與安裝有磁鐵的轉臺14壓接,利用彈簧的作用力和設置在轉臺14上的磁鐵的磁力,被插入夾持器27和轉臺14之間的盤11則被壓接固定在轉臺14上。在該壓接固定的狀態(tài)下,如果轉臺1 4被轉臺電動機(圖中未示)旋轉驅動,那么,盤11以及壓接該盤11的夾持器27則被旋轉驅動,這樣,就變成能夠進行盤11的記錄/再現(xiàn)的狀態(tài)。
此外,在夾持器臂22上設置有舌片24,如后所述,在盤11的插入、彈出時,設置在第一滑塊50上的凸輪507與舌片24接觸,使夾持器27抵抗彈簧22s的作用力而與轉臺14分離。
而且,在夾持器臂22上按照能夠自由搖動的方式安裝有當盤插入時與盤接觸的扇形的操作片220。在該操作片220的頂端部設置有當盤插入時與后述的第一滑塊50的齒條傳動(rack gear)部件502的突起502a接觸的銷221。此外,雖然圖中并未表示,但是在操作片220與浮動底盤21相對的面上設置有突起,從而,使夾持器27離開盤直至盤到達浮動底盤21的再現(xiàn)位置。在盤成為再現(xiàn)位置之前,操作片220被盤的一部分推著,直到操作片220搖動而從盤上避讓。
如果盤達到規(guī)定的位置,那么,為了解除夾持器27的分離,在浮動底盤21的規(guī)定位置設置有用來插入上述突起的孔部(圖中未示)。
當彈出時,為了使夾持器27與轉臺14分離,第一滑塊50的凸輪507向上壓起夾持器臂22的舌片24。當夾持器臂22通過該凸輪507開始搖動時,夾持器臂22碰到上外殼,在接觸時可能會產(chǎn)生沖擊聲等。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了緩解沖擊,在夾持器臂22上形成有頂端部由板簧構成的緩沖部件230。該緩沖部件230的頂端部在再現(xiàn)時變成與上外殼接觸的狀態(tài)。因此,為了在彈出時使夾持器27與盤分離,在夾持器臂22打開時緩沖部件230也一邊彎曲而一邊打開,因此,不會產(chǎn)生沖擊聲。
在浮動底盤21上安裝有第一滑塊50以及第二滑塊60。第一滑塊50以及第二滑塊60按照能夠自由滑動移動的方式而被支承在底盤本體20a上。
如圖2、圖3、圖4以及圖5所示,第一滑塊50沿著與浮動底盤21中盤的插入、取出方向平行的方向而被安裝在底盤本體20a的一個側面上。第一滑塊50包括滑塊本體501和以可自由滑動的方式安裝在該滑塊本體501上的齒條傳動部件502。齒條傳動部件502如后所述具有突起502a和齒條503a。
如圖4所示,在滑塊本體501上設置有用來支承浮動底盤21的嚙合槽50c、50d,在浮動底盤21上所設置的嚙合凸部21c、21d(參照圖8)與嚙合槽50c、50d在盤插入、取出時嚙合,浮動底盤21的一端被滑塊本體501所支承。
此外,如圖5所示,在盤的記錄/再現(xiàn)時,滑塊本體501向盤插口12一側移動,在浮動底盤21上所設置的嚙合凸部21c、21d與嚙合槽50c、50d的嚙合被解除,浮動底盤21被后述的緩沖器所支承。
在第一滑塊50的滑塊本體501的盤插口12一側設置有與后述的下輥(搬送輥)70的一個端部嚙合的引導槽504,如圖4以及圖5所示,該引導槽504由具有斷層差的水平部504a、504b和連接這兩個水平部504a、504b的斜行部504c組成。如圖4所示,當下輥70的一個端部位于水平部504a上時,下輥70位于與盤接觸的位置。此外,如圖5所示,盤被插入,如果第一滑塊50在底盤本體20a上向盤插口12一側滑動,那么,下輥70的一端經(jīng)過斜行部504c而位于水平部504b的位置。通過下輥70沿著該引導槽504的移動,下輥70被移動到從盤分離避讓的位置。
彈壓彈簧508被安裝在第一滑塊50的滑塊本體501和底盤本體20a之間,通過該彈壓彈簧508,第一滑塊50被向與盤插口12相反一側、即圖4以及圖5中所示的箭頭A的方向彈壓。此外,彈壓彈簧506被安裝在滑塊本體501和齒條傳動部件502之間,通過該彈壓彈簧506,齒條傳動部件502也被向圖4以及圖5所示的箭頭A方向彈壓。
如前所述,因盤的插入操作片220搖動,齒條傳動部件502的突起502a與操作片220的銷221接觸,于是,抵抗彈壓彈簧506,齒條503a與安裝在底盤本體20a上的齒輪503嚙合。如后所述,該齒輪503被與盤插入用的驅動力傳動裝置從動的裝置而旋轉驅動,通過該齒輪503與齒條503a,第一滑塊50向盤插口12一側移動。齒條傳動部件502的齒條503a與齒輪503嚙合。通過驅動齒輪503,齒條503a移動。隨著齒條503a的移動,齒條傳動部件502的一部分與滑塊本體501接觸,并且推動滑塊本體501。其結果是,滑塊本體501抵抗彈壓彈簧505,然后向盤插口12一側移動。如果滑塊本體501變?yōu)橛涗?再現(xiàn)位置,那么,通過與圖中未示的彈出按鈕聯(lián)動的彈出銷,在記錄/再現(xiàn)位置滑塊本體501被鎖住。如果按下彈出按鈕,那么彈出銷的鎖定就被解除,第一滑塊50利用彈壓彈簧505的作用力從圖5的狀態(tài)返回圖4的狀態(tài)。
另一方面,如圖2、圖3、圖6以及圖7所示,第二滑塊60沿著與浮動底盤21中盤的插入、取出方向平行的方向而被安裝在底盤本體20a的另一個側面上。在第二滑塊60上設置有用來支承浮動底盤21的嚙合槽60c、60d,設置在浮動底盤21上的嚙合凸部21e、21f與嚙合槽60e、60f在盤的插入、取出時嚙合,浮動底盤21的另一端被第二滑塊60所支承。
此外,如圖7所示,在記錄/再現(xiàn)盤時,第二滑塊60向盤插口12一側移動,設置在浮動底盤21上的嚙合凸部21e、21f與嚙合槽60e、60f的嚙合被解除,浮動底盤21被后述的緩沖器所支承。
于是,浮動底盤21的一端被第一滑塊50支承,另一端被第二滑塊60支承。
此外,在第二滑塊60的盤插口12一側設置有引導槽604,其與在支承下輥70的下輥板700的頂端部所設置的銷707嚙合,該引導槽604根據(jù)下輥板700的搖動,使第二滑塊60按照與第一滑塊50同樣的方式進行滑動,下輥板700以能夠自由搖動的方式安裝在底盤本體20a上,下輥70以可自由轉動的方式被安裝在浮動底盤21上。如圖6以及圖7所示,在第二滑塊60一側,下輥板700的銷702與設置在底盤本體20a上的孔嚙合。在第一滑塊50一側,支承下輥板700的部件的銷與安裝在底盤本體20a上的支承板(圖中未示)嚙合。
此外,在第一滑塊50、第二滑塊60的盤插口12一側的頂端部設置有用來使后述的上輥(盤引導輥)80上下移動的凸輪部505、605。當上輥80的支承部件810的凸輪隨動部位于該凸輪部505、605的下方部時,即,在盤插入時,上輥80與盤接觸。此外,在播放盤時,第一滑塊50、第二滑塊60滑動到盤插口12一側,上輥80的支承部件810的凸輪隨動部位于凸輪部505、605的上方部,上輥80與盤分離。
如上所述,設置在盤插口12部分的下輥70與上輥80在盤插入彈出時,兩者與盤接觸,在再現(xiàn)時兩者與盤分離。
圖9是在盤插口中插入盤、搬送盤狀態(tài)的上下輥部分的平面圖,圖10是與圖9相同的側面圖,圖11是表示盤插口的上輥部分的平面圖。
如圖2、圖4、圖5、圖6、圖7、圖9、圖10以及圖11所示,設置在盤插口12部分的上下輥70、80分別通過支承部件以可以自由搖動的方式安裝在底盤本體20a上。即,例如上輥80由不銹鋼的SUS(Steel Use Stainless)301構成,并且如圖所示,以可以自由轉動的方式被支承在輥支承部件810的浮動底盤21的前端部。為了確保強度,該輥支承部件810例如由混入60%的玻璃無機填充物的PPS(聚苯硫醚Poly phenylene sulfide)部件構成,在第二滑塊60一側的盤插口12設置有銷811,該銷811與設置在底盤本體20a上的孔嚙合。在第一滑塊50一側,與底盤本體20a具有規(guī)定的間隔而設置支承壁20e,設置在輥支承部件810上的銷812與設置在該支承壁20e上的孔嚙合。通過使兩個銷811、812分別與對應的孔嚙合,這樣,輥支承部件810就以可自由搖動的方式安裝在底盤本體20a上。
在輥支承部件810支承上輥80處附近,在第一滑塊50一側延伸形成凸輪隨動部813,在第二滑塊60一側延伸形成凸輪隨動部814。凸輪隨動部813、814分別與凸輪部505、605接觸,根據(jù)第一、第二滑塊50、60的滑動,輥支承部件810搖動,使上輥80與盤11接觸或者與盤分離。
如圖9、圖11所示,上述輥支承部件810與安裝在上部外殼200a上的例如由SUS301構成的板簧210接觸,通過該板簧210,使上輥80朝著盤方向而被彈壓。該板簧210被固定在上部外殼200a上,使得如果將上部外殼200a安裝在底盤本體20a上,那么板簧210的兩個端部211就分別與輥支承部件810的兩端接觸。于是,通過預先將規(guī)定形狀的板簧固定在上部外殼200a上,并將上部外殼200a安裝在底盤本體20a上,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向上輥80施加規(guī)定的壓力。而且,使用板簧210來抑制輥支承部件810的兩個端部,通過輥支承部件810將壓力施加在上輥80上,因此,通過直接利用螺旋彈簧等彈壓上輥80,這樣,上輥80上被全面地施與加壓力,于是,在盤的橫寬方向上被均勻地加力,使盤的斜行等得到控制,從而能夠順利地進行盤搬送。
而且,如圖11所示,在該板簧210上設置有上輥80與盤分離時與上輥80接觸的板簧部212,用來在再現(xiàn)盤時抑制上輥80的振動。
如圖10所示,在由SUS301構成的輥軸70a上安裝有由硅膠構成的橡膠輥70b,下輥70與盤接觸而不會劃傷盤11的記錄面。在搬送盤時,通過上述上輥80和下輥70夾住盤11,通過加壓上輥80的板簧210,在盤11上施加規(guī)定的壓力。下輥70以可自由轉動的方式被支承在由板金構成的下輥板700上,在輥軸70a的一端設置有用來傳遞驅動電動機300產(chǎn)生的旋轉力,并且旋轉下輥70的齒輪30c。
如前所述,在下輥板700的第二滑塊60一側設置有具有與第二滑塊60的引導槽604嚙合的銷701的板支承部件700a。在該板支承部件700a上設置有與在底盤本體20a上設置的孔(圖中未示)嚙合的銷(圖中未示)。此外,設置在下棍板700上的銷(圖中未示)與設置在第一滑塊50一側的支承壁20e上所設的孔(圖中未示)嚙合。于是,在底盤本體20a與支承壁20e之間以能夠自由搖動的方式安裝下輥板700。
如前所述,下輥板700根據(jù)第一滑塊50的滑動移動朝著與盤分離或者與盤接觸的方向移動。第二滑塊60也根據(jù)該下輥板700的移動而進行移動。
如圖所示,并如后所述,在下輥板700上設置有用來使驅動電動機300停止的開關片711,如果根據(jù)下輥70沿著第一滑塊50的引導槽504的移動,下輥70從與盤接觸的位置而被移動到避讓位置,那么,開關片711就與安裝在印刷基板上的開關接觸,通過開關片711按壓開關,于是,驅動電動機停止,第一滑塊50的移動被停止。
如圖所示,驅動電動機300的驅動齒輪(圖中未示)與齒輪30a嚙合,該齒輪30a與齒輪軸30的齒輪30b嚙合。通過驅動電動機300的驅動,齒輪軸30旋轉。在齒輪軸30上設置有與安裝在輥軸70a上的齒輪30c嚙合的齒輪30d和與齒輪503嚙合的齒輪30e。來自驅動電動機300的驅動力通過這些齒輪軸30和各個齒輪進行傳送,從而進行下輥70的旋轉驅動、第一滑塊50的移動。
如前所述,浮動底盤21通過緩沖器有彈性地被支承在本體外殼20中,從而確保其在插入盤11時僅在本體外殼20中下降規(guī)定的量。如圖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三個緩沖器40來支承浮動底盤21。
圖12是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的背面圖,圖13是圖12中A-A線的斷面圖,圖14是圖12中B-B線的斷面圖,圖15是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所使用的緩沖器的平面圖,圖16是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中所使用的緩沖器的背面圖。
如圖10至圖14所示,在浮動底盤21上設置有被插入緩沖器40的支承孔46中的支承銷21h。緩沖器40由聚丙烯制造的外框41以及彈性體制造的緩沖器部42組成,在緩沖器部42內(nèi)填充有硅油。此外,浮動底盤21與緩沖器外框41之間被插入有壓縮彈簧44。
如圖14所示,在平視緩沖器外框41的情況下,設置著形成圓形的本體部41a和與該本體部連接的底盤本體20a安裝用的銷44和插片45。在底盤本體20a的安裝緩沖器40的位置設置有孔部20h和20i,在孔部20i中插入有插片45,在孔部20h中插入有銷44,由此,緩沖器40就被安裝在底盤本體20a的規(guī)定位置。
此外,在緩沖器外框41面向下部外殼200b的一側,用來確保與下部外殼200b嚙合的臺階部41b被設置在本體部41a上。在下部外殼200b上設置有與緩沖器外框41嚙合的嚙合部211,嚙合部211的相對兩個側邊211a之間的尺寸與緩沖器外框41的臺階部41b之間的尺寸相比,是以能夠在緊嵌其中的狀態(tài)下安裝的方式而形成。其結果是,當將下部外殼200b安裝在底盤本體20a上時,通過嚙合部211與本體部41a的臺階部41b的嚙合,使緩沖器40的固定強度增強。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輥支承部件810上設置有用于檢測出盤的傳感器820、821。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載入外徑為12厘米的盤,而不載入外徑為8厘米的盤。因此,如果傳感器820亮起,那么開始載入盤,如果在傳感器820亮起之后的規(guī)定時間以內(nèi)傳感器821不亮,則驅動電動機300反轉從而彈出盤。此外,在傳感器821的亮起時間比規(guī)定時間短的情況下,驅動電動機300也反轉并彈出盤。當然,也可以采用能夠載入外徑為12厘米、8厘米這兩種盤的結構。
下面,對本實施方式的操作進行說明。
如圖9所示,如果盤11從圖2所示的盤插入前的狀態(tài)被插入,那么,利用傳感器820、821檢測出盤11已被插入,于是,驅動電動機300驅動。通過驅動電動機300的驅動,齒輪軸30旋轉,驅動電動機300的驅動力通過這些齒輪軸30和各個齒輪而被傳送,于是,下輥70開始旋轉。接著,被上輥80和下輥70所夾持的盤11通過加壓上輥80的板簧210而被施加規(guī)定的加壓力。通過下輥70的旋轉,盤11朝著夾持器27而被搬送至盤播放裝置的頂端。此時,由于第一滑塊50、第二滑塊60被保持為圖4、圖6的狀態(tài),因此,如圖2所示,夾持器臂22的舌片24與凸輪507接觸,抵抗彈簧22s的作用力而使夾持器27從轉臺14上分離。
通過下輥70的旋轉,如果盤11被搬入裝置內(nèi)部,那么,盤11的頂端與設在夾持器臂22上的操作片220接觸。隨著盤11的插入,與盤11接觸的操作片220搖動,在盤11到達再現(xiàn)位置之前,操作片220被盤的一部分推著,直到操作片220進行搖動以從盤上避讓。如果盤11到達規(guī)定的再現(xiàn)位置,那么,操作片220的頂端部的銷221與第一滑塊50的齒條傳動部件502的突起502a接觸,使齒條傳動部件502朝著盤插口12的方向移動,齒條503a與齒輪503嚙合,通過驅動電動機300的驅動力使第一滑塊50進行移動。
圖17是第一滑塊50開始移動時的立體圖,圖18是第一滑塊稍微移動之后的立體圖,圖19是夾持器臂22向盤一側移動,并夾持盤之后的立體圖。在這些圖中,省略盤的圖示。
如果齒條503a與齒輪503嚙合,那么,驅動電動機300的驅動力通過齒輪軸30而被傳送至齒輪503,于是齒條503a移動,第一滑塊50朝著盤插口12一側移動。如果第一滑塊50移動,夾持器臂22的舌片24從凸輪部507上脫離,那么,通過彈簧22s的作用力,夾持器臂22向盤11一側移動,夾持器27被壓在裝有磁鐵的轉臺14上,通過彈簧的作用力與設置在轉臺14上的磁鐵的磁力,將被插入夾持器27與轉臺14之間的盤11保持壓在轉臺14上。
此外,通過第一滑塊50的移動,下輥板700沿著引導槽504下降,從而使下輥70從盤11上分離。在盤11被夾持器27所夾持時,下輥70與盤11分離。而且,通過驅動電動機300,第一滑塊50繼續(xù)移動,但是,由于下輥70與盤11已經(jīng)分離,因此,不會在盤11上產(chǎn)生空轉等現(xiàn)象,從而防止發(fā)生損傷。此外,在下輥70與盤11分離時,下輥70的齒輪30c與齒輪軸30的齒輪30d的嚙合被解除。這樣,下輥70的旋轉停止。
而且,如圖20、圖21所示,通過驅動電動機300的驅動,第一滑塊50移動,如果其滑動至盤插口12一側,那么,下輥70的一端經(jīng)過斜行部504c而變?yōu)樗讲?04b的位置。通過下輥70沿著引導槽504的移動,下輥70與盤分離而移動至避讓的位置,同時,下輥板700朝著下方下降。隨著下輥板700的移動,第二滑塊60也根據(jù)引導槽604而移動至盤插口12一側。
如果第一、第二滑塊50、60移動到圖22、圖23所示的記錄再現(xiàn)位置,那么,設置在浮動底盤21上的嚙合凸起21c、21d、21e、21f與第一滑塊50的嚙合槽50c、50d以及第二滑塊60的嚙合槽60e、60f的嚙合被分別解除,在浮動底盤21上所設的嚙合凸部21c、21d與嚙合槽50c、50d的嚙合被解除,浮動底盤21被緩沖器40所支承。輥支承部件810上所設的凸輪隨動部813、814分別與凸輪部505、605接觸,輥支承部件810朝著上方移動,上輥80與盤11分離。
此外,如果下輥70從與盤接觸的位置移動到避讓的位置,那么,開關片711與安裝在印刷基板上的開關接觸,開關片711下壓開關,這樣,驅動電動機300停止,第一滑塊50的移動被停止,于是變成記錄/再現(xiàn)狀態(tài)。如前所述,如果滑塊本體501成為記錄/再現(xiàn)位置,那么,通過與圖中未示的彈出按鈕聯(lián)動的彈出銷,使得滑塊本體501在記錄/再現(xiàn)位置被鎖定。
如果為了彈出盤11而按下彈出按鈕,則彈出銷的鎖定被解除,第一滑塊50通過彈壓彈簧508的作用力,從圖5的狀態(tài)返回圖4的狀態(tài),并返回圖2所示的狀態(tài)。
圖24是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的一例電路結構的方塊圖。下面,根據(jù)該圖24對本發(fā)明的電路結構進行說明。
盤播放裝置包括由微機構成的控制部1000??刂撇?000與存儲部1300連接。在該存儲部1300中保存有用來控制盤播放裝置操作的程序,控制部1000根據(jù)從存儲部1300讀出的程序控制盤播放裝置的各種操作。
控制部1000與指示彈出按鈕、開關操作等各種操作的操作部1400、用來檢測出盤11的位置的傳感器820、821、根據(jù)搬送輥(下輥)70的位置進行開關的開關1410連接。根據(jù)操作部1400發(fā)出的指示信號或者傳感器820、821的檢測信號、開關1410的信號,控制部1000控制盤旋轉驅動部1100、電動機驅動器310、以及橫向驅動部1200等的操作。
電動機驅動器310被控制部1000所控制,供給用來使驅動電動機300驅動的電力。驅動電動機300的驅動力通過由各種齒輪等所構成的傳送裝置320而被傳送給搬送輥(下輥)70,從而使搬送輥(下輥)70旋轉驅動。通過搬送輥(下輥)70的旋轉驅動,盤11被搬送到轉臺14上或者盤11被彈出裝置外部。
驅動電動機300的驅動力從傳送裝置320被傳給由第一滑塊50等組成的滑動機構550,以進行夾緊操作或者松開操作。
控制部1000控制盤旋轉驅動部1100、橫向驅動部1200的操作。盤旋轉驅動部1100用來旋轉驅動轉臺14,使盤以規(guī)定的速度旋轉。此外,橫向驅動部1200使拾取器從轉臺14的附近沿著半徑方向橫向移動。
控制部1000與信號處理電路1220連接。該信號處理電路1220處理被拾取器讀取的信號或者記錄在盤中的信號。被拾取器所讀取并且在信號處理電路1220中被處理之后的信號被發(fā)送給再現(xiàn)電路1230。再現(xiàn)電路1230根據(jù)信號處理電路1220的輸出來再現(xiàn)聲音信號、影像信號,并向揚聲器1240、顯示器1250等的輸出部輸出各自的信號。
下面,參照圖24的方塊圖說明本發(fā)明的盤播放裝置的操作。
從圖2所示的盤插入前的狀態(tài)開始,如圖9所示,如果盤11被插入,那么,根據(jù)傳感器820、821的輸出,控制部1000檢測出盤11已被插入,并控制電動機驅動器310,使驅動電動機300驅動。
來自驅動電動機300的驅動力通過具有各個齒輪等的傳送裝置320而被傳送,于是,搬送輥(下輥)70開始旋轉。接著,被上輥80和搬送輥(下輥)70所夾持的盤11,根據(jù)搬送輥(下輥)70的旋轉,盤11朝著夾持器27而被搬送到盤播放裝置的頂端。此時,如前所述,夾持器27與轉臺14分離。
通過搬送輥(下輥)70的旋轉,盤11被搬入裝置內(nèi)部,如果盤11到達規(guī)定的再現(xiàn)位置,那么,利用驅動電動機300的驅動力,包括第一滑塊50的滑塊機構550進入移動操作。
驅動電動機300的驅動力從傳送裝置320傳給滑塊機構550,夾持器臂22向盤11一側移動,夾持器27與裝有磁鐵的轉臺14壓接,利用彈簧的作用力和設置在轉臺14上的磁鐵的磁力,被插入夾持器27和轉臺14之間的盤11被保持壓接在轉臺14上。
此外,通過滑塊機構550,下輥板700沿著引導槽504下降,于是,搬送輥(下輥)70與盤11分離。當盤11被夾持在夾持器27上時,搬送輥(下輥)70與盤11分離。
控制部1000繼續(xù)控制驅動電動機300的驅動,于是,滑塊機構550的第一滑塊50繼續(xù)移動。但是,由于搬送輥(下輥)70與盤11已經(jīng)分離,因此不會在盤11上產(chǎn)生空轉等現(xiàn)象,從而防止發(fā)生損傷。此外,在搬送輥(下輥)70與盤11分離時,搬送輥(下輥)70與傳送驅動力的齒輪的嚙合被解除。于是搬送輥(下輥)70的旋轉停止。
如圖20、圖21所示,通過驅動電動機300的驅動,第一滑塊50移動。如果第一滑塊50移動至盤插口12一側,那么,下輥70的一端經(jīng)過斜行部504c而變成水平部504b的位置。通過下輥70沿著引導槽504的移動,下輥70與盤分離并移動至避讓的位置,同時,下輥板700朝著下方下降。隨著下輥板700的移動,第二滑塊60也根據(jù)引導槽604向盤插口12一側移動。
如果滑塊機構550的第一、第二滑塊50、第二滑塊60移動到圖22、圖23所示的記錄再現(xiàn)位置,那么,浮動底盤21被緩沖器40所支承。此外,上輥80與盤11分離。
如果搬送輥(下輥)70從與盤接觸的位置移動到避讓的位置,那么,開關1410開始工作,根據(jù)該開關1410的輸出,控制部1000使驅動電動機300停止。接著,滑塊機構550(第一滑塊50)的移動被停止,從而變成記錄/再現(xiàn)狀態(tài)。如果變成記錄/再現(xiàn)狀態(tài),那么,通過與圖中未示的彈出按鈕聯(lián)動的彈出銷,而在記錄/再現(xiàn)位置滑塊550(滑塊本體501)被鎖住。
另一方面,如果為了彈出盤11而按下操作部1400的彈出按鈕,則彈出銷的鎖定就被解除,第一滑塊50利用彈壓彈簧508的作用力而從圖5的狀態(tài)返回圖4的狀態(tài),并返回圖2所示的狀態(tài)。
如果從操作部1400的輸出控制部1000檢測出彈出按鈕被按下,那么,控制部1000為了進行彈出盤11的操作,使驅動電動機300操作。電動機驅動器310供給電力從而使驅動電動機300向彈出盤11的方向驅動。驅動電動機300的驅動力通過傳送裝置320而被傳給搬送輥(下輥)70。接著,搬送輥(下輥)70沿著彈出盤11的方向旋轉,于是,被上輥80與搬送輥(下輥)70夾持的盤11被彈出。
此時,控制部1000控制電動機驅動器310,以使搬送輥(下輥)70沿著彈出盤11的方向旋轉規(guī)定的時間。該規(guī)定時間可以是從開關片711與開關脫離的時間開始的規(guī)定時間。通過該控制部100的控制,搬送輥(下輥)70與盤11接觸,并沿著彈出盤11的方向而旋轉規(guī)定的時間。
之后,控制部1000控制電動機驅動器310,以使搬送輥(下輥)70的旋轉方向從彈出盤11的方向朝著插入盤的方向逆轉規(guī)定的時間(例如0.1秒)。接著,控制部1000控制電動機驅動器310,從而使搬送輥(下輥)70再次沿著彈出盤11的方向旋轉。通過該控制,搬送輥(下輥)70在沿著與彈出方向相反的方向而旋轉規(guī)定的時間之后,沿著盤11的彈出方向旋轉。接著,控制部1000根據(jù)傳感器820、821的輸出,檢測出盤11已被彈出,于是,控制電動機驅動器320從而使驅動電動機300停止,這樣,驅動電動機300停止工作。
這樣,通過控制驅動電動機300使其沿著彈出方向旋轉之后,沿著插入方向旋轉,然后再次沿著彈出方向旋轉,這樣,就可以防止盤11被卡在裝置內(nèi)的例如轉臺14等上而無法彈出。
在使驅動電動機300的旋轉方向逆轉時,使驅動電動機300停止規(guī)定時間(例如0.05秒)之后,使它進行逆轉,按照這種方式進行控制最為理想。這樣,就可以防止因驅動電動機300的旋轉突然變成逆向,過度的外力加在裝置內(nèi)的各個齒輪上。
工業(yè)上的可利用性本發(fā)明被用于汽車音響、便攜式音頻裝置等中,尤其適合車載DVD播放器裝置、CD播放器裝置等。
權利要求
1.一種盤播放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盤播放裝置將盤夾在搬送輥和盤引導輥之間、并且通過搬送輥的旋轉運動進行盤的搬送以及搬出,其包括以相對于本體部自由搖動的方式支承所述搬送輥的第一支承裝置;以相對于本體部自由搖動的方式支承所述盤引導輥的第二支承裝置;與所述第一支承裝置嚙合,在盤的搬送以及搬出時使搬送輥向盤一側移動,在盤的記錄或者再現(xiàn)時使搬送輥移動到避讓位置的引導部件;與所述第二支承裝置接觸,在盤的搬送以及搬出時使盤引導輥向盤一側移動,在盤的記錄或者再現(xiàn)時使盤引導輥移動到避讓位置的引導部件;安裝在所述本體部上的上部外殼;以及安裝在上部外殼上并且向所述盤引導輥施加作用力的板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播放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所述第二支承裝置向盤引導輥施加所述板簧的作用力。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盤播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簧上設置有在所述盤引導輥的避讓位置與盤引導輥接觸的彈簧片。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播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所述搬送輥的驅動裝置和控制該驅動裝置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控制裝置按照如下方式控制所述驅動裝置在盤的搬出時,在由所述搬送輥與所述盤引導輥夾住盤之后,使所述搬出輥沿著盤的彈出方向旋轉規(guī)定的時間,之后,使其沿著搬送盤的方向旋轉規(guī)定的時間,使其再次沿著彈出盤的方向旋轉。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盤播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按照如下方式控制所述驅動裝置在使所述搬送輥從彈出盤的方向朝著搬送方向或者從搬送方向朝著彈出方向切換旋轉時,使所述搬送輥的旋轉停止規(guī)定的時間。
6.一種盤播放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盤播放裝置將盤夾在搬送輥與盤引導輥之間、并且通過搬送輥的旋轉運動進行盤的搬送以及搬出,其包括本體部;設置在該本體部上部的上部外殼;設置在所述本體部下部的下部外殼;設置在所述本體部內(nèi)、以用來使盤旋轉的轉臺;以可自由接觸分離的方式設置在所述轉臺上的夾持器;以可自由旋轉的方式設置在所述本體部上、并且以可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承所述夾持器的夾持器臂;以及安裝在所述夾持器臂上、并且與所述上部外殼接觸的緩沖部件,其中,通過所述緩沖部件防止所述夾持器臂與上部外殼的沖突。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盤播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部件的至少頂端部由彈簧部件構成。
8.一種盤播放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盤播放裝置將盤夾在搬送輥與盤引導輥之間、并且通過搬送輥的旋轉運動進行盤的搬送以及搬出,其包括驅動所述搬送輥的驅動裝置和控制該驅動裝置的控制裝置,其中,所述控制裝置按照如下方式控制所述驅動裝置在盤的搬出時,在所述搬送輥與所述盤引導輥夾住盤之后,使所述搬出輥沿著盤的彈出方向旋轉規(guī)定的時間,之后,使其沿著搬送盤的方向旋轉規(guī)定的時間,使其再次沿著彈出盤的方向旋轉。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盤播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按照如下方式控制所述驅動裝置在使所述搬送輥從彈出盤的方向朝著搬送方向或者從搬送方向朝著彈出方向切換旋轉時,使所述搬送輥的旋轉停止規(guī)定的時間。
10.一種盤播放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盤播放裝置在播放器本體部內(nèi)通過多個緩沖器彈性支承具有盤再現(xiàn)部的浮動底盤,其中,分別在所述本體部的上部設置上部外殼,在所述本體部的下部設置下部外殼,在所述本體部上安裝緩沖器的外框部,在所述下部外殼上設置與所述緩沖器的外框部嚙合的嚙合部,所述緩沖器的外框部被嵌入該嚙合部中。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盤播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緩沖器的外框上設置有被嵌入所述嚙合部中的臺階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將盤(11)夾在下輥(70)和上輥(80)之間,然后進行盤(11)的搬送的盤播放裝置。以能夠相對于本體(20a)自由搖動的方式支承下輥(70)和上輥(80)。在安裝在本體(20a)上的上部外殼(200a)安裝對上輥(80)施加作用力的板簧(210),通過支承上輥(80)的輥支承部件(810)對上輥(80)施加板簧(210)的作用力。加壓力被全面地施加在上輥(80)上,使得盤的斜行等現(xiàn)象被控制,從而能夠順利地進行搬送。
文檔編號G11B33/08GK101019183SQ20058003006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9月7日
發(fā)明者青木晉一, 錢本陽一, 松岡徹 申請人:三洋電機株式會社, 鳥取三洋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