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光學式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方法和記錄媒體、其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6750817閱讀:11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光學式信息記錄再生裝置、方法和記錄媒體、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備有通過激光等的照射進行信息的記錄再生的記錄層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及其記錄再生裝置、記錄再生方法、以及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大容量、高密度的存儲器,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日益引人注目,目前,正進行著可改寫的被稱作可擦型記錄媒體的開發(fā)。作為這種可擦型光學式記錄媒體之一,有一種在基板上形成在非晶形狀態(tài)和結晶狀態(tài)之間發(fā)生相變的薄膜作為記錄層并利用由激光照射產(chǎn)生的熱能進行信息的記錄及擦除的記錄媒體。
作為構成該記錄層的相變材料,已知有以Ge、Sb、Te、In等作為主要成分的合金膜、例如GeSbTe合金。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信息的記錄通過由記錄層的局部非晶形化形成標記進行,擦除則通過使由該非晶形化形成的標記結晶進行。
非晶形化,通過將記錄層加熱到熔點以上后使其以一定值以上的速度冷卻進行。另一方面,結晶,通過將記錄層加熱到結晶溫度以上、熔點以下的溫度進行。
記錄層上所記錄的信息的再生,利用該非晶形標記與結晶區(qū)域之間的反射率差進行,一般是將記錄層構成為使非晶形狀態(tài)下的反射率低于結晶狀態(tài)下的反射率。
另外,一般是在基板上預先形成著記錄再生時用于跟蹤激光的螺旋狀或同心圓狀的導向溝(溝槽)。溝槽與溝槽之間的區(qū)域稱為平臺。在多數(shù)情況下,僅將溝槽或平臺中的任何一方作為記錄信息的信息光道而將另一方作為用于隔離相鄰信息光道的保護間隔。在可記錄型CD(CD R)或小型可重寫光盤(MD)中就使用著這種方法。
作為對光學式記錄媒體的信息記錄方式,有以留出各種間距的方式形成長度不同的標記從而由標記的長度及間距的長度(即標記的前端及后端的端緣位置)承載信息的PWM記錄方式。在這種PWM記錄方式中,如記錄時激光脈沖的強度或產(chǎn)生時序等脈沖條件不適當,則在標記的前部產(chǎn)生的熱將使標記的后部過度升溫因而形成前部細而后部粗的畸變的標記形狀,或因形成標記時所產(chǎn)生的熱影響到相鄰標記的形成而使標記的端緣位置改變,從而使信號質量降低。
最佳脈沖條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光學式記錄媒體及記錄再生裝置的特性。因此,當進行記錄時,在將光學式記錄媒體安裝在記錄再生裝置內(nèi)并起動后,每次都要進行尋求最佳脈沖條件的學習動作。這種所謂的學習動作,是指一邊使脈沖條件改變一邊進行試驗記錄并比較對再生后的信號質量的測定結果從而求得最佳記錄再生條件的動作,根據(jù)這些條件將信息記錄在光學式記錄媒體上。
在圖15和圖16中示出上述的現(xiàn)有的光學式記錄媒體的一例。圖15是表示現(xiàn)有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90的透視圖,圖16是用于說明在現(xiàn)有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90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間距的平面放大圖。
在圖15中,光學式記錄媒體90,備有在中央形成了用于在記錄再生裝置上進行安裝的中心孔2的由聚碳酸酯構成的厚1.1mm的透明基板。在透明基板上,形成著記錄層。在記錄層上,形成著厚0.1mm的保護層。使激光通過該保護層照射記錄層,進行信息的記錄再生。
在透明基板上,形成著記錄再生時用于跟蹤激光的光道6。在光學式記錄媒體90所設有的透明基板上,配置著由模壓凹坑等記錄了用于識別光學式記錄媒體90的識別信息的再生專用的導入?yún)^(qū)、用于進行尋求最佳脈沖條件的學習動作的試驗記錄區(qū)4、及用于記錄信息的信息記錄區(qū)5。
參照圖16,在試驗記錄區(qū)4上形成的光道和在信息記錄區(qū)5上形成的光道,按彼此相同的寬度和間隔形成。此外,在試驗記錄區(qū)4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間距Tp1和在信息記錄區(qū)5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間距Tp2,設定為彼此相同的寬度。
其中,記錄再生時用于在導向溝槽上對激光進行跟蹤控制的跟蹤誤差信號,通常用被稱為推挽法的檢測方法測得。
圖17是表示用推挽法進行跟蹤控制的現(xiàn)有的記錄再生裝置的結構的框圖。圖17中示出的記錄再生裝置,備有用于安裝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90并使其旋轉的主軸電動機10、控制器11、將用于在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90上進行記錄的數(shù)據(jù)調(diào)制為記錄信號的調(diào)制器12、根據(jù)記錄信號驅動半導體激光器的激光器驅動電路13、具有上述半導體激光器并為了將從半導體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會聚在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90上從而進行信息的記錄同時從由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90反射后的反射光取得再生信號而設置的光學頭14、輸出從光學頭14所備有的光檢測器20的光接收部21及22輸出的電信號的和信號15S的加法放大器15、將和信號15S二值化的二值化電路17、輸出從上述光接收部21及22輸出的電信號的差信號16S的差動放大器16、根據(jù)二值化后的和信號17S對記錄在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90所形成的光道上的數(shù)據(jù)進行解調(diào)的數(shù)據(jù)解調(diào)電路18、根據(jù)差信號16S控制光學頭14以使激光對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90上所形成的光道進行適當?shù)膾呙璧母櫩刂齐娐?9。
圖18中示意地示出沿圖15所示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90的半徑方向的主要部分斷面、及使激光橫斷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90上所形成的光道6時的跟蹤誤差信號。為進行穩(wěn)定的跟蹤控制,最好使該跟蹤誤差信號具有足夠大的振幅并使每個光道的變化小。跟蹤誤差信號的振幅,取決于光道的寬度和深度、光道間距及反射率,光道間距越寬、反射率越高,則可以獲得大的振幅。
可以參照特開平4-19837號公報(專利第2815673號說明書)。
最近以來,隨著各種信息設備的處理能力的提高,所處理的信息量越來越大。因此,需要能夠進行容量更大的信息記錄再生的記錄媒體。作為增大容量的措施,有通過減小光道間距而增大記錄密度的方法、及備有多個記錄層并從一側的表面將信息記錄在各記錄層上的記錄再生方法。
但是,當為使記錄密度增大而減小光道間距時,將使跟蹤誤差信號變小,因而很容易受到記錄信號時產(chǎn)生的反射率變化的影響。因此,在尋求最佳脈沖條件的學習動作中,當根據(jù)使非晶形區(qū)域變得極大的激光脈沖條件進行試驗記錄時,將使跟蹤變得很不穩(wěn)定,結果是不能訪問其光道。因此,存在著不僅在學習上所花費的時間變長而且還不必要地耗費試驗記錄區(qū)域的問題。
另外,如將光道間距的寬度設定為即使在試驗記錄中以不適當?shù)臈l件進行了記錄的情況下也仍能進行穩(wěn)定的跟蹤控制的程度,則就會將只在最佳記錄條件下進行記錄的信息記錄區(qū)的光道間距Tp2設定得超過了必要的寬度。因此,存在著使記錄容量減低的問題。
進一步,當從備有多個記錄層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一側表面對各記錄層進行信息的記錄再生時,從照射激光的一側看去,由于使通過跟前一側的記錄層后衰減了的激光照射靠里側的記錄層,所以由里側的記錄層反射的反射光量減少。為能對里側的記錄層進行記錄再生,激光照射側的記錄層必需具有足夠的透光率,所以就不得不使反射率減低。因此,將使跟蹤誤差信號變小,因而很容易受到記錄信號時產(chǎn)生的反射率變化的影響。因此,與上述的減小光道間距的情況一樣,在尋求最佳脈沖條件的學習動作中,將使跟蹤變得很不穩(wěn)定,所以有時不能訪問其光道。所以,存在著不僅在學習上所花費的時間變長而且還不必要地耗費試驗記錄區(qū)域的問題。另外,如將光道間距的寬度設定為在試驗記錄中可以進行穩(wěn)定的跟蹤控制的程度,則就會將只在最佳記錄條件下進行記錄的信息記錄區(qū)的光道間距Tp2設定得超過了必要的寬度。因此,存在著使記錄容量減低的課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試驗記錄時能進行可靠的跟蹤控制的大容量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及其記錄再生裝置、記錄再生方法、以及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備有大致呈圓盤狀的基板、在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的通過照射激光而對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用的記錄層,在上述基板的表面上,至少配置著用于進行試驗記錄的試驗記錄區(qū)和用于記錄上述信息的信息記錄區(qū),在配置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上述試驗記錄區(qū)及上述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分別形成著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試驗記錄光道及信息記錄光道,上述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大于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
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備有大致呈圓盤狀的基板、在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的通過照射激光而對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用的第1記錄層、在上述第1記錄層上形成的隔離層、在上述隔離層上形成的通過照射上述激光而對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用的第2記錄層,在上述基板的表面上,至少配置著用于進行試驗記錄的第1試驗記錄區(qū)和用于記錄上述信息的第1信息記錄區(qū),在配置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上述第1試驗記錄區(qū)及上述第1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分別形成著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第1試驗記錄光道及第1信息記錄光道,在上述隔離層的表面上,至少配置著用于進行試驗記錄的第2試驗記錄區(qū)和用于記錄上述信息的第2信息記錄區(qū),在配置于上述隔離層表面上的上述第2試驗記錄區(qū)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分別形成著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第2試驗記錄光道及第2信息記錄光道,上述第1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大于上述第1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大于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
本發(fā)明的記錄再生裝置,通過使激光照射本發(fā)明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而對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該記錄再生裝置的特征在于備有為將特定信息試驗性地記錄在以使其光道間距大于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的方式在上述試驗記錄區(qū)域內(nèi)形成的上述試驗記錄光道上而設置的記錄裝置。
本發(fā)明的記錄再生裝置,通過使激光照射本發(fā)明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而對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該記錄再生裝置的特征在于備有用于進行如下動作的裝置,即當訪問上述記錄媒體的各記錄層時,首先將光學頭移動到作為目標的記錄層的光道間距大的區(qū)域上,使激光的焦點對準上述記錄層,并在跟蹤到信息光道后,調(diào)整上述激光的象差。
本發(fā)明的記錄再生方法,通過使激光照射本發(fā)明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而對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該記錄再生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將特定信息試驗性地記錄在以使其光道間距大于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的方式在上述試驗記錄區(qū)域內(nèi)形成的上述試驗記錄光道上的步驟。
本發(fā)明的記錄再生方法,通過使激光照射本發(fā)明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而對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該記錄再生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進行如下動作的步驟,即當訪問上述記錄媒體的各記錄層時,首先將光學頭移動到作為目標的記錄層的光道間距大的區(qū)域上,使激光的焦點對準上述記錄層,并在跟蹤到信息光道后,調(diào)整上述激光的象差。
本發(fā)明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本發(fā)明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配置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上述試驗記錄區(qū)及上述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分別形成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試驗記錄光道及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形成工序、在分別形成了上述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通過照射激光而對上述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用的上述記錄層的記錄層形成工序,上述光道形成工序,以使上述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大于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的方式分別形成上述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信息記錄光道。
本發(fā)明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本發(fā)明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配置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上述第1試驗記錄區(qū)及上述第1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分別形成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上述第1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記錄光道的第1光道形成工序、在分別形成了上述第1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記錄光道的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通過照射激光而對上述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用的上述第1記錄層的第1記錄層形成工序、在上述第1記錄層的表面上形成上述隔離層的隔離層形成工序、在配置于上述隔離層表面上的上述第2試驗記錄區(qū)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分別形成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第2試驗記錄光道及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第2光道形成工序、在分別形成了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上述隔離層表面上形成通過照射激光而對上述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用的上述第2記錄層的第2記錄層形成工序,上述第1光道形成工序,以使上述第1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大于上述第1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的方式分別形成上述第1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記錄光道,上述第2光道形成工序,以使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大于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的方式分別形成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
附圖的簡單說明圖1A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1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透視圖。
圖1B是實施形態(tài)1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斷面圖。
圖2是用于說明在實施形態(tài)1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間距的平面放大圖。
圖3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2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透視圖。
圖4是用于說明在實施形態(tài)2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間距的平面放大圖。
圖5是在實施形態(tài)2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導入?yún)^(qū)上形成的光道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圖。
圖6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3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結構的斷面圖。
圖7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4的記錄再生裝置的結構的框圖。
圖8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4的記錄再生裝置中所設有的光學頭401的結構的框圖。
圖9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5的記錄再生裝置的結構的框圖。
圖10是表示由實施形態(tài)5的記錄再生裝置執(zhí)行的記錄再生方法的步驟的流程圖。
圖11A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光盤的原盤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1B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光盤的原盤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1C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光盤的原盤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1D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光盤的原盤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2A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壓模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2B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壓模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2C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壓模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2D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壓模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2E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壓模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2F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壓模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3A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根據(jù)壓模制造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3B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根據(jù)壓模制造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3C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根據(jù)壓模制造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3D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根據(jù)壓模制造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3E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根據(jù)壓模制造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3F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根據(jù)壓模制造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4A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根據(jù)壓模制造另一種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4B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根據(jù)壓模制造另一種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4C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中根據(jù)壓模制造另一種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工序的斷面圖。
圖15是表示現(xiàn)有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透視圖。
圖16是用于說明在現(xiàn)有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間距的平面放大圖。
圖17是表示現(xiàn)有的記錄再生裝置的結構的框圖。
圖18是用于說明從現(xiàn)有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再生后的跟蹤誤差信號的示意圖。
發(fā)明的具體實施形態(tài)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中,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大于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因此,在試驗記錄區(qū)內(nèi)可以得到比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大的跟蹤信號。所以,在用于尋求最佳記錄條件的學習動作過程中,即使根據(jù)非晶形區(qū)域極大的不適當?shù)挠涗洍l件進行試驗記錄,也能執(zhí)行穩(wěn)定的跟蹤控制。
上述信息記錄區(qū),最好制成環(huán)型形狀。
上述試驗記錄區(qū),最好配置在上述信息記錄區(qū)的內(nèi)側。
上述試驗記錄區(qū),最好配置在上述信息記錄區(qū)的外側。
上述試驗記錄區(qū),最好與上述信息記錄區(qū)鄰接配置。
在上述試驗記錄區(qū)與上述信息記錄區(qū)之間,最好配置不形成光道的呈鏡面狀的保護區(qū)。
上述試驗記錄光道的深度及寬度,實際上最好與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深度及寬度相同。
上述試驗記錄光道的斷面形狀,實際上最好與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斷面形狀相同。
在上述基板的表面上,最好還配置著記錄了再生專用的規(guī)定識別信息的導入?yún)^(qū)。
在上述導入?yún)^(qū)內(nèi),最好形成著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導入光道,上述導入光道的光道間距,實際上最好與上述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具有相同的寬度。
上述導入?yún)^(qū),最好配置在上述信息記錄區(qū)的內(nèi)側。
上述導入?yún)^(qū),最好配置在上述試驗記錄區(qū)的內(nèi)側。
上述導入?yún)^(qū),最好與上述試驗記錄區(qū)鄰接配置。
上述導入光道的深度及寬度,實際上最好與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深度及寬度以及上述試驗記錄光道的深度及寬度相同。
上述導入光道的斷面形狀,實際上最好與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斷面形狀及上述試驗記錄光道的斷面形狀相同。
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另一種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中,第1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大于第1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第2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大于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因此,在第1及第2試驗記錄區(qū)內(nèi),可以得到分別比第1及第2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大的跟蹤信號。所以,在用于尋求最佳記錄條件的學習動作過程中,即使根據(jù)非晶形區(qū)域極大的不適當?shù)挠涗洍l件進行試驗記錄,也能執(zhí)行穩(wěn)定的跟蹤控制。
上述第1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和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最好彼此具有相同的寬度,上述第1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和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最好彼此具有相同的寬度。
上述第1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記錄光道,最好按螺旋狀配置,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最好按螺旋狀配置。
上述第1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記錄光道的螺旋方向與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螺旋方向,最好彼此相反。
在上述基板和上述隔離層的至少一方的表面上,最好還配置著記錄了再生專用的規(guī)定識別信息的導入?yún)^(qū)。
在上述導入?yún)^(qū)內(nèi),最好形成著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導入光道,上述導入光道的光道間距,實際上最好與上述第1及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具有相同的寬度。
上述導入?yún)^(qū),最好配置在上述第1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區(qū)的內(nèi)側。
上述導入?yún)^(qū),最好配置在上述第1及上述第2試驗記錄區(qū)的內(nèi)側。
上述導入?yún)^(qū),最好與上述第1及上述第2試驗記錄區(qū)鄰接配置。
上述導入光道的深度及寬度,實際上最好與上述第1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深度及寬度以及上述第1及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的深度及寬度相同。
上述導入光道的斷面形狀,實際上最好與上述第1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斷面形狀以及上述第1及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的斷面形狀相同。
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記錄再生裝置中,將特定信息試驗性地記錄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試驗記錄區(qū)域內(nèi)所形成的試驗記錄光道上。因此,可以從試驗記錄區(qū)得到比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大的跟蹤信號。所以,在用于尋求最佳記錄條件的學習動作過程中,即使根據(jù)非晶形區(qū)域極大的不適當?shù)挠涗洍l件進行試驗記錄,也能執(zhí)行穩(wěn)定的跟蹤控制。
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另一種記錄再生裝置中,將光學頭移動到作為目標的記錄層的光道間距大的區(qū)域上,使激光的焦點對準上述記錄層,并在跟蹤到信息光道后,調(diào)整上述激光的象差。因此,可以從光道間距大的試驗記錄區(qū)得到比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大的跟蹤信號。所以,在用于尋求最佳記錄條件的學習動作過程中,即使根據(jù)非晶形區(qū)域極大的不適當?shù)挠涗洍l件進行試驗記錄,也能執(zhí)行穩(wěn)定的跟蹤控制。
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
(實施形態(tài)1)圖1A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1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101的透視圖,圖1B是其斷面圖,圖2是用于說明在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101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間距的平面放大圖。
實施形態(tài)1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101,通過照射主要由NA(數(shù)值孔徑)約0.85的物鏡會聚后的波長約405nm的激光而進行信息的記錄和再生。
參照圖1A及圖1B,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101,備有在中央形成了用于在記錄再生裝置上進行安裝的直徑15毫米(mm)的中心孔102的由聚碳酸酯構成的直徑120mm、厚1.1mm的透明基板1。在透明基板1上,形成著記錄層2。在記錄層2上,形成著厚0.1mm的保護層3。
通過保護層3照射激光,進行信息的記錄再生。記錄層2,由作為相變記錄材料的GeSbTe合金構成,通過照射激光,使記錄層2局部非晶形化而形成記錄標記。
在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101所設有的透明基板1上,在從半徑約22mm到約23mm的位置上,按環(huán)形配置著由模壓凹坑記錄了用于識別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101的識別信息的再生專用的導入?yún)^(qū)103。
在導入?yún)^(qū)103的外側,在從半徑約23mm到約24mm的位置上,配置著用于進行尋求最佳脈沖條件的學習動作的試驗記錄區(qū)104。在試驗記錄區(qū)104的外側,在從半徑約24mm到約58mm的位置上,配置著用于記錄信息的信息記錄區(qū)105。在試驗記錄區(qū)104及信息記錄區(qū)105上,形成著由深約20納米(nm)、寬約0.2微米(μm)的溝槽構成的當記錄再生時用于跟蹤激光的光道106。
參照圖2,在配置于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101所設有的透明基板1的信息記錄區(qū)105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光道間距Tp2,設定為0.32μm,在試驗記錄區(qū)104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光道間距Tp1,為比在信息記錄區(qū)105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光道間距Tp2的0.32μm寬的0.35μm。在試驗記錄區(qū)104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寬度及深度,與在信息記錄區(qū)105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寬度及深度相同。
如上所述,通過將試驗記錄區(qū)104的光道間距Tp1設定為大于信息記錄區(qū)105的光道間距Tp2,在試驗記錄區(qū)104內(nèi),與信息記錄區(qū)105相比,可以得到更大的跟蹤誤差信號。
在試驗記錄區(qū)104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光道間距Tp1,與在信息記錄區(qū)105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光道間距Tp2相比,最好加寬到能使所取得的跟蹤誤差信號約大20%以上的程度,因而最好是比光道間距Tp2加寬到大約3%以上。
當使試驗記錄區(qū)104的光道間距Tp1比信息記錄區(qū)105的光道間距Tp2加寬約10%左右時,在試驗記錄區(qū)104內(nèi),可以得到比信息記錄區(qū)105約大1.7倍的跟蹤誤差信號。
因此,按照實施形態(tài)1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101,在用于尋求最佳記錄條件的學習動作過程中,即使根據(jù)非晶形區(qū)域極大的不適當?shù)挠涗洍l件進行試驗記錄,也能執(zhí)行穩(wěn)定的跟蹤控制。因此,無需將只在最佳記錄條件下進行記錄的信息記錄區(qū)105上所形成的光道106的光道間距Tp2設定得超過必要的寬度。就是說,可以減小信息記錄區(qū)105上的光道間距Tp2,從而能增加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101的記錄容量。
另外,只要光道106的寬度和深度保持一定,則即使光道間距改變,激光脈沖的強度及產(chǎn)生時序等記錄條件與所形成的非晶形標記的形狀之間的關系實際上也不會改變。因此,可以在信息記錄區(qū)域105內(nèi)使用在光道間距較寬的試驗記錄區(qū)104中求得的最佳記錄條件。
試驗記錄區(qū)104與信息記錄區(qū)域105的交界區(qū)域,既可以配置不形成光道的鏡面區(qū)域作為保護區(qū),也可以是光道間距連續(xù)變化的區(qū)域。
按照如上所述的實施形態(tài)1,在試驗記錄區(qū)104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光道間距Tp1,大于在信息記錄區(qū)105上形成的光道106的光道間距Tp2,因此,在試驗記錄區(qū)104內(nèi)可以得到比信息記錄區(qū)105內(nèi)大的跟蹤信號。因此,在用于尋求最佳記錄條件的學習動作過程中,即使根據(jù)非晶形區(qū)域極大的不適當?shù)挠涗洍l件進行試驗記錄,也能執(zhí)行穩(wěn)定的跟蹤控制。
(實施形態(tài)2)圖3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2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201的透視圖,圖4是用于說明在實施形態(tài)2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201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間距的平面放大圖。
實施形態(tài)2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201,由對激光進行跟蹤的導向溝槽構成導入?yún)^(qū),并將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201的識別信息等再生專用信息記錄在該導向溝槽內(nèi),除部分結構外,與以上參照圖1A、圖1B及圖2所述的實施形態(tài)1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101的結構相同。
參照圖3,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201,在中央形成了用于在記錄再生裝置上進行安裝的直徑15mm的中心孔202的由聚碳酸酯構成的直徑120mm、厚1.1mm的透明基板上形成記錄層,在記錄層上形成了厚0.1mm的保護層,通過該保護層照射激光,進行信息的記錄再生。記錄層由作為相變記錄材料的GeSbTe合金構成,通過照射激光,使記錄層局部非晶形化而形成記錄標記。
在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201所設有的透明基板上,在從半徑約22mm到23mm的位置上,配置著再生專用的導入?yún)^(qū)203,在該導入?yún)^(qū)203上,形成了使深約20nm、寬約0.2μm的溝槽沿半徑方向蛇形波動(擺動)并通過調(diào)制其空間頻率而記錄了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201的識別信息等的媒體信息光道207。
在導入?yún)^(qū)203的外側,在從半徑約23mm到24mm的位置上,配置著用于進行尋求最佳脈沖條件的學習動作的試驗記錄區(qū)204。在試驗記錄區(qū)204的外側,在從半徑約24mm到58mm的位置上,配置著用于記錄信息的信息記錄區(qū)205。在試驗記錄區(qū)204及信息記錄區(qū)205上,形成著由深約20nm、寬約0.2μm的形狀相同的溝槽構成的當記錄再生時用于跟蹤激光的光道206。
參照圖4,在信息記錄區(qū)205上形成的光道206的光道間距Tp2,設定為0.32μm,在試驗記錄區(qū)204上形成的光道206的光道間距Tp1,為比信息記錄區(qū)205上的光道間距Tp2的0.32μm寬的0.35μm。在導入?yún)^(qū)203上形成的媒體信息光道207的光道間距Tp3,為與試驗記錄區(qū)204上的光道間距Tp1相同的0.35μm。
如上所述,與上述的實施形態(tài)1一樣,通過將試驗記錄區(qū)204的光道間距Tp1設定為大于信息記錄區(qū)205的光道間距Tp2,在試驗記錄區(qū)204內(nèi),與信息記錄區(qū)205相比,可以得到更大的跟蹤誤差信號。
圖5是表示在導入?yún)^(qū)203上形成的媒體信息光道207的形狀的主要部分放大平面圖。參照圖5,媒體信息光道207所跟蹤的激光208,沿箭頭209的方向進行掃描。媒體信息光道207,沿半徑方向蛇形波動并根據(jù)其空間頻率記錄著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201的識別信息等重要信息。因此,為了減低與相鄰接的媒體信息光道207之間的道間串擾從而提高所再生的信息的可靠性,使導入?yún)^(qū)203的光道間距Tp3大于在信息記錄區(qū)205上形成的光道206的光道間距Tp2。
按照以上的結構,實施形態(tài)2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201,在用于尋求最佳記錄條件的學習動作過程中,即使在非晶形區(qū)域極大的不適當?shù)挠涗洍l件下進行試驗記錄,也能執(zhí)行穩(wěn)定的跟蹤控制。因此,無需將只在最佳記錄條件下進行記錄的信息記錄區(qū)205上所形成的光道206的光道間距Tp2設定得超過必要的寬度。就是說,可以減小信息記錄區(qū)205上的光道間距Tp2,從而能增大記錄容量。此外,通過將導入?yún)^(qū)203與試驗記錄區(qū)204相互鄰接配置并將導入?yún)^(qū)203的光道間距Tp3與試驗記錄區(qū)204上的光道間距Tp1設定為彼此具有相同的寬度,可以根據(jù)相同的跟蹤條件連續(xù)地進行從導入?yún)^(qū)203的再生和對試驗記錄區(qū)204的試驗記錄,所以能使記錄再生裝置平滑地起動。
試驗記錄區(qū)204與信息記錄區(qū)205交界區(qū)域,既可以配置不形成光道的鏡面區(qū)域作為保護區(qū),也可以是光道間距連續(xù)變化的區(qū)域。
另外,也可以將試驗記錄區(qū)204配置在信息記錄區(qū)205的外周側。進一步,通過將試驗記錄區(qū)204配置在信息記錄區(qū)205的兩側即其內(nèi)周側和外周側,可以補償沿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201的半徑方向分布的記錄特性。
在試驗記錄區(qū)204內(nèi),也可以使試驗記錄區(qū)204的光道206按一定的空間頻率沿半徑方向蛇形波動(擺動)并根據(jù)從該擺動得到的信號控制記錄再生裝置的主軸電動機的旋轉,還可以將對該擺動進行了頻率調(diào)制后的地址信息記錄在光道206上。
(實施形態(tài)3)圖6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3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301的結構的斷面圖。
實施形態(tài)3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301,具有由2個記錄層303及記錄層305構成的單面雙層結構,通過從保護層302側照射激光307并有選擇地使焦點對準記錄層303或記錄層305,從同一個表面?zhèn)葘?個記錄層進行信息的記錄再生。記錄層303及記錄層305,相互間由厚約0.03mm的隔離層304隔離,上述各層303、304及305夾持在直徑120mm、厚1.1mm的基板306與厚0.07mm的保護層302之間。
在記錄層303及記錄層305上,與圖3和圖4中示出的實施形態(tài)2一樣,配置著設在從半徑約22mm到23mm的位置上并備有使深約20nm、寬約0.2μm的溝槽沿徑向蛇形波動(擺動)并通過調(diào)制其空間頻率而記錄了媒體的識別信息等的媒體信息光道207的再生專用的導入?yún)^(qū)203、設在在從半徑約23mm到24mm的位置上并用于進行尋求最佳脈沖條件的學習動作的試驗記錄區(qū)204、設在從半徑約24mm到58mm的位置上并用于記錄信息的信息記錄區(qū)205,在試驗記錄區(qū)204及信息記錄區(qū)205上,形成著由深約20nm、寬約0.2μm的溝槽構成并當記錄再生時用于跟蹤激光的光道206。#另外,將導入?yún)^(qū)203的光道間距Tp3設定為0.35μm,將試驗記錄區(qū)204的光道間距Tp1設定為0.35μm,將信息記錄區(qū)205的光道間距Tp2設定為0.32μm。通過將試驗記錄區(qū)204的光道間距Tp1設定為大于信息記錄區(qū)205的光道間距Tp2,在試驗記錄區(qū)204內(nèi),與信息記錄區(qū)205相比,可以得到更大的跟蹤誤差信號。因此,在用于尋求最佳記錄條件的學習動作過程中,即使根據(jù)非晶形區(qū)域極大的不適當?shù)挠涗洍l件進行試驗記錄,也能執(zhí)行穩(wěn)定的跟蹤控制。所以,無需將只在最佳記錄條件下進行記錄的信息記錄區(qū)的信息光道的光道間距設定得超過必要的寬度。就是說,可以減小信息記錄區(qū)的光道間距Tp2,從而能增大記錄容量。
在如實施形態(tài)3所述的備有多個記錄層并從一側的表面對各記錄層進行信息的記錄再生的多層記錄媒體中,從照射激光的一側看去,由于使通過跟前一側的記錄層后衰減了的激光照射靠里側的記錄層,所以所得到的反射光量減少,為能對里側的記錄層進行記錄再生,激光照射側的記錄層必需具有足夠的透光率,因而就不得不使反射率減低。由于反射率越低跟蹤誤差信號的振幅越小,所以在多層記錄媒體中與記錄層僅為1層的情況相比本發(fā)明的效果更為顯著。
另外,也可以僅在其中任何一個記錄層上設置導入?yún)^(qū),并可以代替媒體信息光道而用模壓凹坑等記錄媒體的識別信息等。此外,在記錄層303和記錄層305上,也可以使光道間距彼此不同,還可以使光道的螺旋方向彼此相反。進一步,記錄層的層數(shù)也可以為3層以上。
在本發(fā)明中,重要的是將試驗記錄區(qū)的光道間距設定為大于信息記錄區(qū)的光道間距。實施形態(tài)1~3中示出的光學式記錄媒體的形狀、光道的半徑位置、深度、溝槽寬度及光道間距的具體數(shù)值,可以根據(jù)所使用的記錄再生裝置的性能或記錄膜的特征而適當變更。
(實施形態(tài)4)在實施形態(tài)4中,說明記錄再生裝置及記錄再生方法。圖7是表示實施形態(tài)4的記錄再生裝置50的結構的框圖。在記錄再生裝置50中,安裝著在實施形態(tài)3中參照圖6所述的具有多個記錄層的光學記錄媒體301。記錄再生裝置50,備有光學頭401。
圖8是表示光學頭401的結構的框圖。光學頭401,具有由波長405nm的半導體激光器構成的光源402。從光源402射出的激光,穿過準直透鏡403、由備有可動機構的透鏡構成的光路校正裝置409、光束分離器404、1/4波長板405、物鏡406后,會聚在光學記錄媒體301上。
會聚在光學記錄媒體301上的激光,通過由音圈407調(diào)整物鏡406的位置,使其焦點對準在光學記錄媒體301上形成的作為目標的記錄層,并通過光路校正裝置409的動作將象差調(diào)整到最小值。從記錄層反射后的激光,再次穿過物鏡406、1/4波長板405,并由光束分離器404反射后入射到檢測器408,變換為電信號。
圖7中示出的記錄再生裝置50,備有用于安裝光學式記錄媒體301并使其旋轉的主軸電動機110、控制器111、將用于在光學式記錄媒體301上進行記錄的數(shù)據(jù)變換為記錄信號的調(diào)制器112、根據(jù)記錄信號驅動由半導體激光器構成的光源402的激光器驅動電路113、將從光源402射出的激光會聚在光學式記錄媒體301上從而進行信息的記錄同時從反射光取得再生信號的上述光學頭401、對再生信號進行放大并生成信息再生信號114S、聚焦誤差信號114F、跟蹤誤差信號114T及象差控制信號114A的前置放大器114、將信息再生信號114S變換為二值化信號的二值化電路115、根據(jù)二值化信號對數(shù)據(jù)進行解調(diào)的數(shù)據(jù)解調(diào)電路116、對將記錄在配置于光學式記錄媒體301上的試驗記錄區(qū)內(nèi)的特定數(shù)據(jù)試驗性地再生后的信號質量進行判定的信號質量判定器117、存儲通過學習動作求得的最佳記錄條件的記錄條件存儲器118、根據(jù)存儲在記錄條件存儲器118內(nèi)的記錄條件控制激光脈沖的脈沖條件設定器119、根據(jù)聚焦誤差信號114F控制光學頭401以使激光的焦點對準在光學記錄媒體301上形成的作為目標的記錄層的聚焦控制電路120、根據(jù)跟蹤誤差信號114T控制光學頭401以使激光在光學記錄媒體301所形成的光道上進行適當掃描的跟蹤控制電路121、根據(jù)象差控制信號114A控制光學頭401以使作為目標的記錄層上的激光的象差為最小值的象差控制電路122、沿光學記錄媒體301的半徑方向移動光學頭401的移動裝置123。
其中,聚焦誤差信號114F,根據(jù)被稱作象散法的一般方法生成。跟蹤誤差信號114T,根據(jù)以上參照圖16和圖17所述的推挽法生成。象差控制信號114A,根據(jù)再生信號生成,該信號的生成是為了當再生信號的強度變?yōu)樽畲髸r使作為目標的記錄層上的激光象差最小。
在如光學式記錄媒體301那樣的多層記錄媒體中,從照射激光一側的表面到各記錄層的厚度各不相同,所以,在記錄再生裝置中,在要進行記錄再生的每個記錄層上,必須將所照射的激光的焦點及象差調(diào)整到最佳狀態(tài)。
在實施形態(tài)4的記錄再生裝置50中,當采用在特定的半徑位置上配置了光道間距寬的區(qū)域的如光學式記錄媒體301那樣的多層記錄媒體并對各記錄層進行訪問時,首先,由移動裝置123將光學頭401移動到特定的半徑位置,從而將光學頭401配置在作為目標的記錄層的光道間距寬的區(qū)域上并將焦點對準,然后,在根據(jù)預定的條件大致調(diào)整了光路校正裝置409的狀態(tài)下進行跟蹤。
這時,在光道間距窄的區(qū)域內(nèi),由于所得到的跟蹤誤差信號的強度小,所以,在未將激光的象差調(diào)整為最小的狀態(tài)下很難進行跟蹤,與此不同,在光道間距寬的區(qū)域內(nèi),由于所得到的跟蹤誤差信號的強度大,所以,只需對激光的象差進行大致的調(diào)整即可進行穩(wěn)定的跟蹤。
接著,可以調(diào)整光路校正裝置409以使所記錄的信息的再生信號的強度變?yōu)樽畲螅瑥亩鴮⒓す庹{(diào)整為使其象差最小。
因此,利用結構簡單的光學頭即可對多層記錄媒體進行記錄再生,而無需設置用于檢測象差的專用檢測器。
象差控制信號,也可以使用從光道的擺動得到的信號,并調(diào)整光路校正裝置409以使所記錄的信息的再生信號的強度變?yōu)樽畲螅瑥亩鴮⒓す庹{(diào)整為使其象差最小。此外,光路校正裝置409,也可以由液晶元件等構成。
另外,在實施形態(tài)4的記錄再生裝置50中使用的多層記錄媒體內(nèi),當事先設計多層記錄媒體上的用于切換要訪問的記錄層的位置時,即使切換記錄層的該位置不是用作試驗記錄用的區(qū)域,也最好將用于切換記錄層的該位置上的光道間距設定為大于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的通常的光道間距。
在實施形態(tài)4中,給出了將光學頭401移動到預定的半徑位置從而將光學頭配置在記錄媒體301的光道間距寬的區(qū)域上的例,但也可以將指示光道間距寬的區(qū)域的半徑位置的信息記錄在記錄媒體301內(nèi),當起動時讀出指示光道間距寬的區(qū)域的半徑位置的信息并存儲在控制器111內(nèi),從而可以根據(jù)指示光道間距寬的區(qū)域的半徑位置的信息移動光學頭401。
(實施形態(tài)5)實施形態(tài)5,涉及采用本發(fā)明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記錄再生方法。圖9是表示采用本發(fā)明的光學式記錄媒體101的記錄再生裝置60的一例的框圖,圖中示出安裝了以上參照圖1A和圖1B所述的光學式記錄媒體101的狀態(tài)。
該記錄再生裝置60,備有用于安裝光學式記錄媒體101并使其旋轉的主軸電動機10、控制器11、將用于在光學式記錄媒體101上進行記錄的數(shù)據(jù)調(diào)制為記錄信號的調(diào)制器12、根據(jù)上述記錄信號驅動半導體激光器的激光器驅動電路13、具有上述半導體激光器并用于將激光會聚在光學式記錄媒體101上從而進行信息的記錄同時從反射光取得再生信號的光學頭14、輸出從光學頭14的光檢測器20所設有的光接收器21及22輸出的電信號的和信號15S的加法放大器15、將和信號15S二值化的二值化電路17、輸出從上述光接收器21及22輸出的電信號的差信號16S的差動放大器16、根據(jù)二值化后的和信號17S對記錄在光學式記錄媒體101所形成的光道上的數(shù)據(jù)進行解調(diào)的數(shù)據(jù)解調(diào)電路18、對將記錄在配置于光學式記錄媒體101上的試驗記錄區(qū)內(nèi)的特定數(shù)據(jù)試驗性地再生后的信號質量進行判定的信號質量判定器39、存儲通過學習動作求得的最佳記錄條件的記錄條件存儲器31、根據(jù)上述記錄條件控制激光脈沖的脈沖條件設定器32、根據(jù)差信號16S控制光學頭14以使激光對光學式記錄媒體101上所形成的光道進行適當?shù)膾呙璧母櫩刂齐娐?9。
圖10是表示采用了圖9所示的記錄再生裝置60的記錄再生方法的流程圖。
首先,起動記錄再生裝置60(步驟S501)。具體地說,將光學式記錄媒體101安裝在主軸電動機10上并使其旋轉,然后,由光學頭14將信息再生用激光照射在光學式記錄媒體101上,通過訪問配置于光學式記錄媒體101上的導入?yún)^(qū)103,讀出上述導入?yún)^(qū)103所記錄著的光學式記錄媒體101的識別信息等。上述識別信息等的讀出,通過由數(shù)據(jù)解調(diào)電路18對由按預定的二值化限幅電平設定的二值化電路17將從來自光學式記錄媒體101的反射光得到的和信號15S二值化后的信號17S進行解調(diào)并將其輸入到控制器11而執(zhí)行。
接著,進行尋求最佳記錄再生條件的學習動作(步驟S502)。該學習動作,按以下的步驟進行。首先,移動光學頭14,按照比在用于記錄信息的信息記錄區(qū)105上形成的光道的光道間距寬的光道間距,對形成了深度和寬度與信息記錄區(qū)105相同的光道的試驗記錄區(qū)104進行訪問??刂破?1,根據(jù)預定的特定條件或由光學式記錄媒體101的識別信息指定的條件設定脈沖條件設定器32。然后,由調(diào)制器12將從控制器11輸出的特定數(shù)據(jù)調(diào)制為激光器驅動信號,激光器驅動電路13,根據(jù)上述激光器驅動信號,驅動光學頭14內(nèi)所設有的半導體激光器。由光學頭14將從上述半導體激光器射出的光會聚在光學式記錄媒體101上,并將試驗信號記錄在配置于光學式記錄媒體101上的試驗記錄區(qū)104內(nèi)。
由信號質量判定器39測定由二值化電路17將按上述方式對記錄在試驗記錄區(qū)104內(nèi)的試驗信號進行再生的再生信號二值化后的信號的抖動值(再生后的信號位置相對于用作基準的時鐘的變化量),并將其與預定的判定基準進行比較,從而判定信號質量。當上述抖動值滿足上述判定基準時,結束學習動作。當上述抖動值不滿足判定基準時,依次改變上述脈沖條件,并判定上述特定數(shù)據(jù)的試驗記錄及進行了上述試驗記錄的試驗信號的信號質量。反復進行該作業(yè)直到抖動值滿足判定基準,從而求得最佳的記錄條件。
接著,將通過步驟S502中的學習動作求得的最佳記錄條件存儲在記錄再生條件存儲器31內(nèi)(步驟S503),根據(jù)上述最佳記錄條件設定脈沖條件,并將信息記錄在信息記錄區(qū)105內(nèi)(步驟S504)。
如上所述,通過在光道間距設定為比記錄信息的信息記錄區(qū)寬的區(qū)域上進行試驗記錄,在試驗記錄時,與記錄信息時相比,可以得到更大的跟蹤誤差信號。
因此,在用于尋求最佳記錄條件的學習動作過程中,即使在非晶形區(qū)域極大的不適當?shù)挠涗洍l件下進行試驗記錄,也能執(zhí)行穩(wěn)定的跟蹤控制。所以,無需將只在最佳記錄條件下進行記錄的信息記錄區(qū)上形成的信息光道的光道間距設定得超過必要的寬度。就是說,可以減小配置于光學式記錄媒體101上的信息記錄區(qū)105的光道間距,從而能增大記錄容量。
另外,也可以在初次使用光學式記錄媒體101時將由記錄再生裝置60求得的最佳記錄條件記錄在光學式記錄媒體101上,當再次使用光學式記錄媒體101時可以讀出光學式記錄媒體101上所記錄的最佳記錄條件并存儲在記錄再生條件存儲器31內(nèi)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在每次將記錄媒體101安裝在記錄再生裝置60內(nèi)起動時可以省略或縮短尋求最佳記錄再生條件的學習動作。
(實施形態(tài)6)實施形態(tài)6,說明在實施形態(tài)1中參照圖1A、圖1B及圖2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101的制造方法。圖11A~圖11D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101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光盤的原盤的工序的斷面圖。
參照圖11A,首先,準備好均勻地涂布了正型光敏抗蝕劑的圓盤形狀的玻璃基板1。
然后,參照圖11B,由使用了波長248納米(nm)的遠紫外線激光的激光記錄裝置(LBR)202,對預刻溝槽圖案進行曝光,使試驗記錄區(qū)104的光道間距Tp1大于信息記錄區(qū)105的光道間距Tp2。
在激光記錄裝置202中,安裝著一個用于檢測沿玻璃基板1的半徑方向的移動量的編碼器。激光記錄裝置202,可以根據(jù)由編碼器檢測出的脈沖數(shù)及預定的脈沖間隔計算移動量。激光記錄裝置202,根據(jù)預定的脈沖間隔及由編碼器檢測出的脈沖數(shù),按照試驗記錄區(qū)104的光道間距Tp1及信息記錄區(qū)105的光道間距Tp2移動。
激光記錄裝置202,根據(jù)與試驗記錄區(qū)104的光道間距Tp1相當?shù)拿}沖設定值,使預刻溝槽圖案曝光。而當移動到信息記錄區(qū)105時,切換為與信息記錄區(qū)105的光道間距Tp2相當?shù)拿}沖設定值,并使預刻溝槽圖案曝光。
因此,在信息記錄區(qū)105上,形成光道間距Tp2的預刻溝槽圖案,在試驗記錄區(qū)104上,形成比光道間距Tp2寬的光道間距Tp1的預刻溝槽圖案。
接著,參照圖11C,按如上方式,在玻璃基板1上形成所需溝槽圖案的潛像203。然后,參照圖11D,一邊使玻璃基板1旋轉,一邊從顯影噴嘴204噴出顯影液,從而對在玻璃基板1上形成的潛像203進行顯影。
圖12A~圖12F是用于說明實施形態(tài)6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101的制造方法中制作壓模的工序的斷面圖。
參照圖12A,在將顯影出潛像203的玻璃基板1干燥后,制成形成了所需溝槽圖案205的光盤原盤206。然后,參照圖12B,在光盤原盤206上形成鎳膜401,使其覆蓋溝槽圖案205。接著,參照圖12C,將鎳膜401作為電極進行鍍鎳而形成鎳薄板402。然后,參照圖12D,將鎳薄板402從光盤原盤206剝離并將抗蝕劑除去,即可制成轉印了所需溝槽圖案的厚約0.3毫米(mm)的鎳薄板原盤(父盤)403。
接著,參照圖12E,對父盤403再次進行鍍鎳,并將鎳鍍層從父盤403剝離,即可制成轉印了在父盤403上形成的所需溝槽圖案的厚約0.3mm的鎳薄板(母盤)404。然后,參照圖12F,對母盤404的背面進行研磨后,沖裁成規(guī)定的形狀,即可制成形成了所需溝槽圖案的模具(壓模)405。
圖13A~圖13F是用于說明根據(jù)壓模405制造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101的工序的斷面圖。
參照圖13A,將壓模405安裝在圖中未示出的注射成形機上,以聚碳酸酯為材料進行注射成形,從而制成轉印了所需溝槽圖案的厚約1.1mm的透明基板1。接著,參照圖13B,在轉印了所需溝槽圖案的透明基板1的表面上,用濺射法層疊以Ge Sb Te為主要成分的相變型記錄層2。
然后,參照圖13C,準備厚約90微米(μm)的聚碳酸酯片503。然后,在旋轉涂敷機上向聚碳酸酯片503滴落紫外線固化樹脂504。在這之后,將透明基板1重疊在聚碳酸酯片503上,使形成了相變型記錄層2的面與聚碳酸酯片503相對。
接著,參照圖13D,使旋轉涂敷機旋轉而將多余的紫外線固化樹脂504甩掉,直到紫外線固化樹脂504的厚度變?yōu)榇蠹s10μm時停止旋轉涂敷機的轉動。然后,參照圖13E,從紫外線源505向紫外線固化樹脂504照射紫外線以使紫外線固化樹脂504固化。參照圖13F,由紫外線固化樹脂504和聚碳酸酯片503構成保護層3,按照上述方式,即可制成光學式記錄媒體101。
圖14A~圖14C是用于說明制造實施形態(tài)3中所述的備有2個記錄層303及305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301的工序的斷面圖。參照圖14A,首先,按照與以上參照圖13A及13B所述的工序相同的工序,在基板306上形成記錄層305。然后,使用對圖中未示出的父盤基板的背面進行研磨后沖裁成規(guī)定形狀的壓模,以聚碳酸酯為材料進行注射成形,從而制成形成了所需溝槽圖案的轉印用基板601。接著,在記錄層305上涂布紫外線固化樹脂504。在這之后,將轉印用基板601與紫外線固化樹脂504重疊,使形成了所需溝槽圖案的面與紫外線固化樹脂504相對。
接著,參照圖14B,由紫外線源505從轉印用基板601側向紫外線固化樹脂504照射紫外線以使紫外線固化樹脂504固化。
然后,參照圖14C,將轉印用基板601從紫外線固化樹脂504剝離,從而在紫外線固化樹脂504上形成溝槽圖案。接著,用濺射法形成相變型記錄層303。紫外線固化樹脂504,構成以上參照圖6所述的隔離層304。然后,按照與以上參照圖13C~圖13F所述的工序相同的工序,形成由聚碳酸酯構成的保護層302。
按照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可以提供一種在試驗記錄時能進行可靠的跟蹤控制的大容量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及其記錄再生裝置、記錄再生方法、以及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的制造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備有大致呈圓盤狀的基板、在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的通過照射激光而對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用的記錄層,在上述基板的表面上,至少配置著用于進行試驗記錄的試驗記錄區(qū)和用于記錄上述信息的信息記錄區(qū),在配置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上述試驗記錄區(qū)及上述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分別形成著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試驗記錄光道及信息記錄光道,上述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大于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信息記錄區(qū),制成環(huán)型形狀。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試驗記錄區(qū),配置在上述信息記錄區(qū)的內(nèi)側。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試驗記錄區(qū),配置在上述信息記錄區(qū)的外側。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試驗記錄區(qū),與上述信息記錄區(qū)鄰接配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試驗記錄區(qū)與上述信息記錄區(qū)之間,配置著不形成光道的呈鏡面狀的保護區(qū)。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試驗記錄光道的深度及寬度,實際上與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深度及寬度相同。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試驗記錄光道的斷面形狀,實際上與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斷面形狀相同。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的表面上,還配置著記錄了再生專用的規(guī)定識別信息的導入?yún)^(qū)。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導入?yún)^(qū)內(nèi),形成著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導入光道,上述導入光道的光道間距,實際上與上述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具有相同的寬度。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導入?yún)^(qū),配置在上述信息記錄區(qū)的內(nèi)側。
12.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導入?yún)^(qū),配置在上述試驗記錄區(qū)的內(nèi)側。
13.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導入?yún)^(qū),與上述試驗記錄區(qū)鄰接配置。
14.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導入光道的深度及寬度,實際上與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深度及寬度以及上述試驗記錄光道的深度及寬度相同。
15.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導入光道的斷面形狀,實際上與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斷面形狀及上述試驗記錄光道的斷面形狀相同。
16.一種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備有大致呈圓盤狀的基板、在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的通過照射激光而對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用的第1記錄層、在上述第1記錄層上形成的隔離層、在上述隔離層上形成的通過照射上述激光而對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用的第2記錄層,在上述基板的表面上,至少配置著用于進行試驗記錄的第1試驗記錄區(qū)和用于記錄上述信息的第1信息記錄區(qū),在配置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上述第1試驗記錄區(qū)及上述第1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分別形成著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第1試驗記錄光道及第1信息記錄光道,在上述隔離層的表面上,至少配置著用于進行試驗記錄的第2試驗記錄區(qū)和用于記錄上述信息的第2信息記錄區(qū),在配置于上述隔離層表面上的上述第2試驗記錄區(qū)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分別形成著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第2試驗記錄光道及第2信息記錄光道,上述第1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大于上述第1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大于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和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彼此具有相同的寬度,上述第1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和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彼此具有相同的寬度。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記錄光道,按螺旋狀配置,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按螺旋狀配置。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記錄光道的螺旋方向與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螺旋方向,彼此相反。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板和上述隔離層的至少一方的表面上,還配置著記錄了再生專用的規(guī)定識別信息的導入?yún)^(qū)。
21.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導入?yún)^(qū)內(nèi),形成著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導入光道,上述導入光道的光道間距,實際上與上述第1及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具有相同的寬度。
22.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導入?yún)^(qū),配置在上述第1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區(qū)的內(nèi)側。
23.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導入?yún)^(qū),配置在上述第1及上述第2試驗記錄區(qū)的內(nèi)側。
24.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導入?yún)^(qū),與上述第1及上述第2試驗記錄區(qū)鄰接配置。
25.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導入光道的深度及寬度,實際上與上述第1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深度及寬度以及上述第1及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的深度及寬度相同。
26.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上述導入光道的斷面形狀,與上述第1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斷面形狀以及上述第1及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的斷面形狀相同。
27.一種記錄再生裝置,通過使激光照射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而對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該記錄再生裝置的特征在于備有為將特定信息試驗性地記錄在以使其光道間距大于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的方式在上述試驗記錄區(qū)域內(nèi)形成的上述試驗記錄光道上而設置的記錄裝置。
28.一種記錄再生裝置,通過使激光照射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而對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該記錄再生裝置的特征在于備有用于進行如下動作的裝置,即當訪問上述記錄媒體的各記錄層時,首先將光學頭移動到作為目標的記錄層的光道間距大的區(qū)域上,使激光的焦點對準上述記錄層,并在跟蹤到信息光道后,調(diào)整上述激光的象差。
29.一種記錄再生方法,通過使激光照射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而對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該記錄再生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將特定信息試驗性地記錄在以使其光道間距大于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的方式在上述試驗記錄區(qū)域內(nèi)形成的上述試驗記錄光道上的步驟。
30.一種記錄再生方法,通過使激光照射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而對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該記錄再生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進行如下動作的步驟,即當訪問上述記錄媒體的各記錄層時,首先將光學頭移動到作為目標的記錄層的光道間距大的區(qū)域上,使激光的焦點對準上述記錄層,并在跟蹤到信息光道后,調(diào)整上述激光的象差。
31.一種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配置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上述試驗記錄區(qū)及上述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分別形成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試驗記錄光道及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形成工序、在分別形成了上述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通過照射激光而對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用的上述記錄層的記錄層形成工序,上述光道形成工序,以使上述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大于上述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的方式分別形成上述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信息記錄光道。
32.一種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配置于上述基板表面上的上述第1試驗記錄區(qū)及上述第1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分別形成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上述第1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記錄光道的第1光道形成工序、在分別形成了上述第1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記錄光道的上述基板表面上形成通過照射激光而對上述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用的上述第1記錄層的第1記錄層形成工序、在上述第1記錄層的表面上形成上述隔離層的隔離層形成工序、在配置于上述隔離層表面上的上述第2試驗記錄區(qū)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區(qū)內(nèi)分別形成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第2試驗記錄光道及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第2光道形成工序、在分別形成了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上述隔離層表面上形成通過照射激光而對上述信息進行記錄、再生或擦除用的上述第2記錄層的第2記錄層形成工序,上述第1光道形成工序,以使上述第1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大于上述第1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的方式分別形成上述第1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1信息記錄光道,上述第2光道形成工序,以使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大于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的方式分別形成上述第2試驗記錄光道及上述第2信息記錄光道。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在試驗記錄時能進行可靠的跟蹤控制的大容量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光學式信息記錄媒體,備有大致呈圓盤狀的基板和記錄層,在基板的表面上,至少配置著用于進行試驗記錄的試驗記錄區(qū)104和用于記錄信息的信息記錄區(qū)105,在配置于基板表面上的試驗記錄區(qū)104及信息記錄區(qū)105內(nèi),分別形成著按螺旋狀或同心圓狀配置的試驗記錄光道及信息記錄光道,試驗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Tp1,大于信息記錄光道的光道間距Tp2。
文檔編號G11B7/24GK1448921SQ0310798
公開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3月29日
發(fā)明者秋山哲也, 西內(nèi)健一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