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系統(tǒng)及攝像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在小型化及輕量化并實現(xiàn)高度的色像差校正的同時,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也能夠維持良好的成像性能的光學系統(tǒng)及攝像裝置。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光學系統(tǒng)及具有該光學系統(tǒng)的攝像裝置,該光學系統(tǒng)的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組包含衍射面的透鏡組,其中至少任意一組透鏡組具有與該透鏡組整體相同符號且折光力最大的滿足指定的條件式的第一透鏡、和與該透鏡組整體相同符號且滿足指定的條件式的第一透鏡以外的第ⅰ透鏡。
【專利說明】
光學系統(tǒng)及攝像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光學系統(tǒng)及攝像裝置,特別是,涉及在數(shù)碼相機或數(shù)碼攝像機等采用 了固體攝像元件的攝像裝置中適用的光學系統(tǒng)及具備該光學系統(tǒng)的攝像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數(shù)碼相機、數(shù)碼攝像機等采用了固體攝像元件的攝像裝置得到了普及。作為 在這這種攝像裝置中使用的攝像光學系統(tǒng),可改變焦距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得到了廣泛應用。 變焦光學系統(tǒng)中,通過改變透鏡組的間隔來改變焦距。這時,入射到各透鏡組的光線高度或 入射角發(fā)生變化,因而軸向色像差或倍率色像差等各像差也隨之發(fā)生變動。為了抑制這些 各像差的變動,在整個變焦范圍實現(xiàn)高的成像性能,同時為了抑制變焦光學系統(tǒng)的大型化、 重量化,對高度的光學設計提出了要求。
[0003]因此,近年來提出了用具有與折射光學系統(tǒng)不同的光學特性的衍射光學元件來實 現(xiàn)高度的色像差校正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例如,專利文獻1記載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中,在以往用 于色像差校正的反常低色散材料的基礎上,通過采用衍射光學元件,抑制了像差校正所需 的透鏡數(shù)目的增加,同時實現(xiàn)了能夠應對可進行1〇〇萬像素以上高分辨率攝像的固體攝像 元件的高成像性能。
[0004] 就這種變焦光學系統(tǒng)而言,除了單反相機、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數(shù)碼相機等用 戶可攜帶的攝像裝置以外,還作為車載用攝像裝置、監(jiān)控用攝像裝置等在車體或建筑物等 安裝固定的、特定用途使用的安裝固定型攝像裝置的攝像光學系統(tǒng)得到了廣泛應用。進而, 在任意一種用途中都對成像性能高、小型輕量化、F值小的更為明亮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提出了 要求。
[0005]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6] 專利文獻
[0007]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134304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08]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9] 然而,構成攝像光學系統(tǒng)的各光學組件的折光力因溫度變化而產(chǎn)生變化。因此,環(huán) 境溫度與設計時的溫度(常溫)差別大時,該攝像光學系統(tǒng)的光學性能也會發(fā)生變化。上述 反常低色散材料與其他玻璃材料相比,折光力的變化有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加劇的傾向, 因而對于包含反常低色散材料的光學系統(tǒng)來說,尤其是對于包含反常低色散材料的變焦光 學系統(tǒng)來說,環(huán)境溫度變化后導致焦點位置或后調(diào)焦量隨之變化的可能性加大。并且,折光 力強的透鏡由反常低色散材料構成時,球面像差等的變動有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加劇的傾 向。變焦光學系統(tǒng)中,尤其是變焦鏡頭中焦點位置或后調(diào)焦量因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產(chǎn)生變 化時,成像性能將顯著下降。
[0010] 上述的安裝固定型的攝像裝置中,多是采用變焦鏡頭作為攝像光學系統(tǒng),且多是 在環(huán)境溫度變化大的環(huán)境中進行使用。就安裝固定型的攝像裝置而言,設置時調(diào)整了攝像 角度、不具備自動對焦功能的機種也多有存在。因此,會出現(xiàn)因環(huán)境溫度導致被拍攝體圖像 的輪廓變得不鮮明,無法實現(xiàn)監(jiān)控等該安裝固定型的攝像裝置所承擔的用途的情況。
[0011]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小型化及輕量化并實現(xiàn)高度的色像差校正的同時,環(huán)境溫度 變化時也能夠維持良好的成像性能的光學系統(tǒng)及攝像裝置。
[0012]解決問題的方法
[0013]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光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組包含衍 射面的透鏡組,將包含該衍射面的透鏡組中的至少任意一組作為包含該衍射面的指定的透 鏡組,在包含該衍射面的該指定的透鏡組中,將具有與該指定的透鏡組整體所顯示的折光 力相同符號的折光力的透鏡中折光力最大的透鏡作為第一透鏡,且在該指定的透鏡組中, 將具有與該指定的透鏡組整體所顯示的折光力相同符號的折光力的透鏡中所述第一透鏡 以外的任意一個透鏡作為第i透鏡時,所述第一透鏡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所述第i透鏡滿 足以下的條件式(2)。
[0014] dndtPlX106>-5…(1)
[0015] Ndi > -0.014Xvdi+2.5---(2)
[0016]其中,"dndt"是在20°C以上40°C以下的溫度范圍對于波長632.8nm的光線的、真空 中透鏡的絕對折射率的溫度系數(shù)(absolute dn/dT),"dndtPl"是所述第一透鏡的dndt, "Ndi"是所述第i透鏡對于d線的折射率,"vdi"是所述第i透鏡對于d線的阿貝數(shù),"d線"是 587.56nm波長的光線。
[0017]并且,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上述本發(fā)明的光學系統(tǒng)、及將 該光學系統(tǒng)在該光學系統(tǒng)的像面?zhèn)刃纬傻墓鈱W圖像轉(zhuǎn)換為電信號的攝像元件。
[0018] 發(fā)明的效果
[0019] 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提供小型化及輕量化并實現(xiàn)高度的色像差校正的同時,環(huán)境溫 度變化時也能夠維持良好的成像性能的光學系統(tǒng)及攝像裝置。
【附圖說明】
[0020]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透鏡構成例子的剖面圖。
[0021] 圖2是表示實施例1的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透鏡構成例子的剖面圖。
[0022] 圖3是實施例1的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球面像差圖、像散圖及歪曲像 差圖。
[0023] 圖4是實施例1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球面像差圖、像散圖及歪曲像 差圖。
[0024]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透鏡構成例子的剖面圖。
[0025] 圖6是表示實施例2的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透鏡構成例子的剖面圖。
[0026] 圖7是實施例2的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球面像差圖、像散圖及歪曲像 差圖。
[0027] 圖8是實施例2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球面像差圖、像散圖及歪曲像 差圖。
[0028] 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3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透鏡構成例子的剖面圖。
[0029]圖10是表示實施例3的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透鏡構成例子的剖面圖。
[0030]圖11是實施例3的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球面像差圖、像散圖及歪曲 像差圖。
[0031] 圖12是實施例3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球面像差圖、像散圖及歪曲 像差圖。
[0032] 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4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透鏡構成例子的剖面圖。
[0033] 圖14是表示實施例4的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透鏡構成例子的剖面圖。
[0034] 圖15是實施例4的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球面像差圖、像散圖及歪曲 像差圖。
[0035] 圖16是實施例4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球面像差圖、像散圖及歪曲 像差圖。
[0036] 圖1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5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透鏡構成例子的剖面圖。
[0037] 圖18是表示實施例5的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透鏡構成例子的剖面圖。
[0038] 圖19是實施例5的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球面像差圖、像散圖及歪曲 像差圖。
[0039] 圖20是實施例5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球面像差圖、像散圖及歪曲 像差圖。
[0040] 圖2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6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透鏡構成例子的剖面圖。
[0041] 圖22是表示實施例6的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透鏡構成例子的剖面圖。
[0042]圖23是實施例6的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球面像差圖、像散圖及歪曲 像差圖。
[0043]圖24是實施例6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球面像差圖、像散圖及歪曲 像差圖。
[0044] 圖25是表示實施例1的光學系統(tǒng)的后焦點的溫度變動的圖。
[0045] 圖26是表示比較例的光學系統(tǒng)的后焦點的溫度變動的圖。
[0046] 符號的說明
[0047] 1G…第一透鏡組、2G…第二透鏡組、3G…第三透鏡組、4G…第四透鏡組、CG…護罩 玻璃、頂G…像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48] 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光學系統(tǒng)及攝像裝置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49] 1、光學系統(tǒng)
[0050] 1-1、光學系統(tǒng)的基本構成
[0051]本實施方式的光學系統(tǒng)的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組包含衍射面的透鏡組,將包含 該衍射面的透鏡組中的至少任意一組作為指定的透鏡組,在該指定的透鏡組中,將具有與 該指定的透鏡組整體所顯示的折光力相同符號的折光力的透鏡中折光力最大的透鏡作為 第一透鏡,且在該指定的透鏡組中,將具有與該指定的透鏡組整體所顯示的折光力相同符 號的折光力的透鏡中所述第一透鏡以外的任意一個透鏡作為第i透鏡時,第一透鏡滿足后 述的條件式(1),第i透鏡滿足后述的條件式(2)。以下,對該光學系統(tǒng)的構成進行說明。
[0052] 1-1-1、包含衍射面的透鏡組
[0053]首先,對包含衍射面的透鏡組進行說明。包含衍射面的透鏡組是指,在構成該透鏡 組的光學組件中,至少任意一個光學組件的光學面為衍射面。
[0054]這里,衍射面具有由下述式表示的相位差函數(shù)所規(guī)定的衍射光柵結構。例如,可以 利用切削法、光刻法、造模法等在玻璃制透鏡、塑料制透鏡等光學組件的光學面形成衍射光 柵結構,從而得到衍射光學元件。并且,也可以在上述光學組件的光學面(球面/非球面)設 置具有衍射光柵結構的一層或多層的樹脂層,從而利用該樹脂層形成在光學面具有衍射光 柵結構的多層衍射光學元件。本發(fā)明中,將包含這種衍射光學元件的透鏡組稱為包含衍射 面的透鏡組。
[0056] 上述式中,0(h)是相位差函數(shù),"m"是衍射級數(shù),"A"是標準化波長。并且,"C1"、 "C2"、"C3"、"C4"是各衍射面系數(shù),"h"是相同徑向上自光軸起的長度。此外,標準化波長是 該光學系統(tǒng)的使用波長范圍內(nèi)的波長,例如,優(yōu)選可見光波長范圍內(nèi)的波長。
[0057] 作為衍射光學元件,可以使用只在與空氣層接觸的面具有上述衍射面的單層衍射 光學元件。并且,除了上述形態(tài)的多層衍射光學元件以外,例如,還可以使用將接合透鏡的 接合面作為上述衍射面等、在一個玻璃材料層與其他玻璃材料層間形成了衍射面的層疊式 的多層衍射光學元件。與單層衍射光學元件相比,采用多層衍射光學元件時能夠在更大的 波長范圍對色像差等進行良好的校正。其中,多層衍射光學元件中,玻璃材料層不僅限于由 光學玻璃材料構成的層,也可以是由光學塑料等光學玻璃以外的光學元件形成材料構成的 層。
[0058] 并且,該衍射面可以是球面或非球面。衍射面為非球面時,能夠用更少數(shù)目的光學 組件對色像差等各像差進行更為良好的校正。
[0059]本實施方式的光學系統(tǒng)具有上述指定的透鏡組,因而與不具有衍射面的通常的折 射光學系統(tǒng)相比,能夠用少的光學組件對色像差等進行良好的校正。因此,在謀求該光學系 統(tǒng)的小型化及輕量化的同時,可以實現(xiàn)高度的色像差校正。
[0060] 并且,該光學系統(tǒng)采用包含衍射面的構成時,可以改善光學系統(tǒng)整體的溫度特性。 具體地說,光學系統(tǒng)具有衍射面時,如上所述,能夠用少的光學組件對色像差等進行良好的 校正。因此,能夠減少由在色像差等的校正中有效但溫度特性差的玻璃材料構成的,例如, 由反常低色散材料等構成的光學組件的數(shù)目。進而,上述指定的透鏡組形成包含以下說明 的滿足條件式(1)的第一透鏡和滿足條件式(2)的第i透鏡的構成時,光學系統(tǒng)整體在環(huán)境 溫度變化時也可以維持良好的成像性能。
[0061] 這里,上述指定的透鏡組整體所顯示的折光力可以為正或負,對之沒有特別的限 定,但基于色像差等的校正變得更為良好的觀點,優(yōu)選具有正折光力。
[0062] 并且,該光學系統(tǒng)中包含多個衍射面時,優(yōu)選將各衍射面分別配置在不同的透鏡 組中。例如,變焦光學系統(tǒng)具有多個透鏡組,通過改變各透鏡組的間隔來改變焦距。因此,根 據(jù)各透鏡組的位置不同,用衍射面對色像差等各像差進行校正時的最為有效的配置會有所 不同。因此,變焦光學系統(tǒng)中包含多個衍射面時,出于得到成像性能更高的光學系統(tǒng)的觀 點,優(yōu)選在不同透鏡組中配置各衍射面。
[0063] 此外,該光學系統(tǒng)中,至少有一組包含至少一個衍射面的透鏡組即可,可以具有一 組或多組包含一個衍射面的透鏡組,也可以具有一組或多組包含多個衍射面的透鏡組。有 多組包含衍射面的透鏡組時,其中任意一組透鏡組為上述指定的透鏡組即可,既可以是兩 組以上的透鏡組分別為上述指定的透鏡組,也可以是含有衍射面的所有透鏡組分別為上述 指定的透鏡組。
[0064] 1)透鏡構成
[0065] 其次,對上述指定的透鏡組的透鏡構成進行說明。該指定的透鏡組至少包含上述 第一透鏡和上述第i透鏡兩個透鏡,只要在該指定的透鏡組內(nèi)包含衍射面,就對其他具體的 透鏡構成沒有特別的限定。第一透鏡和/或第i透鏡的光學面可以是上述衍射面,構成該指 定的透鏡組的第一透鏡及第i透鏡以外的透鏡的光學面也可以是上述衍射面。對于該指定 的透鏡組的具體的透鏡構成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出于進行更好的色像差校正,防止該光學 系統(tǒng)的大型化、重量化的觀點,構成該指定的透鏡組的透鏡數(shù)目優(yōu)選為3個以上6個以下。
[0066] 并且,上述指定的透鏡組優(yōu)選包含具有與該指定的透鏡組整體不同符號的折光力 的透鏡。第一透鏡組及第i透鏡具有與該指定的透鏡組整體所顯示的折光力相同符號的折 光力。因此,采用包含具有與第一透鏡及第i透鏡不同符號的折光力的透鏡的構成時,能夠 更為良好地校正色像差等各像差,且在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也能夠利用具有與第一透鏡及第i 透鏡不同符號的折光力的透鏡抵消像差并抑制像差變動。
[0067] 2)第一透鏡
[0068] 其次,對第一透鏡進行說明。第一透鏡是構成上述指定的透鏡組的光學組件之一, 是在具有與該指定的透鏡組相同符號的折光力的透鏡中折光力最大的透鏡。即,該指定的 透鏡組整體所顯示的折光力為正時,第一透鏡的折光力為正,該指定的透鏡組整體所顯示 的折光力為負時,第一透鏡的折光力為負。第一透鏡是具有與該指定的透鏡組整體相同符 號、且最大的折光力的透鏡,因而在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如果第一透鏡的光學特性發(fā)生變化, 則該指定的透鏡組的光學特性隨之發(fā)生變化的可能性大。其結果,該光學系統(tǒng)的光學特性 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尤其是焦距、焦點位置、后調(diào)焦量等發(fā)生變化時,會出現(xiàn)像面無法精確地 成像被拍攝體圖像、成像性能顯著降低的問題。因此,本實施方式的光學系統(tǒng)中,通過將第 一透鏡設為滿足條件式(1)的透鏡,如后所述,能夠抑制環(huán)境溫度變化導致的該第一透鏡的 光學特性的變化,并能夠抑制該光學系統(tǒng)的焦距、焦點位置、后調(diào)焦量等的變化,從而維持 高的成像性能。此外,對于條件式(1),在以下進行詳細說明。
[0069] 3)第i透鏡
[0070]第i透鏡與第一透鏡相同,是構成上述指定的透鏡組的光學組件之一,具有與該指 定的透鏡組整體所顯示的折光力相同符號的折光力。第i透鏡的折光力比第一透鏡小,因而 在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即使該第i透鏡的光學特性發(fā)生變化,也能夠抑制上述指定的透鏡組的 光學特性的變化。并且,通過將第i透鏡設為滿足條件式(2)的透鏡,如后所述,能夠更為良 好地進行色像差等的校正,從而得到成像性能高的光學系統(tǒng)。此外,對于條件式(2),也將在 以下進行詳細說明。
[0071]第i透鏡只要具有與上述指定的透鏡組整體所顯示的折光力相同符號的折光力、 且為第一透鏡以外的透鏡即可,對之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基于更為良好地進行色像差等的 校正,得到成像性能更高的光學系統(tǒng),同時抑制構成該透鏡組的透鏡數(shù)目的增加的觀點,且 基于改善色像差的角度來看,該第i透鏡更優(yōu)選為在具有上述相同符號的折光力的透鏡中 折光力僅次于第一透鏡的透鏡。即,第i透鏡優(yōu)選為在具有與上述指定的透鏡組整體所顯示 的折光力相同符號的折光力的透鏡中折光力第二大的透鏡(以下,稱之為"第二透鏡")
[0072]其中,本實施方式中,所謂透鏡的焦距及折光力是指,該透鏡即使構成接合透鏡的 一部分時,也假設是該透鏡的兩面與空氣層接觸的單透鏡而求出的值,并采用基于該透鏡 的各面的曲率半徑(Ri、R2)、該透鏡材料本身的折射率(n)和該透鏡的中心厚度(tc)求出的 值。具體地說,采用用下述式求出的值。此外,折光力是焦距(f)的倒數(shù)(1/f)。
[0074] 1-1-2、其他透鏡組
[0075]該光學系統(tǒng)中,除了上述指定的透鏡組以外,也可以具有不包含衍射面的透鏡組。 對于不包含衍射面的透鏡組的折光力的符號、透鏡構成等沒有特別的限定,基于該光學系 統(tǒng)所要求的光學特性可以采用適宜的形式。
[0076] 1-2、透鏡組構成例子
[0077]其次,對該光學系統(tǒng)的透鏡組構成例子進行說明。該光學系統(tǒng)既可以是焦距固定 的單焦點光學系統(tǒng),也可以是焦距可變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兩種情況下對具體的透鏡組構成 等均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可以列舉以下的構成例子。此外,本發(fā)明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中包含變 焦鏡頭、變焦透鏡等。
[0078] 1-2-1、單焦點光學系統(tǒng)
[0079] 該光學系統(tǒng)為單焦點光學系統(tǒng)時,可以采用兩組構成、三組構成等各種透鏡組構 成,對于透鏡組的數(shù)目、焦強配置、各透鏡組的具體的透鏡構成等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 以列舉自物體側起依次為具有負折光力的透鏡組、和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的兩組構成, 自物體側起依次為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和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的兩組構成,自物體 側起依次為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和具有負折光力的透鏡組的 三組構成,自物體側起依次為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具有負折光力的透鏡組、和具有正折 光力的透鏡組的三組構成,自物體側起依次為具有負折光力的透鏡組、具有正折光力的透 鏡組、和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的三組構成等。
[0080] 采用上述的任意一種構成時,基于上述觀點,均優(yōu)選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中的 至少任意一組是上述指定的透鏡組。并且,該單焦點光學系統(tǒng)具備多組具有正折光力的透 鏡組,且將其中的任意一組設為上述指定的透鏡組時,在該單焦點光學系統(tǒng)中,優(yōu)選軸向光 線以最大的光束直徑通過的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為上述指定的透鏡組。通過在軸向光線 以最大的光束直徑通過的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中設置衍射面,對于各波長范圍的光線分 別可以最為有效地校正各像差。
[0081 ] 1-2-2、變焦光學系統(tǒng)
[0082] 該光學系統(tǒng)為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只要配置多個透鏡組,進而從廣角端向望遠端變 焦時可以通過改變各透鏡組間的間隔來改變焦距,則對于透鏡組的數(shù)目或焦強配置、各透 鏡組的具體的透鏡構成、變焦時的各透鏡組的動作等就沒有特別的限定。
[0083] 并且,對于該變焦光學系統(tǒng),基于與單焦點光學系統(tǒng)時相同的觀點,也優(yōu)選具有正 折光力的透鏡組中的至少任意一組為上述指定的透鏡組。并且,該變焦光學系統(tǒng)具備多組 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將其中的任意一組作為上述指定的透鏡組時,在該變焦光學系統(tǒng) 中,優(yōu)選軸向光線以最大的光束直徑通過的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為上述指定的透鏡組。 通過在軸向光線以最大的光束直徑通過的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中設置衍射面,對于各波 長范圍的光線分別可以最為有效地校正各像差。但在變焦光學系統(tǒng)中,通常,在廣角端和望 遠端軸向光線以最大的光束直徑通過的透鏡組有所不同。因此,基于在整個變焦范圍使色 像差為首的各像差的校正變良好的觀點,更優(yōu)選在廣角端軸向光線以最大的光束直徑通過 的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和在望遠端軸向光線以最大的光束直徑通過的具有正折光力的 透鏡組中分別包含衍射面。此外,具有多組包含衍射面的透鏡組時,其中至少任意一組透鏡 組為上述指定的透鏡組,且包含上述第一透鏡及第i透鏡即可。然而,在望遠端被拍攝體圖 像比在廣角端大,因而與廣角端相比,焦點位置等的偏差或各像差的變動會對成像性能造 成大的影響。因此,在望遠端優(yōu)選將軸向光線以最大的光束直徑通過的具有正折光力的透 鏡組設為上述指定的透鏡組。以下,列舉幾個變焦光學系統(tǒng)的具體的構成例子。
[0084] 1)兩組構成
[0085]該光學系統(tǒng)為兩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優(yōu)選具備至少一組包含上述衍射面的 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并使各透鏡組相對移動,從而自廣角端向望遠端變焦時可以改變 第一透鏡組與第二透鏡組的間隔。例如,可以形成具備自物體側起依次為具有負折光力的 第一透鏡組、和包含衍射面的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二透鏡組的負/正的兩組構成。此時,自廣 角端向望遠端變焦時,優(yōu)選使第一透鏡組和/或第二透鏡組移動,從而使第一透鏡組與第二 透鏡組的間隔變小。
[0086] 2)三組構成
[0087]該光學系統(tǒng)為三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優(yōu)選具備至少一組包含上述衍射面的 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并使各透鏡組相對移動,從而自廣角端向望遠端變焦時可以改變 各透鏡組的間隔。
[0088]具體地說,可以形成具備自物體側起依次為具有負折光力的第一透鏡組、具有正 折光力的第二透鏡組、具有正或負的折光力的第三透鏡組的負/正/正或負/正/負的三組構 成。此時,自廣角端向望遠端變焦時,優(yōu)選固定第三透鏡組,使第一透鏡組和/或第二透鏡組 移動。此外,第三透鏡組的折光力可以無限小。這種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中,基于所謂環(huán)境 溫度變化時也能夠更為良好地抑制各像差的變動的觀點,優(yōu)選第二透鏡組為上述指定的透 鏡組。
[0089]并且,可以形成具備包含衍射面的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鏡組、具有負折光力的 第二透鏡組、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鏡組的正/負/正的三組構成。此時,自廣角端向望遠 端變焦時,優(yōu)選固定第一透鏡組,使第二透鏡組和/或第三透鏡組移動。這種構成的變焦光 學系統(tǒng)中,基于所謂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也能夠在整個變焦范圍更為良好地抑制各像差的變 動,進而維持良好的成像性的觀點,優(yōu)選第一透鏡組和/或第二透鏡組為上述指定的透鏡 組。
[0090] 3)四組構成
[0091]該光學系統(tǒng)為四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優(yōu)選具備至少一組包含上述衍射面的 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并使各透鏡組相對移動,從而自廣角端向望遠端變焦時可以改變 各透鏡組的間隔。
[0092] 具體地說,可以形成具備自物體側起依次為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鏡組、具有負 折光力的第二透鏡組、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鏡組、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鏡組的正/ 負/正/正的四組構成。此時,自廣角端向望遠端變焦時,優(yōu)選固定第一透鏡組,使其他透鏡 組中的至少任意一組透鏡組移動。該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中,基于所謂在從可見光波長范 圍至近紅外波長范圍的大的波長范圍更為良好地校正各像差等的觀點,優(yōu)選第一透鏡組、 第三透鏡組及第四透鏡組中的任意一組透鏡組為上述指定的透鏡組。
[0093] 并且,可以形成具備自物體側起依次為具有負折光力的第一透鏡組、具有正折光 力的第二透鏡組、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鏡組、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鏡組的負/正/正/ 正的四組構成。此時,自廣角端向望遠端變焦時,優(yōu)選固定第四透鏡組,使其他透鏡組中的 至少任意一組透鏡組移動。該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中,基于所謂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也能夠更 為良好地抑制各像差的變動,進而維持良好的成像性能的觀點,優(yōu)選第二透鏡組為上述指 定的透鏡組。
[0094] 4)五組構成
[0095]該光學系統(tǒng)為五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優(yōu)選具備至少一組包含上述衍射面的 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組,并使各透鏡組相對移動,從而自廣角端向望遠端變焦時可以改變 各透鏡組的間隔。
[0096]具體地說,可以形成具備自物體側起依次為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鏡組、具有負 折光力的第二透鏡組、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鏡組、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鏡組、和具有負 折光力的第五透鏡組的正/負/正/正/負的五組構成。此時,自廣角端向望遠端變焦時,優(yōu)選 固定第一透鏡組,并使其他透鏡組中的至少任意一組透鏡組移動。該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 中,基于所謂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也能夠更為良好地抑制各像差的變動,進而維持良好的成像 性能的觀點,優(yōu)選第一透鏡組、第三透鏡組及第四透鏡組中的任意一組透鏡組為上述指定 的透鏡組。
[0097]并且,可以形成具備自物體側起依次為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鏡組、具有負折光 力的第二透鏡組、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鏡組、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鏡組、和具有正折光 力的第五透鏡組的正/負/正/正/正的五組構成。此時,自廣角端向望遠端變焦時,優(yōu)選使至 少任意一組透鏡組移動。該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中,基于所謂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能夠更為良 好地抑制各像差的變動,進而維持良好的成像性能的觀點,優(yōu)選第四透鏡組為上述指定的 透鏡組。
[0098]此外,該光學系統(tǒng)中,單焦點光學系統(tǒng)及變焦光學系統(tǒng)的兩種情況下均優(yōu)選具備 在最靠近物體側配置并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鏡組,且該第一透鏡組包含至少一個由兩個 透鏡構成的接合透鏡。該第一透鏡組為包含至少一個上述接合透鏡的構成時,在該光學系 統(tǒng)所顯示的最大焦距可以良好地進行軸向色像差的校正。并且,在該光學系統(tǒng)所顯示的最 小焦距可以良好地進行倍率色像差的校正。此時,構成接合透鏡的透鏡中任意一個透鏡是 由反常低色散材料構成時,能夠更為良好地進行上述色像差的校正。
[0099] 并且,第一透鏡組除了上述接合透鏡以外,也優(yōu)選包含兩面與空氣層接觸的單透 鏡。此時,在該光學系統(tǒng)所顯示的最小焦距可以良好地進行像面彎曲的校正。
[0100] 1-3、防震顫組
[0101] 此外,本發(fā)明的光學系統(tǒng)為單焦點光學系統(tǒng)及變焦光學系統(tǒng)中的任意一種時,均 可以使該光學系統(tǒng)所包含的透鏡組中任意一組透鏡組的全部或一部分在與光軸垂直的方 向上進行移動,從而用作為對攝像時的振動等導致的影像模糊等進行校正的防震顫組。
[0102] 卜4、條件式
[0103]其次,本發(fā)明的光學系統(tǒng)中,如上所述,第一透鏡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第i透鏡 滿足以下的條件式(2)。并且,該光學系統(tǒng)優(yōu)選滿足后述的條件式(3)~條件式(19)。以下, 依次對各條件式進行說明。
[0104] dndtPlX106>-5…(1)
[0105] Ndi > -0.014Xvdi+2.5---(2)
[0106]其中,"dndt"是在20°C以上40°C以下的溫度范圍對于632.8nm波長的光線的、真空 中透鏡的絕對折射率的溫度系數(shù)(absolute dn/dT),"dndtPl"是第一透鏡的dndt,"Ndi"是 第i透鏡對于d線的折射率,"vdi"是所述第i透鏡對于d線的阿貝數(shù),"d線"是587.56nm波長 的光線。
[0107] 1-4-1、條件式(1)
[0108]條件式(1)是第一透鏡需要滿足的條件。滿足條件式(1)時,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每單 位溫度的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的變化量小。如上所述,第一透鏡是在具有與該指定的透鏡 組相同符號的折光力的透鏡中折光力最大的透鏡。就滿足條件式(1)的透鏡而言,環(huán)境溫度 變化時的折射率的變化小。因此,通過將第一透鏡設為滿足條件式(1)的透鏡,在環(huán)境溫度 變化時能夠抑制第一透鏡的光學特性的變化。其結果,能夠抑制該光學系統(tǒng)的光學特性,尤 其是焦距、焦點位置、后調(diào)焦量等的變化。并且,可以良好地抑制球面像差的變動。由此,環(huán) 境溫度變化時也能夠維持該光學系統(tǒng)的成像性能。
[0109] 第一透鏡不滿足條件式(1)時,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的第一透鏡的折射率的變化量與 滿足條件式(1)時相比變大。第一透鏡是在該指定的透鏡組中折光力最大的透鏡,因而環(huán)境 溫度的變化導致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變化時,該指定的透鏡組的焦距等發(fā)生變化,其結果, 該光學系統(tǒng)的焦距、焦點位置、后調(diào)焦量等發(fā)生變化的可能性變大。并且,球面像差的變動 也變大。因此,根據(jù)環(huán)境溫度的不同,會出現(xiàn)在像面無法精確地成像被拍攝體圖像,成像性 能顯著下降的情況,從而不優(yōu)選。
[0110] 出于獲得這些效果的觀點,第一透鏡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a)。
[0111] dndtPlX106>-4.5-'-(l-a)
[0112] m、條件式(2)
[0113]條件式(2)是關于構成第i透鏡的材料(玻璃材料)的光學特性的式子。包含由顯示 在玻璃材料的阿貝數(shù)為橫軸、對于d線的該玻璃材料的折射率為縱軸的玻璃材料特性圖中 "-0.014\~1+2.5"表示的直線上的折射率、或比該直線大的折射率的玻璃材料構成的第1 透鏡時,能夠更為良好地進行色像差等的校正,并得到具有高的成像性能的光學系統(tǒng)。這 里,滿足條件式(2)的玻璃材料多屬于所謂的反常低色散材料,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光學特性發(fā) 生變化的可能性大。但如上所述,第i透鏡的折光力比第一透鏡的折光力小。因此,環(huán)境溫度 變化時即使該第i透鏡的光學特性發(fā)生變化,也能夠抑制該光學系統(tǒng)的光學特性的變化,并 維持高的成像性能。
[0114]相對于此,不包含滿足條件式(2)的第i透鏡時,會出現(xiàn)色像差等的校正不充分的 問題,進而難以得到成像性能高的光學系統(tǒng)。
[0115] 1-4-3、條件式(3)
[0116] 該光學系統(tǒng)中,第一透鏡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3)。
[0117] Ndl<-0.02Xvdl+2.95---(3)
[0118] 其中,"Ndl"是所述第一透鏡對于d線的折射率,"vdl"是所述第一透鏡對于d線的 阿貝數(shù)。
[0119] 與條件式(2)相同,條件式(3)也是關于第一透鏡的玻璃材料的式子。第一透鏡滿 足條件式(3)時,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第一透鏡的光學特性更難以發(fā)生變化,能夠更為良好地維 持該光學系統(tǒng)的成像性能。
[0120]第一透鏡不滿足條件式(3)時,由于第一透鏡的折光力大,基于與在條件式(1)中 陳述的理由相同的理由,根據(jù)環(huán)境溫度的不同,會出現(xiàn)在像面無法精確地成像被拍攝體圖 像,成像性能降低的問題,從而不優(yōu)選。
[0121] 出于獲得這些效果的觀點,第一透鏡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3-a)。
[0122] Ndl<-0.014Xvdl+2.5---(3-a)
[0123] m、條件式(4)
[0124] 該光學系統(tǒng)中,第一透鏡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4)。
[0125] aPlX107〈120."(4)
[0126] 其中,"aPl"是所述第一透鏡在包含0°C以上40°C以下溫度范圍的指定的溫度范圍 中的平均線膨脹系數(shù)a的值。這里,作為指定的溫度范圍,例如,為-30°C以上70°C以下的溫 度范圍,優(yōu)選為在該溫度范圍中的平均膨脹系數(shù)。-30°C以上70°C以下的溫度范圍中的平均 線膨脹系數(shù)a(_30/70)的值不明確時,可以采用包含0°C以上40°C以下的溫度范圍的、_50°C 以上90°C以下的任意的溫度范圍中的平均膨脹系數(shù)a。
[0127]條件式(4)也是關于第一透鏡的玻璃材料的式子。第一透鏡滿足條件式(4)時,-30 °C以上70°C以下的溫度范圍中的線膨脹系數(shù)小,在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也能夠抑制第一透鏡的 厚度等的變化。因此,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也能夠抑制第一透鏡的折光力的變動、第一透鏡與其 他透鏡的透鏡間隔的變動,并能夠抑制由這些變動導致的焦點位置或后調(diào)焦量的偏差。其 結果,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也能夠更為良好地維持該光學系統(tǒng)的成像性能。
[0128] 出于獲得這些效果的觀點,第一透鏡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4-a),進一步優(yōu)選 滿足條件式(4-b)。
[0129] aPlX107<100---(4-a)
[0130] aPlX107〈9(h..(4-b)
[0131] 1-4-5、條件式(5)
[0132] 該光學系統(tǒng)中,上述指定的透鏡組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5)。
[0133] -65<dndtPl XFgXPwl X 107<65---(5)
[0134] 其中,"Fg"是上述指定的透鏡組的焦距,"Pwl"是第一透鏡的折光力。
[0135] 條件式(5)是關于第一透鏡的每單位溫度的折射率的變化量、上述指定的透鏡組 的焦距和第一透鏡的折光力的式子。滿足條件式(5)時,相對于該指定的透鏡組的焦距,第 一透鏡的每單位溫度的折射率變化及折光力的值在適當?shù)姆秶鷥?nèi),能夠更為良好地抑制環(huán) 境溫度變化導致的該光學系統(tǒng)的焦點位置或后調(diào)焦量的偏差,也能夠更為良好地抑制球面 像差的變動。其結果,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也能夠更為良好地維持該光學系統(tǒng)的成像性能。
[0136] 出于獲得這些效果的觀點,上述指定的透鏡組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5-a)。
[0137] -60<dndtPl XFgXPwl X 107<60---(5-a)
[0138] 并且,該光學系統(tǒng)為兩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基于得到上述效果的觀點,上述 指定的透鏡組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5_b)。
[0139] -25<dndtPl XFgXPwl X 107<25---(5-b)
[0140] 1-4-6、條件式(6)
[0141]該光學系統(tǒng)中,上述指定的透鏡組除了第一透鏡及第i透鏡以外,優(yōu)選具有至少一 個透鏡,并滿足以下的條件式(6)。
[0142] 〇<2doe{vdx/fx} Xft< 150---(6)
[0143]其中,"2doe{vdx/fx}"是構成上述指定的透鏡組的各透鏡的{vd/fi}值的和,"v dx"是構成上述指定的透鏡組的各透鏡對于d線的阿貝數(shù),"fx"是構成上述指定的透鏡組的 各透鏡的焦距,"ft"是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大焦距。
[0144] 上述指定的透鏡組除了第一透鏡及第i透鏡以外,具有至少一個透鏡,構成上述指 定的透鏡組的各透鏡對于d線的阿貝數(shù)和焦距等滿足條件式(6)時,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的各像 差的變動有變得更小的傾向,并能夠更為良好地維持成像性能。
[0145] 出于獲得這些效果的觀點,該光學系統(tǒng)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6-a)(其中,兩 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的情況除外)。
[0146] 20<2doe{vdx/fx} Xft< 130---(6-a)
[0147] 該光學系統(tǒng)為兩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出于獲得上述效果的觀點,該光學系 統(tǒng)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6-b),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6-c)。
[0148] 0< 2 doe{vdx/fx} X ft < 13〇--- (6~b)
[0149] 0< 2 doe{vdx/fx} X ft < 35--- (6~c)
[0150] 1-4-7、條件式(7)
[0151] 用上述的相位差函數(shù)式0(h)表示上述衍射面時,該光學系統(tǒng)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 件式(7)。
[0152] -25<C01XFgX1000<5---(7)
[0153]其中,"C01"是如上所述的衍射面系數(shù),"h"是相同徑向上自光軸起的長度,"Fg"是 上述指定的透鏡組的焦距。
[0154]條件式(7)是關于衍射面的形狀和該指定的透鏡組的焦距的式子。滿足條件式(7) 時,能夠更為良好地進行色像差等的校正,并能夠得到成像性能更高的光學系統(tǒng)。此外,由 衍射面產(chǎn)生的近軸的一次衍射光的焦距(fD)可以用fD = -l/(2XC01)表示。
[0155] 1-4-8、條件式(8)
[0156] 并且,用上述的相位差函數(shù)式0(h)表示上述衍射面時,該光學系統(tǒng)優(yōu)選滿足以下 的條件式(8)。
[0157] -1.5<C01Xtan( ?w) XfwX 1000<0---(8)
[0158]其中,"C01"是如上所述的衍射面系數(shù),"cow"是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小焦距 上的半視場角,"fw"是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小焦距。此外,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小 焦距是指,該光學系統(tǒng)為單焦點光學系統(tǒng)時為該光學系統(tǒng)的焦距,該光學系統(tǒng)是變焦光學 系統(tǒng)時為廣角端的該光學系統(tǒng)的焦距。
[0159] 條件式(8)是關于衍射面的形狀、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小焦距和當時的視角 的式子。滿足條件式(8)時,能夠更為良好地進行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小焦距的色像差 校正。
[0160] 1-4-9、條件式(9)
[0161]該光學系統(tǒng)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9)。
[0162] -〇.〇5< A (d-s)/f <0.05---(9)
[0163] 其中,"f"是該光學系統(tǒng)整體所能顯示的任意的焦距,"A (d-s)"是該光學系統(tǒng)整 體所能顯示的任意焦距上的對于d線的s線的近軸成像位置,"s線"是852. llnm波長的光線。
[0164] 這里,該光學系統(tǒng)是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9-a)和/或條件 式(9-b)。
[0165] -〇.〇5<ff A (d-s)/fff<0.05---(9-a)
[0166] -0.01 <TA (d-s)/fT<0.01---(9-b)
[0167] 其中,"fW"是廣角端的該光學系統(tǒng)整體的焦距,"fT"是望遠端的該光學系統(tǒng)整體 的焦距,"W A (d-s)"是廣角端的相對于d線的s線的近軸成像位置,"T A (d-s)"是望遠端的 相對于d線的s線的近軸成像位置,"d線"如上所述,"s線"是852.1 lnm波長的光線。
[0168] 滿足條件式(9)時,作為可見光波長范圍的光線的d線的近軸成像位置與作為近紅 外波長范圍的光線的s線的近軸成像位置的差(焦點偏差)微小,因而該光學系統(tǒng)使用的光 線的波長在可見光波長范圍和近紅外波長范圍之間變化時焦點位置也不會發(fā)生變化,能夠 抑制各像差的變動。因此,形成滿足條件式(9)的光學系統(tǒng)時,在環(huán)境溫度變化的情形下,該 光學系統(tǒng)使用的光線的波長在可見光波長范圍和近紅外波長范圍之間變化時也能夠抑制 焦點位置或后調(diào)焦量的偏差等,并維持高的成像性能。
[0169] 該光學系統(tǒng)是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在條件式(9)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滿足條件式(9-a)和/或條件式(9-b),在變焦光學系統(tǒng)顯示的任意的焦距,所使用的光線的波長在可見光 波長范圍和近紅外波長范圍之間變化時也能夠防止焦點位置的變化,并抑制各像差的變 動。即,在該變焦光學系統(tǒng)的整個變焦范圍,在環(huán)境溫度變化的情形下,該光學系統(tǒng)使用的 光線的波長在可見光波長范圍和近紅外波長范圍之間變化時也能夠抑制焦點位置或后調(diào) 焦量的偏差等,并維持高的成像性能。
[0170]出于獲得這些效果的觀點,該光學系統(tǒng)為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 件式(9-a) '及條件式(9-b) '。
[0171] -0.02<WA (d-s)/f¥<0.02.-.(9_a)'
[0172] -〇.〇〇5<TA (d-s)/fT< 0.005.-.(9-b)'
[0173]此外,就條件式(9)而言,條件式(9-a)中的"f"為廣角端的焦距時,則變成與該條 件式(9)相同的式子。并且,在望遠端被拍攝體圖像比廣角端大,因而與廣角端相比,上述近 軸成像位置的差對成像性能造成的影響大。因此,在望遠端通過滿足條件式(9-b),所使用 的光線的波長范圍變化時也能夠防止被拍攝體圖像的輪廓變得不鮮明,在整個變焦范圍能 夠具有良好的成像性能。
[0174] 1-4-10、條件式(10)
[0175] 該光學系統(tǒng)中,具有衍射面的透鏡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0176] -3.0< 5: {0Cs/(fdXvd)}/5: {l/(fdXvd)} <3.0???(!0)
[0177] 其中,0Cs=(nC-ns)/(nF_nC),"nC"是對于C線(656.27nm)的上述具有衍射面的透 鏡的折射率,"ns"是對于s線的上述具有衍射面的透鏡的折射率,"nF"是對于F線 (486.13nm)的上述具有衍射面的透鏡的折射率,"fd"是對于d線的上述具有衍射面的透鏡 的焦距,"vd"是對于d線的上述具有衍射面的透鏡的阿貝數(shù)。
[0178] 這里,"具有衍射面的透鏡"是指上述衍射光學元件,該衍射光學元件可以是單層 衍射光學元件及多層衍射光學元件中的任意一種情況。并且,"具有衍射面的透鏡的折射 率"是指該衍射光學元件的折射率,對于多層衍射光學元件來說,是指在比衍射面更靠近像 面?zhèn)扰渲玫膶?透鏡)的折射率。
[0179] 條件式(10)是關于衍射光學元件在可見光波長范圍內(nèi)的折光力的變化率、和在C 線~s線的折光力的變化率的式子。滿足條件式(10)時,在C線~s線的波長范圍該衍射光學 元件的反常色散性低,在所述波長范圍,除了一級光譜以外,對二級光譜也能夠良好地進行 色像差校正。因此,能夠得到在大的波長范圍具有高的成像性能的光學系統(tǒng)。
[0180] 相對于此,不滿足條件式(10)時,該衍射光學元件在C線~s線的波長范圍存在著 顯示反常色散性的范圍,因而在C線~s線的波長范圍,二級光譜的校正變得困難,會出現(xiàn)在 所述波長范圍難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的情況。
[0181] 出于獲得上述效果的觀點,更優(yōu)選滿足下述的條件式(10-a)。
[0182] -l.〇< 5: {0Cs/(fdXvd)}/5: {l/(fdXvd)} < 2.〇???(l〇-a)
[0183] 此外,該光學系統(tǒng)包含多個衍射面時,優(yōu)選至少任意一個衍射面滿足該條件式 (10) ,更優(yōu)選所有衍射面滿足該條件式(10)。對于條件式(l〇-a)來說,也是相同的情況。并 且,對于在不包含第一透鏡及第i透鏡但包含衍射面的透鏡組配置的衍射面來說,也是相同 的情況。
[0184] 丨-4-丨、條件式(n)
[0185] 該光學系統(tǒng)中,具有衍射面的透鏡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其中,該具有衍射面的 透鏡與條件式(11)時相同。
[0186] -15 < 5: {l/(fdXvd)}/5: {0gF/(fdXvd)} < 15---(11)
[0187] 其中,9gF=(ng-nF)/(nF-nC),"ng"是對于g線(435.84nm)的上述具有衍射面的透 鏡的折射率,"nF"如上所述,"nC"是對于C線(656.27nm)的上述具有衍射面的透鏡的折射 率,"ns"、"fd"及"vd"分別如上所述。
[0188] 條件式(11)是關于衍射光學元件在可見光波長范圍內(nèi)的折光力變化率與在F線~ g線的折光力變化率的差的式子。滿足條件式(3)時,在F線~g線的波長范圍該衍射光學元 件的反常色散性低,在所述波長范圍,除了一級光譜以外,對二級光譜也能夠良好地進行色 像差校正。因此,能夠得到在大的波長范圍具有高的成像性能的光學系統(tǒng)。
[0189] 相對于此,不滿足條件式(11)時,該衍射光學元件在從F線~g線的波長范圍存在 著顯示反常色散性的范圍,因而在F線~g線的波長范圍,二級光譜的校正變得困難,會出現(xiàn) 在所述波長范圍難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的情況。
[0190] 出于獲得上述效果的觀點,該光學系統(tǒng)更優(yōu)選滿足下述的條件式(11-a)。
[0191] -13 < 5: {l/(fdXvd)}/5: {0gF/(fdXvd)} < 7 .〇???( 1 l~a)
[0192] 此外,該光學系統(tǒng)包含多個衍射面時,優(yōu)選至少任意一個衍射面滿足該條件式 (11) ,更優(yōu)選所有衍射面滿足該條件式(11)。對于條件式(11-a)來說,也是相同的情況。
[0193] 丨-4-以、條件式(12)
[0194] 該光學系統(tǒng)中,上述指定的透鏡組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2)。
[0195] 0<vdl/Pwl/fw<1300---(12)
[0196] 其中,"vdl"是所述第一透鏡對于d線的阿貝數(shù),"Pwl"是所述第一透鏡的折光力, "fw"是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小焦距。
[0197] 滿足條件式(12)時,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也能夠抑制焦點位置或后調(diào)焦量的偏差等。 并且,滿足該條件式(12)時,能夠更為良好地進行該光學系統(tǒng)的色像差校正。因此,能夠得 到成像性能更高的光學系統(tǒng),且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也能夠維持高的成像性能。
[0198] 1-4-13、條件式(13)
[0199] 該光學系統(tǒng)中,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3)。
[0200] -100〈dndtPl X Pwl X fw X 107〈40…(13)
[0201 ] 其中,"Pwl"及"fw"如上所述。
[0202] 條件式(13)是關于第一透鏡的每單位溫度的折射率的變化量、第一透鏡的折光力 和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小焦距的式子。滿足條件式(13)時,相對于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 示的最小焦距,第一透鏡的每單位溫度的折射率變化及折光力的值在適當?shù)姆秶鷥?nèi),在該 最小焦距,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也能夠更為良好地維持該光學系統(tǒng)的成像性能。
[0203] 出于獲得上述效果的觀點,該光學系統(tǒng)更優(yōu)選滿足下述的條件式(13-a)。
[0204] -100<dndtPl XPwl X fwX 107<40-? ? (13-a)
[0205] 該光學系統(tǒng)為兩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出于獲得上述效果的觀點,該光學系 統(tǒng)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3_b)。
[0206] -6<dndtPl XPwl X fwX 107<6-? ? (13-b)
[0207]該光學系統(tǒng)為三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出于獲得上述效果的觀點,該光學系 統(tǒng)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3-c)。
[0208] -50〈dndtPl X Pwl X fw X 107〈50…(13-c)
[0209] 該光學系統(tǒng)為四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出于獲得上述效果的觀點,該光學系 統(tǒng)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3_d)。
[0210] -12<dndtPl XPwl XfwX 107<12---(13-d)
[0211] 卜 4-14、條件式(14)
[0212] 該光學系統(tǒng)中,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4)。
[0213] -130<dndtPlX PwlX ft X107<260- ? ?(14)
[0214] 其中,"Pwl"及"ft"如上所述。
[0215] 條件式(14)是關于第一透鏡的每單位溫度的折射率的變化量、第一透鏡的折光力 和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大焦距的式子。滿足條件式(14)時,相對于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 示的最大焦距,第一透鏡的每單位溫度的折射率變化及折光力的值在適當?shù)姆秶鷥?nèi),在該 最大焦距,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也能夠更為良好地維持該光學系統(tǒng)的成像性能。
[0216] 出于獲得上述效果的觀點,該光學系統(tǒng)更優(yōu)選滿足下述的條件式(14-a)。
[0217] -130〈dndtPlX PwlX ft X107〈60…(14-a)
[0218]該光學系統(tǒng)為兩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出于獲得上述效果的觀點,該光學系 統(tǒng)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4-b)。
[0219] -12<dndtPlXPwlXftX107<13---(14-b)
[0220] 該光學系統(tǒng)為三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出于獲得上述效果的觀點,該光學系 統(tǒng)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4-c)。
[0221] -120<dndtPlXPwlXftX107<120---(14-c)
[0222] 該光學系統(tǒng)為四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出于獲得上述效果的觀點,該光學系 統(tǒng)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4-d)。
[0223] -80〈dndtPlX PwlX ft X107〈80…(14-d)
[0224] 1-4-15、條件式(15)
[0225] 該光學系統(tǒng)中,在上述指定的透鏡組中,在具有與該指定的透鏡組整體所顯示的 折光力相同符號的折光力的透鏡中,將折光力第二大的透鏡設為第二透鏡時,第一透鏡及 所述第二透鏡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5)。
[0226] -130<dndtPl XPwl X fw+dndtP2 XPw2 X fwX 107<0-? ? (15)
[0227] 其中,"dndtP2"是第二透鏡的上述"dndt","Pw2"是第二透鏡的折光力,"dndtPl"、 "Pwl"及"fw"如上所述。
[0228] 上述指定的透鏡組中,在具有與該指定的透鏡組整體所顯示的折光力相同符號的 折光力的透鏡中,折光力最大的第一透鏡和折光力第二大的第二透鏡滿足上述條件式(15) 的關系時,第二透鏡的每單位溫度的折射率的變化量和折光力處于適當?shù)姆秶鷥?nèi),環(huán)境溫 度變化時也能夠更為良好地維持成像性能。
[0229] 出于獲得上述效果的觀點,該光學系統(tǒng)更優(yōu)選滿足下述的條件式(15-a)。
[0230] -120<dndtPlX PwlX fw+dndtP2 X Pw2 X fw<〇- ? ?(15-a)
[0231] 1-4-16、條件式(16)
[0232] 該光學系統(tǒng)中,第一透鏡及上述第二透鏡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6)。
[0233]
[0234] 滿足條件式(16)時,在該光學系統(tǒng)為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環(huán)境溫度變化時也能夠在 整個變焦范圍良好地維持成像性能。
[0235] 出于獲得上述效果的觀點,第一透鏡及上述第二透鏡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16~a)〇
[0236]
[0237] 該光學系統(tǒng)為兩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出于獲得上述效果的觀點,第一透鏡 及上述第二透鏡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6_b)。
[0238]
[0239] 該光學系統(tǒng)為三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出于獲得上述效果的觀點,第一透鏡 及上述第二透鏡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6-c)。
[0240]
[0241]該光學系統(tǒng)為四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出于獲得上述效果的觀點,第一透鏡 及上述第二透鏡更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6-d)。
[0243] 1-4-17、條件式(17)
[0244] 該光學系統(tǒng)中,上述第二透鏡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7)。
[0245] Nd2> -0.014Xvd2+2.5---(17)
[0246] 其中,"Nd2"是第二透鏡對于d線的折射率,"vd2"是第二透鏡對于d線的阿貝數(shù)。
[0247] 第二透鏡滿足條件式(17)時,可以將上述第i透鏡設為第二透鏡。其結果,如上所 述,在更為良好地進行色像差等的校正并得到成像性能更高的光學系統(tǒng)的同時,能夠抑制 構成該透鏡組的透鏡數(shù)目的增加,并能夠緊湊地構成該光學系統(tǒng)。
[0248] 1-4-18、條件式(18)
[0249] 該光學系統(tǒng)中,優(yōu)選具備在最靠近物體側配置且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鏡組,該 第一透鏡組包含至少一個由兩個透鏡構成的接合透鏡,在該第一透鏡組中,在最靠近物體 側配置的接合透鏡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8)。
[0250] 30〈卜 al_va2|〈50 …(18)
[0251 ]其中,"val"是構成所述接合透鏡的物體側透鏡對于d線的阿貝數(shù),"va2"是構成所 述接合透鏡的像面?zhèn)韧哥R對于d線的阿貝數(shù)。
[0252] 該光學系統(tǒng)滿足條件式(18)時,除了利用衍射光學元件的色像差校正以外,通過 接合透鏡的阿貝數(shù)差能夠更為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并能夠得到成像性能高的光學系統(tǒng)。
[0253] 條件式(18)的數(shù)值為下限值以下時,構成接合透鏡的正/負兩個透鏡的阿貝數(shù)差 小,尤其是該光學系統(tǒng)為變焦率高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存在著無法充分地形成望遠端側的 軸向色像差的情況,因而不優(yōu)選。另一方面,上述式(18)的數(shù)值在上限值以上時,構成接合 透鏡的上述兩個透鏡的阿貝數(shù)差變得過大。此時,構成接合透鏡的上述第i透鏡變?yōu)榉闯I?散材料,會出現(xiàn)無法充分地形成軸向色像差的情況,因而不優(yōu)選。
[0254] 色像差中存在著依賴波長變化線形的線形成分和非線形成分(反常色散性)。第一 透鏡為構成接合透鏡的透鏡時,與第一透鏡以單透鏡的形式存在的情況相比,更有利于進 行非線形成分的色像差的校正。第二透鏡為構成接合透鏡的透鏡時,利用接合透鏡中與第 二透鏡組合的其他透鏡可以進一步地校正非線形成分的色像差。進而,接合透鏡包含衍射 面時,能夠更為良好地確保線形成分的色像差。
[0255] 1-4-19、條件式(19)
[0256] 該光學系統(tǒng)具有上述第一透鏡組時,該第一透鏡組優(yōu)選除了上述接合透鏡以外, 還包含兩面與空氣層接觸的單透鏡,且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9)。
[0257] 〇.21〈|NPal_NPl|〈6…(19)
[0258] 其中,"NPal"是所述第一透鏡組中構成在最靠近物體側配置的接合透鏡且具有正 折光力的透鏡對于d線的折射率,"NP1"是所述第一透鏡組中在最靠近物體側配置且具有正 折光力的所述單透鏡對于d線的折射率。
[0259] 滿足該條件式(19)時,在第一透鏡組可以對光束直徑進行匯聚,并能夠緊湊地構 成該光學系統(tǒng)。并且,該光學系統(tǒng)為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通過滿足該條件式(19),尤其是能夠 良好地校正廣角端側的像面彎曲。
[0260] 并且,該光學系統(tǒng)為具備四組以上的透鏡組且具有高變焦率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時, 第一透鏡組自物體側起依次由接合了具有負折光力的透鏡及具有正折光力的透鏡的接合 透鏡、和兩面與空氣層接觸且具有正折光力的單透鏡構成,且具有正折光力的單透鏡滿足 上述條件式(19)時,能夠更為良好地校正望遠端側的軸向色像差。
[0261] 2、攝像裝置
[0262] 其次,對本發(fā)明的攝像裝置進行說明。本發(fā)明的攝像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上述本 發(fā)明的光學系統(tǒng)和攝像元件,所述攝像元件設置在該光學系統(tǒng)的像面?zhèn)龋瑢⒂稍摴鈱W系統(tǒng) 形成的光學圖像轉(zhuǎn)換為電信號。這里,對于攝像元件等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以使用CCD傳感 器或CMOS傳感器等固體攝像元件等。本發(fā)明的攝像裝置適于用作為數(shù)碼相機或數(shù)碼攝影機 等采用了固體攝像元件的攝像裝置。并且,該攝像裝置既可以是透鏡固定在殼體中的透鏡 固定式的攝像裝置,也可以是單反相機或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等鏡頭交換式的攝像裝 置。
[0263] 其次,示出實施例及比較例對本發(fā)明做具體的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受以下實施例 的限定。以下列舉的各實施例的光學系統(tǒng)是在數(shù)碼相機、數(shù)碼攝影機、銀鹽膠片相機等攝像 裝置(光學裝置)中使用的攝像光學系統(tǒng)。并且,各透鏡剖面圖中,圖面的左側是物體側,右 側是像面?zhèn)取?br>[0264] 實施例1
[0265] 1)光學系統(tǒng)的構成
[0266]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透鏡構成的透 鏡剖面圖,圖2是表示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透鏡構成的透鏡剖面圖。該光學系統(tǒng)是焦距 可變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具有負折光力的第一透鏡組1G、和具有正折光力 的第二透鏡組2G構成。
[0267] 第一透鏡組1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具有負折光力的彎月透鏡、具 有負折光力的雙凹透鏡、和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具有正折光力的彎月透鏡構成。第二透鏡組 2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具有正折光力的彎月透鏡、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 鏡、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具有負折光力的彎月透鏡、接合了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及具有 負折光力的雙凹透鏡的接合透鏡、和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構成。這里,第二透鏡組2G是 本發(fā)明中提到的上述指定的透鏡組,構成第二透鏡組2G中包含的上述接合透鏡的、上述凹 透鏡的與空氣層接觸的物體側的面為衍射面D0E。構成該接合透鏡的雙凸透鏡為本發(fā)明中 提到的第一透鏡。并且,在第二透鏡組2G的自物體側起第二個位置處配置的雙凸透鏡為本 發(fā)明中提到的第二透鏡。這些均具有與第二透鏡組整體相同符號的折光力。并且,在第一透 鏡組1G與第二透鏡組2G之間配置有孔徑光闌。
[0268] 該實施例1的光學系統(tǒng)中,自廣角端向望遠端變焦時,第一透鏡組1G向像面?zhèn)纫?動,第二透鏡組2G向物體側移動。
[0269] 此外,第二透鏡組2G的像面?zhèn)仁境龅?CG"為保護玻璃或護罩玻璃,表示低通濾光 片或紅外線截止濾光片等。并且,"頂G"為像面,具體表示CCD傳感器或CMOS傳感器等固體攝 像元件的攝像面、或銀鹽膠片的膠面等。這些符號等在實施例2~實施例16所示的各透鏡剖 面圖中也是同樣的情況。
[0270] 2)數(shù)值實施例
[0271] 其次,對該光學系統(tǒng)的引入了具體數(shù)值的數(shù)值實施例進行說明。表1中示出了該光 學系統(tǒng)的透鏡數(shù)據(jù)。表1中,"面No."表示自物體側數(shù)起的透鏡面的順序(面編號)、"r"表示 透鏡面的曲率半徑,"d"表示透鏡面的光軸上的間隔,"Nd"表示對于d線(波長A = 587.6nm) 的折射率,"vd"表示對于d線的阿貝數(shù)。并且,透鏡面為非球面時,面編號后標注"*(星號)"。 并且,透鏡面為衍射面時,面編號后標注"#(井字符)"。透鏡面為非球面和/或衍射面時,曲 率半徑" r" 一欄示出的是曲率半徑。
[0272] 并且,對于表1所示的非球面,表2(2-1)中示出了用下述式定義其形狀時的非球面 系數(shù)。表2 (2-1)中,"E-a" 表示 " X 1 (Ta"。
[0273]
[0274] 上述式中,"R"表示曲率,"h"表示自光軸起的高度,"k"表示圓錐系數(shù),"A4"、"A6"、 "A8"、"A10"…表示各次方的非球面系數(shù)。
[0275] 進而,表2(2-2)中示出了該光學系統(tǒng)整體的焦距(F)、F值(Fno)、半視場角(《)、表 1所示的可變間隔。表2(2-2)中,"6"、"7"、"19"分別是指表1所示的可變間隔"d6"、"d7"、 "dl9",表2(2-2)中省略了 "d"的標注。表(2-3)中使出了該光學系統(tǒng)具有的各透鏡組的焦 距,其中,fl表示第一透鏡組1G的焦距,f2表示第二透鏡組2G的焦距。
[0276] 對于衍射面,表3中示出了其面編號(面No)、衍射級數(shù)(m)、標準化波長(A)、衍射面 系數(shù)(0)1、0)2、0)3、0)4)。其中,0)1、0)2、0)3、0)4分別與上述相位差函數(shù)的(:1丄2、03、04對 應。并且,表19中示出了條件式(1)~條件式(19)的數(shù)值。此外,各表中的長度單位均為 "mm",視角的單位均為"°"。這些表相關的事項在實施例2~實施例9所示的各表中也是同樣 的情況,因而在以下省略說明。
[0277] 并且,圖3中示出了該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縱像差圖,圖4中示出了 該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縱像差圖。作為各縱像差圖,自圖面左側起依次表示 的是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表示球面像差的圖中,縱軸為與開放F值的比例,橫軸為散 焦,實線為d線(波長X = 587 ? 5618nm)的球面像差,虛線為s線(波長X = 852 ? 1100nm)的球面 像差,點劃線為g線(波長A = 435.8343nm)的球面像差。表示像散的圖中,縱軸為像高,橫軸 為散焦,實線為弧矢面的像散,虛線為子午面的像散。表示歪曲像差的圖中,縱軸為像高,橫 軸為%,從而表示歪曲像差。這些縱像差圖相關的事項在實施例2~實施例9所示的各縱像 差圖中也是同樣的情況,因而在以下省略說明。
[0278] 表 1
[0290] 實施例2
[0291] 1)光學系統(tǒng)的構成
[0292]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透鏡構成的透 鏡剖面圖,圖6是表示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透鏡構成的透鏡剖面圖。該光學系統(tǒng)為焦距 可變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鏡組1G、具有負折光力的 第二透鏡組2G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鏡組3G構成。
[0293] 第一透鏡組1G由自物體側起依次接合了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具有負折光力的彎月 透鏡、和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的接合透鏡構成。第二透鏡組2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凸面 朝向物體側的具有負折光力的彎月透鏡、和接合了具有負折光力的雙凹透鏡及凸面朝向物 體側的具有正折光力的彎月透鏡的接合透鏡構成。第三透鏡組3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具有正 折光力的雙凸透鏡、接合了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及具有負折光力的雙凹透鏡的接合透 鏡、和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構成。這里,第三透鏡組3G是本發(fā)明中提到的上述指定的透 鏡組,此外,第三透鏡組3G的在最靠近物體側配置的雙凸透鏡是本發(fā)明中提到的第一透鏡, 第三透鏡組3G的自物體側起第二個位置處配置的雙凸透鏡、即、構成接合透鏡的正透鏡為 本發(fā)明中提到的第二透鏡。
[0294] 該實施例2的光學系統(tǒng)中,自廣角端向望遠端變焦時,第一透鏡組1G固定,第二透 鏡組2G向像面?zhèn)纫苿樱谌哥R組向物體側移動。
[0295] 2)數(shù)值實施例
[0296] 其次,對該光學系統(tǒng)的引入了具體數(shù)值的數(shù)值實施例進行說明。表4示出了該光學 系統(tǒng)的透鏡數(shù)據(jù),表5(5-1)示出了表4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數(shù),表5(5-2)示出了該光學 系統(tǒng)的廣角端、中間焦距、望遠端各自的焦距(F)、F值(Fno)、半視場角(co)、光軸上的各可 變間隔。表5(5-3)示出了該光學系統(tǒng)所具有的各透鏡組的焦距,fl為第一透鏡組1G的焦距, f2為第二透鏡組2G的焦距,f3為第三透鏡組3G的焦距。關于第三透鏡組3G中包含的衍射面, 表6中示出了其面編號(面No)、衍射級數(shù)(m)、標準化波長(A)、衍射面系數(shù)(C01、C02、C03、 C04)。并且,表19中示出了條件式(1)~條件式(19)的數(shù)值。
[0297] 并且,圖7中示出了該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縱像差圖,圖8中示出了 該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縱像差圖。
[0298] 表 4
[0311] 1)光學系統(tǒng)的構成
[0312] 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3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透鏡構成的透 鏡剖面圖,圖10是表示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透鏡構成的透鏡剖面圖。該光學系統(tǒng)為焦 距可變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鏡組1G、具有負折光力 的第二透鏡組2G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鏡組3G構成。
[0313] 第一透鏡組1G由自物體側起依次接合了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具有負折光力的彎月 透鏡、和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的接合透鏡構成。第二透鏡組2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凸面 朝向物體側的具有負折光力的彎月透鏡、和接合了具有負折光力的雙凹透鏡及凸面朝向物 體側的具有正折光力的彎月透鏡的接合透鏡構成。第三透鏡組3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具有正 折光力的雙凸透鏡、接合了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及具有負折光力的雙凹透鏡的接合透 鏡、和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構成。這里,第三透鏡組3G是本發(fā)明中提到的上述指定的透 鏡組。此外,第三透鏡組3G的最靠近物體側配置的雙凸透鏡是本發(fā)明中提到的第一透鏡,構 成上述接合透鏡的雙凸透鏡是本發(fā)明中提到的第二透鏡。構成第一透鏡組1G的接合透鏡的 接合面及第三透鏡組3G所包含的上述接合透鏡的接合面分別為衍射面D0E。并且,第二透鏡 組2G和第三透鏡組3G之間配置有孔徑光闌。
[0314] 該實施例3的光學系統(tǒng)中,自廣角端向望遠端變焦時,第一透鏡組1G固定,第二透 鏡組2G向像面?zhèn)纫苿樱谌哥R組3G向物體側移動。
[0315] 2)數(shù)值實施例
[0316] 其次,對該光學系統(tǒng)的引入了具體數(shù)值的數(shù)值實施例進行說明。表7中示出了該光 學系統(tǒng)的透鏡數(shù)據(jù),表8(8-1)中示出了表7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數(shù),表8(8-2)中示出了 該光學系統(tǒng)的廣角端、中間焦距、望遠端各自的焦距(F)、F值(Fno)、半視場角(co)、光軸上 的各可變間隔。表8(8-3)中示出了該光學系統(tǒng)所具有的各透鏡組的焦距,fl為第一透鏡組 1G的焦距,f2為第二透鏡組2G的焦距,f3為第三透鏡組3G的焦距。關于第一透鏡組1G及第三 透鏡組3G中包含的衍射面,表9示出了其面編號(面No)、衍射級數(shù)(m)、標準化波長(A)、衍射 面系數(shù)(0)1、0)2、0)3、0)4)。并且,表19中示出了條件式(1)~條件式(19)的數(shù)值。
[0317] 并且,圖11表示的是該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縱像差圖,圖12表示的 是該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縱像差圖。
[0318] 表7
[0333] 實施例4 [0334] 1)光學系統(tǒng)的構成
[0335] 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4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透鏡構成的透 鏡剖面圖,圖14是表示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透鏡構成的透鏡剖面圖。該光學系統(tǒng)為焦 距可變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具有負折光力的第一透鏡組1G、具有正折光力 的第二透鏡組2G、具有負折光力的第三透鏡組3G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鏡組4G構成。
[0336] 第一透鏡組1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具有負折光力的彎月透鏡、具 有負折光力的雙凹透鏡、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和具有負折光力的雙凹透鏡構成。第二 透鏡組2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孔徑光闌、和接合了凸面朝向物體 側的具有負折光力的彎月透鏡及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的接合透鏡構成。第三透鏡組3G 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具有負折光力的雙凹透鏡和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構成。第四透鏡組 4G由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構成。這里,第二透鏡組2G是本發(fā)明中提到的上述指定的透 鏡組。構成第二透鏡組2G的接合透鏡的接合面為衍射面D0E。此外,構成上述接合透鏡的雙 凸透鏡為本發(fā)明中提到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組2G的在最靠近物體側配置的雙凸透鏡是本 發(fā)明中提到的第二透鏡。
[0337] 該實施例4的光學系統(tǒng)中,自廣角端向望遠端變焦時,第一透鏡組1G畫出凸的軌跡 向像面?zhèn)纫苿?,第二透鏡組2G向物體側移動,第三透鏡組3G畫出凸的軌跡向物體側移動,第 四透鏡組4G固定。
[0338] 2)數(shù)值實施例
[0339] 其次,對該光學系統(tǒng)的引入了具體數(shù)值的數(shù)值實施例進行說明。表10示出了該光 學系統(tǒng)的透鏡數(shù)據(jù),表11(11-1)示出了表10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數(shù),表11(11-2)示出 了該光學系統(tǒng)的廣角端、中間焦距、望遠端各自的焦距(F)、F值(Fno)、半視場角(co)、光軸 上的各可變間隔。表11(11-3)示出了該光學系統(tǒng)所具有的各透鏡組的焦距,fl為第一透鏡 組1G的焦距,f2為第二透鏡組2G的焦距,f3為第三透鏡組3G的焦距,f4為第四透鏡組4G的焦 距。關于第二透鏡組2G中包含的衍射面,表12中示出了其面編號(面No)、衍射級數(shù)(m)、標準 化波長(A)、衍射面系數(shù)(0)1、0)2、0)3、0)4)。并且,表19中示出了條件式(1)~條件式(19) 的數(shù)值。
[0340] 并且,圖15表示的是該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縱像差圖,圖16表示的 是該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縱像差圖。
[0353] 實施例5
[0354] 1)光學系統(tǒng)的構成
[0355] 圖1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5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透鏡構成的透 鏡剖面圖,圖18是表示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透鏡構成的透鏡剖面圖。該光學系統(tǒng)為焦 距可變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鏡組1G、具有負折光力 的第二透鏡組2G、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鏡組3G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鏡組4G構成。
[0356] 第一透鏡組1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接合了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具有負折光力的彎月 透鏡及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的接合透鏡、和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具有正折光力的彎月透 鏡構成。第二透鏡組2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具有負折光力的雙凹透鏡、和接合了具有負折光 力的雙凹透鏡及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具有正折光力的彎月透鏡的接合透鏡構成。第三透鏡組 3G由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具有正折光力的彎月透鏡構成。第四透鏡組4G由具有正折光力的雙 凸透鏡、和接合了具有負折光力的雙凹透鏡及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的接合透鏡構成。 這里,第四透鏡組4G是本發(fā)明中提到的上述指定的透鏡組。構成第四透鏡組4G的接合透鏡 的接合面為衍射面D0E。此外,第四透鏡組4G中,構成上述接合透鏡的雙凸透鏡是本發(fā)明中 提到的第一透鏡,在最靠近物體側配置的雙凸透鏡是本發(fā)明中提到的第二透鏡。并且,在第 三透鏡組3G的物體側配置有孔徑光闌。
[0357] 該實施例5的光學系統(tǒng)中,自廣角端向望遠端變焦時,第一透鏡組1G固定,第二透 鏡組2G向像面?zhèn)纫苿?,第三透鏡組3G固定,第四透鏡組以不同的軌跡分別向物體側移動,第 四透鏡組4G畫出凸的軌跡向物體側移動。
[0358] 2)數(shù)值實施例
[0359]其次,對該光學系統(tǒng)的引入了具體數(shù)值的數(shù)值實施例進行說明。表13示出了該光 學系統(tǒng)的透鏡數(shù)據(jù),表14(14-1)示出了表13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數(shù),表14(14-2)示出 了該光學系統(tǒng)的廣角端、中間焦距、望遠端各自的焦距(F)、F值(Fno)、半視場角(co)、光軸 上的各可變間隔。表14(14-3)中示出了該光學系統(tǒng)所具有的各透鏡組的焦距,fl為第一透 鏡組1G的焦距,f2為第二透鏡組2G的焦距,f3為第三透鏡組3G的焦距,f4為第四透鏡組4G的 焦距。關于第四透鏡組4G中包含的衍射面,表15中示出了其面編號(面No)、衍射級數(shù)(m)、標 準化波長(A)、衍射面系數(shù)(0)1、0)2、0)3、0)4)。并且,表19中示出了條件式(1)~條件式 (19)的數(shù)值。
[0360]并且,圖19表示的是該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縱像差圖,圖20表示的 是該光學系統(tǒng)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縱像差圖。
[0373] 實施例6
[0374] 1)光學系統(tǒng)的構成
[0375] 圖2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6的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透鏡構成的透 鏡剖面圖,圖22是表示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透鏡構成的透鏡剖面圖。該光學系統(tǒng)為焦 距可變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一透鏡組1G、具有負折光力 的第二透鏡組2G、具有正折光力的第三透鏡組3G和具有正折光力的第四透鏡組4G構成。
[0376] 第一透鏡組1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接合了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具有負折光力的彎月 透鏡及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的接合透鏡、和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具有正折光力的彎月透 鏡構成。第二透鏡組2G自物體側起依次由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具有負折光力的彎月透鏡、和 接合了具有負折光力的雙凹透鏡及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的接合透鏡構成。第三透鏡組 3G由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具有正折光力的彎月透鏡構成。第四透鏡組4G由具有正折光力的雙 凸透鏡、和接合了具有負折光力的雙凹透鏡及具有正折光力的雙凸透鏡的接合透鏡構成。 這里,第一透鏡組1G是本發(fā)明中提到的上述指定的透鏡組。構成第一透鏡組1G的接合透鏡 的接合面及構成第三透鏡組的彎月透鏡的物體側面分別為衍射面D0E。此外,第一透鏡組1G 中,構成上述接合透鏡的雙凸透鏡是本發(fā)明中提到的第一透鏡,在最靠近物體側配置的雙 凸透鏡是本發(fā)明中提到的第二透鏡。并且,在第三透鏡組3G的物體側配置有孔徑光闌。
[0377] 該實施例6的光學系統(tǒng)中,自廣角端向望遠端變焦時,第一透鏡組1G固定,第二透 鏡組2G向像面?zhèn)纫苿?,第三透鏡組3G固定,第四透鏡組以不同的軌跡分別向物體側移動,第 四透鏡組4G畫出凸的軌跡向物體側移動。
[0378] 2)數(shù)值實施例
[0379] 其次,對該光學系統(tǒng)的引入了具體數(shù)值的數(shù)值實施例進行說明。表16示出了該光 學系統(tǒng)的透鏡數(shù)據(jù),表17(17-1)示出了表16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數(shù),表17(17-2)示出 了該光學系統(tǒng)的廣角端、中間焦距、望遠端各自的焦距(F)、F值(Fno)、半視場角(co)、光軸 上的各可變間隔。表17(17-3)示出了該光學系統(tǒng)所具有的各透鏡組的焦距,fl為第一透鏡 組1G的焦距,f2為第二透鏡組2G的焦距,f3為第三透鏡組3G的焦距,f4為第四透鏡組4G的焦 距。關于第一透鏡組1G及第三透鏡組3G中包含的衍射面,表18中示出了其面編號(面No)、衍 射級數(shù)(m)、標準化波長(A)、衍射面系數(shù)(CO 1、C02、C03、C04)。并且,表19中示出了條件式 (1)~條件式(19)的數(shù)值。
[0380]并且,圖23表示的是該光學系統(tǒng)廣角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縱像差圖,圖24表示的 是該光學系統(tǒng)的望遠端的無限遠對焦時的縱像差圖。
[0397] 比較例
[0398] 其次,對比較例進行說明。這里,作為比較例,列舉具有與實施例1幾乎相同的透鏡 構成的負/正兩組構成的變焦光學系統(tǒng)。比較例的光學系統(tǒng)的透鏡構成與實施例2幾乎相 同,因而在此省略說明及圖示。并且,表20示出了該光學系統(tǒng)的透鏡數(shù)據(jù)。并且,表21(21-1) 示出了表20所示的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數(shù),表21(21-2)示出了該光學系統(tǒng)的廣角端、中間焦 距、望遠端各自的焦距(F)、F值(Fno)、半視場角(《)、光軸上的各可變間隔。并且,表21(21-3)中示出了該光學系統(tǒng)所具有的各透鏡組的焦距,fl為第一透鏡組1G的焦距,f2為第二透 鏡組2G的焦距。
[0409]對于實施例2的光學系統(tǒng)及上述比較例的光學系統(tǒng),圖25及圖26中分別示出了 t 線、s線、d線及F線的后焦點的溫度變動??芍獙嵤├?及比較例的光學系統(tǒng)的后焦點均隨著 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但與比較例的光學系統(tǒng)相比,實施例2的光學系統(tǒng)的變動量小。實 施例2的光學系統(tǒng)中,將20°C時的后焦點設為基準時,60°C時的后焦點的變動量為0.01mm以 下(參照圖25)。相對于此,比較例的光學系統(tǒng)中,將20°C時的后焦點設為基準時,60°C時的 后焦點的變動量為〇.〇2mm以上(參照圖26)。尤其是,比較例的光學系統(tǒng)中,環(huán)境溫度變化導 致的軸向色像差量的變動大,與常溫時相比,F(xiàn)線和d線的差在廣角端為0.5wn,在望遠端為3 Mi。實施例2的光學系統(tǒng)中,該差在廣角端為0.2wii,在望遠端為0.6mi,相對于實施例2的光 學系統(tǒng),比較例的光學系統(tǒng)變動幅度在1倍以上。此外,就比較例的光學系統(tǒng)而言,條件式 (1)的值為-6.2,顯示了大的負值。
[0410]并且,就其他實施例的光學系統(tǒng)而言,環(huán)境溫度變化導致的后焦點的變化小,也能 夠抑制軸向色像差等各像差的變動。 _] 工業(yè)實用性
[0412]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提供小型化及輕量化并實現(xiàn)高度的色像差校正的同時,環(huán)境溫 度變化時也能夠維持良好的成像性能的光學系統(tǒng)及攝像裝置。
【主權項】
1. 一種光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具有至少一組包含衍射面的透鏡組, 將包含該衍射面的透鏡組中的至少任意一組作為指定的透鏡組時, 在該指定的透鏡組中,將具有與該指定的透鏡組整體所顯示的折光力相同符號的折光 力的透鏡中折光力最大的透鏡作為第一透鏡, 在該指定的透鏡組中,將具有與該指定的透鏡組整體所顯示的折光力相同符號的折光 力的透鏡中所述第一透鏡以外的任意一個透鏡作為第i透鏡, 所述第一透鏡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 所述第i透鏡滿足以下的條件式(2), dndtPlX106>-5 ???(1) Ndi >-0.014Xvdi+2.5 ???(2) 其中,"dndt"是在20°C以上40°C以下的溫度范圍對于632.8nm波長的光線的、真空中透 鏡的絕對折射率的溫度系數(shù)(absolute dn/dT),"dndtPl"是所述第一透鏡的dndt,"Ndi"是 所述第i透鏡對于d線的折射率,"vdi"是所述第i透鏡對于d線的阿貝數(shù),"d線"是587.56nm 波長的光線。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滿足以下的條件式(3), Ndl<-0.02Xvdl+2.95 ???(3) 其中,"Ndl"是所述第一透鏡對于d線的折射率,"vdl"是所述第一透鏡對于d線的阿貝 數(shù)。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滿足以下的條件式(4), aPlX107>120 …(4) 其中,"aPl"是所述第一透鏡在包含〇°C以上40°C以下溫度范圍的指定的溫度范圍中的 平均線膨脹系數(shù)a(_30/70)的值。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所述指定的透鏡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5), _65〈dndtPlXFgXPwlX10 7〈65 …(5) 其中,"Fg"是所述指定的透鏡組的焦距,"Pwl"是所述第一透鏡的折光力。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所述指定的透鏡組除了所述第一透鏡及所述第 i透鏡以外還至少具有一個透鏡,并滿足以下的條件式(6),0〈2doe{vdx/fx} Xft < 150 …(6) 其中,"5: doe{vdx/fx}"是構成所述指定的透鏡組的各透鏡的{vd/f i}值之和,"vdx"是 構成所述指定的透鏡組的各透鏡對于d線的阿貝數(shù),"fx"是構成所述指定的透鏡組的各透 鏡的焦距,"ft"是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大焦距。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用以下的相位差函數(shù)式0 (h)表示所述衍射面 時,該光學系統(tǒng)滿足以下的條件式(7),其中,"m"是衍射級數(shù),"A"是標準化波長,"CO 1"、"C02"、"C03"、"C04"是衍射面系數(shù), "h"是相同徑向上自光軸起的長度,"Fg"是所述指定的透鏡組的焦距。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用以下的相位差函數(shù)式0 (h)表示所述衍射面 時,該光學系統(tǒng)滿足以下的條件式(8),其中,"m"是衍射級數(shù),"A"是標準化波長,"CO 1"、"C02"、"C03"、"C04"是衍射面系數(shù), "h"是相同徑向上自光軸起的長度,"cow"是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小焦距上的半視場 角,"fV'是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小焦距。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該光學系統(tǒng)滿足以下的條件式(9), -0.05< A (d-s)/f <0.05 ???(9) 其中,"f"是該光學系統(tǒng)整體所能顯示的任意焦距,"A (d-s)"是該光學系統(tǒng)整體所能 顯示的任意焦距上的對于d線的s線的近軸成像位置,"s線"是852. llnm波長的光線。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所述具有衍射面的透鏡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10), -3.0 < 5: {0Cs/(fdXvd)}/5: {l/(fdXvd)} <3.0 ???(!0) 其中,0Cs = (nC-ns)/(nF_nC),"nC"是對于C線(656.27nm)的所述具有衍射面的透鏡的 折射率,"ns"是對于s線(852. llnm)的所述具有衍射面的透鏡的折射率,"nF"是對于F線 (486.13nm)的所述具有衍射面的透鏡的折射率," fd"是對于d線的該具有衍射面的透鏡的 焦距,"vd"是對于d線的該具有衍射面的透鏡的阿貝數(shù)。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所述具有衍射面的透鏡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11), -15 < 5: {l/(fdXvd)}/5: {0gF/(fdXvd)} < 15 ???(11) 其中,%?=(1^-1^)/(1^-11〇,"即"是對于8線(435.84111]1)的所述具有衍射面的透鏡的 折射率,"nF"是對于F線(486.13nm)的所述具有衍射面的透鏡的折射率,"nC"是對于C線 (656.27nm)的所述具有衍射面的透鏡的折射率,"ns"是對于s線(852.1 lnm)的所述具有衍 射面的透鏡的折射率,"fd"是對于d線的所述具有衍射面的透鏡的焦距,"vd"是對于d線的 所述具有衍射面的透鏡的阿貝數(shù)。11.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所述指定的透鏡組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2), 0<vdl/Pwl/fw<1300 ???(12) 其中,"vdl"是所述第一透鏡對于d線的阿貝數(shù),"Pwl"是所述第一透鏡的折光力,"fw" 是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小焦距。1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該光學系統(tǒng)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3), -100〈dndtPl X Pwl X fw X 107〈40 …(13) 其中,"Pwl"是所述第一透鏡的折光力,"fw"是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小焦距。1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該光學系統(tǒng)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4), -130<dndtPlXPwlXft X107<260 ???(14) 其中,"Pwl"是所述第一透鏡的折光力,"ft"是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大焦距。1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在所述指定的透鏡組中,在具有與該指定的透 鏡組整體所顯示的折光力相同符號的折光力的透鏡中,將折光力第二大的透鏡設為第二透 鏡時,所述第一透鏡及所述第二透鏡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5), -130<dndtPl XPwl Xfw+dndtP2 XPw2 XfwX 107<0 ??? (15) 其中,"dndtP2"是所述第二透鏡的所述dndt,"Pwl"是所述第一透鏡的折光力,"Pw2"是 所述第二透鏡的折光力,"fw"是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小焦距。1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在所述指定的透鏡組中,在具有與該指定的透 鏡組整體所顯示的折光力相同符號的折光力的透鏡中,將折光力第二大的透鏡設為第二透 鏡時,所述第一透鏡及所述第二透鏡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6),其中,"dndtP2"是所述第二透鏡的所述dndt,"Pwl"是所述第一透鏡的折光力,"Pw2"是 所述第二透鏡的折光力,"fw"是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顯示的最小焦距,"ft"是該光學系統(tǒng)所能 顯示的最大焦距。1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滿足以下的條件式(3-a), Ndl〈-0.014Xvdl+2.5 ???(3-a) 其中,"Ndl"是所述第一透鏡對于d線的折射率,"vdl"是所述第一透鏡對于d線的阿貝 數(shù)。1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在所述指定的透鏡組中,在具有與該指定的透 鏡組整體所顯示的折光力相同符號的折光力的透鏡中,將折光力第二大的透鏡設為第二透 鏡時,所述第二透鏡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7), Nd2>-0.014Xvd2+2.5 ???(17) 其中,"Nd2"是所述第二透鏡對于d線的折射率,"vd2"是所述第二透鏡對于d線的阿貝 數(shù)。1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構成所述指定的透鏡組的透鏡數(shù)目是3個以上 6個以下。1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所述指定的透鏡組具有正的折光力。2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該光學系統(tǒng)是具有多組透鏡組,該多組透鏡組 中至少任意一組的透鏡組為所述指定的透鏡組,并通過改變各透鏡組的間隔進行變焦的變 焦光學系統(tǒng)。21.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具備在最靠近物體側配置且具有正折光力的 第一透鏡組,該第一透鏡組包含至少一個由兩個透鏡構成的接合透鏡,在該第一透鏡組中, 在最靠近物體側配置的接合透鏡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8), 30〈卜 al_va2|〈50 …(18) 其中,"val"是構成所述接合透鏡的物體側透鏡對于d線的阿貝數(shù),"va2"是構成所述接 合透鏡的像面?zhèn)韧哥R對于d線的阿貝數(shù)。2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其中,具備在最靠近物體側配置且具有正折光力的 第一透鏡組,該第一透鏡組包含由兩個透鏡構成的接合透鏡和兩面與空氣層接觸的單透 鏡,并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9), 0.21<|NPal-NPl |<6 ???(19) 其中,"NPal"是所述第一透鏡組中構成在最靠近物體側配置的接合透鏡且具有正折光 力的透鏡對于d線的折射率,"NP1"是所述第一透鏡組中在最靠近物體側配置且具有正折光 力的所述單透鏡對于d線的折射率。23.-種攝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權利要求1~2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和攝 像元件,所述攝像元件設置在該光學系統(tǒng)的像面?zhèn)?,將由該光學系統(tǒng)形成的光學圖像轉(zhuǎn)換 為電信號。
【文檔編號】G02B15/14GK106054361SQ201610203890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日 公開號201610203890.5, CN 106054361 A, CN 106054361A, CN 201610203890, CN-A-106054361, CN106054361 A, CN106054361A, CN201610203890, CN201610203890.5
【發(fā)明人】野田隆行, 田口博規(guī), 瀨川敏也, 平川純, 太幡浩文, 河合祥子, 山根宏大, 森勇輝
【申請人】株式會社騰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