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模擬碰撞試驗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碰撞模擬碰撞試驗臺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世界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汽車已然成為一種日益普及的現(xiàn)代化交通工具,汽車保有量迅速增加的同時,隨之帶來的交通事故也同樣日益嚴重。為此,國家著力對汽車的安全性進行深入的研究,汽車安全分為主動和被動安全,主動安全主要指的是汽車預防或回避事故的性能,被動安全是指碰撞發(fā)生后避免乘員受到傷害的能力。其中被動安全是國家的主要研究對象,如今被動安全研究主要依靠計算機仿真和汽車碰撞試驗來完成,然后汽車實車碰撞的試驗所需要的成本巨大,試驗周期長,對此,汽車模擬仿真碰撞試驗開始流行起來,運用碰撞壁、臺車、牽引、釋放、導軌等裝置,對試驗車的試驗部位直接給予沖擊力,從而鑒定該部位的性能。
其中作為汽車模擬碰撞試驗關鍵裝備的用于承載汽車座椅的碰撞機構,臺車的設計對最終的試驗設備的擺放和布置都起了一定的影響?,F(xiàn)有的措施是采雙滾輪機構,利用雙導軌對碰撞臺車進行引導,占用的場地較大,不適宜小型廠房或者室內(nèi)試驗室的布置,且成本也有所提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保證碰撞測試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的汽車模擬碰撞試驗的臺車。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措施:
一種汽車碰撞模擬臺車裝置,包括臺車、導軌;所述臺車包括滾輪機構、碰撞板、碰撞塊、承載臺,所述滾輪機構設于所述碰撞板底部,所述碰撞塊設于所述碰撞板的碰撞端上,所述承載臺設于所述碰撞板上,所述滾輪機構包括若干個輪架組,所述每個輪架組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輪架;所述每一輪架包括第一滾輪、第二滾輪、第一滾輪放置板、第二滾輪放置板以及連接所述第一滾輪放置板與所述第二滾輪放置板的輪架連接板;所述第一滾輪滑動設置于所述導軌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滾輪滑動設置于所述導軌的第二表面,使每一所述輪架與所述導軌呈夾持狀態(tài)。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完善: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導軌是單獨一根的,且垂直于地面的橫截面為“工”字形的導軌。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工”字型導軌包括頂端部上平直的第一表面、側壁部上弧形的第二表面。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滾輪放置板進一步包括與其垂直設置的第一滾輪連接片,所述第二滾輪放置板進一步包括與其垂直設置的第二滾輪連接片。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滾輪放置板與所述輪架連接板直角設置,所述第二滾輪放置板與所述輪架連接板向內(nèi)側呈鈍角設置;所述第一滾輪與所述導軌頂端部平直的第一表面滑動接觸;所述第二滾輪與所述導軌側壁部上弧形的第二表面滑動接觸。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輪架連接板內(nèi)壁側涂抹有復合材料,用于減少與導軌間的摩擦。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碰撞板進一步包括碰撞牽引鉤與回收牽引鉤。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板下方具有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設于所述碰撞板下方的中間部位;所述碰撞牽引鉤設于所述凸起部上;所述回收牽引鉤設于與所述連接板碰撞端相對的末端上。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牽引鉤為閉合式鉤,所述回收鉤為半閉合式鉤。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
1.臺車的滾輪機構采用輪架結構夾住導軌,導軌采用工”字形單導軌,其頂部具有平直的第一表面以及側壁部上弧形的第二表面,與輪架結構配合使用。使得滾輪機構與導軌連接更加穩(wěn)固,防止在試驗過程中銀臺車加速度過大,使臺車脫軌,造成不必要的意外傷害。
2.導軌采用垂直于地面的橫截面為“工”字形的單導軌,節(jié)省了導軌占地面積,從而減少了實驗場地的空間。
3.輪架部件的內(nèi)壁涂有復合材料,減少臺車在滑動過程中導軌與滾輪機構之間的摩擦力。
4.碰撞牽引鉤設計為閉合式鉤,是為防止繩索等牽引介質在實驗時與臺車失去連接,導致實驗失敗。
5.回收牽引鉤設計為半閉合式鉤,使得例如繩索的牽引介質隨時可拆卸,是為防止臺車在實驗中因繩索等釋放介質過短導致臺車在牽引過程中受到額外阻力的影響,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或因釋放介質卡入軌道對實驗造成干擾。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汽車碰撞模擬臺車的正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汽車碰撞模擬臺車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汽車碰撞模擬臺車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汽車碰撞模擬臺車的立體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汽車碰撞模擬臺車裝置的立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工”字形導軌 1
導軌第一表面 101
導軌第二表面 102
臺車 2
輪架 201
第一滾輪 2011
第二滾輪 2012
第一滾輪放置板 2013
第二滾輪放置板 2014
輪架連接板 2015
第一滾輪連接片 2016
第二滾輪連接片 2017
碰撞板 202
閉合式碰撞牽引鉤 2021
半閉合式回收牽引鉤 2022
凸起部 2023
碰撞塊 203
承載臺 204
固定螺孔 2041
固定部件 3
螺帽 301
螺栓 302
復合材料 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碰撞模擬裝置,包括垂直于地面的橫截面為“工”字型的導軌1、臺車2;
所述導軌1包括頂端部上平直的第一表面101、側壁部上弧形的第二表面102,優(yōu)選弧度為120度;所述1導軌材料為碳素鋼。
所述臺車2包括滾輪機構、碰撞板202、碰撞塊203、承載臺204,所述滾輪機構設于所述碰撞板202底部邊緣位置,所述碰撞塊203設于所述碰撞板202的碰撞端上,所述承載臺204設于所述碰撞板202上,所述滾輪機構包括兩個個輪架組,所述每個輪架組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輪架201;所述每一輪架201包括第一滾輪2011、第二滾輪2012、第一滾輪放置板2013、第二滾輪放置板2014以及連接所述第一滾輪放置板2013與所述第二滾輪放置板2014的輪架連接板2015;所述第一滾輪2011滑動設置于所述導軌1的第一表面101,所述第二滾輪2012滑動設置于所述導軌1的第二表面102,使每一所述輪架201與所述導軌1呈夾持狀態(tài)。
所述第一滾輪放置板2013進一步包括與其下表面垂直設置的兩個第一滾輪連接片2016,所述第二滾輪放置板2014進一步包括與其上表面垂直設置的兩個第二滾輪連接片2017。所述第一滾輪2011、所述第二滾輪2012分別通過固定部件3的螺母301與螺栓302,固定在所述兩個第一滾輪2016與所述兩個第二滾輪連接片2017上。
所述第一滾輪放置板2013與所述輪架連接板2015呈直角設置,所述第二滾輪放置板與所述輪架連接板向內(nèi)側呈鈍角設置,優(yōu)選角度為120度,;所述第一滾輪2011與所述導軌頂端部平直的第一表面101滑動接觸;所述第二滾輪2012與所述導軌側壁部上弧形的第二表面102滑動接觸。
所述碰撞板202進一步包括閉合式碰撞牽引鉤與半閉合式回收牽引鉤;所述連接板202下方具有一凸起部2023,所述凸起部2023于所述連接板202下方中心部;所述碰撞牽引鉤2021設于所述凸起部上;所述回收牽引鉤2022設于與所述連接板202碰撞端相對的末端上。
所述承載臺204底部為X形結構,為方便在所述承載臺上固定承載物,分別在所述X形結構頂端部設置四個固定螺孔2041。
所述輪架連接板2015內(nèi)壁側涂抹有復合材料4,用于減少與導軌間的摩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之內(nèi)。